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课

习题课
习题课

习题

一、选择题

2-1.下列四种叙述中,___D_____是正确的。 A .变应力只能由变载荷产生 B .变应力只能由静载荷产生 C .静载荷不能产生变应力

D .变应力也可能由静载荷产生

2-2.发动机连杆横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如题2-2图所示,则该变应力的循环特性系数r 为____D____。

A .0.24

B .–0.24

C .4.17

D .–4.17

2-3.应力的变化规律如题2-2图所示,则应力副a σ和平均应力m σ分别为___B____。

A .a σ = 80.6 MPa ,m σ= 49.4 MPa

B .a σ = 80.6 MPa , m σ= -49.4 MPa

C .a σ = 49.4 MPa , m σ= -80.6 MPa

D .a σ= -49.4 MPa , m σ= -80.6 MPa

2-4. 变应力特性可用max σ、min σ、m σ、a σ和r 五个参数中的任意_B_______来描述。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2-5.零件的工作安全系数为___C_____。 A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许用应力

B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许用应力

C .零件的极限应力比零件的工作应力

D .零件的工作应力比零件的极限应力

2-6.机械零件的强度条件可以写成____C____。 A .σ≤][σ,τ≤][τ 或 σS ≤σ][S ,τS ≤τ][S B .σ≥][σ,τ≥][τ 或 σS ≥σ][S , τS ≥τ][S C .σ≤][σ,τ≤][τ 或 σS ≥σ][S , τS ≥τ][S D .σ≥][σ,τ≥][τ 或 σS ≤σ][S , τS ≤τ][S

2-7.在进行材料的疲劳强度计算时,其极限应力应为材料的____B____。 A .屈服点 B .疲劳极限 C .强度极限

D .弹性极限

2-8. 45钢的对称疲劳极限1-σ=270MPa ,疲劳曲线方程的幂指数m = 9,应力循环基数N 0 =5×106

次,当实际应力循环次数N =104

次时,有限寿命疲劳极限为___A_____MPa 。

A .539

B .135

C .175

D .

417

题 2-2 图

2-9.有一根阶梯轴,用45钢制造,截面变化处过度圆角的应力集中系数σk =1.58,表面状态系数σβ= 0.82,尺寸系数σε=0.68,则其疲劳强度综合影响系数σK = ____D____。

A .3.54

B .0.88

C .1.14

D .2.83

2-10.零件的截面形状一定,如绝对尺寸(横截面尺寸)增大,疲劳强度将随之___C____。 A .增高 B .不变 C .降低

D .提高或不变

2-11.当形状、尺寸、结构相同时,磨削加工的零件与精车加工相比,其疲劳强度___A____。

A .较高

B .较低

C .相同

D .相同或较低

2-12.绘制零件的m σ-a σ极限应力简图时,所必须的已知数据是___C_____。 A .1-σ, 0σ, S σ,σk B .1-σ, 0σ, σψ,σK C .1-σ, 0σ, S σ,σK

D .1-σ, S σ, σψ,σk

2-13.在图示的m σ-a σ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 所在的ON 线与横轴间夹角θ=45°,则该零件受的是____D____。

A .不变号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B .变号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C .对称循环变应力

D .脉动循环变应力

2-14.在上题所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中,如工作应力点M 所在ON 线与横轴之间的夹角θ= 90°,则该零件受的是____B____。

A .脉动循环变应力

B .对称循环变应力

C .变号的非循环变应力

D .不变号的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2-15已知一零件的最大工作应力σmax=180MPa ,最小工作应力σmin=-80MPa 。则在图示的极限应力简图中,该应力点M 与原点的连线OM 与横轴间的夹角θ为______A_____。

(1)68o 57'44''(2)21o 2'15''(3)66o 2'15''(4)74o 28'33''

题2-15图 题2-16图

2-16 在图示零件的极限应力简图上,M

为零件的工作应力点,若加载于零件的过程

中保持最小应力σmin 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___B_______。

(1)M 1 (2)M 2 (3)M 3 (4)M 4

2-17 上题若在对零件加载的过程中保持应力比r 为常数。则该零件的极限应力点应为_____C_____。

(1)M 1 (2)M 2 (3)M 3 (4)M 4

2-18 已知45钢调制后的力学性能为:σb =620MPa ,σs =350MPa ,σ-1=280MPa ,σ0=450MPa 。则ψσ为_______C___。

