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动作名称及分解说明(修正版)

合集下载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

吴氏太极拳45式口令一.起势(面向正南)1.并步直立(南)2.(左)开步站立(南)3.双臂上棚(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二.右揽雀尾1.(左)虚步棚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4.(左)虚步棚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5.(左)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6.坐腿下捋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7.弓步前棚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8.座腿托掌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左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三、左单鞭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2.马步平捋(胸向东南)马步呈倒八字四、提手上势1.虚步棚手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2.弓步前挤3.开步撑按(胸向南)五、白鹤亮翅1.直立举臂(胸向南)2.曲蹲垂肘六、左右搂膝拗步(东)六.左右搂膝拗步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东) 3.提步摆挑4.上步提按 5.弓步搂推 6.提步提挑7.上步提按 8.弓步搂推七、手挥琵琶(东)1.坐腿棚手 2.弓步前推 3.开步棚举八、进步搬拦捶1.屈蹬按抱两手心约10厘米2.弓步平抹3.坐腿回捋4.立身拦掌(胸向东)5.弓步打捶九、如封似闭(东)1.坐腿回抻2.弓步按掌十、十字手1.弓步分掌(胸向南)2.屈蹲合抱十一、左揽雀尾1.上步提按左脚左前上步(东南)2.弓步搂推3.坐腿捋4.弓步前棚5.坐腿托掌6.扣步按掌(胸向西南)十二、右单鞭1.撤步勾手右脚向右后(东北)撤步,脚尖外碾落地2.马步平捋(胸向西北)右掌心向正北十三、右下势1.弓步平搂 A.身体右转胸朝东B.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西)C 两手心相对,平举胸前与肩同高同宽,指尖向正东2.仆腿下势 A. 上体左转,两掌心向外向左划弧,至左肩外侧,腕与肩平B.双掌先下按成右仆步穿掌十四、金鸡独立1.弓步前穿右弓步穿掌,右掌心向下,左掌穿至右肘下,手心向上2.提膝撑按左掌内旋至左额前,手心斜向上,指尖向右,右掌下按至左膝内侧,左腿屈膝外展,提至体前,脚尖稍上翘外撇(眼看前方,东)3.弓步劈掌4.提膝撑按十五、左右倒卷肱1.退步搂推 2、坐腿提按3、同一4、同二5、同一十六、右海底针1. 坐腿前举2.丁步下插右指尖离地约20厘米,左手前摆划弧屈臂向上收至右耳侧,掌心向外十七、左闪通背1.上步挑掌2.马步架推左脚尖内扣落地,身体右转(胸向南)两脚尖外展约45度十八、撇身捶1.转身撇捶A.右脚外展,左脚内扣,身体微右转(胸向西南)B.右拳打出与肩同高,拳心斜向上2.弓步前推推掌时,腕与肩高,右拳收至右腰眼。

45式吴式太极拳

45式吴式太极拳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第一段(1-14式)第一组(1-7)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擞膝拗步
7、手挥琵琶
第二组(8-14)
8、上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左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第二段(15-21)
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第三段(22-30式)
22、云手
23、右高探马
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左右打搅
27、右蹬脚
28、双峰贯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第四段(31-45)
第一组(31-36式)
31、十字拍脚
32、搂膝左栽捶
33、左海底针
34、右闪通背
35、云手
36、左高探马
第二组(37-45)
37、回身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左迎面掌
42、转身摆莲
43、弯弓射虎
44、退步搬拦捶
45、收势。

