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分区规划

合集下载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

植物园设计说明书篇一:各地植物园设计说明植物园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一般综合性植物园规划有三个部分组成,即展览区、科研区、生活管理区。

1.科普展览区目的在于把植物世界的客观自然规律以及人类利用植物、改造植物的知识展览出来,供人们参观学习。

主要内容如下。

植物进化系统展览区该区是按照植物进化系统分目、分科布置,井然有序地反映出植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使参观者不仅能得到植物进化系统的概念,而且对植物的分类及种、属特征也有概括的了解。

但是往往在系统上相近的植物,对生态环境、生活因子要求不一定相近,在生态习性上能组成一个群落的植物,在分类系统上又不一定相近,所以在植物配置上只能做到大体上符合分类系统的要求,即在反映植物分类系统的前提下,结合生态习性要求和园林艺术效果进行布置。

这样做既有科学性,又切合客观实际,容易形成较完美的公园外貌。

经济植物展览区经过搜集以后认为大有前途,经过栽培试验确属有用的经济植物才栽入本区展览,为农业、医药、林业以及园林结合生产提供参考资料,并加以推广。

布置一般按照用途分区,如药用植物、纤维植物、芳香植物、油料植物、淀粉植物、橡胶植物、含糖植物等,并以绿篱或园路为界。

抗性植物展览区植物有吸收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氮、溴、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但其抗有毒物质的强弱、吸收有毒气体的能力大小常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这就必须进行研究、试验,培育出对大气污染物质有较强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树种,按其抗毒物质的类型、强弱,分组移植本区进行展览,为园林绿化选择抗性树种提供可靠的依据。

水生植物区根据植物有水生、湿生、沼泽生等不同特点以及喜静水或动水的不同要求,在不同深浅的水体里或山石涧溪之中布置成独具一格的水景,既可普及水生植物方面的知识,又可为游人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

岩石园岩石园多设在地形起伏的山坡地上,用地面积不大,利用自然裸露岩石或人工布置山石,配以色彩丰富的岩石植物和高山植物进行展出,并可适量布置一些体形轻巧活泼的休息建筑,构成园内一个风景点。

植物园区规划方案

植物园区规划方案

植物园区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态环境意识、生活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兴起了一股植物园建设热潮。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植物园区规划,欢迎阅读!(一)概述xx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二)园区现状分析1、园区基本概况:xx植物园所在地是xx林科所科研及生产用地,山林树种丰富,生长茂盛,林业生产集约度高,具体由xx市林业局组织实施与具体执行。

3、存在的问题(1)区域内山丘之间跨度过小,功能布局空间有限。

(2)区域周边存在化工、灯泡制造等企业污染源。

(3)区域规划红线范围内,民居修建审批失控。

(三)开发条件分析1、建设条件(1)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照平均时数1629小时,温度年均18.5度,无霜期283天,年均降水量1368.4毫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

(2)水:xx植物园靠近湘江,地下水资源丰富,结合喷灌可满足项目供水需要。

由以上分析可知:规划中的xx植物园内阳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旱灾害发生频率低,投入产出率高,具备现代生态林业及植物园建设的优越条件。

(3)土壤:属于四纪红壤土,内含机质高,氮钾含量丰富,PH 值5.7—6.0,土壤保保肥性强,耕地土层深厚,适宜建设植物园。

2、交通条件公路:xx植物园紧靠衡昆高速、市外环路,其所在的xx市又是全国45个公路交通主枢纽城市之一,京珠高速、衡昆高速衡枣、107国道(北京至广州)、322国道(xx至广西凭祥友谊关,直至越南)、“三南公路”(连接湘赣闽南部)贯穿全境。

另有衡邵、衡炎、京港澳(京珠高速复线)潭衡及衡(临)武段、衡(南)岳等高速公路在建中。

民航:市区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约170公里,行程约2小时。

铁路:境内京广铁路与京广港高速铁路武广段四线并行,未来的xx将会成为南方最大的铁路枢纽。

3、区位条件xx植物园距离xx市中心只有5公里,与旅游胜地南岳较近,距离蔡伦、王船山、罗荣桓等名人故居一步之遥,随着xx建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步伐的加快,xx植物园作为现代生态林业休闲观光景点必将吸引远近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药用植物园设计

