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
论文课作业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身势语文化差异Body Languag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Chinese and Western文献综述:身势语,也称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法斯特说: 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吕娜2009)。
对人类体态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而正式研究体态语应当从达尔文开始,他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开创了现代身体语言研究的先河(毕继万 2001)。
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只停留在声音、外表、衣着和面部表情等个别方面,这一阶段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研究身势语的三部著作:克里奇马尔的《体格和个性》和《人的体格的变化》、埃弗龙的《身势和环境》。
之后,伴随着伯德惠斯特尔( R.Birdwhistell)的《体语学导论》的出版,身势语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他在《体语学导论》中首先提出身势学(Kinesics)的理论, 并将其定义为研究体态语的一门学科(黄红霞 2000)。
之后, 美国的朱利叶斯.法斯特(Julius Faster)所著的《体态语》被人们称为非言语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自此以后,体态语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张继鼎 2002)。
澳大利亚演说家爱伦.皮斯的《体态语》和美国教授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言语交际对比》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体现(布罗斯纳安著,毕继万译 1991)。
我国关于身势语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 研究者主要有耿二岭、邓炎昌和刘润清等。
发展到今天, 体态语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肢体语言、表情等达到交流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此时无声胜有声。
参考文献:[1].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及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美〕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言语交际对比[M].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3]. 黄红霞. 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2):35-37[4].吕娜. 体态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7):121-122[5].张继鼎.语言文化纵论[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论英汉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表示 “ 见 ”还 有 我 们 在 向别 人 指 路 时 , 一 边 说 在 哪 . 边 指 里 的真 实 想 法 但在 不 同 的 民族 文 化 中 . 神所 表达 的含 义 也 有 再 ; 会 一 眼 向那 边 . 这些 都是 用 体 态 语 来 重 复 已经 用 语 言 发 出 的信 息 不 同。 ( ) 充 功 能 二 补 ( ) 势 语 言 的 意义 差 异 三 姿 体 态语 有 时可 以 为某 些 语 言 行 为 进 行 补 充 .这 样 可 以 给语 言 行 1 手 势 、
跨文化交际手势语

世界各国的手势语
手势语( sign language )是体态语的一种。体态语( body language )包括眼神、走路姿势、站立的姿势以及手势等等。体态语十分丰富,可以表达各种思想感情,并且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体态语。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手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
3.美国的手势__竖起大拇指,在美国表示很好干得不错,但是在尼日利亚,这个手势很粗鲁但是在日本和德国,它意味着第一.
4.在很多国家,点头是肯定,摇头是否定,但是在保加利亚,希腊的一些地方,和伊朗,却是点头否定,摇头肯定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5. 伸出食指和中指( middle finger )做 V 字状。“ V ”是英文 victory 和法文 victore (胜利)的第一个字母,故在英国、法国、捷克等国此手势含有“胜利”之意。但在塞尔维亚语中这一手势代表“英雄气概”,在荷兰语中则代表“自由”。
6. 食指弯曲:这一手势在中国表示“ 9 ”;在日本表示小偷,特别是那些专门在商店里偷窃的人及其偷窃行为;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表示死亡;在墨西哥则表示钱或询问价格及数量的多少。
手插口袋。在工作中,通常不允许把一只手或双手插在口袋里的。这种表现,会让人觉得你在工作上不尽力,忙里偷闲。
二是手势宜少不宜多。
手势宜少不宜多。多余的手势,会给人留下装腔作势、缺乏涵养的感觉。
三是要避免出现的手势。
在交际活动时,有些手势会让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跨文化交际

名词解释1.跨文化交际①所谓跨文化交际,即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也就是说,所谓跨文化交际,实际上是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维面,如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等等。
②在特定的交际情景中,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的交际者使用同一种语言(母语或目的语)进行的口语交际。
这个概念界定是明确的,它是立足于对外汉语专业的需要而定的,因而与一般的跨文化交际概念是有区别的。
③跨文化交际的学科背景包括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言语交际学.④跨文化交际对于有些人来似乎说是一个新词,可实际上,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只是我们不自觉而已。
例如:我们给外国游客指路、和留学生交往、阅读外国小说、看外国电影电视等等,都是不同形式的跨文化交际。
2.文化定势世界上大多数社会中都可能存在着若干群体或社团,这些群体或社团对地域、历史、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共享,使其成员形成、发展并强化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及与之相适应的交际文化。
