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学 第二章 气象灾害的种类与特点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

高中地理气象灾害知识点知识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文人骚客抒发豪情壮志的资本;是国家兴旺发达,科学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人们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石。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气象灾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地理气象灾害1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是全球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范围广、频率高、灾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1、洪涝:江河湖泊水位急剧上涨乃至决口泛滥的现象称为洪,低洼地区积水过多称为涝。

(1)形成原因:最主要原因是暴雨;其他原因有凌汛(春季)、山洪、融雪洪水(春季)等。

(2)发生地区:洪涝易发生在降水较多的季节和较湿润的地区。

因为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较大,导致亚洲洪涝灾害严重。

(3)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地区:多发生在夏秋季节,以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地区受灾最严重,包括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

(4)防御措施:①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②工程措施:修筑加固河堤、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建设分洪蓄洪区;③生态建设: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④非工程措施:洪泛区土地管理、拟定居民区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2、干旱: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异常偏少而形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干旱是各种自然灾害中发生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1)形成原因:自然因素:偶发性或者周期性的降水减少,以及全球变暖等。

人为因素:①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有限的水资源短缺。

②森林植被遭破坏,蓄水功能丧失,导致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分减少。

③人类活动使大量水体污染,导致可用水资源减少。

④用水浪费严重,在我国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浪费严重,导致水资源短缺。

(2)影响: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我国干旱发生地区:我国大多数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地区。

西南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表水渗漏严重,也容易发生旱灾。

生活知识_气象灾害特点

生活知识_气象灾害特点

气象灾害特点气象灾害的特点一、干旱在足够长的时期内,降水量严重不足,致使土壤因蒸发而水分亏损,河川流量减少,破坏了正常的作物生长和人类活动的灾害性天气现象。

其结果造成农作物、果树减产,人民、牲畜饮水困难,及工业用水缺乏等灾害。

干旱的程度因地域、土质、植物、农作等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二、暴雨我国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

短时间内或连续的一次强降水过程,在地势低洼、地形闭塞的地区,雨水不能迅速排泄,造成农田积水和土壤水分过度饱和,给农业带来灾害。

暴雨甚至会引起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堤坝决口,给人民和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三、热带气旋也就是台风,热带气旋是在热带海洋大气中形成的中心温度高、气压低的强烈涡旋的统称。

是造成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等恶劣天气,破坏力很强的天气现象。

四、风雹风雹灾害是指在对流性天气控制下,积雨云中凝结生成的冰块从空中降落而造成的灾害。

冰雹常常砸毁大片农作物、果园,损坏建筑物,威胁人类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通常发生在夏、秋季节里。

五、低温冷冻低温冷冻灾害主要是冷空气及寒潮侵入造成的连续多日气温下降,致使作物损伤及减产的农业气象灾害。

六、雪灾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

雪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对人民生产、生活影响巨大。

此外,雷击、沙尘暴、霜冻、冰雹、雾灾等在我国也是经常发生的危害较大的气象灾害。

我国的气象灾害主要特点——普遍性。

从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看,每年都有灾,无处没有灾。

每年都会有一种或几种气象灾害,而旱、涝灾害最为频繁。

灾害在时间上具有普遍性,在地区分布上具有广泛性。

——区域性。

总体看来,北方旱多,南方涝多。

旱区主要分布在黄淮海地区及黄土高原,洪涝主要发生在珠江、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淮河流域等地。

华南和东南沿海是热带气旋灾害的多发地区,初霜冻对东北地区危害最大。

——季节性。

春季往往南涝北旱,盛夏往往南旱北涝,华南秋冬或冬春连旱比较明显。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第二章第四节自然灾害

