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
教育行业中学术不端行为与防范措施对策

教育行业中学术不端行为与防范措施对策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领域,扮演着关键角色。
然而,随着竞争压力的增加,一些人可能诱发或参与学术不端行为。
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学术诚信,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和社会评价体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教育行业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影响以及可采取的对策。
一、学术不端行为的形成原因1. 工作压力和科研竞争现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科研竞争。
他们必须争取项目资助、发表高水平论文以及在学术圈中建立名声。
这种强烈竞争导致了一些人采取了学术不端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例如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伪造数据或操纵实验结果。
2. 缺乏道德规范意识和监管机制学术领域内一些人的道德规范意识相对较弱,缺乏明确的行为准则和监管机制。
他们更关注于名利、职位和资源的获取,忽视了学术诚信和研究品质。
同时,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管理不善、监管不严,使得学术不端行为难以被发现和纠正。
二、学术不端行为的影响1. 扭曲教育评价体系学术不端行为扭曲了教育评价体系,使得那些通过欺骗手段取得的成果得到了认可与嘉奖,而真正努力付出的优秀教育者被忽视。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水平的评估将变得片面甚至错误。
2. 影响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学术不端行为严重损害到科研活动的公正性与有效性。
科技创新无法依靠欺骗和剽窃来实现,只有通过良好的研究伦理与学术诚信才能够产生真正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成果。
因此,学术不端行为将严重阻碍社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防范措施对策1. 加强道德教育和学术诚信培养学校和科研机构应该加强对教师、学生以及从事科研的人员进行道德教育与学术诚信培养。
要在课程中注入伦理观念,开展讨论与案例分析,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意识。
2.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惩戒措施各级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机制,制定明确的行为准则与纪律规章。
在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应该迅速采取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学术不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学术不端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问题背景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学术诚信和学术水平,严重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加强学术不端的整治工作,提高学术诚信水平,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违法行为。
二、整治目标1. 提升学术诚信水平,加强学术道德建设;2. 切实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环境;3. 加强学术监督管理,规范学术行为;4. 增强学术不端的风险感知和法律意识。
三、整治重点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提升学术诚信水平;2. 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3. 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警和风险防范;4. 完善学术管理机制,规范学术行为;5. 增强学术不端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术诚信卫生意识。
四、整治措施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学术诚信教育。
通过开展学术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学术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平和诚信意识,规范学术行为。
2. 加大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学术不端行为。
建立健全学术不端案件的核查和处理机制,加强对学术不端的监督和检查,对发现的学术不端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 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预警和风险防范。
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风险预警机制,开展风险防范教育,提高学术人员的风险意识和法律意识。
4. 完善学术管理机制,规范学术行为。
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规范,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学术管理水平。
5. 增强学术不端的宣传教育,提高学术诚信卫生意识。
开展学术不端的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学术不端行为的危害,提高学术人员的学术诚信卫生意识。
五、整治效果评估通过以上整治措施的实施,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的整治,提升学术诚信水平,净化学术环境,建立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和管理体系,提高学术管理水平。
对整治效果进行评估,确保整治工作的效果。
六、整治责任及监管1. 学术部门应当加强学术不端的监督管理,健全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查和处理机制,提高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力度。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

高校学术腐败问题的原因与整改对策一、引言近年来,高校学术腐败问题备受关注。
许多学术领域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和论文造假等问题,这严重损害了科研诚信和学术声誉。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学术腐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对策,以促进学术界的健康发展。
二、原因分析1. 高压环境和利益驱动在当前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教师们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包括科研经费、职称晋升和绩效评价等关键要素。
这种高压环境导致一些教师追逐名誉、地位以及更多的经济回报,而忽视了真正的科研质量和道德底线。