药用植物园设计

北方地区高校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北方地区高校药用植物园规划初步设计1规划总体思路在原黑龙江省森林植物园的药物园基础上,保持其中原有的乔本树木和灌木、保持原有的楼厅阁榭,引进黑龙江省地道及特色药用植物为主,辅以引进十余种郁金香,创造几个围绕北药资源利用、资源特色的主题景观区,总占地面积6.1hm2,引进黑龙江省地产药用植物60种,其中引进国外最新选育的郁金香10个品种。

引进原则为:郁金香要求花色齐全,花期配置合理;引进的药用植物充分体现观花、观果、观叶相结合,花期分配合理、花色培植合理,重点考虑近20年来黑龙江省制药工业开发应用获得巨大成功的药用植物,从这个侧面反应黑龙江省是当之不愧的医药大省、药用植物资源大省及哈尔滨的国际药都形象,使药用植物园的科普能和省情市情联系在一起,使游客在观赏中体会到我省医药事业的发展,增强公民的荣誉感。

在药用植物园的进门后的开阔地建有医圣、药圣雕像和药学典籍介绍的石刻,雕像和石刻用的材质均为汉白玉或天然大理石。

2医圣、药圣雕像和药学典籍介绍在药用植物园K景区,建设有神农氏、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的雕像,并有附文字介绍他们的著作的石刻。

1)神农氏和《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

非一人一时之作,“神农”为其托名。

战国及秦汉医药学家通过对药学资料不断搜集整理,最后成书。

分为序例1卷,本文3卷。

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材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涉及病证约170多种,包括内、外、妇、儿等科疾病。

该书根据功用毒性的不同,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这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

该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典籍,所收载的大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其功效已为长期临床实践和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

书中提出的药物学理论和用药原则大多正确而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该书为中国古代的药物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为学习中医药的重要参考书。

大田学校校园植物园规划方案

大田学校校园植物园规划方案

大田学校校园植物园规划方案概述本规划方案旨在为大田学校的校园植物园提供一个有序、美观、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和管理方案。

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布局,打造一个具有教育意义和生态价值的植物园,为师生提供研究、休闲和欣赏植物的场所。

设计原则- 教育导向:将植物园作为一个实践教育的场所,提供丰富的植物知识和教学资源。

- 多样性和可持续性:注重植物选择的多样性,推广本地植物,并采取生态友好的管理措施。

- 空间布局:合理规划植物园的空间布局,包括分区、路径和景观设计,以提供不同需求的活动区域。

- 生态系统服务:强调植物园对生态系统的积极作用,如调节气候、保护水源等。

规划内容1. 植物种类选择:- 优先选择本地植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 针对不同季节和植物特点,选择具有观赏性、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

- 引入具有教育意义和珍稀性的植物,丰富师生的研究体验。

2. 空间布局:- 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划分植物园为多个区域,如观赏区、草地休闲区、教育区等。

- 设计合理的路径和步道连接各区域,方便师生参观和研究。

- 考虑景观植物的分布和高度,以提供美观的视觉效果。

3. 管理与维护:- 制定科学的植物园管理计划,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 建立植物园的养护团队,负责日常的园艺工作和植物疾病的监测。

- 定期组织植物园活动,如讲座、导览和植物培育工作坊,提升师生对植物的兴趣和参与度。

预期效果通过实施该规划方案,我们期望:- 打造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校园植物园,吸引师生和游客的参观和研究。

- 促进植物知识的传播和师生的科学素养提升。

- 增强师生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 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为校园提供更好的生态和环境服务。

参考资料- 《学校校园植物园规划与设计》- 《植物园规划与设计手册》- 本地植物园相关资料和案例分析。

植物耐寒区4-9区

植物耐寒区4-9区

植物耐寒区4-9区耐寒区是指中国植物抗寒带分区,是依植物抗寒能力与地域最低气温的关系而对中国进行的区域划分。

植物抗寒性的区划,对引种、育种、栽培养护管理、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科学地促进国内各省间植物资源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换与贸易。

(二)中国植物抗寒带分区(hardiness zones of Chinese plants)是依植物抗寒能力与地域最低气温的关系而对中国进行的区域划分。

发展历史植物抗寒性的区划,对引种、育种、栽培养护管理、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不仅能科学地促进国内各省间植物资源的交流,而且有利于国际间的交换与贸易。

