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2021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研究内容:一)词作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首词主要写了XXX青年时期在长沙所见所思的秋景。
上阙描绘了秋景的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壮阔,包括红山、碧水、苍鹰和白鱼等四种颜色的相生相映,使秋色浓烈鲜亮。
对于任务(一),要查找XXX《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XXX的《自传》,了解XXX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
任务(二)要感受词作的意境,抓住“红遍”“尽染"“碧透”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去欣赏这首词。
任务(三)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体会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
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
首先,它表明词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人格,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其次,它也表达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思考的深度,独自站在园中,思考着国家的命运和革命的前途。
最后,它也暗示了词作的主题——中国革命的方向和领导者的选择需要靠自己思考和选择,不能依赖他人。
2.词作中的“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中国革命前途的疑问和担忧。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革命的方向和领袖的选择也十分关键。
词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中国命运的深切关注和思考,同时也呼吁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革命的行列,共同为中国的未来奋斗。
3.词作中的“同学少年”是指谁?同学少年”指的是词人的同学和朋友,他们都是有志青年,有才华、热情、责任、理想和勇气,是中国革命的中坚力量。
通过描写这些“同学少年”的特点和品质,词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和信任,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袖和主宰者,引领中国的未来。
一、指独自游历,没有同伴。
当年是“同学少年”相携而至,“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今天是独自一人,面对色彩绚烂、动静谐和、境域壮阔的景象,产生了一种深沉的思索。
心得往往来自独处之时的静思。
二、暗含某种孤独。
自然会产生孤独之感。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理论的价值》名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理论的价值》名师教学设计学习任务群知能对标学习任务群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语言目标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思维目标(1)通过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高思维品质。
(2)抓住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厘清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思想力量。
3.价值目标(1)通过学习经典理论著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提高理论素养。
(2)通过本单元文章的学习,加深对社会、历史和人生的认识。
【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各课堂环节所需要的资料文档和PPT;策划课堂活动环节,编写活动方案。
2.学生准备:预习;分组。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任务群活动实践一、教学导入导语一:理论对于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一个人理论素养越高,就越能在实践中见微知著,行稳致远。
理论文章中往往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同时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
导语二:我们一起了解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
理论文章是为了研究某个理论问题、论述某个道理、发表个人见解而写的文章,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手段。
诸如评论、杂文、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都在理论文章的范畴。
理论文章具有“四性”:即现实性、政治性、理论性和逻辑性。
现实性和政治性是理论文章区别于学术论文的显著的特征。
理论文章是为探讨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社会问题服务的,也是直接为政治服务的。
理论联系实际是它的生命线。
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依据,是理论文章的价值所在。
理论性和逻辑性:理论文章要“以理服人”,就必须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思维形式进行判断和推理,用论点、论据、论证来说服人。
这就是它的逻辑性。
教学策略:导入语一强调掌握理论的重要性,导入语二介绍理论文章的性质特点,引导学生走进本课的学习,提升信息提取和领会理解的能力。
二、教学精讲步骤一、培养科学思维,理论联系实践1.把握作者观点,梳理文章思路学生认真阅读前四篇课文,绘制思维导图,探讨课文之间核心观点与论证方法的异同,尝试梳理人文社科类理论文章的文本特质,把握多样的论证方法,进一步揣摩作者的论证思路,体会其辩证思维。
新教材2024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学习任务课件部编版必修上册

2.选准意象,创造意境 意象是诗歌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是作者的情感和客观的物象感应 而以文字描绘出来的图景,是一首诗中具体的、单一的或片段的形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总体呈现出来的 境界和情调。巧妙地选择意象,创造意境,可以使读者通过联想和想象, 如临其境,在艺术美的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陶冶。如《峨日朵雪峰之 侧》中塑造的众多审美意象:峨日朵之雪、巨石、岩壁上的蜘蛛……它 们共同营造出一种凝重壮美的氛围,使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 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通过意象之间的呼应 与相互作用,描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
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 描写。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从六方面进行思考: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示世态风情。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⑤奠定情感基调。 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做铺垫等。
