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展现

合集下载

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

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

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当代美国的文化经典—《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

这部电影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1994年上映,是根据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

影片讲述了主人公阿甘·冈普斯不平凡的人生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坚韧与拼搏的精神,深深触动了观众的心灵。

首先,《阿甘正传》通过阿甘的经历,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影片中,阿甘与来自各个阶层和种族的人们接触,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

从年轻时的朋友巴巴和珍妮,到足球队友比布和德安,阿甘的人生中充满了各色各样的朋友和伙伴。

无论是黑人运动员还是社会活动家,电影通过角色的设置传达了种族平等和人权的信息。

阿甘无论是成为一名足球明星、一位越南战争英雄,还是去经营虾捕捞公司,他都被描绘成一个乐观、努力和富有爱心的人物。

电影中阿甘从来不预设一个人的价值,而是通过与他们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包容性和多元性。

其次,《阿甘正传》通过阿甘的成长经历,揭示了美国文化中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追求。

阿甘故事的背景是美国二战后的时期,电影中展现了美国梦的理念。

无论是家庭还是个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权利。

阿甘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机会,实现了自身的梦想。

阿甘特立独行的方式,展现了美国文化中追求独立和个人成就的价值观。

阿甘在军队服役期间表现出的奉献精神、在越南战争中的英勇行为,是美国文化中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体现。

他在美国历史的重要事件中扮演的角色,也强调了个人努力和自由选择的重要性。

此外,电影还通过阿甘对珍妮的深情表达,呈现了美国文化中对爱与友情的追求。

珍妮是阿甘的青梅竹马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虽然他们的生活道路完全不同,但阿甘的爱和关心从未改变。

电影以珍尼的安全和幸福为最终目标,展示了美国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这段感情凸显了阿甘的人性和善良,也通过对阿甘和珍妮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友谊和爱情在美国文化中的重要性。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美国电影,它通过讲述主人公阿甘的故事,展现了美国文化的许多特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通过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现出美国的社会价值观、个人主义、机会平等、多元文化以及乐观向上等特点。

首先,美国文化中的社会价值观体现在电影中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心中。

阿甘是一位智商低下,但心地善良的人,他从小就受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和排斥。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这种通过努力和毅力可以改变命运的信念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其次,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阿甘正传》的一个主要主题。

电影中的阿甘一直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他的命运取决于自己的决定和行动。

无论是在越战的战场上还是在创业的过程中,阿甘都是以自己的方式行事,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种个人主义的精神在美国文化中非常普遍,每个人都被鼓励追求自己的利益和幸福。

机会平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阿甘正传》所强调的。

电影中的阿甘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他从小就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美国社会给予了他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论阶层和背景如何,只要有足够的努力和能力,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种对机会平等的追求反映了美国文化的价值观。

此外,《阿甘正传》还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特点。

电影中描绘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

阿甘与各种各样的人交往和互动,包括战友、明星、政客等,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在这个国家里,不同的文化、种族、宗教和背景的人们可以和谐地共处,并共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最后,乐观向上是美国文化中的一种精神,也是《阿甘正传》所倡导的。

电影中的阿甘面对种种困难和逆境,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他从不放弃,总是相信明天会更好。

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是美国人民的共同特点,无论遭遇什么困境,都相信通过努力和坚持可以改变命运。

从《阿甘正传》透视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透视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透视美国文化文化作为一国实力的象征,开始越来越受到更多国家的关注,尤其是像我国这样正处于发展上升起的崛起大国,于是软实力开始进入我国公众的视野。

但是令人感到不安的是,国人至少很大部分青年并未意识到属于文化分支的影视文化对国人思想的影响。

无疑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强国在这方面做得十分出色。

一部《阿甘正传》可以反映美国很长一段历史,折射出美国人的心理,尤其是文化。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鲁迅曾以他的《阿Q正传》对传统中国“国民性”的深刻反思为现代中国竖立起了一块文化经典的丰碑。

