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合集下载

浅议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浅议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浅议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其发展前景随着世界能源的需求量增加,我国想要在这场能源战中获取优势,一定要加强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努力学习和了解海洋石油装备的核心科技,解除过分依赖进口设备的困扰,从而确保我国在世界经济市场中屹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发展前景1、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1.1固定式钻井平台现阶段,我国已经拥有的固定式钻井平台就已经有30座,其中陆地式的海洋平台就有26座,其深度大约在4000-7000米左右,我国大部分都采用这种固定式钻井平台,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海洋平台设备,主要包括了桩基、重力以及张力不同类型,每一种平台的承载能力也不相同。

固定式钻井平台的优势就在于结构较为单一、简单,工程造价的成本较小,整体的风险性也较低,从而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我国海洋事业中,虽然其已经占有一定的份额,但是还有很多地区技术处于不完备阶段。

1.2坐地式海洋钻井平台所谓坐地式海洋钻井平台主要是指利用箱子的沉浮、支柱等中间工作平台的构成而组成的,其优势就在于能够将轮船等大型设备方式直接运输到整个作业的过程中,并且还能够应用于作业现场,这样更加有利于其移动,因此受到其他海洋环境的影响较小,其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强,但是由于这种平台只能够在水深较低的地方应用,因此其灵活性和变通性较低。

1.3半潜式海洋钻井平台这种海洋石油装备发展速度十分快速,而且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模式,其能够称重的水深高达3000米以上,其优势就在于能够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海洋现场作业,从而提高整个海洋运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加易于交换和移动。

但是这种海洋钻井平台的劣势就在于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因此工程造价也很高,发展速度较为慢,因此受到其他海洋环境的影响也很大,会阻碍整个海洋事业的发展。

1.4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是世界上应用和发展最为广泛的一种类型和模式,它又可以被称为加班升级平台,主要是由平台和装置组成,其深度和强度较为高,因此灵活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较强,从而被很多国家都得到广泛应用和操控,现阶段我国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至少就有20台以上,从而促进了我国海洋事业的稳定发展。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海洋石油资源是地球上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其开发利用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而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离不开相关的装备技术支撑。

本文将就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现状分析1. 装备现状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装备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相对较弱,依赖于进口装备的比例较高。

这不仅增加了成本,同时也存在着技术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我国海洋石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

装备品质和技术水平不高。

国内一些海洋石油装备产品在质量和技术水平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这导致了部分产品无法满足高负荷、高深度、高效率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需求。

海洋环境下的装备适应性有待提高。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海洋石油装备对环境适应性要求较高。

目前一些国产装备在海洋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影响了整体勘探和开发效率。

2. 技术现状在技术创新方面,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整体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钻井技术、海底测量技术等方面,但整体上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研发投入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关键技术的攻关和突破方面投入不足。

创新能力不强。

虽然在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在自主创新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缺乏核心技术的独立创新,导致了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上长期依赖他国。

整体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虽然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如钻井平台建设、海底设施布置等方面,但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需进一步提升。

二、发展对策思考为了提高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水平,加速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对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推动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1. 引言1.1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作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支撑,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与完善的阶段。

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涵盖了从勘探到生产的各个环节,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在海底勘探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我国已经能够自主开展深海钻探和勘探作业,实现了对深海油气资源的有效勘探。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在海上生产领域也有了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生产平台技术不断创新,陆续建成了多座先进的海上生产平台,能够实现深水、超深水区域的石油生产和加工,提高了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效率。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水平,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提升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发展对策思考在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促进技术的发展和应对市场竞争,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我们应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装备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设计结构和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政府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共同投入资源和资金,推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政府应该出台更加有利于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发展的政策支持措施,降低技术研发和投资的成本,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发展的力度。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合作机制的有效结合,才能够实现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发展对策思考】2. 正文2.1 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现状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我国在海上石油勘探和开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生产能力。

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主要包括海洋平台、钻井设备、生产设备等。

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引言:海洋油气钻井设备是现代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对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1.早期海洋钻井设备:起初,海洋的钻井活动主要依赖于陆地设备的改进和移植。

20世纪初,美国首次采用木质结构建造了海上钻井平台。

然而,这种设备在面对恶劣海况和深水钻井任务时存在显著的局限性。

2.深水钻井设备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和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开始探索深海钻井的可能性。

