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源文化

合集下载

涟源的风俗习惯作文

涟源的风俗习惯作文

涟源的风俗习惯作文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涟源的风俗习惯》。

嘿,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的家乡涟源的一些风俗习惯。

涟源红色革命诗词

涟源红色革命诗词

涟源红色革命诗词
嘿,你知道涟源吗?那可是个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地方呀!在涟源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好多让人热血沸腾的红色革命诗词呢!
就说那首吧,“枪声响彻涟源畔,热血染红这片天”,哇,这是多么有力量的诗句呀!就好像让你一下子置身于那激烈战斗的场景中,能听到枪炮声,能感受到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这不就像我们在看战争电影时,那紧张刺激的画面一下子就把我们吸引住了吗?)还有,“英烈精神传千古,涟源大地永铭记”,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饱含着对那些为了涟源革命事业献出生命的英雄们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这就像是我们对自己心中的英雄那种敬仰之情,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付出。


“涟源烽火燃不尽,革命精神永流传”,这些诗词不只是文字呀,它们是涟源红色历史的见证,是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记忆。

每一句诗词都好像在诉说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对涟源的红色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你想想看,在那个艰难的年代,先烈们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拼搏奋斗,他们留下的这些诗词,是多么珍贵的财富啊!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怎么能不铭记呢?
涟源的红色革命诗词,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是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警钟。

它们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像那些革
命先辈一样,勇敢地去面对,去拼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的红色旅游景点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之一,涟源市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本文将介绍娄底市涟源市的几个重要红色旅游景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段历史的宝藏。

一、烈士纪念馆涟源市烈士纪念馆是一个展示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

在这座纪念馆中,游客可以通过图片、文物、实物等多种形式,了解和感受革命烈士们的英勇事迹。

馆内展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革命时期使用过的武器、战争中遗留的手稿、照片和文件等。

通过参观纪念馆,游客可以更好地了解娄底市涟源市在中国革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悲壮和伟大。

二、娄底起义纪念馆娄底起义纪念馆是纪念中国共产党早期秘密组织“红军突击队”成立和娄底起义的重要场所。

该纪念馆以其独特的红色建筑风格和精心设计的展览陈列吸引了大量游客。

馆内的展览包括起义前后的历史背景介绍、起义的过程和后果等,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游客可以进行自由参观,也可以聆听导游的详细介绍。

娄底起义纪念馆不仅是一座纪念性的场所,更是一座具有教育意义的博物馆。

三、红军长征纪念园红军长征纪念园位于娄底市涟源市境内,是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而建立的。

这里曾是红军休整的重要地点,也是他们脱离敌人追击的起点。

纪念园内保存了当时红军使用的武器、生活用品等实物,还有许多雕塑、纪念碑等纪念品。

“红军长征纪念园”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深深吸引了大批爱国主义学习教育的游客。

在这里,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气息,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四、毛泽东亲属故居涟源市境内还有毛泽东亲属的故居,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游客在这里可以观看到毛泽东早年的照片和生活用品等。

毛泽东被视为中国革命的巨人,他的家庭和个人生活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增强文化自觉 推进文化兴市

增强文化自觉 推进文化兴市
品迭 出 、文化 品牌遍地 开花、文化产业独树 一帜 的新局面 。
导 ,以公 共财 政 为支 撑 ,以全 民为 服务 对象 ,以城 乡基 层 为重 点 ,
但是 ,由于 多种 客观原 因 ,涟源 市在 推进 文化 公益 事业 和文 化 实 施 “ 化事 业 繁荣 系 列工 程 ” 文 ,促 进 公益 性文 化事 业 发展 ,切实
三农 ,送戏下乡”为主题 的演艺惠 民演 出活动 20 0 多场 。基层文化建设 地 区 。在推 动涟 源公 益性 文化 事业 发展上 ,必 须立 足涟 源实 际 ,坚 成交显 著 ,路居 委会被评 为全 国先进 文化社 区,龙 塘镇 广播站 被中宜 持文化 惠 民 ,全力 做 好优 秀传 统文化 和少 数 民族 文化 的改造 、保护 与发展 ,要构 建覆 盖 城乡 、惠及 全 民的公共 文化 服务 体系 ,以 “ 结
文化 兴市 的战略方针 ,明确 以开发旅游 文化为主 ,培育 规范文 化产 业 发 展 。 继 续 深 入 开 展 “ 字 化 电影 放 映 ” 村 村 通 ” 月 月 数 、“ 、“ 为辅 ,不断加大文 化改革经费 投入 ,设立文 化产业发展 基金会 , 快 加 映 ” “ 戏 下 乡 ” “ 书 下 乡 ” 等 文 化 惠 民 活 动 。 积 极 推 进 、 送 、 送 完善公 共文化服 务设施 ,确保在 “ 十二五 ”末文化产业 增速超 过全 市 文 明村 镇 、文 明单位 、文 明行业 等精 神文 明创 建活 动 ,全 面提高 群 G P D 增长速 度的战略 目 , 旨在努力开创文 化服务深入人心 、创作精 众 文 明素质 ,让老 百姓 享受 到更 多 的文化 实惠 。要坚 持 以政府 为主 标
部评 为全 国先进 集体 ,桥头河镇 被文化部 评为 “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 之

