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技术试验

电力电子技术试验
电力电子技术试验

实验一电力晶体管(GTR)驱动电路研究一.实验目的

1.掌握GTR对基极驱动电路的要求

2.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连接实验线路组成一个实用驱动电路

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

3.光耦合器输入、输出延时时间与电流传输比测试

4.贝克箝位电路性能测试

5.过流保护电路性能测试

三.实验线路

见图5—1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1.NMCL-22电力电子实验箱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五.实验方法

1.检查面板上所有开关是否均置于断开位置

2.PWM波形发生器频率与占空比测试

(1)开关S1、S2打向“通”,将脉冲占空比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1和2点间的PWM波形,即可测量脉冲宽度、幅度与脉冲周期,并计算出频率f与占空比D,填入表5—1。

(2)将电位器RP左旋到底,测出f与D,填入表5—1。

(3)将开关S2打向“断”,测出这时的f与D,填入表5—1。

(4)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测出这时的f与D,填入表5—1

(5)将S2打在“断”位置,然后调节RP,使占空比D=0.2左右。

3.光耦合器特性测试

(1)输入电阻为R1=1.6KΩ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

a.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3”与“5”,“9”与“7”及“6”与“1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

b.GTR单元的开关S1合向“”,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1”与“6”及输出“7”与“11”之间波形,记录开门时间t on(含延迟时间t d和下降时间t f)以及关门时间t off (含储存时间t s和上升时间t r),填入表5—2。

(2)输入电阻为R2=150Ω时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测试

将GTR单元的“3”与“5”断开,并连接“4”与“5”,调节电位器RP顺时针旋到底(使RP短接),其余同上,记录开门、关门时间,填入表5—3。

(3)输入加速电容对开门、关门延时时间影响的测试

断开GTR单元的“4”和“5”,将“2”、“3”与“5”相连,即可测出具有加速电容时的开门、关门时间,填入表5—4。

4.驱动电路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

GTR单元的开关S1合向“”,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

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3”与“5”,“9”与“7”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GTR单元输入“1”与“6”及驱动电路输出“14”与“11”之间波形,记录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

t d=

5.贝克箝位电路性能测试

(1)不加贝克箝位电路时的GTR存贮时间测试。

GTR单元的开关S1合向“”,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 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2“、“3”与“5”,“9”与“7”,“14”与“19”,“29”与“21”,以及GTR单元的“8”、“11”、“18”与

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基极驱动信号u b(“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 c(“22”与“18”之间)波形,记录存贮时间t s。

t s=

(2)加上贝克箝位电路后的GTR存贮时间测试

在上述条件下,将20与14相连,观察与记录t s的变化。

t s=

6.过流保护性能测试

在实验5接线的基础上接入过流保护电路,即断开“8”与“11”的连接,将“36”与“21”、“37”与“8”相连,开关S3放在“断”位置。

用示波器观察“19”与“18”及“21”与“18”之间波形,将S3合向“通”位置,(即减小比较器的比较电压,以此来模拟采样电阻R8两端电压的增大),此时过流指示灯亮,并封锁驱动信号。

将S3放到断开位置,按复位按钮,过流指示灯灭,即可继续进行试验。

六.实验报告

1.画出PWM波形,列出PWM波形发生器S2在“通”与“断”位置时的频率f与最大,最小占空比。

2.画出光耦合器在不同输入电阻及带有加速电容时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曲线,探讨能缩短开门、关门延时时间的方法。

3.列出光耦输入、输出电流,并画出电流传输比曲线。

4.列出有与没有贝克箝位电路时的GTR存贮时间ts,并说明使用贝克箝位电路能缩短存贮时间ts的物理原因以及对贝克箝位二极管V1的参数选择要求。

5.试说明过流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

6.实验的收获,体会与改进意见。

七.思考题

1.波形发生器中R1=160Ω,RP=1kΩ,R2=3kΩ,C1=0.022uF,C2=0.22uF,试对所测的f、Dmax、Dmin与理论值作一比较,能否分析一下两者相差的原因?

2.实验中的光耦为TLP521,试对实测的开门、关门延时时间与该器件的典型延时时间作一比较,能否分析一下两者相差的原因。

3.试比较波形发生器输出与驱动电路输出处的脉冲占空比,并分析两者相差的原因,你能否提出一种缩小两者差异的电路方案。

实验二电力晶体管(GTR)特性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GTR)的开关特性与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及其测试方法

2.掌握GTR缓冲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参数设计要求

二.实验内容

1.不同负载时的GTR开关特性测试。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3.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4.并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5.串联冲电路性能测试。

6.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三.实验线路

见图5—1

四.实验设备和仪器

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GTR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双踪示波器

3.万用表

4.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五.实验方法

1.不同负载时GTR开关特性测试

(1)电阻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GTR单元的开关S1合向“”,将GTR单元的输入“1”与“6”分别与PWM 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分别连接GTR单元的“3”与“5”,“9”与“7”,“15”、“16”与“19”,“29”与“21”,以及GTR单元的“8”、“11”、“18”与主回路的“4”,GTR单元的“22”与主回路的“1”,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用示波器观察,基极驱动信号i b(“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 c(“21”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 on,存贮时间t s、下降时间t f。

t on= us,t s= us,t f= us

(2)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除了将主回器部分由电阻负载改为电阻、电感性负载以外(即将“1”与“22”断开而将“2”与“2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us,t s= us,t f= us

2.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1)基极电流较小时的开关过程

断开GTR单元“16”与“19”的连接,将基极回路的“15”与“19”相连,主回路的“1”与GTR单元的“22”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并记录基极驱动信号ib(“19”与“18”之间)及集电极电流ic(“21”与“18”之间)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 on,存贮时间t s、下降时间t f。

t on= us,t s= us,t f= us

(2)基极电流较大时的开关过程

将GTR单元的“15”与“19”的连线断开,再将“14”与“19”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us,t s= us,t f= us

3.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1)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测试---与上述2(2)测试方法相同。

(2)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测试

a.将GTR单元的“18”与“11”断开,并将“18”与“17”以及“12”与“11”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us,t s= us,t f= us

b.将GTR单元的“18”与“17”,“12”与“11”,“14”与“19”断开,将“15”、“16”与“19”、“18”与“11”相连,这时的基极反压系由电容C3两端电压产生,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t on= us,t s= us,t f= us