美国农业部在30年代初曾对美国本土进行耐旱区的区划,于60年代初又提出全美及加拿大南部的耐寒性区划;1967年美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Arnold Arboretum)另提出一个包括加拿大和全美本土的抗寒性分区规划。

1979年David Carr将英伦三岛与美国统一考虑,简化为三类气候区。

1976年德国人Gerd Krusmann将全欧洲进行了耐寒性区划,同时也对中国进行了极为粗略的区划。

1992年陈有民扼要发表了其自50年代初开始研究的关于中国的植物抗寒性分区成果,区划的原则是根据全国各地每年的最低温度值,取其30年的平均值作为基准,并根据各地自然植被的特点以及人工引种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将全国划分为11个区。

各地的温度范围如下:一区为<-40℃;二区为-40℃~-35℃;三区为-35℃~-30℃;四区为-30℃-25℃;五区为-25℃~-20℃;六区为-20℃~-15℃;七区为-15℃~-10℃;八区为-10℃~-5℃;九区为-5℃~0℃;十区为0℃~5℃;十一区为>5℃。

在分区图上,还增绘出400mm年等雨量线,供实施绿化作参考。

具体应用本区划图时,如某个地点属于该区高山地带时,则按每升高1000m温度下降5℃后,以确定其应归属的区号。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1、小区道路绿化沿小区道路两侧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以常绿树为主导,在空间比较宽阔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带与楼房前后融为一体,以点带线,以线连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景观小品,融休息、游玩、观赏于一体,从而达到道路绿化与房屋绿化的高度结合。

2、小区中心游园绿化小区中心游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体现自然之美,合理利用地势,设置景点,布局植物,贵在自然,以求体宜。

具趣,是指在环境布局手法上,多一点自然野趣和幽静,少一点人工做作,艺术地再现第二自然。

3、组团绿化小区内边角面积较大的空间,景观设计上以起伏微地形作骨架,以海桐、珊瑚树、金叶女贞、撒金柏、龙柏为基调树种,可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观配置,春季配置樱花、红叶碧桃、云南黄素馨;夏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石榴;秋景配置桂花、银杏、红枫、枫香等;冬景栽植雪松、竹子、梅花、腊梅等,再在变化的地形之上,密植丰花月季、杜鹃与金叶女贞、龙柏形成的彩带,使建筑物周围植物景观即具有宽间的变化与对比,又具有时间上的季相变化,达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之感。

4、路口及转角处绿化小区通向各楼栋的路口侧面和转角处设置点石小景,点题立名,配以抽象、流畅、明快的低矮花灌木彩带,形成明显的标志。

在楼与楼之间,疏林之下,布置石景、石凳,辅以硬化小广场,早上可晨练健身,午可纳凉小憩,晚可为邻里沟通、交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设计思路。

各楼栋间起伏变化的微地形、高差不超过近1M,但因其形式自然流畅,加上茵茵绿草,使居民如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体现“回归自然”的创造理念。

5、小区停车场绿化在小区的停车场,尽可能铺设能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而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即可种草,又可停车,并与周围的乔灌木协调统一起来,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这样可增加绿容积量,景色也更美。

绿化树种的选择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是: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城市景观视觉下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城市景观视觉下益阳市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山地公园的概念包括地理学上的山地、丘陵、高原的综合,又包括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具备山地特点的公园[1]。

山地公园利用自然山体的现有形态特征和山体现有植被来营造供城市居民休闲、游玩、娱乐的场所。

城市的自然山体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属于大尺度的风景园林规划项目。

山地公园由于山地地势起伏较大,公园植被在不同位置会呈现出不同的种类和层次,这也使得山地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湖南省益阳市会龙山公园位于益阳市中心城区西部,东接资江一桥,西靠志溪河,南临花乡路,北接资江,地理位置优越,该公园为自然山体,属典型山地公园,总面积为204.7hm 2。

该研究拟针对会龙山公园的植物景观现状,分析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背景与存在的问题,在城市景观视觉的要求之下,再对会龙山公园地形、道路、水体、建筑等景观要素的植物景观分别采取设计优化工作,提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1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在会龙山公园总体规划下,公园景观结构规划清晰,公园功能区域布局合理,景点规划、道路系统规划完善,公园以山脊、山顶、山坡等地形为主,水体有三眼塘及临资江的滨水景观,因此,会龙山山地公园具备有良好的山水景观格局,同时,会龙山公园自然植被丰富,为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规划背景。