涟源语言禁忌初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考察

涟源语言禁忌初探——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考察
受。总而言之 , 塔布” “ 现象包括两方面 : 1 .受尊敬 的神物不许随便使 用 ;
2 .受 唾 弃 的贱 物 不 可随 便 触 碰 。
着一些古 朴的 民俗 , 语言禁忌在 当地则呈现 出纷繁复杂 的形
式。


称 谓 禁 忌
( ) 名 的 禁忌 一 起 当地 人 在 给 孩 子 起 名 字 的 时 候 , 一 条 不 成 文 的 禁 忌 , 有
锡 吏解 毒
尽管在现代 社会之 中, 这样 的现象 已谈 了不 少, 以至于 很多人都不一定能认 识到 中国人不 习惯直 呼 自己长 辈姓名
语言塔布 , 也相应地 包括两 个方面 , 是语言 的灵 验崇 一 拜; 二是语言 的禁用或取彼代此。
从上观之 , 语言禁忌 是一 种常见 的社会语 言 现象 , 它渗
透于社会生活 的方 方面 面 , 些禁忌 的语 言 是在 交际 过 程 这 中, 人们 因为某种原因不能 、 不敢或 者不愿说 出来一 些词语 。 这些词语常被认 为神圣 , 或者危险 , 或者令人难堪尴 尬 , 不堪 入耳 。而这些语 言 只限 于在某些 特定 的人群 或特 定的场 合 中予以使 用而在另外场 合不 予使用 的这一 现象 即被称 为语 言禁 忌。
太平洋的汤加( og ) T n a 群岛 , 发现 那里 的居 民有 很奇特 的禁
忌风俗 。某些东西 只允 许特 定 的头等 人 物 ( 、 神 国王 、 酋长
市, 南接双峰 、 东 、 邵三 县 , 连新化 县 、 水 江市 , 邵 新 西 冷 北邻 安化县 。它在秦 以前属 荆楚之 境 , 屈原 曾 跃初 、 李 李建初弟兄三人 , 乃是“ ” 初 字辈。
( 呼名的禁忌 二)

涟源市旅游必去景点

涟源市旅游必去景点

涟源市旅游必去景点
涟源市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

涟源市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以下是涟源市旅游必去景点的介绍。

龙泉山风景区
龙泉山风景区位于涟源市西北部,是一处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山势险峻,林木葱茏,景色宜人。

游客可乘缆车登顶,俯瞰全景,感受大自然的壮丽。

在山顶还可参观古刹,领略佛教文化的魅力。

瀑布公园
涟源市瀑布公园是一处天然形成的瀑布景观,水势奔腾,声势震撼。

瀑布周围绿树成荫,清新怡人。

游客可沿着小径欣赏瀑布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感受自然之美。

此外,公园内还有茶园和休闲区,是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岩泉寺
岩泉寺位于涟源市东南部,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

寺庙依山而建,环境幽静,香火旺盛。

游客可以在这里参加佛教法会,感受虔诚与宁静。

寺庙内还保存着许多珍贵的文物与历史遗迹,是了解涟源市佛教文化的重要场所。

涟源市的旅游必去景点丰富多彩,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追寻自然之美还是感受人文底蕴,涟源市都能让游客流连忘返,留下美好的回忆。

涟源市附近的景点

涟源市附近的景点

涟源市附近的景点
涟源市附近的景点有水府庙水库、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1、水府庙水库又名溪口水库,位于娄底市东,跨娄星区、湘乡、双峰三县市区,它切断涟水,库容5.6亿立方米水库面积相当于9个杭州西湖,为韶山灌区的源头。

水库有100多公里长的库岸线,拥有100多个库湾34个鸟屿,最大的3平方公里。

2、龙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中娄底涟源市南部,于1992年被湖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公园总面积为9286.12公顷,公园因山体庞大浑厚,山势高峻挺拔,山形伸展如龙而得名,最高峰岳坪峰高达1513.37米。

