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106例临床分析

合集下载

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106例临床研究

胆总管探查术后选择性一期缝合106例临床研究
J u n lo p tp n r a o i a yS r ey o r a fHe a 0 a c e t b l r u g r i
Vo .4 12 No 2 . M a .2 2 r Ol
要早于 T管引流术…,但 目前 T管引流术作为胆道 术后 重建 的 “ 金标准 ”术 式 ,其疗 效 已被广 大外 科 医生所公认。一般认为 T管有两种作用 :一是引 流作用 ,二是支架作用 。引流作用可以降低术后胆 道 内压 ,利于胆管切 口愈合 ,引流有感染 的胆汁 , 利 于控 制 感 染 , 以及诊 断 和 治疗 残 留或 复 发 结 石 。 支架作用则能防止胆管狭窄 ,维持胆管的正常的解
收 稿 日期 :2 1 ‘ 12 0 ll — 8
作者简介 :张礼才 (1 5 5一) 9 ,男 ,浙江象 『人 ,副 主任 医帅。 f j

在 开腹胆 总 管 切 开手 术 中 ,虽 然 采用 一一 期缝 合
1 0一 5
第2 4卷第 2期
2 1 3月 0 2年
肝 胆 胰 外 科 杂 志
胆 总管 下 端通 畅 ,操 作 中注意 动作 要 仔 细轻 柔 ,避
免 反 复刺 激胆 总 管下 端 ,防止 损 伤管 壁 黏膜 及 引 起
乳头 水肿 或 O d括 约 肌痉挛 。再 次经 胆 总管 1行 di ]
术 中胆道造影 明确无残余结石存在 ,无胆管畸形及 狭 窄 和 局 限扩 张 ,管 壁 黏 膜情 况 正常 后 ,选 崩 4 0 /
2 讨 论
麻 ,右侧肋缘下斜切 口或经腹直肌切 口入腹 ,先作 胆 囊 切 除 ,然后 顺 胆 囊 管残 端 注人 造 影剂 , 固定 后 行术 中胆道造影了解肝 内胆管和胆总管结石位置及其 下 端 开 口情 况 ,纵形 切 开胆 总 管 ,切 口长度 以能轻 松取出结石为度。取净结石后用 1 号导尿管经胆总 0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探讨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探讨

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探讨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一期缝合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

方法回顾本院2003~2008年94例胆总管结石病例,随机分为T管引流组和一期缝合组。

观察并比较两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

结果一期缝合组恢复情况、住院时间均较T管引流组减少(P<0.05);随访3个月~2年,无胆管狭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T管引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T管引流胆总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病及多发病,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放置T管引流是传统手术方法。

本院2003~2008年对94例胆总管结石病例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其中52例行一期缝合,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94例术前均通过B超和CT及MRCP检查确定为胆总管结石(91例)或可疑结石(3例),并排除肝内胆管结石及肿瘤疾病。

一期缝合组52例,男29例,女23例;年龄22~64岁,平均(47±14)岁;临床表现有黄疸31例,手术有胆总管结石50例,无结石2例;T管引流组42例,男15例,女27例;年龄20~61岁,平均(49±14)岁;入院有黄疸33例,术中探查有胆总管结石41例,无结石1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和胆总管结石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全组病例无低蛋白血症,无糖尿病,均为首次胆道手术。

1.2 治疗方法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先常规切除胆囊,胆总管前壁不过分游离,做10~15 mm切口,以能取出结石为准,取出结石后,用3号胆道探子探查胆总管下端无狭窄,可疑病例行胆道造影,确定无残余结石,远端胆总管通畅,用5/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或连续缝合胆总管壁全层,缝合针距为 1.5 mm,局部冲洗擦干观察有无胆汁渗漏,温氏孔放置引流管,局部可置明胶海棉于胆总管缝合处。