吴氏太极拳.doc

吴氏太极拳.doc
转过身来再起脚,更随上步搬拦捶;身形灵巧方能战,轻灵圆活乃奏功。
退步打虎(之二)
说明:退步打虎势乃防御动作,两手错掌披面打出,连随退步右腿起脚,这是以退为进的御防法。老架子有左右打虎势,现取其一。
双峰贯耳
双峰贯耳运双捶,打击太阳和耳门;
太阳本是头动脉,击中头晕人不省;
此脉即是太阳穴,穴闭知觉全失去;
左手采扌履向下按;
右手打出顺势搓,虚实相应功效佳;
左右搂膝纯一理,
搂为采扌履按向前,
进退步法连环式,步随身换有虚实。
搂膝拗步之二
搂膝拗步攻守宜,前进后退左右斜;进退转换须灵敏,得心应用在感觉;
搂为采扌履按前进,
左右斜按随身转,
感觉灵敏变化多,懂劲之后乃灵活。
倒撵猴三式之一
说明:倒撵猴的姿势与搂膝拗步一样,在过程中有些不同而定势则一。
扇通背之一(又名肩通背)
左手撑掌右开弓,好似箭矢脱弦出,若能知晓呼而吸,此势能使气冲天,开弓圆满气贴背,立身中正始不差。
扇通背之二
撇身捶
撇身捶来阴阳肘,肘里藏捶示神奇;若能一中窝心炮,管他金刚也会倒;
退步上步为一体,运用全凭顺势取;沾粘连随不丢顶,任你进退自由行。
吴鉴泉拳式(五)
云手
云手只是手连环,阴掌阳掌左右翻;进退开合虚实掌,八法圈转一俱全,不论正面与反面,前裆后臀两面兼,左右两腋随意用,沾连粘随运用完,采扌列肘靠随机便,无拘无束任你反。
吴鉴泉太极拳式(一)
预备势
说明:预备势者,是在未开始动作的预备姿势,其目的在于先将心情平息,然后起势
注意要点:立身中正,腹内松净,二目平视,精神内守。
动作要领:两手松掌,徐徐提起,渐渐垂下,提手是吸,垂手是呼,呼吸用鼻。
口诀:

45式口令分解教学

45式口令分解教学

45式口令分解教学
45式口令分解教学,中文版
口令:45式
教学步骤:
1. 首先,站立直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保持身体的平衡。

2. 转身,将上半身和头部向右转动,同时将右脚向后迈出一步,弯曲膝盖,保持平衡。

3. 同时,用右手将左臂从前方往后抱过来,同时将手臂向左转动,让手心面向外侧。

4. 再将右手反向地从下往上抬起,向右转动,手心面向外侧。

5. 接着,用右手将左手抓住,交叉于胸前,手心面向内侧。

6. 将双手同时向上抬起,保持手臂伸直,手心面向天空,保持平衡。

7. 最后,慢慢放下双手,还原到初始站立位置,完成45式口令。

注意事项:
1. 在练习过程中,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不要摇晃。

2. 动作要流畅、缓慢,不要过于用力或者过于急促。

3. 注意呼吸,要保持平稳呼吸,以帮助放松身体。

4.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先将每个动作拆分练习,熟练后再进行连续的动作练习。

5. 坚持练习,逐渐提升自己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以上就是45式口令分解的中文教学。