2. 宣传压力导致“量”而非“质”导向一些地方政府将高水平期刊论文数量作为评估指标,给大量教师施加了宣传压力。
这样的环境下,教师们更倾向于以追求数量为目标,而不是真正关注研究的质量和创新。
这种“量”导向助长了学术腐败问题的滋生。
3.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科研经费管理腐败现象严重,主要体现在项目申报、使用与结算环节。
一些教师虚报项目经费、夸大实验成果等行为十分普遍。
同时,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不够,也导致了一些人员挪用和私分科研资金的问题。
4. 学术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当前学术评价机制主要关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等指标,并未充分考虑科研质量、创新能力以及社会影响力。
这样的机制助长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出现。
此外,学术评价中过于注重各种排名与指标,加剧了教师之间的竞争激化,也使得一些教师选择不择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整改对策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高校应该将培养学术诚信意识作为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师生的学术道德培养。
建立学术规范和道德准则,明确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以及应对措施,并营造开放透明的学术环境。
2. 改革科研管理机制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资金审批、使用和结算等程序。
加强科研项目监督与评估,完善相关法规法规定。
同时,加大对科研经费违规行为和腐败现象的惩治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3. 完善学术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并完善当前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
学校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方案

学校防止学术不端行为方案引言:学术不端行为是当代教育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在大学和其他学术机构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存在威胁了知识的真实性和学术的公正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方案来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一部分:引入学术诚信教育学校应该以学术诚信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
通过课堂讲座、学术论坛、实际案例分析等方式,学校可以向学生传授学术规范和道德伦理的知识,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加强学术指导和监督学校应该建立起完善的学术指导和监督机制。
通过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及时获得学术问题的解答,避免在研究过程中迷失方向。
同时,学校应在学术研究中设置审核和监督环节,以确保学生的学术成果真实可信。
第三部分:严格执法和处罚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学术不端行为执法和处罚机制。
一旦发现学术不端行为,学校应进行严肃调查,并依法进行相应处罚。
对学术造假行为,学校应采取严肃的纪律处理措施,严重者甚至取消相关学术资格。
第四部分:加强科研道德教育学校应加强科研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研态度和方法。
学校可以组织相关培训课程,讲授学术伦理规范,引导学生遵循科学的研究规范,摒弃不端行为。
第五部分: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学校应优化学术评价体系,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诱因。
学术评价不仅应基于学术成果的数量,还包括学术成果的质量、原创性和实际应用价值等综合因素。
这样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真实、创新的学术研究,减少不端行为的发生。
第六部分:强化学术辅导和指导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学术辅导和指导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术难题。
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指导老师的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法,避免不端行为出现。
第七部分:加强监控和技术手段学校应加强对学术研究的监控,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识别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软件和系统的全面监控,可以发现学术抄袭和造假的行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八部分:构建学术伦理委员会学校可以成立学术伦理委员会,负责监督学校学术研究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治理

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行为,可能导致学术界严重失序,严重破坏学术信誉和学术环境。
为此,应针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预防和治理。
一、预防学术不端行为1.加强学术道德教育在学院或学术机构中进行学术道德教育并落实到具体实践。
学术机构应该讲授学生围绕市场、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管理人才发展的理论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减少误解,帮助人们了解上述方面的重要性,从而消除犯错误的情况。
2.建立学术诚信制度为了防止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机构应形成压倒性的学术诚信制度,以确保学者表现诚实、尊重、公正和专业。
在强化学术诚信方面,它可以制定科学论文出版和审查规定,根据学术标准咨询团队制定学术诚信承诺和报告,并制定实施监督和制裁机制。
3.着重职业道德和公正学术机构应该鼓励学生在批评、责备和跟踪方面行事公正。
这意味着,学生不应该选拔同意他们观点的人做评论员,也不应该将不认同他们观点的人排除在外。
学术机构应该确保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方法,并对相容层次的研究工作予以尽可能多的公正评论。
4.解决“发表”疲劳的问题学者在进行多次发表过程中可能受到压力,这可能导致不端行为。
学术机构或期刊可以组织专访或其它演讲等活动,赞颂他们已发表论文的成功,这可以让学术界以舒缓的状态进行研究和发表工作,并减少学术生活和工作中的疲劳压力。
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1.加强处罚力度当前,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大致分为警告、停职、解雇、等级下降、科技立法和司法程序等几个阶段。
但是,许多终身职位学术范围内的行为并没有对学术研究的影响产生影响,也没有追究相关责任。
学院或研究所可以建立“失职学者”的党纪惩处制度,实施更积极的责任追究和清楚的科研项目安排。
2.政策监管和宣传为了推动新的药品和技术的开发,学术机构应该保持警惕,分辨一个不良决策是否被进行了承诺。
