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方程归纳

直线方程归纳
直线方程归纳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① 关于倾斜角的概念要抓住三点:

ⅰ.与x 轴相交; ⅱ.x 轴正向; ⅲ.直线向上方向. ② 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0. ③ 倾斜角α的范围00

0180α≤<.

④ 0,900≥?≤?k πα; 0,18090πππk ??α (2)直线的斜率

①直线的斜率就是直线倾斜角的正切值,而倾斜角为0

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②经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21x x ≠)的直线的斜率公式是1

21

2x x y y k --=(21x x ≠)

③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并不是每条直线都有斜率。 (3)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关系

(4)、利用斜率证明三点共线的方法:

已知112233(,),(,),(,),A x y B x y C x y 若123AB AC x x x k k ===或,则有A 、B 、C 三点共线。 注:斜率变化分成两段,0

90是分界线,遇到斜率要谨记,存在与否需讨论。 Eg:比较图1的斜率大小

练习1 如果A (3, 1)、B (-2, k )、C (8, 11), 在同一直线上,那么k 的值是( )。 A. -6 B. -7 C. -8 D. -9

2. 如图1,直线l 1、l 2、l 3的斜率分别为k 1、k 2、k 3,则必有() A. k 1

C. k 1

D. k 3

3已知两点M(2,-3),N(-3,-2),直线l 过点P(1,1)且与线段MN 相交,则直线l 的斜率k 的取值范围 为 (A) A 443-≤≥

k k 或 B -443≤≤k C 443≤≤k D -44

3

≤≤k 二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直线如果是点斜式 (1)两条直线平行

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12,l l ,其斜率分别为12,k k ,则有1212//l l k k ?=。 特别地,当直线12,l 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12l l 与的关系为平行。 (2)两条直线垂直

如果两条直线12,l l 斜率存在,设为12,k k ,则12121l l k k ⊥?=-g

注:两条直线12,l l 垂直的充要条件是斜率之积为-1,这句话不正确;由两直线的斜率之积为-1,可以得出两直线垂直,反过来,两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不一定为-1。如果12,l l 中有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另一条直线的斜率为0时,12l l 与互相垂直。

(3)对于一般式直线平行与垂直问题

已知 0:11=++C By Ax l , 0:22=++C By Ax l ,则:

(1)0212121=+?⊥B B A A l l

(2);0,0-//1221122121≠-=?C A C A B A B A l l (3);0,0-1221122121=-=?C A C A B A B A l l 重合与

(4)1l 与2l 相交01221≠-?B A B A

(4)如果2220A B C ≠时,则:

(1)122

1121-=??⊥B A B A l l (2)?21//l l )不为0,,(2222

12121C B A C C

B B A A ≠=;

(3)1l 与2l 重合?)不为0,,(222212121C B A C C

B B A A ==

(4)1l 与2l 相交?)不为0,(222

121B A B B

A A ≠

三 、直线的方程

(1)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注:过两点),(),,(222111y x P y x P 的直线是否一定可用两点式方程表示?(不一定。

(1)若2121y y x x ≠=且,直线垂直于x 轴,方程为1x x =;

(1)若2121y y x x =≠且,直线垂直于y 轴,方程为1y y =; (2)(3)若2121y y x x ≠≠且,直线方程可用两点式表示) (2)、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若两点),(),,(2

22111y x P y x P ,且线段21,P P 的中点M 的坐标为),(y x ,则???

????

+=+=222121y y y x x x

(3). 过定点的直线系

①斜率为k 且过定点),(00y x 的直线系方程为)(00x x k y y -=-;

②过两条直线0:1111=++C y B x A l , 0:2222=++C y B x A l 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λ(λ为参数),其中直线l 2不在直线系中.

eg 、求过点P(-5,-4)且与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5的直线方程

解 设所求直线方程为1=+b y a x 直线过点P(-5,-4) 即145=-+-b

a 又由已知可得,

52

1

=b a 即10=ab 联立方程解方程组得???=-=+1054ab ab b a 解得,?????=-

=4

25b a 或???-==25b a 故所求直线方程为142

5=+-y

x 或125=+y x

即,8x -5y+20=0或2x -5y -10=0

四、与两坐标轴截距相等或相反问题(注意过原点的直线)

eg. 经过点(-2,-3) , 在x 轴、y 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五 会画出y=|x| |x|+|y|=k 的图像

eg .若y =a |x |的图象与直线y =x +a (a >0)有两个不同交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0<a <1 B .a >1 C .a >0且a ≠1 D .a =1 六、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1).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0:1111=++C y B x A l , 0:2222=++C y B x A l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就是方

