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合集下载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一、引言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指学校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和健康促进措施,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标准格式。

二、背景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习惯,预防和控制学生的健康问题,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三、标准格式1. 目标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习惯,预防和控制学生的健康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2. 内容(1)健康教育:开展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包括但不限于营养健康、心理健康、性教育、饮食健康、运动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课堂教育、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2)健康促进:开展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体育锻炼、健康讲座、健康展览、健康体检等。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3. 方法(1)课堂教育: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中,通过教材、教案等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应具备相关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传递健康教育内容。

(2)讲座和主题班会:邀请专家、医生等进行健康讲座,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

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健康问题,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

(3)活动组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健康促进活动,如体育锻炼、健康展览、健康体检等。

活动应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学习兴趣。

4. 考核评价(1)知识考核:通过考试、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健康知识进行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2)行为观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估学生的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3)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认知和满意度,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第三章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Fishbein
• TPB—1985年由Ajzen提出
– 个体对控制行为实现的能力的信念 是行为实现的重要因素。
Ajzen
理论概念
1.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
实施某种行为的有明确指向的打算
2.态度(Attitude):
行为的倾向性。即对行为的总体评价,包括对行为信念和行为结果 的评价
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 行为理论(TRA&TPB)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RA&TPB
理论背景
• TRA—1967年由Fishbein提出
– 人们的大部分行为表现实在自己的意 志控制之下,而且合乎理性。 – 人们的某一行为意向是某一行为是否 发生的直接决定因素。
健康信念模型的关键结构
对疾病易感性的感知 对疾病威胁的感知 对疾病严重性的感知 自我效能
(对采纳健康行为的能力 和信心的评价)
对行为益处的感知 对行为结果的期望 对行为障碍的感知 行为线索
理论概念
• 知觉到疾病的易感性(Perceived Susceptibility) – 人们对于自己患某种疾病可能性的主观判断,及形成的主观信念,包 括个人对医生的诊断的接受程度,对疾病发生、复发可能性的判断等。 • 知觉到疾病的严重性(Perceived Severity) – 人们对于某种疾病严重性的判断,包括两方面的反应,一种是对临床 后果的反应,另一种是对疾病产生的社会后果的反应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三章 健康相关行为理论
第一节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知信行模式(KAP/KABP) (Knowledge, attitude, belief, practice, KABP/KAP)

《行为与健康》课件

《行为与健康》课件
康。
05
个人卫生与健康
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保持身体舒适
良好的个人卫生有助于减少身体上的 不适感,如瘙痒、异味等。
提高自信心
预防疾病
个人卫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如 洗手可以减少细菌传播,刷牙可以预 防口腔疾病等。
清洁、卫生的形象有助于提升自信心 ,让人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庭教育
勤洗手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尤其 是在接触公共场所和饮食前后。
口腔卫生
每天刷牙两次,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定期洗牙和口腔检查,有助于预防口 腔疾病。
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适当使用护肤品,避 免皮肤感染和炎症。
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变质 的食物和饮用生水,预防消化道疾病 。
06
环境因素与健康行为
《行为与健康》ppt 课件
目录
• 行为与健康概述 • 健康饮食行为 • 运动与健康 • 心理健康与行为 • 个人卫生与健康 • 环境因素与健康行为
01
行为与健康概述
行为与健康的关系
行为与健康相互影响
健康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不良的行为习惯可能导致 疾病的发生。
健康行为对预防疾病的作用
健康的行为可以降低患慢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从小培养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
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学校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个人卫生教育,通过 课堂教育、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 生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并付诸实 践。
社会宣传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个人卫生 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个人卫生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
手卫生
01

促进健康的行为名词解释

促进健康的行为名词解释

促进健康的行为名词解释
促进健康的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在客观上促进或有利于健康的一组行为群。

这种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日常健康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例如合理营养、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饭前便后洗手等。