T管引流组缝合后T管测压无渗漏置胆总管旁引流。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手术临床报告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手术临床报告
复顺 利 , 出现 腹 痛 、 疸 等病 发 症 , 流管 拔 出时 未 黄 引
间 3— 5天 。
3 讨 论
切开 浆膜 显 露 胆 总 管 1~2c 用胆 道 穿 刺 针 试 穿 m, 证 实胆 总管 后 , 在胆 总 管 上 缝 2针 4号 丝线 为 牵 引
线 , 硬膜 外导 管 内导 丝对 折 插 入 1 将 6号 针 头 内 , 将
张天华 ,曾鹏 飞
【 关键 词】 胆总管结石 ; 腹腔镜 ; 胆道镜 ; 一期缝合 【 中图分类号 】 R67 5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 编号】 10 4 6 (08 0- 0- 06 7 120 )3 22 2 0 0
随着 腹 腔镜 胆囊 切 除 术 ( aaoepecoey— L p rso i h l s c
1 1 临床 资料 .
本组 3 1例 中男 1 , 1 4例 女 7例 ,5— 2岁 , 2 7 平均 5 0岁 ,1例 均 为 择 期 手 术 , 前 均 行 B超 检 查 ,0 3 术 1
. m。再常规切断胆囊管 , 游离胆囊床以切 出胆 例行腹部 C 检查 , 例行 M C T 5 R P检查 。术前诊断胆 0 3m 囊 , 将结 石及 胆 囊 置 入标 本 袋 中取 出 , 并 冲洗 腹 腔 , 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 2 例 , 0 有下腹部手术 2 例。 观察无胆汁渗漏后 于温 氏孔旁置多孔腹腔引流管 , 12 手 术方 法 .
出胆 囊动 静脉 上钛 夹并 离 断 , 胆囊 管 暂不剪 断 , 于 用 帮助 牵拉 暴露 胆 总管 , 肝 十二 指 肠 带 处 用 电凝 钩 于
本组 术后 发 生胆 漏 4例 , 引流 量 每 日 10~ 5 0 20
m/ , ld 为混合性液体 , 非纯胆汁 , 引流量逐 日减少 , 至 第 7— 0 1 天后胆漏停止, 出引流管 , 拔 余病人术后恢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的临床分析

e t a 1 .C h e n g d u 3 6 3 Ho s p i t a l ,C h e n g d u,S i c h u a n 6 1 0 0 41 ,C h i m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t h e r a p e u t i c m e t h o d s a n d e f f i c a c y o f p r i m a r y d u c t c l o s u r e a t f e r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o m m o n
v e r s i o n t o o p e n s u r g e r ( 1 . 3 %) , 4 8 c a s e s i n t r a p e r i t o n e a l l e a k a g e o f b i l e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 1 0 . 7 %) , ( ) f a l l t h e c a s e s , t h e r e w a s n o
C l i n i a l a n a l y s i s 0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c o mmo n b i l e d u c t e x p l o r a t i o n w i t h p r i ma r y s u t u r e .MU Q i — m i n g ,F A N Mi n g ,W A N G
四川 医学 2 0 1 3年 5月第 3 4卷( 第 5期 ) S i c h u a n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3 , V o 1 . 3 4, 舳. 5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Ⅰ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Ⅰ期缝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
临床与实践
2 结果
2.1 血 β-HCG 和包块平均直径 观察组患者血β-HCG 和包块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 1。
表 1 2 组患者血 β-HCG 和包块平均直径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血 β-HCG(IU/mL)
治疗前
治疗后
包块大小(cm)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40 1 653.15±185.21 545.25±200.18 3.61±1.33 2.88±1.17
使异位妊娠可在早期得到确诊,为患者争取了保守治疗的时间
和条件。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致孕卵自然死亡并吸收 的一种疗法,其有效避免了手术对患者的伤害,并具有见效快、 安全性高等优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 β-HCG 水平和包 块平均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表明采用米非司酮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可提高治疗效 果,且不良反应少。究其原因在于米非司酮属于孕激素受体拮 抗剂,具有较强的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活性的作用,可有 效阻断孕酮的生理活性,使用后可帮助患者降低血 β-HCG 水 平,导致胚胎无法得到孕激素的滋润而死亡,从而终止妊娠。甲 氨蝶呤属于抗代谢药物,为一种叶酸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二 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导致细胞内叶酸丧失活性,从而抑制细 胞生长。有研究表明,滋养细胞对甲氨蝶呤极其敏感,可有效阻 止滋养细胞生长,使胚胎组织停止发育,缺血坏死、脱落、吸收[4]。 因此,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可提高临床疗效。
56 例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通过 正常、切口愈合效果较好,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情况,出院前接受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附350例报告)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附350例报告)

