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
《多媒体技术》 第二讲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1—2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

多媒体技术第二讲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1—2节)课堂笔记及练习题主题:第二讲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1—2节)学习时间: 4月4日--4月10日内容:第二讲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第一节多媒体数据和信息转换一、多媒体间的信息转换为了便于交流信息,需要对不同的媒体信息进行转换。
下表是部分媒体之间说明:*易**较困难***很困难二、多媒体数据文件格式多媒体文件的格式很多,下表介绍常用文件格式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三、多媒体数据的信息冗余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主要采用数字化方式,对声音、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进行处理。
数字化处理的主要问题是巨大的数据量。
一般来说,多媒体数据中存在以下种类的数据冗余:1)空间冗余:一些相关性的成像结构在数字化图像中就表现为空间冗余。
2)时间冗余:两幅相邻的图像之间有较大的相关性,这反映为时间冗余。
3)信息熵冗余(编码冗余):信息熵是指一组数据所携带的信息量。
如果图像中平均每个像素使用的比特数大于该图像的信息熵,则图像中存在冗余,这种冗余称为信息熵冗余。
4)结构冗余:有些图像从大域上看存在着非常强的纹理结构,例如布纹图像和草席图像,我们说它们在结构上存在冗余。
5)知识冗余:有许多图像的理解与某些基础知识有较大的相关性。
这类规律性的结构可由先验知识和背景知识得到,我们称此类冗余为知识冗余。
6)视觉冗余:人类视觉系统对于图像场的任何变化,并不是都能感知的。
这类冗余我们称为视觉冗余。
7)其他冗余:例如由图像的空间非定常特性所带来的冗余。
以上所讲的是多媒体数据的信息冗余。
设法去掉信号数据中的冗余,就是数据压缩。
第二节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一、数据压缩编码方法1)根据解码后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来进行分类:① 可逆编码(无失真编码),如Huffman编码、算术编码、行程长度编码等。
② 不可逆编码(有失真编码),常用的有变换编码和预测编码。
2)根据压缩的原理进行划分:① 预测编码:它是利用空间中相邻数据的相关性,利用过去和现在出现过的点的数据情况来预测未来点的数据。
多媒体数据常用压缩标准

MPEG(Motion Picture Experts Group )标准是ISO/IEC委员会针对全活动视频 的压缩标准系列,包含MPEG-1、MPEG-2 、MPEG-4、MPEG-7、MPEG-21等。
MPEG-1:适用于传输速率为1.5Mbps的数字电视标
准,91年提出草案,93年8月公布
JPEG确定的图像压缩标准的目标是:
编码器应该可由用户设置参数,以便用 户在压缩比和图像质量之间权衡折衷
标准可适用任意类连续色调的数字静止 图像,不限制图像的景像内容
计算复杂度适中,只需一定能力的CPU 就可实现,而不要求很高档的计算机,复 杂的软件本身要易于操作
定义了两种基本压缩编码算法和4种编码 模式
MPEG-2:适用于传输速率为10Mbps 的数字电视标
准,93年提出草案,94年11月公布
MPEG-3:适用于传输速率为40Mbps 的数 字电视标
准,已被MPEG-2取代
MPEG-4:1999年12月公布的多媒体应用标准
MPEG-7:多媒体内容描述接口标准,98年提出,2001
年完成并公布
MPEG-21:正式名称是Multimedia Framework(多媒体
终形成清晰的图像。
下面是顺序模式和渐进模式的示意图
顺序模式 渐进模式
无失真编码模式 采用一维或二维的空间域
DPCM和熵编码。由于输入图像已经是数字化 的,经过空间域的DPCM之后,预测误差值也 是一个离散量,因此可以不再量化而实现无失 真编码。
分层编码模式 这是对一幅原始图像的空间
分辨率,分成多个分辨率进行“锥形”的编码方 法,水平(垂直)方向分辨率的下降 以2的倍数因子改变,先对分辨率最 低的一层图像进行编码,然后将经 过内插的该层图像作为下一层图像 的预测值,再对预测误差进行编码,
多媒体技术_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4.知识冗余
图像的理解与某些基础知识有关。 例:人脸的图像有同样的结构:嘴的上方有鼻子, 鼻子上方有眼睛,鼻子在中线上…… 知识冗余是模型编码主要利用的特性。
5.视觉冗余
人的视觉系统对图像场的敏感性是非均匀、 非线性的。 (1)对图像亮度和色差的敏感性相差很大 Y:U:V=8:4:4 或者Y:U:V=8:2:2 (2)随着亮度增加,视觉系统对量化误差的敏感 度降低。 (3)人的视觉系统把图像边缘和非边缘区域分开 处理。
第四章、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