4.并联缓冲电路性能测试,基极电阻用R6,加贝克箝位电路

(1)、电阻负载(将主回路1与22相连)时,不同并联缓冲电路参数时的性能测试

a.大电阻、小电容时的缓冲特性

将GTR单元的“26”、“27”与“31”相连,“32”与“18”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并描绘“21”与“18”及“22”与“18”之间波形(包括GTR导通与关断时的波形,下同)。

b.大电阻、大电容时的缓冲特性

断开GTR单元的“26”、“27”与“31”的相连,将“26”、“27”与“30”相连,测量并描绘“21”与“18”及“22”与“18”之间波形。

c.小电阻大电容时的缓冲特性

断开GTR单元的“26”、“27”与“30”的相连,将“26”、“28”与“30”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d.小电阻大电容时的缓冲特性

断开GTR单元的“26”、“28”与“30”的相连,将“26”、“28”与“31”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2)、电阻、电感负载(主回路2与22相连)时,不同并联缓冲电路参数时的性能测试

a.无并联缓冲时测量“21”与“18”及“22”与“18”之间波形。

B、加上并联缓冲,即将“26”、“28”与“30”相连,测量“21”与“18”及“22”与“18”之间波形。

5.串联缓冲电路性能

(1)较大串联电感时的缓冲特性

将主回路的“1”与GTR单元的“23”相连,“25”与“22”相连,其余接线同上,测量“21”与“18”及“22”与“18”之间波形。

(2)较小串联电感时的缓冲特性

将GTR单元的“25”与“22”断开,将“24”与“22”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6.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测试

(1)快恢复二极管的恢复特性测试

将主回路的“1”与GTR单元的“22”相连,“26”与“34”,“33”、“27”与“30”相连,其余接线同上。观察电阻R11两端的波形。

测试条件:调节PWM波形发生器的RP,脉冲的占空比足够大,使GTR的关断时间比集-射极电压U Ce(即U C4)上升到稳态值的时间短,这样,在GTR关断过程中通过二极管对C4的充电电流还未结束时,GTR又一次导通,这时即可在采样电阻R11(为1Ω)两端观察到反向恢复过程。

(2)普通二极管的恢复特性测试

断开GTR单元的“26”、“34”的相连,将“35”与“22”,“33”、“27”与“30”相连,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六、实验报告

1.绘出电阻负载与电阻、电感负载时的GTR开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 on、t S与t f,并

分析不同负载时开关波形的差异。

2.绘出不同基极电流时的开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 on、t S与t f,并分析理想基极电流的形状,探讨获得理想基极电流形的方法。

3.绘出有与没有基极反压时的开关波形,分析及其对关断过程的影响。试分析实验中所采用的两种基极反压方案的优缺点,你能否设计另一种获得反压的方案。

3.绘出不同负载,不同并联缓冲电路参数时的开关波形,对不同波形的形状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4.试分析串并联缓冲电路对GTR开关损耗的影响。

5.绘出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特性曲线,并估算出反向恢复峰值电流值(电源电压为15V,R11=1Ω),试说明二极管V2、V3应选用具有何种恢复特性的二极管。

6.实验的收获,体会与改进意见。

七.思考题

1.试说明如何正确选用并联缓冲电阻与电容,当GTR的最小导通时间已知为t on(min)时,你能否列出选择R、C应满足的条件?

2.GTR的开关特性是指开通与关断过程中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但因基极电流与集电极电流之间无共地点,因此无法用双踪示波器同时测试。实验中用基极电压来代替基极电流,试分析这种测试方法的优缺点,你能否设计出更好的测试方法?

实验三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特性

与驱动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OSFET主要参数的测量方法

2.掌握MOSEET对驱动电路的要求

3.掌握一个实用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MOSFET主要参数:开启阀值电压V GS(th),跨导g FS,导通电阻R ds输出特性I D=f(Vsd)等的测试

2.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

3.电阻与电阻、电感性质载时,MOSFET开关特性测试

4.有与没有反偏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5.栅-源漏电流测试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MOSFET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双踪示波器

3.毫安表

4.电流表

5.电压表

四、实验线路

见图5—2

五.实验方法

1.MOSFET主要参数测试

(1)开启阀值电压V GS(th)测试

开启阀值电压简称开启电压,是指器件流过一定量的漏极电流时(通常取漏极电流

将电位器RP逐渐向右旋转,边旋转边监视毫安表的读数,当漏极电流I D=1mA时的栅源电压值即为开启阀值电压V GS(th)。

读取6—7组I D、Vgs,其中I D=1mA必测,填入表5—6。

(2)跨导g FS测试

双极型晶体管(GTR)通常用h FE(β)表示其增益,功率MOSFET器件以跨导g FS表示其增益。

跨导的定义为漏极电流的小变化与相应的栅源电压小变化量之比,即g FS=△I D/△V GS。

典型的跨导额定值是在1/2额定漏极电流和V DS=15V下测得,受条件限制,实验中只能测到1/5额定漏极电流值。

根据表5—6的测量数值,计算g FS。

(3)转移特性I D=f(V GS)

栅源电压Vgs与漏极电流I D的关系曲线称为转移特性。

根据表4—6的测量数值,绘出转移特性。

(4)导通电阻R DS测试

导通电阻定义为R DS=V DS/I D

将电压表接至MOS 管的“25”与“23”两端,测量U DS,其余接线同上。改变V GS从小到大读取I D与对应的漏源电压V DS,测量5-6组数值,填入表5—7。

(5)I D=f(V SD)测试

I D=f(V SD)系指V GS=0时的V DS特性,它是指通过额定电流时,并联寄生二极管的正向压降。

a.在主回路的“3”端与MOS管的“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主回路的“4”端与MOS管的“25”端相连,在MOS管的“23”与“25”之间接入电压表,将RP右旋转到底,读取一组I D与V SD的值。

b.将主回路的“3”端与MOS管的“23”端断开,在主回路“1”端与MOS管的“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读取另一组I D与V SD的值。

c.将“1”端与“23”端断开,在在主回路“2”端与“23”端之间串入安培表,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读取第三组I D与V SD的值。

2.快速光耦6N137输入、输出延时时间的测试

将MOSFET单元的输入“1”与“4”分别与PWM波形发生器的输出“1”与“2”相连,再将MOSFET单元的“2”与“3”、“9”与“4”相连,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波形(“1”与“4”)及输出波形(“5”与“9”之间),记录开门时间t on、关门时间t off。

t on= ,t off=

3.驱动电路的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

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再将“5”与“8”、“6”与“7”、“10”、“11”与“12”、“13”、“14”与“16”相连,用示波器观察输入“1”与“4”及驱动电路输出“18”与“9”之间波形,记录延时时间t off。