(1)1.6 (2)2.2 (3)0.24 (4)0.26

2-19.在应力变化中,如果周期、应力幅和平均应力有一个变化,则称为___B_____。 A .稳定变应力

B .非稳定变应力

C .非对称循环变应力

D .脉动循环变应力

2-20.在静应力作用下,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为___B______。 A .B σ B .S σ C .0σ

D .1-σ

2-21.已知45钢调质后的力学性能为:B σ= 620 MPa ,S σ=350 MPa ,1-σ=280 MPa ,

0σ= 450 MPa ,则σψ为___C_____。

A .1.6

B .2.2

C .0.24

D .0.26

2-22.塑性材料在脉动循环变应力作用下的极限应力为____B______。 A .B σ B .S σ C .0σ

D .1-σ 2-23.对于受循环变应力作用的零件,影响疲劳破坏的主要应力成分是____D_____。 A .最大应力 B .最小应力 C .平均应力

D .应力幅

2-24.零件表面经淬火、氮化、喷丸及滚子碾压等处理后、其疲劳强度____A______。 A .提高 B .不变

C .降低

D .高低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是否随时间变化,将载荷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同理,应力也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3.变载荷一定产生_________应力。变应力既可能由 载荷产生,也可能由_________载荷产生。但是静应力一定是由 载荷产生的。

4.应力幅与平均应力之和等于_________,应力幅与平均应力之差等于_________,最小应力与最大应力之比称为_________。

5.r = -1的变应力称为________变应力,r = 0的变应力称为________变应力,当r = 1时称为________应力,当r = 其它值时称为________变应力。

三、简答题

1.什么是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

2.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极限(又称无限寿命疲劳极限)?如何表示? 3.极限应力线图有何用处?

4.双向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如何进行? 5.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四、分析计算题

一钢制轴类零件的危险剖面承受=max σ200 MPa ,=min σ-100 MPa ,综合影响系数σK =2,材料的S σ=400 MPa ,1-σ=250 MPa ,0σ=400 MPa 。试:

1)画出零件的简化极限应力线图,并判定零件的破坏形式。 2)按简单加载(r=C )计算该零件的安全系数。

分析化学课堂上练习题答案

第十六章色谱概论 一、选择题 1.在色谱过程中,从总体上看, 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为:()。 A. t0 B. t R C. t′R D. k 2.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应使用()。 A 保留值 B.分离度 C.板高 D.峰面积3.衡量色谱柱效能的参数为()。 A. 分离度 B. 容量因子 C. 塔板数 D. 分配系数 4.下列哪种色谱方法的流动相,对色谱选择性无影响?()。 A.液-固吸附色谱B.液-液分配色谱C.空间排阻色谱D.离子交换色谱 5.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改变固定相的种类B.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改变色谱柱的柱温D.(A)和(C) 1.A;2.C ;3.C ;4.C ;5.D 二、判断题 1.色谱柱越长,单位长度所包含的理论塔板数(片/米)就越多。()2.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色谱柱越长,色谱峰越宽。() 3.从总体上看,各种组分在流动相中停留的时间都等于死时间。() 4.组分被载气完全带出色谱柱所消耗的载气体积为保留体积。() 5.某一组分的分配比k=1/3,表明该组分的移动速度是流动相速度的3 倍。() 1.×;2.√;3.√;4.×;5.×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法中其他条件均不改变,柱长增加一倍则将发生()。 A.物质对的分离度增大,但半峰宽不变B.理论塔板高度增加 C.分离度和半峰宽都增大至倍D.每米所含塔板数增大 2.在GC法中对某一组分来说,一定的柱长下,与组分的保留时间无关的是()A.保留比B.分配系数C.扩散速度D.分配比 3.在一根1 米长的柱上测得两组峰的分离度为0.68,若使它们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米。A.45 B.4.5 C. 5.0 D.5.5 4.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样品时,两组分的分离度太小,应选择更换()。 A.载气 B.固定液 C.检测器 D.柱温 5.在气相色谱法中,下列哪个因素对溶质的保留体积几乎没有影响()。 A.载气流速; B.增加固定液用量 C.增加柱温. D.增加柱长 1.C;2.C;3.C ;4. B ;5.A 二、判断题 1.在气相色谱中,柱效、检测器灵敏度都和载气种类无关。() 2.为了提高分离效果,使用热导检测器时应采用氢气作载气。() 3.流速越快,保留体积越小。() 4.对于气液色谱,柱温越高,样品在液相中的溶解度越大,因而保留时间越长。() 5.使用热导检测器时,也可使用氮气作载气。() 1.×;2.×;3.×;4.×;5.√ 第十八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一、选择题 1.对于反相色谱,不能用作流动相的是:()。 A.甲醇B.乙腈C.正已烷D.四氢呋喃 2.柱长一定时,与色谱峰的宽窄无关的是()。