1953年,美国Gulf的“湖泊弓”号平台实现了深水钻探的突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进入了新的时代。

3.自航式钻井平台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石油勘探的不断推进,需求逐渐从浅海向深海延伸。

自航式钻井平台应运而生,其具备自航能力,能够在水深较大的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这种设备能够在海上停泊,无需依赖于陆地设施。

4.海底油气生产平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海底油气生产平台开始出现。

这些平台能够在离岸较远的地点进行石油开采,并将产出的油气通过管道输送回岸上。

这种方式避免了长距离的输送和支援需求,提高了海洋油气开发的灵活性和效率。

5.自抱式钻井平台的新突破:自抱式钻井平台是现代海洋石油勘探的主力设备之一。

它采用了摄水线设计,能够快速安装和解除,适应各种水深和工作环境。

自抱式钻井平台可以在任何地点实现钻探作业,其高效、可靠的特点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石油勘探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发展动力: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地面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使得海洋油气开发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各国政府和能源公司加大了对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投资,致力于开发更深、更难开采的深海油气资源。

2.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油气钻井设备也在不断创新。

第四代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出现,使得深海钻探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新一代的钻井设备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抗风浪系统,以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进行作业。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采工程装备现状

国内外海洋石油开采工程装备现状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海洋油气工程装备研制取得了不少成果。

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开发并利用了许多形式及各种用途的海洋工程装备,为我国能源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置的历史,在世界上还算是很年轻的。

近海石油勘探还只是从50年代末期才开始的。

物探普查发现我国近海海域的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主要集中于渤海、南黄海、东海、珠江口、莺歌海、北部湾六个大型含油、气的地质盆地。

预测石油资源量为275.3亿吨,天然气资源量为10.6万亿m3。

另据我国国土资源部宣布:我国管辖南海海域又圈定的38个沉积盆地,海上油气资源可达400亿吨以上的油当量(2004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据《中国产经新闻》2004年3月2日报道:中国南海石油储量在230~300亿吨油当量,占我国总资源的三分之一,有“第二个中东海湾”之称。

所以,我国是世界上海底油气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

目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主要在大陆架,水深不超过300m,海上原油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为9.2%。

我国大量的海上油气资源,极具勘探开发潜力。

值得指出的是:我国仍然缺少必要的深海钻探及开发装备,至今对南中国海油气资源的物探和开发处于空白状态。

我国南海周边地区的国家,如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与文莱等,早在我国南中国海开采海上油气田,每年取走4 000万吨海上石油(我国目前海上油气年产量为2 400万吨,到2008年才达到4 000万吨海上石油),380亿m3的天然气(相当于西气东输的两倍)。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是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石油公司,她已拥有65座固定平台、9座自升式平台、3座半潜式平台、14座FPSO。

可以看到,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装置的研制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近海到远海,从海况良好到海况恶劣的过程,在世界这一领域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我国FPSO的数量与研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但其他海洋石油工程装置还是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20多年。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石油开发成为了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我国作为世界上拥有丰富海域资源的国家之一,海洋石油领域的开发也备受关注。

海洋石油开发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工作,装备技术的先进程度直接决定了海洋石油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

探讨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对策,对于提升我国海洋石油开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领域,我国的装备技术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技术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在海洋石油开发领域起步较晚,因此我国的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相对滞后,更新换代不及时导致了海洋石油开发装备水平不高。

2. 部分核心装备依赖进口。

虽然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某些关键核心装备上仍然依赖于进口,这不仅增加了海洋石油开发成本,也制约了我国海洋石油开发的自主能力。

3. 技术标准不够统一。

在海洋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由于各地区的技术条件和气候环境的差异,导致了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够统一,这对于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协同配合和统一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二、发展对策思考针对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发展对策,提升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水平,助力海洋石油开发事业的发展。

1. 加大技术研发力度。

对海洋石油装备的关键核心技术进行攻关研发,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减少对进口装备的依赖。

2. 提高装备技术更新换代速度。

加大对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投入,推动各类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海洋石油装备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提高勘探开发效率和安全性。