程组???=++=++00222

111C y B x A C y B x A 的解,

若方程组有唯一解,则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交点的坐标;

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条直线平行;反之,亦成立。 (2).几种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

平面上的两点),(),,(222111y x P y x P 间的距离公式2

122

1221)()(y y x x P P -+-=

特别地,原点)0,0(O 与任一点),(y x P 的距离22y x OP +=

(2)点到直线的距离

点),(00y x P 到直线0:=++C By Ax l 的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点到几种特殊直线的距离

(1)点00(,)P x y 到x 轴的距离0||d y =。 (2)点00(,)P x y 到y 轴的距离0||d x =.

(3)点00(,)P x y 到与x 轴平行的直线y=a 的距离0||d y a =-。 (4)点00(,)P x y 到与y 轴平行的直线x=b 的距离0||d x a =-. (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0:11=++C By Ax l , 0:22=++C By Ax l 间的距离2

2

12B

A C C d +-=

(注意:

①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时,直线方程要化为一般式;

② 求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时,必须将两直线方程化为系数相同的一般形式后,才能套用公式计算。) (1).点(2,1)到直线3x -4y + 2 = 0的距离是

(A )

5

4

(B )4

5 (C )

25

4

(D )425

(2)两平行线3x -2y -1=0,6x +ay +c =0之间的距离为213

13 ,则c +2a 的值是( A )

A .±1 B. 1 C. -1 D . 2

七 . 有关对称问题

(1)中心对称

①若点),(11y x M 及),(22y x N 关于),(b a P 对称,则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

?-=-=11

22y b y x a x

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其主要方法是:在已知直线上取两点,利用中点坐标公式求出它们关于已知点对称的两点坐标,再由两点式求出直线方程,或者求出一个对称点,再利用21//l l ,由点斜式得到所求直线方程。

eg. 点M(4,m )关于点N(n, - 3)的对称点为P(6,-9),则( )

A m =-3,n =10 B m =3,n =10 C m =-3,n =5 D m =3,n =5 (2)曲线关于点对称

曲线C: f (x ,y )=0关于点(a ,b)的对称曲线方程是f(a – x, 2b – y)=0. Eg : (1)求(2,3)关于x 轴,y 轴,原点的对称点。

(3)求y=x 2

分别关于(2,3),y=x+2的对称曲线 (3)轴对称 ①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若两点),(111y x P 与),(222y x P 关于直线0:=++C By Ax l 对称,则线段21P P 的中点在对称轴l 上,而且连接21P P 的直线垂直于对称轴l 上,由方程组

?

???

???-=-?--=++++1

)(0)2()2(1

2122121B A x x y y C y y B x x A ???==?22y x 可得到点1P 关于l 对称的点2P 的坐标),(22y x (其中21,0x x A ≠≠) Eg : (2,3)分别关于y=2x+3对称点

(2)点关于直线对称技巧

(3)技巧 当直线为y x b =±+(即斜率为±1. ),(a ,b )关于y x b =±+对称,把x 代入得到y ,把y 代入得到x

Eg 求,关于y=x+2 y=-x+2 的对称点

②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

此类问题一般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来解决,有两种情况:一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相交;二是已知直线与对称轴平行。

注:①曲线、直线关于一直线b x y +±=对称的解法:y 换x ,x 换y . 例:曲线0),(=y x f 关于直线2-=x y 对称曲线方程是0)2,2(=-+x y f ②直线关于点对称,曲线关于点对称

曲线0),(:=y x f C 关于点),(b a 的对称曲线方程是0)2,2(=--y b x a f

1.直线x -2y +1=0关于直线x =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 A .x +2y -1=0 B .2x +y -1=0 C .2x +y -3=0 D .x +2y -3=0

八 、直线过定点问题:

① 含有一个未知参数,

12)1(-+-=a x a y 1)2(+-+=?x x a y (1)

令202-=?=+x x , 将3)1(2=-=y x 式,得代入,从而该直线过定点)3,2(-

② 含有两个未知参数

0)2()3(=-++-n y n m x n m 0)12()3(=-+-++?y x n y x m

令???-+-=+1203y x y x ???