小学一般过去式练习题(课上)

小学六年级一般过去时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 I.写出下列动词的过去式 is\am_________ fly_______ plant________ are ________ drink_________ play_______ go________ make ________ does_________ dance________ worry________ ask _____ taste_________ eat__________ draw________ put ______ throw________ kick_________ pass_______ do ________ II.请选择正确的词,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 I ______asked_______ (ask / asked / is asking)him a question yesterday. 2. Tom ____read_________ (read / is reading / reads)English now. 3. Did you _____watered_________ (water / watered / waters)flowers last week? 4. Let’s ______get_______ (get / got / getting)on the No. 1 bus. 5. We often _______watch____ (watch / watches / watched)TV at home. 6. Judy didn’t ________go____ (went / go / going)to school yesterday. 7. His dad _______works_______ (works / worked / is working)hard every day. 8. There ___were_________ (were / are / was)some trees near houses two years ago. 9. My cousin ____studies________ (studies / studied / study)in a middle school in Guangzhou. 10. Mr. White _________came____ (came / comes / is coming)China last year. 11. She is going to _______have____ (have / had / has) a big party this Sunday. 12. Where did you ____meet________ (meet / met / meeting)Miss White. 13. They wanted to ___go________ (go / went / going)to Beijing last week. 14. Look, Tom __is watching_______ (watches / watched / is watching)TV in the living-room。 15. What __did_________ (did / does / is)the girl do this morning? 16. It _____will be_______ (will be / was / is)rainy tomorrow. 17. Sally usually _goes_____________ (is going / goes / went)to school on foot. 18. ___Do________ (Are / Do / Did)you often fly a kite? 19. It’s 2:30 in the afternoon, the children _are making__________ (make / made / are making) a model ship. 20. I’m __doing_________ (do / did / doing)some reading in the classroom. 21. Is Yongxian __cleaning__________ (cleans / cleaned / cleaning)the house? 22. That girl can ____sing______ (sing / sings / sang)English songs 23. They will __climb________ (climb / climbed / climbing)Baiyun Mountain this weekend. 24. My sister likes _swimming__________ (swims / swam / swimming)very much. 25. Did you ____play_________ (play / playing / played)TV games last night? 26. My uncle _______lives_____ (lived / lives / is living)on the third floor. 27. Ben will ____be_______ (is / was / be)all right tomorrow. 28. Where ____was______ (is / was / are)she after school yesterday? III.1.用所给的动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⒈He ___________(visit) the Great Wall last year. 2.We____________(have) a good time yesterday. 3.We often __________(go) to school by bus last year. 4.I __________(live)in the village when I was a child.

初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公开课教案

安庆蓝天实验学校中学物理汇报课教案 汇报人:操瑞祥 总课题:第八章运动和力总课时:6课时第1课时 课题: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课型:新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2.能力目标 (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牛顿第一定律2.难点:物体的惯性●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教学方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教材16页的几幅图,思考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截然相反的解释。“运动需要

力来维持”,“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二)讲授新课 1.牛顿第一定律 (1)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按照教材第17页的实验进行探究不同表面,物体的运动距离不同向学生交代清楚实验的条件和做法:三种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每次实验用的是同一辆小车;每次都在同一位置滑下,以保持小车到达水平表面的速度相同。 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变化的条件是表面的粗糙程度改变,而其他条件没有改变。 通过flash演示实验,观察结果,得出结论: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它运动得越远,引导学生进一步推理:如果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的速度将保持不变,永远运动下去。 注:介绍得出该结论伽利略用了推理的方法。 从而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注:说明“静止状态”与“匀速直线运动”的异同。 解释: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分析事实,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

