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声声慢》优质课一等奖ppt省公开课获奖课件市赛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三杯两盏……,怎……、晚来……?
雁……,正……,却是旧时……。
满地黄花……,憔悴……,如今有谁……?
守着……,独自怎生……?
梧桐更兼……,到……,点点……。
这……,怎一种愁字……?
迅速背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冷……,凄……。
乍……,最……。
三……,怎……、晚……?
雁……,正……,却……。
亡国之痛 思国
内容探究
析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分组学习
四个同学一种小组,研读 本词,针对这首词提出一种以 上旳问题,并总结好答案,写 在纸上。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 学展示大家旳问题和答案。 (8分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 愁苦旳感情基调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搜集整顿跟“愁”有 关旳诗词名句。
2.请同学们插上想像旳翅膀,用 自己旳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 旳散文,500字以上。
迅速背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迅速背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冷冷清……,凄凄惨惨……。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课外拓展
“三李”写愁旳对比
雁……,正……,却是旧时……。
满地黄花……,憔悴……,如今有谁……?
守着……,独自怎生……?
梧桐更兼……,到……,点点……。
这……,怎一种愁字……?
迅速背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冷……,凄……。
乍……,最……。
三……,怎……、晚……?
雁……,正……,却……。
亡国之痛 思国
内容探究
析意象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分组学习
四个同学一种小组,研读 本词,针对这首词提出一种以 上旳问题,并总结好答案,写 在纸上。讨论结束后向全班同 学展示大家旳问题和答案。 (8分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1、形式上,⑴音乐美、音韵美 ⑵增强感情
2、内容上,奠定哀婉、凄凉、 愁苦旳感情基调
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搜集整顿跟“愁”有 关旳诗词名句。
2.请同学们插上想像旳翅膀,用 自己旳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篇优美 旳散文,500字以上。
迅速背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傍晚,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迅速背诵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冷冷清……,凄凄惨惨……。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音韵上徘徊婉转,感情上层层递进, 使全词顿挫凄绝,如泣如咽
课外拓展
“三李”写愁旳对比
9.3《声声慢(寻寻觅觅)》优秀课件(42张PPT)_最新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旨
词人通过描写在残 秋的所见所闻所感, 营造出冷清悲凉的意 境,抒发其饱经国破 家亡夫死后的内心巨 大悲痛(或孤寂落寞, 悲凉愁苦的心绪)。
绝望 ——法国诗人克洛岱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浣溪沙》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晏几道《思远人》 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1、北雁南飞,点明时间“秋”,雁声凄切。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作用?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借景抒情(意象) 词人主要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
•天真 调皮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 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 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作水者天以相浪接漫,主晨义雾的蒙艺蒙术 笼构云思涛,。梦银游河的欲方转式,千设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 帆想如与梭天逐帝浪问飘答。,梦倾魂述仿隐
——《醉花阴》
黄花
即菊花。点明季节, 表达孤独落寞之情 容颜已失,慨叹时光流逝
03614_《声声慢(寻寻觅觅)》PPT优秀教学课件

追求精神自由
词中所表达的孤独失落和怀旧伤今情感,以及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对
现代社会人们追求精神自由具有启示意义。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世
界,追求真正的自我和自由。
18
05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阅读
2024/1/24
19
艺术特色概述及表现技巧分析
意象的巧妙运用
通过描绘秋风、黄花、过 雁等意象,营造出凄凉、 萧瑟的氛围,表达词人内 心的愁苦之情。
4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年代及背景
பைடு நூலகம்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具体写作 时间待考,多数学者认为是作者晚年时期的作品,也 有人认为是作者中年时期所作。
公元1127年,徽宗、钦宗二帝被掳去,宋室南迁,李 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在赴湖州任上病逝。接着 金兵南下,李清照孤身一人漂泊江南,过着颠沛流离 、亡命天涯的生活。在饱经离乱之苦后的词人在一个 黄昏日落时来到庭院,看到黄花满地堆积、秋风多愁 无情、秋雨细细绵绵这些景象时,引发对亡夫的怀念 和自己孤苦无依的伤感之情,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 慢》。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优 秀教学课件
2024/1/24
1
2024/1/24
•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意象呈现与审美体验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艺术特色鉴赏与比较阅读 • 课堂互动环节与思考题
2
01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
2024/1/24
3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李格非藏书 甚富。出嫁后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 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 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 感伤。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