《阿甘正传》能够被称为当代美国文化经典的原因之一,也正在于它对当代美国历史意味深长的回顾和反思。

当阿甘飞奔着穿过抗议种族歧视的校园,穿过越南的丛林,跨过中美隔绝的屏障,当他在白宫的客厅中与肯尼迪握手,当他在演播室里与列农并肩而坐,当他“洞穿”了尼克松的“水门”以及当他从东向西几乎跑遍全美之时,他不仅在跑过一部长达30多年的美国当代的历史,也在代表着一代美国人对他们所走过那一段难忘的历史进行着反思。

一片羽毛,在风中飘曳,它划过汽车,落到某人肩头,最后停在阿甘的脚下,被他夹进书里。

“跑,福雷斯,快跑!”这句话可以说是解释了整个影片,阿甘确实在不停地跑,跑过孩子的追赶,跑过橄榄球,跑过死亡,跑过全美国。

可以说跑是阿甘所能做的最拿手的事。

上帝给了一个孩子75的智商同时也给了他一双好腿。

跑给他带来的巨大的荣誉,战争英雄,明星球员。

跑着前进是一种精神,面对命运,他从没担心过自己的智商只有75,他所做的,所关注的,只是做他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披着白袍的三K党,拉开了阿甘的历史之旅。

第一个向我们走来的时代人物是猫王,留着长鬓角弹着吉他的猫王,阿甘从那里学来了独到的舞步。

在街边的电视里,伴随着猎狗这首猫王的经典歌曲,猫王肆无忌惮的扭摆着自己的屁股,这是那个时代最过分的举动,也是猫王的招牌动作,然而阿甘却偷偷学习,即便是儿童不宜。

这应该是1956年前后的事,战后成长起来的美国一代,开始了他们思想的解冻,迷茫也拉开帷幕,传统开始颠覆。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文化《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美国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于1994年上映。

该片通过讲述主人公阿甘的一生,深入探讨了美国文化及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阿甘正传》中的美国文化。

首先,电影中展现了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和乐观主义精神。

阿甘是一个智力有限但乐观向上的角色。

尽管他遭受了很多人生的挫折和不幸,但他始终保持着自由和希望的信念。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是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价值观之一,而乐观主义精神则是美国人乐于接受挑战和相信美好未来的心态。

其次,本片中还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

阿甘的朋友和伴侣来自不同种族和背景。

他的朋友们有黑人、亚洲人、拉丁裔等不同族裔。

这体现了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的特点,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们共同生活和交融。

影片还刻画了美国南方乡村和大城市的不同风貌,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样性。

第三,电影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也是美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阿甘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对美国国旗和爱国主义有着深深的情感。

他参军入伍,并在越南战争中表现出英勇的行为。

尽管这部电影批评了战争的无谓性和对退伍军人的不公待遇,但它也表达了美国人热爱自己国家和国家荣誉的感情。

此外,电影中还流露出美国社会的竞争和成功观。

阿甘在各种场合下都表现出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橄榄球运动员、成功的商人以及备受尊敬的慈善家。

这体现了美国社会重视个人努力和工作成果的文化背景。

最后,电影中对于自由选择的尊重也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阿甘在生活中做出了很多自己认为对的选择,无论是参军入伍,还是创办波比田园冰淇淋店等等。

电影告诉我们,尊重每个人的自由选择是美国社会所倡导和重视的核心原则之一。

《阿甘正传》通过阿甘这个角色的生活经历,向观众展现了美国文化的重要特征。

从自由追求、乐观主义、多元文化、爱国主义到竞争和成功观,电影凸显了美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它反映了美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也给观众带来了对美国文化的更深入了解。

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展现

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展现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展现程红 辽宁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摘 要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获得了第 67 届奥斯卡 6 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等重量级奖项。

电影讽喻了人类理性的消解,生活主体的消失,反映了美国的后现代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

主人公阿甘被塑造成了一个正直诚实、孝顺,忠于友情和爱情,生活简单却执著的平民英雄形象,他是美国主流意识的代表,代表了传统的美国精神,更符合美国典型的保守价值观,也就是右派价值观。

关键词:《阿甘正传》;后现代;右派价值观作者简介:程红(1990.9-),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6-158-01一、电影中的右派价值观1994年可以说是奥斯卡历史上少数的大年,因为《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这三部影片在这一年同时争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其他两部影片至今为止也都是令人称道的经典之作。