3. 加强技术标准和规范统一。

制定统一的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标准和规范,消除地区差异,提高海洋石油装备的协同作业能力,减少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4. 加强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思考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一直是我国油气行业的重要支撑,但在国际上和行业内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从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现状和发展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主要涉及到钻井平台、海底生产系统、海底光缆等领域。

目前,我国在深水钻井平台、水下生产系统和海洋工程光缆等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除此之外,以下是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现状:1、海上钻井技术我国在海上钻井方面已建成数十家海上钻井平台。

其中,大部分都是深水平台,深度在500米以上,少数平台深度在1000米以上。

我国的海上钻井技术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

2、海底生产系统技术我国在海底生产系统技术方面,已有水平、油气分离、压力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积累,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目前,在精细化材料、海洋用电子元件等一些细节部分还需要加强研发。

3、海底工程光缆技术随着我国海洋油气田的逐步开发,光缆技术也成为华丽转身的关键所在。

我国在光缆技术方面积累的经验较多,但在光缆材质、处理、变形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1、加强科研创新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方面,我们需要立足当前行业现状,围绕着当前生产的问题与方向,先进企业需要大力拓展科研沟通交流,积极的进行技术创新,力求实现石油企业自我升华。

2、完善海洋石油装备制造技术要提高制造技术的各项环节,包括从制造环节入手,即材料采购、生产过程管控、装备制造质量监管等各个方面都要重视。

3、科学提升石油生产效率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方面,我们要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利用智能技术进行管理,建立高效、的精细化生产流程体系。

同时,也需要着重扶持石油装备企业的发展,让一批具有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站在行业的前沿地位。

最终,我们应立足于努力推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技术的发展,根据我国自身的特点和发展战略规划,积极拓展技术研发与应用,通过加强科研与技术管理,优化石油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步提升我国在海洋石油装备技术领域的竞争力。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

未来的15-20年,将是我国海洋钻井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均制定出各自的深水钻井装备计划。

在未来5年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投资1200亿元用于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投资是其中的主要部分,需新建各种固定和移动式生产钻井平台70多座,其中新建多座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

另外,我国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均已开始了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的研究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研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将有力促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当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块,水深不超过300m,钻井深度在7000m以内,水下生产系统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海上原油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9.2%。

资料显示,我国拥有海洋钻井平台的数量相对较少。

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石油公司,中海油拥有平台的基本情况为:固定平台65座、自升式平台9座、半潜式平台3座、FPSO 14座。

从海洋装备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80年代后,我国在半潜式钻井装备研制方面有所突破。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及石油钻采装备的研发更新力度,海洋装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

从我国海洋装备造船业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的专业造船公司。

但就平台建造而言,国内目前具有一定研制基础和建造经验的公司主要包括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石油装备发展综述21世纪乃海洋世纪,发展海洋科技与高技术装备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世界范围内油气资源消耗的递增和陆地原油开采速度的加快,海洋领域内的油气勘探开发已成为新的焦点。

未来的15-20年,将是我国海洋钻井市场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我国对油气资源的巨大需求,国内主要石油公司均制定出各自的深水钻井装备计划。

在未来5年里,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将投资1200亿元用于海上油气勘探和开发,海洋工程装备投资是其中的主要部分,需新建各种固定和移动式生产钻井平台70多座,其中新建多座自升式和半潜式钻井平台。

另外,我国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石油集团公司均已开始了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的研究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研制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000m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这将有力促进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现状当前,我国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主要集中在大陆架区块,水深不超过300m,钻井深度在7000m以内,水下生产系统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海上原油发现率仅为18.5%,天然气发现率仅9.2%。

资料显示,我国拥有海洋钻井平台的数量相对较少。

作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石油公司,中海油拥有平台的基本情况为:固定平台65座、自升式平台9座、半潜式平台3座、FPSO 14座。

从海洋装备发展历史来看,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研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

80年代后,我国在半潜式钻井装备研制方面有所突破。

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及石油钻采装备的研发更新力度,海洋装备技术有了较快发展。

从我国海洋装备造船业基本情况分析,当前我国还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门从事海洋石油钻采设备的专业造船公司。