(5)分析技巧。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 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 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 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如上文所举例子中, 《乡愁》运用比喻和排比,《我爱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后直抒 胸臆。
放号》
青春形象
青烛》
《峨日朵雪峰之侧》
《致云雀》
《百合花》
《哦,香雪》
青春形象
青春的价值
【答案】示例:
作品
与青春相关的内容
青春形象 青春的价值
例:“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部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课件(32张ppt)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

5课时 专题 阅读 比较 阅读
自主
作业 1课时
《沁园春》课时项目设计
任务: 不同形式展示出小组对这词的理解
项目一:诵读,读准字音与节奏; 项目二:根据想象画出湘江秋景图; 项目三:理解思想感情,分析艺术手法。
成果展示,教师点评
成果展示 教师点评
借景抒情
•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直抒胸臆
• 《红烛》
托物言志
• 《峨日朵雪峰之侧》 写景叙事
• 《致云雀》
托物言志
• 《百合花》
形象主题
• 《哦,香雪》
人物形象
单元学习任务:学写新诗
价值引导 知识能力 素养要求
第一单元任务群
项目1. 四首现代诗阅读、鉴赏、展示活动
二篇小说阅读、鉴赏、展示活动 《沁园春 》《峨日朵雪峰》写景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直接抒情 《红烛》《致云雀》 托物言志 《百合花》《香雪》 人物分析 项目2. “寻找校园诗意”校园参观 项目3.“诗意校园、诗意青春”诗歌创作
心火发光之时,正是泪流开始之 日。 烧的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如 何理解?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 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 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 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参考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 又能表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 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 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框架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框架设计谱写青春华章——统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上)第一单元大单元教学框架设计一、设计依据、教学资源1.选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第二课:《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四首中外现代诗;其中《峨》与《致》这两首为自读课文;第三课:两篇小说《百合花》《哦,香雪》;第一单元的选文,就文体来看,由诗歌和小说组成;从数量来看,共3课9篇课文;从课的组成来看,有单篇,有群文;就主题而言,以“青春激扬"为主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时代鼓荡下青春之力的释放;《沁园春·长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青春理想;《红烛》-—青春的觉醒:青春的价值在于一直燃烧和发光《峨日朵雪峰之侧》—青春的独立、征服与攀登;《致云雀》—青春的高贵:了解尘世同时超越尘世;《百合花》-—青春的光华与灵智在于奉献;《哦,香雪》——传统与现代交汇处青春的站立。
2. 单元导语及学习提示导语:学习本单元,可从“青春的价值"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要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尝试写作诗歌。
学习提示。
课程标准1.核心素养2.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该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3. 学业质量水平2-1能凭借语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重要词语的隐含意思,体会词句所表达的情感。
具有反思并理解语文学习经验的意识,能用多种形式整理、记录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所得。
2-3能整体感受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对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作出自己的评价。
语文核心素养下,任务群教学如何落实——以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为例

语文核心素养下,任务群教学如何落实?———以部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单元教学为例■何桂平 (河北省唐山市第二中学 063000)【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0-0158-01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语文新课改的核心。
而高一新生在进入新的学习阶段时,教材就设计了“青春”为主题的单元教学任务,这是让学生思考:为何而学?从青春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实现人生价值。
而这一点,也恰恰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部编本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真可谓用心良苦,也很好地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核心教学任务。
“学习任务群”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的一个新术语,代表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概念,也是贯彻到新教材教学的最重要的概念。
任务群教学的核心问题是整与分的问题。
无分不能深入文本,学生沦为欣赏标签的看客,热闹一场,收获寥寥。
无整就不能有收获感,学习内容零零碎碎,学生一地鸡毛。
所以,笔者认为,必须分与合相结合,实现单元的群文教学。
一、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理解和鉴赏相关文学作品的核心意象(形象),体会不同的青春形象,激发青春的热情,理解青春的价值。
2.通过品鉴语言,通过文学冲突分析情感变化,借助小说的叙事理解,学习文学作品表现手法,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书写自己的青春和自己眼中的青春。
二、课前准备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在教学提示(3)中说到:“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
”教师要积极创设阅读情境,提供阅读策略指导,搭建展示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将学生引向深度阅读、深度写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单元总体设计及安排任务一:字斟句酌品青春(文本细读)6课时《沁园春·长沙》———万类霜天《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太平洋《峨日朵雪峰之侧》———蜘蛛《红烛》———红烛《致云雀》———云雀《百合花》———百合花、破洞《哦,香雪》———窗、铅笔盒、火车【子任务二】认真阅读文本,小组合作探究这些意象有何特征?作者为什么重点抓住了这些特征?作者借此要表达什么?【子任务三】阅读老师提供的“文学冲突”相关材料,理解文学冲突,结合本单元文学作品,完成下面的问题。