4.电阻负载时MOSFET开关特性测试

(1)无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将MOSFET单元的“9”与“4”连线断开,再将“20”与“24”、“22”与“23”、“21”与“9”以及主回路的“1”与“4”分别和MOSFET单元的“25”与“21”相连。用示波器观察“22”与“21”以及“24”与“21”之间波形(也可观察“22”与“21”及“25”与“21”之间的波形),记录开通时间t on与存储时间t s。

t on= ,t s=

(2)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在上述接线基础上,再将“25”与“27”、“21”与“26”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5.电阻、电感负载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1)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将主回路“1”与MOSFET单元的“25”断开,将主回路的“2”与MOSFET单元的“25”相连,测试方法同上。

(2)无并联缓冲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将并联缓冲电路断开,测试方法同上。

6.有与没有栅极反压时的开关过程比较

(1)无反压时的开关过程

上述所测的即为无反压时的开关过程。

(2)有反压时的开关过程

将反压环节接入试验电路,即断开MOSFET单元的“9”与“21”的相连,连接“9”与“15”,“17”与“21”,其余接线不变,测试方法同上,并与无反压时的开关过程相比较。

7.不同栅极电阻时的开关特性测试

电阻、电感负载,有并联缓冲电路

(1)栅极电阻采用R6=200Ω时的开关特性。

(2)栅极电阻采用R7=470Ω时的开关特性。

(3)栅极电阻采用R8=1.2kΩ时的开关特性。

8.栅源极电容充放电电流测试

电阻负载,栅极电阻采用R6,用示波器观察R6两端波形并记录该波形的正负幅值。

9.消除高频振荡试验

当采用电阻、电感负载,无并联缓冲,栅极电阻为R6时,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高频振荡,通常可用增大栅极电阻的方法消除,当出现高频振荡时,可将栅极电阻用较大阻值的R8。

六.实验报告

1.根据所测数据,列出MOSFET主要参数的表格与曲线。

2.列出快速光耦6N137与驱动电路的延时时间与波形。

3.绘出电阻负载,电阻、电感负载,有与没有并联缓冲时的开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 on、t off。

4.绘出有与没有栅极反压时的开关波形,并分析其对关断过程的影响。

5.绘出不同栅极电阻时的开关波形,分析栅极电阻大小对开关过程影响的物理原因。

6.绘出栅源极电容充放电电流波形,试估算出充放电电流的峰值。

7.消除高频振荡的措施与效果。

8.实验的收获、体会与改进意见。

六、思考题

1.增大栅极电阻可消除高频振荡,是否栅极电阻越大越好,为什么?请你分析一下,增大栅极电阻能消除高频振荡的原因。

2.从实验所测的数据与波形,请你说明MOSFET对驱动电路的基本要求有哪一些?你能否设计一个实用化的驱动电路。

3.从理论上说,MOSFET的开、关时间是很短的,一般为纳秒级,但实验中所测得的开、关时间却要大得多,你能否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实验四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特性与驱动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IGBT主要参数与开关特性的测试方法。

2.掌握混合集成驱动电路EXB840的工作原理与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IGBT主要参数测试。

2.EXB840性能测试。

3.IGBT开关特性测试。

4.过流保护性能测试。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MCL-07电力电子实验箱中的IGBT与PWM波形发生器部分。

2.双踪示波器。

3.毫安表

4.电压表

5.电流表

6.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四.实验线路

见图5—3

五.实验方法

1.IGBT主要参数测试

(1)开启阀值电压V GS(th)测试

在主回路的“1”端与IGBT的“18”端之间串入毫安表,将主回路的“3”与“4”端分别与IGBT管的“14”与“17”端相连,再在“14”与“17”端间接入电压表,并将主回路电位器RP左旋到底。

将电位器RP逐渐向右旋转,边旋转边监视毫安表,当漏极电流I D=1mA时的栅源电压值即为开启阀值电压V GS(th)。

读取6—7组I D、Vgs,其中I D=1mA必测,填入表5—8。

(2)跨导g FS测试

在主回路的“2”端与IGBT的“18”端串入安培表,将RP左旋到底,其余接线同上。

将RP逐渐向右旋转,读取I D与对应的V GS值,测量5-6组数据,填入表5—9。

(3)导通电阻R DS测试

将电压表接入“18”与“17”两端,其余同上,从小到大改变V GS,读取I D与对应的漏源电压V DS,测量5-6组数据,填入表5—10。

2.EXB840性能测试

(1)输入输出延时时间测试

IGBT部分的“1”与“13”分别与PWM波形发生部分的“1”与“2”相连,再将IGBT 部分的“10”与“13”、与门输入“2”与“1”相连,用示波器观察输入“1”与“13”及EXB840输出“12”与“13”之间波形,记录开通与关断延时时间。

t on= ,t off=

(2)保护输出部分光耦延时时间测试

将IGBT部分“10”与“13”的连线断开,并将“6”与“7”相连。用示波器观察“8”与“13”及“4”与“13”之间波形,记录延时时间。

(3)过流慢速关断时间测试

接线同上,用示波器观察“1”与“13”及“12”与“13”之间波形,记录慢速关断时间。

(4)关断时的负栅压测试

断开“10”与“13”的相连,其余接线同上,用示波器观察“12”与“17”之间波形,记录关断时的负栅压值。

(5)过流阀值电压测试

断开“10”与“13”,“2”与“1”的相连,分别连接“2”与“3”,“4”与“5”,“6”与“7”,将主回路的“3”与“4”分别和“10”与“17”相连,即按照以下表格的说明连线。

RP左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12”与“17”之间波形,将RP逐渐向右旋转,边旋转边监视波形,一旦该波形消失时即停止旋转,测出主回路“3”与“4”之间电压值,该值即为过流保护阀值电压值。

(6)4端外接电容器C1功能测试——供教师研究用

EXB840使用手册中说明该电容器的作用是防止过流保护电路误动作(绝大部分场合不需要电容器)。

a.C1不接,测量“8”与“13”之间波形。

b.“9”与“13”相连时,测量“8”与“13”之间波形,并与上述波形相比较。

3.开关特性测试

(1)电阻负载时开关特性测试

将“1”与“13”分别与波形发生器“1”与“2”相连,“4”与“5”,“6”与“7”,‘2“与”3“,“12”与“14”,“10”与“18”,“17”与“16”相连,主回路的“1”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8”与“15”及“14”与“15”的波形,记录开通延迟时间。

(2)电阻,电感负载时开关特性测试

将主回路“1”与“18”的连线断开,再将主回路“2”与“18”相连,用示波器分别观察“8”与“15”及“16”与“15”的波形,记录开通延迟时间。。

(3)不同栅极电阻时开关特性测试

将“12”与“14”的连线断开,再将“11”与“14”相连,栅极电阻从R5=3kΩ改为R4=27Ω,其余接线与测试方法同上。

4.并联缓冲电路作用测试

(1)电阻负载,有与没有缓冲电路时观察“14”与“17”及“18”与“17”之间波形。

(2)电阻,电感负载,有与没有缓冲电路时,观察波形同上。

六.实验报告

1.根据所测数据,绘出IGBT的主要参数的表格与曲线。

2.绘出输入、输出及对光耦延时以及慢速关断等波形,并标出延时与慢速关断时间。

3.绘出所测的负栅压值与过流阀值电压值。

4.绘出电阻负载,电阻电感负载以及不同栅极电阻时的开关波形,并在图上标出t ON与t OFF。

5.绘出电阻负载与电阻、电感负载有与没有并联缓冲电路时的开关波形,并说明并联缓冲电路的作用。

6.过流保护性能测试结果,并对该过流保护电路作出评价。

7.实验的收获、体会与改进意见。

七.思考题

1.试对由EXB840构成的驱动电路的优缺点作出评价。

2.在选用二极管V1时,对其参数有何要求?其正向压降大小对IGBT的过流保护功能有何影响?

