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浅谈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

浅谈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浅谈智慧建造和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热点话题,它们的浮现和发展对于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城市资源利用和改善人居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智慧建造和智慧城市的定义、特点、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智慧建造的定义和特点智慧建造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将建造物与城市基础设施相连接,实现建造物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智慧建造具有以下特点:1.1 网络化:智慧建造通过网络将建造内的各种设备和系统进行连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通。
1.2 智能化:智慧建造利用传感器、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建造内部环境、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智能监控和管理。
1.3 可持续性:智慧建造通过优化能源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措施,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建造的应用领域智慧建造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住宅、商业、办公和公共设施等多个领域。
以下是智慧建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举例:2.1 住宅领域:智慧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庭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
2.2 商业领域:智慧商业建造可以通过智能照明、智能空调和智能安防系统等,提升商业环境的品质和效率。
2.3 办公领域:智慧办公楼可以通过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和智能楼宇设备监控系统等,实现对办公环境的优化和节能减排。
2.4 公共设施领域:智慧公共设施包括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停车系统和智能垃圾处理系统等,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管理和环境卫生水平。
三、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特点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提高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智慧城市具有以下特点:3.1 数据驱动:智慧城市通过采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实现对城市运行和管理的智能化决策。
3.2 跨部门协同:智慧城市要求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浅谈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论文(精选)

浅谈智能建筑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论文(精选)【关键词】智能建筑;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入智能建筑理念,它是指根据用户所的需求,对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四个基本方面进行最优化组合,进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快速成长周期,但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发展,将日益多元、综合化,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一、智能建筑的目标1、建筑功能自动化运作建筑物的运作包含了水、电力、空调、通讯等多种功能系统。
它们每一个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比如水,它又可以分为生活用水、生活污水、生产污水、生产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生产及生活污水的处理等,对于建筑物来说,要对这些实现自动控制是非常复杂的,所以说,智能的概念是代替人来做出最适合的方案并完成其功能。
2、建筑物的节能运作降低建筑物设备的能耗是智能建筑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并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使用效率,提高可靠性,为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自动化通信利用各种传递手段,如电信网络、卫星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络等为建筑物提供现代化信息传输的设施,是现在信息时代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自动化安全保卫利用摄像、各种感触探测器等进行信号采集、分析、处理,通过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
二、智能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1、理论研究未达到智能建筑的发展“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的攻关课题在“七五”期间就被确定下来,但是相关的产品研究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是只依靠在国外的研究成果上。
没有先进、成熟的理论研究作为指导策略,在实践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的问题,而无法得到有效地解决。
2、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在国内智能建筑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旧是国外的几家公司,比如江森自控、朗讯科技等。
浅谈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

浅谈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1:【正文】一、引言建筑工程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进行浅谈。
二、建筑工程新技术的应用1.智能化技术1.1 无人机在建筑巡检中的应用1.2 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1.3 区块链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2.数字化技术2.1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应用2.2 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2.3 云计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三、建筑工程新工艺的应用1.3D打印技术在建筑构建中的应用2.预制装配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3.可持续建筑技术的应用四、建筑工程新材料的应用1.碳纳米管材料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2.新型冷却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3.可降解材料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五、结论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革新和提升。
然而,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注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并确保安全和可持续性。
