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学基础 PPT
兽医基础理论知识ppt课件

• • •
引起:挫伤、创伤、扭伤、骨折、脱臼、震荡。 高温、低温、电流、放射线、 烧伤、冻伤、电击伤、放射病。
– 化学性致病因素: 生物性致病因素: 营养性致病因素:
•
• • • • • • •
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毒剂、毒草。
– –
指致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 营养供给过剩:酸中毒、痛风、高血糖(脂) 营养供给不足: 肉食动物对饥饿的耐受力最强:狗:忍耐117天 钙、磷不足:骨骼形成障碍,痉挛 铁、铜不足:贫血 碘不足:甲状腺机能降低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
» » » » » » » » 机体的一般特性: 种属特性: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 品种特点:有些品种猪对猪气喘病忍受性高些 个体差异: 年龄:幼年抵抗力<成年 性别 营养 机体的防御结构:A:浅部屏障:主要由皮肤、黏 膜和淋巴结。B、深部屏障: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 胞系统,肝脏、血脑屏障。
•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 • 3、选择作用与细胞原生质毒作用 洋地黄---心脏 麦 角---子宫 磺胺素--病原体 重金属盐---能沉淀一些生活组织 细胞的原生质 所以只能用于环境 及污染物的消毒 4、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防治作用:应用 药物的适当剂量能预防或治疗畜类疾病。 如:敌敌畏:消灭蚊蝇---预防传染病---对 因治疗;驱除蛔虫---治疗疾病---对症治疗。
•
二)、药物作用的类型
• • • 不良反应:药物在发挥防治作用的同时,也可 能产生与防治作用无关或有害的作用。 a、副作用:使用药物的治疗剂量时、伴随治疗 作用出现的与治疗作用无关的作用。 b、毒性反应:使用药物的剂量过大、时间过久、 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产生的一种对机体有害 的作用。 c、过敏反应:少数过敏体质的病畜,在治疗时 产生了一般机体中毒量也不发生的特异反应。 d、继发反应:是继发于药物的治疗作用以后的 一种不良反应。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一.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强调整体概念: (1)家畜本身的整体性: 家畜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
疗等各个方面。 (2)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 2.突出辨证施治的原则:
辨证:就是分析患畜的症状和体征资料,辨别疾病 的证侯; 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证候),确定治则和 治法,给予相应的治疗。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四、肝与胆 (一)肝 1. 肝藏血: 2.肝主疏泄:具疏通、开泄功能: (1)精神活动;(2)
消化方面;(3)水液代谢;(4)调畅气血运行;(5) 调理冲任二脉 3.肝主筋,”其华在爪:指全身筋膜依赖于肝血的滋养 4.肝开窍于目,在液为泪 (二)胆:主贮藏和排泄胆汁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中兽医学基础知识培训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证”与“病”、“症” 的概念及区别
1.病:即疾病,是一种病理过程。是指有特定病因、病机、发病形 式、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个完整的病理过程,如上呼吸道感染、 痢疾等。
2.症:即症状,指疾病的个别表面现象和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 呕吐等。也是疾病的客观表现,是认识疾病和进行辨证的主要 依据。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培训之中兽医学-
2.脏腑学说的内容
脏:指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心包)。脏为 “贮藏”的意思,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腑:指六腑,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腑”为暂寄的意思,共同功能是传化物,对水谷进 行受纳、消化、吸收,并能排泄糟泊。 奇恒之腑:即脑、髓、骨、脉、胆、胞宫 。 “奇”是 异,“恒”是常的意思,因其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不同于一般的脏腑,故称为奇恒之腑,其中胆为六 腑之一,但唯其收藏清洁之液,也归入奇恒之腑。
中兽医课件

绪论第一篇基础理论第二篇辨证论治基础第三篇中药及方剂第四篇针灸第五篇病证防治绪论 1 中兽医学的概念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中兽医学的教学方法和要求1 中兽医学的概念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治手段的传统兽医学(P1)。