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
3.人们常说“祸不单行”。想想看,台风、洪水会引发什么地质灾害?在山区的 河谷地带,地震会引发什么自然灾害? 泥石流、滑坡
滑坡
三、防灾减灾
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防灾减灾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在多方面一 直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图2.50~2.52)。
图2.47
主要的地质灾害
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下列现象或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为什么?
A.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把田 地里很多西瓜砸烂了。
B.化工厂废水泄露,水田被污染, 有刺鼻的臭味。
C.一游客违反规定在林区吸烟, 乱扔烟头,引发森林火灾 。
D.楼上一块广告牌被一阵瞬时大 风刮落,正好砸在楼下的两辆汽车上。
图2.48
中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也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然灾害有时会造 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给社会的正常生活和生产带来巨大的冲击。
图2.49
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
阅读材料
2010年我国的自然灾害
2010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4.3亿人次受灾,因灾 死亡失踪7844人,紧急转移安置1858.4万人次;农作物受 灾面积3742.6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86.3万公顷;倒塌房 屋273.3万间,损坏房屋670.1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 5339.9亿元。综合判断,2010年是近20年来仅次于2008年 的第二个重灾年份,其中青海、甘肃、云南、四川、陕西、 吉林、江西、湖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灾情较为严重。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自然环境经常发生异常变化,其中有些会造成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 员伤亡等危害,这样的异常变化叫做自然灾害。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气象 灾害、地质灾害等。 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图2.46)。

第二章 第2课时 气候、河湖和自然灾害

第二章   第2课时 气候、河湖和自然灾害

1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⑪_纬__度__位__置___:我国南北跨度大,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少, 气温越来越低。 (2)⑫_海__陆__位__置___: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 洋较近,受季风影响显著。 (3)⑬_地__形___: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 地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气候的垂直变化,如横断山区“一山
台风 近窗户;提前备好照明工具及生活必需品;台风期间尽量避免
外出;若在户外,应避开积水区及临时建筑物、广告牌等
1
分析影响我国气候主要因素的方法 (1)气温方面:如果两地纬度差异较大,则主要考虑纬度因素的影响(南高 北低)。简单地说,就是“一南一北看纬度”。例:冬季哈尔滨银装素裹, 广州却温暖如春。(造成两者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因素)。如果两 地位于同一纬度,则主要考虑地形差异,一般平原、盆地气温较高,山 地、高原气温较低。
有四季”的气候特征。
1
知识点2 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1.以外流河为主
1
分类
定义
主要河流
注入水域 主要分布地区
外流河:最终注 长江、黄河、珠
外流 入海洋的河流
江、澜沧江等

外流区:外流河 雅鲁藏布江、怒江
(区)
的流域
⑭_额__尔__齐__斯__河
太平洋
印度洋 北冰洋
东部季风区
1
分类
定义
主要河流
1
第2课时 气候、河湖和自然灾害
1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气候 1.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1)冬季气温 分布特点:南北温差①_大__,大部分地区由南向北气温逐渐②_降__低__。 原因:受纬度位置影响,冬季北方得到的太阳光热比南方少,气温低; 冬季风加剧了北方地区的寒冷,南方受其影响小。 1月份0 ℃等温线:大致沿③__秦__岭__—__淮__河__一线分布。 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

小学气象灾害安全教育

小学气象灾害安全教育

一、引言气象灾害是指由于自然气象条件异常变化,对人类社会、生态环境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灾害。

在我国,气象灾害种类繁多,如暴雨、洪水、干旱、台风、地震等。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气象灾害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气象灾害安全教育进行阐述。

二、气象灾害的类型及特点1. 暴雨: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雨量超过50毫米的强降雨,容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 洪水:洪水是指河流、湖泊等水体水位超过警戒线,造成周边地区淹没、农田受灾的灾害。

3. 干旱:干旱是指长时间无雨或雨量不足,导致土壤缺水、农作物减产、水资源短缺的灾害。

4. 台风: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热带气旋,具有较强的破坏力,可引发风暴潮、洪水、泥石流等灾害。

5. 地震:地震是指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面震动,可导致房屋倒塌、人员伤亡、基础设施损坏等。

6. 雷暴:雷暴是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可引发雷击、火灾、触电等灾害。

三、小学气象灾害安全教育内容1. 暴雨安全教育(1)教育学生了解暴雨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2)教会学生在暴雨来临前如何判断暴雨情况,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3)教育学生在暴雨期间如何保持安全,如避免靠近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的区域,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发生意外。