本章要点
(1)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的重要性和分类。 (2)量化的基本原理和量化器的设计思想。 (3)常用压缩编码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技术、 预测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Huffman编码、 算术编码)。 (4)静态图像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JPEG)原 理、实现技术,以及动态图像压缩编码国际标 准(MPRG)的基本原理。
4.2.2 标量量化器的设计
量化器的设计要求 通常设计量化器有下述两种情况: 1. 给定量化分层级数,满足量化误差最小。 2. 限定量化误差,确定分层级数,满足以尽 量小的平均比特数,表示量化输出。
量化方法有标量量化和矢 量量化之分,标量量化又可分 为,均匀量化、非均匀量化和 自适应量化。
(1)均匀量化
例如:从64个数中选出某一个数。可先问“是 否大于32?”消除半数的可能,这样只要6次就可选 出某数。 如果要选择的数是35,则过程如下: 1.大于/小于 32? 大 2.大于/小于 32+16=48? 小 3.大于/小于 48-8=40? 小 4.大于/小于 40-4=36? 小 5.大于/小于 36-2=34? 大 6.大于/小于 34+1=35 等
(4)混合编码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

多媒体技术原理及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多种媒体元素的集成和交互,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视频等内容。
它结合了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旨在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和表达信息。
多媒体技术既可以用于娱乐和媒体产业,也可以应用于教育、医疗、设计等各个领域。
下面将介绍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一些应用领域。
多媒体技术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压缩编码:多媒体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信息,传输和存储时会占用大量的带宽和存储空间。
因此,压缩编码技术是多媒体技术的核心之一。
常用的压缩编码算法有JPEG(图像压缩)、MPEG(视频压缩)和MP3(音频压缩)等。
2.数据存储和传输:多媒体数据通常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服务器中,或通过网络传输到终端设备上。
为了保证多媒体数据的质量和实时性,需要采用适当的存储和传输方式。
常见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等,而传输方式则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通信等。
3.用户界面和交互:多媒体技术的目标是提供更加直观和丰富的用户体验,因此设计良好的用户界面和交互方式是关键。
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用户可以方便地浏览、搜索和操作多媒体内容。
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娱乐和媒体产业:多媒体技术在电影、电视、游戏等娱乐和媒体产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逼真和沉浸式的视听效果,提升用户的娱乐体验。
2.教育和培训:多媒体技术在教育和培训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医疗和健康:多媒体技术在医疗和健康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使用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手术辅助。
4.设计和艺术:多媒体技术在设计和艺术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中,可以使用三维建模和虚拟现实技术,展示设计方案的效果。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非常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和领域。
第6讲-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方法

0
1
A 0
0 1 C
1 0 D 1 E
B
这幅图像的熵为: H(S)=(15/39) log2(39/15) + (7/39)log2(39/7) + (7/39)log2(39/7) + (6/39)log2(39/6) +(5/39)log2(39/5) = 2.1859 这说明每个符号可用2.1859位表示,39个象素需用85.25位。 编码中以N表示编码器输出码字的平均码长,用熵值衡量是 否最佳编码,即:当N>>H(S)有冗余,不是最佳;N< H(S),不 可能;N≈H(S)(N稍大于H(S)),是最佳编码。