但就平台建造而言,国内目前具有一定研制基础和建造经验的公司主要包括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第1家年造船总量突破100万吨的企业,曾完成我国第1艘双体钻井浮船“勘探1号”的建造,并建造过4200m3LPG船,“胜利3号”坐底式钻井平台等。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是国内第1家年产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的船厂,目前已经建成30万吨级以上大型船坞2座和2台600T龙门起重机等。

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大型船舶修造企业,曾建造了我国“胜利2号”钻井平台、“胜利3号”作业平台、“辽河1号”自升式钻修井平台等。

大连船舶重工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控股的特大型综合性造船企业,拥有一般船台4个,半坞式船台1个,船坞5座等,迄今为止,共建造自升式、半潜式等平台36座。

从海洋装备研究机构情况来看,我国专门从事海洋装备研究的机构较少,具有系统研究海洋石油钻采装备的机构则更少。

就单元技术而言,主要研究单位包括:上海七0八所、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

上海七0八所是一个在海洋平台工程设计方面信息化较高、较系统的研究机构,曾设计过自升式、半潜式、坐底式钻井平台,坐底式采油平台等。

迄今已研制了9个型号的FPSO,从5万吨级到15万吨级,单点系泊从软钢臂式到内转塔式,作业水深从24m到120 m。

上海交通大学设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动力定位系统研制方面已经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

大连理工大学参与过4座半潜式钻井平台(BINGO一9000型)主体结构优化设计、多点锚泊系统设计研究和高压管线系统设计,形成了海洋环境参数分析预报、海洋结构物在海洋环境作用下运动与遭遇环境荷载计算、系泊系统分析、结构动力响应与优化设计、结构疲劳分析计算等软件系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研究室,配置有高频疲劳试验机、智能涡流检测系统、大型风浪槽等硬件系统及AN-SYS, ABAQUS等多个分析计算软件,在油气装备强度分析和可靠性评估理论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从我国海洋石油装备制造情况来看,生产成套海洋石油钻机、海洋水下生产系统等具有较大影响和规模制造能力的企业相对较少。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能够设计制造1500一12000 m的成套陆上/海洋钻机、大功率钻井泵等产品。

近年来,该公司已先后承担并完成了CNOOC惠州、春晓、番禺30-1、南堡35-2,CPOE61、63等多个项目钻、修并机模块的研制工作,为我国海洋石油成套装备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兰石国民油井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目前能够制造1000-9 000m各种成套石油钻机及海洋并架等。

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能够制造1000-4000m橇装系列钻机、车装系列钻机以及海洋修井机等。

二、我国海洋石油装备与国外技术的主要差距近40年来,尤其进入21世纪后,我国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石油钻采装备发展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就海洋石油钻采装备技术发展而言,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多个方面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海洋石油装备专业化程度偏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海洋钻采设备制造方面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集团化、国际化程度较差,企业技术投入少、自我创新意识比较淡薄。

如美国NOV公司是当前国际著名的石油钻采装备企业,其产品范围几乎覆盖了从常规陆地钻采、特殊地域钻采、海洋水上、海洋水下等全方位、全地貌各种类型的石油钻采装备产品的研发,并在世界多个国家、多个地方设有自己的子公司等,发展规模位居世界石油钻采装备之首。

2.2海洋石油装备数量少、类型单一据统计,世界上目前正在使用的钻井平台约580座,如果加上各种采油平台、采油船等数量更多。

其中的平台形式包括各种新型TLP平台,SPAR平台、顺应式平台及其它多功能综合性平台等,形式多样、品种齐全。

相比较,我国当前的情况则相对较差,已经投入使用的海洋油气钻采装置仅37座,且以导管架式、坐底式、自升式等结构为主,结构简单,功能单一。

2000-2004年,全世界共建造新的自升式平台16艘,半潜式平台18艘,钻井浮船6艘,我国在同期仅建造了半潜式钻井平台4艘,且仅是建造其船体,其它配套设备全由国外配套建造。

2.3海洋石油装备适应水深、钻深能力较差2004年,全球半潜式平台数量猛增至183座,尤其水深在1829m (6000英尺)以上的有31艘,而水深在2286 m(7500英尺)以上的有16艘,最大工作水深已达3048m(10000英尺),海洋钻井提升设备的提升能力达到1.25×100kN,钻井深度超过10000m。