2. 戒除不良嗜好:包括戒烟、戒酒等,以及戒除其他对身体健康有害的行为或习惯。

3. 避免环境危害:指避免接触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源污染、噪声污染等。

此外,健康促进还包括通过各种手段广泛协调社会各相关部门以及社区、家庭和个人,使其履行各自对健康的责任,共同维护和促进健康。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PPT课件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PPT课件
1、个体先天的自卑----超越自卑---追求优越 2、母亲的作用:
第一种社会关系,给孩子提供情感的榜样,为以后 的人际提供一种模式。母亲给予孩子可依赖的感觉 ,帮助孩子把这种信任等人际感觉扩展到父亲及其 他人。 如果过度强调,孩子很难形成独立性和另人合作的 能力。
3、父亲的作用: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发展较晚,培训孩子的责任心等理性的能力 ,体现孩子“力”的特性。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健康行为:为了维持或者提高目前良好的身体状况和避免病 症而采取的任何活动。
“目前健康正在被粗心的习惯毁掉自己,允许污染、贫穷和 无知继续伤害我们和孩子的健康”
影响健康的因素—个体内因
生理上的因素 心理上的因素:
1与不健康的行为相比,许多健康行为是很少令人愉 快的。 2健康的行为需要改变目前已习惯或成瘾的行为 3目前人们有很少的直接动机去采取健康行为 4认知因素的影响:规划、自我效能感 5其他因素:心情、意志等
到后写下念头出现的次数 4 五分钟内让自己的思绪随意漂浮,时间到后写下念头
出现的次数
所以想要消除自己不喜欢的念头是徒劳无功的
当尽力想逃避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身体上的感受时,这样的 感觉反而变得更重要,更有可能比以前来得强烈和频繁。因为 逃避也意味着确实把害怕的感觉放在了心上,感觉更真实、更 让人难以摆脱。
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互依赖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成立 从个别独立转变为两个人相互依赖
第二阶段:孩子出生。 从相互依赖到加入依赖
第三阶段:孩子入学 从依赖到部分独立
第四阶段:孩子婚姻 从部分独立到完全独立
第五阶段:夫妻离世 家庭终结
家庭的互动模式非常重要。 从成员关系、功能的关系两方面理解互动模式。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的关系
身体活动与健康促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适量的身体活动可以对健康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身体健康方面:
•维持健康的体重:身体活动有助于消耗卡路里,减少体内脂肪蓄积,控制不健康的体重增加。

•降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和血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血脂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从而降低患心脏病、高
血压、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风险。

•提高心肺健康: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和游泳)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耐力水平。

•增强肌肉和骨骼: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和韧性,降低骨折的风险。

2.心理健康方面:
•促进大脑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锻炼可以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改善情感状态,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减轻压力:身体活动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强情感幸福感,提高自尊和自信。

•改善睡眠质量:锻炼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提高警觉性,增强认知能力。

为了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建议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

这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灵活性训练等不同类型的活动。

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强度、时间和频度,以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

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锻炼,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健康行为PPT课件

健康促进健康管理健康行为PPT课件
第四十四页,共74页。
(二)健康危险因素的可控性
导致健康问题的因素分为可以改变与不可改变 的危险因素。
据美国调查,有效地控制行为危险因素:不合 理的饮食、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酗酒和滥用 药物等,就能减少40%一70%的早亡,1/3的急性 残疾,2/3的慢性残疾。
第四十五页,共74页。
(三)健康危险因素与疾病谱
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因 素。 心理环境:这类疾病在现代有显著增加。
第三十七页,共74页。
四、影响健康的因素(续)
3.生活方式:具有广泛的影响性、累计性和恒常性, 对健康的影响是深刻。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 久坐而不锻炼、性乱、吸毒等。维多利亚保健宣言 指出: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 酒,心理平衡”全部是针对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自我 保健的建议。
7.反应敏锐,眼睛明亮。
8.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丰满,皮肤富有弹性。
第五页,共74页。
新健康标准
WHO提出简化的健康标准,包括肌体和精 神健康两部分。
“五快”(肌体健康)和“三良好” (精神健康)。
第六页,共74页。
“五快”(肌体健康)
2.循环系统
青春后期的心脏发育,在形态和机能方面都接近 成人的水平。
19岁后脉搏频率基本稳定,女性稍快于男性,较 易出现窦性心动过速。
动脉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升高,19岁以后 基本稳定。
血压男生高于女生,性别差异较为显著,男性易 出现一时性收缩压偏高。
第三十页,共74页。
3.呼吸系统
慢而持久,长势趋于平稳。从性别差 异来看,女性在19-23岁后停止生长, 男性在23-26岁后停止生长。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行为。