初中物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初三物理总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一、物理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把教材视为“圣经”,照本宣科炒剩饭 复习时当然要以教材为主,抓住知识点,可不少教师照本宣科,把教材的内容又讲了一遍,课后题又让学生做了一遍;结果把复习课上成单纯的知识回忆课,课堂上只是把学生过去所学知识再回忆一遍,将复习变成了旧知识的重教。 2.只注意罗列知识,不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课教学的基本原则应是“温故知新、提高能力”。“温故”是复习课的首要任务,但温故绝不是将所学内容重讲一遍,有的教师只注意罗列知识,却不知道“温故”的目的是为了“知新”,即将旧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纳入新的知识框架,构建新的知识网络,将分散的知识系统化。 3.抛开教科书,随心所欲陷入题海,大量解题,所选例题指向不明,要达到的目的不清 4.做试卷,逐题讲试题,教师包讲到底,学生不爱听 每一部份复习结束后,进行一下阶段测试是必要的,但有的教师待学生做完试卷后,逐题讲解,从第一题讲到最后一题,一题不落,结果是“教师累够呛,学生急够呛”浪费了学习时间,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其实教师应该就试卷中的重要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其他基础性的问题留给学生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 二、整改措施 1.明确考点抓基础 复习课教学与新授课教学一样,首先应领会课程标准、把握好教材,明确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考试考点、教学目的与要求,备课时既不能超要求,也不能降低要求。这里必须防止两个极端: 一是防止抛开教科书,搞“题海战术”; 二是防止把教科书看成“圣经”,照本宣读炒剩饭。 重视基础,关键是抓好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规律的应用、基本公式的运用三大环节。复习阶段注意基础是重要的一环,分析历年来我区中考试题,我们会发现:基础知识所占分量最大,易、中、难题的分值比例大约是6:3:1,但学生往往在这方面往往失分多。所以强化“双基”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编译原理56章作业答案

第五章 练习5.1.1: 对于图5-1中的SDD,给出下列表达式对应的注释语法分析树: 1)(3+4)*(5+6)n 练习5.2.4: 这个文法生成了含“小数点”的二进制数: S->L.L|L L->LB|B B->0|1 设计一个L属性的SDD来计算S.val,即输入串的十进制数值。比如,串101.101应该被翻译为十进制的5.625。提示:使用一个继承属性L.side来指明一个二进制位在小数点的哪一边。 答: 元文法消除左递归后可得到文法: S->L.L|L L->BL’ L’->BL’|ε B->0|1 使用继承属性L.side指明一个二进制位数在小数点的哪一边,2表示左边,1表示右边 使用继承属性m记录B的幂次 非终结符号L和L’具有继承属性inh、side、m和综合属性syn

练习5.3.1:下面是涉及运算符+和整数或浮点运算分量的表达式文法。区分浮点数的方法是看它有无小数点。 E-〉E+T|T T-〉num.num|num 1)给出一个SDD来确定每个项T和表达式E的类型 2)扩展(1)中得到的SDD,使得它可以把表达式转换成为后缀表达式。使用一个单目运算符intToFloat把一个整数转换为相等的浮点数 答: 练习5.4.4:为下面的产生式写出一个和例5.10类似的L属性SDD。这里的每个产生式表

示一个常见的C语言中的那样的控制流结构。你可能需要生成一个三地址语句来跳转到某个标号L,此时你可以生成语句goto L 1)S->if (C) S1 else S2 2)S->do S1 while (C) 3)S->’{’ L ‘}’; L -> LS|ε 请注意,列表中的任何语句都可以包含一条从它的内部跳转到下一个语句的跳转指令,因此简单地为各个语句按序生成代码是不够的。 第六章 练习6.1.1:为下面的表达式构造DAG ((x+y)-((x+y)*(x-y)))+((x+y)*(x-y)) 答:DAG如下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C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班级: 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水平目标 1.切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2.在实验中学会使用电流表。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难点: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真观察、分析、得出准确结论。 教学用具:学生电源、开关、灯泡、导线等实验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 2)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3)电流表的读法。 2.引入新课 从前面学过的知识知道,电路的组装分为串联和并联电路,电路中各点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分别测出A 点B 点C 点的电流。 2)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实行实验。 3) 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A 点的电流I A B 点的电流I B C 点的电流I C ABC 点的关系 B A C

1 2 3 4 4)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 在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都相等。I A =I B =I C (二)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1.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个点的电流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实验 1)设计实验电路图并分别测出A 点B 点C 点的电流。 2) 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实行实验。 3)做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表格。 实验次数 A 点的电流I A B 点的电流I B C 点的电流I C ABC 点的关系 1 2 3 4 4) 分析实验数据得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 A =I B +I C (三)实验中注意的问题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闭合开关时,电流表应用试触法选择量程。 3.要注意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完成学案的部分练习题。 四、总结反思,畅谈收获 1.学生谈一谈在本节课所学习到的内容。 2.教师补充,并对重点内容做进一步强调。 3.布置作业,完成学案的剩余题目。 B A C