【可编辑全文】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
二、教学内容《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三、单元学习目标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可以从“青春的价值”等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小说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提升审美能力。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尝试诗歌写作,增强语言表现力,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5.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四、学习过程方案一:(一)“青春激扬”文艺活动1.准备班级准备组织一场以“青春激扬”为主题的文艺活动,节目包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五首诗的朗诵表演,以及讲述《百合花》的故事、《哦,香雪》的故事。
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请你从以下任务中至少参与完成一项任务:(1)请设计一张节目单,包含以上七个节目,注意节目单的式样、颜色、布局应该与晚会的主题相关;(2)选出一名活动的主持人,由主持人写一份晚会的串词稿,将《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五首诗的朗诵表演,以及讲述《百合花》的故事、《哦,香雪》的故事等七个节目有机地串联起来,串词稿要注意起到节目的承上启下作用,语言要注意切合“青春激扬”的主题,饱满热情,富有诗意。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总6页)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任务群教学设计(总6页)单元目标1.感要命领的伟大革命负和豪放胸襟,理解文章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解春青的价值,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2.领会本单元诗歌与小的内容、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打特点、体会诗歌和小的独特魅力。
3.学习从言、形象、情感特点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4.结合单元诗作的学习、尝试写作诗歌。
可以以本单元的作品为学习的范本,也可以选择自已喜欢的申外诗歌作为习的材料,从生活出发,寻找素材,激发诗情,抒发真情实感。
掌诗歌写作的一般技、重语言的锤炼。
编写意图本单元属于必修课程“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
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同时,对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作了如下说明:(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本单元作为该任务群的第一个单元,以“青春激扬”为人文主题,围绕诗歌、小说的阅读鉴赏展开设计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有关青春的体验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青春激扬”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教学提示”。
二、教学内容《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百合花》《哦,香雪》三、单元学习目标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理解诗词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可以从“青春的价值”等角度思考作品的意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小说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提升审美能力。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尝试诗歌写作,增强语言表现力,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5.树立伟大革命抱负,理解作者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注,激发青春的热情,敞开心扉,追寻理想,拥抱未来。
四、学习过程方案一:(一)“青春激扬”文艺活动1.准备班级准备组织一场以“青春激扬”为主题的文艺活动,节目包括《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五首诗的朗诵表演,以及讲述《百合花》的故事、《哦,香雪》的故事。
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请你从以下任务中至少参与完成一项任务:(1)请设计一张节目单,包含以上七个节目,注意节目单的式样、颜色、布局应该与晚会的主题相关;(2)选出一名活动的主持人,由主持人写一份晚会的串词稿,将《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五首诗的朗诵表演,以及讲述《百合花》的故事、《哦,香雪》的故事等七个节目有机地串联起来,串词稿要注意起到节目的承上启下作用,语言要注意切合“青春激扬”的主题,饱满热情,富有诗意。
(3)诗朗诵请从《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五首诗中任选一首进行朗诵表演。
为了确保朗诵的效果,建议查找作者人生经历、诗作背景等,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情怀追求。
在把握住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诵。
可以单独朗诵,也可以多人朗诵。
朗诵时可以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
(4)讲故事给大家讲《百合花》的故事或者《哦,香雪》的故事。
要求:熟读课文,把握情节梗概,然后给大家以讲广播剧故事的方式讲述小说的内容。
最好是以小组合作,分角色讲述故事的方式,以讲述为主,表演为辅,在舞台上为大家还原小说的故事。
有条件的也可以将之改编成课本剧加以展演。
注意声情并茂,力求吸引听众。
2.演出选一名总导演,由导演根据需要安排相关人员进行上下场组织、道具准备、背景音乐灯光控制、教室黑板布置等,为顺利展演节目做好相关安排后,就可以演出了。
3.评选设计一个类似下表的评价表,对参演的节目进行评价,然后选出最佳节目,加以点评、表扬。
4.反思总结在参加这次文艺活动中,对于如何把握诗歌、小说的思想感情,如何有感情的朗读或者讲故事,如何组织、表演等等,你有什么收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心得体会。
然后和全班分享交流。
(二)深化拓展1.赏析诗歌《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这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任选一首,完成以下任务(1)解释“意象”的定义;(2)找出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3)概括这些意象的特点(4)反思总结: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结合你所赏析的这首诗,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关于“读诗之法”的小说明文,然后和大家交流。
