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讲解+达标测试) 通用版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讲解+达标测试) 通用版
小升初数学专题训练——用字母表示数(知识讲解+达标测试) 通用版

小升初专题8 用字母表示数

知识点讲解一: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意义:用字母表示数,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同时也可以表示运算的结果。 例:用字母表示数,不可以把数量关系简明的表达出来。( × )

知识点讲解二: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性质、几何形体的计算公式

1.常见的数量关系:①路程用s 表示,速度v 用表示,时间用t 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s=vt v=t s t=v

s 例:公交车的速度是12km/h ,若行使了3小时,则行使的路程为( 36km )。

②总价用a 表示,单价用b 表示,数量用c 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a=bc b=c a c=b

a 例:已知3b=18,则b=( 6 ).

2.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减法交换律:a-b-c=a-c-b

减法结合律:a-b-c=a-(b+c)

除法交换律:a ÷b ÷c=a ÷c ÷b

除法结合律:a ÷b ÷c=a ÷(b ×c)

例:计算75+64÷(3-1)=( A )

A.107

B.100

C.120

知识点讲解三:用字母表示几何形体的公式

1.长方形的长用a 表示,宽用b 表示,周长用c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c=2(a+b) s=ab

例: 长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长2厘米,求长方形的宽。( B )

A.3

B.4

C.8

2.正方形的边长a 用表示,周长用c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c=4a s=a 2

例:正方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边长2厘米,求正方形的另一条边长。( B )

A.3

B.2

C.8

3.平行四边形的底a 用表示,高用h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s=ah

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高8厘米,求平行四边形的底。( C )

A.3

B.4

C.2

4.三角形的底用a 表示,高用h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s=2

1ah 例: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底3厘米,求三角形的高。( B )

A.3

B.4

C.8

5.梯形的上底用a 表示,下底b 用表示,高用h 表示,中位线用m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s=2

1(a+b)h s=mh 例:梯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中线长2厘米,求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 A )

A.3

B.4

C.8

6.圆的半径用r 表示,直径用d 表示,周长用c 表示,面积用s 表示。

c=∏d=2∏r s=∏r 2

例:圆的周长是12.56厘米,求圆的半径。( A )

A.2

B.4

C.8

7.扇形的半径用r 表示,n 表示圆心角的度数,面积用s 表示。

s=∏ n r 2

/360

例:扇形的半径是2厘米,圆心角是90°,求扇形的面积。( B )

A.3

B.3.14

C.8

8.长方体的长用a 表示,宽用b 表示,高用h 表示,表面积用s 表示,体积用v 表示。 v=sh s=2(ab+ah+bh) v=abh

例:长方体的体积是81立方厘米,长3厘米,宽3厘米,求长方体的高。( B )

A.3

B.9

C.8

9.正方体的棱长用a 表示,底面周长c 用表示,底面积用s 表示, 体积用v 表示.

s=6a 2 v=a 3

例:正方形的棱长4厘米,求正方体的表面积。( A )

A.256

B.244

C.238

10.圆柱的高用h 表示,底面周长用c 表示,底面积用s 表示, 体积用v 表示.

s 侧=ch s 表=s 侧+2s 底 v=sh

例:圆柱的表面积是10平方厘米,周长2厘米,求圆柱的高。( B )

A.3

B.5

C.8

11.圆锥的高用h 表示,底面积用s 表示, 体积用v 表示. v=3

1sh 例:圆锥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高3厘米,求圆锥的底面积。( B )

A.3

B.36

C.8

知识点讲解四:用字母表示数的写法

1. 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

例:数字和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记作“.”,或者省略不写。( √ )

2. 当“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省略不写。

例:“1”与任何字母相乘时,“1”不能省略不写。( × )

3. 在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不同的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例:在一个问题中,同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量。( √ )

4.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问题的答案时,除数一般写成分母,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者减号,要先用括号。

例:如果式子中有加号或者减号,不用先用括号。( × )

知识点讲解五:将数值代入式子求值

1.把具体的数代入式子求值时,要注意书写格式:先写出字母等于几,然后写出原式,再把数代入式子求值。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例:字母表示的是数,后面可以不写单位名称。( √ )

2.同一个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数值,那么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不相同。

例:同一个式子,式子中所含字母取不同的数值,那么所求出的式子的值也相相同。( × )

达标测验

一. 填空(共30分)

1.15减去 b的差()

2.8除 a的商()

3. b除以15的商()

4.一根铁丝长 a米,用去b米,还剩多少米?