除此之外,学术机构应该集中精力在培养科学家的诚信、显著的缺乏部分辩护机制和催化法规,以确保学术界不断地受到警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处置及防范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处置及防范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屡屡曝光,不仅给学术界带来负面影响,也动摇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信心。
为了维护学术诚信和提高高校教育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处置和防范。
首先,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处置,我们应当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
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涉及抄袭、剽窃、伪造数据等违法行为,对于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要坚决执行。
执法机构应当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对学术造假者进行惩处,给予其应有的法律制裁,同时加大对学术机构的监管力度,厘清学术机构的权责边界,确保学术活动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其次,高校应当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术诚信意识。
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源于学术道德观念淡薄和科研竞争压力过大。
高校应通过在课程中加入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和道德观,强调诚信、严谨、创新的科研态度。
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严禁弄虚作假,建立科研项目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另外,加强学术论文的审查和查重工作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手段。
学术论文作为学术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应该具备独创性和真实性,而非抄袭剽窃。
高校应当加强对学术论文的审查,建立专门的学术论文检测机构,采用科技手段对学术论文进行查重,确保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和学术水平。
此外,学术期刊编辑部也应加强对投稿论文的审核,严格筛选优质学术论文,避免刊发学术不端行为。
此外,学术界应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交流是学术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学术交流可以促进学术创新和知识传播。
高校应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活动,提高学术研究水平。
同时,高校也应加强与其他学术机构的合作,建立学科交流平台,促进学术资源的共享和学术成果的交流,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处置及防范是维护学术诚信、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们需要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处置,严格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提高学术诚信意识;加强学术论文的审查和查重工作,确保学术论文的原创性;加强学术交流和学术合作,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

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治理一、引言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伦理,得到不应得到的研究成果的行为。
这些行为包括抄袭、篡改数据、捏造数据、不当评著、不当署名等,给学术界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因此,防范和治理学术不端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是保障学术诚信的基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1.学科建设的加强学科建设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科技成果上,重要的还包括在学科规范化、评价系统上的努力。
学科规范化有助于提高学术诚信水平,有效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例如,对于同类研究所得的研究成果应有定性和定量上的规范化要求。
2.加强教育和培训教育和培训对于学术诚信的保障至关重要。
通过教育让研究人员了解和保持学术诚信,培训课程可帮助研究人员规范化、系统化的研究工作,从而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3.激励学术诚信的产生学术诚信,不仅体现在学术上,还体现在评价体系上。
为促进学术诚信的产生,应该建立一套公正、科学的评价体系,确保对于真正的学术不端行为的严惩,同时对那些体现学术诚信的人予以奖励。
三、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是防范和惩罚学术不道德行为,依据包括美国的《有组织的研究不端行为处置办法》,中国的《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暂行规定》等现行的法规和准则,下面从一下几个方面探讨治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
1.建立举报制度为了有效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建立一套举报制度,让举报人利用自己的切身的体验,提供有效的证明。
这种举报制度应该重点鼓励那些从事科研工作的人举报不端行为。
2.发现不端行为的处理当发现学术不端行为时,需要调查确定事实真相,对于证实的不端行为要进行惩罚,依据不同的行为进行不同的处罚措施。
例如,对于同行评审中的不当行为,应该采取撤销资格或罢免权力等处理方式。
3.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罚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必须采取严厉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罚,以维护学术诚信,保持学术秩序。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处理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处理近年来,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屡见不鲜,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术界的声誉,也对年轻人的成长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处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
我们要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高校应该加强对师生的学术道德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高校还应该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体系,杜绝简单以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论英雄的现象,注重论文的质量和对学科发展的实际贡献。
