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一_3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 平时作业及答案

电大《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平时作业1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所谓“十七年”文学,是指_1949__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赵树理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孙犁的《村歌》、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3.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浩然的《艳阳天》,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对准了当时农村的合作化运动。
4.1953年,李凖发表的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两条道路”斗争的观念,被称作“当代小说中第一篇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作品”。
5.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6.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史称“大连会议”。
7.《铁木前传》从第6章开始,一个叫小满儿的姑娘出现后,便悄悄地取代了铁匠和木匠,甚至取代他们的后代六儿和九儿,成为了故事的主角。
8.《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是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作品,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
前者表现的是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后者表现的是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9.“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等。
10.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1.《红旗谱》以农民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三代人与地主冯兰池、冯贵堂父子斗争的故事为线索。
12.《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情节和主题模式,让人想起丁玲在延安写的《在医院中》。
13.王蒙笔下的青年革命者形象主要有《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林震、《布礼》中的钟亦成、“季节系列”中的钱文等。
14.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当代文学作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试点本科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参考答案(2004春使用)说明:本作业在学习完教材“第十二讲”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最好在课堂内进行),作业采用“开卷”形式,可以参考本课程教材,以及专科阶段的有关教材等其他教学资料。
作业时间为150分钟(两个半小时),作业总分为100分,本作业与期末考试的题型相一致。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43年产生了两位重要作家,一是沦陷区的张爱玲,一是解放区的赵树理。
2.在《沙家浜》“智斗”一场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阿庆嫂、胡传魁、刁德一。
3.在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中,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
4.1980年,《福建文艺》编辑部曾开设“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5.样板戏《红灯记》中李玉和“狱警传,似狼嚎”的唱段,李铁梅“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的唱段等,都是个性化的,很好地表现了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心态。
6.1962年,赵树理在大连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上发言时,十分尖锐而沉痛地说:“1960年的情况是天聋地哑”。
7.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人对赵树理的赞扬都集中在《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这三篇小说上。
8.京剧“样板戏”除了《海港》和《龙江颂》两部作品外,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
9.“朦胧诗”一词最初带有贬义,后来却作为一个下面概念得到广泛认同。
这个词得名于1980年章明的文章《令人气闷的“朦胧”》。
10.1958年创作的《“锻炼锻炼”》是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
11.“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阿庆嫂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跑单帮去了。
12.“像这样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
”是八路军总司令彭德怀为《小二黑结婚》写的“题词”。
2022年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一

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规定: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年,政治上“戊戌变法”旳失败,为文学旳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前五四文课时期”。
2.199月15日,---------------主编旳《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旳序幕。
3.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两个部分。
4.现代文学旳第一种十年,即19至---------------年,习惯上又称“五四时期”。
5.193月,《新青年》刊登了---------------化名“王敬轩”旳《给〈新青年〉编者旳一封信》,同步刊登刘半农旳《复王敬轩书》,痛加驳斥,上演了一出“双簧戏”。
6.195月,---------------将由他轮职主编旳《新青年》6卷5期,办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7.193月出版旳---------------旳《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旳第一部个人诗集。
8.诗合集《---------------》是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和郑振铎八位文学研究会诗人旳集体亮相。
9.1924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10.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旳---------------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11.19,在日本旳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旳“---------------”,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旳话剧团体。
12.最先在话剧创作上掀起问题剧热潮旳是---------------。
193月,他模仿《玩偶之家》创作旳独幕剧《终身大事》,体现出五四时期旳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13.195月成立旳“---------------”,是第一种具有新文学特性旳戏剧社团。