2. 洪水安全教育(1)教育学生了解洪水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2)教会学生在洪水来临前如何判断洪水情况,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3)教育学生在洪水期间如何保持安全,如避免靠近河堤、低洼地带,注意观察水位变化,防止发生意外。

3. 干旱安全教育(1)教育学生了解干旱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2)教会学生在干旱期间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保护水资源。

(3)教育学生了解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如何采取应对措施。

4. 台风安全教育(1)教育学生了解台风发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

(2)教会学生在台风来临前如何判断台风情况,如何采取预防措施。

(3)教育学生在台风期间如何保持安全,如关闭门窗,远离广告牌、树木等易倒塌物体,注意观察周围环境,防止发生意外。

气象学之气象灾害

气象学之气象灾害

一二三第四节灾害性天气与农业气象灾害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气流异常导致的气象灾害一、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1.干旱(1)干旱的概念指长时期降水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水源枯竭,影响生物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

需要指出的是,干旱气候不等于干旱灾害。

干旱是我国最严重的农业气象灾害。

(2)干旱类型及成因干旱天气都是在高压长期控制下形成的。

春旱是在移动性的冷高压控制下形成的。

主要影响北方地区。

伏旱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形成。

主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

秋旱地面为蒙古高压,高空为副高脊。

可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

冬旱在蒙古高压控制下形成,影响北方大部地区。

2.连阴雨天气连阴雨天气:是指持续时间在3天以上的降水天气过程,期间可间有阴天或晴天。

特点:降水范围大,强度一般为小、中雨,也可有大、暴雨,多由静止锋造成。

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连阴雨天气较多,北方较少。

(1)春季连阴雨华南或长江中下游春季的连绵阴雨天气。

天气特点是:雨区范围广,持续时间长。

危害:造成春播水稻烂秧阻塞高压原因:稳定的大型环流背景下,冷暖气流交汇而成。

高原南北两支气流位相不一致,它们输送的冷暖气流正好在长江流域交汇,地面形成准静止锋。

冷空气南下暖湿空气北上阻塞高压(2) 梅雨天气①梅雨每年初夏(6至7月),我国宜昌以东(26至34°N)的江淮流域地区有一段连阴雨天气。

梅雨天气特点: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云量多,日照少,风力微弱,降水多属连续性,大雨和暴雨也比较频繁。

进入梅雨称入梅梅雨结束称为出梅阻塞高压梅雨期环流形势示意图冷空气南下静止锋雨带阻塞高压②梅雨天气与农业生产•对农业生产之“利”梅雨季节正值江淮流域作物生长最旺盛、需水最多的时期,梅雨带来较多的降水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使高温季节推迟,对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都很有利。

•对农业生产之“弊”梅雨量的多少、入出梅的早晚年际变化很大,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

我国气象灾害的种类◆旱灾是我国一种主要的气象灾害。

在一些地区虽有一定的水分条件,甚至降水丰富,能够满足大量人口与经济的需要,但是若在一段较长的时段(几个月甚至几年)降水异常偏少,以致于不足以维持该地区人们的生活与生产需要,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人员死亡的事件,这就是旱灾。

旱灾分布很广,不仅是多雨地区的严重自然灾害,甚至在半干旱地区也是严重的自然灾害。

旱灾是我国占第一位的气象灾害,影响面最广、最为严重。

旱灾在我国分布虽广,但程度并不同。

相对来说,我国华北地区、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四川盆地等旱灾最为频繁。

旱灾还可引起一些次生灾害,如引起农林灾害中的森林及草原火灾和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土壤沙化。

◆雨涝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我国古代典籍中通常将连续的大、暴雨记为“霖雨”、“淫雨”。

“霖雨如注”、“淫雨不绝”即为连续的大暴雨。

雨涝是气象灾害之一,它是长期降水或瞬时大量降水(如暴雨、大雨)而产生的大量积水造成山洪暴发、河流泛滥、内涝洪水,从而使庄稼歉收或绝收、交通及通讯受阻、海难、人畜疾病及伤亡,这种灾害叫做雨涝。