《阿甘正传》能够获奖,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它所反映的价值观。

在美国,右派价值观一般崇尚保守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推崇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他们也主张捍卫基督教传统,重视国家,珍视家庭。

电影中阿甘这一角色就视为典型。

而左派价值观,相比右派是较为激进的,重视个人自由,要求提高普通公民福利待遇,也支持政府干预经济,并且比较关注黑人等社会下层。

电影中女主角珍妮就是左派的代表,她作为一位“嬉皮士”,叛逆、革命、吸毒,与阿甘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虽然回归家庭,但还是死于艾滋病。

作为一个标准的美国右派好青年,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所以阿甘在毕业典礼后,收到一位军官的一张美国传统的征兵海报“Uncle Sam Wants You ”,国家需要你服兵役。

美国左派和右派一个很大的区别,右派共和党竞选的时候,经常会说我服兵役了,是战争英雄,还为祖国做出了贡献等等,都以自己服过兵役为荣,作为右派价值观的电影,阿甘必须是得去服兵役。

《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

《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

意霉J置于中《阿甘正传》的美国文化解读【摘要】经典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包容广博,意味隽永的影片,它就像一盒什锦巧克力,只要用心品尝,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来自不同的诠释角度的心灵震撼。

从文化的视角对这部影片进行解读,有助于深刻领悟美国本土文化中的姓名文化、信仰文化和充分的理解习语所表达的意思.【关键词】((阿甘正传》姓名文化信仰文化习语电影《阿甘正传》1995年获13项奥斯卡奖提名,最终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特技效果6项奥斯卡大奖.1998年被评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而且时至今日它也没有像其他影片一样或被打入冷宫或销声匿迹。

仍然是倍受观众和影评界津津乐道的话题,足以说明它的魅力所在。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包容广博、意味隽永的影片,有人把它当作爱情片欣赏,有人把它理解为政治片.有人把它视为励志片,也有人说它只是一部轻如鸿毛的娱乐片,总之,它就像一盒什锦巧克力,只要用心品尝,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来自不同的诠释角度的心灵震撼《阿甘正传》是一部反智电影,是对美国历史的调侃式的反思,更是对美国本土文化的全面展示。

借助对这部影片进行的文化解读,有助于读者领悟美国本土文化中的姓名文化、信仰文化和充分得理解习语所表达的意思。

一、姓名文化1.阿甘F O R R ES T:N ow w he n w as a baby,M a m a na m ed m e af t er t he gr eat C i V i|W ar he r o.G ener a I N at han B edf o r d FO r r es t.Sh e sai d w e w er e r eI at ed t O hi m i n s O m e w ay.W h at he di d w a s.he s t a ned uD t his cl ub caI I ed t he K u K l u×K Ia n…….A nd any w ay,t hat’s ho w gO l m y nam e.F0r r e st G um p.M0m m a sai d t hat t he FO r r est D a r t w a s t0 r e m i nd m e t hat s O m et i m es w e a I|d0t hi n gs t hal,w e JJ,j usf don’l m ak e n o s ense.。

(完整版)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传统文化

(完整版)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传统文化

电影《阿甘正传》的美国传统文化[摘要]《阿甘正传》中出现许多美国的传统文化内容,包括宗教文化、崇尚道德和友谊的传统精神等,这些文化内容使得《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有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

本文通过对《阿甘正传》这部电影内容和情节的分析,对于美国的传统文化回归进行整体、系统的探讨,主要是通过美国的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家庭文化三方面来进行的,其目的是一方面促进观众对于《阿甘正传》的正确理解,一方面是对美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理解。

[关键词]《阿甘正传》;宗教文化;美国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回归电影最本质的意义不是为观众提供娱乐,而是为观众提供某种文化,并且促进观众对于文化的思考和反思,可以说,电影是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与小说、话剧等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以这几种文化表现形式可以互相转换.作为一部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阿甘正传》有着其深刻的文化意义。