最新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上好一节复习课是至关重要的。长期以来,复习课给人的感觉就是炒剩饭,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不够,课堂沉闷,一堂课下来教师气喘吁吁,学生呆若木鸡,该讲的觉得都讲了,但学生掌握效果较差。旧的复习模式确实难以唤起学生的热情和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更不要说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基于这种情形,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的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兴趣,让复习课堂充满活力,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将显得尤其重要,因它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固定的模式,因此与新课相比更显难教。 怎样上好复习课?这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首先,应该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去,应把时间还给学生,应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如何才能使一堂物理复习课更好地融入新课改精神,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巩固基础”为“自我表现” 新课标精神要求教师必须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在复习教学中的位置,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恰当地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要大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少一点讲解、分析,

多一些引导、点拨、激励,彻底改变那种牵着学生走的状况。课堂上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快,想方设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可以改变习惯的、固定的课堂模式,采取全新的模式,使课堂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促使学生不断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灵活应用”的复习目的。 二、通过自身梳理知识、总结规律,写心得体会,变“讲授复习”为“主动求知”。 物理学有其自身较强的规律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在复习之前,学生平时按课时学到的分散的零碎的物理知识,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了一章的知识结构。如在上复习课时,许多学生以枝状式、列表式、主线式等整理出了本章的知识结构,而有的学生却另辟蹊径用图画式。通过这样的复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整理,对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特别深刻。最后,在老师指导下,要求学生写出复习心得体会。以往在上完一节复习课时,老师在黑板上归纳几点,学生就在本子上记几点,一到下课,书本一合,这节课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一堂课下来,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体会。自己的体会才是最重要的,针对自己的体会,及时归纳,其效果远远胜过老师的包办代替。

课上练习题_概率论 36

概率论: 1、The probability of winning on a single toss of the dice is p. A starts, and if he fails, he passes the dice to B, who then attempts to win on her toss. They continue tossing the dice back and forth until one of them wins. What are their respective probabilities of winning? 2、Assume that each child who is born is equally likely to be a boy or a girl. If a family has two children,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both are girls given that (a) the eldest is a girl, (b) at lease one is a girl?

3、If the occurrence of B makes A more likely, does the occurrence of A make B more likely? 4、Bill and George go target shooting together. Both shoot at a target at the same time. Suppose Bill hits the target with probability 0.7, whereas George, independently, hits the target with probability 0.4. (a) Given that exactly one shot hit the target,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it was George’s shot? (b) Given that the target is hit,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George hit it?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公开课《重力》教案及教学 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 ②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了解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验能力,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兴趣,提高学生辩证的分析物理知识的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g值有关”是本节的重点,g值恒定是有条件。 2.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是本节难点。 【教学媒体和资源】 实物教具:重物、重垂线。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多个钩码、细线、小重物。 【教学方法】 本节课源于生活,不仅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使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采用自主探究、引导发现、阅读指导、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组讨论,自己总结,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这样使我们的物理更接近生活,更易于学生接受,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观察动画,引入新课 利用课本54页“想想做做”,让学生做“模拟引力”实验。再利用“苹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体动画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重力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产生的原因和施力物体,使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组内讨论) (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系” 1、学生思考,小组讨论,组长代表发言谈本组的猜想。 2、让学生四人一组设计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关系的实验。教师巡视,随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有问题的小组及时给予帮助。做出图像,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G与m关系,一名学生板演公式并了解g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出示例题)两名学生板演。 (三)、重力的方向。 先做演示实验: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线的方向是否是竖直方向。然后剪断细线,同时让学生观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这样又一次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锤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想想议议”。 (四)、重心。 出示课件,学生阅读思考并进行操作。通过亲身体验,感悟其中的道理。

课上练习题_随机变量 327

1、An airline knows that 5 percent of the people making reservations on a certain flight will not show up. Consequently, their policy is to sell 52 tickets for a flight that can hold only 50 passengers. What is the probability that there will be a seat available for every passenger who shows up? 2、Suppose that two teams are playing a series of games, each of which is independently won by team A with probability p and by team B with probability 1-p. The winner of the series is the first team to win i games. If i = 4, find the probability that a total of 7 games are played. Find the p that maximizes/minimizes this probability.