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学者们往往倾向于把某一文化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视为该文化定势的代表或整体文化形象。
这种整体式的文化取向通常被称为文化定势。
3.价值观①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价值观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价值观是文化的底层,不理解其差异就不能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根本差异。
②价值观对人类的活动起着规定性或指令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规则、思维的方式、认知的准绳、处世的哲学、推理的模式、评价的依据、道德的标准。
人们在不知不觉中通过交际习得这套价值系统,它变成了他们的集体无意识,变成了他们的信仰、心态、行为、生活等诸方面的可评价系统,变成了他们民族性格的基石。
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一套系统,而价值观是它的核心。
③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同时舆论宣传,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4.体态语体态语(body language )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
跨文化交际(七)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ye Contact
“吕布欣喜无限,频以目视貂蝉,貂蝉亦以秋波送情。” --《三国演义》第八回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Eye Contact
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 A case study: A story about a Puerto Rican girl
In many Mediterranean cultures, people exaggerate signs of grief or sadness. It is not uncommon in this region of the world to see men crying in public. Yet in the United States, white males suppress the desire to show these emotions. Japanese men even go so far as to hide expressions of anger, sorrow, or disgust by laughing or smiling.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Most classifications divide paralanguage into three kinds of vocalizations.
(1) Vocal characterizers e.g. laughing, crying (2) Vocal qualifiers e.g. volume, tone, rhythm (3) Vocal segregates Maasai: the “eh” sound (“yes, ” “I understand,” or “continue”) Kenya: the “iya” sound (everything is okay)
本科毕业论文---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英语专业

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Semantic Difference of Body Language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Statement of OriginalityI declare that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thesis is 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 and belief, original except as acknowledged in the text, and that the material has not been submitted in whole or part for a degree at this or any other university.________________ (Signature)Abstract in English (ii)Abstract in Chinese (iii)I. Introduction (1)II.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Language (2)2.1 Functions of Body Language (2)2.2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Language (3)III.Types of Body Language (3)3.1 Distance between conversationalists (4)3.2 Facial expression (5)3.3 Eye contact (6)3.4 Physical contact (7)3.4.1 Handshake (7)3.4.2 Hug and kiss (7)3.5 Gesture (7)IV.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dy Language and Culture (8)4.1 Cultural influence on body language (8)4.2 Comparison of Chinese Culture and American Culture (10)4.2.1The core factors of Chinese culture (10)4.2.2The core factors of American culture (11)4.3 Comparison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 (11)4.3.1 Posture (12)4.3.2 Gesture (12)4.3.3 Touch (13)4.3.4 Eye contact (14)4.3.5 Facial expression (15)V. Conclusion (16)Notes (18)Bibliography (19)Acknowledgments (20)The fast development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conomy brings about more international contact and exchanges.