此外,还有板橙舞、螺旋拳等独特的宝贵文化遗产和南合菜、标杆魚等涟源美食。

湖南娄底的风俗

湖南娄底的风俗
5. 饮食习俗:娄底地区的饮食以湘菜为主,口味辛辣。当地有许多特色小吃,如娄底卤菜 、豆皮、米粉、腊肉等。娄底还有一种特色的饮品叫做“腊梅茶”,是用腊梅和茶叶煮制而 成,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
湖南娄底的风俗
这些仅仅是娄底地区的一部分风俗习俗,当地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传统和习俗,展示了这 个地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间风情。
湖南娄底的风俗
湖南娄底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风情,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俗习俗:
1. 婚俗:娄底地区的婚俗独具特色。婚礼通常在农历春节前后举行,婚礼上会有丰富的仪 式和习俗,如迎亲、过门、敬茶、拜堂等。婚礼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做“迎娘”,新郎 和新娘的亲朋好友会一起前往新娘家迎接新娘。
2. 祭祀习俗:娄底地区有许多传统的祭祀活动,如祭祖、祭神、祭拜等。每年的农历正月 十五,娄底会举行盛大的元宵节庙会,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观赏花灯、品尝统节日包括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这些节日里 ,人们会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贴春联、包饺子、踏青、赛龙舟、赏月等。
4. 民间艺术:娄底地区有着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如花鼓戏、木偶戏、踩高跷等。这些艺 术形式在娄底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当地人民娱乐和表演的重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
1952年设涟源县,因地处涟水源头,故名。

1987年撤县设市。

涟源市辖1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6个乡:蓝田街道办事处、七星街镇、六亩塘镇、水洞底镇、斗笠山镇、石马山镇、白马镇、伏口镇、安平镇、杨市镇、枫坪镇、茅塘镇、桥头河镇、湄江镇、三甲乡、古塘乡、龙塘乡、金石乡、荷塘镇、渡头塘乡。

2000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

总人口996893人,其中:蓝田街道57479、六亩塘镇 55012 、石马山镇 71268 、安平镇 43446、湄江镇 47874 、伏口镇 51354 、桥头河镇 93920 、七星街镇 73242、杨市镇72248 、枫坪镇 23910 、斗笠山镇 49475 、水洞底镇 42212 、白马镇 37549 、茅塘镇 25305、荷塘镇46310、金石镇52507、三甲乡 41535、龙塘乡 64648 、古塘乡 18723 、渡头塘乡 28876。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004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5个镇、4个乡。

2008年,涟源市辖1个街道、16个镇、3个乡。

(龙塘乡改为建制镇)。

涟源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

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先民们与黄河流域的华夏和东夷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最后失败了,大部分被迫向南迁徙,现今贵州、云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很多是这一带移民的后裔,剩下的部分被西汉以来不断大量南移的中原汉人(特别是江西人)融合、同化,从而形成今天涟源市汉族人占99.9%的民族格局。

涟源城区蓝田是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古镇。

早在明清时期,就是连结湘中、湘西的重要商埠。

制锅、造纸、印染等手工业闻名遐迩。

抗战时期,国立师范大学等十多所大中学校迁入蓝田,一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之盛,使这座古镇赢得了“小南京”的美誉,蓝田成了当时中国南方文化教育的中心。

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在此执教时以蓝田为背景创作的。

正是由于这样深厚文化基因的孕育,涟源文化教育长盛不衰,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

涟源先后荣获“全国先进文化市”、“全国先进体育市”称号,并连续三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现在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纳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

涟源文化
涟源是全国文化先进市。

由涟源籍著名作家、全国作协副主席谭谈倡导发起的“爱心书屋”已成为中国南方文艺创作基地,作家签名图书珍藏库已收藏有巴金、臧克家、冰心等近4000名著名作家的10000多册签名图书,“爱心文化碑廊”收集了全国1000多位书画文化名人作品5万多幅,“爱心文化”成为一个全国著名品牌。

群众文化十分活跃,桥头河的地方戏、七星街的根雕艺术、龙塘的“抬故事”等传统文化,不断注入了新的内涵,为群众喜闻乐见,在当地很受欢迎。

涟源市湘剧团连续三届荣获全省“好剧团”称号,其创作的湘剧《热
土忠魂》获湖南省专业剧团会演“田汉新剧目奖”和全省“五个一工程奖”。

涟源是文物大市,市文物管理所现有国家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7件,三级文物55件。

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

城区有线电视已全部完成光缆改造,电视覆盖面不断扩大,农村广播电视实现了村村通。

精神文明创建成效显著。

全市共有全国、省、地、市四级文明单位140多个,其中石门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涟源市财政局等8家单位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教育科技稳步推进。

改革开放以来,涟源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普职成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1995年“普及实验教学”,1996年“电化教育综合试验市”达标,1998年“两基”验收合格。

目前,涟源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88所,在校学生186400人,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2年、2003年全省高考理科状元均出自涟源。

教育的发展,为建设小康涟源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涟源是全国体育先进市,群众体育活动十分活跃,在近几年全省各级各类运动会上,涟源获得的奖牌总数列娄底市首位。

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医疗水平稳步提高。

农村医疗体系逐步完善。

民政双拥工作屡创佳绩,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