S=(A,B,C,D,E) 符号 出现的次数(Pi) A 15(0.3846) B 7(0.1795) C 6(0.1538) D 6(0.1538) E 5(0.1282)
log2(1/pi) 1.38 2.48 2.70 2.70 2.96
分配的代码 需要位数 0 15 100 21 101 18 110 18 111 15
• 离散信源
S1, S2 , ..., Sn X p(S ), p(S ), ..., p(S ), 2 n 1
p ( Si ) 1
i 1
n
• 图像的信息熵
H ( X ) p( Si ) I ( Si ) p( Si ) log 2 p( Si ) 1
第6讲 多媒体数据压缩 和信息编码
内 容 提 要
多媒体数据压缩基本特征和方法
图像统计特性
无损数据压缩编码方法 有损数据压缩编码方法
多媒体数据压缩基本特征和方法
1.数据压缩的处理过程:
编码过程:对原始数据进行压缩,便于存储和传输。 解码过程:对压缩数据进行解压,恢复成可用数据。
多媒体数据编码与压缩

压缩的原理
• 以一定的质量损失为容限,按照某种方 法从给定的信源中推出简化的数据描述, 即减少原始信 余的描述。
多媒体数据存在的冗余
种类
统计特性
空间冗余 时间冗余
时间冗余。
MPEG三种类型图像
• 帧内图〔intra picture,I帧〕 • 预测图〔predicted picture,P帧〕 • 双向预测图〔bidirectional picture,B帧〕
MPEG-2标准
• ISO/IEC 13813 信息技术 电视图像和伴音信息 的通用编码
• 特点: • MPEG-1定位在VHS质量,MPEG-2的目的是
压缩的评价指标
• 压缩比 • 算法复杂性〔速度〕 • 恢复效果
• 根据应用加以取舍。
常用的数据压缩技术
• 预测编码。利用多媒体数据的时空冗余,用过去和现在出现 的数据来预测未来的数据,记录真实值与预测值的差。
• 统计编码。以信息熵原理为根底,用较少的比特〔码长〕表 示概率大的码字,用较多的比特〔码长〕表示概率小的码字。
DPCM原理
• 预测下一个样值,并量化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 解码过程使用同样的预测器,并将预测值和所 存储的量化误差相加,产生近似的原始数据。
• 预测器 • 线性预测与非线性预测 • 最正确预测与准最正确预测 • 量化器 • 线性量化与非线性量化
ADPCM自适应脉冲编码调制
• 自适应预测:在编码时将信源数据分区 间编码,对每个区间自动选择一组使均 方误差最小的预测参数。
3.3静态图像压缩
静态图像压缩标准
• 在静态图像压缩方面,存在多个国际标 准:
(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处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处理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处理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处理是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的重要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应用越来越普及,对于多媒体数据的处理变得越来越关键,它涉及到视频、音频、图像等各种形式的数据处理。
本文将对多媒体数据的编码与处理进行探讨。
一、多媒体数据的编码原理多媒体数据的编码是将原始的音频、视频和图像等信号转化为数字化的数据形式,以便计算机可以对其进行处理和传输。
在编码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采样,然后利用数字信号处理的方法,将采样到的数据转化为二进制形式,最后进行压缩编码。
1. 音频数据的编码在音频数据的编码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脉冲编码调制(PCM),它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离散的数字信号。
PCM通过对音频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并使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示不同的量化值,实现了音频数据的数字化。
2. 视频数据的编码视频数据的编码一般使用压缩编码技术,最为常见的是基于帧间压缩的视频编码标准,如MPEG系列。
这种编码方式首先对视频信号进行分解,将图像分解为一系列连续的帧,并通过对帧间差异进行压缩来减小数据量,从而实现视频数据的高效编码和传输。
3. 图像数据的编码对于图像数据的编码,最经典的方法是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的JPEG编码。
JPEG编码将图像分割为8x8或16x16的小块,然后对每个小块进行DCT变换,并利用量化和熵编码来压缩图像数据,以减小文件大小,并实现高质量的图像显示和传输。
