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教案设计(最新4篇)

《金色花》教案设计(最新4篇)金色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2.品读诗歌精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亲情;3.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能力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法,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教学法、感悟思考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由“花”和“妈妈”这两个词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导入课文。
二.走近作者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多媒体显示泰戈尔的介绍。
多媒体显示: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有诗集《吉檀(tán)伽(jiā)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时代,泰戈尔及其著作被大量介绍到中国(1924年访问中国),曾影响了我国几代读者。
徐志摩、冰心等都深受其影响。
三.品读《金色花》1.齐读,教师指出朗读要求:准确流利;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同学评价齐读情况,并试读,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本文朗读基调:欢快、舒缓、深情。
3.请一位同学朗读,再次感受诗歌美的意蕴。
4.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并用“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的孩子”的句式来交流自己的朗读感受,体会诗歌中的形象美。
学生自由朗读,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与引导。
多媒体显示:从诗中,我读出了一个慈爱、温和、爱孩子的妈妈,我读出了一个活泼、调皮、爱妈妈的孩子。
5.诗中这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是怎样与妈妈嬉戏逗乐的?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的句式来说话。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本课程以印度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为教学内容,通过深入剖析作品,使学生了解印度文化,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理解《金色花》的故事情节,掌握作品中的关键角色,并了解印度的风俗习惯。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故事梗概《金色花》讲述了小男孩阿试验身变成金色花,陪伴母亲度过三个星期,还原人身,母子相认的故事。
2.2 人物分析阿试:调皮、善良、热爱母亲母亲:慈爱、温柔、宽容2.3 文化背景印度:印度教、家庭观念、母子关系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3 情景模拟学生扮演故事角色,进行情景模拟,体验故事中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4.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合作精神等。
4.3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情感投入、台词记忆等。
第五章:教学计划5.1 第一课时课程介绍故事梗概讲解人物分析5.2 第二课时印度文化背景介绍课文详细解析讨论:母亲的角色5.3 第三课时教学方法介绍情景模拟练习课堂问答5.4 第四课时小组讨论学生展示教学评价第六章:课堂活动设计6.1 课前游戏名称:猜谜语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材料:自制的谜语卡片步骤:教师出示谜语,学生抢答,答对者奖励小礼品6.2 课后拓展名称:母亲节特别活动目的:让学生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步骤:学生制作母亲节卡片,写上对母亲的祝福,下节课在全班面前展示第七章:教学资源7.1 课文原文《金色花》全文注音版《金色花》7.2 相关文章泰戈尔的其他作品关于印度文化的文章7.3 视频资源《金色花》故事动画印度风光宣传片第八章:作业布置8.1 课后作业课文朗读录音写一篇关于《金色花》的读后感8.2 家庭作业调查母亲的一天,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生长过程,尝试写作一篇观察日记第九章:教学反馈与改进9.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9.2 教师反思总结每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方法9.3 课程改进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师反思,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需要改进的地方10.2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10.3 展望未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制定目标,提前做好准备重点解析教案《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涵盖了课程介绍、课文解析、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计划、课堂活动设计、教学资源、作业布置、教学反馈与改进以及课程总结与展望等十个章节。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色花》的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2.分析《金色花》的艺术特色,包括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意象运用等。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背景介绍:介绍《金色花》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
2.作品分析:分析《金色花》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意象运用等。
3.主题探讨:探讨《金色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4.比较阅读:将《金色花》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5.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提问或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金色花》的兴趣。
2.背景介绍:简要介绍《金色花》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时代背景。
3.作品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金色花》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意象运用等。