(1)当a=8时, 3a=(),2a=(),a+2=(),4a=()。

(2)当b=6时, b的4倍是(), b÷2是(),38-b(),b+4()。

5.在○里填>、<或=

6○6×2 20○20×20 3.6+3.6○3.6

6.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早上我和同学们一起乘车前往游乐园。车上有男同学b人,女同

学c人,一共有()人。

7.游乐园可真漂亮!门口摆着五颜六色的花,其中红花最多,有50盆,黄花有n盆,红花比黄花多()盆。

8.游乐园成人门票每张s元,儿童门票的价钱是成人门票的一半。买一张儿童门票需要()元。

9.一本作业本共有 40 页,已经写了 a 页,还剩 ( ) 页。

10.小华高 a 厘米,小兰比小华高 7 厘米,小兰高 ( ) 厘米。

11.停车场停着 y 辆小汽车,是货车数量的 6 倍,货车有 ( ) 辆。

12.一张桌子 a 元,一把椅子 23 元,买 m 套桌椅共需 ( ) 元。

13.食堂有煤烧了 m 天共用a千克,还剩 b 千克,一共有煤 ( ) 千克。

14.小红每分钟骑车行 x 千米,她骑了 20 分钟,行驶了 ( ) 千米 ; 她行驶 a 千米,需 ( ) 分钟。

15.三个连续自然数,中间的一个是 a ,它前面的数是 ( ) ,后面的数是 ( ) 。

16.一辆汽车t小时行了30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 )千米。

17.李师傅每小时加工40个零件,加工了a小时,一共加工了( )个。

18.学校买来x盒红粉笔,买来白的粉笔的盒数是红粉笔的10倍,学校买来( )盒粉笔;当x=10时,学校买来( )盒粉笔。

二.判断(共20分)

1.x × 1 = x ( )

2.4 + a = 4a ( )

3.10 × 2 = 10 2 ( )

4.8 × 2 = 82 ( )

5.5+x=5x ()

6.x+x=x ()

7.a×3=3a ()

8.y2=y×2 ()

9.2a+3b=5ab()

10.2a+3a=5a ()

三.说一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共10分)

1.一天中午的气温是32℃,下午比中午的气温降低了x℃。

32-x表示:_____________

2.五(2)班有40人订阅《少年文艺》杂志,每本单价b元。

40b表示:__________

3.一个足球单价a元,一个篮球b元。

6a+4b表示:__________

4.张师傅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朱师傅每小时加工15个零件

15x表示:_____________

2×15x表示:__________

四.解决问题(共40分)

1 、赵明和李军参加长跑比赛,赵明平均每分钟跑 178 米,李军平均每分钟跑 153 米。(1)跑 t 分钟,赵明比李军多跑多少米?

(2)当 t=8 时,赵明比李军多跑多少米?

(3)当 t=10 时,赵明比李军多跑多少米?

2 、为了庆祝国庆,学校计划做 480 面小彩旗。

(1)如果平均每天做 x 面, 3 天做小彩旗多少面?

(2)当 x=96 时, 3 天后还剩多少面没有做?

参考答案

一、1、15-b 2、a ÷8 3、b ÷15 4、24 16 10 32 24 3 32 10 5、< < >

6、b+c

7、50-n

8、

2

1a 9、40-a 10、a+7 11、6y 12、(a+23)m 13、ma+b 14、20x x a 15、a-1 a+1 16、t 300 17、40a 18、10x 100 二、√×××××√√×√

三、1.下午的温度 2.买40本杂志的费用 3.买6个足球和4个篮球的费用 4.每小时加工出的零件数 2小时加工出的零件数

四、1、25t 200 250 2、3x 192

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7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可以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可以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熟练。在计算中到底运用小数还是分数要看情况。如果既有分数又有小数的题,如果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出现的话整个计算应该用分数。当小数位数不超过2位且分数可以化为3位以内的小数时候可以用小数。计算时候学会凑整。看到25找4,看到125找8,看到2找5这些要形成条件反射。如7992乘以25 很多孩子用竖式算很久,而实际上只要7992除以4再乘以100=(8000-8)除以4再乘以100=199800运用下除法分配律。这些简便的方法不要要求简便的时候才用,平时就要多用才熟能生巧。

小升初数学公式大全

小升初数学公式大全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利润与折扣问题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流水问题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浓度问题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长度单位换算 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重量单位换算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追及问题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分数和百分数的应用 1.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数学