1、1旧.丧时夫相之识痛。:北“雁雁南”归是,信词使人,也它是让从词北人方回流想落起当年和丈夫鸿雁传书 的南日方子,而如今,丈夫已逝,谁再给她捎信?她又捎信给谁呢?睹物思 人2,、雁传是信人使非者,。更大感雁绝曾望为和她悲和哀丈,夫增传添递了相词思人,心如中的无限凄凉。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今大2.雁故依国旧之而思收:信“人雁却过不也人”世中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 方常常见到的,之所以说是“旧时相识”,是因为词人想借此表达自己 浓重的相思之情。
中期
1.世事反复难得知,回黄转绿无定期
刚回汴京第二年,大观元年(1107年)赵家在党争中 败下阵来。赵家败阵却是李清照幸福生活的开始李清 照和赵明诚屏居青州10年
2.归来堂中读书乐,赌书消得泼茶香
夫妻俩在青州的“归来堂”猜书、斗茶。赵明诚撰写 《金石录》,李清照则陪伴身旁,心情舒畅,甘心终 老。在这期间 她完成了一件在词坛上有“补天”之 功的大事。为诗词之别首创界碑,写出了“别是一家” 的《词论》。
《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时所见 所闻所感,抒发了“我”(作者李清照)因 国破家亡、沦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 凉愁苦的心情。
词如生命 你的文字若不渗透你这个个体生命的个性、 思想、情感和灵魂,那么,文字就如同你的头皮 屑,没有带上你生命的温度与活力,它是死的, 只是一种代谢物。而好的文字,应当是作者生命 的延伸。 王国维《人间词语》云:“尼采谓以血书者 也”。李清照的词也同样是“以血书”的。她将 生命个性、生活情趣、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入 词中,她的文字生动地表现了她的人生,集喜怒 哀乐、悲欢离合、国破家亡、民族之悲、身世之 感于一体,意境深远。她的作品都是她生命历程 的真实记录,也是时代的见证。
结论:“黄花” 孤独愁情的寄托。
二 找出词中的意象,并谈谈该意象有何特点。
《声声慢》上课优秀课件

感
02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
延伸拓展
酒文化探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感知质疑】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愁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
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写对联,赏意境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02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诵读领悟,感受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
延伸拓展
酒文化探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结论: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细雨绵长,细雨与愁绪相似。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细雨
以声衬情 顿挫凄凉之感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 秦观:《浣溪沙》
用三个词语来概括李清照的一生: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诗歌鉴赏方法之一:知人论世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感知质疑】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全词的感情?
听后思考
愁
全词的诗眼是什么?
《声声慢》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 ,写愁写悲写得最深。
直接抒情的句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开篇)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写对联,赏意境
下联:雁过南窗,梧桐细雨写点点离愁
结论:过雁象征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怀古伤情的寄托。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声声慢(寻寻觅觅)》ppt课件23张(2024)

莱宫会见唐玄宗使者的情形。
20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 方女性文学形象比 较
2024/1/26
21
中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概述
中国女性文学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 造为婉约、柔美、含蓄内敛的。她们多 愁善感,情感丰富,但又受到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
VS
西方女性文学形象
相比之下,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更为多元和 开放。她们可以是独立自主、勇敢追求自 我价值的现代女性,也可以是充满反叛精 神、挑战社会规范的“新女性”。
2024/1/26
4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 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 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 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 慢》。有人则认为此词是别后相思之作,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文学传统差异
中西方文学传统对于女性形象的 塑造也有不同的偏好和倾向。中 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具有一种 悲剧色彩,而西方文学则更注重 展现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 。
2024/1/26
24
06
课堂互动环节
2024/1/26
25
学生朗读、背诵比赛
学生自愿报名或老师指定,进行《声 声慢(寻寻觅觅)》的朗读或背诵比赛 。
的氛围。
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加
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2024/1/26
28
07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 置
2024/1/26
29
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声声慢的词牌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
05
跨文化对比:东西 方女性文学形象比 较
2024/1/26
21
中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概述
中国女性文学形象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形象往往被塑 造为婉约、柔美、含蓄内敛的。她们多 愁善感,情感丰富,但又受到封建礼教 的束缚和压迫。
VS
西方女性文学形象
相比之下,西方女性文学形象更为多元和 开放。她们可以是独立自主、勇敢追求自 我价值的现代女性,也可以是充满反叛精 神、挑战社会规范的“新女性”。
2024/1/26
4
《声声慢(寻寻觅觅)》创作背景
• 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具体写作时间待考。有人认为作于 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 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 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 慢》。有人则认为此词是别后相思之作,抒发了作者对丈夫的 思念之情。
文学传统差异
中西方文学传统对于女性形象的 塑造也有不同的偏好和倾向。中 国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多具有一种 悲剧色彩,而西方文学则更注重 展现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自我意识 。
2024/1/26
24
06
课堂互动环节
2024/1/26
25
学生朗读、背诵比赛
学生自愿报名或老师指定,进行《声 声慢(寻寻觅觅)》的朗读或背诵比赛 。
的氛围。
通过分享交流的方式,提高学 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加
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2024/1/26
28
07
总结回顾与作业布 置
2024/1/26
29
重点知识点总结回顾
声声慢的词牌名、作者及创作背景介绍 词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024年度《声声慢》公开课优秀课件