我国是世界上出现暴雨较多的国家之一,降雨量集中且强度较大。

特别是我国北方地区往往在几天内降雨量就达到或超过常年平均降雨量。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因此雨涝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时间性。

雨涝主要影响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尤其是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地区。

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我国雨涝时间分布特点是南部早,北部晚。

雨涝的次生灾害有:农林灾害中病虫害;地质灾害中的崩塌、滑坡、泥石流;水文灾害中的洪水、内涝、巨浪、风暴潮。

◆热带气旋是我国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它是一种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空的气旋性涡旋。

因发生的地域不同,名称也不同。

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我国南海的叫“台风”;发生在大西洋、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和北太平洋东部的叫“飓风”;发生在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叫“热带风暴”;澳大利亚称热带气旋为“威力·威力”。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2024年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范文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与防灾减灾对策》篇一一、引言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气象灾害频发。

气象灾害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能够对人类社会及自然环境造成重大损失的天气或气候现象。

为了有效应对和减少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对我国气象灾害进行科学分类并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气象灾害的分类我国气象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暴雨洪涝灾害:由长时间连续降雨或短时间强降雨导致的洪水、积水等灾害。

2. 干旱灾害:长期无雨或降水量严重不足导致的土壤缺水、农作物受灾等。

3. 台风灾害:由台风引起的狂风、暴雨、洪水、风暴潮等灾害。

4. 低温冷冻灾害:包括寒潮、霜冻、雪灾等,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5. 高温热浪灾害:长时间高温天气导致的人体健康问题、农作物生长受阻等。

6. 雷电灾害:雷电引发的雷击、雷暴大风等灾害。

三、防灾减灾对策针对上述气象灾害,我们应采取以下防灾减灾对策:1. 建立完善的气象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建立全国性的气象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2. 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防洪、抗旱、防台风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抗灾能力。

3.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气象灾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使公众能够正确应对气象灾害。

4. 实施综合防灾减灾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制定综合防灾减灾策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

5. 建立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应急救援机制,确保在气象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

6. 推动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提高气象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7. 实施生态修复和保护工程: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自然环境的抗灾能力。

8.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的防灾减灾经验和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中尺度系统: 水平尺度10-100公里,维持时间<1天,主要有飑线、 中尺度低压、中尺度辐合线等。
小尺度系统:
水平尺度<10公里,维持时间≤1小时。主要有雷 暴单体、龙卷风等。
2016/6/8
39
上述各种尺度系统中,既有形成和活动于中、高纬 地区的温带系统如温带锋面气旋、低涡、切变线、冷高 压等,也有来自低纬度地区的热带、副热带天气系统, 如热带风暴、副热带高压等。
华南和黄淮地区排 在首位,其次是长 江中下游和西南地 区,东北地区旱涝 灾害相对较轻。
(二)波及面广
从空间分布上看,一个灾害可能使一个区甚至几个省 成灾。 从时间分布上看,不管世界范围还是我国,以一年为 时间单位,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落,都有各种气象 灾害的产生。
2016/6/8
15
(三)季节性和周期性
第二章 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全球大气在不停运动之中,它常表现为 各种波状和涡旋运动,使得大气中的动能、 热能等能量不断的积聚或释放,从而构成了 各种气象事件,其中有些气象事件所产生的 天气现象(如大风、暴雨、雪、低温冷害、 高温、雷电等)会对人类生存、社会、经济 发展造成威胁和损害,这就是气象灾害。
2016/6/8
32
每年都会有热带风暴生成和影响我国,但其年际变化也是
明显的。在西太平洋热带洋面上,一般平均每年有27个热 带风暴生成,但多的年份可达40个(如1967年),1998年 则出现了西太平洋热带风暴异常少的特殊情况(14个)。
至于登陆我国的热带风暴的次数每年也有很大差异。在我
国平均每年有7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1971年最多,达12 个;1951年最少, 仅3个。其中,登陆的台风平均每年有 3.2个;1961年最多,达9个; 1998年最少,没有台风登陆。
2016/6/8
33