????=-=?737

1y x

从而该直线必过定点)7

3,71(-

练习 (1)直线mx-y+2m+1=0经过一定点,则该点的坐标是_ _ (2)直线,31k y kx =+-当k 变动时,所有直线都通过定点( ) (A )(0,0) (B )(0,1)(C )(3,1) (D )(2,1)

九、 与已知直线平行垂直的直线系有:

(1)平行于直线)(00/

/

C C C By Ax C By Ax ≠=++=++的直线可表示为

(2)平行于直线)(/

/

b b b kx y b kx y ≠+=+=的所有直线为

(3)垂直于直线0=++C By Ax 的所有直线可表示为01=+-C Ay Bx

十、 直线y=kx+b 不经过某象限

y=kx+b 不经过第一象限 k ≤0, b ≤0。 y=kx+b 不经过第二象限 k ≥0, b ≤0 y=kx+b 不经过第三象限 k _0, b 0 y=kx+b 不经过第四象限 k _0, b _0 十一. 两条直线的交角

①直线1l 到2l 的角(方向角);直线1l 到2l 的角,是指直线1l 绕交点依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2l 重合时所转动的角θ,它的范围是),0(π,当ο90≠θ时2

11

21tan k k k k +-=

θ.

②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两条相交直线1l 与2l 的夹角,是指由1l 与2l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最小的

正角θ,又称为1l 和2l 所成的角,它的取值范围是 ?

????2,0π,当ο

90≠θ,则有21121tan k k k k +-=θ. 十二、直线l 上一动点P 到两个定点A 、B 的距离“最值问题”: (1) 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B PA +取得最小值,

① 若点B A 、位于直线l 的同侧时,作点A (或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

A 或/

B ,

.)(//即为所求点,则点于交或连接P P l AB B A

② 若点B A 、位于直线的异侧时,连接AB 交于l 点P ,则P 为所求点。

可简记为“同侧对称异侧连”.即两点位于直线的同侧时,作其中一个点的对称点;两点位于直线的异侧时,直接连接两点即可.

(2)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B PA -取得最大值,

方法与(1)恰好相反,即“异侧对称同侧连”

① 若点B A 、位于直线l 的同侧时,连接AB 交于l 点P ,则P 为所求点。

② 若点B A 、位于直线的异侧时,作点A (或点B )关于l 的对称点/

A 或/

B ,

.)(//即为所求点,则点于交或连接P P l AB B A

十三 有关几何意义

Eg 1:求函数y =

2已知2222)1()1(,,y x y x S R y R x +-+++=

∈∈,则S 的最小值是 _

3 已知A(1,2)B(-2,2)在x 轴上找一点C 使的|CA|+|CB|最小,||CA|-|CB||最大值 如果AB 在X 轴不同侧呢?

4.点(,)P x y 在直线40x y +-=上,则2

2

x 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__. 十四、易错辨析:

① 讨论斜率的存在性:

解题过程中用到斜率,一定要分类讨论:<1>斜率不存在时,是否满足题意; <2>斜率存在时,斜率会有怎样关系。 ② 注意“截距”可正可负,不能“错认为”截距就是距离,会丢解; (求解直线与坐标轴围成面积时,较为常见。) ③ 直线到两定点距离相等,有两种情况: <1> 直线与两定点所在直线平行; <2> 直线过两定点的中点。

数学必修2 直线与方程典型 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1.1 倾斜角与斜率 【知识点归纳】 1.直线的倾斜角: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斜率公式: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 例 1 已知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A. 60° B. 30° C. 60°或120° D. 30°或150° 变式训练: 设直线过原点,其倾斜角为,将直线绕原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得到直线,则的倾斜角为()。 A. B. C. D. 当0°≤α<135°时为,当135°≤α<180°时,为 题型二求直线的斜率 例2如图所示菱形ABCD中∠BAD=60°,求菱形ABCD各边和两条对角线所在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变式训练:已知过两点, 的直线l的倾斜角为45°,求实数的值. 题型三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例3右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拓展一三点共线问题 例4 已知三点A(a,2)、B(3,7)、C(-2,-9a)在一条直线上,求实数a的值. 变式训练: 若三点P(2,3),Q(3,),R(4,)共线,那么下列成立的是(). A. B. C. D. 拓展二与参数有关问题 例 5 已知两点A (-2,- 3) , B (3, 0) ,过点P (-1, 2)的直线与线段AB始终有公共点,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变式训练: 已知两点,直线过定点且与线段AB相交,求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拓展三利用斜率求最值 例 6 已知实数、满足当2≤≤3时,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变式训练:利用斜率公式证明不等式:且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知识点归纳】 1.直线平行的判定 2.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注意垂直与x轴和y轴的两直线):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 1 已知直线经过点M(-3,0)、N(-15,-6),经过点R(-2,)、S(0,),试判断与是否平行? 变式训练:经过点和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则的值是(). A.4 B.1 C.1或3 D.1或4