3.通过MOSFET与IGBT器件的实验,请你对两者在驱动电路的要求,开关特性与开关频率,有、无反并联寄生二极管,电流、电压容量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方面作一分析比较。

实验八采用自关断器件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研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采用自关断器件的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波形分析与使用场合。

2.熟悉PWM专用集成电路SG3525的组成、功能、工作原理与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斩波调压的主回路由MOSFET及其反并联的二极管组成双向全控电子斩波开关。当MOS管分别由脉宽调制信号控制其通断时,则负载电阻R L上的电压波形如图5—9b所示(输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序 型号备注 号 1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等几个模块。2DJK06 给定及实验器件该挂件包含“二极管”等几个模块。 3DJK07 新器件特性实验 DJK09 单相调压与可调负 4 载 5万用表自备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电阻R 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26接线,首先将晶闸管(SCR)接入主电路,在实验开始时,将DJK06上的给定电位器RP1沿逆时针旋到底,S1拨到“正给定”侧,S2拨到“给定”侧,单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DJK09上的可调电阻调到阻值为最大的位置;打开DJK06的电源开关,按下控制屏上的“启动”按钮,然后缓慢调节调压器,同时监视电压表的读数,当直流电压升到40V时,停止调节单相调压器(在以后的其他实验中,均不用调节);调节给定电位器RP1,逐步增加给定电压,监视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当电压表指示接近零(表示管子完全导通),停止调节,记录给定电压U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示波器使用 班级学号姓名 同组人员 实验任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3.详细学习万用表及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NMCL—33组件 3.NMCL—05E组件 4.MEL—03A组件 5.双踪示波器(自备) 6.万用表(自备) 7. 电脑、投影仪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NMCL—05E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SMCL-02的U、V输出端,触发电路选择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如图1所示。 图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图 四.注意事项 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

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使用其中一根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个被测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致发生意外。 五.实验内容 1.实验预习 (1)画出晶闸管的电气符号图并标明各个端子的名称。 (2)简述晶闸管导通的条件。 (3)示波器在使用两个探针进行测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 晶闸管特性测试 请用万用表测试晶闸管各管脚之间的阻值,填写至下表。 + A K G - A K G 3.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调试及各点波形的观察 按照实验接线图正确接线,但由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连至晶闸管VT1的脉冲U GK不接(将NMCL—05E面板中G、K接线端悬空),而将触发电路“2”端与脉冲输出“K”端相连,以便观察脉冲的移相范围。 合上主电源,即按下主控制屏绿色“闭合”开关按钮。这时候NMCL—05E内部的同步变压器原边接有220V,副边输出分别为60V(单结晶触发电路)、30V(正弦波触发电路)、7V(锯齿波触发电路),通过直键开关选择。 合上NMCL—05E面板的右下角船形开关,用示波器观察触发电路单相半波整流输出(“1”),梯形电压(“3”),梯形电压(“4”),电容充放电电压(“5”)及单结晶体管输出电压(“6”)和脉冲输出(“G”、“K”)等波形,并绘制在下图相应位置。

电力电子技术A实验讲义

实验四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一.实验目的 了解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研究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和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二.实验线路与原理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用三只晶闸管,与单相电路比较,输出电压脉动小,输出功率大,三相负载平衡。不足之处是晶闸管电流即变压器的二次电流在一个周期内只有1/3时间有电流流过,变压器利用率低。 实验线路见图4-1。 1) 电源控制屏位于MEL-002T; 2) L平波电抗器位于NMCL-331挂件; 3) 可调电阻R位于NMEL-03/4挂件 4) G给定(Ug)位于NMCL-31调速系统控制单元中; 5) Uct位于NMCL-33F挂件; 6) 晶闸管位于NMCL-33F挂件。 图4-1 三.实验内容

1.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2.研究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的工作情况。 四.实验设备与仪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触发电路与晶闸主回路组件 3.电阻负载组件 4.示波器 五.注意事项 整流电路与三相电源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序。 六.实验方法 1.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 合上主电源,接上电阻性负载R。 ⑴改变给定电压U g,观察在不同触发移相角α(30°、60°)时,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U d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 d、I d 值。 ⑵改变给定电压U g,当α=30°时,记录晶闸管A、K间端电压U VT=f(t)的波形。 2.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 接入的电抗器L=700mH。 ⑴改变给定电压U g,观察在不同触发移相角α(30°、60°)时,可控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U d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 d、I d 值。 ⑵改变给定电压U g,当α=30°时,记录晶闸管的端电压U VT=f(t)(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I d=f(t)(电阻—电感性负载)的波形。 实验方法的具体内容,可参照表4进行。 七. 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指导教师:王跃鹏李向丽 燕山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应用电子实验室 二零零四年七月

实验一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脉冲形成和放大、锯齿波形成、同步移相等环节组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Ⅲ型交流调速系统实验台 2、MCL-32组件 3、MCL-31组件 4、MCL-05组件 5、双踪示波器 五、实验方法 1、将MCL-05面板上左上角的同步电压接入MCL-32的U 、V 端,并将MCL-31的“g U ”和“地”端分别接入MCL-05的“ct U ”和“7”端,“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2、合上主电路电源开关,并打开MCL-05面板右下角的电源开关,用示波器观察各观测孔的电压波形,示波器的地线接于“7”端。 同时观测“1”、“2”孔的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波形的关系。 观察“3”~“5”孔波形,调节RP1,使3”的锯齿波刚出现平顶,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 六、实验报告 整理,描绘实验中记录的各点波形。