用捆 绑式 吻合 , 意保持 胰肠 吻合 口的完整 。 是降 注 这
低P D术 后 P F发生 的关 键 。
参 考文 献 :
『1 黄 志 强 .胰 十 二 指 肠 切 除 术 [ / 志 强 .胆 道 外 科 .济南 : 东 l M]黄 / 山
3 . 其他 因素与胰 瘘 4
单 因 素分 析结 果 显示 . 发 原
A n S r,0 7 2 55 :6 2 6 8 n ug2 0 ,4 () 9 - 9 .
【】 Ln W , C m rn L, Y o J e 1 Rs fcos n 3 i J a eo J e C , t . i a k at ad r
p n raio u d n co a cetc d o e e tmy: a o aio b t e te wo a — c mp rsn ewe n h t p n
cet oe n s m me o s o apoi t g h p nrai ra cjj ot y i u o t d fr p rxman te a cet h i c prnh m t h j u a eo uc l l e: itr pe V ae cy a o e e n srm sua a r ner td S t j l r y u cniu u sthsJ . Wo d G soneo ,0 7, 3 4 ) ot o s tc e [】 n i l r J at etrl 2 0 1 (0 : r
及 胰 肠 吻合 方 式 是 P D术 后 P F发 生 的 主要 危 险 因 素 。 于胰腺 质 地软及 术前 血清 总胆 红素 水平 高者 , 对
应精 细施 术 , 减少局 部脏 器组 织 的过度损 伤 : 量采 尽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82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

对照组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术后常规留置T管引流,观察组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未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胆总管一期缝合;T管引流【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1-0038-03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疾病的主要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为预防术后胆道狭窄、胆汁漏等胆道并发症,多于取石后常规放置T管引流[1]。

但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放置T管引流易发生T管堵塞或滑脱、电解质紊乱、胆道感染和延长住院时间等情况[2]。

近些年,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直接一期缝合的概念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使用,且获得一定的效果[3]。

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82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患者进行观察,旨在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后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

具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治疗的82例患者纳入研究,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

对照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2.62±9.16)岁;结石数1~5个,平均(3.34±1.08)个;病程20d~3个月,平均(1.51±0.43)个月;并发症:胆道细菌培养阳性13例,肝功能损害27例,腹痛32例,发热16例,黄疸14例。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目的观察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50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对照组置入T管引流,实验组进行胆总管一期缝合,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5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28±1.90)d,实验组平均(6D4±1.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24,P<0.05)。

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包括4例胆瘘和4例T管引流不畅,实验组并发症共2例,低于对照组,2例均为胆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

均于术后随访半年到一年,行B超或EPCR 检查,未发现胆总管结石残留。

结论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疗效显著,且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腹腔镜;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结石;一期缝合[文献标识码]A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内结石形成并引起疼痛、黄疸等症状,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及各种感染性疾病、代谢病的增多,胆石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其中胆总管结石占很大一部分比例。

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取石,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取石手术由原来的开腹取石逐渐被腹腔镜取石所取代。

腹腔镜取石术后术者多会放置T管进行引流,T管在发挥引流、减压和支撑作用的同时,也影响了胆道系统正常结构的恢复,且带来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了进一步减轻患者痛苦,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临床工作者一直在比较和尝试不同取石术后的处理方式,现已有文献证实,胆总管结石患者经腹腔镜取石术后行一期缝合比放置T管引流疗效更好。

本文以本院收治的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为观察对象,来比较分析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后T管引流和一期缝合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106例临床分析(广东省深圳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 518000)
【摘要】目的评价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的合理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术106例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病例无一例发生胆漏、胆道感染等并发症。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天,随防106例,时间1-5年,平均3年,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

结论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切开探查术中合理应用,对防术后胆道逆行感染、拔管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和胆汁外流造成的电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有显著效果。

此法安全、可靠、有效,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探查;一期缝合; 胆总管结石
【abstract】objective evalu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 in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the rational application of valu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primary suture of common bile duct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106 cases of clinical data. results all of the cases no one case of bile leaks, biliary tract infection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the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was 9 days, with 106 patients, the time 1-5 year, an average of 3 years, b ultrasound examination no stenosis of bile duct. conclusion primary
suture of common bile duct in the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in reasonable application, on the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biliary retrograde infection, extubation after bile leaks, biliary peritonitis and bile drain caused by electric balance disorder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this method is safe, reliable, effective, but to strictly grasp the indications.
【key words】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nd primary suture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中图分类号】r407.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9-0034-02
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是指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直接缝合胆总管,不放置t管引流的缝合方法。

我院1995—2006年共进行胆总管探查手术625例,其中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10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全组106例,男39例(占,女67例,年龄14-71岁,平均41.5岁,单纯性胆总管结石18例(其中6例并发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12例,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67例,胆总管蛔虫8例,胆总管探查阴性1例。

1.2 诊断方法.49例患者术前有明显黄胆史,全部患者均经b超、
ct或者ercp检查排除肝内胆管结石,急性胰腺炎,胆总管及十二指肠肿瘤。

1.3 手术方法.在连续硬膜外阻滞下施术,常规腹部切口,合并胆囊结石首先切除胆囊,病变部位纵行切开胆总管长约1.5-
2.0cm,取净结石或者蛔虫,冲洗胆管后行胆道镜或胆道造影,确认胆总管下端通畅无胆道残留结石和狭窄,4-0ppolene线间断全层缝合胆总管,针距在0.2cm不漏胆汁为宜,再间断缝合肝十二指肠韧带桨膜,常规肝下放置引流管一根引出体外。