2 中兽医学的学习意义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2.3 指导个人保健2.1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A 治疗学上适应现代医疗观B 治疗的疾病谱广泛,方法独特,效果明显C 中西医药结合,优势互补,创新潜力无穷2.2 中西兽医结合需要大家畜(牛、马)疾病中药防治中小家畜(猪,羊)疾病中药防治家禽(鸡,鸭,鹅)疾病中药防治宠物(狗,猫)疾病针灸、中药防治做个合格的兽医,要学会两条腿走路,中西兽医结合(于船)2.3 指导个人保健SARS-中医药介入*显著改善患者发热、胸闷、咳嗽、汗出、乏力等症状的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时间早*重症患者的病死率较低3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3.1 整体观念3.2 辨证施治3.1 整体观念3.1.1 家畜本身的整体性3.1.2 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家畜本身的整体性脏- 腑- 官窍- 形体- 系统心-小肠- 舌 - 脉 - 心系统肺-大肠- 鼻 - 皮 - 肺系统家畜与自然环境的相关性现代化畜牧业四大技术支柱主要是优良的品种、完善的动物营养、兽医防疫体系及家畜适宜的生活生产环境。
其中前三项经过多年广泛深入的研究,成果卓著,惟独环境因素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气候变化、畜牧场规划设计以及环境管理等人为的缺陷,以致优良畜禽品种的生产性能不能充分发挥;营养完善的全价饲料因环境的变化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兽医防疫体系中,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各种疫病发生发展的诱因、穷于应对,难以控制。
因此,良好的环境是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2 辨证论治3.2.1 病、症、证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病因病理学说 ppt课件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教学课件
Zhengzhou coll中e兽ge医基of础与An临im床a-l-病H因u病sb理a学nd说ry Engineering
4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说
第二节 病因
六淫的基本概念
六淫治病总的特点 (1)外感性:多从肌表、口鼻侵犯动物体而发 (2)季节性:春天多温病,夏天多暑病,长夏多湿病,
12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说
第二节 病因
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及常见病证
寒邪 寒性凝滞,易致疼痛 凝滞,即凝结、阻滞,不通畅之意 寒邪侵犯机体,可使气血凝结阻滞,不能通畅运行而
引起疼痛,即所谓“不通则痛” 寒邪伤表,寒邪直中肠胃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教学课件
Zhengzhou coll中e兽ge医基of础与An临im床a-l-病H因u病sb理a学nd说ry Engineering
6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说
第二节 病因
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及常见病证
风邪
(1)春季的主气,但一年四季皆有 (1)分为外风、内风
外风多由自然界风邪侵肌表而成
内风多由肝脏功能失调所致
(2)“风为百病之始”、“风为六淫之首”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教学课件
Zhengzhou coll中e兽ge医基of础与An临im床a-l-病H因u病sb理a学nd说ry Engineering
7
第五章 病因病理学说
第二节 病因
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及常见病证
风邪 (1)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 易侵犯动物体的上部(如头面部)和肌表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易使皮毛腠理疏泄而开张,出现汗出、恶风的症状
中兽医学课件:中兽医学(绪论)用

宋代
“牧养上下监,以养疗京城诸坊病马” 最早的兽医院 最早的尸体剖检机构“皮剥所” 最早的兽医药房“药蜜库”
元代
著名兽医卞宝(卞管勾)著有《痊骥通玄论》 对马的起卧症(包括掏结术)进行了总结性论述 提出了“胃气不和,则生百病”的脾胃发病学说
(二)基本内容
中兽医基础学 兽医中药学 中兽医诊断学 中兽医方剂学 兽医针灸学 中兽医临床学
(三) 学术特点
宇 宙 观: 古代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 方 法 论: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预防为主,治病求本 基本技术:中药(天然,多样性,配伍组方)
针灸(调动机体潜能)
