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2.1.2需求层次论 1)生理需求(最基本需求,衣食住行医等) 2)安全需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等) 3)社交需求(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 4)尊重需求(自尊、他尊与权力欲) 5)自我实现需求(最高等级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需求分别由低到高发展,发展到较高需求时,低层
次需求依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作用降低。 该理论下认为,需求层次越低,社会保险作用越大。当前的社会保险需求
层次已触及到第三层次,如护理保险制度中关于情感、归属的需求满足。
Page 6
2.1.3旧福利经济学理论 20世纪初出现于英国,以庇古的《福利经济学》(1920年)出版为标志,
与1926年、1928年出版的《产业变动论》、《财政学研究》构成福利经济学体 系的三部代表作。 庇古福利经济学的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学说,庇古从资源最优配置的角度 提出了最优收入分配学说,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实行收入均等化。 庇古认为在福利和国民收入分配决定因素方面:“一,国民收入的大小; 二,国民收入在社会成员中的分配情况”。因而,其基于货币边际效用的差异, 主张“收入均等化”以提升整体社会福利的思想。
文件
对象
《革命工作人员伤亡褒恤暂行条例》
对国家工作人员的伤残和死亡待遇 作了规定
《关于全国人民政府、党派、团体及所属事 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 施的指示》
扩大公费医疗范围
1955年4月26日
国务院
1955年12月29日 国务院
《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处理暂行办法》、 《关于处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 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
行劳动保险制度”。1950年5月通过的《救济失业工人暂行办法》对救济目的、 范围、标准和方法进行了规定。 1)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 社会保险法律,确立了适用于全国城镇职工的劳动保险条例。 《条例》规定了保险费的征集、保管、支配标准及管理、监督。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PPT课件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西方国家都迅速扩大政府 对社会保障的转移支付力度,不同程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政府开支增大,国家财政负担过重 2、资本投资下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3、劳动力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下降 4、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5、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6、政府管理的低效率和官僚化
主张通过累进税和社会福利等办法重新调节 国民收入的分配。国家对社会福利领域的干 预有助于增加消费倾向,实现宏观经济的均 衡。
其作用机理是:
社会保障收入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缓慢,而支出增 加迅速;在经济繁荣时期.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缓慢 ,收入增加迅速,这样,社会保障收入的一快一慢 运动就会自发地作用于社会总需求,从而具有调节 和缓和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列宁提出“最好的工人保险形式是国家保险”,“所 有受保人应收到与其工资收入相当的补偿,保险支出 全部由雇主和国家负担。”
七、凯恩斯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发表《就业、利息 和货币通论》。从“有效需求不足”和“市场机制无 法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论断,推导出只有依靠 国家干预才能使资本主义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结论 。同时提出实行社会保障,消除贫民窟,推行累进 税制,进行最低工资立法等。
1890年,俾斯麦被新皇威廉 二世命令辞职,回到庄园。 即使在晚年最孤独的时刻, 这位老人,依然心系德意志。 他为德意志留下来的财富, 足以让一个民族傲立于世界。 他是德意志的灵魂,没有俾 斯麦就没有今天的德国。
1、社会保险制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然经济形态:家庭以及血缘关系保障。 工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家庭保 障功能减弱,产业工人遇到的生存风险加大。对 新的保障制度产生需求。同时,工业化促进生产 力发展,为新制度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社会保险发展历程

社会保险发展历程

社会保险发展历程社会保险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通过缴纳保险费用,为社会提供一定的风险保障和福利保障的制度。

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改善的重要标志。

以下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历程: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土地改革和工商业改造。

此时期,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1951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职工统一保险办法》。

这是中国工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开端,标志着社会保险制度开始逐步建立。

1952年,全国范围内实行了工人、农民、公务员和干部的社会保险政策。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政策的实施并不十分完善。

二、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保险制度面临了严重的破坏和瓦解。

社会保险的缺失使得工人、职员、公务员等无法在出现纠纷时得到保障。

此期间,社会保险制度未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三、改革开放以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步开放和发展经济,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保障,建立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开放初期,1986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全国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988年,中央政府发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明确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具体实施细则。

此后,各种保险制度相继推出,例如退休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系统。

2011年,国务院发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管理规定》,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并明确规定单位、个人和政府三方面的社会保险费用缴纳责任。

四、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目前,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此外,国家还设立了最低工资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特困人员救助制度、农村五保制度等福利制度,旨在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发展健康。

总之,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未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继续得到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更好地实现社会保障和捍卫人们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社会保障以政府介入程度或制度化为依据,可以分为三大阶段:慈善事业阶段((宗教慈善、官办慈善、民办慈善)、济贫制度的形成(1601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为标志)与发展阶段(1834年,英国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为标志)、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以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为标志)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分为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伦理因素、政治因素。