预期效果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声声慢》的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并欣赏古 典诗词的美,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同时,通过公开课的学习和交流,提高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4/2/2
6
02
诗词鉴赏与解读
2024/2/2
7
《声声慢》原文呈现
原文全文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 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 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文化氛围
宋代文化繁荣,诗词歌赋等文学艺 术得到极大发展,士人文化素养普 遍较高。
16
李清照生平及创作历程
早年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展 现出卓越的文学才华。
婚姻生活
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生 活幸福美满。
创作历程
李清照的创作以词为主,前期作品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因国破家亡, 作品多抒发悲苦情感,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小组3
我们讨论了词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认为这些因素对于理解词 意和作者情感至关重要。
25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要点
01
讲解了《声声慢》的创 作背景、作者生平及词 作风格。
2024/2/2
02
分析了词中的意象运用 、情感表达及艺术特色 。
03
04
探讨了词在历史和文化 背景下的内涵和意义。
26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 诵和鉴赏等方式深入感 受词作的魅力。
2024/2/2
13
节奏、韵律在表达中作用
《声声慢》课件(共45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描绘唐明皇思念死去的杨贵妃而不得,凝视秋雨敲打梧桐叶落而触景伤情,是一种生死离别的情感。借用此典故,表达她夫死神伤的感情。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整首词是围绕那个字来写的?
愁
一、直接写愁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②雁过也,正伤心,
借景抒情
二、间接写愁
③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与寻觅的区别是什么?
寻觅是寻找的意思。寻寻是写诗人不停地找寻,希望找到点什么。觅觅是找寻不后更为细致的寻找。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1126年靖康之变(南渡前后)———— 《声声慢》(寻寻觅觅) 《永遇乐》(落日熔金)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忽冷忽寒的时候,最难调养休息。(那是什么时候?什么季节?)秋天的早晨:朝阳出生曰乍暖,晓寒犹重曰还寒。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间接抒情
淡酒
秋风
李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主要借助了哪些意象?
为何说是“淡酒”?
“淡”是主观感受,是与“浓”相对而言的,如果觉得酒淡,那什么是“浓”的呢?结合语境,可知,词人意在突出愁情的浓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一个“淡”字表明了词人晚景是何等凄凉惨淡。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为什么不说暴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词人看到“雁”过就 “伤心”?
因为大雁是候鸟,它们从北 方来,勾起了词人对故国、故 乡、故人和往昔生活的无限向 往;这追怀与眼下的孤苦处境 相对照,不能不“伤心”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
梧桐
化用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 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天明。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 弃疾 采桑子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吴文英《唐多令》)
• “一般愁字别样情,半世漂泊感生平,”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是何其不幸;作为 一个词人,她又是何其伟大。正所谓”国 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句便之“,苦难 不停地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这些经 历像重物一样压在她生命的弹簧上,但他 们不能压垮李清照,相反,苦难越重,艺 术的灵魂飞得越高。
• 郭沫若评价:
• 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
• 冷清今日成轰烈,传颂千古是著书。
作业
一、背诵默写全诗
二、完成练习册本课相关内容
小结
1、直接抒情
叠 词及主旨句直接抒情
2.间接抒情
通过独特意象间接抒情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愁 “这次第, 怎一个 字了得”?
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眼前这
一切使词人的哀愁重重叠加,直至无以复加, 不知怎样形容,也难以形容,于是词人再也不 用什么铺垫、渲染、对比,而是直截了当地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简单直白,反 而更觉神妙,更有韵味,更甚咀嚼。相形之下, 就连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也稍觉逊色了。因为李后主的愁 还可形容,而词人的愁绪则非笔墨所能形容的。
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细雨
作者为何不说暴雨?
以
细雨绵长,细雨
声 衬
与愁绪相似。
情
顿
生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凄 凉
之
感
品读鉴赏,再现意境
借酒消愁——抵不过晚来风急 大雁南飞——追忆起旧时相识 黄花堆积——憔悴中无心堪摘 守窗盼黑——到黄昏梧桐细雨
特 凄惨悲凉 点 一种凄婉的美
古代咏愁诗词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声
声
慢李 清 照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知质疑】
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
读后思考:抓情语
能不能用本诗中的 一句诗或一个字概 括全词的感情?
读后思考:抓情语
这次第,怎一个愁 字了得。
愁
逐句分析,全诗如何体现 “愁”
合作学习,分组展示
1-8小组每组一句
1叠字直接抒情2、秋天气候多变 3、酒难御寒4、北雁南飞 5、黄花喻己6、时间难熬 7、梧桐细雨8、直抒愁情
• 曹孟德: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一副解忧剂
• 李白: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一颗消愁散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离愁
总结: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 为何“添愁绪”?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已觉秋窗秋不尽,哪堪风雨助凄凉 3、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秋风秋雨秋煞人,秋风添哀愁
如何通过意象抒愁情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间接抒情
酒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 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 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 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酒文化探讨:
“放眼读书,开襟饮酒”,道不尽 的是中国文人千年的诗酒风流。其实 在包括李清照在内的很多古代文人都 有饮酒的习惯。请结合学过的写酒的 诗篇来分析探讨酒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