自1989年起,我国也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即:当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 大风力小于8级时称为热带低压,8和9级风力的称为热带风暴,10和11 级风力的为强热带风暴,只有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2级的热带气旋才称 为台风或飓风 风力换算成所对应的风速,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用米/秒表 示,其换算口诀供参考:二是二来一是一,三级三上加个一。四到九级不 难算,级数减二乘个三。十到十二不多见,牢记十级就好办。十级风速二 十七,每加四来多一级。 即:一级风的风速等于1米/秒,二级风的风速等于2米/秒。三级风的风级 上加1,其风速等于4米/秒。四到九级在级数上减去2再乘3,就得到相应 级别的风速。十至十二级的风速算法是一样的,十级风速是27米/秒,在 此基础上加4得十一级风速31米/秒,再加4得十二级风速35米/秒。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水有明显的阶段性,呈现出多 雨期和少雨期相间出现:
1873-1891(19年) 1892-1904(13年) 1905-1922(18年) 1923-1936(14年) 1937-1957(21年) 1958-1976(19年) 1977年以后 多雨占优势 少雨占优势 多雨占优势 少雨占优势 多雨占优势 少雨占优势 多雨占优势
我国降雨带的这种季节性演变是与夏季风活动并推 进到我国有密切关系。
2016/6/8
27
雷暴和冰雹则往往出现在两个时段,一是春季, 大约3-5月份,有的地区早的可出现在2月份;二是夏 季6-8月份,迟的地区9、10月份还会出现。
热带风暴对我国影响最多的时段主要在7-9月份,人 们称为台风季节。不过,华南地区纬度较低,7月以前及 9月以后仍会受热带风暴侵袭。
引起的次生灾害有:森林和草原大火、洪水、泥石流、滑 坡、崩塌、风暴潮、巨浪、沙漠化、冰凌 农业病虫害、黑灾、疾病复发流行、心血管疾病等。
2016/6/8
11
二、气象灾害的特点
(一)普遍性
(二)波及面广
(三)季节性和周期性 (四)严重性
2016/6/8
12
(一)普遍性
20世纪50-80年代初几种 主要气象灾害发生的频次, 最低的年份是1954年,发 生气象灾害15次,最高的 年份是1971年,高达36次, 30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气象 灾害24.9次。
9
3、按照因果关系分类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4、按对受灾对象的影响来分类
如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寒潮、 低温冷害、冰雹、龙卷风、暴雨、干旱、热带风暴等等。
2016/6/8
10
综合考虑气象灾害的成因、性质、地理分布、 受害对象等情况分为10类
干旱、暴雨和洪涝、热带气旋、高温热浪、冷冻害、冰雹、 雪灾、连阴雨、沙尘暴、其它(大风、浓雾、酸雨、霾等)/6/8
17
(四)严重性
气象灾害严重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给人类社会造成严重损害(人员伤亡、财产 损失)。
二是气象灾害分布的广泛性和经常性,即全球各 大洲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气象灾害,而且几乎一年 四季都会有气象灾害的发生。
2016/6/8
18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
2016/6/8
21
三、我国气象灾害的特点
(一)气象灾害的出现有明显的季节性 (二)气象灾害的出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三)造成气象灾害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多 (四)气象灾害的出现有显著的区域性特点
(五)气象灾害种类多、灾情重、范围广、频率 高、持续时间长
2016/6/8
22
(一)气象灾害的出现有明显的季节性
2016/6/8
29
(二)气象灾害的出现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尽管我国每年都会有春、夏、秋、冬的变化, 随着季节的变化也会出现相应的天气气候特点。但 并不表明,在同一地区每年必然会出现一些影响面 广,持续时间长的气象灾害。相反却显示出了气象