3、 A fair coin is independently flipped n times, k times by A and n-k times by B. Find that the probability that A and B flip the same number of heads. 4、Let X1, X2, …, Xn be independent random variables, each having a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0,1). Let M = maximum(X1, X2, …, Xn). Find the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M. 5、An urn contains n+m balls, of which n are red and m are black. They are withdrawn from the urn, one at a time and without replacement. Let X be the number of red balls removed before the first black ball is chosen. We are interested in determining E[X].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第4版第3次修订)张福炎 孙志挥编第5、6章习题课-1

单选题 1、多媒体计算机中所说的媒体是指__?__。 A.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 B.卡拉OK C.报纸、杂志 D.收音机、录像机 2、目前数码相机所采用的既支持无损压缩又支持有损压缩的图像文件格式是______ A.BMP B.GIF C.JPEG D.TIF 3、与点阵描述的字体相比,Windows中使用的TrueType字体的主要优点是_____。 A.字的大小变化时能保持字形不变B.具有艺术字体 C.输出过程简单D.可以设置成粗体或斜体 4、单色位图(两种颜色)下,每个像素用1个二进位来表示,16色彩色显示时,每个像素需4个二进位来表示,对于256色位图的图形,每个像素需要__?__个二进位。 A.8 B.2 C.16 D.24 5、根据信息处理的深度对信息系统分类,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属于______。 A.操作层业务处理系统B.管理层业务处理系统 C.知识层业务处理系统D.办公信息系统 6、按照交易双方分类,电子商务有四种类型,其中不包含______的电子商务。 A.企业内部B.企业与客户之间C.企业间D..政府间 7、关系数据库的数据操纵语言(DML)主要包括的两类操作是_________。 A.插入和删除B.查询和编辑C.查询和更新D.统计和修改 8、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_______数据模型。 A.层次B.关系C.网状D.面向对象 9、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有关数字视频(及其伴音)压缩编码标准,其中DVD采用的是__?__。 A. MPEG-1 B. MPEG-2 C. MPEG-4 D. JPEG 10、下列编码中,__?__不属于汉字输入码。 A. 全拼双音 B. 区位码 C. 点阵码 D. 五笔字型码 11、在多媒体技术标准中,MPEG-1是__?__标准之一。 A.多媒体和超媒体信息的编码 B.超媒体/时基结构语言 C.图像的数字压缩编码 D.数字视频(及其伴音)压缩编码 12、在下列各种编码中,组成__?__ 的每个字节的最高位均为“1”。 A. 汉字机内码 B. ASCⅡ码 C. 汉字国标码 D. 外码 13、汉字国标码(GB2312-80)按汉字使用频率把汉字分成__?__个等级。 A. 3 B. 1 C. 4 D. 2

《电工基础》下(李娅) 课上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设备中,一定是电源的为() A、蓄电池 B、白炽灯 C、冰箱 D、发电机 2、电荷的基本单位是()。 A.安秒 B.安培 C.库仑 D. 千克 3、1安培等于()毫安。 A.100 B.1000 C.10 D.0.1 二、判断题 ()1、电路图是根据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和实际连线连接起来的。 三、填空题 1、电路是由、、和等组成的闭合回路。 2、0.1A= mA,,5mA= A 3、AC表示,用字母表示,电流定义式是。 DC表示,用字母表示,电流定义式是。 4、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称为实际电路的。 四、画图题 1、画出手电筒的电路模型。 2、画出电阻,可变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电流表,电压表,电池,开关,扬声器,熔断器,接地线,相连接的交叉导线,不相连接的交叉导线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例题、1分钟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12 C,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为多少? 解:根据I=Q/t Q=12c t=1min=60s 代入公式I=12C/60s =0.2A 答: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为0.2A。 作业: 1、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4min,通过该电阻截面的电荷量是多少? 2、1分钟内通过某导体横截面的电流为2m A,求通过导体的电荷量为多少? 3.若3min 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1.8C,则导体中的电流是多少? 1、在分析与计算电路时,有时会事先无法确定电路中电流的正式方向,为了计算方便,常常先设定一个电流方向,称为。 2、通常我们规定:如果电流为正值,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如果电流为负值,则表明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反之,如果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则电流为正值。 如果电流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则电流为负值。 3、如图所示:在图中标出了电流的参考方向和计算结果,则可以判断出电流的真实方向为。

高分子物理课上讲例题

第二章 例题:聚氯乙烯在二氧六环中用锌粉回流处理,发现有86%左右的氯被脱除,产物中有环丙烷结构,而无C=C结构。就该事实,说明聚氯乙稀中重复单元的连接方式。 解:若主链中的氯乙烯为头-尾相接,则用锌粉+二氧六环处理时,脱除Cl原子而形成环丙烷;若为头-头或尾-尾连接,则脱除Cl后主链中应形成双键,所以,测试样品应以头-尾链接为主。 例题:试从分子结构分析聚乙烯的柔顺性,但为什么它呈现塑料的性质? 解:聚乙烯分子主链由饱和单键构成,分子链可以围绕单键进行内旋转; 另外它没有取代基,内旋转时无位阻效应分子链柔顺。

