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识别及处理办法
黄斑裂孔如何治疗

60功能性胃肠病的症状跟情绪密切相关。
如果患者遇到不顺心的事或者工作压力大,出现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腹泻、腹痛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就要考虑是胃肠道在“闹情绪”。
虽然大脑不能直接控制胃肠的神经系统,但是每当出现情绪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紧张,大脑分泌的一些物质就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功能,引起胃肠不适。
另一方面,消化道症状也会加重情绪异常的症状,比如当患者腹痛或者腹胀老是治不好,就会更加焦虑、紧张,消化道症状也随之加重。
此时,给情绪异常导致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用一些精神类药物,改善异常的情绪,就可以有效调整胃肠道的神经功能,缓解不适的症状。
北京301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石卉黄斑裂孔如何治疗我今年75岁,患高度近视和白内障,去年做过白内障手术。
今年7月开始,左眼视力严重下降,只有0.1,医生诊断为黄斑裂孔。
请问,黄斑裂孔会致盲吗?该如何治疗?广东 谭先生谭先生:黄斑裂孔在老年人尤其有高度近视的人群中是比较常见的眼部疾病。
人眼好比一部照相机,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在这个底片的正中央有一个结构因为含有叶黄素所以叫“黄斑”。
黄斑负责我们的日常视觉,如果黄斑部有问题一定会影响中心视力。
黄斑裂孔的症状有中心视力和色觉减低,视物中央有暗影或视物变形,影响阅读和看微细物体。
目前黄斑裂孔用药物治疗无效。
外伤和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多伴发视网膜脱离,需要手术治疗。
特发性黄斑裂孔多数也需要手术治疗。
其中,第一期可以观察,一部分可好转,无需治疗;第二期、第三期是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第四期手术后视力恢复不理想。
手术愈合与裂孔的大小、患病时间长短等密切相关,但一般成功率在80%左右。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的成功率要低一些。
愈合的标准是裂孔闭合,或裂孔的边缘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紧密连接,没有翘起和水肿现象。
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通常不能完全闭合,能与色素上皮贴合就已经很好。
视力提高与否不是手术成功的标准,尽管也有部分视力提高的。
得了黄斑裂孔又不想手术的患者,平时必须要高度注意眼的保养,避免过度用眼(如长时间看书报等),尤其要避免眼球的过度振动,防止视网膜因黄斑裂孔而出现脱落。
黄斑裂孔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关键在于什么

保持眼部健康
添加 标题
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添加 标题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定时休息
添加 标题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食物
添加 标题
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治疗
定期眼部检查
检查频率:根据个人年龄、 眼部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
定期检查的重要性:早期发 现黄斑裂孔,及时治疗
检查项目:包括视力检查、 眼底检查、眼压检查等
02
黄斑裂孔的早期治疗
药物治疗
抗VEGF药物:如 Lucentis、Eylea等, 可抑制新生血管生长,
减轻黄斑裂孔症状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维生素E等,可 减轻氧化应激,减轻
黄斑裂孔症状
抗炎药物:如皮质类固醇, 可减轻炎症反应,减轻黄
斑裂孔症状
其他药物:如β-阻滞剂、 碳酸酐酶抑制剂等,可减 轻眼内压,减轻黄斑裂孔
检查注意事项:选择专业眼 科医院,遵循医生建议进行
相关检查
感谢观看
汇报人:
手术目的:修复黄斑裂孔,恢复视力 手术方式:玻璃体切除术、激光光凝术、眼内注射等 手术风险:可能引起视网膜脱离、青光眼等并发症 术后护理:注意用眼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
03
黄斑裂孔的预防
控制慢性疾病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 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应控制血压水平,避免血压波动 控制血脂:高血脂患者应控制血脂水平,避免血脂波动 健康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保持营养均衡 适量运动: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等,提高身体素质 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对眼睛的影响
寻黄斑裂孔治疗方案

摘要:黄斑裂孔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视力。