二、多媒体数据的处理方法多媒体数据的处理是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解码、编辑、处理和显示等操作,以满足不同应用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多媒体数据处理方法:1. 数据解码在多媒体播放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编码后的数据进行解码。
解码过程是将压缩编码的数据还原为原始的音频、视频或图像数据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需要选择相应的解码算法和解码器进行解码处理。
2. 数据编辑多媒体数据的编辑是在完成解码后,对数据进行剪辑、合并、分割等操作,以满足用户对多媒体内容的需求。
多媒体信息编码

多媒体信息编码多媒体信息编码一、概述多媒体信息编码是指将多媒体数据(如音频、视频等)转换为特定格式,以便在计算机系统中传输、存储和处理。
通过编码,可以将原始的多媒体数据压缩、转换为较小的文件,从而提高存储效率,并降低传输带宽要求。
二、音频编码音频编码是将音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音频编码算法有PCM(脉冲编码调制)和压缩编码(如MP3、AAC等)。
1. PCM(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是一种无损的音频编码格式。
它将连续的模拟声音信号进行采样,然后将每个采样点的幅度量化为有限数量的离散值,最后将这些离散值转换为二进制表示。
PCM编码具有音质好,还原度高的特点。
2. MP3(MPEG Audio Layer III):MP3是一种有损的音频编码格式。
它通过分析音频信号的频谱特征,提取出对人耳不敏感的音频信号成分,并丢弃这些成分,从而实现较高的压缩比。
MP3编码在音质和文件大小之间取得了一定的平衡。
3. AAC(Advanced Audio Coding):AAC是一种较新的音频编码格式,也是一种有损的编码格式。
AAC编码在保持相对较高的音质的同时,实现了更高的压缩比,因此在数字音频传输和存储中得到广泛应用。
三、视频编码视频编码是将视频信号转换为数字数据的过程。
常见的视频编码算法有MPEG-2、H.264和H.265等。
1. MPEG-2(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2):MPEG-2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数字电视和DVD等领域的视频编码标准。
它可以实现较高的视频质量和流畅度,但对于带宽要求较高。
2. H.264(Advanced Video Coding):H.264是一种领先的视频编码标准,也被称为AVC。
它在提供高质量视频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压缩比和更低的带宽要求,因此在流媒体、视频通话和互联网视频等领域广泛应用。
3. H.265(High Efficiency Video Coding):H.265是一种新一代的视频编码标准,也被称为HEV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压缩编码分类
无损压缩 -- 解码后可100 % 恢复原来数据 有损压缩 -- 解码后与原来数据有所不同。
五。主要压缩编码方法:
1.变换法:正交变换
例 声音 x ( t ) 的富里叶变换 x(t) F( f ) t 为时间 , f 为频率 , F( f ) 为频谱系数,数量较少
用 F( f ) 来存贮声音,需要时逆变换恢复原声音 适当压缩高频式低频系数,通过逆变换不影响声音的效果 常用变换:FT,CT,Hadamard,K一L等 选择原则:变换后系数集中(较少),计算方便
例如:二维图象:
(G0, L0) (G1,L1)(G2,L3).......... 2. 特点: 当串长数据大于二个数码值时,压缩有效 3。 应用: 二值化图象, 平涂图片,黑白文字。。
二。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 DPCM
x
x
1.原理:
x 1 = x1 - x0 d 1 = x1 - x1’
加 a. 上一层压缩编码: Jpeg b. 恢复图象 c. 插值,分辨率增加一层,作为下一 层预测图象 d. 差分编码 Dpcm 编码 = Jpeg + Dpcm
5 动 态 图 象 的 压 缩 编 码 及 MPEG 标 准 5.1动态图象的一般特征及压缩原理
一.动态图象:
· 空间+时间
x y
f (x,y) = E(u)E(v)C(u,v) Cos(u (2x+1)/2M ) Cos(v(2y+1)/2N)
x=0,1,2,....M-1 y=0,1,2,.....N-1 E(u) = E(v) = 1/2 1 当 u=0,v=0
四。 熵编码 -- Huffman 编码
4
5
50
yi ---. vi 1. 量化误差:
E qms =
( yi - vi * ) * ( yi - vi * )
越大 , E qms 越大, 但是量化值越小 2。 变区间量化: 大小根据yi出现 的概率而定,概率大 0 1 | | 2 | 3 | 4 5 | |
的yi 对应大的
2. 常用码: 等长码: 自然码: 000, 001, 010, 011, ... 格雷码:111,110,100,101,001,... 反射码:000,001,010,011,100 ,011,110,111 变长码:0, 10, 11,110,...
