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合集下载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二)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张萍(1996)认为在现行的金融体制下,利率平价在中国有特殊的表现形式。这一形式反映国内金融运行机制在计划经济行政管制模式向金融自由化迈进的过程中,汇率、利率与资本流动之间不协调的关系。杜金珉和郑凌云(2001)认为现阶段利率平价理论很难直接而有效地适用于决定人民币汇率,主要原因是现实情况难以满足利率平价理论的多数假设。郑春梅和肖琼(2006)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中国并不成立,人民币利率上调不会导致本币的升值压力。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分析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即期汇率、远期汇率与利差之间关系的理论,主要考察其相互影响。本文选取了2013年258份样本数据,基于利率平价理论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是适用的。但由于我国利率制度及国际资本流动管制等原因表现相对欠缺,本文根据对P值的研究得出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并对此给出了建议。
将(2.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公式:
(2.8)
从(2.6)式可以得到第二个实证分析模型:
(2.9)
其中:y=ln(F)-ln(S),x1=ln(1+ic),x2=ln(1+ia)。
为了计算方便,本文采用(2.9)式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
2、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指标的构建。
利率平价理论等式两边是均衡状态,但现实中往往是不相等的,下面这两种情况更为普遍:
二、理论模型与数据来源
(一)实证研究模型
1、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实证模型。
利率平价模型:
(2.1)
其中:F为远期汇率,S为即期汇率,ia为美元利率,ic为人民币利率。
将(2.1)式整理得:
(2.2)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

利率与汇率关系的分析摘要:利率和汇率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本文运用二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理论,结合中美两国利率和汇率变化的具体实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初步的分析。

最终说明了“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这样一个结论。

关键词:利率;汇率;模型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中,名义汇率取决于实际汇率和两国的物价水平。

用式子表示为E=e*( p’/p)。

其中,E表示名义汇率,e表示实际汇率,p’表示外国物价,p表示国内物价。

在实际汇率的值给定时,如果国内物价水平p上升,那么名义汇率E就将下降。

另一方面,如果外国物价p’上升,那么,名义利率就将上升。

同时,我们还可以把上式稍做变形,写为: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外国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即: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通货膨胀率的差别。

一、理论分析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来对“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这一结论进行分析。

预期利率的提高必然引起名义利率的提高,名义利率提高以后,投资需求相应减少,这就引起生产资料价格的下降,也就是国内物价水平p下降,根据式子E=e*( p’/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p下降引起名义利率E上升。

这就是上面结论中的“当一个国家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利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升值。

”我们接着分析,当一国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时,即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增加,由“名义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实际利率变动的百分比+外国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可知,国内物价变动的百分比的增大会引起名义利率变动百分比的减小,即本国货币贬值。

这就是上面结论中的“而当一国名义利率的变化是由其预期通货膨胀率提高引起时,本国的货币贬值。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

汇率理论及人民币汇率汇率理论简介汇率是指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例,它是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的重要参考依据。

汇率的变动对于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和经济增长都有重要的影响。

货币供求理论根据货币的供求关系,汇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供给货币增加或需求货币减少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而供给货币减少或需求货币增加则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

利率平价理论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利率的差异会导致资本流动,从而影响汇率。

如果国家A的利率较高,那么外国投资者将会将资金流入国家A,导致国家A的货币升值。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应该反映两国商品价格的相对差异。

如果一个国家的商品价格较低,那么其货币的实际价值将会上升。

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其汇率是指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兑换比例。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很大影响。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是人民币对美元的兑换比率。

美元一直被视为国际贸易和储备货币之一,因此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与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关。

人民币汇率的管理中国政府对人民币的汇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管理和干预。

在过去,人民币的汇率主要由中国央行决定,但目前已经逐渐向市场化趋近。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人民币汇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府政策、经济基本面、国际贸易和外资流动等因素。

政府的货币政策和人民币市场的供求关系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人民币汇率的未来走势难以预测,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较大。

中国政府将继续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并逐步放开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这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增加。

