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高考历史总复习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第九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线索一: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1949~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中国制定并实施了“一五”计划,初步建立工业化的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出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文化大革命”严重的“左”倾错误,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巨大损失。

线索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1)改革生产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80年代中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

目的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

(2)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

目的是通过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以此推进中国经济发展。

(3)经济体制: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起来;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转变发展观念,融入全球化潮流,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第18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题一凯歌行进新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和经济建设的曲折必备知识·自主排查主干梳理助学助记教材拓展一遍过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1)背景:由于和国民政府长期的掠夺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成果: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3)意义: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创造了条件。

初三历史关于新中 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初三历史关于新中 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初三历史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经济挑战。

经过多年的战争,国内经济遭受重创,百废待兴。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经济建设之路。

当时,经济基础极为薄弱。

农业方面,生产技术落后,粮食产量低,广大农民生活困苦。

工业更是几乎一片空白,仅有一些小型的轻工业和手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

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也破败不堪,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和措施。

首先是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农民们有了自己的土地,就像有了生活的希望和动力,他们辛勤劳作,努力提高粮食产量,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业方面,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通过建设大型的工业项目,如钢铁厂、机械厂、发电厂等,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一五计划”期间,苏联给予了我国重要的技术援助和支持,一批重点工程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等相继建成投产。

这些工厂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也培养了大批技术人才和工人队伍。

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还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农业通过建立合作社的方式,实现了集体化生产。

手工业者也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合作社。

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则采取了公私合营的方式,逐步将其纳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与此同时,国家还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修建铁路、公路,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建设通信网络,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财政金融方面,国家实行了严格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稳定物价,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

通过统一货币、统一财政收支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稳定了经济秩序。

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也受到了高度重视。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新中国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新中国经济

专题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一、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1.经济恢复:1949——1952底措施:(1)土地改革:1950-1952——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调动了…,解放了…,促进了…,巩固了…(2)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及帝国在华企业——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2.过渡时期:1953——1956(1)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 一五计划:1953-1957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①重工业基础差②借鉴苏联的经验;③应对严峻国际形式的需要评价: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

(3) 三大改造:1953——1956年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对象: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法:①农业组建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平赎买评价: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②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命题:1.就经济建设发展阶段角度命题;2.就概念内涵角度考察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例1:“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表现了财政经济情况的开始好转,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

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要争取这三个条件,需要相当的时间,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该文件发表的时间是A.1952年底B.1950年C.1953年D.1956年例2: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

粮食的统购统销( )A. 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 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 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例3:1953年毛泽东点明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

2021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2021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一、1949——1956的经济建设(过渡时期)(一)1949一一1952的经济建设(重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背景: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2、措施: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二)1953——1956的经济建设(重点:开展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工业化建设(1)时间:1953 一五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到1957年提前完成(2)特点:政府主导、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效: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汽车、飞机等重要工业部门和东北重工业基地,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2、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分散的小农经济、手工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时间:1953——1956底(3)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方式:加入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化运动)、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5)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3、注意:分析一五计划必须从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两个角度入手。

二、1956——1978的经济建设(一)成功探索1、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成为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新考内容)2、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己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内容:科学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B.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3)意义:体现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3、1960冬,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1)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作用:农业比例有所提高,重工业比重有所下降,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 新中国经济建设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教案 新中国经济建设

专题二新中建国经济建设(1949---2008)一、本单元阶段特征一、新中国经济建设分期(一)、过渡时期1、国民经济恢复(1949年10月---1952年底)2、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1956年底)(二)、十年建设时期1、(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66)(三)、文革时期(1966—1976)(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今)第一部分过渡时期一、国民经济的恢复(一)、背景1、建国初期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A、工业下降、交通阻塞B、物资奇缺、通货膨胀、人民困苦C、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2、原因:A、帝国主义长期的掠夺和侵略B、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C、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的大肆搜刮(二)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4、农村中互助合作运动,兴修水利,发展经济5、工矿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三)、意义1、1952年底国民经济取得根本好转2、工农业超过历史最高水平3、市场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4、为国家有计划、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准备条件5、巩固政权,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二、有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背景1、人民政权巩固,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2、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家财政得到根本的好转,3、中共积累了一些经济经验。

4、苏联的巨大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5、为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二)、具体内容------ 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2、内容:看课本p393 、依据:过渡时期总路线4、成就:A、工业:建立了初步工业化体系p39B、农业:按计划完成C、交通: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康脏、青藏、新藏公路(三)、过渡时期总路线1、内容:“一化三改造”2、实质:为我国确立公有制经济基础3、目的:保证向社会主义过渡,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4、特点:A、改造与建设并举(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并举)B、工业化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C、优先发展重工业D、实质是解决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