4.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金色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5.比较阅读:将《金色花》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品的共性与个性。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7.总结:对本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色花》的价值和意义。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金色花》的背景、主题和艺术特色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讨论和分享环节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3.学生对《金色花》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的能力。
4.学生对《金色花》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的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金色花》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与《金色花》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3.与《金色花》主题相关的社会现实案例。
4.其他与《金色花》进行比较的作品。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结合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关注作品所反映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024版年度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学生知识储备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 识和学习能力,但对于散文这种文 学体裁的认知和理解可能还不够深 入。
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金色花》这篇 散文,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教学目标设定
2024/2/2
知识与技能目标
01
掌握《金色花》的基本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了解作者泰戈
教学难点
把握散文的形散神聚特点,体会作 者通过具体景物表达抽象情感的手 法。
7
02 教学内容与过程
2024/2/2
8
课文内容解读
引导学生理解《金色 花》的主题,即母爱 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讨论和提问,引 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对 母爱的感悟和理解。
2024/2/2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情 节和人物形象,帮助 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七年级上册语文《金色花》 公开课教案
2024/2/2
1
contents
目录
2024/2/2
• 教学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课堂互动与练习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 作业布置与拓展延伸
201 教学背景与目标来自2024/2/23
课程背景介绍
学科背景
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对 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 素养和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亲人相处的点滴,分享感悟,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和珍惜。
2024/2/2
鼓励学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亲人的爱和感激,如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24
激发学生珍惜时光意识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时 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激发学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金色花》一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运用感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现的母子情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母亲、尊重母爱的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回报父母,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金色花》一文的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母子情深。
2. 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现的母子关系的微妙变化。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回报父母、珍惜亲情的价值。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金色花》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歌曲《母亲》,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感悟,导入新课《金色花》。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表现的母子情深。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2)教师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体会母子关系的微妙变化。
5. 情感体验(1)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感悟亲情。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学生对母子关系的感悟和亲情价值观的认同。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母子关系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母爱的认识。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
(2)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反复朗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2)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体会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和爱。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歌的深层意蕴。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整体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3、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母亲一直陪伴着我们,给予我们无尽的关爱和呵护。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金色花》,去感受那份浓浓的母子情。
(板书课题)(二)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1913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2、教师范读诗歌,学生注意听准字音、节奏和语气。