4。2。2。 常用编码方法
一。 行程码
1。 原理:数据序列中相同数据串表示为二个数码: ( 数据值, 串长 )
64 k
SB-ADPCM
电视电话 卫星通信
效率高
CD-I DVI
128 k
ADPCM SB-ADPCM
LD\CD 音响
质量高
MPEG
三。G722 标准
1。原理:
一个好的声音必须有高低音,但是人们对高音段往往不太敏感
高段采用低分辨率,低频段保证足滤波 器 高端 SB-ADPCM 多 路 调 制 器 MUX
1。原理:频率高者编短码,反之用长码
2。Huffman 树
。排列。归并最小概率。分配 D: d1 d2 0.04 0.06 0 0.1 0 1 1 0.2 0 0.3 0 1 1 1 d3 d4 d5 0.1 0.1 0.3 d6 0.4
3。 特点:
.最小概率最长码,最大概率最短码 .码串分割是唯一的 01 001 01 01 001 00001 01
二. 运动补偿算法:
已知图象 I0 I1 I3 , I1需要预测 运动补偿单元: 宏块 单元 宏块预测公式:若已知运动量为 mv(x, y),Fig45-4
则当前块预测 B’1(x,y) = B0(x+x, y+ y) 或双向预测 : B’1(x,y) =( B0(x1+x1, y1+ y1) + B2(x2+x2, y2+ y2) )/ 2
f (x,y,t)
· 表达方式: 图象帧序列 Fig45-1。时间常数Δ t。 40ms。 · 数据量 bits: M × N × B × 3× 1/
二.
物体的运动特征 -- 相邻帧的相关性
1.运动量的一致性:相邻帧图象中物体作近似平移移动 。
2.运动变化的连续性:连续帧中物体变化轨迹平缓。
三
.
压缩编码 格式 A 格式 B 解压缩编码 所有的编码方式必须是可逆的
格式B 有较少的数据或较小的数值。
三. 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可能性
声音图像中大量的空白或相同无变化的数据,称为冗余数据 信息 声音图像数据中相邻的数据往往变化不大,称为有较高的相 关性 人们对音像媒体的理解往往利用其与目的有关的主要特征, 去除与目的无关的信息不影响视听效果
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
1.压缩与编码 2.压缩编码的一般过程 2.1.编码器原理 2.2.常用的编码算法 3.语音压缩编码 静态彩色图象的压缩编码 1. 图象的压缩编码 2.JPEG 压缩编码的基本算法 3.其他JPEG压缩编码算法 5. 动态图象的压缩编码及MPEG标准 5. 1. 动态图象的一般特征及压缩原理 5. 2. MPEG图象的压缩算法
4。2。1。 编码器原理
映 射
{xi} {yi}
量 化 {vi}
g l M { (gi, li) } i=1,2, ...
编 码 {ci}
一。映射 ----减少减短数据。 1。变换法: 2。差分: 3。行程: M * N
N
二。 量化: v 0 1 -- 量化区间
10
1
2 3 y 20
30 40
2
.