这部电影1994年在美国上映,同时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与其他电影相比,《阿甘正传》有着非常显著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是一部“反智”的电影,即主要人物并不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有非凡智力的、为社会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而是一个非常普通,甚至有一点智力问题的人物,这样的人物对于观众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且由于其励志性和娱乐性,从心理上来说,也是完全契合二战后美国人民的空虚心理的,所以从多方面来说,《阿甘正传》这部影片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电影,并且在获得极高票房的同时,让观众对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故事梗概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二战的冲击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浮躁表现,美国有志之士开始举行反智运动,美国社会当中的反智情绪普遍高涨,这样的情绪基本上影响到了所有人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并且影响到了文化层面的各个领域,代表美国电影最高成就的好莱坞自然也不例外。

好莱坞为了迎合美国人民的这种心理,在一段时间内推出了许多贬低现代文明、数码文明和智能化社会的影片,推崇一些低智商的人类以及回归原始社会的影片,这些影片虽然题材不同,但是主要是通过“反智”来表现人类的心理、活动和所带来的社会影响的,所以这种电影被统称为“反智电影",《阿甘正传》就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

解读《阿甘正传》的“美国梦”

解读《阿甘正传》的“美国梦”

解读《阿甘正传》的“美国梦”一、本文概述《阿甘正传》是一部深受全球观众喜爱的美国电影,自1994年上映以来,便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这部电影所蕴含的“美国梦”主题,探究其如何以阿甘这一角色的生活经历为载体,展现了一个普通人在美国社会中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通过对阿甘性格、命运以及社会背景的剖析,我们将揭示这部电影如何深刻反映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精神面貌,以及它如何成为了一部激励人心的经典之作。

文章将首先概述电影《阿甘正传》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塑造,为后续的解读提供背景和基础。

随后,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阿甘这一角色的形象特点,包括他的智商、性格、价值观等方面,以及他如何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并最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梦”主题,分析它如何与阿甘的个人经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核心内涵。

我们将总结这部电影对于“美国梦”主题的深刻启示,以及它对于现实社会中人们的激励意义。

通过对《阿甘正传》的解读,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美国文化的核心精神,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坚守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不断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人物塑造与美国梦在《阿甘正传》中,人物塑造与美国梦紧密相连,这种联系在阿甘这个角色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阿甘作为一个智商并不出众的角色,却以其坚韧的性格和乐观的态度,成为了无数观众心中的英雄。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个普通人的成长史,更是一个充满美国精神的追梦历程。

阿甘的智商虽然有限,但他的纯真和善良却使他拥有了一种特殊的力量,这种力量让他能够跨越生活中的种种困难,不断向前。

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梦想的追求,正是美国梦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

在阿甘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如何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与此同时,阿甘的成长历程也体现了美国梦所强调的平等和机会。

尽管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身而自卑或放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阿甘正传》中美国文化以及价值观展现
作者:程红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06期
摘要:《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基斯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获得了第 67 届奥斯卡 6 项大奖,其中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等重量级奖项。

电影讽喻了人类理性的消解,生活主体的消失,反映了美国的后现代文化以及传统价值观。

主人公阿甘被塑造成了一个正直诚实、孝顺,忠于友情和爱情,生活简单却执著的平民英雄形象,他是美国主流意识的代表,代表了传统的美国精神,更符合美国典型的保守价值观,也就是右派价值观。

关键词:《阿甘正传》;后现代;右派价值观
作者简介:程红(1990.9-),女,汉族,宁夏银川人,研究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17)-06--01
一、电影中的右派价值观
1994年可以说是奥斯卡历史上少数的大年,因为《阿甘正传》、《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这三部影片在这一年同时争夺奥斯卡最佳影片,其他两部影片至今为止也都是令人称道的经典之作。

《阿甘正传》能够获奖,我认为最主要还是因为它所反映的价值观。

在美国,右派价值观一般崇尚保守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推崇通过个人的努力来获得成功。

他们也主张捍卫基督教传统,重视国家,珍视家庭。

电影中阿甘这一角色就视为典型。

而左派价值观,相比右派是较为激进的,重视个人自由,要求提高普通公民福利待遇,也支持政府干预经济,并且比较关注黑人等社会下层。

电影中女主角珍妮就是左派的代表,她作为一位“嬉皮士”,叛逆、革命、吸毒,与阿甘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虽然回归家庭,但还是死于艾滋病。