高校应该严格执行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理规定。
对于涉嫌学术不端的行为,高校应该及时启动调查程序,查明事实真相,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校规给予严肃处理。
对于学术不端行为的责任人,不仅要给予行政处罚,还要给予学术声誉上的惩戒,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我们要建立健全学术监督机制,确保学术不端行为无法逃脱detection。
高校应该设立学术道德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调查学术不端行为。
我们还应该鼓励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术监督,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揭发和举报。
对于举报人,高校应该给予充分的保护,避免其受到报复。
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时,我们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高校应该及时公布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结果,让社会公众了解事实真相。
同时,我们要避免因为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而否定学术界的整体形象,要看到绝大多数学术人员仍然坚守学术道德,为我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与处理,这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
作为一名幼儿相关工作者的我,虽然不直接涉及到学术领域,但我深知诚信和道德的重要性。
学术不端行为,不仅仅是对学术界的破坏,更是对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冲击。
我想起了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在学校里抄袭了别人的作业,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并没有严厉批评他,而是让他去向被抄袭的同学道歉,并重新完成作业。
这个孩子从此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长大后也成为了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诚信比什么都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腐败的防范与治理贺云(昆明理工大学,企业管理,学号:2011209016)摘要:学术,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物及其规律的学科化论证,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
学术绝非是逍遥于世外桃园之事,也绝非是居于“象牙之塔”自我欣赏之事。
学术问题,实在是关乎民族国家兴衰的大问题。
古今中外,所有学术研究的终极目的,都在于直接或间接地为一个民族或国家提供发展的新理念。
当然,不可否认,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学术也取得不少成就。
但是,远没有取得它们应该取得的成就。
例如,学术腐败。
本文从我国学术腐败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学术上存在的问题, 同时结合实际对我国学术提出相关的防范与治理措施。
关键词:学术腐败;防范;治理Abstract:Academic is a system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it’s also a scientific proof for the existence and the rules. It refers to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Happy in the ideal world is definitely not academic things, it is definitely not living in "ivory tower" a matter ofself-appreciation. Academic problems, it is a big problem. which concerning a country rise and fall. From Ancient to modern, the ultimate purpose of all academic research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nation or state directly or indirectly. Of course, to be sure, China's culture, academic also obtained many achievements alo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they should be made far achieved. For example, academic corrup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ademic corruption 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hina's academic and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China's academic, forward some academic-rel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Keyword: academic corruption;Prevention;control1.问题的提出“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是鲁迅笔下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一段狡辩。
如果把当年孔乙己的这段话放在今天个别专家、学者身上,那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因为他们不仅大段大段地抄袭他人的文章,“制造”论文,而且还百般抵赖。
我国学术界向来被人们视作不染尘俗的象牙塔,学术道德理应为每位学术研究人员所遵循的准则。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中,有一些人功利思想严重,抄袭、剽窃、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和学风失范事件层出不穷,学术丑闻时有发生,把学术界搞得沸沸扬扬,“颜面尽失” [1]。
2007年,中科院女博士论文造假,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事后花了近半年时间才证实其造假。
造假事件震动学术界。
2009年,浙江大学博士后贺海波学术论文造假事件,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经调查发现,贺海波剽窃论文情况属实。
造假事件,反映了什么问题?他们到底是怎么啦?2.“论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2.1“论文造假”的原因就抄袭而言,这不是新闻,这样的新闻很多,数不胜数。
真实的生活中,抄袭更是很普遍。
