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虽有嘉肴八下课文原文:
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芸,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更好的反省己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激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翻译: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这一则短文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

以“嘉肴”类比“至道”,说明亲身学习的重要性。

有了亲身体验,才能深刻地感受到学习的好处和不足。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进步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教导他人,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不断提升自己。

《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翻译: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反对把财物弃置于地的浪费行为,但并非据为己有;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这篇短文描绘了一个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遵循着公正、平等、和谐的原则,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解析.doc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解析.doc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分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 / 其旨也 ;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 其善也。

是故 / 学/ 而后知不足,教 / 而后知困。

知不足,而后 / 能自反也 ; 知困,而后 / 能自强也。

故曰:教课 / 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 / 此之谓乎 ?译文《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读解】看了这段文学,很简单让我们想起毛泽东在《实践论》中间说的一段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改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 ”从这里能够看出儒家思想的一大特色:特别重视实践,要求把理解了的道理付诸于行动,经过行动来证明道理能否正确。

进行实践一定抱着现实主义的脚踏实地的态度,以清醒沉着的态度面对现实,是一就是一,绝不说是二。

即便错了,也不敢于认可,使知道行合一,理论和实质联系在一同,反对空头理论。

这样就有了“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这类自但是然的结论。

学习自己是一种实践活动,自然一定用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而不可以混杂使假或许骄傲烦躁。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虚心令人进步,骄傲令人落伍。

”另一方面,教和学是相互促使的,两者相铺相成。

这样来看问题,相同也是现实的和实质的。

( 以《教师教课用书》上的翻译为基础,联合课本课下说明稍作改正,使译文尽量与课本一致。

)即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滋味甘美 ; 即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它,就不知道它的利处。

因此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而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而后才能鼓励自己。

因此说“教”和“学”是相互促使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1)——实践出真知【原文】虽有嘉肴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3) 。

虽有至道 (4)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而后知困 (5) 。

知不足,而后能自反也(6)其此之谓乎 !说明】①本节选自《学礼》。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原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敩,教也】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

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

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

是这个意思。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

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尝有它舍鸡谬入园中,姑盗杀而食之,妻对鸡不餐而泣。

姑怪问其故。

妻曰:“自伤居贫,使食有它肉。

”姑竟弃之。

后盗欲有犯妻者,乃先劫其姑。

妻闻,操刀而出。

盗人曰:“释汝刀从我者可全,不从我者,则杀汝姑。

”妻仰天而叹,举刀刎颈而死。

盗亦不杀其姑。

太守闻之,即捕杀贼盗,而赐妻缣帛,以礼葬之,号曰“贞义”。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这样以后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导人以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道自己不足之处,这样以后能够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上说:“教人是学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注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礼记二则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解析虽然有美味的内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赏析《虽有嘉肴》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明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诉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以及工作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

因此人们不仅仅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所赡养,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

虽有嘉肴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虽有嘉肴原文《礼记·学记》:虽有嘉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翻译】即使有美味的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在学习之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以后就会知道不能理解的地方。

知道不足,这样之后就能更好的反省自己;知道困难,这样之后就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虽有嘉肴【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

“嘉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鲜美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

是故:所以。

困:困惑。

自反:反省自己。

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

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命》:《尚书》中的一篇。

兑,通“说(yuè)”,指的是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yuè)。

命,《尚书》中的一种*体裁,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

《尚书》,又称《书》《书经》,儒家经典之一。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原文翻译

虽有嘉肴虽suī 有yǒu 嘉jiā 肴yáo , 弗fú 食shí , 不bù 知zhī 其qí 旨zhǐ 也yě ; 虽suī 有yǒu 至zhì 道dào ,弗fú 学xué , 不bù 知zhī 其qí 善shàn 也yě 。

是shì 故gù 学xué 然rán 后hòu 知zhī 不bù 足z ú , 教jiào 然rán 后hòu 知zhī 困kùn 。

知zhī 不bù 足z ú , 然rán 后hòu 能néng 自z ì 反fǎn 也y ě ; 知zhī 困kùn , 然rán 后hòu 能néng 自z ì 强qiáng 也y ě 。

故gù 曰yuē : 教jiào 学xué 相xiāng 长cháng 也y ě 。

《 兑yuè 命mìng 》 曰yuē : " 学xiào 学xué 半bàn 。

" 其qí 此cǐ 之zhī 谓wèi 乎hū ! 古gǔ 之zhī 教jiào 者zhě , 家jiā 有yǒu 塾shú , 党dǎng 有yǒu 庠xiáng , 术shù 有yǒu 序xù , 国有guóyǒu 学xué 。

比bǐ 年nián 入rù 学xué , 中zhōng 年nián 考kǎo 校xiào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有佳肴
原文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⑴,弗食,不知其旨也⑵;虽有至道⑶,弗学,不知其善也⑷。

是故⑸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⑹。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⑻也。

故⑼曰:教学相长⑽也。

《兑命》曰:“学学半⑾,”其此之谓乎?
原文大意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尚书·兑命》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的学习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注释:
(1)“虽有佳肴”,“虽”,连词,虽然。

“佳肴”,美味的鱼肉。

“佳”美好。

“肴”,做熟的鱼肉等。

(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

“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

“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达到极点的。

(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

(5)“是故”,连词。

因此;所以。

(6)“困”,不通,理解不清。

(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

(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

“强”,勉励。

(9)“故”,连词,所以。

(10)“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11)“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更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