灾害出现的频率不均匀,年际变化明显的特点。
2016/6/8
30
举例:
35
冰雹是一种范围小、来势猛、强度大的气象灾害。 在我国青藏高原拉萨以北的西藏东部地区,黑河(那 曲)一带是最多的区域,平均每年有35.9天雹日。但 年际变化也较明显,最多的年份可达53天,最少的23 天。
气象灾害出现的年际变化是明显的,反映了影响我 国的大气环流、季风活动每年都是有差异的,这也增 加了对气象灾害短期气候预测、预报的难度。
由于我国广大地区受季风影响,当季节回暖,低 纬度的暖湿气团从南向北推进并影响我国东部广大地 区,而随着季节的变冷,极地高纬地区的干冷空气侵 入我国,在两种不同气团的交汇和不断变化中,气象 灾害的出现也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2016/6/8
23
举例:
暴雨主要出现在4-10月,大降雨带有规律的自南向 北推进,我国华南地区4-5月就进入前汛期,长江中下 游地区则在6-7月进入梅雨期,华北、东北地区集中出 现在7-8月份,新疆、西北地区也主要在7-8月份,暴雨 及引发的洪涝灾害也主要集中出现在这一时段内。9月 份以后就迅速减少。
2016/6/8
36
(三)造成气象灾害的天气系统和天气过程多
一个地区的天气变化,是由大气中各种天气系统 造成的。活动在大气中的天气系统很多,他们在空间 和时间上都有不同的尺度,通常把大气波动的一个波 长或大气涡旋的直径长度作为系统的空间尺度;把系 统从生成、发展到消亡所经历的时间作为系统的时间 尺度。据此,大气中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哪些呢?
我国的旱涝灾害,总的来看,春季往往南涝北旱,盛夏往往南旱北涝。 霜冻,春季主要发生在北方冬麦区,秋季主要发生在东北、华北北部 及西北地区,冬季则主要发生在江南、华南及西南部分地区。 冰雹主要出现在春、夏及早秋时节,深秋和冬季则很少发生。 北方的干热风多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 南方的“寒露风”,长江中下游主要出现在9月中、下旬,华南则多 在10月上、中旬。
2016/6/8
2
习惯上,人们把气候灾害和天气灾害统称为气象灾害。
天气灾害:
是指局地性、短时间的恶劣天气带来的灾害。
气候灾害:
是指大范围、长时间、持续性的气候异常造成的灾害。
气象灾害是自然灾害中最为严重的一种,通常指天气、气 候异常超过一定程度,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现象 或事件。
2016/6/8 3
事实表明,在我国可以有不同的天气系统造成某一 种灾害性天气。
2016/6/8
40
大范围持久的气象灾害往往是大、中、小各种尺度 天气系统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长江流域持续大暴雨的出现,首先是有行星尺度天 气系统的相对稳定,这期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动态十 分重要,若其脊线稳定在20°N左右,则可将洋面上的暖 湿空气大量输送到长江流域一带,此时,高纬度地区有阻 塞高压存在,使大气环流形势比较稳定。中纬度地区有不 强的冷空气活动,这一带就有静止锋、切变线、低涡等降 水天气尺度系统生成和活动,同时,在这些天气尺度系统 中还伴有雷暴、中尺度低压等中、小尺度系统,促使暴雨 的形成。如果行星尺度天气系统相对稳定,那么就会有一 次次降水及暴雨出现,从而形成这一带持续性暴雨。
气象灾害基本属性
气象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而自然灾 害的本质就是自然界部分物质的自然运动并 对人类社会造成灾害。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气象灾害基本属性 ——自然属性
气象灾害自然属性包括致灾和承灾两个方面 致灾:自然环境 地球系统 地球运动 共存、必然、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随机性、突发性、渐变性和不规则的周期性 链发性、群发性 承灾:地区环境 地理地貌 物理化学条件 受灾体易损性 时、空联系、成因联系
2016/6/8
31
据研究华北地区的干旱存在着大约20年左右的周期 变化。50年代为多雨期,干旱发生较少;进入60年代为 相对干旱期,连续发生了干旱,其中1965、1968年出现 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70年代又为相对多雨期,到 80年代华北又处于相对干旱期。1980-1983年连续干旱, 1986年出现了较严重的干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