但是它的结构规整易结晶,所以呈现塑料的性质。 例题:假若聚丙烯的等规度不高,能不能用改变构象的办法提高其等规度? 解:不能,只能碳链重排 pp等规度差是构型问题中的键接异构,改变它只能断链重排。构象改变只是沿着碳链中σ键内旋转,所以说改变构象是不提高其等规度。 第三章 1非晶态线形高聚物溶解过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溶胀和溶解过程 2 结晶高聚物的溶解要经过两个阶段,即结晶高聚物的熔融(吸热)和熔融高聚物的溶解。(2p11)非晶态高聚物的溶解速率和溶解度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溶解速率和溶解度均降低。(对) (2p12)只要正确选择溶剂,任何高聚物均可溶解(错) 1 简述聚合物的溶解过程,并解释为什么大多聚合物的溶解速度很慢? 因为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的大小相差悬殊,两者的分子运动速度差别很大,溶剂分子能比较快地渗透进入高聚物,而高分子向溶剂地扩散却非常慢。 这样,高聚物地溶解过程要经过两个阶段,先是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使高聚物体积膨胀,称为“溶胀”,然后才是高分子均匀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完全溶解地分子分散的均相体系。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 高聚物的聚集态又有非晶态和晶态之分。 非晶态高聚物的分子堆砌比较松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因而溶剂分子比较容易渗入高聚物内部使之溶胀和溶解。 晶态高聚物由于分子排列规整,堆砌紧密,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很强,以致溶剂分子渗入高聚物内部非常困难,因此晶态高聚物的溶解要困难得多。 非极性的晶态高聚物(如PE)在室温很难溶解,往往要升温至其熔点附近,待晶态转变为非晶态后才可溶; 极性的晶态高聚物在室温就能溶解在极性溶剂中。 高聚物的溶度参数通常用下面几种方法求得:Small估算法、粘度法、溶胀法、混合溶剂法 (2x21)下列哪种方法不能用来求算高聚物的溶度参数( c ) a Small估算法 b 粘度法 c 称重法 d 溶胀法 何为内聚能密度和溶解度参数?讨论如何利用它们判断: 1)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好坏; 2)溶剂使聚合物溶胀程度的高低; 3)溶液混合自由能的高低。 内聚能密度定义为零压力下单位体积的液体变成气体的气化能。 溶解度参数为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 聚合物的溶解度参数与溶剂的溶解度参数越接近,则: 1)聚合物在溶剂中越容易溶解; 2)溶剂使聚合物的溶胀程度越高; 3)对混合自由能没有影响。 计算题

张栋杰老师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张栋杰老师初三物理公开课评课记录 公开课内容:串联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 上课班级:179班 听课教师:罗忠湘刘芳罗曙光易婵娟卢本永 张栋杰老师首先对于本次上课做了一个自我总结:本次上课能够按照即定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顺利进行,得益于卢本永老师事先准备好了的实验器材。为此特意卢本永老师及物理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张栋杰老师总结说,每一次上公开课都感觉到教学水平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从本次上课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成长,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串并联电路及电流的大小和电流表的使用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欧姆定律等后续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探究串联电路电流规律的过程方法及电流表的操作使用等知识,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探究方法,初步学会运用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探究知识解决同类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与学习能力。因此在本节课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进度的把握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这也是新课改的方向。 刘芳老师对本节课做了几点深刻总结,首先她对于本节课做出肯定。其次她也提出了一些诊断意见,她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出发,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在实验过程中,训练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 3、通过实验,训练正确识记、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2、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培养他们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刘芳老师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实现了,但是一些细节方面还有持注意。例如,在画电路图的时候教师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力求精准,规范。最好用尺子作图。另外,在教学用语上,要注意用词严谨,对于理科教学,语言中不能出现应该是怎么样,理科教学不同于文科教学,它是要求思维严谨,数据真实有效。 易婵娟老师对于本节课也作出了评价,她从教学过程出发,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任务驱动、自主预习及展示 3、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4、课堂小结,构建体系 5、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她认为这个教学过程是比较合适的,但是她认为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学过程还应该有教学反思和课后作业。 物理组组长罗忠湘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次物理组组织的公开课教学活动是很成功的。每位老师都在这次活动中有了提高。要提高教学水平,公开课这样的教学活