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ountries is also increasing, not onl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but also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People often express the thoughts with body language for more sooth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is strongly connected with the culture and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same body language may mean different things. Under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ody language is not the same. In order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know the body language of each culture. This paper deals with explor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especially through comparing of Chinese body language and American body language, from which we can know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ter and avoid misunderstanding and embarrassment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Key words: nonverbal communication;body language;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能和来自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和交流。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比较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交际固然重要,但非语言交际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差异对双方交流的影响。
通过对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深入比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习惯,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减少误解和冲突。
本文将首先介绍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基本概念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然后分别阐述中英两国在非语言交际礼仪方面的主要特点。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时间观念以及服饰礼仪等方面的显著差异。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这些差异对跨文化交际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日益频繁的跨文化交流需求。
本文也希望能为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参考。
二、非语言交际概述非语言交际是指通过语言之外的各种符号和方式来传达信息、情感、态度和关系的过程。
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有时甚至超越了语言本身的重要性。
非语言交际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空间距离、触摸行为、时间观念、服饰打扮等诸多方面。
这些元素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解读,因此,了解和掌握中英非语言交际礼仪的差异,对于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和有效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非语言交际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
例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表达情感、态度和尊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交流过程中,中国人倾向于保持适度的空间距离,避免过于亲密或疏远的举动。
同时,中国人重视礼貌和谦逊,常常通过点头或微笑来表示认同和尊重。
相比之下,英国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则有其独特之处。
英国人注重个人空间和隐私,因此在交流时更倾向于保持一定的距离。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工作乃至学术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特别是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分析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异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文章首先将对体态语的定义、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中泰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差异,包括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态语。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有效运用体态语,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中泰体态语差异概述在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
本文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对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通常注重内敛和含蓄,面部表情相对较为克制,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不会过于夸张地表现在脸上。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常更加丰富和夸张,喜怒哀乐一目了然。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误解,中国人可能觉得泰国人的表情过于夸张,而泰国人则可能觉得中国人的表情过于冷淡。
在身体动作方面,中泰两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时通常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以显示尊重和礼貌。
而泰国人则习惯保持较近的身体距离,甚至可能会触碰对方的身体以表示亲近和友好。
这种身体接触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个人空间,而在泰国文化中则是正常的社交行为。