实验二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 2、研究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阻感负载时的工作特点。 二、实验内容 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给电阻负载。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给阻感负载。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实验线路如图2-1所示,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王兆安、黄俊编)”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Ⅲ型交流调速系统实验台 2、MCL-32组件 3、MCL-31组件 4、MCL-05组件 5、双踪示波器 五、实验方法 1、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给电阻负载。 按照图2-1接线,接上电阻负载(采用MEL-03上的两只900Ω的电阻并联),并将负载电阻调至最大,短接平波电抗器。合上主电路电源,调节给定电压g u 的大小,观察不同α角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t f u d =,以及晶闸管的端电压波形)(t f u T =。 2、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给阻感负载。 按照图2-1接线,接上阻感负载(电感选择700mH ,电阻采用MEL-03上的两只900Ω的电阻并联),并将负载电阻调至最大。合上主电路电源,调节给定电压g u 的大小,观察不同α角时的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t f u d =,以及晶闸管的端电压波形 )(t f u T =。 六、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答案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1-3节和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四、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五、预习要求 (1)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的内容,弄清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脉冲初始相位的调整方法。 六、思考题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有哪些特点?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与哪些参数有关? (3)为什么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脉冲移相范围比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要大? 七、实验方法 (1)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最新版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概述 一、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与基本实验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是20世纪后半叶诞生和发展的一门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交通运输、电力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能源系统及家电、科研领域。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既是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实验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的主要内容为: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研究,重点是开关特性的研究;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研究,包括: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AC/DC 变换)、SPWM逆变电路(DC/AC变换)、直流斩波电路(DC/DC变换)、单相交流调压电路(AC/AC变换)四大类基本变流电路。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借助于现代化的测试仪器与仪表,使学生在实验的同时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 波形测试方法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中基本的、常用的实验方法,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特性依据波形测试而确定器件的工作状态及相应的参数;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依据波形测试来分析电路中各种物理量的关系,确定电路的工作状态,判断各个器件的正常与否。因此,掌握不同器件、不同电路的波形测试方法,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工程实践的方法。

本讲义参考理论课的内容顺序编排而成,按照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循序渐进,旨在加强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实现方法的掌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应用能力。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提出批评与改进意见。 二、实验挂箱介绍与使用方法 (一)MCL—07挂箱电力电子器件的特性及驱动电路 MCL—07挂箱由GTR驱动电路、MOSFET驱动电路、IGBT驱动电路、PWM 发生器、主电路等部分组成。 1、GTR驱动电路:内含光电耦合器、比较器、贝克箝位电路、GTR功率器件、串并联缓冲电路、保护电路等。可对光耦特性(延迟时间、上升时间、下降时间),贝克电路对GTR导通关断特性的影响,不同的串、并联电路对GTR开关特性的影响以及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2、MOSFET驱动电路:内含高速光耦、比较器、推挽电路、MOSFET功率器件等。可以对高速光耦、推挽驱动电路、MOSFET的开启电压、导通电阻R ON、跨导g m、反相输出特性、转移特性、开关特性进行研究。 3、IGBT电路驱动:采用富士IGBT专用驱动芯片EXB841,线路典型,外扩保护电路。可对EXB841的驱动电路各点波形以及IGBT的开关特性进行研究。 本挂箱的特点: (1)线路典型,有助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力求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自关断器件的特性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打印的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打印的-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 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序号型号备注 1 DJK01 电源控制屏该控制屏包含“三相电源输出” 等几个模块。 2 DJK0 3 晶闸管触发电路该挂件包含“单结晶体管触发电 路”等模块。 3 双踪示波器自备 图1-8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原理图 由同步变压器副边输出60V的交流同步电压,经VD1半波整流,再经稳压管V1、V2进行削波,从而得到梯形波电压,其过零点与电源电压的过零点同步,梯形波通过R7及等效可变电阻V5向电容C1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单结晶体管的峰值电压Up时,单结晶体管V6导通,电容通过脉冲变压器原边放电,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脉冲。同时由于放电时间常数很小,C1两端的电压很快下降到单节晶体管的谷点电压Uv使V6关断,C1再次充电,周而复始,在电容c1两端呈现锯齿波形,在脉冲变压器副边输出尖脉冲。在一个梯形波周期内,V6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对晶闸管的触发只有第一个输出脉冲起作用。电容C1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改变C1的充电时间,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个点波形略。 四、实验内容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五、思考题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振荡频率与电路中 C1 的数值有什么关系 答:在一个梯形波周期内,V6可能导通、关断多次,但对晶闸管的触发只有 第一个输出脉冲起作用。电容C1的充电时间常数由等效电阻等决定,调节RP1 改变C1的充电时间,控制第一个尖脉冲的出现时刻,实现脉冲的移相控制。(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 答:能 六、实验方法 (1)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观测 将 DJK01 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 , 使输出线 电压为 200V (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 DJK03 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 10% ,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 240V 。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 DZSZ-1 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 220V 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 200V 交流电压接到 DJK03 的“外接220V ”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 DJK03 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经半波整流后“ 1 ”点的波形,经稳压管削波得到“ 2 ”点的波形,调节移相电位器 RP1 ,观察“ 4 ”点锯齿波的周期变化及“ 5 ”点的触发脉冲波形;最后观测输出的“ G 、K ”触发电压波形,其能否在30° ~ 170° 范围内移相 (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记录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DC-DC 变换电路的性能研究 一、实验目的 熟悉Matlab 的仿真实验环境,熟悉Buck 电路、Boost 电路、Cuk 电路及单端反激变换(Flyback )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这几种种基本DC-DC 变换电路的工作状态及波形情况,初步了解闭环控制技术在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Buck 变换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相关电压测试 2.Boost 变换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相关电压测试; 3.Cuk 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 4.单端反激变换(Flyback )电路的建模,波形观察及电压测试,简单闭环控制原理研究。 (一)Buck 变换电路实验 (1)电感电容的计算过程: V V 500=,电流连续时,D=0.4; 临界负载电流为I= 20 50 =2.5A ; 保证电感电流连续:)1(20D I f V L s -?= =5 .210002024.0-150????) (=0.375mH 纹波电压 0.2%= s s f LCf D V ?8-10) (,在由电感值0.375mH ,算出C=31.25uF 。 (2)仿真模型如下: 在20KHz 工作频率下的波形如下:

示波器显示的六个波形依次为:MOSFET的门极电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电感电流、输出电压、MOSFET电流及续流二极管电流的波形。 在50KHz工作频率下的波形如下: 示波器显示的六个波形一次为:MOSFET的门极电压、流过电阻两端的电流、电感电流、输出电压、MOSFET电流及续流二极管电流的波形; 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3)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显示在仿真图上,分别为49.85,49.33; (4)提高开关频率,临界负载电流变小,电感电流更容易连续,输出电压的脉动减小,使得输出波形应更稳定。 (二)Boost 变换电路实验 (1)电感电容的计算过程: 升压比M= S V V 0=D -11,0V =15V,S V =6V,解得D=60%; 纹波电压0.2%=s c f f D ? ,c f RC 1=,s f =40KHz,求得L=12uH,C=750uf 。 建立仿真模型如下:

电力电子技术仿真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合肥师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实验一电力电子器件 仿真过程: 进入MATLAB环境,点击工具栏中的Simulink选项。进入所需的仿真环境,如图所示。点击File/New/Model新建一个仿真平台。点击左边的器件分类,找到Simulink和SimPowerSystems,分别在他们的下拉选项中找到所需的器件,用鼠标左键点击所需的元件不放,然后直接拉到Model平台中。 图 实验一的具体过程: 第一步:打开仿真环境新建一个仿真平台,根据表中的路径找到我们所需的器件跟连接器。

提取出来的器件模型如图所示: 图 第二步,元件的复制跟粘贴。有时候相同的模块在仿真中需要多次用到,这时按照常规的方法可以进行复制跟粘贴,可以用一个虚线框复制整个仿真模型。还有一个常用方便的方法是在选中模块的同时按下Ctrl键拖拉鼠标,选中的模块上会出现一个小“+”好,继续按住鼠标和Ctrl键不动,移动鼠标就可以将模块拖拉到模型的其他地方复制出一个相同的模块,同时该模块名后会自动加“1”,因为在同一仿真模型中,不允许出现两个名字相同的模块。 第三步,把元件的位置调整好,准备进行连接线,具体做法是移动鼠标到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会出现一个“十字”形的光标,按住鼠标左键不放,一直到你所要连接另一个器件的连接点上,放开左键,这样线就连好了,如果想要连接分支线,可以要在需要分支的地方按住Ctrl键,然后按住鼠标左键就可以拉出一根分支线了。 在连接示波器时会发现示波器只有一个接线端子,这时可以参照下面示波器的参数调整的方法进行增加端子。在调整元件位置的时候,有时你会遇到有些元件需要改变方向才更方便于连接线,这时可以选中要改变方向的模块,使用Format菜单下的Flip block 和Rotate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案)

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任课教师:张振飞 所属院部: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班级:电气1501-1504班、自动化1501-1504自动化卓越1501 教学时间: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湖南工学院

课程基本信息

1 P 实验一、SCR、GTO、MOSFET、GTR、IGBT特性实验 一、本次课主要内容 1、晶闸管(SCR)特性实验。 2、可关断晶闸管(GTO)特性实验(选做)。 3、功率场效应管(MOSFET)特性实验。 4、大功率晶体管(GTR)特性实验(选做)。 5、绝缘双极性晶体管(IGBT)特性实验。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测试方法。 2、难点是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演示、实际操作等。 五、作业与习题布置 撰写实验报告

2 P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特性。 2、掌握各器件对触发信号的要求。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电力电子器件(包括SCR、GTO、MOSFET、GTR、IGBT五种)和负载 电阻R串联后接至直流电源的两端,由DJK06上的给定为新器件提供触 发电压信号,给定电压从零开始调节,直至器件触发导通,从而可测得 在上述过程中器件的V/A特性;图中的电阻R用DJK09 上的可调电阻负 载,将两个90Ω的电阻接成串联形式,最大可通过电流为1.3A;直流电 压和电流表可从DJK01电源控制屏上获得,五种电力电子器件均在DJK07 挂箱上;直流电源从电源控制屏的输出接DJK09上的单相调压器,然后 调压器输出接DJK09上整流及滤波电路,从而得到一个输出可以由调压 器调节的直流电压源。 实验线路的具体接线如下图所示:

浙大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在线课后复习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98分单选题 1.【全部章节】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实验中,关于整流电压ud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个周期内,整流电压ud由6个波头组成 ? B 触发角为30°时,整流电压ud会出现瞬时值为零的点 ? C 移相范围是60° ? D 触发角为60°时,整流电压ud平均值为零 ? 单选题 2.【全部章节】自关断器件及其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中,PWM信号占空比与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及转速关系是? ? A 占空比越大,电枢电压越大,转速越小 ? B 占空比越大,电枢电压越小,转速越大 ? C 占空比越大,电枢电压越大,转速越大

? D 占空比越小,电枢电压越大,转速越大 ? 单选题 3.【全部章节】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中,能够用双踪示波器同时观察触发电路与整流电路波形?为什么? ? A 能 ? B 不能,因为示波器两个探头地线必须接在等电位的位置上 ? C 不能,因为示波器量程不足以观察整流电路波形 ? D 不能,因为示波器无法同时观察低压与高压信号 ? 单选题 4.【全部章节】关于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器描述错误的是

? A 多个触发器联合使用可以提供间隔60°的双窄脉冲? B 可以提供强触发脉冲 ? C 有同步检测环节,用于保证触发电路与主电路的同步? D 移相范围为30°到150° ? 单选题 5.【全部章节】关于“单管整流”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输出电流为单向脉冲波,含有很大的直流分量 ? B “单管整流”会危害电机、大电感性质的负载 ? C 此时电路中只有一个晶闸管导通 ? D 只在负载功率因数角小于触发角时出现 ?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1

河南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电子实验实训室(2011.9编制) 目录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1) 实验报告二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 实验报告三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调试与分析(电阻负载) (6) 实验报告四晶闸管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研究(感性、反电势负载) (8) 实验报告五直流-直流集成电压变换电路的应用与调试 (10)

实验报告一晶闸管的控制特性及作为开关的应用 一、实训目的 1.掌握晶闸管半控型的控制特点。 2.学会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中的应用。 二、晶闸管工作原理和实训电路 1.晶闸管工作原理 晶闸管的控制特性是:在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之间加上一个正向电压(阳极为高电位);在门极与阴极之间再加上一定的电压(称为触发电压),通以一定的电流(称为门极触发电流,这通常由触发电路发给一个触发脉冲来实现),则阳极与阴极间在电压的作用下便会导通。当晶闸管导通后,即使触发脉冲消失,晶闸管仍将继续导通而不会自行关断,只能靠加在阳极和阴极间的电压接近于零,通过的电流小到一定的数值(称为维持电流)以下,晶闸管才会关断,因此晶闸管是一种半控型电力电子元件。 2.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的实训电路 图1.1晶闸管控制特性测试电路 3.晶闸管作为固体开关在路灯自动控制电路中的应用电路 图1.2路灯自动控制电路 三、实训设备(略,看实验指导书)