2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1)宏观尺度上,会龙山公园的规划设计,特别是其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由于缺乏从宏观层面进行植物规划的意识,忽视了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同城市整体设计的协调,使得城市整体的风格同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的风格不太协调,最终影响到会龙山公园的景观视觉及城市整体的景观视觉效果。

再者,因为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尺度大,植物景观主要以群体为单位展现,呈现大面积的群体林相景观或小尺度的植物群落景观,而弱化了植物个体的视觉效果。

2)微观尺度上,会龙山公园植物景观因植物类型较少,在植物配置中稍显凌乱,层次感也不强,已收稿日期:2023-10-07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20K024)。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色彩和季相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动势和均衡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层次和背景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 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植物空间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植物景观配置的最终结果是要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选什么样的植物2.选多大植物3.选多少的植物4.如何搭配并布置到地面上5.构成什么样的植物景观1-4 涉及到以植物个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5则涉及以植物配置后的群体为元素来选择与布局的问题;植物景观配置操作的基本流程就是如何有序地有规范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步骤过程;从结果来说,是按照上面1-5的顺序进行;但从设计的实施过程来说,确是倒着来,先解决第5个问题,然后解决1-4个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植物景观配置在设计阶段的基本流程大致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2.各植物景观类型中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3.系统地检查审评,即质量保证过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三个步骤的顺序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设计过程中,三个环节会互有穿插,有时还互为前提;二.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简单地说,植物景观类型就是植物群体配置在一起显现出来的外在表象类型;比如说: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的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等;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设计就是把诸如密林,线状的行道林,孤立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等等植物景观类型而不是植物个体作为设计元素进行空间配置,设计师需要从整体上考虑什么地方该布置什么样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首先是源于整体景观结构的布局,即通常上所说的结构性景观布局;结构性景观布局主要确定设计区域的总体景观框架;它主要基于顾客的总体景观意向需要和整体美学原则的需要来构筑景观框架;结构性景观布局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景观框架区划;其次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源于功能的需要,即通常上所说的功能性景观布局;功能的需要,比如说某个地方需要遮荫,某个地方需要用密林阻挡外部视线或隔离噪音,林荫道路,广场遮荫等等,是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的基本考究;再次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比如说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某个视角需要软化,某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等等;有时也会源于其他特殊的或景观布局过渡需要;作为设计元素,植物景观类型同样具有诸如颜色、大小、质地、形状、空间尺度等要素特征,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工作即是基于植物景观类型的这些要素特征而不是构成植物景观类型的植物个体的要素特征,并遵循植物配置理论所述的设计原则与创作手法来设计创作的;植物景观类型是由多种植物组成的,他们的要素特征虽与个体的要素特征高度相关,但绝不等同于某个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或多个个体植物要素特征的简单叠加;有时会表现出与个体植物的要素特征完全不同的要素特征;需要注意的是:植物景观类型的要素特征不仅与植物景观类型内部的植物构成有关,而且与内部植物个体的结构排列方式有很大关系;另外,同一植物景观类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植物结构组合;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是总体景观方案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地带有美学创作的因素,相对来说,是一项习惯性,发挥性多于程序性的工作;该流程工作完成后一般会产生如下图表资料:1.植物景观类型规划布局图包括一些节点立面图;2.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3.