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晏殊文言文训练题目
文言文《晏殊》阅读答案

文言文《晏殊》阅读答案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文言文《晏殊》的阅读答案相关内容:《晏殊》这篇文言文,读来颇有趣味。
先给您讲讲这文章的大致内容。
晏殊小时候就聪明得很呐!有一回,皇帝把他和一群小孩叫到宫殿里考试。
题目发下来,别的小孩都抓耳挠腮,急得不行,晏殊却不慌不忙,拿起笔就开始写。
这皇帝就好奇了,问他:“你咋不着急呢?”晏殊老老实实回答说:“这题目我之前做过,要是我假装没做过,那不是欺骗您嘛!”皇帝一听,嘿,这小孩诚实,打心眼里喜欢。
咱们来看第一道题,“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是()”。
A 选项“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的“并”是“一起”的意思,您想想,皇帝把晏殊和一千多个进士一起叫到廷中考试,这“并”可不就是“一起”嘛,所以 A 选项没问题。
B 选项“殊神气不慑”的“慑”是“害怕”,晏殊面对皇帝考试一点都不害怕,“慑”解释为“害怕”是对的。
C 选项“复召殊”的“复”是“又、再”的意思,皇帝之前召过晏殊,后来又召,这“复”就是“又、再”,C 选项也正确。
D 选项“帝嘉其诚实”的“嘉”是“嘉奖”,皇帝称赞晏殊诚实,所以要嘉奖他,“嘉”解释为“嘉奖”没错。
这道题答案就是 ABCD 全对。
再看第二道题,“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A 选项“帝曰:‘殊蚤有盛名,今复召至,殊未识朕,朕试观其志。
’”翻译为“皇帝说:‘晏殊很早就有很大的名声,现在又召他来,晏殊还不认识我,我试试观察他的志向。
’”,这翻译没问题。
B 选项“及试,殊下笔立成。
”翻译为“等到考试,晏殊拿起笔立刻就写成了。
”,很通顺,也是对的。
C 选项“帝曰:‘此子殊不慌。
’”翻译为“皇帝说:‘这个孩子晏殊一点不慌张。
’”,没毛病。
D 选项“帝嘉其诚实,擢同进士出身。
”翻译为“皇帝嘉奖他诚实,提拔他为同进士出身。
”,准确无误。
所以这道题也是ABCD 都正确。
接着第三道题,“对晏殊人物形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 选项说晏殊聪明机智,从他考试时不慌不忙,迅速答题就能看出来,这是对的。
晏殊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

晏殊传的文言文阅读答案1. 宋史晏殊传文言文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
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
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坐从幸.玉清昭应宫幸:驾临B.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长物:多余的东西C.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方:刚刚D.臣老疾,行.愈矣行:行走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晏殊才能出众的一组是()①七岁能属文②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③殊怒,以笏撞之折齿④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⑤及为相,益务进贤材⑥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晏殊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晏殊)阅读练习

浣溪沙(晏殊)...........阅读练习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3).........................................、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词人精心选择了.............,.、.以及..,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的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文言文阅读题)晏殊诚实阅读答案

晏殊诚实阅读答案文言文阅读题晏殊诚实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②。
适值帝御试进士③,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
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⑥饮。
时侍从文馆士大夫⑦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⑨皆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⑩晏殊,执政莫知所因,次日复进⑾,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⑿,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⒀,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⒁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o沈括《梦溪笔谈》)[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qu)下:此指朝廷。
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赋:此指诗词。
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燕:同宴。
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⑨肆:店铺。
⑩除:授官。
⑾复进:再次请示(皇上)。
⑿弥日继夕:日以继夜。
⒀质野:朴实。
⒁须:会。
?[文化常识]东宫及其他。
东宫是天子及诸侯的太子所居住的地方。
也叫青宫、春宫。
太子是君位的继承人。
太子除日常生活由侍从官及太监负责外,还需要有老师教育辅导,这老师叫太子傅。
晏殊因为学问好、品德高尚,所以被皇帝选中。
西宫是妃嫔所居住的地方。
清朝慈禧太后就住在西宫,故世称西太后。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隐_______②胜_______③昆_______④谕_______⑤杜_______⑥既_______⑦但_______2.选择①上文便令公就试中的就,解释为_______(A)前往(B)马上(C)就要(D)一定。
②乞别命题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_(A)不要再命别的题目;(B)讨一个好题目;(c)请另外命一个题目;(D)请另外命令(他人)出颢。
晏殊初仕阅读答案