但清华教授、浙江大学副教授等这样的名校教授也抄袭论文,这说明我国学术界已经很腐朽,到了该下工夫整顿的时候。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抄袭呢?那抄袭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有四个主要原因,一是名誉的追求;二是个人经济利益的追求;三是编辑杂志的堕落;四是体制的原因[2]2.11名誉追求教授们是不差钱的,荣誉、地位也很高。
但在学术成果的环境里,如果一个人什么也没有,面子上是不好的。
站在讲台上,整天讲别人的理论正果,而自己没有什么可炫耀的,担心被同事、学生瞧不起。
因此,必须得做出点成绩来让他们看看,而这个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所以教授们为此很苦恼。
而摆脱这种苦恼的最佳办法就是抄袭他人的成果。
天下文章一大抄,确实有很多人靠抄袭取得了这样那样的成果和荣誉,这让那些渴望有论文的教授多了一些抄袭的勇气。
不幸的是,抄袭来的荣誉和成果最后曝光了,这应该是教授们当初没想到吧?2.12个人经济利益追求不管是大学教授抄袭还是普通人抄袭,背后真正的目的恐怕还是为了经济利益。
大学教授的经济利益是什么,我不是大学教授,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我说不太清楚。
但我周围的人中也有做抄袭的,那我知道是为了评职称,有了职称就可以聘到工资高的岗位。
这是大家都知道都明白的。
一般人想发表论文是很难的,自己知识、水平不够,肚里没东西,怎么能写出东西呢?但自己职务的升迁及考核,没有论文发表是不行的。
通常情况下,一般人有三种途径获得论文。
一是自己写论文,其实际就是一个抄写的过程。
二是花钱请人代写,至于代写人材料及论文的来源,他是不管的,只要能发表就可以。
最后一种论文来源方式就是找第一作者挂名,厚颜无耻地要占有他人成果。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拒绝这种无耻分享他人成果的行为,但我是好面子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把他们写在我的后面,目的是为了求个好人缘。
2.13编辑杂志的堕落编辑部在论文发表的质量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成为防止论文抄袭的最后关口,眼下的编辑部病了,某些编辑成了只认钱不认技术的伪编辑。
一方面,编辑部打着提高刊物质量的旗号,故意提高发表的门槛,实质是故意刁难那些进行技术研究的人,目的就是为了让作者掏版面费用。
到现在居然出现了论文发表经济人,有了经济人,只要你愿意掏钱,再差的论文也能发表,在钱的驱动下,经济人和编辑们才有动力帮你修改,虽然修改的内容根本不是你自己的东西,但最后发表了,你也不管了,甚至还感谢那些论文经济人和编辑。
在以前,写一篇论文还有丰厚的稿费,因为那时编辑部拿着作者的文章编辑成书,到处卖钱,给稿费是对作者劳动成果的肯定。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编辑部学会了法官的那一套:吃了原告吃被告。
编辑部成了吃了读者吃作者的地方。
编辑部见钱眼开,放送了对论文质量的把关和审核,论文抄袭就见怪不怪了。
2.14体制的原因[3]目前的学术腐败问题是学术体制问题,各高校为了多出成果,都制定了一套严格的量化考核指标。
指标规定,在考核期内,教授要发表多少篇论文,副教授要发表多少篇论文,而这些指标又和职称、津贴、住房、奖金挂钩。
在考核期内,如果被考核者完不成指标,轻则影响自己的经济利益,重则下岗。
在“多就是好”的思想影响下,教授们只有疯狂的写论文,而这也成了我国学术水平不断下降的原因。
3.学术腐败的危害[4]3.1学术造假严重阻碍了国家学术事业的发展。
粗制滥造、自我重复、假冒伪劣、抄袭剽窃等手段制造出所谓的学术成果,显然仅是在重复前人的知识,只有量上的超载,没有质上的推进,这种的泡沫学术不仅不能提高学术水平,并且还会妨碍学术自由和创新,从而最终严重阻碍学术繁荣和发展。
3.2学术造假严重妨碍了社会科技,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得以不断发展必须依靠在原来的科技基础上不断创新。
然而,在不断重复抄袭和剽窃的造假风气影响下科技创新如何能发展呢?如果任由这种造假风气蔓延,牺牲掉的不仅是一个两个专家、学校的声誉,而是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科学事业发展,更影响到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
应该看到,学术腐败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其直接后果是整个国家不能取得应有的知识进步,社会生产力得不到应有的增长。
3.3学术造假严重危害了社会风气。
学术造假似乎仅仅在学术范围内产生影响,对社会没有产生直接的危害的。
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学术造假是最大的不诚信行为,败坏了学风文风,导致学术道德沦丧,它不仅是学术、文化公害,将会对社会产生全方位的影响,甚至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公正体系。
3.4学术造假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学术形象。
2003年,当陈进宣布创造出能用于手机数码相机和其它电子装置的中国第一个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时,他立即变成了民族英雄,然而在汉芯造假丑闻曝光后,不仅他从民族英雄沦为国耻,而且立刻招来世界舆论的谴责,汉芯造假事件也同样让国家蒙羞。
3.5学术造假妨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文明进步所谓学术腐败[6],就是学术界的腐败者以不正当的手段追逐名利并且得逞。
侵犯了他人的劳动成果,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争秩序,影响了他人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和谐。
4.学术腐败的防治措施4.1完善学术制度任何真正有用、高效的评价应该是大众评价,应该是社会评价。
将学术成果评价机制由现在的政府评价转变为社会评价,同时将学术资源分配由政府分配转变为市场配置。
4.2提高认识要解决学术腐败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认识问题。
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学术腐败的危害,才能有效的减少学术腐败的发生。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亦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
4.3严惩不贷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行骗一次可以牟利1000元,假定平均行骗100次才能被抓住一次,那么抓到一次就应该罚他1000乘以100等于10万元才行,而不是抓住一次只罚1000元或几千元。
研究调查表明,已揭露出来的学术腐败事件只有少数得到了处理。
事实上,学术腐败和论文抄袭缺乏严厉的惩罚措施是研究者一直无所顾忌地弄虚作假的重要原因。
只有加大学术不端的行为成本,达到其无法承受的地步,才可能大大减少学术不端行为[5]。
4.4导师连带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在学术道德建设上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将学生的学术道德优劣与对导师的奖惩相联系的措施,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身为导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
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
5.参考文献[1]薛宝库.“论文造假”为何屡禁不止[J]2009年07期[2] txcq3824.学术论文造假的根源[z].天涯杂谈. 2010-3-25[3] 学术造假的成因及治理对策[c][4]论我国学术造假的成因及杜绝对策[c] 2009-02-26[5] 解放日报(上海).学术腐败,究竟会产生多大的社会危害[c]. 2009-03-21[6]北京晨报.连环抄袭都是“论文体制”的错[N]?2010-03-26 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