二、中兽医学的发展概况
(一)中兽医学的起源 (二)中兽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初步发展 (三)中兽医学知识的不断总结和学术体 系的形成及发展 (四)近代(公元1840-1949年)中兽医学的发展 (五)中兽医学发展的新阶段
学会制造药酒、建筑圈舍、创立阉割术、相马术(孙阳-伯 乐)、出现兽医职业、逐步形成中医中兽医学理论体系。
(二)中兽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初步发展 (奴隶社会)
夏商时期 (公元前21-前11世纪)
商代
(公元前16-前11世纪)
西周-春秋时期(公元前11-前476年)
甲骨文记载药酒及人畜通用病名 殷周之际出现阴阳和五行学说 家畜去势术 内科病(兽病)和外科病(兽疡) 灌药、手术、护理、食疗等综合措 施 造父、孙阳、王良
总结及学术体系的形成发展
《神农本草经》(《本经》、《本草经》)——为中药学的理 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1)成书:汉 (2)作者:托名神农 (3)内容:收载药物365种,并根据养生、治疗和有毒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同时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辛、 甘、酸、苦、咸五味,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为中 药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中兽医学课件 第二篇 辨证论治基础

在饮欲方面:若口渴见水急饮者,多为热证 或津伤之证;口不渴或饮欲大减者,多为寒证或 水湿内停之证;见水即想喝,但口不能开,多属 风证,如破伤风、歪嘴风等;见水即饮,但边饮 边从鼻中回出者,多为草噎或咽喉肿胀。 在食欲方面:若食欲减少,多为病的初期,病 轻;若喜食干草、干料,多为脾胃有寒湿;若喜 食带水饲料,则为胃腑有热。若边食边吐,咽下 困难,多为牙齿疾病或咽喉肿痛;若采食缓慢, 咀嚼无力,鼻浮面肿,边食边吐者,多为翻胃吐 草。如病畜食欲废绝,多为病重,多见于各种疾 病的后期;如病畜食欲逐渐增加,多为疾病好转 的表现。
阴囊、睾丸肿胀,称为外肾黄。阴囊肿 大、柔软,时大时小,局部可听到肠音, 有时伴有腹痛症状者,则可能是肠入阴 (阴 囊疝气) ;阴茎萎缩,交配时不能勃起,称 为阳萎,多属肾阳虚;阴茎勃起,未交即 泄,叫做早泄;凡不交配即泄精,称为遗 精(又叫放空),二者多属肾虚精关不固;阴 茎长期垂脱于包皮之外,不能缩回,称为 垂缕不收(阴茎麻痹),多属肾经虚寒。病程 中出现垂缕不收,常为气脱。阴部肌肉松 弛,多为病情严重的表现。
察口色的部位在各种家畜应有所侧重牛羊主要看见口腔底部的粘膜如卧蚕舌底而以舌底的前侧方先看鼻镜然后一手握鼻绳或牵住鼻中隔另一手除姆指以外其余四指平行插入口角缓缓插入口内先感觉其口腔的温度和津液的稀稠然后再将手横放口中将口撑开即可察看口腔粘膜和舌的变化
第二篇 辨证论治基础
第一章 四 诊
四诊就是望诊、闻诊、问诊、切诊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简称。 四诊是以阴阳、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中兽医理论为基础,从 整体观念出发,对病畜各部及有关方面,如当时的季节、气候、 环境、饲养管理、使役情况等进行了解,将收集到的材料用辩证 的方法加以分析、归纳,作出判断,从而为临床辨证提供可靠的 依据。其中,望诊中的查口色和切诊中的脉诊是中兽医诊 望、闻、问、切四诊在临证诊断中各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但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必须把四 诊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所获得的资料全面地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就叫做“四诊合参”。由诊察获得的感 性 认识,上升为辨证的理性认识的全过程,就是中兽医诊断学。
兽医学基础ppt课件

绪论
• 一.兽医学基础的概念及任务: • 1.概念:兽医学基础是研究畜禽疾 病发生发展规律、兽医常用药物及 临床诊断方法的综合性学科. • 2.任务:掌握病理学基础、常用药 物作用和临床诊断方法,为学习临 床疾病防治打好基础。
二.兽医学基础的内容
• 病理学基础 • 药物学基础 • 诊断学基础。
•
疾病是机体与外界致病因素相互作用 产生的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引 起生命活动障碍,导致畜禽经济价值降低。
二、病因学
(致病因素
Pathagenic
Factor)
• (一)病因分类 可分为外因、内因和诱因三类。 • 1、外因及其致病特点: • 外因可分为生物性病因、化学性病因、物 理性病因、机械性病因、营养性病因五类
• (1)生物性病因 :包括微生物和寄生虫 。 其致病特点是:
A 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 B 具有比较严格的传染途径、侵入门户和作用部位—— 选择作用; • C 是否发病取决于病因和机体抵抗力强弱; • D 具有传染性;
•
(2)化学性病因及其致病特点
• 化学性病因包括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 化学毒剂、毒草等。 • 致病特点有 : • A 有短暂的潜伏期; • B 对机体的毒害作用有一定的选择作用; • C 是否发病取决于病因性质、剂量、结构、作 用部位和机体状态; D 能损伤机体,也能被机体中和、解毒和排出。