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植物配置好比文章写作,植物景观类型的选择与布局问题类似文章写作中的文章构思和文章纲要草拟阶段;文章写作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写什么样的内容,什么风格,段落结构如何编排布局,中心主题如何展开表达等等问题,而不是首先考虑用什么字、词或语句等问题;同样在植物景观配置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而不是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整体植物景观类型布局选择完成后,就要开始进行各个植物景观类型的构成设计,即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主要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植物品种的选择;2>植物大小的确定;3>植物数量的确定;4>植物个体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等;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更多的是一个技术性问题,除了在结构中的位置定位过程中需要较多关注美学设计知识外,其它更多的是趋向解决生态技术问题;因而解决植物个体的选择与布局问题往往是一种程序化地工作;1.植物品种选择植物品种选择的一般程序如下:1>根据植物景观类型布局图、植物景观类型统计表和植物景观类型构成分析表等资料,综合分析各景观类型的结构,确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制定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2>分析确定配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和主要环境限制因子;3>根据场地的气候耐寒区、主要环境限制因子、和植物类型及要求工作表来与植物库数据配对搜寻,确定粗选的植物品种;4>据景观功能和美学的要求,进一步筛选植物品种;5>确定各植物类型的主要品种主要品种是用于保持统一性的品种,是一种植物景观类型的主体构架品种;一般来说,主要品种品种数量要少比如说20%,相似程度高,但植株数量多比如说80%;主要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一定要比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高一个级别,同时能够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有足够的耐性;主要品种分各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和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设计区域的主要品种是指设计区域内占主导地位面积或空间景观类型的主要品种;6>确定各植物类型的次要品种次要品种是用于增加变化性的品种,品种数量要多80%,但植株数量要少20%;如特别需要,次要的植物品种的耐寒级别可以不高于场地的气候耐寒区级别;有条件或成本不高的情况小,可以选择一些对场地主要限制因子耐性不足的植物;主次要品种的比率按各景观类型分别计算分配;7>确定植物品种的数量原则上提倡多植物群落原则,但并非植物品种越多越好,杜绝拼凑;一般的小区来说,15-20个乔木品种,15-20灌木品种,15-20宿根或禾草花卉品种已足够满足生态方面的要求;当然,国家有特别规定的,按相关规定办理;2.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在国内,对种植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没有具体的标准规定;更多地是根据客户喜好和设计者的习惯来确定;有经验的设计者可以巧妙地利用一些美学的生态的手法来综合确定;以乔木为例,国外比较通行的乔木层尺寸一般也就在径阶6-8公分的完整植株;考虑到国内的习惯,建议乔木层尺寸径阶以10-12公分左右的完整植株较为适宜,一般不要超过14-15公分;为了满足及时效果的需要,可以采用一些技巧性的方法,如增加大灌木的数量高度100厘米-250厘米,增加覆盖对比等等;在树体比例尺度的处理方面,尽量缩短最大规格和最小规格植物的大小差距;3.植物数量的确定准确地说植物数量确定问题是一个跟栽植间距高度相关的问题;一般说来,植物种植间距由植株成熟大小确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植物生长速度的快慢适当调整,但决不能随意加大栽植密度;任何时候,采用加大栽植密度来获取及时效果的方法都是最愚蠢的方法;关于植物的初植大小规格和栽植间距,国外有一些习惯性的数据可供参考;4.在植物景观类型结构中的位置定位根据各景观类型的构成和各构成植物本身的特性将他们布置到适宜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会较多涉及到基于植物个体的美学设计问题;从个体到构建植物景观类型的群体组合,其实是一项十分繁杂的工作,在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借用一些景观类型构成模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模块可以通过模拟自然、调查分析以前的设计或设计建模等方法获得;模块在入库使用前必须是经过美学或生态检验论证过的;模块如同工业品中经过系统检验有质量保障的部件或半成品;四.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由于交织着生态、美学乃至经济和其他等多种因素,植物景观配置工作是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在设计过程中出现遗漏和纰漏是难免的;因此一件设计作品完全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进行系统的审评复检是很有必要的,它是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审评主要进行两大方面的审评:美学原则审评和生态原则审评;审评程序主要由审评内容,审评方法和结果评定标准三个方面组成;比如说平衡原则的审评程序大致如下:1.审评内容设计是否符合平衡原则;2.审评方法1>找出设计区域或分区的中心点;2>以中心点为交点绘出两条正交轴线;3>比较两条轴线两侧的配置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和数量等;3.评定标准两条轴线两侧的植物景观类型,植物个体类型,规格大小,分布,数量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即可作为是设计者自检之用也可作为甲方和第三方对设计结果评审之用;并且不仅需要在整个设计完全结束后进行植物景观配置结果审评而且需要在植物景观类型选择与布局工作完成后就要进行阶段性审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设计以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理论为指导,选用具有本地优势的乡土植物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进的外来树种,丰富观赏性树种,实现植物多样化。

选取的十大骨干树种为:香樟、桢楠、广玉兰、女贞、水杉、柳树、黄葛树、梧桐、银杏、悬铃木;重点观赏植物为:樱花、海棠、竹类、梅花、桂花、荷花、睡莲。

1、种植原则:
1)从环保、生态功能要求,以常绿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

2)从生长期要求,以慢生为主,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3)从植物群落的要求,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4)从园林观赏要求,以特色树种为主,特色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形成绿树成荫,富于季相色相变化的绿化景观。