四、实训内容与实训步骤(略,看实验指导书) 五、实训报告要求 1.根据对图1.1所示电路测试的结果,写出晶闸管的控制特点。记录BT151晶闸管导通所需的触发电压U G、触发电流I G及导通时的管压降U AK。 2.简述路灯自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景德镇陶瓷学院 机械电子工程学院 电子电子技术 实验指导书 专业:自动化 实验室:A1栋408 二零一五年六月制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 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将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输出端“G”“K”端接至晶闸管VT1的门阴极,即可构成如图4-1所示的实验线路。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A)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CL—05组件或MCL—05A组件 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注意事项 1.双踪示波器有两个探头,可以同时测量两个信号,但这两个探头的地线都与示波器的外壳相连接,所以两个探头的地线不能同时接在某一电路的不同两点上,否则将使这两点通过示波器发生电气短路。为此,在实验中可将其中一根探头的地线取下或外包以绝缘,只使用其中一根地线。当需要同时观察两个信号时,必须在电路上找到这两个被测信号的公共点,将探头的地线接上,两个探头各接至信号处,即能在示波器上同时观察到两个信号,而不致发生意外。 2.为保护整流元件不受损坏,需注意实验步骤: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一、二、三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三、实验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原理图如图1-1所示。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图1-1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原理图 图1-1中,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 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4、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 ct、偏移电压U b 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 ct和偏移电压U 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改善脉冲的前

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电路的各点电压波形如图1-2所示。 本装置有两路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I和II,在电路上完全一样,只是锯齿波触发电路II输出的触发脉冲相位与I恰好互差180°,供单相整流及逆变实验用。 电位器RP1、RP2、RP3均已安装在挂箱的面板上,同步变压器副边已在挂箱内部接好,所有的测试信号都在面板上引出。 图1-2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α=90°)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和分析。 2、实验步骤: (1)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观察孔的电压波形。 ①同时观察同步电压和“1”点的电压波形,了解“1”点波形形成的原因。 ②观察“1”、“2”点的电压波形,了解锯齿波宽度和“1”点电压波形的关系。 ③调节电位器RP1,观测“2”点锯齿波斜率的变化。 ④观察“3”~“6”点电压波形和输出电压的波形,记下各波形的幅值与宽度,并比较“3”点电压U3和“6”点电压U6的对应关系。 (2)调节触发脉冲的移相范围 将控制电压U ct调至零(将电位器RP2顺时针旋到底),用示波器观察同步电压信号和“6”点U6的波形,调节偏移电压U b(即调RP3电位器),使α=170°,其波形如图1-3所示。 图1-3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3)调节U ct(即电位器RP2)使α=60°,观察并记录U1~U6及输出“G、K”脉冲电压的波形,标出其幅值与宽度,并记录在下表中(可在示波器上直接读出,读数时应将示波器的“V/DIV”和“t/DIV”微调旋钮旋到校准位置)。

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实验指导书 第一章

第三章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本章节介绍电力电子技术基础的实验内容,其中包括单相、三相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直流斩波电路原理,单相、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单相并联逆变电路,晶闸管(SCR)、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功率三极管(GTR)、功率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GBT)等新器件的特性及驱动与保护电路实验。 实验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所需挂件及附件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已在1-3节中作过介绍。 四、实验内容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调试。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的观察。 五、预习要求 阅读本教材1-3节及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单结晶体管的内容,弄清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六、思考题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振荡频率与电路中C1的数值有什么关系?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移相范围能否达到180°? 七、实验方法 (1)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的观测 将DJK01电源控制屏的电源选择开关打到“直流调速”侧,使输出线电压为200V(不能打到“交流调速”侧工作,因为DJK03-1的正常工作电源电压为220V 10%,而“交流调速”侧输出的线电压为240V。如果输入电压超出其标准工作范围,挂件的使用寿命将减少,甚至会导致挂件的损坏。在“DZSZ-1型电机及自动控制实验装置”上使用时,通过操作控制屏左侧的自藕调压器,将输出的线电压调到220V左右,然后才能将电源接入挂件),用两根导线将200V交流电压接到DJK03-1的“外接220V”端,按下“启动”按钮,打开DJK03-1电源开关,这时挂件中所有的触发电路都开始工作,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经半波整流后“1”点的波形,经稳压管削波得到“2”点的波形,调节移相电位器RP1,观察“4”点锯齿波的周期变化及“5”点的触发脉冲波形;最后观测输出的“G、K”触发电压波形,其能否在30°~170°范围内移相? (2)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记录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报告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 验报告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实验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CL-18, MCL-33组件。 2.熟悉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接线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MCL-18的调试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观察整流状态下,模拟电路故障现象时的波形。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实验线路如图3-12所示。主电路由三相全控整流电路组成。触发电路为数字集成电路,可输出经高频调制后的双窄脉冲链。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的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MCL—Ⅱ型电机控制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 3.MCL-33组件 4.MEL-03可调电阻器(900) 6.二踪示波器 7.万用表 五.实验方法 1.按图3-12接线,未上主电源之前,检查晶闸管的脉冲是否正常。 (1)打开MCL-18电源开关,给定电压有电压显示。

(2)用示波器观察MCL-33的双脉冲观察孔,应有间隔均匀,相互间隔60o 的幅度相同的双脉冲。 (3)用示波器观察每只晶闸管的控制极、阴极,应有幅度为1V —2V 的脉冲。注:将面板上的Ublf 接地(当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使用I 组桥晶闸管VT1~VT6时),将I 组桥式触发脉冲的六个琴键开关均拨到“接通”, 琴键开关不按下为导通。 (4)将给定输出Ug 接至MCL-33面板的Uct 端,在Uct=0时,调节偏移电压Ub ,使=90o 。(注:把示波器探头接到三相桥式整流输出端即U d 波形, 探头地线接到晶闸管阳极。) 2.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1) 电阻性负载 按图接线,将Rd 调至最大450 (900并联)。 三相调压器逆时针调到底,合上主电源,调节主控制屏输出电压U uv 、U vw 、U wu ,从0V 调至70V(指相电压)。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3.电感性负载 按图线路,将电感线圈(700mH)串入负载,Rd 调至最大(450)。 调节Uct ,使 在30o ~90o 范围内变化,用示波器观察记录=30 O 、60O 、90O 时,整流电压u d =f (t ),晶闸管两端电压u VT =f (t )的波形,并记录相应的Ud 和交流输入电压U 2 数值。 30° 60° 90°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指导书郑州轻工业学院 电气工程实验中心 2006年3月

目录 BZT—Ⅲ B型变流、交直流调速实验装置简介及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2) 实验一单相半控桥可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5) 实验二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的研究 (8) 实验三单相交流调压电路的研究 (13) 实验四 IGBT直流斩波电路的研究 (17) 实验五 DC/AC单相半桥SPWM逆变电路性能研究 (21)