(推荐)高中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 取x轴作为基准, 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α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l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规定α= 0°. 2、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0°≤α<180°.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 k = tanα ⑴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由此可知, 一条直线l的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1=k2, 那么一定有L1∥L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

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直线l 经过点),(000y x P ,且斜率为k )(00x x k y y -=-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 b kx y += 3.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已知两点),(),,(222211 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 y-y1/y-y2=x-x1/x-x2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关于y x ,的二元一次方程0=++C By Ax (A ,B 不同时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两直线交点坐标 L1 :3x+4y-2=0 L1:2x+y +2=0 解:解方程组 3420 2220x y x y +-=??++=? 得 x=-2,y=2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方 程知识点总结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高中数学之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概念理解: 1、倾斜角:①找α:直线向上方向、x 轴正方向; ②平行:α=0°; ③范围:0°≤α<180° 。 2、斜率:①找k :k=tan α (α≠90°); ②垂直:斜率k 不存在; ③范围: 斜率 k ∈ R 。 3、斜率与坐标:1 21 22121tan x x y y x x y y k --=--= =α ①构造直角三角形(数形结合); ②斜率k 值于两点先后顺序无关; ③注意下标的位置对应。 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 ①相交:斜率21k k ≠(前提是斜率都存在) 特例----垂直时:<1> 0211=⊥k k x l 不存在,则轴,即; <2> 斜率都存在时:121-=?k k 。 ②平行:<1>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 <2> 斜率都不存在时:两直线都与x 轴垂直。 ③重合: 斜率都存在时:2121,b b k k ==; 二、方程与公式: 1、直线的五个方程:

①点斜式:)(00x x k y y -=- 将已知点k y x 与斜率),(00直接带入即可; ②斜截式:b kx y += 将已知截距k b 与斜率),0(直接带入即可; ③两点式:),(21211 21 121y y x x x x x x y y y y ≠≠--=--其中, 将已知两点),(),,(2211y x y x 直接带入即可; ④截距式: 1=+b y a x 将已知截距坐标),0(),0,( b a 直接带入即可; ⑤一般式:0=++C By Ax ,其中A 、B 不同时为0 用得比较多的是点斜式、斜截式与一般式。 2、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直接将两直线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即可 3、距离公式: ①两点间距离:2 2122121)()(y y x x P P -+-= ②点到直线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③平行直线间距离:2 2 21B A C C d +-= 4、中点、三分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2211y x B y x A ①AB 中点),(00y x :)2 ,2( 2 121y y x x ++ ②AB 三分点),(),,(2211t s t s :)3 2,32(2 1 21y y x x ++ 靠近A 的三分点坐标 )3 2,32(2 121 y y x x ++ 靠近B 的三分点坐标 中点坐标公式,在求对称点、第四章圆与方程中,经常用到。 三分点坐标公式,用得较少,多见于大题难题。 5.直线的对称性问题

直线与方程(经典例题)

直线与方程 知识点复习: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 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 ) 90,0∈α时,0≥k ; 当( ) 180,90∈α时,0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直线的方程知识点及题型归纳总结 知识点精讲 一、基本概念 斜率与倾斜角 我们把直线y kx b =+中k 的系数k (k R ∈)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垂直于x 轴的直线,其斜率不存在。 x 轴正方向与直线向上的方向所成的角叫这条直线的倾斜角。倾斜角[)0,απ∈,规定与x 轴平行或重合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倾斜角不是 2 π 的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叫该直线的斜率,常用k 表示,即tan k α=。 当0k =时,直线平行于轴或与轴重合; 当0k >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倾斜角随k 的增大而增大; 当0k <时,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倾斜角k 随的增大而减小; 二、基本公式 1. 111222(,),(,)P x y P x y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2||PP =2. 111222(,),(,)P x y P x y 的直线斜率公式 121212tan (,)2 y y k x x x x π αα-= =≠≠-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1)点斜式: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过00(,)x y ,00()y y k x x -=- 注:①当0k =时,0y y =;②当k 不存在时,0x x = (2)斜截式:直线的斜率k 存在且过(0,)b ,y kx b =+ (3)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 注:211121()()()()x x y y x x y y --=--可表示经过两点1122(,),(,)P x y Q x y 的所有直线 (4)截距式: 1x y a b +=不能表示垂直于坐标轴及过原点的直线。 (5)一般式:2 2 0(0)Ax By C A B ++=+≠,能表示平面上任何一条直线(其中,向量(,)n A B =r 是这 条直线的一个法向量)