2.举一反三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谈谈你对青年毛泽东的情怀有怎样的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任选其一,指出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然后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3.课外延伸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然后再选读几首毛泽东的诗词,以“青年诗人毛泽东的情怀”为题,写一篇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以及所写的心得,不少于500字。
4.小说鉴赏(1)你对《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哪位人物形象的印象最深他/她为何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关于如何写作小说的启发。
(2)《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在时代背景上有何不同表现的主题是否有一致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和班里同学交流、讨论。
(3)从《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运用细节描写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简要点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然后与班里同学分享、交流。
(三)学以致用1.写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
要求:要和“青春”有关,可以借鉴本单元的诗作的表现手法,使用恰当的意象,注意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和节奏感。
写之前可以先研读一下本单元的五首诗作,结合课后“学习提示”,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意象、手法等等,然后再比着葫芦画瓢,可以仿写,也可以原创,以降低写作难度。
写完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品评,提意见,然后修改完善后,选出本小组的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诗作。
2.作文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最美的然后以“最美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如果写议论文,则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如果写小说或者记叙文,则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少于700字。
(四)语言积累按要求积累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课后学习提示、单元任务、相关链接材料及课上由老师增补的生字词。
方案二:(一)读1.感受最美青春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通读本单元的课文,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最美”的然后和全班同学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2. 开诗文朗诵会任选本单元的一首诗,也可以是和“青春”有关的课外的其他诗歌或者文章选段,有感情的朗读,把你对作品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开一次以“青春激扬”为主题的诗文朗诵会,同学之间相互点评,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二)赏1.把握意象赏析诗歌《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这五首诗歌风格各异,但诗人都善于运用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思。
任选一首,完成以下任务(1)解释“意象”的定义;(2)找出这首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3)概括这些意象的特点(4)反思总结:如何通过意象来欣赏诗歌结合你所赏析的这首诗,就这个问题写一篇关于“读诗之法”的小说明文,然后和大家交流。
2.知人论世感受情怀(1)伟人情怀查找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资料,建议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青年时期的革命经历,加深对这首词主旨的理解,谈谈你对青年毛泽东的情怀有怎样的认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很多诗词都能引发我们对青春的思考,阅读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赤光的宣言》、朱德《太行春感》、陈毅《赣南游击词》等,任选其一,指出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然后你从中体会到诗人具有怎样的“情怀”(2)诗人情怀有人说“诗如其人”,通过读诗,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境界。
从《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这五首诗中,任选一首,可以查找作者的人生经历与诗作背景,谈谈你从中感受到作者具有怎样的“情怀”(3)品味语言提升审美诗歌的语言往往十分精炼传神,体会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鹰击.长空《沁园春·长沙》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呦!从《沁园春·长沙》《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这五首诗中,再找出至少三处你认为比较精妙的炼字选词,赏析表达效果,然后和大家分享交流。
4.小说鉴赏(1)你对《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哪位人物形象的印象最深他/她为何会给你留下这么深的印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关于如何写作小说的启发。
(2)《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在时代背景上有何不同表现的主题是否有一致的地方谈谈你的看法,和班里同学交流、讨论。
(3)从《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各选择一两个感人的运用细节描写的片段,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分析典型的细节描写,简要点评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然后与班里同学分享、交流。
(三)写1.写诗请你发挥想象写一首诗,抒写你的青春岁月,给未来留下宝贵的记忆。
要求:要和“青春”有关,可以借鉴本单元的诗作的表现手法,使用恰当的意象,注意语言的形象性、音乐性和节奏感。
写之前可以先研读一下本单元的五首诗作,结合课后“学习提示”,品味诗作的思想感情、意象、手法等等,然后再比着葫芦画瓢,可以仿写,也可以原创,以降低写作难度。
写完后,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互相品评,提意见,然后修改完善后,选出本小组的代表,和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诗作。
2.作文本单元作品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青春才是最美的然后以“最美的青春”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如果写议论文,则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如果写小说或者记叙文,则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少于700字。
3.字词积累按要求积累第一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课后学习提示、单元任务、相关链接材料及课上由老师增补的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