2、植物分区规划
结合景区功能,将植物景观划分为七个空间:
1)樱花区
为举办樱花节服务,构成景区的主要植物骨架。

植物种植以樱花为主,间植一些低矮灌木,如:山茶、梅花、杜鹃、红花檵木、冬青、小蜡等。

樱花+海棠—杜鹃+红花檵木—麦冬
柳树+樱花—山茶—高羊茅
2)荷花区
在开阔水面片植荷花、睡莲、王莲等水生植物,为水芙蓉节营造氛围。

3)梧桐区
在凤凰堂种植梧桐,寓意“梧桐栖凤”之意。

梧桐—樱花—海栀子
银杏+梧桐—冬青—金丝桃
4)竹
利用竹竿营造迷园景观。

竹类:楠竹、孝顺竹、方竹、慈竹、凤尾竹、佛肚竹、线竹、龟甲竹等。

5)溪水幽闭区域
水生植物以芦苇、水葱、黄菖蒲、水生鸢尾、香蒲、梭鱼草、再力花等为主,水边种植花叶芦竹、南天竹、夹竹桃、木芙蓉等,岸边用水杉、湿地松围合,营造出幽闭的水生环境。

水杉—南天竹—芦苇+香蒲+水葱—荇菜
湿地松—木芙蓉—蒲尾+黄菖蒲+黑藻
6)沙生植物区
和岩石相结合,种植沙生植物。

包括松柏类、龙舌兰类、景天类、藤蔓类植物。

7)边缘桢楠区
边缘区域桢楠的冠大荫浓,为景区的背景树种,同时构成景区由内向外的优美的天际线。

桢楠+黄葛树—月桂—八角金盘
3、植物配置模式参考
在表达各植物空间主题的基础上,为展现成都植物特色,其它可供选择的植物群落模式:
香樟+广玉兰—桂花+棕竹—早熟禾
桢楠+七叶树—山茶+腊梅—十大功劳—麦冬
女贞+柳树—紫薇+紫叶李—黑麦草
悬铃木+玉兰—金丝桃+紫叶小檗—画眉草
苦楝+皂荚—海桐+火棘—月季
罗汉松—六月雪+金弹子—连钱草
梧桐—紫荆—洒金珊瑚+八角金盘
合欢+杜英—茶梅+苏铁—佛甲草
三、植物种植设计
植物种植设计以生态学和植物生理学理论为指导,选用具有本地优势的乡土植物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引进的外来树种,丰富观赏性树种,实现植物多样化。

3.1种植原则:
1)从环保、生态功能要求,以常绿为主,常绿与落叶相结合。

2)从生长期要求,以慢生为主,速生与慢生相结合。

3)从植物群落的要求,以乔木为主,乔灌草相结合。

4)从园林观赏要求,以特色树种为主,特色树种和一般树种相结合,形成绿树成荫,富于季相色相变化的绿化景观。

3.2树种选择
选取的十大骨干树种为:香樟、桢楠、广玉兰、女贞、水杉、柳树、黄葛树、梧桐、银杏、悬铃木;重点观赏植物为:樱花、海棠、竹类、梅花、桂花、荷花、睡莲。

其它展现成都特色,丰富植物空间的植物有:罗汉松、杜英、湿地松、苦楝、栾树、皂荚、七叶树、南天竹、冬青、木芙蓉、白玉兰、杜英、紫薇、夹竹桃、红花檵木、海桐、杜鹃、山茶、腊梅、棕竹、苏铁、金丝桃、洒金珊瑚、六月雪、海栀子、美人蕉、睡莲、黄菖蒲、南蛇藤、木香、凌霄等。