在姿势和手势上,中泰两国也有不同的表现。
中国人在站立或坐着时通常保持身体挺直,手势相对较为简洁明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5No12J un.2005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64-03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潘 克(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212003)摘 要: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
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进行探讨,有助于人们减少或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体态语中图分类号:H30;G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人类的交际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一是通过语言行为,二是通过非语言行为。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它同语言行为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实现交际的最终目的。
在研究交际的过程中,人们通常只注重语言行为,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体态语行为。
然而,体态语行为在人类交际过程中往往起到语言行为所起不到的作用。
毕继万认为:“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表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
”[1](P3)著名学者Birdwistle认为,在意义和情感的表达手段中,有65%以上是靠面部表情、动作、手势、姿势等体态语完成的[2](P456)。
美国有的研究还表明,在表达感情和态度时,语言只占交际行为的7%,而声调和面部表情所传递的信息却多达93%[3](P224-225)。
同语言行为的交际功能相比,体态语具有更真实地传递信息、更准确地表达情感和在语境中起着决定含义的作用等功能。
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体态语的表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文化影响的。
同样的形式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有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形式在相同的文化中可能有相同的意思。
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带来不良后果,严重影响彼此的交际。
本文拟对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进行比较分析。
二、体态语的交际功能(一)传递情感功能体态语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
汉语中的“眉来眼去”、“暗送秋波”和英语中的cast sheep’s eyes at sb,make eyes at sb等都说明体态语在人们交际中的传情功能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中国的年轻人相爱时,他们常常利用目光来传达自己的情感。
在最初阶段他们会把目光移开以表示羞涩,其后会向对方扫视一眼,之后把头扭到一边[2](P454)。
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尤其是女性,在表达情感方面一般都比较含蓄委婉。
既使中国女性在微笑时,也常常“笑不露齿”或“掩面而笑”。
而美国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情感外露,喜怒哀乐往往表露无遗。
因此,美国人往往很难从中国人的面部表情猜测他们的真情实感。
(二)表露、掩饰功能体态语具有表露真情实感的功能。
人们遇到高兴的事,常常“眉开眼笑”或“手舞足蹈”,碰到伤心事往往“愁眉苦脸”或“捶胸顿足”。
这些体态语的变化一般都是人们内心情绪的真实流露。
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足球运动员踢进一球后,会情不自禁地脱掉运动衫在球场上狂奔一阵或在空中翻个跟头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此外,体态语还具有掩饰真情实感的功能。
人收稿日期:2004-08-30作者简介:潘 克(1957-),男,江苏镇江人,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们常常通过搓手、抓挠、掐捏、掸捡衣服上的小杂物等小动作来掩饰自己的不安情绪。
例如,在课堂上,当中国学生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时,有时会用食指摩擦自己的鼻子,以掩饰当时的紧张心情。
但是这种动作对来自英美国家的外籍教师来说,也许会造成误解。
因为在英语国家,用食指横向摩擦鼻子是一种遮掩说谎的动作。
(三)替代话语功能体态语具有替代话语的功能。
在许多场合,体态语能替代话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在岗亭上,交通警察利用手势指挥来往的车辆;在篮球场上,裁判利用手势来组织一场球赛。
人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利用体态语替代话语进行交际:人们用握手表示问候,用挥手表示告别,用鼓掌表示欢迎,用伸出大拇指表示赞美等。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体态语替代话语进行交际时,有时会产生文化误解和文化冲突。
例如,美国人伸舌表示对对方的蔑视和挑衅,而中国人伸舌头是一种自知失礼或失言表示尴尬的方式;又如,美国人伸出拇指和食指表示的数目是“二”,而中国人做出同样的手势表示的数目却是“八”。
(四)调节交际功能体态语具有调节社会交际的功能。
在交际场合,特别在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人们常常利用体态语发出的信号来维持或调节谈话,暗示对方继续发言或终止发言,示意对方自己想讲话或阻止别人插话等。
例如,人们可以通过看手表的动作表示自己要终止谈话。
在中国,主人有时利用此体态语含蓄地提醒客人及早离开。
又如,英美人士在讲演过程中扫视会场时,听众往往以目相迎,表示他们在全神贯注地听讲或对此演讲很感兴趣。
但中国人听报告时往往回避目光交流,因此英美人士对此误以为中国听众是拒而不听,是对报告者的一种蔑视。
(五)反意(或否定)功能体态语具有反意(或否定)功能。
在某些交际场合,人们的体态语和有声语言同时发出信息,但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矛盾的,甚至是相反的。
有声语言表达的是字面意思,而体态语才是真正要传达的信息。
因为“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矛盾时,一般无声语言更为可信”[1](P5)。
例如,在中国,当有的父母看到孩子期末考试不及格的成绩报告单时,脸色往往很难看,但嘴上确说道:“你考得真不错啊!”此时,人们能从孩子父母的面部表情和说话的声调感到他们对考试成绩很不满意。
(六)标志关系功能体态语有标志社会关系的功能。
