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

合集下载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1. 引言1.1 引言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指代通过不同方式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是指在获得了第一语言能力之后,通过系统学习获得另一种语言能力的过程,而第一语言习得则指的是婴幼儿在自然环境中通过与母语者的交流和模仿获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在人类的语言习得过程中,第一语言习得往往是在儿童早期完成的,而第二语言学习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在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是在较为自然的情境中进行的,学习者通过模仿和使用语言来逐渐建立语言能力,而第二语言学习则更多地依赖于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策略。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在认知机制、社会因素和情感因素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异同。

通过对这两个过程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为语言学习提供启示,促进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发展。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对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特点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正文2.1 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第二语言学习是指一个人在学习一种与母语不同的外语时所进行的过程。

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和差异。

第二语言学习往往是在成年之后进行的。

相比之下,母语习得通常发生在儿童时期。

由于成年人的学习方式和儿童有所不同,第二语言学习可能会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学习速度和效果可能会相对较慢。

第二语言学习者通常已经有了一个母语作为语言基础。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学习第二语言的方式,例如在语音、语法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干扰或偏差。

第二语言学习者往往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他们学习语言的目的通常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如工作、留学等。

这种目的性的学习也会对学习方式和效果产生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与母语习得有着明显的差异,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都是人类在语言领域的学习过程,它们有着一些共同点,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都需要通过接触和交流来进行。

无论是学习第二语言还是习得第一语言,一个人都需要与使用该语言的人进行实际的沟通和交流,以获得语言的输入和输出。

这种接触和交流的过程是学习和习得语言的重要环节。

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都是逐渐发展的过程。

无论是学习第二语言还是习得第一语言,一个人都需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

初学者的语言能力比较有限,只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词汇和句子;随着学习的深入,语言能力逐渐提高,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的动机不同。

学习第二语言通常是出于实际需要,例如工作、学习、旅游等;而习得第一语言则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没有特定的动机。

这意味着第二语言学习者更有动力去学习,并且通常会比第一语言习得者更积极投入。

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者通常生活在使用该语言的环境中,他们可以不断接触和使用该语言,从而更容易习得该语言。

而第二语言学习者通常生活在使用母语的环境中,他们需要特意创造语言环境,例如参加语言班、与使用该语言的人交流等。

这意味着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创造语言环境,并且通常会面临着更多的困难。

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的认知过程也有所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通常是一种潜意识的过程,儿童在与母语使用者的交流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了语言;而第二语言学习则需要更多的自我觉察和认知努力。

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语法规则、词汇记忆和模仿口语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了解这些异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指导我们在实际学习中采取更科学有效的方法。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第二语言学习和第一语言习得在某些方面存在异同。

他们的起点不同。

第一语言是一个人出生后自然习得的语言,而第二语言是在第一语言形成之后通过学习而习得的语言。

学习的方式也存在差异。

第一语言习得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的互动来实现的,孩子们通过模仿和尝试来学习并扩充他们的第一语言能力。

而第二语言学习则通常涉及到学习者主动参与课堂学习、阅读书籍和材料以及使用语言的实践。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在语言结构的习得上也有相似之处和差异。

第一语言习得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模仿和听力理解来习得语言结构,他们慢慢地发展出正确的语法和句法能力。

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和练习才能习得语言的结构,他们需要学习词汇、句法、语法等语言知识。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在语言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第一语言是用于日常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它是学习者的思维和文化背景的一部分。

而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可能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和努力,因为他们的第一语言思维和文化影响可能会干扰他们对第二语言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也有一些共同之处。

他们都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来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他们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应用来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没有长时间的练习和使用,语言能力很难得到真正的提高。

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在起点、学习方式、语言结构习得和语言运用上存在一些差异。

尽管如此,他们都需要大量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反复的练习和应用来提高语言能力。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摘要】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领域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比较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认知机制的不同、神经基础的异同以及影响因素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第一语言习得更注重自然、无意识的过程,而第二语言学习则更侧重于有意识的学习。

认知机制在两者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神经基础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

结论部分总结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并提出了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启示与展望。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之间的关系,为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第一语言习得、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影响因素、异同结论、启示与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第一语言习得是在孩童时期通过模仿和接触环境自然而然地习得的语言能力。

而第二语言学习则是在成年后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这一过程经常伴随着挑战和困难。

研究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对于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从实践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学习一门外语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需求。