只有持续关注和研究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发展,做好科学应用和探索,才能推动建筑工程的持续发展。
【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建筑工程新技术案例分析报告、附件2-建筑工程新工艺应用法律法规解读、附件3-建筑工程新材料应用风险评估报告。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建筑工程:指人类利用材料和技术手段,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用于满足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工程体系。
- 应用:指将科技成果、技术方法等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
- 技术:指一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的条件下来达到预期目标的知识系统和运用系统。
- 工艺:指由人类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不同物料、不同要求采取的一种一致的作业方法。
- 材料:指构成物品的人造或自然的物质,以及具有用途和特性的实物。
【正文】一、引言建筑工程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话题。
2024年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当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智能化是指通过集成应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多种信息技术,对建筑设备、系统和服务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以提高建筑的能效、安全性和舒适性。近年来,我国建筑智能化发展迅速,众多建筑项目开始应用智能化系统,智能化已成为现代建筑的重要标志。
二、技术应用不足
尽管智能化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存在技术应用不足的问题。部分建筑项目在智能化系统的选择和应用上缺乏科学规划,导致智能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一些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也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效果。
三、设计与实施脱节
建筑智能化的设计与实施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出现脱节现象。设计阶段未能充分考虑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导致设计方案难以落地;而实施阶段又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影响了智能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果。
四、标准化与规范化缺失
建筑智能化的发展需要依赖于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智能化领域的标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这导致了建筑智能化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难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024年浅谈我国建筑智能化当前存在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从智能化发展概述、技术应用不足、设计与实施脱节、标准化与规范化缺失、安全隐患与风险控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智能化建筑维护难题以及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等方面,对当前我国建筑智能化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
综上所述,我国建筑智能化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技术应用不足、设计与实施脱节、标准化与规范化缺失、安全隐患与风险控制、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智能化建筑维护难题以及创新与研发投入不足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标准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维护能力,推动建筑智能化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浅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浅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摘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我国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的相关理论和当前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针对建筑电气智能化展开了研究,分别探讨了建筑电气智能化的优势、智能化建筑的发展现状、建筑电气智能化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建筑电气智能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建筑电气;设备建筑电气技术的使用,令智能建筑的功能得以实现,并确保了智能建筑在使用中的安全节能。
将智能建筑与建筑电气技术邮寄的结合起来,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一、智能建筑的含义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
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首先产生了智能建筑的概念。
它的兴起和发展主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国际化的需要。
智能建筑是指利用系统集成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这一定义对于我们更多的认识和了解智能建筑,有很大帮助。
而在国外,关于智能建筑的记载是:“智能建筑”就是高功能大楼,是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设备,采用楼宇自动化技术高度综合管理的大楼。
二、建筑电气智能化的优势1. 传统的自动控制是建立在确定的模型基础上的,而智能控制的研究对象则存在模型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模型未知或知之甚少者模型的结构和参数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动,比如工业过程的病态结构问题、某些干扰的无法预测,致使无法建立其模型,这些问题对基于模型的传统自动控制来说很难解决。
2. 传统的自动控制系统的输入或输出设备与人及外界环境的信息交换很不方便,希望制造出能接受印刷体、图形甚至手写体和口头命令等形式的信息输入装置,能够更加深入而灵活地和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扩大输出装置的能力,能够用文字、图纸、立体形象、语言等形式输出信息. 另外,通常的自动装置不能接受、分析和感知各种看得见、听得着的形象、声音的组合以及外界其它的情况. 为扩大信息通道,就必须给自动装置安上能够以机械方式模拟各种感觉的精确的送音器,即文字、声音、物体识别装置. 可喜的是,近几年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能控制在这一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使智能控制变成了多方位“立体”的控制系统。