本文将详细介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定义、目标、方法和效果评估等相关内容。

一、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定义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传递健康信息、培养健康技能和改变健康态度,以提高个人和社区的健康水平的过程。

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创造健康支持性的环境、提供健康服务和制定健康政策,以促进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1. 提高健康意识: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公众对健康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健康意识。

2. 培养健康行为: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个人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3. 促进健康环境:通过制定健康政策和改善社会环境,为个人提供健康支持和便利条件,推动健康的全面发展。

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方法1. 健康宣传:通过媒体、宣传册、海报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健康信息,提高健康意识。

2. 健康教育课程:在学校、社区等场所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培养健康技能和改变健康态度。

3. 社区活动: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如健康讲座、体检、健康咨询等,提供健康服务。

4. 健康政策制定: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社会环境的改善,提供健康支持。

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调查问卷:设计问卷,了解参预者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2. 数据统计:采集相关数据,如参预人数、参预率、行为改变情况等,进行数据分析。

3. 定性研究:进行深入访谈或者焦点小组讨论,了解参预者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感受和看法。

总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提高公众对健康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促进个人和社区的健康行为,可以有效提升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我们可以通过健康宣传、健康教育课程、社区活动和健康政策制定等多种方法来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天我们会产生成千上万的念头,任何想法都会变成控制行 为的规则
认知个体性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琐 事没有好与坏,只在 于你如何看待。
这个画片是什么? 为什么?
认知的消极作用
人类的各种痛苦:麻烦的情绪和想法、不愉快的记忆和往事和想 要回避的欲望和情感,于是思来想去,焦虑不已。
大学生的痛苦70%是由于判断和评价而来的
家庭次系统:
个人次系统:个人的内在自我与社会环境互相结合在一起形成的 一个独立单位,既保证个体的独立自主性,又强调个体与其他 家庭成员之间的依赖性。
夫妻次系统:由不同性别的成年人基于共同的目标生活在一起而 形成的关系体,它的强度和持久性对于家庭的稳定至关重要。
亲子次系统:随着第一个孩子后,是父母双方与孩子组成,或是 父母中的一方与孩子组成。
2、保持家庭界限清晰 界限的功能是维持系统的分化。 每个次级系统都有自己特殊的功能,都有有限的相互支持作
用。 各次系统之间的清晰型、纠缠型和疏离型 保持家庭界限清晰是家庭教育的根基。
整体所讲述四大部分内容: 第一,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正常与异常的区别 第二,躯体疾病的心理学意义(对立统 一、阴影、躯体疾病心理学诠释) 第三,应激及压力应对 第四,影响健康的因素分析(认知、家庭)
压抑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就在你的认知中变得更重要了,甚至 还很有可能引起连锁反应。压抑自己的想法反而会让事情变得 更糟
练习:一辆黑色的小车
在一分钟时间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要去想那辆黑色的小车
在刚才很短的一分钟里,你尽力不去想那辆黑色的小车,其实脑 海中出现过几次?