而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有效地掌握新语言,提高学习效率。

对比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学习的异同也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制定更科学的语言教学方法,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探讨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可以更好地指导语言学习的实际操作,促进语言学习的发展,提高语言能力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之处,揭示两者在认知机制、神经基础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差异,并从中寻找启示与改进语言学习的方法。

通过比较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全貌,为语言教学和学习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第二语言。

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看对外汉语教学

从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看对外汉语教学

工业文明的不断进 步,促进 了世界一体化的格局形成 。经济的往 来 ,文化的沟通,使语言交流成为人们 的一大迫切 需求 。今天 ,在国 人努 力 学 习外 语 ,希 望 走 出去 的 同 时 , 也 有 更 多 的 外 国人 受 到 中 国文 化 的吸 引,殷切的希望学习汉语。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应运而生 ,即 对外汉语教 学。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即非母语教学 。第 二语 言是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之后再学习和使 用的其他语言 。这里 的第 二是个虚指 ,有可能对于某个外国人来说汉语是第三 门甚至是第 四门外语。对 外汉语教学不 同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教学。其 需 要具备三个要 素:一 ,汉语 ;二 ,对外国人;三,教学。汉语作 为第 语言教学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既有相似 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
学生常在汉字书写上有 困难 ,教师应先易后难的引入基本汉字构件 , 并向学生演示汉 字的笔顺 。在起始阶段养成 良好的书写习惯 是学好汉 字的关键 。
在习得汉语之前,没有接触过任 何语 言,儿童像一张 白纸一样通过所 谓 “ 语 言习得机制 ”无意识地接触和使 用第一语 言,从而潜移默化的
教师常利用P P T 等文件展示作为板书或视频放映等现代多媒体技术丰富 其课堂 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2相异 之处 ( 1 )学习 的起 点与过程不 同。儿童 开始习得母语时处 于生理和 心理 的快速发展时期 ,其生理结构和心理状态 尚未有 固定模式 。他们
决定是否教汉 字和教 多少 的问题 。由于汉字是既表 音又表 意的文 字, 教师应 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汉字构造理论。汉字中9 0 % 以上都是形声 字,因此应重 点介绍形 声字 的构成 ,并教会学生辨认偏旁部 首。欧美
学会它并通过它建立其思维系统。由于 学生已经具备 了一定的语言能 力 ,汉语作为第一语言教学主要 是为了进 一步培养他们 的表达能力和 读写能力 ,以及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成年人在学 习汉语之前 , 已经掌握 了第一语言 ,因此惯用其母语 系统去思考 问题并表达意思 。 学习者总是 习惯通过对其母语的知识和思维来 学习和使用汉语 。其母 语的语 言元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都会对其 学习汉语产生影响 。 成年人通过两种不 同的、独立的方式获得第二语 言。一种方式是通过 下 意识 的 “ 习得 ” ,类 似 于 儿 童 习 得 母 语 的方 式 。另 一 种 是 通 过 有 意 识的 “ 学 习”。有学者认为:外国人在 习得语 言时常常存在一个特殊 的语 言系统 ,既中介语或称媒介语。这是第二语 言学 习者特有 的一种 目的语 的语言系统 ,是一种随着语言学习的进展 向 目的语的正确形式 不断靠拢 的动态语言系统。 在 语音 学习方面 ,儿童接触其母语时正处在咿呀学语的语音模仿 阶段 而成人语言学习的生理器 官已经成熟 ,语音表达上常常呈现出 僵化 的状态 。汉语是 以单音节发音的语 言,并且利用不 同. 自 勺 声调来表 示不 同的汉字 。而世界上的很多其它语 言并不采用声调来 区分意思 。 因此外 国人在学习汉语时容易受 到其 固有 的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 比 如外 国人常发不好三声,另外在语 流表达上常 出现洋腔洋调 。教师应 按照汉语的发音规则,采用多种教 学方法如模仿法、 图示法、对 比法 等帮助学生找到规律并多加操练 。 在词汇 学习方面 ,儿童在成长过程 中,日积月累的在实际情景中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

探析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是语言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它们分别研究人类学习第二语言和习得母语的过程。

虽然它们都涉及到语言的习得和学习,但是在很多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本文将从语言习得的定义、时间点、影响因素、习得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析,以便更好地理解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异同之处。

对于语言习得的定义,第一语言习得是指儿童在幼年时期通过经验而轻松、自然地习得母语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接触和模仿来逐渐习得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

而第二语言学习是指儿童或成年人在已经习得母语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外语的课程或实践来获得第二语言的能力。