本文通过对黄斑裂孔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探讨,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一、引言黄斑裂孔是眼底病的一种,是指黄斑区发生局限性破裂,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
黄斑裂孔的病因复杂,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外伤、炎症等。
该病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因此,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因及临床表现1.病因(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逐渐萎缩,导致黄斑区发生裂孔。
(2)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患者视网膜变薄,易发生黄斑裂孔。
(3)外伤:眼部外伤导致视网膜破裂,形成黄斑裂孔。
(4)炎症:视网膜炎症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形成黄斑裂孔。
2.临床表现(1)中心视力下降:患者主诉中心视力模糊,视物变形、变小。
(2)视野缺损:患者出现中心暗点,视野缩小。
(3)黄斑区色素改变:眼底检查可见黄斑区色素改变。
三、诊断方法1.眼底检查:直接观察黄斑区是否存在裂孔。
2.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OCT可清晰显示黄斑裂孔的形态、大小和深度,有助于确诊。
3.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FFA可显示黄斑裂孔周围血管渗漏,有助于诊断。
四、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1)抗炎治疗:对于炎症性黄斑裂孔,可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等。
(2)抗VEGF治疗:对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引起的黄斑裂孔,可给予抗VEGF药物治疗,如贝伐珠单抗、雷珠单抗等。
2.激光光凝治疗(1)光凝治疗:对于较小的黄斑裂孔,可行激光光凝治疗,封闭裂孔周围视网膜,防止其扩大。
(2)光动力治疗:对于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裂孔,可行光动力治疗,抑制新生血管生成,防止裂孔扩大。
3.手术治疗(1)玻璃体切除术:对于较大的黄斑裂孔,可行玻璃体切除术,切除玻璃体及视网膜脱离,修复裂孔。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黄斑部裂孔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主要发生在黄斑部,是由于黄斑区域的视网膜发生病变而引起的。
黄斑部是人眼视网膜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负责对中心视力的感知和细节的辨别。
一旦黄斑部发生病变,会导致视力下降、中心视物变形或失去对细节的感知能力。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的病因目前还不明确,但大部分研究表明,年龄和长期眼内压力增高是其发病的最主要因素。
黄斑裂孔的发生与长期的视网膜的拉伸有关,与眼球活动、角膜及房水流动速度等因素也有关。
其他一些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近视等也被认为是黄斑裂孔的危险因素。
长时间看电视、使用电脑、长时间阅读等长时间注视使眼睛的近距离调节能力过度适应,加速视力下降,也可能导致黄斑部裂孔的发生。
黄斑部裂孔主要的症状是中心视力逐渐下降,出现视物变形或失去对细节的感知能力。
早期症状可能较轻微,患者可能只感觉到一个小的中心视野缺陷。
随着病情的进展,中心视力下降会更为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其他一些症状还包括视物变形、视物的颜色变化以及对亮度的感知能力下降等。
黄斑部裂孔的诊断主要依靠眼底检查、视力检查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等技术来进行。
眼底检查可以观察到黄斑部的病变情况,但有时完全眼底检查并不能确定黄斑部裂孔的程度和位置,所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
视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中心视力。
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可以更直观地观察到黄斑部的病变情况。
黄斑部裂孔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是控制因素,如眼内压力和血压的控制,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E和叶黄素等。
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覆盖性手术来修复黄斑裂孔,以恢复视力。
这种手术一般成功率较高,但也伴随着一定的手术风险和恢复期。
黄斑部裂孔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眼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和日常生活。