12.1课上习题解

1. 国际民航组织规定右等待程序为( A ) A. 标准等待 B. 非标准等待 C. 起落航线 2. 等待程序为在NDB上空等待,向台航迹为240,现飞机以航向090向NDB台飞行,应如何加入等待程序( C )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3. 等待程序为在NDB上空等待,向台航迹为240,现飞机以航向270向NDB台飞行,应如何加入等待程序( A )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4. 等待程序为在NDB上空等待,向台航迹为040,现飞机以航向270向NDB台飞行,应如何加入等待程序( C )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5. 在VOR台上等待,向台航迹为090左转,现飞机以航向300向VOR台飞行,应如何加入等待程序( B )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6. 在VOR台上空等待,向台航迹为0左转,现飞机以航向300向VOR台飞行,应如何加入等待程序( A )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7. 在NDB台上空等待,向台航迹为150左转,现飞机以航向090向NDB台飞行,应如何加入等待程序( A )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8. 等待程序入航航迹为080右转,现飞机以090航向飞向等待定位点,其进入等待的方法是(A)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9. 等待程序的入航航迹为150右转,现飞机以180航向飞向等待定位点,其进入等待的方法为(A) A. 直接进入 B. 偏置进入 C. 平行进入 10. 等待程序的入航航迹为270左转,现飞机以090航向飞向等待点,其进入等待的方法是(A) A. 平行或偏置进入 B. 平行或直接进入 C. 偏置或直接进入 11. A plane, MH 240°, receive this ATC clearance: "... HOLD WEST OF THE ABC VORTAC ON THE TWO SEVEN ZERO RADIAL...",What is the recommended procedure to enter the holding pattern? (A) A. T eardrop only B. Direct only C. Parallel only 12. A plane, MH 300°, receive this ATC clearance: "...CLEARED TO THE ABC VORTAC HOLD SOUNTH ON THE ONE EIGHT ZERO RADIAL, LEFT TURNS...",What is the recommended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初三物理公开课教案 【课题】电功率【授课教师】【地点】物理实验室 【时间】【开课班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 3、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体验电能表表盘转动快慢跟用电器电功率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科学探究电功率与用电器中电流的关系(或与用电器电压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知道电功率的单位是w或kw。会用电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习用实验研究电功率问题。形成节电的意识。 2、教学难点: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通过录像解说,丰富课堂形式;用实验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突破难点。【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学生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普通照明灯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①电功的公式和单位是什么?(答:公式W=UIt 单位:J KW·h) ②还记得上一节我们学了电能表有什么作用?接入电路的目的是什么吗? (答:电能表是用来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的。)

③我们在上节课学过电能表后,同学们一定观察了同学家或自己家的电能表。是不是可以把观察的结果和大家交流一下呢?(投影电能表) (引导:电能表转得快慢和用电器的多少及用电器的种类有关系) 2、引入: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求证他们观察的准不准? [演示]: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中,电能表转动的情况:(考虑到操作安全,不建议学生操作,教师应提醒学生,电能表连接时应串联在电源上) ①先将15 W 的电灯接入电路,合上开关,灯发光,同学们观察电能表转动情况. ②将15 W 的灯泡取下,换上100 W 的灯重复第一步实验.同学们观察并比较两次转动快慢情况。 观察:电能表第二次比第一次转动得快,灯也是第二次比第一次亮。 ③(断开电源,取下两只灯泡)同学们再观察这两只灯泡,有什么发现? (引导:两只灯泡不一样,一只上标着“220 V ,15 W ”,另一只灯泡上标着“220 V , 100 W ”) [分析归纳]: ①通过我们的实验证明了同学们在课后的观察非常准确.(我们大家一起来祝贺一下)希望同学们以后不仅要认真观察,还要勤于思考。 ②我们已经能准确地观察电能表转动的快慢了, 提问:电能表转得快说明了什么?转得慢又说明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说出电能表转盘转动得越快,用电器消耗电能越快;) ③类比:同样的工作量,挖掘机只要1小时,而工人却要1天,说明它们做功的快慢上是不是一样呢?用什么物理量比较挖掘机和工人做功的快慢?(答:功率) 过渡:那么要表示一个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用什么物理量呢?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 1、电功率意义:物理学中用电功率表示消耗电能的快慢。 2、电功率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符号是“P ” 3、公式:P =t W 公式中:W 的单位J t 的单位S ∵W=UIt ∴P =W/t=UIt/t=UI 公式中:U 的单位V I 的单位S 4、功率的单位:瓦特 简称瓦 符号W 1W =1J/s=1V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