高二立体几何与直线方程的知识点总结

立体几何初步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定义三视图: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 注: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3、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斜二测画法 斜二测画法特点:①原来与x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x平行且长度不变; ②原来与y轴平行的线段仍然与y平行,长度为原来的一半。 4、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 ' h为斜高,l为母线) ()l r r S+ =π2 圆柱表 ()l r r S+ =π 圆锥表 ()2 2R Rl rl r S+ + + =π 圆台表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 Sh = 柱, 2 V Sh r h π == 圆柱, 1 3 V Sh = 锥, h r V2 3 1 π = 圆锥 ' 1 () 3 V S S h =++ 台 '22 11 ()() 33 V S S h r rR R h π =++=++ 圆台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3 4 = 3 V R π 球; 2 4 S R π = 球面

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关系 (一)、立体几何网络图: 1、线线平行的判断: (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 (6)、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12)、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直线平行。 2、线线垂直的判断: (7)、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8)、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10)、若一直线垂直于一平面,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补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也必垂直平行线中的另一条。 3、线面平行的判断:(2)、如果平面外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5)、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必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判断或证明线面平行的方法 ⑴利用定义(反证法):lα=? I,则l∥α (用于判断); ⑵利用判定定理:线线平行线面平行(用于证明); ⑶利用平面的平行:面面平行线面平行(用于证明); ⑷利用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直线和平面平行(用于判断)。 2线面斜交和线面角:l∩α = A 2.1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简称线面角):若直线与平面斜交, 则平面的斜线与该斜线在平面内射影的夹角θ。 2.2 线面角的范围:θ∈[0°,90°] 注意:当直线在平面内或者直线平行于平面时,θ=0°; 当直线垂直于平面时,θ=90° 4、线面垂直的判断: ⑼如果一直线和平面内的两相交直线垂直,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 ⑾如果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另一条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⒁一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⒃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个平面。 图2-3 线面角

高考直线方程题型归纳

高考直线方程题型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考直线方程题型归纳 知识点梳理 1.点斜式方程 设直线l 过点P 0(x 0,y 0),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方程为y -y 0=k (x -x 0), 由于此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P 0(x 0,y 0)和斜率k 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我们把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注意:利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先判断斜率存在与否. (1)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k 不存在,不能用点斜式方程表示,但这时直线l 恰与y 轴平行或重合,这时直线l 上每个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0,所以此时的方程为x =x 0. (2)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0°时,k =0,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y 0,即y -y 0=0. (3)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不为0°或90°时,可以直接代入方程求解. 2.斜截式方程:如果一条直线通过点(0,b )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点 斜式方程为y =kx + b 其中k 为斜率,b 叫做直线y =kx +b 在y 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 注意:利用斜截式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先判断斜率存在与否. (1)并非所有直线在y 轴上都有截距,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如直线x =2在y 轴上就没有截距,即只有不与y 轴平行的直线在y 轴上有截距,从而得斜截式方程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是y 关于x 的函数,当k =0时,该函数为常量函 数.x =b ;当k ≠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且当k >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k <0时,函数单调递减. (3)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特例。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其相互转化. 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若直线l 经过两点A (x 1,y 1),B (x 2,y 2),(x 1≠x 2),则直线l 的方程为11 2121y y x x y y x x --=--,这种形式的方程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注意 (1)当直线没有斜率(x 1=x 2)或斜率为零(y 1=y 2)时,不能用两点式11 2121 y y x x y y x x --=--表示它的方程; (2)可以把两点式的方程化为整式(x 2-x 1)(y -y 1)= (y 2-y 1)(x -x 1),就可以用它来求过平面上任意两点的直线方程; 如过两点A (1,2),B (1,3)的直线方程可以求得x =1,过两点A (1,3),B (-2,3)的直线方程可以求得y =3. (3)需要特别注意整式(x 2-x 1)(y -y 1)= (y 2-y 1)(x -x 1)与两点式方程11 2121 y y x x y y x x --=--的区别,前者对于任意的两点都适用,而后者则有条件的限制,两者并不相同,前者是后者的拓展。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直线与方程例题解析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知识点 一、基础知识 倾斜角与斜率 1.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把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απ≤<或),0[πα∈ 2.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即tan k θ=. 如果知道直线上两点 1122(,),(,)P x y P x y ,则有斜率公式2 1 21y y k x x -=-. 特别地是,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k 不存在;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y 轴垂直,斜率k =0. 注意: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 轴平行或者重合. 当α=90°时,斜率k =0;当090α?<,随着α的增大,斜率k 也增大;当90180α?<