3、学生齐声朗读诗歌,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4、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四)再读诗歌,品味语言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并简要批注喜欢的理由。
2、小组交流,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词句及理由。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优美。
《金色花》教案精选5篇

《金色花》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牛牛范文的小编为您带来的5篇《金色花》教案,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金色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范读、自由朗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2)通过自主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人间至爱亲情,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
培养学生对亲人的关爱之情以及欣赏感悟美的能力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感情教学难点:鉴赏诗歌,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教学方法:诵读欣赏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小学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叫做《游子吟》,大家还记得吗?”生答:“记得。
”“那么,我们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吧。
”(大家背)“恩,很好。
那大家还记得这首诗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吗?”“深深的母爱。
”“对,母爱。
母亲是离我们最近的人。
母爱像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像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像一股清泉,它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也是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再进行一次爱的洗礼!”二、作者介绍: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人。
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金色花,印度圣物,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
它在宗教中也是美好的化身。
三、知识积累,解决生字词:匿(nì)笑:偷偷地笑嗅(xiù):用鼻子闻。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优秀8篇)

七年级语文教案《金色花》(优秀8篇)金色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亲至爱的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在生活中感受母爱,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本文朴实、清丽的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细致入微的体味母爱,并能表达出来。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点拨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讲课之前先做一个智力小游戏,激发一下大家的想象力,热热身。
给你们两组词,请发挥想象,说一句话,把二者联系起来。
(出示多媒体)学生,蜜蜂;妈妈,花。
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真是丰富而奇妙,有一个孩子,他突发奇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玩起了捉迷藏,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泰戈尔的《金色花》一起看看吧。
二、走进作者与作品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一生创作丰富。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
此外,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创作对中国诗歌(尤其是散文诗歌)的影响是广泛的。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本质属于诗。
它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练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
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
三、感知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出示要求:扫除字词障碍;有节奏;有感情。
(指明男女读,比比谁最棒)2、学生点评,并明确本文朗读时应用的感情,语调。
3、学生自由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并用“我读出了一位xx的妈妈(孩子)”交流读书感受,并找到文章相关语句加以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色花公开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金色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
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玩过捉迷藏吧!有没有和父母一起玩过(没有的同学可惜了,因为你比别人少一份甜美的回忆。
)有玩过的同学我想衣柜大概是家里捉迷藏的首选之地了。
藏在衣柜里偷偷看妈妈在房间里到处找,等到妈妈以为你走丢了,打算出去找时,你才会跑去抱住她,跟她撒娇。
妈妈这时肯定是生气地要打你啊,骂你小坏蛋,你躲哪儿去了我敢保证你肯定一点儿都不疼,还赖在妈妈怀里笑得得意呢。
当我读到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眼前一幅接一幅地出现这些画面,心里暖暖地装满了幸福。
我将这首诗带与你们分享,也希望能把幸福带到你的心里。
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听的过程中请你在脑海里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然后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二、听读感知老师配乐朗诵诗歌,学生回答:1、好,课文朗诵完了。
跟随着诗的语言,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场景里都有谁(孩子和他的妈妈,还有金色花)他们在干什么(捉迷藏)请一位同学总结前面同学的发言,用一句话概括你看到的场景是(一个孩子变成了金色花和他的妈妈在捉迷藏)。
2、徜徉在课文给我们描绘的场景中,看着孩子和妈妈在那里嬉戏,你有哪些感受你觉得这个场景事要表达什么主题明确:感觉十分温馨、幸福。
表达了母子间纯洁的爱,孩子依恋着妈妈。
妈妈宠爱这孩子。
3、如果让你读出这种温馨与幸福,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速和语调来朗读课文呢?明确:舒缓、深情三、朗读品析1、请大家用舒缓深情的语气齐声朗读课文,注意面带微笑,读出温馨、幸福的感觉。