14.民众戏剧社开办旳《---------------》(1921)月刊,是新文学第一种专门旳戏剧刊物。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重难点分析(4)本次重难点分析主要围绕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1)平时作业中的疑难问题来进行辅导。
(下面的文字,黑色的是问题和参考答案,其他颜色是解释和说明。
大红色是强调。
)1.以何其芳的散文《独语》为例,简要说明“独语体”散文的主要特点。
对于类似的题目(包括“分析题”),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列举其主要的特点外,选择其中的一个特点作为“举例说明”的重点。
关于这一题,可以先说明其最大的特点,即:①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
然后,再列举出以下主要特点:②如,内敛(指向内心);不交流(冥想型);表现孤独感(孤芳自赏)与荒凉感(自我怜悯);生命体验;幻美色彩(词藻华丽)等等,再选择其中的一点,举例说明。
这个题目的举例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方面在《名著导读》中选有《独语》,另一方面,对于简答题来说,仅仅用教材中已经举出的例子,也是足够的。
当然,在用现存例子前,应该是先读过作品原文的。
2.为什么可以这样说,在沦陷区的上海,张爱玲几乎一夜间成了市民文化的“明星”?对于这样的题目,在正式作业之前,一定要有一个“审题”的过程(当然,不是说其他类型的题目就不需要审题了,在这里,只是特别强调而已)。
对于这个题目,在审题时,要重点审读“在沦陷区的上海”、“一夜之间”、“市民文化”这样几个限定词。
在回答时,既应说明其表面现象,①诸如不同政治倾向、不同文学趣味的各个文学圈子的人都接纳了她,各种主张的刊物都对她表示推许等。
也应说明其深层原因,②如张爱玲小说的成就,雅俗共赏、新与旧的结合(古典小说的根基、市井小说的色彩)、洋化环境中的封建心灵和精神创伤。
3.为什么“冰心体”散文在当时会风靡一时?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说明,①冰心散文的内容,主要表现爱与美,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婉约的倾诉,温柔而感伤,含蓄细腻,女性的风致的特点。
②其语体特征是以古文为基础的文言文、西文、白话文的统一,对做作的不自然的,与现实语言有距离的“新文艺腔”来说,容易被人们接受。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平时作业(1—4)答案

A、田汉B、欧阳予倩C、洪深D、郭沫若30、1906年,(春柳)社成立,标志着中国话剧的序幕正式拉开。
四、简答题:31、1921年成为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年头的主要原因有哪些?A.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两大新文学社团成立,新文学的声势大振。
《小说月报》由沈雁冰担任主编,从鸳鸯蝴蝶派的重镇变成新文学的重要刊物。
B.这一年出版了郁达夫小说集《沉沦》、郭沫若诗集《女神》(以及汪敬熙小说集《雪夜》、俞平伯诗集《冬夜》)等。
沈雁冰关于小说创作的评论和理论探讨,对小说的发展也起了重要作用。
(说出两部作品集及沈雁冰即可)C.这一年涌现出了郁达夫、叶绍钧、冰心(以及庐隐、王统照、落华生(许地山)、王鲁彦、许杰、郑振铎、彭家煌、蹇先艾、凌淑华、冯沅君、蹇先艾、台静农、张资平、郑伯奇)等有影响的小说家。
(说出三位作家即可)32、闻一多在《诗镌》第七期上发表了诗论《诗的格律》,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
请简要说明闻一多“三美”主张的主要内容。
A.“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B.“绘画美”是诗的用词要做到有画面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C.“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行与行之间要匀称均齐。
五、分析题:33、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
“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
我的阿Q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
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
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答: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
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
现当代文学2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平时作业1讲评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___丁玲_______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一般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_1958”____年。
3.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___黄修己_______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
4.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_______洪常青___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5.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小二黑结婚_》而一举成名。
6.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___刘长瑜_______。
7.“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_章明_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8.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______1962____年召开于大连。
9.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_星星___》。
10.20世纪40年代后期,_____赵树理_____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11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12.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_______谢冕___的《失去平静之后》。
13.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___芦荡火种_______》移植的。
14.1980年,《____福建文艺______》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15.______北岛____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
16.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_____月琴”_____。
中国现代文学

2、写作意图
根据鲁迅做小说的目的、治疗国民弱 点的论述和《阿Q正传》的成因等言论, 我们可以概括《阿Q正传》的创作意图:
着眼于启蒙,写出中国人的人生, 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 难、悲惨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 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沉睡的民众。
返 回
(二)电影赏析
1981年,上海电影制片 厂摄制的《阿Q正传》在用电 影语言体现原著思想内涵方 面,作了较成功的尝试。
四、近年来从人类学内涵角度的解析:
阿Q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 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
1、基本生存欲求不能满足的生的困恼 2、无家可归的惶惑 3、面对死亡的恐惧
强调“精神胜利法”与“人的困境” 间的矛盾与关联。
返 回
平时作业
对《阿Q正传》有哪些不同的 解析?试举三种说法,指出其解 析的角度和根据,并加以评析。
“独语体”的散文: “独语”是对《野草》风 格与写作姿态的概括。主 要逼视与抒发自己灵魂深 处的矛盾、紧张、焦虑包 括难以言传的感觉、情绪、 意识与潜意识,并引向哲 理的思考。
《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 浸透着生命体验的“反抗绝望”的鲁迅哲学。