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一、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从抽象的意义上揭示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的自然本性与人的基本权利。

人权理论说明:人生来就有人身的权利,这种权利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们的权利又很多种,但作为第一权利是人的生存权。

由于各种风险的存在,加之个人能力、家庭境况不同和社会制度安排上的缺陷,任何制度、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有相当部分人的基本生存权无法获得保障。

因此,部分思想家、政治见、文人和有志之士从人的需求本质和人的基本生存权出发,多角度的阐述了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条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形成了影响和指导各个时代实施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

如: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伦理论;空想社会理论;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市场失灵理论;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新旧福利经济学说。

影响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要理论有:(一)福利国家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他们强调国家的经济作用,认为国家除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外,还具有文化和福利的目的,应该由国家兴办一部分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的生活,强调国家对社会生活直接干预,强调国家应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孤寡救济等一系列社会措施,自上而下实行经济和社会改革。

新历史学派的以国家干预为主线的社会政策主张,为德国最早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奠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险理论与实务》PPT课件

❖三、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 (1998年至今)
❖ 2. 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第一,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 • 第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 第四,解决异地就医人员就医、报销不便的问题。 • 第五,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并开始实施。

第四节 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三、以统筹城乡为目标的全面发展和制度创新阶段 (1998年至今)
❖ ❖ 3.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 ❖ 4.工伤保险制度的规范化 ❖5.在生育保险方面, 要积极建立并发展生育保险制
度。 ❖ 6.《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三、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
第四,与奉行凯恩斯主义相联系。 第三,政党竞选的需要。 第二,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第一,经济的高速增长。
第二节 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
❖一、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 ❖ ❖ 1.社会保险的制度基础与早期社会保护制度 ❖ ❖ 2.社会保险起源与私人保险制度 ❖ ❖ 3.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根源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保险的产生
▪ 学术界一般公认现代社会保险制度最早产生于德国。
社会保险的产生在德国的原因
•一
政治稳定的需要。
•二 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
•三 新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政策的出台。
• 四 德国拥有一套完整和高效率的普鲁士行政官僚体系。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
❖ 3.贝费里奇报告 ❖ 1942年11月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贝费里奇勋爵受英国政府

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社会保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我国未来社会保障的发展方向和策略三个方面,阐述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官保”和“民保”,但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有着本质的区别。

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受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观念,但由于历史原因、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较为漫长的历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开始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51年,我国印发了《关于全民社会保障的决定》,规定全民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1952年,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保险制度,逐渐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1986年,我国开始试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正式实施。

此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扩大,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水平也不断提高。

二、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和特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三个方面。

1.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救助制度我国社会救助制度主要是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和特困人员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制度是为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防止社会贫困化问题的发生。

3.社会福利制度我国社会福利制度主要包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教育保障、文化体育保障和残疾人保障。