总结汇率理论提供了解释汇率变动的基本原理,而人民币汇率作为中国的货币兑换比率,对国内经济和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汇率理论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因素,可以为个人和企业在外汇市场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图 : 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 ( 年 )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
图 2是 1 9 81 年到 2 0 0 8 年人民币对美元实际 汇率指数, 实际汇率指数上升代表人民币相对价值 的上升, 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 总体上来看这段时 间里, 人民币经历了起初大幅度贬值而后缓慢升值 的过程� 比较图 1 和图 2可发现:一是 1 9 81 年到 2 0 0 8 年, 绝大部分时间里人民币实际利率都低于美 元实际利率, 然而同时期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如利率 平价理论所预计的出现长时间的升值过程, 而是经 历了长时间的大幅贬值随后缓慢升值的过程; 二是 1 9 81 �� � 1 9 83年 , 1 9 85 � 1 9 87 年, �� 人民币实际汇 率指数连续下降, 同时期人民币与美元实际利差持 续缩小, 与利率平价理论的预期相吻合; 三是 1 9 83 到 1 9 85 年, 人民币实际利率指数继续下降, 同期人 民币对美元利差却持续扩大, 与利率平价理论的预 期相背离; 四是 1 9 87 年到 1 9 89 年, 人民币实际利 率指数连续上升, 这一时期人民币对美元实际利差 却先扩大再缩小, 利差与人民币升值之间没有体现 出应有的函数关系; 五是 1 9 9 0 年到 1 9 9 4 年 , 人民 币对美元实际利差连续扩大, 同期人民币实际汇率 指数大体上呈持续下降的态势, 结果完全与利率平 价相悖; 六是 1 9 9 4 年到 1 9 9 7 年, 人民币实际利率 相对美元连续上升, 而同期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而 是持续升值; 七是 1 9 9 8 年至 2 0 0 8 年, 人民币官方 汇率持续下降,人民币实际汇率指数前期缓慢下 降, 后期缓慢上升, 这段时间人民币对美元利差波 参考文献: 动较大,与人民币汇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 � � � 易 纲.人民币汇率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制度性因素 系� � � � 本文采用 � � � � � S pea rm an 相关系数分析方法, 计算人 . 中国经济报告, ( ) . 民币对美元利差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相关性, 得 � � � 陆前进 .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完善与我国货币政 出相关系数为 0. 0 0� 9� , 相伴概率为 0. 96 5 , 此结果也 � � � � � � 策的独立性 . 中国经济报告, ( ) . 表明两者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 � � � � � � 易 纲, 张 磊. 国际金融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 三, 结论 � � � � 社, . (一) 我国还没有实现资本 完全流动的利率平 � � � � � � 李 成 .中级金 融学 .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 价假设条件 � � � � 社, . 国与国之间资本可以完全自由流动, 是利率平 [责任编辑: 文 筠] 价理论成立的基本前提条件, 如果两国利率存在差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

论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汇率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调节杠杆。

在影响汇率的因素研究中,被国际普遍认可的是“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和“利率平价理论(IPT)”。

我国专家学者普遍认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归纳如下:(1)物价水平;(2)通货膨胀;(3)利差;(4)国际收支;(5)政策因素;(6)市场预期。

标签:汇率基本因素关键因素一、引言汇率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后果突出揭示了汇率对世界各国出口的显著影响。

我国自1994年起建立起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基本上是盯住美元不变的。

2005年7月21日汇率制度改革,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了更高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因素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

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

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

按照众多经济学家的观点,实际汇率被定义为一国商品与服务相对于另一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而名义汇率则为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换言之,实际汇率是两国商品与服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名义汇率为两国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

实际汇率q可以用公式表示为:q=eP*/P其中,P*和P分别代表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e指单位外币兑换若干单位本币,即名义汇率。

实际汇率是用名义汇率将外国商品与服务以外币表示的价格转换为以本币表示的价格之后,再对本国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之比。

由上面的计算公式可知,除外国和本国的一般价格水平因素外,名义汇率的变化应该对实际汇率有重大影响。

因而,我们有必要关注一般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的专家见解。

关于汇率决定的理论很多,它们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中美利率与汇率关系研究摘要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不断,事实上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在对美元升值。

本文分析了2007年至2012年的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变化,对中美两国利率与汇率的相互影响效应进行理论验证后发现:利率平价理论可以部分解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的现象,但不是适用于任何时期,因而利率平价理论是有其科学性也有其局限性的。

关键词利率平价理论抛补套利利率汇率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一、研究背景(一)2006年8月-2012年6月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变化情况。

2007年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走高的一年,国民生产总值也逐步达到峰值,但与此相伴的还有通货膨胀的加速。

从2006年底,央行就不断地进行加息,提高存贷款一年期基准利率,以抑制经济过热,预防通胀加速。

截止到2007年12月,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由2.25%上升到了4.14%。

2008年,中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从2008年9月份的4.14%骤降到2008年12月份的2.25%,几个月之内回到了2006年4月份的水平。

2009年底到2010年,金融风暴逐渐平息,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才开始缓慢地逐步走高,存款利率由2010年10月的2.50%上升到了2012年6月的3.25%。

(二)2006年11月-2012年11月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变化情况。

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是一家存托机构向另一家存托机构借出资金的隔夜贷款利率,是美国最重要的利率,在此选取该利率为美国的利率指标。

美国一年期同业拆借利率在这个时期同样经历了巨大的波动。

2006年底有5.15%之高,但2007年一年推行了小幅扩张的货币政策,一年期基准利率从5.15%降至2007年11月的4.64%。

2008年,金融风暴使得美联储2009年大力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基准利率迅速降低,从2007年11月的4.64%骤降到了2009年11月的0.15%,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低水平。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基于利率平价理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相关性分析
邓莉
【期刊名称】《《知识经济》》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利率平价理论直接给出了汇率与利率的关系式,是分析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相关性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1999年~2009年人民币利率、美元利率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和论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检验,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失灵的结论,并试图对此结论进行分析,进而揭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不适用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邓莉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利率平价理论下人民币汇率波动分析 [J], 邵慧玲
2.基于利率平价理论视角研究人民币汇率问题 [J], 韩民;赵杰
3.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的适用性研究 [J], 姚鹏;卢正惠
4.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研究 [J], 杨红伟;郭世玉
5.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J], 郑春梅;肖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率平价理论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吗