回目录
思考与练习
1、怎么理解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是中 国现代小说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2、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3、分析《阿Q 正传》的艺术成就。
目 录
阿 Q
(一)写作背景及意图
正 (二)电影赏析传
(三)内容分析
(四)阿Q形象及意义
鲁 (五)艺术成就 迅
链接
(一)写作背景及意图 1、写作背景
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 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 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 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 们的精神状态。这便是《阿Q正传》基本的 写作背景。
中国文学基础(中国文学简史)

中国文学基础平时作业(1)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先秦文学是指上古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这段时期的文学。
( )2、神话的起源与人类的想象有关,现有的神话故事反映的都是人们想象的过程。
( )3、我国古代神话主要记载在《山海经》中,也有一些散见于经、史、子、集各类书中,内容十分丰富。
( )4、我国的神话粗略地分为创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
( )5、我国神话始终是紧紧围绕人的想象这个主题展开的。
( )6、《论语》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7、《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 )8、《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
( )9、《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 )10、《论语》主要是记录孔子的言行,兼记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 )11、《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
( )12、“楚辞”是屈原开创的一种体式独特、抒情浓郁的新诗体。
( )13、《九歌》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 )14、《九章》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 )15、《史记》开创了我国纪传体史学,同时也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
( )16、赋,是一种特殊的问题。
从形式上看,它非诗非文,而又具有诗、文的不少特点,是诗、文的综合体。
( )17、汉体大赋创作的代表作家是司马迁。
( )18、从创作意图看,《子虚赋》、《上林赋》是要歌颂的。
( )19、建安时期是文学开始走向自觉的时代,也是诗人创作个性高扬的时代。
( )20、建安七子是建安文学的一个作家群体。
(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根据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可将《诗经》分为几类?2、简要说明《左传》的文学色彩。
3、简要概括先秦诸子说理散文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年,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前五四文学时期”。
2.1915年9月15日,---------------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3.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两个部分。
4.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即1917年至---------------年,习惯上又称“五四时期”。
5.1918年3月,《新青年》刊登了---------------化名“王敬轩”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同时刊登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痛加驳斥,上演了一出“双簧戏”。
6.1919年5月,---------------将由他轮职主编的《新青年》6卷5期,办成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7.1921年3月出版的---------------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
8.诗合集《---------------》是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和郑振铎八位文学研究会诗人的集体亮相。
9.1924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10.1926年4月,主编《晨报副刊》的---------------与闻一多在副刊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诗派(格律诗派)正式形成。
11.1907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话剧团体。
12.最先在话剧创作上掀起问题剧热潮的是---------------。
1919年3月,他模仿《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体现出五四时期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13.1921年5月成立的“---------------”,是第一个具有新文学特征的戏剧社团。
14.民众戏剧社创办的《---------------》(1921)月刊,是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
15.1921年在上海成立的“---------------”,是新文学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规范化话剧社团。
16.1936年6月发生的“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原左联成员围绕着“---------------”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展开的一场论争。
17.---------------的第一部诗集《微雨》(1925)经周作人推荐编入“新潮社丛书”后,扩大了象征主义的影响。
18.---------------是新感觉派的后起之秀,他的创作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超过了刘呐鸥,是新感觉派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有“鬼才”之称。
19.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得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20.---------------参加“剧联”后,受左翼戏剧运动的影响,创作了《农村三部曲》(《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21.---------------是“京派”的戏剧家、评论家和文学翻译家,曾以“刘西渭”为笔名写作文学批评,比话剧影响更大。
22.---------------创办《论语》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形成了一个“论语派”。
23.---------------最初以新诗崭露头角,1936年因散文集《画梦录》而引人注目。
24.---------------的《包身工》刻画了包身工“芦柴棒”的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标志着报告文学的成熟。
25.“---------------”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如同“孤岛”般的英法等国租界里从事的文学活动。
26.---------------的《华威先生》成功地塑造了华威先生的形象,暴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假抗战的姿态控制抗战领导权的真面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27.---------------曾以精悍有力、通俗易懂、鼓动性强的长诗《给战斗者》,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是抗战初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