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有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A、朗读过程中解决字词:匿(nì)笑罗摩衍(yǎn)那B、例1:我从文中“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我不告诉你,妈妈。
”知道这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淘气、撒娇、精灵般的孩子)朗读指导:“笑嘻嘻”、“跳舞”读得轻快,活泼;“暗暗”“悄悄”轻声,声音渐弱。
体现“我”兴奋、得意的心情。
例2、我从文中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知道这是一个慈爱的妈妈。
焦急的语气。
3、除了活泼,慈爱。
孩子和妈妈还有没有别的特点?揣摩一个人的特征可以从他的行为和他人的描述入手。
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三幅“我”和妈妈嬉戏的场景,读一读,看看一天中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从中能看出人物什么特点。
a.首先请同学概括稳重描绘了哪三幅场景?明确:清晨,当妈妈沐浴后祷告时,“我”散发出花香;午后,当妈妈在窗前读书时,“我”投影在书页;黄昏,当妈妈执灯去牛棚时,“我”变回了孩子,缠着妈妈讲故事。
b.先看前两个场景,妈妈在做什么(沐浴补充沐浴常识、祷告)看得出来,这是一个(虔诚)的妈妈,再读一读第4段,想象:清晨,刚沐浴完的妈妈一袭白衣,从金色的花荫下穿过,阳光透过树枝斑驳地照在身上。
湿漉漉的头发细碎地反射着光线,看上去,妈妈好像笼罩着一层金光……你从树上看向妈妈,觉得她是那么……(美丽/圣洁)宁静的午后,妈妈捧着罗摩衍那坐在窗前细细品味,她那么陶醉,我把影子投在她的书页上,不知道她有没有察觉,妈妈十分……(沉静/安详/温柔)在妈妈祈祷、读书的时候“我”做了些什么事?“我”给妈妈送去花香,把影子投在妈妈读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做?表现出“我”的什么特点(给妈妈带来幸福,体贴、孝顺妈妈)c.第三个场景,黄昏到了,我在树上躲了一天,终于要结束这个游戏,又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妈妈讲故事给我听,妈妈怎么说?“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要读出什么语气(焦急、嗔怪,又惊又喜)我回答“我不告诉你,妈妈。
”语气(撒娇。
得意。
俏皮。
淘气)请同学读一读。
比较,变换了语序和标点符号后,表达上与原句有什么区别?变换语序为:“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妈妈,我不告诉你。
”明确:原文的句式强调“你到哪里去了”,妈妈的急切之情跃然纸上;强调“我不告诉你”表现出孩子的顽皮,自以为得意。
这些情味改后的句子无法体现。
变换标点为:“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明确:原文第一句重在问,而改后重在责怪;这里的坏孩子不是真的坏孩子,妈妈只是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孩子是不是真的不想让妈妈知道呢?他不想让妈妈知道自己曾做过的事,自以为得意;但又希望妈妈明白自己曾做过的事——那是他的杰作。
改为感叹句后,就变成绝对不想让妈妈知道了,不符合孩子的心理。
d、“我”为什么不告诉妈妈“我”到哪里去了?明确:正如妈妈也从未列举过她为我们做过什么奉献一样,“我”也不用特意告诉妈妈我所做的事,默默地为对方付出才是更加真诚和诚恳的爱。
总结:妈妈的焦急、惊喜、嗔怪,“我”的撒娇、得意,俏皮,都体现出了“我”和妈妈的亲密和我们之间纯洁的爱。
一样的意思,换一下语序、改一个标点,表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我们以后写作的时候也要所注意这种细节上的精雕细琢。
4、三幅场景刚好是一天的时间,这一整天里,看似“我”在躲着妈妈,其实“我”无时无刻不在注视着妈妈,陪伴着妈妈,依偎在妈妈的身旁。
可以看出“我”对妈妈的(依恋和爱),“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我”的幸福源自哪里(沐浴母爱)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别为我们朗读三个场景,这是三幅宁静祥和的图画,徜徉其间,我们可以体会纯洁的爱,要读得舒缓深情,全班女生读第八段,男生读第九段。
老师先起个头,读前面三段。
希望我们合作愉快,读出诗的美感来。
四、探讨释疑:这次读得好多了,看来比起刚开始上课时大家对这首散文诗的理解更深了一步,你们还有没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
1、“我”为什么要变作金色花?明确:是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才变作了金色花。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比作金色花,有什么作用?明确:金色花是印度最美丽的圣树上开的一种金黄色碎花,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是在赞美孩子的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泰戈尔的想象实在新奇而美妙。
作用:借物抒情。
五、拓展训练如果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天使送你一瓶圣水,让你变成有魔法的精灵,你愿意变做什么来陪伴妈妈?例:我要变成一股清风抚摸你。
我要变成水的涟骑,当你沐浴时,把你吻了又吻。
将学生创作进行交流。
例如:妈妈,我愿意是你的影子,静静陪在你的身边,在你沐浴之后,站在大树下,阳光温暖地照着,你是否能知道,我就在你的身边?六、结束语不管你会变作什么,唯一不变的,是那一颗奉献给妈妈的赤子之心。
这颗心里装满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这颗心里也有妈妈对孩子的关切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颗感恩的心,齐读课文,让诗的语言替我们传达那说不尽的爱意。
【板书】“我”金妈妈天真活泼色虔诚美丽体贴孝顺花温柔慈爱爱教后反思:《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全诗在宗教般圣洁的氛围中流淌着母子间的深深爱意。
这种爱可意会不可言传,如果过多地分析讲解文字,反而破坏了诗的美感和情感的传达。
因此,我选择让学生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赛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一次次朗读水平的提高,正是他们一步步情感体会的深入的体现。
本堂课我用大量描述性的语言重现诗中描绘的场景,意图渲染圣洁、温馨的氛围,将学生带到诗的情境中近距离接触妈妈和孩子的活动,以期更深刻地体会妈妈与孩子的形象以及他们之间的爱。
并且我将板书设计成一个大大的爱心,突出诗爱的主题。
整堂课下来环环相扣,思路清晰。
当然,初出茅庐的我上课的不足之处还是相当多,如开始时由于紧张以至于示范朗读时有读错与停顿的现象,课堂行进中,也有讲错话表述随意的现象出现。
教态上,无意识保持双手抱胸的防范状态,与学生产生不该有的距离感。
同时怕忘词而利用学生朗读的时间看教案,使得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不利于课堂气氛的营造。
这一切都表明了我还不够老到和成熟,应该多锻炼。
另外,课堂上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并不十分明显,课堂效果不如预期。
可能是朗读指导未做到位,不应该一概否定性评价学生的示范朗读,并且最后一次个别朗读时应请读得好的学生起带头作用,这一点没有利用好。
当然,也与我过于紧张以至于课堂气氛渲染不够有关系。
这些说明我的课堂经验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多学习。
这次开课从设计到磨课到最后正式开课,每一次都会发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一次次的改正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感谢同组帮我磨课的老师,也希望我能在不断实践中成长为一位成熟的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