1.4 结果.全组无一例发生胆漏及其它并发症,平均术后住院9天,其中42例随诊3个月至5年,b超检查无结石复发及胆管狭窄,疗效满意。

2 讨论
胆总管切开探查t形管引流,可以有效引流胆汁降低胆压,防止感染,胆瘘或胆管狭窄的发生,应用百余年,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经典术式,证明是安全有效的,但t管放置过久又能诱发结石.感染,肠瘘,电解质紊乱,甚至在拔管时致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有报道t管技术上处理不当,反而可能发生胆管狭窄[1]。

对于胆总管切开探查阴性,胆道结石取净以及胆道蛔虫取除等情况,采用一期缝合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已有应用,证明不增加9并发症,是安全可行的[2]。

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胆道影像学的进步,2000年
sikic等[3]复习该院25年(1974-1999年)的682例胆总管探查术,其中238例(34%)采用一期缝合,从残留结石,胆道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分析,胆总管一期缝合具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本组观察,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全身情况特别是胆管情况的了解,根
据具体情况,条件具备者,作为胆总管一期缝合是行之有效的。

由于胆汁中含有大量的电解质,胆盐等,其大量丢失可造成内环境紊乱,影响肠道消化功能,有进一步损害肝功能的不良后果[4]施行一期缝合胆汁正常引流保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从而减少电解质,特别是胆盐的丢失,尤其是对年老体弱本身存在一定的电解质
紊乱等情况下更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胆管本身有一定的压力(正常2kpa),可维持胆汁的生理流向,为防止十二指肠的返流起到重要作用,防止胆道污染起到一定的作用。

随着正压引流,胆汁有胆道的冲洗作用以及扩约肌功能的改善可使患者胆汁细菌污染情况改善,进一步改善胆道静脉血的返流,防止胆汁血症的发生[5]。

还可以避免因拔t管而发生不必要的各种并发症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深受欢迎[6]。

t管放置不应作为胆总管探查术后常规,但不宜提出胆总管切开探查术后废弃t管,也就是说在选择不放置t管时一定严格掌握适应症[7]。

如何选择术式,结合本组106例经验以及有关文献报告,我们体会一期缝合的条件如下:1胆总管结石诊断明确,经b超、ct或ercp检查排除肝内胆管结石2胆总管内径大于2cm,以防止
术后胆管狭窄3,术中行胆道镜检查或术中胆道造影检查证实胆道结石、蛔虫取尽者胆总管下端通畅,乳头开闭良好,胰腺无病变4胆总管探查阴性者,只要胆总管下端通畅,局部解剖清楚,胆总管炎症轻、胆汁清晰,全身营养状况好,一期缝合不会发生胆漏,我们认为术中胆道镜检查,胆道造影检查尤为重要,确切诊断残留结石。

下列情况应视为一期缝合的禁忌症:1肝内外胆管多发性结石不能取尽或泥沙样结石2胆总管下端狭窄(小于0.5cm)或者不通者3化脓性胆管炎,胆管水肿较重,4肝功能受损5多次探条探查、乳头水肿重者6全身情况差、合并低蛋白血症者7胆源性胰腺炎8恶性肿瘤者。

根据笔者的经验,认为胆管切开一期缝合安全、可靠,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针对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无论一期缝合还是t管引流,重要的是以掌握相应的指征,减少手术并发症为原则,切不可夸大一期缝合的优越性,而忽视t管引流在胆道外科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robert j,fitzgibbons jr,glennc paroscopic surgeon and common bile duct.world jsurg,2001,25:1317-1324.
[2]郑樟栋,许龙堂,吴荣进,等. 胆总管探查后一期缝合的临床研究.中华外科杂志,1996,34:510-511.
[3] sikc n,tutek z,strikic n.primary xuture vs.t-tube after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ur 25 years of
experience).przegl lek,2000,57(suppl):143-145.
[4]陈训如,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患700例报告.中华外科杂志.1993,31:73.,
[5]刘斌,等.胆道术后t管正压引流早期夹管的临床观察.腹部外科杂志,1993,3(6):108.
[6]王学志,等.t管拔除后胆囊瘘31例分析.中华实用外科杂志.1994.4(6):361.
[7]王宇.关于胆总管切开探查后的一期缝合胆管的认识.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3.12(9):7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