3.3种植分区:
结合景区功能,将二期工程主体部分植物景观划分为九个空间:
1)樱花主题区
为举办樱花节服务,构成景区的主要植物骨架。

植物种植以樱花为主,间植一些低矮灌木,如:山茶、梅花、杜鹃、红花檵木、冬青、小蜡等。

樱花+海棠—杜鹃+红花檵木—麦冬
柳树+樱花—山茶—高羊茅
2)荷花主题区
在开阔水面片植荷花、睡莲、芡实等水生植物,为水芙蓉节营造氛围。

3)梧桐主题区
在凤凰堂种植梧桐等,充分利用植物特有的文化意境,寓意“梧桐栖凤”、“梧桐幽居”之意。

梧桐—樱花+海棠—海栀子
银杏+梧桐—冬青—金丝桃
梧桐—紫荆—洒金珊瑚+八角金盘
4)竹景主题区
利用不同竹类品种及种植手法,营造迷园及其他景观。

可选竹类有:楠竹、孝顺竹、方竹、慈竹、凤尾竹、佛肚竹、线竹、龟甲竹等。

5)溪景主题区
水生植物以芦苇、水葱、黄菖蒲、水生鸢尾、香蒲、再力花等为主,水边种植花叶芦竹、南天竹、夹竹桃、木芙蓉等,岸边用水杉、湿地松围合,营造出幽闭曲折的溪流景观。

水杉—南天竹—芦苇+香蒲+水葱—荇菜
湿地松—木芙蓉—香蒲+黄菖蒲+黑藻
6)湖景主题区
选用花叶芦竹、千屈菜、红蓼、梭鱼草、竹芋等具有观赏特性的水生植物,通过丛植、群植、片植等方式引导游人视线,增强湖面的开阔之感。

千屈菜+水葱—荷花
美人蕉+花叶芦竹—水生鸢尾—王莲
马蹄莲—泽泻—四叶萍
7)岩生主题区
和岩石相结合,种植沙生植物及岩生植物,搭配松柏类、龙舌兰类、景天类、藤蔓类植物。

8)森林主题区
复层混交种植,以达到森林浴场的效果,为游人提供亲近自然,走进森林的机会。

香樟+广玉兰—桂花+棕竹—早熟禾
苦楝+皂荚—海桐+火棘—月季
罗汉松—六月雪+杜鹃—连钱草
9)背景种植区
边缘区域桢楠的冠大荫浓,为景区的背景树种,同时构成景区由内向外的优美的天际线。

桢楠+黄葛树—月桂—八角金盘
桢楠+七叶树—山茶+腊梅—十大功劳—麦冬
将带状水系植物景观划分为六个空间:
1)山丘主题空间
主要选择乡土树种如广玉兰、桢楠、香樟、女贞、罗汉松、杨树、柳树等,为不同节庆提供绿色背景,并营造若干主题节庆植物组团。

桢楠—山茶+腊梅—十大功劳—麦冬
香樟+栾树—桂花—早熟禾
七叶树—海棠+樱花—连钱草
合欢+杜英—茶梅—佛甲草
2)湖景观赏空间
通过大面积种植千屈菜、芦苇、菖蒲、香蒲、荷花等水生植物,注重岸际植物空间的丰富多变,打造优美的滨水植物景观。

千屈菜+红蓼+荷花
香蒲+水葱+泽泻—荇菜+芡实
花叶芦竹+芦苇+香蒲
美人蕉—菖蒲+慈姑—睡莲
3)运动健身空间
采用具有改善空气、保健作用的植物,如银杏、松柏类、芳香类植物进行配植。

石楠+银杏—蚊母树—紫羊茅
罗汉松—六月雪+金弹子—连钱草
侧柏+油松—桂花+樱花—马蔺
杜仲+流苏—女贞—变叶木
4)方尖碑景观空间
除基础种植外,采用树形整齐,树冠高大的树种,营造规整的树阵景观,衬托主体建筑的宏伟气势。

悬铃木+红枫—桂花—紫罗兰
银木+黄葛树—紫薇+海棠—红花檵木
梧桐+合欢—杜鹃+六月雪—画眉草
银杏+雪松—樱花+紫薇—金边苔草
5)湿地景观空间
以湿地植物科普教育为主,展现湿地特有植物。

月见草+梭鱼草+再力花—荷花
萍蓬草+花叶水葱—睡莲+王莲
芦苇+香蒲+泽泻+慈姑
6)湿地涵养空间
遵循植物群落演替学说,以生态涵养为主,营造顶级植物群落,降低人工养护成本。

水杉+湿地松—黄荆+夹竹桃—再力花—荇菜
柳树—樱花+木芙蓉—芦苇+香蒲—黑藻
枫杨—蒲苇+水葱—浮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