在刚才很短的一分钟里,让自己的思绪随意漂浮,其实脑海中出 现过几次?
家庭是个体所接触的最早也是最久的社会群体 除了法律组合外,家庭更多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或情绪系统。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但是身份是不可选择的。
良好功能的家庭:既能维护自身系统功能、给成员提供安全感和 处理偶尔的冲突,又能鼓励成员自我探索、实现个人潜能,平 衡家庭系统需求和个体成员利益之间的关系。
如何运用认知为我们服务?
认清它的主观性的特点 认清它的工具性的特点
引领它朝向有利于身心健康方向服务
家庭对健康 的作用
家 是我们心灵之船 一生的起点和最深的梦乡 尽管 当暴风雨袭来 停泊这里的大船小船无不都伤痕累累 但总还有乌云散去 繁星灿烂时候 毕竟 有爱是回家的路 是船就要靠岸 是船总要返航
健康行为与健康促进
个体的生活习惯 饮食方式 行为方式 放松方式
影响健康的因素—人际外因
家庭系统 其他人际
影响健康的因素—社会其它外因
社会相关医疗体系(预防、治疗和康复) 自然环境 社会习俗、文化等氛围
以下从认知(个体的内因)和家庭(外 因)两方面说明如何促进健康
认知对健康 的作用
认知对人类的作用
期末试题:
1、如何区分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心 理正常与异常的关系。
2、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谈谈如何理 解躯体疾病的心理学意义?自己将如何 促进健康(身体、心理和行为)?
3、如何理解和应对应激?
交作业时间: 截止6月21日之前,交心理咨询中心
人类的认知本来是掌控环境的绝妙工具,现在却变成了人类的主 人,现实生活中没有认知人类没法生活
行为和情绪的反应与认知均有密切的关系,是由于对事物的不同 观点、评价和推断引起的。
当我们进行思维时,会主观将事物联系起来,因此许多事物都会 有一定的关联,这些关联类似一张巨大的关系网,这张网在我 们的生命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扩大。
认知永远是有节奏地做着归类、预测、解释、对比、忧虑和判断 。
所以在认知的影响下,许多的事物总有一定的联系。
人们和认知就类比于鱼和水一样,自然状态浸入其中,却很难意 识到其存在。
练习: 如牙刷和打火机 生活中的任何你想到的事物
为什么认知会有这样大的影响力?
认知具有意义,是因为其充满了象征,通过通过想像等武断 地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门窗都关闭的 房间你要怎样才能出去?
4、家庭氛围的作用:
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持久而深刻地影响孩子体现在采取民主 的教养方式、良好的家长形象和家庭成员间关系方面。
一些家庭教育理念
1、促进儿童与家庭的分离 中国人家的概念很浓,甚至高度依恋。 父母情感期望把孩子定格在乖巧和听话的童年阶段。 母亲过度保护和孩子过度依赖。 分离是成长和适应社会的表现,这是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
1、个体先天的自卑----超越自卑---追求优越 2、母亲的作用:
第一种社会关系,给孩子提供情感的榜样,为以后 的人际提供一种模式。母亲给予孩子可依赖的感觉 ,帮助孩子把这种信任等人际感觉扩展到父亲及其 他人。 如果过度强调,孩子很难形成独立性和另人合作的 能力。
3、父亲的作用:
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发展较晚,培训孩子的责任心等理性的能力 ,体现孩子“力”的特性。
练习: 1、写出令你感觉痛苦的想法: 2、在过去一星期中,这个念头出现过几次? 3、五分钟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要去想这个念头,时间
到后写下念头出现的次数 4 五分钟内让自己的思绪随意漂浮,时间到后写下念头
出现的次数
所以想要消除自己不喜欢的念头是徒劳无功的
当尽力想逃避痛苦的想法、感觉、或是身体上的感受时,这样的 感觉反而变得更重要,更有可能比以前来得强烈和频繁。因为 逃避也意味着确实把害怕的感觉放在了心上,感觉更真实、更 让人难以摆脱。
家庭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相互依赖的两个人组成的家庭成立 从个别独立转变为两个人相互依赖
第二阶段:孩子出生。 从相互依赖到加入依赖
第三阶段:孩子入学 从依赖到部分独立
第四阶段:孩子婚姻 从部分独立到完全独立
第五阶段:夫妻离世 家庭终结
家庭的互动模式非常重要。 从成员关系、功能的关系两方面理解互动模式。
手足次系统:孩子辈之间在家庭里构成的互动关系和模式。
界限、等级和规则
界限:各次系统之间的弹性的清晰的界限。 有内和外两个界限,从僵硬到混淆的 连续体。
等级:各次系统的功能、责任和权利 规则:家庭成员在互动中约定或自然形成的行
业规范及价值观念,决定人们的行为模 式,提供他们未来的行动纲领。
家庭对个体成长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