作为一个标准的美国右派好青年,就一定要为国家服务,所以阿甘在毕业典礼后,收到一位军官的一张美国传统的征兵海报“Uncle Sam Wants You ”,国家需要你服兵役。

美国左派和右派一个很大的区别,右派共和党竞选的时候,经常会说我服兵役了,是战争英雄,还为祖国做出了贡献等等,都以自己服过兵役为荣,作为右派价值观的电影,阿甘必须是得去服兵役。

所以阿甘去了越南参加了越战。

描写越战的电影数不胜数,比较经典的几部有《现代启示录》、《猎鹿人》、《野战排》等等,但是大多数的越战电影,都和《阿甘正传》有着正相反的价值观,基本都是谴责越战的侵略本质,越南人民遭受屠杀,越战中的士兵回国后与政府对立等等。

越战后,人民对政府的不信任是极为强烈的,而且因为越战导致了反战革命、摇滚乐
兴起、吸毒、性解放等等,都极大了改变了美国社会。

但越战在电影《阿甘正传》里表现出来的是兄弟情谊、舍生忘死,为国捐躯等美国传统价值观,是以正面的态度表现越战的,这在二战电影里很常见,但越战电影是很少这样表现的。

后来阿甘因为在越战中的英勇表现,被授予了国会荣誉勋章,从国会领完勋章走出来,外面就开始大革命,正好遇到学生到华盛顿反战游行。

越战结束,伤残士兵回国后成为社会问题。

由于社会各界人士的谴责,他们的在精神和心理上都遭受重创,所以越战回来的许多士兵都选择了自杀。

越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十多年的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反战运动也是此起彼伏。

电影中阿甘被莫名其妙的推上台去演讲,一个具有右派价值观的军人,如果真的讲出点什么,肯定会被反战情绪高涨的民众轰下台,所以电影里阿甘刚要开始讲,就被一个军人破坏了话筒线,阿甘的讲话也没有被大家听到。

之后剧情反转,珍妮从国会山大水池里跑了出来,两个人在水中欢呼、奔跑,一个越战战士和一个嬉皮士穿着的反战女青年拥抱在了一起,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和掌声,加上宏大的交响乐,一副完美的别后重逢的景象就被展示了出来,这就是美国式典型的大团圆结局。

二、后现代主义文化下的产物
后现代主义,一种苏珊桑塔格认为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登场的一种新意识。

是对被现代主义奉为圭臬先锋派的反叛,全面攻击现代主义的主流地位,猛烈冲撞其在现代主义世界的博物馆与学院中占据的高雅文化的宝座。

电影《阿甘正传》就是立足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后现代主义认为,生活世界本身是没有联系的、碎片化、相对性、偶然的。

德里达明确指出,意义是不确定的,只是成为一系列能指符号的滑动。

后现代主义摧毁了本体、本质、本原,击碎了整体性、同一性,那么“中心性”也就不复存在了。

电影中阿甘是猫王成名舞步的始创者,并启发了约翰·列侬最有名的歌曲,参加了乒乓外交,后来受到了尼克松、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见证了黑人学生上大学,还成为了水门事件的参与者。

随着镜头的不断跳跃和切换,完整的纪录片被分解开来以特技的方式拼贴起来,主体被消解,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化的无意义片段。

整部电影将阿甘贯穿于战后30年间重要的历史事件中,通过电脑技术的拼贴,将美国30年间的社会精神变迁,浓缩成了一部阿甘个人的成长传记,其实这部影片所展示的生活境遇正是当代美国人的社会缩影,阿甘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就是他们迷茫时的一颗希望之星。

1994年美国的国会大选中,共和党重要的政治家和候选人就在选战中以某种方式援引了《阿甘正传》来支持他们的政纲。

事实上,《阿甘正传》的确及时地出现在当代美国文化四分五裂,并丧失了稳定的价值观念的时刻,为美国社会提供了某种社会性整合和救赎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97-199.
[2]滕学明.《阿甘正传》对当代美国社会的结构[J].电影评介,2010(1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