晏殊初仕阅读答案晏殊初仕阅读答案[古诗文阅读]沈括《晏殊初仕》阅读练习及答案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之阙下①,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许臣僚择胜燕饮②。
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③,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④晏殊。
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
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加其诚实。
知事君体,眷注日深。
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1)晏元献公:指晏殊,元献是谥号。
(2)阙下:指朝廷。
(3)为馆职:指在史馆任职。
(4)昆弟:兄弟。
(5)东宫官:辅佐、教习太子的官。
(6)自中批除: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的御批。
除,授官。
(7)执政:宰相和吏部官员。
(8)进复:进见回禀。
(9)质野:质朴、老实。
(10)须:该当。
(11)童子:少年(12)适:恰好,正好(13)值:遇到(14)讲习:互相讨论学习(15)谕:告诉,使知道(16)直:仅,只是(17)嘉:夸奖,赞许(18)既:既然练习: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适值:②执政莫谕所因:③上益加其诚实:④卒至大用:12、下列句中的“于”与“荐之于朝廷”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行者休于树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C、苛政猛于虎也D、余将告于莅事者13、翻译下列句子(4分)①惟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2分)译:②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
(2分)译:14、选文中的晏殊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分析。
(2分)答:答案:11、①正值、恰好②明白③更加④最终(4分,1分1个)12、B(2分)13、(4分)①只有晏殊闭门与兄弟读书,像这样谨慎忠厚的人,正可以做东宫官(教习太子读书)。
介绍晏殊文言文训练题目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
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召,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
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
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曰:“殊江外人。
”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帝每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使。
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能知宣州,必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后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兴学自殊始。
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司使。
拜参知政事,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接诸将,使得应改为攻守。
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而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
欲困群材以更治。
徙陈州许州,稍后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
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古诗词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_18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美文赏读〗浣溪沙【宋代】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词译文〗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再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作者介绍〗晏殊,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
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7-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诗词主题〗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
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
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诗词赏析〗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写对酒听歌的现境。
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
然而,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为天然奇偶句,此句工巧而浑成。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意境非常深刻,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晏殊《浣溪沙》练习题(有答案)

导语:练习可以有效提升同学们学习质量,巩固语文有关知识。
下面是晏殊《浣溪沙》练习题,欢迎同学们的练习和关注。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诗人徘徊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图。
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词好在哪里。
3、“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4、这首词是怀人之作,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至少写两句)5、“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的情感;词中“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6、“小园香径独徘徊”写了什么内容,与词中的哪一句相呼应?“独”字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7、词人通过什么时节哪些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词中构成“新”与“旧”对比的词句是。
9、朱自清在散文《匆匆》中写道:“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本词中也有表达这类似感慨的词句,这两句是。
【参考答案】1、夕阳落花归燕感时伤春以景传情2、两句话(1)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2)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感情浓郁,(3)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揭示了人生易逝,轮回无穷的人生哲理,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千古奇偶)。
3、抒发了词人民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5、孤寂伤感无可奈何花落去6、写出了作者在遍地落花和溢满花香的小路上独自徘徊的孤独和失落。
落寞,孤独无可奈何花落去7、通过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物候的变化的描写,抒发了词人对年华流逝的感伤之情。
8、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绍晏殊文言文训练题目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
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召,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
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
赐同进士出身,时相寇准曰:“殊江外人。
”帝曰:“张九龄非江外人耶!”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帝每访以事,率用方寸小纸细书,已答奏,辄并稿封上,帝重其慎密。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无得见,议遂定,后拜枢密副使。
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忤太后旨,能知宣州,必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后生,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兴学自殊始。
召拜御史中丞,兼三司使。
拜参知政事, 陕西方用兵,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接诸将,使得应改为攻守。
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
悉为施行。
康定中,拜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
而仲淹,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
欲困群材以更治。
徙陈州许州,稍后礼部刑部尚书,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徙河南府,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逾年,病寝剧,乘舆将往视之,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
殊性刚简,奉养清俭,累典州吏民颇畏其急,善知人,富弼、杨察皆其婿也。
文章赡丽,应用不穷。
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岁笃学不倦。
1.对下列句子
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属文属:写作
B.援笔立成援:拿
C.忤太后旨忤:违反
D.尤工诗工:工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帝爱其不欺其孰能讥之乎
B.延范仲淹以教后生焉用亡郑以陪邻
C.当世知名之士蚓无爪牙之利
D.坐是降工部尚书觉今是而昨非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晏殊刚正率直的一组是()
①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②疏论张耆不可为枢密使
③天下学校兴学自殊始④请罢内臣监兵,兼以阵图授诸将
⑤凡他司之领财利者,悉罢还度支⑥以疾请归京师访医药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小时被誉为神童,并被张知白举荐给朝廷。
在廷诗中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受到皇帝的称赞。
B.晏殊行事很谨慎,仁帝即位后,他用“垂帘听政”的办法解决了大臣丁渭和曹利用之间的争端。
C.晏殊很注重向朝廷举荐贤能的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孔道辅等人都是他的门生,并都受到了他的举荐。
D .晏殊在外遭贬期间生病,后来回京治病。
这期间仁宗曾亲自探问,但不久晏殊病逝,引起仁宗深深痛惜。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擢秘书省正字,累官翰林学士,迁左庶子。
(2)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费。
(3)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
参考答案
1.D 【解析】擅长
2.B (A项第一个是代词,代晏殊,第二个是疑问代词,谁;B项连词,来;
C项第一个助词,的,第二个是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第一个是指示代词,这,
第二个是,正确,对)
3.A
4.D
5.(1)宋真宗喜欢他的诚实不欺,待晏殊写完后,宋真宗看了连连称好,提拔他为秘书省正字,后来晏殊做官至翰林学士,又被任命为左庶子。
(2)及时招幕弓箭手进行训练,以作好战斗的准备;晏殊还请求拿出皇宫中多余的物品来充实边防军费。
(3)不久,晏殊就去世了。
宋仁宗虽然亲自前往致奠,但仍然把没有前来探望晏殊珠的病情而作为终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