希望对你有帮助!。

吴式太极标准竞赛套路

吴式太极标准竞赛套路

吴式太极标准竞赛套路吴式太极拳标准竞赛套路是由中国太极拳协会推出的一套标准化竞赛套路,也是国际太极拳比赛的指定竞赛套路之一。

该套路包括了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综合展示了吴式太极拳的特点和风格。

下面是吴式太极拳标准竞赛套路的主要动作和要点说明:1. 诱导(原地起式):双手下垂,背部挺直,脚尖微内扣。

2. 起式:双肩放松,抬手到胸前,左手居中,右手呈拳,重心稍后。

3. 云手:双手打开,手臂微微下垂,手指稍微向下弯曲,手掌贴合胸前,腰部和腿部配合起起落落。

4. 捶背:左右手互相交替切换,手臂放松自然,手背离开背部的距离适度。

5. 单鞭:双手保持横平,手掌略微向下与地面平行。

6. 抱虚势:身体保持稳定,双手轻轻抱曲,腿部产生一种虚劲。

7. 肘底看捶:挥出双拳,两臂同时切换,舒展开来。

8. 单鞭:手掌平行地面,双手保持横平。

9.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0. 指南针:手掌朝向腰部,手肘微微抬起。

11. 倒卷肱:手臂自然下垂,由外向内卷动,手面朝上。

12. 玉女穿梭:手部由两侧交叉运动,形成穿梭的动作。

13. 大雷公劈:两手自由地张合,手指稍微向下弯曲。

14.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5. 左右分击捶:双手分别向两侧发出拳击动作。

16. 上步云手:利用上步动作,使身体前进,双手做云手运动。

17. 白鹤亮翅:利用腰部转动,使手臂翻转,形成鹤翅展开的动作。

18. 盘手(后转):手臂由内向外翻转,形成盘手动作,同时身体转向背后。

19. 左蹬脚:向前蹬脚,同时挥臂。

20. 右蹬脚:向前蹬脚,同时挥臂。

21. 斜飞势:右脚向前跨出,手臂由上向下切换。

22. 左右双揽手:两手相互揽住,呈现交叉的姿势。

23. 伏虎势:双手随身体后移,形成虎虎生威的动作。

24. 形意拳:出右拳,手背向外,手臂微微夹紧。

25. 形意拳:出左拳,手背向外,手臂微微夹紧。

吴式太极拳之竞赛套路

吴式太极拳之竞赛套路

吴式太极拳之竞赛套路
吴式太极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

以柔化著称,架子斜中寓正、松静自然,大小适中。

推手时,守静而不妄动,以善化见长。

吴式太极拳,分南北两派,南派为吴鉴泉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吴公藻、吴公仪、吴英华、马岳梁、徐致一等。

北派为王茂斋宗师传承,其传人主要有王杰(子英)、王倜(子超)、赵铁庵、修丕勋、彭广义(仁轩)、杨禹廷等,再传有赵安祥、李经梧、王培生、修占等。

修占又传周旭林等。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吴式太极拳之竞赛套路。

竞赛套路
45式太极竞赛套路
第一段
1.起势 2、右揽雀尾 3、左单鞭 4、提手上势 5、白鹤亮翅
6.左、右搂膝拗步 7、手挥琵琶 8、进步搬拦捶 9、如封似闭
10.十字手 11、左揽雀尾 12、右单鞭 13、右下势 14、金鸡独立
第二段
15.左、右倒卷肱 16、右海底针 17、左闪通背 18、撇身捶
19.肘底看捶 20、左、右野马分鬃 21、玉女穿梭
第三段
22.云手(向左) 23、右高探马 24、右分脚 25、左分脚
26.左右打虎 27、右蹬脚 28、双峰掼耳 29、斜飞势
30.右迎面掌
第四段
31.十字摆脚 32、搂膝左栽捶 33、左海底针 34、右闪通背
35.云手(向右) 36、左高探马 37、回身指裆捶
38.左下势 39、上步七星 40、退步跨虎 41、左迎面掌
42.转身摆莲 43、弯弓射虎 44、退步搬拦捶 45、收势。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之斜飞式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之斜飞式

怎样练习吴式太极拳之斜飞式
文/王世随 2012年
李秉慈老师讲:斜飞势不同于野马分鬃,从攻防意识上讲野马分鬃是分、靠动作,斜飞势是挑、穿、靠的动作,上步欺身挑裆,分臂穿靠。

下面分三步讲解吴式(45式)竞赛套路之斜飞势。

1、叉步掩肘,双峰贯耳接,屈腿重心下沉身体右转推右脚跟,脚尖朝向正南,胸向东南;左腿稍屈脚跟抬起,形成左叉步。

同时两拳变掌,左掌外旋屈肘内合与肩同高,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前;右掌外旋屈肘收至左肘内侧,掌心斜向上掌指斜向前,目视左掌方向。

实际上是一个接手下採上捧准备上步的动作。

2、提腿合臂,身体继续右转,右腿屈膝松沉塌劲,提左脚向前收至右小腿内侧,脚尖自然下垂,形成右独立步;同时右掌内旋前推至左肩前,掌心向左掌指向上;左掌向右向下劈至右大腿外侧,掌心向右掌指斜向下,目视左前下方。

两臂相合是吴式太极拳“紧凑舒伸”的紧凑,前面的铺垫为斜飞势的形成做好准备。

3、弓步穿靠,左脚向左侧前方落步;脚跟先着地,上体微右转重心左移,成马步状;同时右掌顺左大臂内下採,左掌由右膝外向左上挑,右掌向右下左掌向左上,使左小臂内侧与右掌心在胸前交错;此势不停,左掌指引屈肘继续左上穿挑靠至左肩前,腕与肩平,掌指斜向上掌心斜向内,重心左移屈左膝成横档步,右掌採捋至右胯外前侧,掌心向下虎口向前,右脚尖微外展,目视右前方。

松腰沉胯头顶悬,肩背有靠意,左手臂外上朋,右手臂下撑按,圆满展放。

此谓“紧凑舒伸”之舒伸。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

45式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结构:吴式太极拳竟赛套路全套共分4段,45个动作,其中包括3种手势、5种主要步型、4种腿法以及各种手法和步法。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既体现了传统套路的风格特点及技术要领,又能适应竞赛套路从时间、内容、结构布局上的要求以及人体生理特点,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符合现代体育科学的要求。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第一段包括14个动作,由上肢运动为主的基本动作组成;第二段有6个动作,以步法的转移、动作方向灵活变化为主;第三段有10个动作,编排了左右分脚、右蹬脚及左右打虎等,动作结构左右匀称,有起有伏,上下配合,突出了腿法。