浅谈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当前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当前,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成为推动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从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智能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化技术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智能建筑BIM技术已成为当今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IM技术通过数字化模型,在建筑施工中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升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此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的应用也在建筑施工中越来越广泛,使得建筑施工更加高效、智能化。
2、工程机械化目前,施工工程机械化已经成为建筑施工的常态。
例如,钢筋自动焊接机、智能加气混凝土板生产线、液压爆破机等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建筑施工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3D 打印技术也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建筑施工机械化将会更加普及和完善。
3、绿色环保近年来,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建筑施工行业也逐渐在向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建筑施工中,新型环保建材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例如超高性能混凝土、陶粒保温材料等。
此外,建筑施工中加强垃圾分类、垃圾回收也是绿色施工的一部分。
1、虚拟现实技术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会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VR技术,工人和设计师可以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多种实验和模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此外,VR技术还可以在建筑施工中提供危险项识别、建筑模拟等功能。
2、机器人技术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其将会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机器人可以应用于钢筋绑扎、板材翻转、危险地带施工等工作。
这些机器人可以提高建筑施工的效率,同时降低因人工施工带来的工作风险。
未来,机器人技术将会普及到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
3、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将会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例如,建筑施工中经常需要进行模拟和预测,人工智能可以在这个环节上提供帮助。
浅谈智慧建筑与智慧城市

浅谈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热门话题,它们代表了科技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改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概念、特点、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
一、智慧建造的概念1.1 智慧建造是指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建造具有智能化、自动化、节能化的特点。
1.2 智慧建造通过智能化系统实现对建造内部环境、能源消耗、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控和调节,提高建造的舒适性和效率。
1.3 智慧建造还可以实现与城市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设施和支持。
二、智慧建造的特点2.1 智慧建造具有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建造内部环境的实时监控和调节。
2.2 智慧建造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系统对能源消耗进行精确控制,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3 智慧建造具有智能互联的特点,可以与城市其他系统进行信息共享和互动,实现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
三、智慧城市的概念3.1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城市的各个方面进行智能化管理和优化。
3.2 智慧城市通过建设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能源等系统,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和生活质量。
3.3 智慧城市还可以实现城市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四、智慧城市的特点4.1 智慧城市具有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可以实现对城市各个方面的实时监控和调节。
4.2 智慧城市具有信息化互联的特点,可以实现城市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动。
4.3 智慧城市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特点,通过智能化系统对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的未来趋势5.1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将更加密切地结合,共同推动城市的智能化发展。
5.2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3 智慧建造与智慧城市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用户体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浅谈智能建筑

浅谈智能建筑作者:胡凌云摘要简要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定义,智能建筑的历史起源和组成智能建筑的六大部分,以及随着社会发展的情况,智能建筑将广泛应用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一、概述智能建筑产业是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而诞生,且迅速发展起来的。
它是由电子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最先进的技术飞速发展的结晶。
1984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市建成世界商第一座智能大厦“都市大厦”(City place building),在美国智能型建筑学会(AIBI)的推动下,美国、日本、西欧及亚洲相继建成了一大批智能建筑。
日本的新建筑物中,60%以上属智能型;美国自1995年以后建造、改造的办公楼70%以上是智能建筑,到9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除单体智能建筑外,已向“智能化街区”、“智能化大厦群”、“智能化国际信息城”发展。
我国的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随后便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
北京的发展大厦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随着后来的上海金茂大厦、深圳地王大厦、广州中信大厦、南京金鹰国际商城等一批智能建筑的落成,我国的智能建筑开始逐步在全国推广,并向智能化住宅社区发展。
二、智能建筑的定义最早的智能大厦是美国根据华盛顿特区的“美国智能大厦协会”的内容,定义为:一幢建筑物通过对四个基本元素即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进行最优化的分析,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率和具在经济效益的工作环境。
新加坡政府的公共工程部在其“智能大厦手册”内,则具体要求智能大厦应具备先进的自动控制系统、良好的通讯网络设施、提供足够的对外通讯设施。
日本研究机构认为,智能建筑指兼备信息通信、办公自动化信息服务以及楼宇自动化各项功能,便于进行智力活动需要的建筑物。
我国行业人士往往把其中三种自动化功能(3A)或五种自动化功能(5A)的大厦称为智能建筑。