子
块
DCT
变
换
― ― → F(u,v): 8 × 8 二 维 数 组 6 4 个 系 数 . DC 分 量 F(0,0) 图 象 平 均 灰 度 值 , . AC 分 量 6 3 个 系 数 , 高频部分,图象细节 特点:系数集中在F(0,0) 左右
3
.
量
化 F‘(u,v)
: =
对 Int(
JPEG
压
缩
编
码
算
法
2.DPCM 框图 3.特点:质量高,基本无失真,但是压缩率不 大(2:1) Fig446
二.改进型JPEG 压缩算法
1.累进操作 原理: 压缩
恢复图象 删除部分系数
质量好? 是
删除部分系数:高频系数: 象元数字的低位部分
2. 分层操作:
图象金字塔:分辨率从上到下层次增
高频部分采用粗区间,根据人的视觉对高频细节不敏感,进一步 压缩他们的系数大小
差分编码:相邻子块的DC分量相差不大,对他们采用 差 分 编 码 行程编码:其余63个系数按Z字型行程进行编码, 提 高 行 程 相 同 率
结 AC
果 分 符号1 量
: :
符 DC 符 分
号 量 号
2 : 1
符
号
2
5
对
常用方法:DM, DPCM, ADPCM, LPC
3. 统计(熵)编码
根据数码出现的频数(概率)来分配码长度,概率大则分配短 码长,反之则长码,总体上减少 Bit 数。
Huffman码,算术编码。
4。 混合编码 多种方法联合使用,提高编码效率。 JPEG, MPEG, H261 ....
2. 压缩编码的一般原理
X1’
x 数值小,可以压缩效果 di = xi - xi’
x0
x1
x2
x1’ 估计正确,d1 数值很小系数, 如何估计 x1’ ?
xi’ = p*x i -1 + (1 - p)* m
m = xi 平均值
p = E{xi,xi-1}/E{xi*xi} 称为相关系数, p = 0 不相关 xi’ = m 为平均值
音频 数字化
低端 SB-ADPCM
4 静态彩色图象的压缩编码
1图象的压缩编码
1.图象压缩的指标: 。数据压缩率 比率(倍) = (压缩编码前总比特)/(压缩 编码后总比特) 。图象恢复质量:主观评价: 极好、好 、中、差、 劣
2.静态图象 ―― 单幅图象,彩色:RGB, YUV 。压缩原理:利用图象象元之间的相关性-帧内
编码
。压缩标准:JPEG 3.动态(运动)图象 ―― 连续拍摄的图象序列 。压缩原理:利用连续图象帧之间的高度相关性 -帧间编码 。压缩标准:MPEG
2. JPEG 压缩编码的基本算法 ( 基于DCT 变换的基本算法 )
一.算法描述
1.子块分割
子块: 8 × 8 象元, 特点: 象元间变化平缓,相关性高
一.预测图象:
压
缩
原
理
:
运动量补偿 前帧图象 当前图象 二.双向预测:
前帧图象
当前图象
后帧图象
5.2 MPEG图象的压缩算法
一.MPEG图象序列
I: 帧内图 基准图象。用帧内压缩(类似于JPEG方法) P: 预测图 P : I + mv mv为运动补偿 B: 内插图 双向预测图 B : (P + I )/ 2
计算机系统中存贮、传送、处理均是以bit为单位,空间和时 间开销巨大,使得现有计算机上难于实现多媒体处理,压缩 数据是必要的。
二.压缩原则
目的 在保持信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总的bit量; ---减少总的数据量 ---缩短每个数据长度; 什么是信息不变?
方式
寻找一种可逆的数字编码方法
三。 编码器
1。若 {vi }有M个可能值,则设置M 个二进制码与之对应, 例如:
M= 8: { v1,v2,v3,v4,v5,v6,v7,v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