第一语言习得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第二语言学习则是有意识地进行的。

从时间点来看,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有着明显的不同。

第一语言习得发生在儿童的幼年时期,通常在3岁前开始,而在5岁左右形成基本的语言能力。

而第二语言学习通常发生在成年人的学习阶段,这时候人们已经习得了母语,对语言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在时间点上两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影响因素也是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异同点。

第一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家庭条件、性别等因素,而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因素则主要是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以及学习背景等因素。

这表明,两者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是导致两者差异的一个方面。

从习得方式来看,第一语言习得是基于模仿和感知的过程,儿童通过模仿和接触来形成对语言的认知过程。

而第二语言学习则是有意识地进行的,学习者需要通过学习课程、练习和实践来习得外语的能力。

这也是两者习得方式的一个重要差异之处。

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习得在定义、时间点、影响因素和习得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同。

通过对这些异同的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两者的习得过程和机制,为语言习得和学习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

也为语言教学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

浅析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异同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金 莉[摘 要]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有不少共同点,但更多的是不同点。

在学习第一语言时一般不会有很大困难,而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困难重重。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母语习得 相同点 不同点 特性 一、问题的提出第一语言学习是指人类个体生下来所学习的第一种语言。

由于第一语言多是母语,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常称为母语学习。

许多学者认为,第一语言是儿童自然而然学会的,所以第一语言学习又称为第一语言获得或第一语言习得。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 ng uage acquisition常略作SL A)指的是人们逐步提高其第二语言或外语水平的过程(王宗炎,1988),我们可以将第二语言习得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划分为“儿童第二语言习得”和“成人第二语言习得”;根据输入的方式划分为“自然性第二语言习得”和“指导性第二语言习得”等等。

虽然不同类型的第二语言习得有不同的特点,但作为一种语言学习过程,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因此,从广义上说,第二语言习得指除第一语言习得以外的各种类型的语言习得。

二、第一语言学习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共同点第二语言学习跟第一语言学习的最重要的共同点有以下几点。

(1)都需要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体,一定的意义要用一定的声音来表示,一定的声音只能代表一定的意义,声音和意义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都是一个词一个词、一句话一句话地学习,这一个一个的词和一句一句的话都是言语现象,都需要首先听到这种言语现象的声音,同时了解这种声音所代表的意义。

(2)都需要建立形式结构和语义结构的联系。

语言的组织方式是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统—。

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是一一对应的,一定的语义结构必须用与它相对应的形式结构来表示,一定的形式结构只能表示一定的语义结构。

无论是学习第一语言还是学习第二语言,实际上都要通过形式结构了解语义结构,都要掌握形式结构与语义结构的对应关系。

答案二语习得

答案二语习得

1、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异同?(1)相同点:(反映了语言习得的普遍规律)A、两种语言的习得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主观:健全的大脑、语言器官;客观:一定的语言环境。

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B、两种语言习得都是为了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

C、两种语言习得都必须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要素和受文化制约的语用规则,都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技能D、两种语言习得大体上都经过感知、理解、模仿、记忆、巩固和应用阶段。

(2)不同点:A、习得动力不同:儿童是出于本能、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成人动机等多方面B、习得的环境和方式不同:儿童是在天然语言环境中习得的,充满感情、有丰富体势语,体现 i+1 式特点的“照顾式”语言,是以交际活动的参加者身份在真实交际中运用第一语言;成人在课堂中习得要从学发音、基本的词汇和语法开始,进展取决于教学计划和老师的指导,缺少真实的交际环境。

C、习得的过程不同儿童从接触实际事物开始,同时建立有关概念(包括时间、地点、空间等)。

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同时发展;成人要学一种新的表达方式,要经过第一语言的思维,借助已有的系统知识和经验来帮助习得第二语言,有时有益,有时干扰。

D 文化因素的习得不同儿童通过交际自然习得语言的同时也自然习得了文化和社会价值;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特别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如果没有专门安排则不一定能同时习得该目的语文化,而且不同文化之间还可能产生文化冲突。

E 主体的生理、心理特点不同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伴随着学习者的认知、情感、生理等方面的发展变化,而第二语言习得则是在上述变化基本完成以后进行的,两者习得的条件也不同。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需要进行充分研究。

2、一个成功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特点?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应该做到:1.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目标,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克服困难的毅力。

2.积极用所学的语言进行交际,不怕犯错误,也就是“脸皮厚”,“不怕丢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