此段在运动难度、质量、节奏等方面处于整个套路的高潮,第四段15个动作,在身体起伏、转折的同时又编排进了两种击响性腿法。

该段运动速度快慢相间,步法进退转换灵活,富于韵律感。

在动作的编排中,还照顾到拳式的左右对称。

一些典型动作,如“倒卷肱”、“揽雀尾”、“打虎”等都能使身体得到平衡并且得到全面的发展。

整套动作的编排,不但注意了动作的对称,而且不重复,段落中心内容突出,由简到繁、易学易记。

这套拳法既体现了吴式太极拳平圆手法的运动特点,而且也运用了杨式太极拳的立圆转换理论,合理的体现了心静体松、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基本原理和运动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
(45式)
吴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5式)
动作名称及分解说明
(修正版)
一.起势(面向正南)
1.并步直立(南)
2.(左)开步站立(南)
3.双臂上掤(上举)(南)腕同肩高,手心斜向下
4.曲膝按掌(南)手按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
二.右揽雀尾
1.(左)虚步掤手(南)左脚上步,脚跟着地,手向外划弧至腰
2.(左)弓步前挤(南)左手横于胸前,左手指向右,手心向内,右手指向上
3.(左)扣脚抹掌(右45度)左脚内扣45度,右手向前抹掌,手心向左前方,指尖向上
4.(右)虚步掤手(西)右脚跟内碾,提脚上步,脚尖翘起,指尖与鼻同高
5.(右)弓步前挤(西)同上2,方向相反
6.坐腿下捋 右手收至胯旁,掌心向下,脚尖起
7.弓步前掤 身体左转时,右手渐至胸高,成右弓步时,腕同肩高
8.座腿托掌
9.扣脚按掌 身体左后转(面向南)右脚尖内扣,右掌向左前方按,指尖向上腕同肩高
三、左单鞭
1.撤步勾手(左脚撤步落点在左45度线上)
四、提手上势
1.虚步掤手
A.上体右转时,左手举至左额上方,手心向前,右勾变掌
落于右胯前。

B.重心移至左腿,右手向上至胸前,手心向上,虎口向上,
右脚跟内收后向前上步,脚跟着地成右虚步
2.弓步前挤
3.开步撑按(胸向南)
五、白鹤亮翅
1.直立举臂(胸向南)
2.曲蹲垂肘
六、左右搂膝拗步(东)
1.上步提按
2.弓步搂推(东)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
5.弓步搂推
6.提步摆挑
7.上步提按
8.弓步搂推
七、手挥琵琶(东)
1.坐腿掤手
2.弓步前推
3.开步掤举
八、进步搬拦捶
1.屈蹲按抱 两手心约10厘米
2.弓步平抹
3.坐腿回捋
4.立身拦掌(胸向东)
5.弓步打捶
九、如封似闭(东)
1.坐腿回抽
2.弓步按推
十、十字手
1.弓步分掌(胸向南)
2.屈蹲合抱
十一、左揽雀尾
1.上步提按 左脚左前上步(东南)
2.弓步搂推
3.坐腿下捋
4.弓步前掤
5.坐腿托掌
6.扣步按掌(胸向西南)
十二、右单鞭
1.撤步勾手 右脚向右后(东北)撤步,脚尖外碾落地2.马步平捋 (胸向西北)右掌心向正北
十三、右下势
1.弓步平搂
A身体右转胸朝东
B左脚向左前方上步(西)
C两手心相对,平举胸前与肩同高同宽,指尖向正东2.仆腿下势
A上体左转,两掌心向外向左划弧,至左肩外侧,腕与肩

B双掌先下按成右仆步穿掌
十四、金鸡独立
1.弓步前穿 右弓步穿掌,右掌心向下,左掌穿至右肘下,手心向上
2.提膝撑按 左掌内旋至左额前,手心斜向上,指尖向右,右掌下按至左膝内侧,左腿屈膝外展,提至体前,脚尖稍上翘外撇(眼看前方,东)
3.弓步劈穿
4.提膝撑按
十五、左右倒卷肱
1.退步搂推
2.坐腿提按
3.退步搂推
4.坐腿提按
5.退步搂推
十六、右海底针
1.坐腿前举
2.丁步下插 右指尖离地约20厘米,左手前摆划弧屈臂向上收至右耳侧,掌心向外
十七、左闪通背
1.上步挑掌
2.马步架推 左脚尖内扣落地,身体右转(胸向南)两脚尖外展约45度十八、撇身捶
1.转身撇捶
A.右脚外展,左脚内扣,身体微右转(胸向西南)
B.右拳打出与肩同高,拳心斜向上
2.弓步前推 推掌时,腕与肩高,右拳收至右腰眼。