专题一数论 考点扫描 数论知识包括数的奇偶性、质数、合数、数的整除、余数的性质、数位的含义、平均数、分解因数、平方数、倍数与因数。 1.数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个奇数相加=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偶数 (只要式子中含有偶数,那么相乘结果就是偶数) 2.数的整除,常见的数的整除特征 (1)2:个位是偶数; (2)3: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3)5:个位是 0或5; (4)4、25:后两位可以被4(25)整除; (5)8、125:后三位可以被8(125)整除; (6)9:各个数位之和是9的倍数; (7)7: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 (8)11: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以大减小)是11的倍数;

(9)13:一个多位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可以被13整除即可被13整除; (10)1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3.余数的性质 (1)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2)余数的可减性: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 (3)余数的可乘性:积得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4)同余的性质: 对于同一个余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乘方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数。 抛砖引玉 【例1】下列各数中,()同时是3和5的倍数. A.18 B.102 C.45 【解析】同时是3和5的倍数必须满足:末尾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进而得出结论.18个位上是8,不是5的倍数,102个位上是2,不是5的倍数,45是5的倍数,4+5=9,是3的倍数。 答案:C. 【例2】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

小升初数学专项解析+习题-数论篇-通用版(附答案)

小升初重点中学真题之数论篇 数论篇一 1 (人大附中考题) 有____个四位数满足下列条件:它的各位数字都是奇数;它的各位数字互不相同;它的每个数字都能整除它本身。 2 (101中学考题) 如果在一个两位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添写一个零,那么所得的三位数是原来的数的9倍,问这个两位数是__。 3(人大附中考题) 甲、乙、丙代表互不相同的3个正整数,并且满足:甲×甲=乙+乙=丙×135.那么甲最小是____。 4 (人大附中考题) 下列数不是八进制数的是( ) A、125 B、126 C、127 D、128 预测 1.在1~100这100个自然数中,所有不能被9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

预测 2.有甲、乙、丙三个网站,甲网站每3天更新一次,乙网站每五5天更新一次,丙网站每7天更新一次。2004年元旦三个网站同时更新,下一次同时更新是在____月____日? 预测 3、从左向右编号为1至1991号的1991名同学排成一行.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数为11的同学原地不动,其余同学出列;然后留下的同学再从左向右1至11报数,报数为11的同学留下,其余的同学出列;留下的同学第三次从左向右1至1l报数,报到11的同学留下,其余同学出列.那么最后留下的同学中,从左边数第一个人的最初编号是______. 数论篇二 1 (清华附中考题) 有3个吉利数888,518,666,用它们分别除以同一个自然数,所得的余数依次为a,a+7,a+10,则这个自然数是_____. 2 (三帆中学考题) 140,225,293被某大于1的自然数除,所得余数都相同。2002除以这个自然数的余数是 . 3 (人大附中考题)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大全

工程问题 【数量关系】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是把工作总量看作“1”,这样,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它表示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进而就可以根据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列出算式。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效率 工作时间=总工作量÷(甲工作效率+乙工作效率) 例1 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需要1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需要15天完成,现在两队合作,需要几天完成? 例2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 正反比例问题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应用题是反比例的意义和解比例等知识的综合运用。 【数量关系】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是解这类应用题的关键。许多典型应用题都可以转化为正反比例问题去解决,而且比较简捷。 例1 张晗做4道应用题用了28分钟,照这样计算,91分钟可以做几道应用题? 例2 孙亮看《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每天看24页,15天看完,如果每天看36页,几天就可以看完? 按比例分配问题 【数量关系】从条件看,已知总量和几个部分量的比;从问题看,求几个部分量各是多少。 总份数=比的前后项之和 例1 学校把植树560棵的任务按人数分配给五年级三个班,已知一班有47人,二班有48人,三班有45人,三个班各植树多少棵? 例4 某工厂第一、二、三车间人数之比为8∶12∶21,第一车间比第二车间少80人,三个车间共多少人?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小升初必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小学数学小升初必备知识点汇总 一、等式、方程与代数 1.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3.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4.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替数。 5.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如:3x =ab+c 二、数量关系计算公式 单价×数量=总价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速度×时间=路程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 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三、表面积和体积 1.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4.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5.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6.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7.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 ×2 公式:S=(a×b+a×c+b×c)×2 8.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9.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10.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四、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 五、数学常用公式 1.平均数: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2.和差问题:(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 3.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4.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 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期中训练试卷(十)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专题讲解及期中训练试卷(十) 一、填空。(24分,每题2分。) 1、24÷()=():24 = =()% =()折 =()(填小数)。 2、8厘米是16分米的()% 100千克比80千克多()% 12米比()少20% ()比16少40% 3、一件篮球打九折出售后,售价72元,原价()元。 4、在一个比例里,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合数,另一个内项是()。 5、把、、和1组成一个比例是( )。 6、已知6x=4y,x和y成()比例,已知 = ,x和y成()比例。 7、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2立方厘米,高是4厘米,底面积是()。 8、把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按4 :1扩大后,扩大前后图形之间的面积比是()。 9、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体积相同,底面积也相同,如果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厘米,如果圆锥的高是12厘米,圆柱的高是()厘米。 10、比例尺10 :1,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厘米。 11、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周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圆柱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 12、李叔叔写了一部长篇小说,除800元以外,按14%交纳了532元个人所得税,李叔叔这次共得了()元稿费。 二、判断。(每题1分,共5分。)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不是正比例,就是反比例。() 2、一种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又回到了原价。() 3、一个圆柱的体积等于圆锥体积的3倍,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4、如果两个圆柱体的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侧面积也相等。() 5、如果3a=4b,那么a : b=4 :3。() 三、选择。(每空1分,共6分。) 1、做一个铁皮烟囱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烟囱的() A、表面积 B、体积 C、侧面积 2、①根据我国《国旗法》的规定,国旗的长和宽()。 ②圆的面积和半径()。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3、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圆柱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 A、 B、2倍 C 、 4、根据4×6=3×8,可以写出()个不同的比例。 A、8 B、4 C、2 5、12个铁圆锥,可以熔铸成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个数是() A、6 B、4 C、18 四、计算(共26分)。 1、直接写得数。(每小题0.5分) 1047-998= + = 3.7+1.9= 2÷14+ = 1÷100%=0.1+9.9×0.1=12×(× )= 0.27÷0.3= 2、解方程。(每题2分) ① x –2= 0.5 ② : = x : ③ = ④ X:12 = :2.8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便计算的要简便计算,每题2分) ①3÷ -÷3②÷[ ×(+)] ③(-+)×12④ 5.7-(1.9-1.3)