【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习题(含答案)

【通史版】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1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习题(含答案)

板块13 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一模)如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 )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解析:C 据漫画文字可知,华君武《欢腾的葬礼》创作于1979年,结合所学可知,漫画中“左”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们在庆祝“左”倾错误的全面整顿,故C 项正确。

A 项在1976年,B 项是1960年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D 项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

2.(2018·广东茂名一模)1981年,时任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润生说:“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最大的弊端就是把人捆死;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共同贫困。

”他要求在部分贫困地区试点搞包产到户。

这反映了( ) A.农村尚未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B.中央内部未就农村改革统一思想 C.集体经济的失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D.包产到户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解析:B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部分贫困地区已经开始包产到户的实践 ,故A 项错误;当时中国在部分地区包产到户,但占主要的还是集体经济,说明主张高度集中的公社经济体制在当时中央还有相当的认同度,故B 项正确;“集体经济已难以维持”是材料中作者的观点,当时农村的主体经济形式仍然是集体经济,据材料不能得出C 项结论,故C 项错误;据材料包产到户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消灭贫困,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故D 项错误。

3.(2018·山东德州一模)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国家计划分配的重要物资占其生产量的比重变化:煤炭由57.9%降至42.7%,钢材由76.9%降至49.2%。

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三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2019年高考历史必修知识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三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

专题三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一、1949——1956的经济建设(过渡时期)(一)1949——1952的经济建设(重点:恢复发展国民经济)1、背景: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经济烂摊子2、措施: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等3、意义: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二)1953——1956的经济建设(重点:开展一五计划,包括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工业化建设(1)时间:1953一五计划的执行,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到1957年提前完成(2)特点:政府主导、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3)成效: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建成汽车、飞机等重要工业部门和东北重工业基地,初步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2、社会主义改造(1)背景:分散的小农经济、手工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时间:1953——1956底(3)内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4)方式:加入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合作化运动)、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5)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3、注意:分析一五计划必须从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两个角度入手。

二、1956——1978的经济建设(一)成功探索1、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成为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新考内容)2、1956年9月中共八大的召开(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内容:科学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现实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B.主要任务:把中国尽快地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3)意义:体现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3、1960冬,提出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1)内容:“调整、巩固、充实、提高”(2)作用:农业比例有所提高,重工业比重有所下降,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二轮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学习案

历史二轮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专题学习案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1949-1956)(2月17日历史科目学习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所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恢复的必要性(目的),认识国民经济恢复的一些基本措施;(2)理解新中国实施“一五计划”的历史背景和目的,认识“一五计划”实施的具体项目和措施;(3)理解“中共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评价。

一国民经济恢复(1949-1952)1949年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我们的新中国就是在这一年建立起来的,但刚刚学习完近代中国经济的我们一定对建国前的中国经济有一些了解。

虽然经过鸦片战争后100多年尤其是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28年的英勇斗争,我们终于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但是,旧中国遗留给我们的是一个烂摊子。

见下图,我们在经济方面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刚建国时的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状态。

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这就是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系统的国民经济恢复。

具体的措施见下图: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到1952年的时候,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

其表现主要是工农业产量达到或超过中国经济发展历史的最高水平,社会经济秩序良好,而且还消灭了旧社会的剥削。

从历史意义来讲,1949-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的颓势,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1953-1956)国民经济恢复为新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新中国需要解决两大问题:第一,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最大的缺陷就是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基础薄弱);第二,新中国的政权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需要相应的生产关系作为基础,所以要在经济领域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也可以表述成:新中国需要尽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会转向社会主义社会)。

以上红字部分就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

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新中国进行了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他们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内容也不同,见下图: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重点实施了156项重点工程的建设,取得了诸如机床制造、汽车制造、飞机制造等一系列建设成果,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重工业基础,工业体系得以基本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
知识结构
国 特 色 的 社
曲折探索(1956—1976)
现代化建设 新时期 (1978—今)
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1992:农村→城市 对内 改革 1992-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主 义
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国际: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破产; (1)从②国苏际联和计国划内经两济方体面制分取析得20巨世大纪成30就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 起国的内原:因③。中(国6内分忧)外患。 (三点6分)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 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
1949
1956
1978
1992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化三改

(1949—1956)