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黄斑部裂孔,以阻止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使用眼睛,也是预防黄斑部裂孔的重要方法。
黄斑裂孔 病情说明指导书

黄斑裂孔病情说明指导书一、黄斑裂孔概述黄斑裂孔(macular hole)是指黄斑中心全层神经上皮缺失。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特发性黄斑裂孔和继发性黄斑裂孔,前者较常见于老年女性,其发病原因尚不明,后者则多继发于眼挫伤、长期黄斑囊样变性破裂等,其临床改变与其原发病有关。
英文名称:macular hole。
其它名称:眼底黄斑裂孔。
相关中医疾病:视惑、视瞻昏渺、视直为曲、暴盲。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结论。
发病部位:头部,眼。
常见症状: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中央暗点、色觉减弱。
主要病因: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尚不明确,继发性黄斑裂孔可由眼外伤、黄斑变性、长期黄斑囊样水肿、高度近视等引起。
检查项目: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Amsler表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眼底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Amsler表检查、视觉电生理检查。
临床分类:黄斑裂孔分为继发性和特发性两种,特发性是指无明确原因引起的黄斑裂孔,占黄斑裂孔发病总人数的绝大多数。
根据发病机制,Gass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4期:1、Ⅰ期为裂孔形成前期,仅中心凹脱离,视力轻度下降,中心凹可见黄色斑点或黄色小环,约半数病例会自发缓解。
2、Ⅱ期裂孔<400,呈偏心的半月形、马蹄形或椭圆形。
3、Ⅲ期为>400圆孔,Ⅱ~Ⅲ期时玻璃体后皮质仍与黄斑粘连。
4、Ⅳ期为已发生玻璃体后脱离的较大裂孔,可见Weiss环。
二、黄斑裂孔的发病特点三、黄斑裂孔的病因病因总述:黄斑裂孔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病因尚不明确,后者多由眼部损伤及病变导致。
基本病因:1、特发性黄斑裂孔眼部无其他病变而自行发生,病因不明,目前认为玻璃体后皮质收缩对黄斑的切线向的牵拉力起到重要作用。
2、继发性黄斑裂孔可由眼外伤、黄斑变性、长期黄斑囊样水肿、高度近视眼等引起。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

老年好发黄斑部裂孔黄斑部是视网膜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负责人类高精度的中心视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组织结构、代谢功能和免疫系统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使得黄斑部容易出现病理性病变。
其中,老年人好发的一种黄斑部病变是黄斑部裂孔,本文将介绍其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一、病因黄斑部裂孔通常是由透明体突破黄斑部产生的。
透明体是一种胶冻状的透明物质,位于眼球后部,与视网膜相邻。
随着年龄的增长,透明体逐渐变硬、变稠,同时与黄斑部产生的牵拉力也会增加,这些因素可促进透明体与黄斑部之间的松动和裂孔形成。
此外,一些特定的疾病也可增加黄斑部裂孔的风险。
例如,近视眼、糖尿病、玻璃体混浊和视网膜疾病等均可能引起黄斑部裂孔的发生。
二、症状黄斑部裂孔的症状是视力减退,特别是中心视力下降。
患者可能感觉自己的视力变得模糊或歪曲。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还可能感觉到自己看到的物体有缺损或失真的现象。
此外,患者还可能感觉到眼前出现黑点或闪光的现象。
三、诊断黄斑部裂孔的诊断可以通过眼科医生的眼底检查来进行。
医生可以使用聚焦灯来观察黄斑部,并通过波长扫描图像(OCT)来确定裂孔的位置和程度。
在一些情况下,眼科医生可能还需要对视网膜进行染色或注射某种荧光素来帮助确定黄斑部裂孔的位置和范围。
四、治疗治疗黄斑部裂孔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对于轻度的黄斑部裂孔,医生可能会选择观察并采取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1. 视网膜固定术:此类术式可帮助防止裂孔进一步扩大,有助于减少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2. 玻璃体切除术:此类术式可以切除眼球内的透明体,并将其替换为盐水。
这样可以减少松动和扭曲的牵拉力,从而有助于黄斑裂孔的修复。
3. 激光治疗:此类术式可以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但适应症分明,如只在早期小斑前期使用,学说性/与实用性问题有待评估。
对于较严重的黄斑部裂孔,医生可能会选择手术修复,手术修复主要有三种方法:1. 气体注射:此类术式会将气体注射到眼球内,即可使黄斑裂孔自然愈合。
眼科学病种特点: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
定义:指黄斑中心全层神经上皮缺失。
病因: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不明,继发性黄斑裂孔常见于眼外伤。
症状:常有视力下降及视物变形,伴中心暗点。