其“3A”是指通讯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大楼管理自动化(B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智能化新技术
作者:王梵宜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8年第12期
摘要:建筑智能化可以帮助业主、物业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实现在费用、舒适度、便利性和安全性等多个方面的追求目标。
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其智能化的程度也将随着科技发展而逐步提高,其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其功能要求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补充内容。
基于此,本文概述了建筑智能化,阐述了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对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特征;新技术;应用;发展
1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就是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2 建筑智能化的主要特征
建筑智能化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专业性特征。
建筑智能化的专业性及技术要求比较高,其核心技术为智能化技术及数字技术,这也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储备,能梳理掌握施工操作要求,还要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操作及技术等有着深厚的了解。
(2)系统性特征。
建筑智能化将建筑功能、通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技术利用集成系统高效的结合在一起,其能够对建筑相关设备及信息优化管理,改善了建筑的舒适性及安全性。
并且使得项目的整体性及各个系统间的关系变得的更加系统化。
(3)节能性特征。
建筑节能是建筑近年来的发展要求,因此建筑智能化也必须遵循节能的理念。
比如楼宇对讲控制、智能照明、自动化空调系统等,都已经利用到节能技术,采用环境感知功能来进行自动的调节,降低了能耗。
3 建筑智能化新技术及其应用分析
3.1 建筑智能化的网络新技术(WLAN)分析
WLAN技术是利用射频技术,取代旧式碍手碍脚的双绞铜线所构成局域网络,使得无线局域网络能利用简单的存取架构让用户透过它,真正做到信息随身化。
无线局域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包括:(1)在智能建筑内进行电子购物等电子商务机无线局域网的连接;(2)在智能建筑内可实现移动电话、传呼机等无线信号转发的功能;(3)在智能建筑内通过无线局域网提供活动地点的会议电视、视像信号的传输、交互和接入服务;(4)在智能建筑内的餐饮、娱乐、远程医疗诊断、家庭教育、市民求助等服务的无线局域网的连接。
3.2 建筑智能化的电话通信新技术(统一通信)分析
传统的电话通信系统包括集团电话和虚拟交换机两种类型,以满足用户模拟语音及传真通信需求为主。
集团电话一般由外线、程控交换机与分机构成。
内部通话不经过市话网,因此也不发生通话费用。
而虚拟用户交换机,实质上就是在电信局交换机上将某个社会团体用户划为一个用户群,为其提供集团电话的功能。
而随着信息网络系统承载能力的提升及企业对办公效率的更高要求,数字式IP语音通信系统开始应用于电话通信中。
因此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统一通信,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和应用,其核心内容是让人们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
也就是说,统一通信系统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从而为人们带来选择的自由和效率的提升。
系统在办公大楼的电话通信机房内安装一套IP语音网关,并通过ISDN E1线路和电信运营商互连,楼内各办公室安装模拟/IP电话机。
将来可通过下属各分公司安装语音网关实现和该办公大楼通信平台的互联(也可直接部署适量IP电话在分支机构)。
若员工在家或外出时可通过Internet/VPN方式连接到办公大楼的IP语音平台上,可以随时随地的进入办公室的办公流程,及时处理文件和阅读资料;参加单位召开的电视会议,参与发言和讨论;以及通过家庭智能化技术,利用可视电话和可视手机对办公室内的设备和家中的电器设备进行遥控。
此系统主要功能的应用包括:(1)内网语音拨号。
如从办公大楼拨打电话到分支机构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拨号方式采用内部电话号码,节省本地或长途通话费。
(2)视频会议。
可采用电话拨号或IP软电话(IP软电话为计算机上的一套软件,用于提供IP电话功能)直接在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实现灵活的会议方式。
(3)统一消息邮件。
将邮件、语音信箱、传真统一接收至电子邮件信箱内。
(4)视频通话。
通过安装视频通话软件,任意一台具有耳机及麦克风的PC 都可以变身为企业分机,支持视频通话。
(5)手机/分机联动。
用户对外只需公布桌面固话号码,可任意选择分机或手机接听,并可在手机通话和分机通话之间一键切换。
与传统技术应用相比,统一通信系统一方面提高了通信有效性,将电话通信应用贯穿到办公流程中,使工作流程最优化,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办公效率;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为将来实现企业内部的其它IP通信应用打下基础。
3.3 建筑智能化的安防监控系统新技术(智能视频)分析
其主要是用计算机从视频中通过运算和分析,提取视频中有用信息的一项技术。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主要是对视频自动进行分析,从视频中提取关键信息,发现与识别异常的感兴趣事件,从而可以替代人为监控或者协助人为监控。
显然,视频分析与识别涉及到复杂的软件算法,它可以通过编程识别出奇怪与异常的行为。
视频内容分析与识别软件能通过分析现场或记录的视频流,检测识别出可疑的活动、事件或者行为模式。
通常在建筑首层大堂、电梯厅、停车场及建筑外围消防车道等有高防护要求的区域,设置智能视频分析系统。
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功能如下:(1)在首层大堂,当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到某物品(如皮箱、皮包)长时间遗留在防区范围内时,触发报警;在夜间设防期间,当检测到可疑人员图像试图进入时,触发报警,并对可疑人员进行审查和跟踪,在监控中心显示视频内容,由安保人员干预处理;当检测到大堂内有人员游荡、徘徊的行为,触发报警,并显示相应画面,提醒值班人员注意。
(2)
在电梯厅,视频分析系统自动统计当前进入电梯厅的人数,当统计人数超过限定值时,触发报警,通知物业管理人员维持秩序。
(3)在建筑周界外围,当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到消防车道范围内车辆停留超过限定时间,触发报警;当检测到从周界的栏杆、绿化带、墙体入侵的行为时,触发报警。
在监控中心显示视频内容,通知值班人员处理。
(4)在停车场,当视频分析系统检测到停车场内非停车区域有车辆停留超过限定时间时,触发报警;当检测到停车场内有人员游荡、徘徊的行为时,触发报警。
3.4 建筑智能化的智能停车系统分析
建筑智能化的停车系统智能化包括车位管理系统、导航系统、管理平台、车牌识别系统等诸多系统内容,可以将高清摄像头安设在出入口的栅栏处来记录车辆的通行和停车等状态,提高车辆通行的效率和车辆管理效率,车辆从进入停车场后可以通过自动管理平台进行记录和管理。
同时,在建筑智能化中应用全方位的监控能够对场地的车辆状况进行监控,甚至可以提供洗车等服务。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智能化新技术是借助楼宇设备自控系统、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把现有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等综合集成一个相互关联、统一、协调的系统之中,用于综合建筑物的各个环境,为了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加强对其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 赵夏怡.浅谈建筑智能化发展趋势[J].建材与装饰,2017(2).
[2] 黄子洲.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6).
[3] 杨帆.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大陆桥视野,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