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典型例题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典型例题】 题型一求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设直线I斜率为k且1

3.1.2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 【典型例题】 题型一两条直线平行关系 例1 已知直线l i 经过点M (-3, 0)、N (-15,-6), 12 经过点R (-2, - )、S (0, 2 5),试判断^与12是否平行? 2 变式训练:经过点P( 2,m)和Q(m,4)的直线平行于斜率等于1的直线,贝U m的值是(). A . 4 B. 1 C. 1 或3 D. 1 或4 题型二两条直线垂直关系 例2已知ABC的顶点B(2,1), C( 6,3),其垂心为H( 3,2),求顶点A的坐标. 变式训练:(1) h的倾斜角为45 ° 12经过点P (-2,-1 )、Q (3,-6),问h与12是否垂直? (2)直线11,12的斜率是方程x2 3x 1 0的两根,则h与12的位置关系是—. 题型三根据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参数 例3已知直线h经过点A(3,a)、B (a-2,-3),直线S经过点C (2,3)、D (-1,a-2) (1)如果I1//I2,则求a的值;(2)如果11丄12,则求a的值 题型四直线平行和垂直的判定综合运用 例4四边形ABCD的顶点为A(2,2 2 2)、B( 2,2)、C(0,2 2.. 2)、D(4,2),试判断四边形ABCD的形状.

直线方程题型分类总结

直线方程常见题型分类总结 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 题型一: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判断直线平行:已知直线12l l ,的方程为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若12//l l ,则有12210A B A B -=,且1221B C B C ≠或1221A C B C ≠ 判断直线相交: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若两直线相交,则有 12210AB A B -≠ 判断直线垂直:已知直线12l l ,的方程为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若 12l l ⊥,则有12120A A B B +=,反之亦然。 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1.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平面内两点111(,)P x y ,222(,)P x y ,则两点间的距离为:12||PP . 特别地,当12,P P 所在直线与x 轴平行时,1212||||PP x x =-;当12,P P 所在直线与y 轴平行时,

1212||||PP y y =-;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点()00,y x P 到直线0:1=++C By Ax l 的距离2 200B A C By Ax d +++= 3.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 两条平行直线 11:0l Ax By C ++=,22:0l Ax By C ++=之间的距离公式d = , 1.若直线210ax y ++=与直线20x y +-=互相垂直,那么a 的值等于 A .1 B .13- C .2 3 - D .2- 2.若直线1:(3)4350l m x y m +++-=与2:2(5)80l x m y ++-=平行,则m 的值为 A .7- B .1-或7- C .6- D .13 3 - 题型二:定点问题 1. 直线130kx y k -+-=,当k 变化时,所有直线恒过定点. A .(0,0) B .(3,1)C .(1,3) D .(1,3)-- 2.若不论m 取何实数,直线:120l mx y m +-+=恒过一定点,则该定点的坐标为 A .(2,1)- B . (2,1)- C .(2,1)-- D .(2,1) 3.不论m 为何实数,直线(m -1)x -y +2m +1=0 恒过定点 A.(1, - 2 1 ) B.(-2, 0) C.(2, 3) D.(-2, 3) 题型三:对称问题 1.已知点(5,8),(4,1)A B ,则点A 关于点B 的对称点C 的坐标 . 2.求点(1,2)关于直线20x y --=的对称点。 3.与直线2360x y +-=关于点(1,1)-对称的直线方程是 A .3220x y -+= B .2370x y ++= C .32120x y --= D .2380x y ++= 4.光线由点P (2,3)射到x 轴后,经过反射过点Q (1,1),则反射光线方程是 A .450x y +-= B .430x y --= C .3210x y --= D .2310x y -+= 题型四:截距相等问题 1.若直线过)1,2(P 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则这样的直线有几条 A. 1条 条 条 D.以上都有可能