28.抗战胜利后,讽刺剧的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的《升官图》。
29.1945年,“鲁艺”师生根据河北民间新传奇《白毛仙姑》改编的大型秧歌剧《---------------》,标志着民族新歌剧的诞生。
30.---------------年7月,在北平(北京)召开的“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结束和中国当代文学的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1925年在北京复刊的《甲寅》,则具有官方的色彩,被看作是新文化运动一只最大的“拦路虎”。
主持这个刊物的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
A.林纾B.章士钊C.吴宓D.梅光迪2.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B.《语丝》C.《新青年》D.《现代评论》3.1924年,蒋光慈、沈泽民等成立的春雷社,是革命文学社团的代表。
他们的主要阵地是五四时期“四大副刊”之一的()。
A.《晨报副刊》B.《时事新报》副刊《学灯》C.《京报副刊》D.《民国日报》副刊《觉悟》4.1928年1月,在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影响下,在上海的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共同提倡革命文学,形成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
其中,这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
A.觉悟社B.春雷社C.太阳社D.新月社5.“剧联”的全称是()。
A.上海剧团联合会B.中国左翼剧团联盟C.普罗戏剧联合会D.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6.抗战爆发前,连续创作了代表左翼戏剧成就的《赛金花》、《秋瑾传》和《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的作者,正是左翼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A.田汉B.洪深C.夏衍D.曹禺7.《在其香居茶馆里》和“三记”(《淘金记》、《还乡记》、《困兽记》),是这时期最杰出的讽刺暴露性小说。
其作者是()。
A.张天翼B.沙汀C.吴组缃D.艾芜8.解放区民歌体叙事诗的主要作品有《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赶车传》、《王九诉苦》和《赵巧儿》等。
其中《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
A.李季B.阮章竞C.田间D.张志民9.孤岛时期的“南明史剧”《碧血花》、《海国英雄》和《杨娥传》是40年代历史剧创作高潮的前奏。
这些作品的作者是().A.夏衍B.阳翰笙C.阿英D.陈白尘10.40年代,在解放区的平剧(即京剧)改革中,被称赞为“旧戏革命的划时期的开端”的作品是()。
A.《血泪仇》B.《三打祝家庄》C.《白毛女》D.《逼上梁山》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在鲁迅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乡土文学”作家群,其主要作者有()等。
A.王鲁彦B.许杰C.许钦文D.废名(冯文炳)2.五四问题剧热潮之后,出现了一批歌颂时代新女性的剧目,主要有()等。
A.郭沫若的《卓文君》B.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C.欧阳予倩的《泼妇》D.田汉的《名优之死》3.30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四个。
其中主要有()等。
A.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B.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C.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D.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4.在现代派诗人中,影响较大的还有《汉园集》的作者,即“汉园三诗人”()。
A.戴望舒B.卞之琳C.何其芳D.李广田5.中国诗歌会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分布全国的诗歌团体,主要成员有()等。
A.穆木天B.杨骚C.穆时英D.蒲风6.在左翼小说中,曾出现过一批以“丰收成灾”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有()等。
A.茅盾的《春蚕》B.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C.叶紫的《丰收》D.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7.京派是活跃在北方京津地区的一股强大的文学势力,其成员主要有()等。
A.与语丝社有关的作家,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B.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大雨、梁宗岱等C.与创造社和太阳社有关的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等D.京津高等学府里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林庚、李长之等8.在左翼文学、海派文学和京派文学三大流派之外,还有一些卓有成就却又游离于主流文坛之外的独立作家,主要有()等。
A.巴金B.沈雁冰C.老舍D.李劼人9.1930年创办的《骆驼草》,虽减弱了《语丝》的战斗锋芒,却继承了《语丝》的随笔传统,并聚集了一批散文名家,主要有()等。
A.缪崇群B.梁遇春C.李健吾D.吴伯箫10.郭沫若以史学家的身份连续创作了四部“战国史剧”,它们是()等。
A.《屈原》和《高渐离》B.《孔雀胆》和《高渐离》C.《屈原》和《南冠草》D.《棠棣之花》和《虎符》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二说明:本次考核的主题为“读书报告”,在学习完教材第1章《鲁迅与〈呐喊〉、〈彷徨〉》后进行,学生必须独立完成,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可以参考本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料。
成绩总分为100分,题目的要求与期末考试中的“分析题”相类似。
一、题目:读《狂人日记》有感二、在阅读中,可参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和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中的有关内容,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1)《狂人日记》是怎样体现新文学运动实质的;(2)作品是如何显示出文学革命实绩的;(3)作品是否可以说这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三说明:本次考核的主题为“专题讨论”,在学习完教材第11章《曹禺与〈雷雨〉、〈日出〉》后进行,学生可组成小组(以3-5人为宜)集体讨论后,独立完成,考核采用“开卷”形式,可以参考本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教学资料。
成绩总分为100分,题目的要求与期末考试中的“简答题”和“分析题”相类似。
一、题目:周朴园与侍萍、蘩漪的关系二、在讨论中,可参考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和作品选《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名著讲评》中的有关内容,并注意思考以下问题:周朴园是否真的爱侍萍,为什么?(2)周朴园为什么要强迫蘩漪喝药?三、要求:记录讨论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和讨论的主要内容;说明每位参加讨论者的主要观点和结论;(3)针对讨论题目、参加讨论者的观点和结论,阐述自己的意见。
中国现代文学平时作业四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文学革命的开始,则是以1917年1月和2月《新青年》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为标志的。
2.---------------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举成名,并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