• 变态反应 被某些抗原物质所致敏的 动物,再次接触该抗原时,可以发生 对机体有损害的免疫反应,称为变态 反应或过敏反应。 • 自家免疫病 机体对自身组织产生的 免疫反应,破坏自身的正常组织而造 成的疾病。如马传贫、鸡神经性马立 克氏病等。
3、疾病发生的诱发因素(诱因)
兽医学基础ppt课件

二、抗寄生虫药
(一)杀虫药 1.有机磷杀虫药 敌百虫、皮蝇磷、蝇毒磷、敌敌畏等 2.中草药杀虫药 除虫菊、百部、烟叶等 (二)驱虫药 1.驱线虫药 敌百虫、左旋咪唑、伊维菌素等 2.驱吸虫药 硫双二氯酚、硝氯酚等 3.驱绦虫药 吡喹酮、硫双二氯酚、氯硝柳胺、丁萘脒等 4. 抗血吸虫药 硝硫氰胺。 5.抗锥虫药 喹嘧胺、新胂凡纳明等 6.抗血孢子虫药 盐酸吖啶、贝尼尔等 7.抗球虫药 盐酸氨丙啉、氯苯胍、马杜霉素、地克珠利等
抑菌;增强磺胺药、抗菌素的抗菌效力。 甲氧苄啶(TMP) 二甲氧氨嘧啶(DVD)
(三)硝基呋喃类药物
常用药物
呋喃唑酮(痢特灵) 呋喃妥因(呋喃坦啶)
(四)喹诺酮类药物
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吸收快;无交叉耐 药性;不良反应小。
诺氟沙星(氟哌酸) 环丙杀星 氧氟杀星
(五)喹乙醇 抗菌;促生长
三、影响组织代谢的药物
(一)维生素 1.脂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
2.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pp、维生素B12、维 生素C
(二)钙和磷
氯化钙、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磷酸二氢钠
(三)铁及微量元素
铁、铜、钴、锌、硒、锰等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 1.作用
改变
水肿的病理变化
1.体积增大 2.紧张度改变 3.颜色的改变:苍白 4.切面的改变
四、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动物受到应激原的强烈刺激 后,处于紧张和戒备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系列 神经、内分泌反应,并由此而引起机体各种机 能和代谢的改变。应激反应的两重性:一是非 特异性防御反应;二是神经、内分泌紊乱引起 潜在性疾病发生,甚至造成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发展概况
起源:
中兽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起源与畜禽饲 养同步,即原始社会,距今1万年以上。董 仲先(黄帝的臣子)发明去势术。 《内经》 (首先确立中医和中兽医的独特理论体系, 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世界公 认的中国古代三大奇书(内经,易经,三 海经)之一,充分反映了我国医学在二千 多年前已有相当成就。
4、扶弱:主要用于相侮为病,扶助弱方, 如补土制水。抑强扶弱多同时应用,如佐 金平木。
第二章 脏腑(象)学说
Viscera and Bowels
基本概念:脏,通藏,概指内脏,有贮 藏之意;象,形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 理征象。 “有诸内,必形其诸外”,“见 其外而知其内。”中医脏腑是指一个综合 性的功能单位 。
的资料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病因、病性、病位以 及邪正关系,最后得出证型 ;论治又叫施治,是 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的過程。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Theories of yin—yang and five elements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的合称,是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部分。 阴阳五行自殷周形成后,广泛用于天 文、历算、农业、医学等自然科学。 《内经》将其系统地用于医学,作为 一种说理工具,是祖国医学和兽医学 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五行的相互关系
(一)相生:意即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 助长和资生作用。
金
水
土
木
火
五行的相互关系
(二)相克:意指一
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
长和功能具有抑制或
制约作用
金
木
火
土
水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五)用以概况药物性能
1、用阴阳属性划分药物气、味、升降浮沉
阴阳属性 四气
脉,先别阴阳”。
用于疾病防治
1、确定治疗原则:调整阴阳,泻其有余, 补其不足,恢复相对平衡
⑴偏盛治则—实者泻之。阳偏盛用热者寒 之可辅以养阴;阴偏胜用寒者热之可辅以 助阳。
⑵偏衰治则—虚则补之。阳偏衰用“益火 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用“壮水之主, 以制阳光。”
五行学说
一、基本概念:指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的运动变 化。
第一节 阴阳学说