十九、肘底捶
1.撤步按掌
2.虚步看捶(胸向西)左拳腕与肩高
二十、左右野马分鬃
1.上步合手
2.弓步分靠 右手举至右前上方,与头同高,眼看左手
3.上步合手 (胸约偏西北)右手收至左肩前,手心向外,眼看左前方
4.弓步分靠 右手至右胯旁,手心向下,左手举至左前上方,手心斜向上,眼看右手。

二十一、玉女穿梭
1.提步穿手
2.弓步前掤(上体右转,偏向西北)
3.坐腿旋举
4.弓步架推(胸向西北)
5.转身合抱(胸向西南)两臂合抱胸前。

6.弓步前掤(胸向东南)左腕与肩高
7.坐腿旋举
8.弓步架推(胸向东南)
二十二、云手(向左)
1.弓步托按(胸向西南)
2.横弓步靠(胸向南)
3.合步托按(胸向东南)
4.开步旋摆(胸向西南)
5.横弓步靠(胸向南)
6.合步托按(胸向东南)
7.开步旋摆(动作同4)
8.横弓步靠(动作同5)
二十三、右高探马
1.跟步托按
2.虚步前推(胸向东)
二十四、右分脚
1.弓步抹掌
A.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东北)
B.右手举至右前方(东南)
2.合臂下劈
3.提膝上架(胸向东)
4.分脚劈掌
二十五、左分脚
1.弓步抹掌
A.右弓步(胸向东北)
B.左手划弧伸向左前方(东北)
2.合臂下劈(动作与右分脚2同,方向相反)3.提膝上架
4.分脚劈掌(动作与右分脚同方向相反)
二十六、左右打虎
1.撤步合掌
2.提腿按掌
3.弓步下捋 右脚向右后方落步(西南)
4.提膝抱架(胸向东南)
5.撤步合掌 左脚向右后方落步(西北)
6.弓步下捋
7.提膝抱架(胸向东北)
二十七、右蹬脚
1.垂脚抱掌
2.蹬脚劈掌 右脚向右前方蹬出(东南)
二十八、双峰贯耳
1.屈膝合手(胸向东南)
2.上步分落
3.弓步掼拳 拳高与耳齐,拳眼斜对,两拳相距10CM 二十九、斜飞势
1.叉步掩肘2.提腿下劈3.弓步穿靠
三十、右迎面掌
1.提步按掌
2.上步推抱
三十一、十字拍脚
1.转身摆掌 身体左后转180度(胸向西)
2.独立拍脚
三十二、搂膝左栽捶
1.落步提按
2.弓步搂推
3.提步摆挑
4.上步提按
5.弓步栽捶
三十三、左海底针
1.收脚前举
2.丁步下插
三十四、右闪通背
1.上步挑掌
2.马步架推(胸向南)
三十五、云手(向右)
与第二十二势云手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三十六、左高探马
1.跟步托按
2.虚步前推 与二十三式右高探马动作相同,方向相反三十七、回身指裆捶
1.转身提按(胸东南)
2.弓步打捶
三十八、左下势
1.弓步前举
2.转身平捋
3.仆腿下势
三十九、上步七星
1.弓步前穿(胸向东)
2.虚步架掌四十、退步跨虎
1.撤步双按(胸偏向正南)
2.提膝推掌(胸向东南)
四十一、左迎面掌
1.上步按掌(胸向西南)
2.弓步抱推(胸向西)
四十二、转身摆莲
1.扣脚合手(胸向东北)
2.虚步摆掌(胸向东)
3.摆腿拍脚
四十三、弯弓射虎
1.落步伸掌
2.弓步下捋
3.拧腰提拳
4.弓步贯冲(胸向东北),拳向东北四十四、退步搬拦捶
1.坐腿旋捶
2.退步下捋
3.坐腿拦掌
4.弓步冲拳
四十五、收势(南)
1.弓步分掌
2.收脚合手
3.落掌并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