BZT—Ⅲ B型变流、交直流调速实验装置简介及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一、概述 BZT—Ⅲ B型变流、交直流调速实验装置是华中师范大学机电厂研制生产的教学实验设备,该装置功能齐全,结构可靠,采用模块化设计,移动组合方便,面板布局直观。测试点用专门的接线端子引至面板,便于接线调试,测量及显示仪表全部采用三位半数显表。该装置供电力电子变流技术实验和交直流调速实验,也可供学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有关科研使用。 二、总体结构 本装置外形尺寸为1550×800×780。实验桌上带有滑轮导轨的三个抽屉,分别装有实验所需的交直流电源、变压器、开关、熔断器及各种保护电路。各路交直流电源的输出端子都引到控制面板接线柱及台阶插座上,控制开关及可调旋纽也全部安装在面板上,并画有各个独立环节的电路原理图。实验电路全部画在各个模块面板上,接线柱、电位器也安装在电路相应的位置上,测试孔位置清晰、直观,通过模块和电源等共同构成相应的实验系统。 三、主要技术指标 (1)输入电源:三相四线 380V 50Hz (2)装置容量:10KVA (3)实验电源: 提供(a)三项四线制 380V交流电源。 (b)直流可调电源0―250V、8A。 (c)直流可调电源0―230V、8A。 (d)单相220V工作电源。 (e)直流稳压电源5V,1A;±15V,1A;30V,500mA (4)绝缘电阻:>5MΩ (5)漏电保护:漏电动作电流≥30mΑ 四、面板操作功能及操作方法 (1)面板操作功能说明: 1、漏电保护开关。 2、总电源开。 3、总电源关。 4、单相调压手柄。 5、三相电源(主电路) 开。6、三相电源(主电路)关。7、三相电路指示灯。8、三相电路输出指示灯。9、交流0―300V数字显示表。10、直流0―300V数字显示表。11、工作220V电源插座。12、交流380V/220V输出接线柱。13、急停开关。14、交流0―220V输出接线柱。15、直流0―220V输出接线柱。16、交直流可调电压输出开关。17、保险座(保险丝为10A)。18、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5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内容 实验一晶闸管的测试及导通关断条件测试实验 1.实验目的 (1)观察晶闸管的结构,掌握正确的晶闸管的简易测试方法; (2)验证晶闸管的导通条件及关断方法。 2.预习要求 (1)阅读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中有关晶闸管的内容,弄清晶闸管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2)复习晶闸管基本特征的有关内容,掌握晶闸管正常工作时的特性; 3.实验器材 (1)±5V、±12V直流稳压电源(双路)一台 (2)万用表一块 (3)晶闸管几个(用面板上的三相整流桥中的晶闸管) (4)DJDK-1型实验台 (5)灯泡12V/0.1A一个 (6)交流毫伏表一个 4.实验内容 (1)鉴别晶闸管的好坏; (2)晶闸管的导通条件测试; (3)晶闸管的关断方法的测试。 5.实验电路 图3-1 晶闸管的测试图3-2 晶闸管导通条件实验电路 图3-3 晶闸管的测试图3-4 晶闸管关断条件实验电路 6.实验内容及步骤 (1)鉴别晶闸管的好坏 见图3-1,用万用表的R×1K电阻档测试两只晶闸管的阳极(A)—阴极(K)、门极(G)—阳极(A)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再用万用表的R×100K电阻档测量两只晶闸管的门极(G)—阴级(K)之间的正反向电阻,将测量数据填入下表,并鉴别晶闸管的好坏。

(2)晶闸管的导通条件(见图3-2) a)12V正向阳极电压,门极开路或接-5V电压,观察灯泡亮否,判断晶闸管是否导通; b)加12V反向阳极电压,门极开路或接-5V电压或接+5V电压,观察灯泡是否亮,判断晶闸管是否导通; c)阳极加12V正向电压,门极加+5V正向电压,观察灯泡亮否,判断晶闸管是否导通; d)灯亮后去掉门极电压,看灯泡亮否,再加-5V反向门极电压,看灯泡是否继续亮。 e)写出导通条件,说明门极作用。 (3)晶闸管关断条件实验(见图3-3、图3-4) a)按图8-5接线,接通12V电源电压,再在门极接通+5V电压使晶闸管导通,灯泡亮,接着断开门极电压; b)去掉12V阳极电压,观看灯泡是否亮; c)使晶闸管导通,然后断开门极电压,即打开K2,接着闭合K1,再打开K1,观察灯泡是否熄灭; d)再使晶闸管导通,断开门极电压,逐渐减小阳极电压,当电流表指针有某值逐渐降到零时,记下该值,即被测晶闸 管的维持电流,此时若再升高阳极电源电压,灯泡也不再发亮,说明晶管已关断; e)总结关断晶闸管的方法。 7.注意事项 用万用表测试闸管门极与阴极正反高电阻时,发现有的晶闸管正反向电阻很接近,这种现象并不能说明晶闸管已经损坏,只要正向电阻比反向电阻小些,该晶闸管就是好的。注:用万表表测试晶闸管门极与阴极电阻时,不能用R×10?档,以防损坏门极,一般用R×1K档测量; 8.实验报告要求 (1)回答实验中提出的问题; (2)总结简易判断晶闸管好坏的方法。 实验二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步骤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正弦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电路分脉冲形成,同步移相,脉冲放大等环节,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电力电子技术”有关教材。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 1.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杭电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余善恩、孙伟华 实验名称: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及有源逆变电路实验

实验一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及单相半波可控整流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各元件的作用。 2.掌握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方法。 3.对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及电阻电感负载时工作情况作全面分析。 4.了解续流二极管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调试。 2.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形观察,分析。 3.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特性的测定。 4.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带电阻—电感性负载时,续流二极管作用的观察。 三、实验线路及原理 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主要由同步检测、锯齿波形成、移相控制、脉冲形成、脉冲放大等环节组成,其原理图如图1-1所示。 主电路 (a) (b)锯齿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 图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由V3、VD1、VD2、C1等元件组成同步检测环节,其作用是利用同步电压U T来控制锯齿波产生的时刻及锯齿波的宽度。由V1、V2等元件组成的恒流源电路,当V3截止时,恒流源对C2充电形成锯齿波;当V3导通时,电容C2通过R3、V3放电;调节电位器RP1可以调节恒流源的电流大小,改变对电容的充电时间,从而改变了锯齿波的斜率;控制电压U ct、偏移电压U b和锯齿波电压在V5基极综合叠加,从而构成移相控制环节,RP2、RP3分别调节控制电压U ct和偏移电压U b的大小;V6、V7构成脉冲形成放大环节,C5为强触发电容用于改善脉冲的前沿,由脉冲变压器输出触发脉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