一、基本概念 指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事物内部
所共有的属性及发展变化规律的一对 对立统一概念。 二、基本特性 (一)普遍性 (二)可分性 (三)可 变性
三、阴阳的相互关系
(一)阴阳交感相错 (二)阴阳对立制约(指阴阳双方相互排斥,相
互制约的关系) (三)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相互依存,任
成因:a.所胜方过强 b.所不胜方自身虚弱 c. 二者皆有 如“木侮金”(木火刑金)。
五行的应用
(一)说明脏腑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太过
侮
乘
金
木
土
乘
侮
不及
(二)说明五脏间的疾病传变规律
母病及子:疾病传变由母脏传与子脏,母 虚所致,如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疾病传变由子脏传与母脏,又 叫子盗母气,多因子实所致,如心热传肝。
中兽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彭代国 副教授
概念
中兽医学,即中国传统兽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由中华民 族所独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 诊疗技术,为中国畜牧业发展和世界兽医 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兽医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 The conception of the organism as a
whole:动物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 在功能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机体与自 然环境密切相关。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2、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将四诊收集
土甘 黄 湿 长 脾 胃 肌 口 思
夏
肉
金辛 白 燥 秋 肺 大 皮 鼻 悲 肠毛
水咸 黑 寒 冬 肾 膀 骨 耳 恐 胱
五行的相互关系
(三)相乘 :相乘指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 太过,从而引起异常反应。“相克太过谓之 乘”,顺序及方向与相克一致 。
(四)相侮 :相侮指恃强凌弱,以下犯上, 即“反克”。顺序及方向与相乘和相克相反
相乘为病:相克太过,如肝郁脾虚之木郁 乘土。
相侮为病:如肝木亢盛致肺金虚弱,又叫 木火刑金。
(三)用于疾病防治
1、虚则补其母:用于母病及子或母子关系 的虚证,如培土生金、益火补土、滋水涵 木。
2、实则泻其子:用于母子关系的实证,如 目赤肿痛清心火。
3、抑强:主要用于相乘为病,抑制所不胜, 使被克方易于恢复,如抑木培土。
名人奇书
汉代名医张仲景(医圣)著的《伤寒杂病 论》,理、法、方、药完善,辨证论治精 要,是继《内经》之后的又一部医学经典, 尤其是该书的有些方剂,十分精练,为后 世所尊重。汉代名医华佗(外科鼻祖)发 明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比西方的乙醚 早一千多年。李石编的《司牧安骥集》是 现存的一部较完善的中兽医古籍,明代喻 氏兄弟编写的《元亨疗马集》内容丰富, 在国内外影响巨大,流传最广。
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 (四)阴阳消长平衡(阴阳在对立统一前提下,
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此消彼长,相对平衡 ) (五)阴阳相互变化(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
阴阳学说在中兽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生理功能 (三)说明病理变化 偏盛:阳盛则热, 阴盛则寒 偏衰:阴虚则内热, 阳虚则外寒 转化: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四)用于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
五味 升降沉浮阴ຫໍສະໝຸດ 寒凉酸苦咸降沉
阳
温热
辛甘淡
升浮
2、根据病证的阴阳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再结
合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选择相应的药物,以
纠正阴阳失调,“寒者热之,热者寒之”。
五行归类表
五 五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五 行味色气季脏腑体窍志
木酸 青 风 春 肝 胆 筋 目 怒
火苦 赤 署 夏 心 小 脉 舌 喜 肠
脏象学说:研究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 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
1、心主血脉;指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的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