利率平价理论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吗

利率平价理论能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吗引言:人民币汇率变动一直备受关注,而解释这种变动的理论有许多。

其中,利率平价理论被广泛应用,认为它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本文将探讨利率平价理论,探究其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解释能力,并对该理论的局限性进行评估。

1. 利率平价理论解释:利率平价理论,又称利差平价理论,是国际金融领域的一种基本理论,用于解释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变动。

该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货币的汇率变动主要由两国利率之差决定。

具体而言,在利率平价的情况下,两个国家之间的货币汇率应该等于两国利率之差。

2.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变动:利率平价理论在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方面有一定的适应性。

首先,汇率是市场上供求双方的交互表现,而利率是影响投资和资金流动的重要因素。

当两国的利率差异变动时,投资者可能会调整资金流动,从而导致人民币汇率产生波动。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主要适用于短期汇率波动的解释,更加考虑市场的短期行为和交易者的预期。

在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和经济变化较大的时候,利率平价理论可以提供一种参考。

3. 利率平价理论的局限性:尽管利率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变动有一定解释能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理论忽视了其他影响汇率的重要因素,如经济增长、贸易状况和政府政策等。

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单一因素的解释能力有限。

其次,利率平价理论在考虑利率差异时,未必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实际情况。

国际利率的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通胀、金融政策和风险溢价等。

最后,利率平价理论只适用于特定的时间段和市场状况,可能无法覆盖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全貌。

4. 其他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理论:除了利率平价理论外,还有其他理论可以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

例如,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货币汇率应该与国内外商品价格之间的差异相衡量。

资产价格平价理论则关注金融资产价格之间的差异对汇率的影响。

同时,市场预期和政府干预也是解释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率平价理论与人民币汇率关系的分析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和论证,得出利率平价理论在我国并不适合及人民币利率上调对汇率并不存在升值压力的结论。

这一结论与利率平价基本理论的预测结果恰好相反。

通过使用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进行了研究,试图对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进行分析,并据此对我国现行的汇率机制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汇率;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人民银行在2005年7月21日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这是自1994年中国进行汇率改革以来的重大变化,这次改革对人民币汇率做出了2%左右的上调幅度,远低于市场上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

尽管如此幅度的变动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会是相当小的,但毕竟打破了长达十年盯住美元的汇率体制,这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开始更加灵活,并有可能进一步升值。

自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一直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1994年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从1994年至1997年基本上是一个小幅升值的走势,1997年到2005年基本上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8元左右人民币的水平,变化幅度始终不大,而同期
人民币利率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93年7月和1995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两度提高利率,使得人民币利率远远高于美元利率。

而自1996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更是先后7次降低利率。

仅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为了刺激国内外的需求,拉动国内经济的增长,央行就连续6次降息。

此后与连续降息同时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稳定。

除了1997~1999年人民币利率水平是低于美元利率水平外,我国人民币利率水平一直明显高于美元利率水平。

回顾1994—1995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我们发现,人民币从 1994年初的1美元兑换8.61元升至1995年12月底的1美元兑换8.35元左右,而且市场交易者及贸易商也普遍预期到了这一升值趋势,这种预期持续有两年之久。

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的基本理论,当国内利率水平上升时,本币汇率应当是预期贬值的,而不应是升值的。

那就是说,如果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当人民币利率高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该趋于贬值;当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时,人民币汇率应趋于升值。

这与我们上面所看到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

1996~1997年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利率平价的预测正好相反;1998~2004年人民币利率水平高于美元利率水平,利率平价预示人民币应该升值,实际上,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

那么,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变动之间的关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二、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分析
经济理论中关于汇率和利率关系的理论研究有很多,而最直接给出利率与汇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是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的假定有两条:(1)资本在国际间可自由流动;(2)外汇市场高度发达与完善。

根据这样的假定前提,得出利率平价公式:
Rf-Rs=Ia-Ib (1)
式(1)即为利率平价公式,其中:Rf为远期汇率,Rs为即期汇率,Ia为一国国内市场利率,Ib为国际市场利率。

式(1)表明:当本国利率高于(低于)外国利率时,本国货币预期贬值(升值),本币预期贬(升)值的幅度等于国内与国际利率水平之间的差异。

因为远期汇率和国际市场利率要由国际货币市场来决定。

所以,一国政府可调控的对象就只能是即期汇率和国内市场利率。

而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即期汇率是不变的,这样政府可以调整的就只有国内市场利率了。

因此,如果资本具有充分的国际流动性,那么本国利率的上升,一旦超过了利率平价所要求的水平,本币将会预期贬值。

我国以往实行的是盯住汇率制度,是很接近于固定汇率制的。

实施盯住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就具有了通过运用货币政策等政策工具来维护盯住汇率的义务,为维护盯住汇率制度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就是人为增减国际储备。

而人为增减国际储备的结果,会使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有可能出现冲突,这是因为国际储备的增减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从而会引起中央银行货币发行量的变化。

当一国国内经济发生通货紧缩时,国内经济发展要求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货紧缩,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