体征:中心凹消失变平,黄斑中心凹见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窄裂隙光带中断现象,孔区裸露脉络膜,孔周有淡灰色的环,孔内可有黄色颗粒。
诊断: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OCT可提供客观且敏感的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黄斑假性裂孔,可根据OCT鉴别。
治疗:1、观察,对I期裂孔有自愈倾向;2、玻璃体手术,适用于口期以上病变;3、药物性玻璃体溶解术。
黄斑裂孔课件

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结词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诊断黄斑裂孔的准 确性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详细描述
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成 为诊断黄斑裂孔的重要手段。OCT能够无创 、无痛地获取视网膜的高分辨率图像,清晰 显示黄斑区的结构变化。通过OCT技术,医 生可以准确地判断黄斑裂孔的类型、分期以 及预后情况,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此 外,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诊断领
并发症的诊断
视网膜脱离
黄斑裂孔可能并发视网膜脱离,需通过眼底镜检查和OCT检 查进行诊断。
黄斑水肿
黄斑裂孔可能并发黄斑水肿,导致视力下降,需通过OCT检 查进行诊断。
CHAPTER 03
黄斑裂孔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观察等待
对于症状较轻、裂孔较小且无其他并发症的黄斑裂孔患者,可以采取观察等待的 方式,定期进行眼底检查,了解裂孔状况。
CHAPTER 02
黄斑裂孔的诊断
诊断方法
视力检查
眼底镜检查
通过视力测试判断患者是否出现视力下降 。
医生使用眼底镜检查黄斑区域,观察是否 有裂孔及裂孔大小。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
利用OCT技术对黄斑裂孔进行形态学评估 ,了解裂孔深度、范围等。
通过向血管内注射荧光染料,观察黄斑区 血管情况,有助于鉴别黄斑裂孔与其他眼 底病变。
域的应用,医生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分析 OCT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治疗技术研究进展
• 总结词:治疗黄斑裂孔的方法不断改进,以改善患者视力和预后。
• 详细描述:目前治疗黄斑裂孔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严重的黄斑裂孔,通过手术封 闭裂孔,减轻眼内压力,促进视网膜愈合。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创伤减小,术后恢复较快。非手术 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激光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等,激光治疗主要针对黄斑裂孔早 期病变,通过激光光凝封闭裂孔边缘,促进视网膜愈合。此外,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也在研究中 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黄斑裂孔的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评】
黄斑裂孔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病,发病以女性居多,年龄多在50岁以上,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黄斑裂孔最为多见,其他原因还有外伤,高度近视,黄斑囊样水肿等。
黄斑裂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黄斑表面玻璃体切线方向的牵引所致。
早期发病较隐匿,只有在遮蔽另一只眼时,才会被发现,通常主诉缓慢发展的中心暗点,视物模糊、变形等。
临床上根据裂孔发生的不同阶段将特发性黄斑裂孔分为I-IV期。
自然病程:I期50%发展为全层裂孔,II期已出现偏中心小孔,2~6月发展至III期裂孔,而III期孔则有50%以上发展至IV期裂孔。
早期裂孔视力未受到明显影响,黄斑裂孔一旦形成视力将不断下降,直至0.1以下。
【对策】
黄斑裂孔一旦出现,就会不断增大,只有通过手术治疗,才能促进裂孔愈合。
术后大部分患者视力能够稳定,部分患者视力还有可能提高。
此外,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认为黄斑裂孔在II~IV期手术最佳。
根据你的主诉,黄斑裂孔可能刚刚形成,建议尽快接受手术治疗,裂孔还有可能闭合,视力才有望得到稳定。
目前,我院采用的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能够有效去除黄斑表面的牵引力,促进裂孔愈合。
而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是治疗黄斑裂孔的首选方法。
【提示】
黄斑裂孔术后视力恢复与病程的长短、裂孔的大小、术后裂孔是否愈合等都有关系,大多数患者感觉术后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物变形明显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