我国海洋石油钻井至今还没有涉足深水领域,1984年,上海造船厂建造的“勘探3号”最大适应水深能力还不足300 m。

至于设备提升能力及钻井深度,差距更大,当前我国用于海上的国产化钻井设备的提升能力仅4500kN,钻深能力至今没有超过7000m。

2.4海洋石油装备配套基础差、配套能力不足在石油钻采装备的配套基础方面,我国无论从动力上、控制上及设备综合配套能力等多个方面均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如国内钻机上使用的柴油机、变频器、井口机械化工具、顶部驱动装置等都是从西方发达国家进口;在海洋钻井控制系统方面,海洋钻井平台上使用的钻杆、隔水管、海洋水下设备自动输送、安装、起吊装置,平台双井架、DP3动力定位、双井口自动钻井及钻杆等设备起、下系统,海洋钻井升沉补偿装置等,国外使用历史均在10年以上,而国内至今仍处于分析研究阶段;至于海洋深水关键设备,至今则还处于空白状态。

2.5海洋石油装备研究机构少,投入不够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专业分布面广、系统研究性比较全面、综合能力很强的海洋石油装备研究机.构。

上海七0八所对船体结构研究有一定基础,但受行业限制,该所缺乏石油钻采装备及钻井工艺方面的专业基础;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对成套钻机研究具有非常成熟的经验,但在海洋平台和控制技术研究方面缺乏必要的基础和资源。

此外,投入方面存在3个主要问题:一是关键试验设施、试验设备、设计软件比较缺乏;二是从事专业研究的技术人员少、科技开发投入不足;三是企业、油田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我国海上石油装备的发展受到了较大限制。

三、我国海洋石油装备未来发展方向3.1我国海洋平台装备发展展望未来海洋石油竞争的热点是深水技术领域,平台的发展主流为半潜式结构。

多年来,我国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虽然主要集中在200m水深以内的近海海域,尚不具备超过500m深水作业的能力,但我国在海洋平台建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据统计,我国当前正在建造的各种平台包括“海洋石油942”自升式移动平台、“中油海7号、8号、9号、10号”自升式移动平台、“海洋石铀901”自升式多功能平台、“海洋石油902',自升式多功能平台、“中油海62”自升式移动作业平台及“中油海33”坐座底式移动作业平台等10多种。

同时,在南海珠江口盆地,中海油通过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合作,所开发的油气田已部分或全部采用了深海油气田的开发技术。

目前中海油已具备了寻找复杂地质条件下大中型油气田、自营开发海上油气田、在海上专业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开发海外油田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四大能力。

尤其值得高兴的是,2004年由中海油研究中心牵头承担并在建造的国家863课题“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共用技术平台研究”项目和2006年中石油集团海洋石油工程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课题,平台设计采用先进的DP3动力定位系统,其技术已达到国际第6代半潜式平合的水平。

另外,由中海油牵头承担的国家863项目“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关键技术”,其钻井平台已在上海外高桥开工兴建,同时由大连重工自主研发建造,号称世界第一吊的2万吨桥式起重机已在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竣工启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标志着我国的深海油气开发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3.2我国海洋钻修井模块发展展望海洋钻修井模块作为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朝着高适应性、大功率、大载荷及自动化控制等方向发展。

一般来说,与固定式、自升式平台配套的钻修井模块,除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耐腐性、安全性外,与陆地钻修井机相比并无太多的技术难点和制造难度。

目前,我国通过惠州、春晓、番禺等多个项目的建造,已具备海洋钻修井模块的研制经验和设计制造能力。

而用于深水半潜式平台上的钻修井模块,仍面临着对特定作业环境、适应新型钻探工艺要求、设备自身能力、升沉补偿要求、自动化水平等多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尽管如此,对于适应海洋深水勘探开发要求的钻修井模块,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开发配套条件。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近年来已研制成功各种海洋钻修井机模块和各类7000,9000,12000m电驱动石油钻机,并在加紧研制自动化钻井工具、海洋钻井升沉补偿装置、2206.5kW钻井泵、ZP605转盘、平台用各种大型锚机和海洋铺管船用铺管绞车;北京石油机械厂已研制成功大功率顶驱装置;国内其他单位正在研究双梯度钻井工艺技术、钻完井关键技术等,这些均为我国今后从事海洋钻采装置及海洋深水勘探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