பைடு நூலகம்








知识结构
1.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
材鼓度(原是吹料2因“)有,一:在计以内②划为许美外“的苏多国层一,俄中为层边有成国首叠倒组功人的叠”织之“资的,学 审 原 影的秘对本高学因法题响。诀苏主压习(总:(”,俄义状苏背结时评在表国态联景:空价于示家底;—)定)它同孤下—题位题的情立的据:,:社之和中《全联辩会美包国东方系证经感围”方位知(济,新,杂(识正制有中最志政框反度的国急》经架),甚;需(文+因至的全1+为替9是国方3这它3“际位年个大整))制事个
色 的
(1956—1976)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文革经济








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描述题答法归纳:
材料四 1952年一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1图、(明1确95描2述年对=1象00)
2、明确描述角度
3、对特征准确表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4)据材料描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 (4分),任选其中某个时段,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材料五:中共三中全会政策的“进化之路” 趋势题答法小贴士:
十一届
十二届
十四届1、找相同十(八高届频词)
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
三中全23会、、相总同趋里势三面抓中找首全不尾会同
重点议题趋①②③决势农计建定工 现 改:村划立性作代革到经市作重化开城济场用点建放市到经)转设济;再市到;体到场制城经经有济到乡济济 计— ; 完体划善体制的市;改商场革品经;经济体建体观制立制调(市;控市场建体场经立系起济宏基础完济深性善体化作市制改用场;革到经起
关键词实道④质路改拨 邓 家 责 改::革乱小庭任革社使向反平联制开会中纵正核产、放主国深、心承义逐发、包步制展形度。城革农商成的(市 、 村 品了自任经走经一我意济向济条完三体城善中点制市(国即改、特2可分色,)市用收社6分场、入会)基宏分主础观配义性调道作控路、(市作国转城2分场用企变乡)决、改职一定革能体性、、
②中和共历积史极经探验索社上会说主,义都建只设是道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 ③④“苏划算双联,制百计经来”划济补方经计充针济的体划经提制济必出的计须;弊运划端用,日计价益严划值重经规。济律(运,任用如答价果两点值不4规是分律由) 有经无济法核
评价克:服①的顾困准难的。观点…是…正价确值的规。律(1既分调)节生产,也调节流通, ②该既观调点节揭消露费了计资划料经的济生体产制与的弊流端通,,并也提调出节了克生服产弊资端料、的促生进社 会③主在产义当及经时其的济转经发移济展的体过制根程和本。意性摘办识编形法自态。下(《,2经分顾济)准研敢究于》发表19这57样年的3观期点,体
(5)据材料分析中国改革内容的变化趋势。(6分)指出历届三中 全会改革政策的实质及对中国发展道路的主要影响。(4分)
4.1992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材料六:《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表1、涨格看情数表况据头表特、》点纵题横解比法较:项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2、抓首19、88尾牟、最高19、89最年低
自然经济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新民主主义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过渡 时期
1840 19C 19C末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6 六七
十年 代
请描述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
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
计划为主 市场为辅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变50化S持:续增长的原因:中共八大正确决策、一五计划的完成; ①50总S末体6上0S是初增下长降的原。因(:1“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②625年0后年恢代复持原续因增:长制;定50并年贯代彻末“60调年整代、初巩下固降、;充62实年、开提始高恢”复的。方针。 (任3分答)其一得4分)
地实行社③会经主济义起的点统低制,经底济子(薄计。划(经三济点)6和分集)体生产”。
影响:①初期产生积极影响,—初—步据形《成申了报独月立报工》业(体1系93;3年)
②后期束缚生产力的发展。(两点4分)
材料二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
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年)
2.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评述题答法归纳:
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应通过价值规律来调1、节评。述(对2分象)的内容
材料三:顾准《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2、经时济空和定价位值说规背律景》
背景:
3、辩证全方位评价
①1956年社我会国主完成义“经三济大所改以造必”,须建实立行起经社济会核主义算计,划从经理济论体上制;
现了(他3)实事根求据是材的料精并神结和坚合持所真学理知的识勇气,。评(述1顾分)准经济思想
的核心内容。(10分) 1、概述顾准思想的核心内容
1、叙述 2、评价
2、顾准思想产生的背景 3、全面评价顾准的思想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知识结构

(1949—1956)

曲折探索
《论十大关系》、八大、八字方针
物价指数 11.9% 7%
8.8%的数据2,0.寻7找%规律1性6.数3据%
(注:根据《巨变1978年—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 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 购狂。……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