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创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障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年扩大。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于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于发展
告 社 会保险制度改革 统账结合
复习思考题
✓ 1.为什么社会保险会首先在德国问世? ✓ 2.请用你自己的观点说明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原因? ✓ 3.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有什么异同? ✓ 4.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了哪些
影响? ✓ 5.请说明“福利病”的由来? ✓ 6.请你谈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社会保险起源制度基础与理论 基础
➢ 社会保险产生的制度基础 1. 中世纪以共济互助为特征的基尔特制度 2. 18、19世纪盛行于英国的友谊社 3. 私人保险制度 4. 济贫法制度(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 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1. 新历史主义理论 2. 需求层次论 3. 旧、新福利经济学 4. 贝弗里奇报告 5. 马克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每一个你讨 厌的现在, 都有一个不 够努力的曾 经
制度的定义: 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
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 令、礼俗等规范或规则。
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标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95年起试行《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60年回顾:社保理论与社保制度的互动
1949-1978(改革开放前的社保理论与制度) 1)国家/企业保险 2)国家主导,企业执行 3)工会对保险资金的分级管理和使用 问题: 1)筹资渠道单一 2)覆盖面窄 3)文化大革命影响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险学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3.1 社会保险制度效应概述
社会保险制度效应的发挥条件
社会保险制度比济贫制度和商业保险的进 步
社会保险制度的扩展使制度作用范围更加 广泛
社会保险制度本身的超前与滞后带来的负 面效应
社会保险学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3.2 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效应
社会保险对市场经济的补救作用 社会保险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
社会保险学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2.3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统一社会保险行政管理机构
2)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3)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4)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5)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6)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
社会保险学
度; 什么是“福利病”; 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社会保险学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2.1 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新历史主义理论 需求层次论 旧福利经济学理论 新福利经济学理论 贝弗里奇报告 其他理论
1)马克思主义
2)凯恩斯主义 3)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 4)有关“社会公正”的理论争议
强制保险转变 5)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由“单纯积累”到“现收现支”。 6)社会保险津贴标准由与缴费记录挂钩到指数化。 7)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危机开始显现
社会保险学
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
2.2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 “福利病”开始出现
1)政府社会保障开支猛增,国家财政负 担 过重
4.如何理解社会保险制度的经济效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后,仿效前苏联模式建立了社会保险 制度。十年动乱期间,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受到干扰和破 坏,社会保险基金的统筹调剂及积累全部停止,致使社 会保险倒退为企业保险,造成行业间,企业间负担不平 衡,加重了企业负担。
这一时期社会保险的具体特点有:资金来源单一,全 部来自国家财政,或来自企业,在计划经济中企业不是 自负盈亏的,所以,资金最终还是由国家财政负担,受 保人不缴纳任何费用,保险待遇与劳动贡献有关。
三、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
战后社会保险在西方国家发展的原因: 经济的高速增长; 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 政党竞选的需要; 与凯恩斯主义相联系。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调整
“福利病”开始出现 1)政府社会保障开支猛增,国家财政负
担过重 2)资本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 3)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竞争力下降 4)人们的工作积极性降低 5)高福利政策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 6)政府管理的低效和官僚化。
二、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一)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险制度 (二)资金来源多元化 (三)保障制度规范化 (四)管理服务社会化
1. 保险信息和管理服务公开化。 2. 社会保险待遇社会化发放。 3. 保险对象社会化管理和服务。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 度改革的决定》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每一个你讨 厌的现在, 都有一个不 够努力的曾 经
制度的定义: 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
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 令、礼俗等规范或规则。
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标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二、 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
1. 提高缴纳保险费的标准; 2. 降低待遇水平; 3. 利用年金调节机制,降低养老金增长幅度; 4. 鼓励推迟退休,提倡弹性退休; 5. 从现收现收制到基金部分积累制。
三、 社会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
1. 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 社会保险制度的结构性改革增强; 3. 严格公共养老金给付条件,调整公共养老金给付
保障
德国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因解构
政治稳定的需要 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新历史学派社会改良政策的出台 德国拥有一套完整和高效率的普鲁士行政官僚体系
“罗斯福新政”
二、 社会保险发展的早期阶段的特 点
➢ 社会保险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 没有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
➢ 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 ➢ 社会保险的体系还不完整; ➢ 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治疗”。
四、社会保险起源制度基础与理论 基础
➢ 社会保险产生的制度基础 1. 中世纪以共济互助为特征的基尔特制度 2. 18、19世纪盛行于英国的友谊社 3. 私人保险制度 4. 济贫法制度(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 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1. 新历史主义理论 2. 需求层次论 3. 旧、新福利经济学 4. 贝弗里奇报告 5. 马克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
1978-1992(改革开放初期的反思)
1)覆盖面逐步扩大 2)国家、企业与劳动者三方利益得到统一 3)三方负担、多层级的医疗改革制度 4)“待业保险”从无到有
1992-2007(理论与制度发展)
1)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和二者结合 2)统账制度、最低生活保障 3)养老“空账” 4)农村、城镇,医疗、失业、低保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平性 保障范围 效益
问:在当今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 增长方式的宏观政策下,社保的作用和价值 怎样体现?
劳动力的长期产出决定于资本投资率或劳动效 率
资本投资的功能有三:一是可部分替代生产过 程中消费的资本存量,二是可额外增加劳动力 资本存量供给,三是可确保使用最新的技术。
关键术语
福利病 新福利经济学 贝弗里奇报告 社 会保险制度改革 统账结合
复习思考题
✓ 1.为什么社会保险会首先在德国问世? ✓ 2.请用你自己的观点说明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原因? ✓ 3.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有什么异同? ✓ 4.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了哪些
影响? ✓ 5.请说明“福利病”的由来? ✓ 6.请你谈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附: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社会保险制度 原则
基本生活资料补贴相一致的原则; 保持标准相一致的原则; 保险金额充分的原则; 全面性和普遍性原则; 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 区别对待的原则。
第一节 社会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一、 社会保险的产生
工业革命、矛盾、民主
地源:德国 制度结构根源:以互助共济为核心,以法律契约为
标准; 4. 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发展迅速,其保障力度增加; 5. 养老基金管理模式与社会保险财务机制创新。
§3: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改革
创建阶段:1951-1957 调整和发展:1958-1966 停滞:1966-1978 重建和改革创新:1978年后
第3节 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及其改革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中国社会保险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95年起试行《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60年回顾:社保理论与社保制度的互动
1949-1978(改革开放前的社保理论与制度) 1)国家/企业保险 2)国家主导,企业执行 3)工会对保险资金的分级管理和使用 问题: 1)筹资渠道单一 2)覆盖面窄 3)文化大革命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