必修2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与题型

必修2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 结与题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的知识点 倾斜角与斜率 1. 当直线l 与x 轴相交时,我们把x 轴正方向与直线l 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 的倾斜角.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则直线l 的倾斜角α的范围是0απ≤<. 2.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的斜率,等于直线的倾斜角的正切值,即tan k θ=. 如果知道直线上两点1122(,),(,)P x y P x y ,则有斜率公式21 21 y y k x x -= -. 特别地是,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x 轴垂直,斜率k 不存在;当12x x ≠,12y y =时,直线与y 轴垂直,斜率k=0. 注意:直线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不存在,即直线与y 轴平行或者重合. 当α=90°时,斜率k =0;当090α?<,随着α的增大,斜率k 也增大;当90180α?<

高考直线方程题型归纳修订版

高考直线方程题型归纳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高考直线方程题型归纳 知识点梳理 1.点斜式方程 设直线l 过点P 0(x 0,y 0),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方程为y -y 0=k (x -x 0), 由于此方程是由直线上一点P 0(x 0,y 0)和斜率k 所确定的直线方程,我们把这个方程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注意:利用点斜式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先判断斜率存在与否. (1)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90°时,斜率k 不存在,不能用点斜式方程表示,但这时直线l 恰与y 轴平行或重合,这时直线l 上每个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 0,所以此时的方程为x =x 0. (2)当直线l 的倾斜角α=0°时,k =0,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y =y 0,即y -y 0=0. (3)当直线l 的倾斜角不为0°或90°时,可以直接代入方程求解. 2.斜截式方程:如果一条直线通过点(0,b )且斜率为k ,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 =kx + b 其中k 为斜率,b 叫做直线y =kx +b 在y 轴上的截距,简称直线的截距. 注意:利用斜截式求直线方程时,需要先判断斜率存在与否. (1)并非所有直线在y 轴上都有截距,当直线的斜率不存在时,如直线x =2在y 轴上就没有截距,即只有不与y 轴平行的直线在y 轴上有截距,从而得斜截式方程不能表示与x 轴垂直的直线的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 =kx +b 是y 关于x 的函数,当k =0时,该函数为常量函数.x =b ;当k ≠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且当k >0时,函数单调递增,当k <0时,函数单调递减. (3)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是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特例。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其相互转化. 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若直线l 经过两点A (x 1,y 1),B (x 2,y 2),(x 1≠x 2),则直线l 的方程为11 2121y y x x y y x x --=--,这种形式的方程叫做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注意 (1)当直线没有斜率(x 1=x 2)或斜率为零(y 1=y 2)时,不能用两点式 11 2121 y y x x y y x x --=--表示它的方程; (2)可以把两点式的方程化为整式(x 2-x 1)(y -y 1)= (y 2-y 1)(x -x 1),就可以用它来求过平面上任意两点的直线方程; 如过两点A (1,2),B (1,3)的直线方程可以求得x =1,过两点A (1,3),B (-2,3)的直线方程可以求得y =3. (3)需要特别注意整式(x 2-x 1)(y -y 1)= (y 2-y 1)(x -x 1)与两点式方程11 2121y y x x y y x x --=--的区别,前者对于任意的两点都适用,而后者则有条件的限制,两者并不相同,前者是后者的拓展。 4.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若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是a ,在y 轴上的截距是b ,且a ≠0,b ≠0,则直线l 的方程为1x y a b +=,这种形式的方程叫做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注意: (1)方程的条件限制为a ≠0,b ≠0,即两个截距均不能为零,因此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过原点的直线以及与坐标轴平行的直线; (2)用截距式方程最便于作图,要注意截距是坐标而不是长度;

直线与方程知识点总结(学生版)

I直线方程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 1)倾斜角:一条直线向上的方向与X 轴的所成的最小正角,叫做直线的倾斜角,范围为 ( 2)斜率:当直线的倾斜角不是900时,则称倾斜角的为该直线的斜率,即k=tan 注记:所有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是所有直线都有斜率.(当=90 0时,k 不存在)(3)过两点 p1(x1,y1),p2(x2,y2)(x1≠ x2)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tan y 2 y 1(当x 1=x2时,k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为900) . x2x1 知识点 2:直线的方程名称方程 斜截式y=kx+b 点斜式y-y0=k( x-x0) 两点式y y 1 =y y1 y2y1y2y1 截距式x y +=1 a b 一般式Ax+By+C=0已知条件局限性 k——斜率 b——纵截距 (x0, y0)——直线上 已知点, k——斜率 (x1,y1) ,(x2,y2)是直线上 两个已知点 a——直线的横截距 b——直线的纵截距 A C C ,,分别为 B A B A、 B 不能同时为零斜率、横截距和纵截距 直线的点斜式与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 轴)的直线;两点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两坐标轴的直线及过原点的直线。 二、规律方法提炼 1、斜率的求法一般有两种方式 ( 1)已知倾斜角,利用k tan ;(2)已知直线上两点,利用 k y2y 1 ( x1 x 2 ) x2x1 2、求直线的一般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选择时应注意方程表示直线的局限性; (2)待定系数法:先设直线方程,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待定系数,最后先出直线方程; 3、与直线方程有关的最值问题的求解策略: ○1 首先,应根据问题的条件和结论,选取适当的直线方程形式,同时引进参数; ○2 然后,可以通过建立目标函数,利用函数知识求最值;或通过数形结合思想求最值. II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三总复习直线与圆的方程知识点总结