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往往可以通过体态语看出某人的社会地位、家庭出身、教育背景等情况。
例如,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可以从他们的坐姿或站姿推测出来。
在中国,下级与上级、年幼者与年长者面对面交谈时,前者往往是欠身前坐或站着,以示礼貌,而后者通常是坐着,有时身体往后仰,以示地位和尊严。
在英美国家,情况正好相反,一般站着的通常在职位、年龄和地位上要长于坐着的。
又如,亲吻是英美国家常用的一种体态语,人们可以通过亲吻部位的不同看出交际双方的关系疏密和社会地位等。
一般说来,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吻唇,长辈与晚辈之间吻面或吻额。
在公开场合,关系亲密的女子之间可以吻面,而男女之间可以吻面或贴面。
平辈之间可以贴面,男士对尊贵的女士可以吻手。
三、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人们不仅在本民族的交际中使用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也会自然地使用体态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强化自己的感情。
由于英美国家和中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彼此的体态语都有着强烈的民族性。
不了解彼此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将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文化冲突。
我们认为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体态语行为相同,文化内涵同中有异在人际交往中,中国人和英美人士都有伸大拇指这一手势。
中国人伸拇指时,是赞美、赞扬某人某物,表示“好”、“很不错”。
英美人士伸拇指时,一般也表示“赞美”、“赞扬”。
但英美人士要搭便车时,也会对开过来的车辆伸出拇指示意。
而中国人需要搭便车时却不用这种手势,他们会伸出手掌招手示意。
另外,中国人和英美人士都常用鼓掌的动作表示“祝贺”、“欢迎”或“致敬”。
但是在中国,当观众、听众鼓掌时,有时表演者、演讲者也报以掌声,含义是“谢谢”,而英美人士则认为为自己鼓掌是不谦虚的行为。
56第2期 潘 克: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体态语(二)体态语行为相同,文化内涵不同中国人对别人讲话时,为了防止唾沫外溅或口臭袭人,爱用手捂住嘴。
而英美人士说谎时常用手遮住嘴,好像是防止谎话从嘴里出来。
因此,当英美人士看到中国人讲话时用手捂住嘴,往往会认为他们在说谎。
另外,英美人士用食指在太阳穴划一圆圈表示某人简直是疯了或太古怪了,而中国人常用这一动作让人动动脑子。
如果中国教师在课堂上做出这种动作让英美学生动动脑子的话,很容易会造成他们的误解。
(三)体态语行为相同,文化内涵相反在英美国家,敢于正视对方是正直和诚实的标志,美国人相信这样一句话:“不要相信那些不敢直视你的人。
”而在中国,正视对方往往会被认为是无礼的行为,所以中国人与别人交流时,往往为了表示礼貌、尊敬或服从而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
可能正因为如此,使得一些初到中国来的英美人士感到中国人不够热情友好。
另外,英美人士招呼成年人过来时,常用两种手势:一是食指向上勾动,二是掌心向上或向左朝自己的方向招动。
如果招呼幼儿或动物过来的话,则手心朝下向自己的方向招动。
中国人正好相反,手心向下是招呼成年人,而手心向上则是招呼幼儿或动物。
(四)体态语行为不同,文化内涵相近英美人士常将一只手或两只手的食指与中指交叉在胸前,表示“祝你成功”或“但愿如此”;而中国人表示祝愿或祈求老天爷保佑时常用的手势是两手合掌放在胸前,也有人用双手抱拳的动作表示对别人的祝愿。
另外,当英美人士表示“真丢脸”的意思时,他们常用的体态语是用右食指在左食指上上下刮动。
而中国人表示这一意思时,用一食指在脸颊上从上向下刮动。
(五)你有我无,你无我有耸肩是英美人士常用的体态语。
当一个人感到无能为力或缺少把握时,他会耸起肩膀,歪着脑袋,平摊双手,表示无可奈何:“我不知道说什么”或“我没有办法”。
耸肩也一直被认为是表示防御或是在无法驾驭的情况下象征退却的形式[4](P20)。
但是,很少看到中国人做耸肩的动作,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中没有这种体态语。
而跪拜是中国古老的传统体态语。
目前,在广大农村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敬畏或为了表示对祖先、长辈的尊重,在特别的节日,如在中国的春节,还常常使用跪拜这种礼节。
而英美人士在当今社会交往中,却一般没有这种体态语。
四、结 语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在交际中常常发挥着比语言更加重要的作用。
体态语与文化密不可分,许多体态语具有民族的文化特征。
“因此,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就必须对不同文化中人体语言的异同有所了解”[5](P390)。
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了体态语的功能,并从五个方面对英汉体态语的文化差异进行了比较和探讨,其目的是为了提醒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重视语言的学习,而且要重视体态语的研究。
只有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或避免因体态语的差异带来的干扰。
参考文献:[1]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3] 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4] 塔德・图尔雅.千奇百怪的美国习俗[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5] 刘汝山.体语学研究与外语教学[A].文化与语言[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On E nglish and Chinese B ody Langu age in C ross2culture Commu nicationPA N Ke(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 echnology,Zhenjiang Jiangsu212003,China) Abstract:Body language is a means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often found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human2kind.This paper to discusses English and Chinese body language in cross2culture communication,whichmight be helpful to people in reducing or avoiding the misunderstanding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in cross2culture communication.K ey w ords:cross2culture;communication;body language(责任编辑:喻世华) 66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