直线与圆的方程 一、直线的方程 1、倾斜角: ,围0≤α<π, x l //轴或与x 轴重合时,α=00 。 2、斜率: k=tan α α与κ的关系:α=0?κ=0 已知L 上两点P 1(x 1,y 1) 0<α< 02 >?k π P 2(x 2,y 2) α= κπ ?2 不存在 ?k= 1 212x x y y -- 022

二、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说明:当直线平行于坐标轴时,要单独考虑) 2、L 1 到L 2的角为0,则1 21 21tan k k k k ?+-= θ(121-≠k k ) 3、夹角:1 21 21tan k k k k +-= θ 4、点到直线距离:2 2 00B A c By Ax d +++= (已知点(p 0(x 0,y 0),L :AX+BY+C=0) ①两行平线间距离:L 1=AX+BY+C 1=0 L 2:AX+BY+C 2=0?2 221B A c c d +-= ②与AX+BY+C=0平行且距离为d 的直线方程为Ax+By+C ±022 =+B A d ③与AX+BY+C 1=0和AX+BY+C 2=0平行且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是 02 2 1=++ +C C BY AX 5、对称:(1)点关于点对称:p(x 1,y 1)关于M (x 0,y 0)的对称)2,2(1010Y Y X X P --'

(完整版)必修二第3章直线与方程题型总结

必修2 第3章 直线与方程 理论知识: 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1、倾斜角: 2、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 3、直线的斜率: k = 记住特殊角的正切值 ⑴当直线l 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 α=0°, k = tan0°=0; ⑵当直线l 与x 轴垂直时, α= 90°, k 不存在. 4、 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斜率: 斜率公式: k = 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L1∥L2则 注意: 2、 则 注意: 3.直线方程 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4.了解斜率和截距的性质 4.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求法:联立方程组。 5.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3、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6.对称问题 1.中点坐标公式:已知两点P 1 (x 1,y 1)、P 1(x 1,y 1),则线段的中点M 坐标为 2.若点11(,)M x y 及(,)N x y 关于(,)P a b 对称;求解方法: 3.点关于直线的对称: 若111(,)P x y 与222(,)P x y 关于直线:0l Ax By C ++=对称,求解方法:

直线与方程测试题 题型一(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053=-+y x 的倾斜角是( ) A.120° B.150° C.60° D.30° 2.若直线x =1的倾斜角为 ,则( ). A .等于0 B .等于 C .等于2π D .不存在 3.图中的直线l1,l2,l3的斜率分别为k1,k2,k3,则( ). A .k1<k2<k3 B .k3<k1<k2 C .k3<k2<k1 D .k1<k3<k2 4.求直线3x +ay =1的斜率为 题型二(直线位置关系) 1.已知直线l1经过两点(-1,-2)、(-1,4),直线l2经过两点(2,1)、(x ,6),且l1∥l2,则x =( ). A .2 B .-2 C .4 D .1 2.已知直线l 与过点M(-3,2),N(2,-3)的直线垂直,则直线l 的倾斜角是( ). A .3π B .32π C .4π D .43π 3.设直线 l1经过点A(m ,1)、B(—3,4),直线 l2经过点C(1,m)、D(—1,m+1), 当(1) l1/ / l2 (2) l1⊥l1时分别求出m 的值 4.已知两直线l1: x+(1+m) y =2—m 和l2:2mx+4y+16=0,m 为何值时l1与l2①相交②平行 5.. 已知两直线l1:(3a+2) x+(1—4a) y +8=0和l2:(5a —2)x+(a+4)y —7=0垂直,求a 值。 题型三(直线方程) 1: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 (1)斜率是1 2-,经过点A(8,—2); . (2)经过点B(4,2),平行于x 轴; . (3)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 ,32-; . 4)经过两点P 1(3,—2)、P 2(5,—4);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