2019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2019最新人教版小升初数学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数论 考点扫描 数论知识包括数的奇偶性、质数、合数、数的整除、余数的性质、数位的含义、平均数、分解因数、平方数、倍数与因数。 1.数的奇偶性 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 奇数个奇数相加=奇数偶数个奇数相加=偶数 (只要式子中含有偶数,那么相乘结果就是偶数) 2.数的整除,常见的数的整除特征 (1)2:个位是偶数; (2)3: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 (3)5:个位是 0或5; (4)4、25:后两位可以被4(25)整除; (5)8、125:后三位可以被8(125)整除; (6)9:各个数位之和是9的倍数; (7)7: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2倍,差是7的倍数。例如,判断133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13-3×2=7,所以133是7的倍数;又例如判断6139是否7的倍数的过程如下:613-9×2=595 , 59-5×2=49,所以6139是7的倍数; (8)11: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字之和的差(以大减小)是11的倍数; (9)13:一个多位数的末三位数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之差,可以被13整除即可被13整除; (10)17:若一个整数的个位数字截去,再从余下的数中,减去个位数的5倍,如果差是17的倍数,则原数能被17整除。 3.余数的性质 (1)余数的可加性:和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和; (2)余数的可减性:差的余数等于余数的差; (3)余数的可乘性:积得余数等于余数的积;

(4)同余的性质: 对于同一个余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余数相同,那么它们的乘方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数。 抛砖引玉 【例1】下列各数中,()同时是3和5的倍数. A.18 B.102 C.45 【解析】同时是3和5的倍数必须满足:末尾是0或5,并且各个数位上的和能被3整除;进而得出结论.18个位上是8,不是5的倍数,102个位上是2,不是5的倍数,45是5的倍数,4+5=9,是3的倍数。 答案:C. 【例2】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解析】(1)根据2、3、5的倍数的倍数特征可知;同时是2、3、5的倍数的倍数,只要是个位是0,十位满足是3的倍数即可,十位满足是3的倍数的有3、6、9,其中3是最小的,解答即可;(2)根据是2、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是2的倍数的数的个位都是偶数,是3的倍数的数各个位上的数相加所得的和能被3整除,所以能同时被2、3整除的最小三位数,百位应是1,十位是0、个位是2;然后要使能同时被2、3整除的三位数最大,则百位和十位上是9,个位上的数是偶数,而且能被3整除,只能是6,所以最大的三位数是996,解答即可 答案:30;102;996. 【例3】2309至少加上是3的倍数,至少减去才是5的倍数。 【解析】根据能被2整除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或者5的数,解答即可.由分析可知:2+3+9=14;因为15能被3整除,所以至少应加上1;因为2309的个位是9,只有个位数是0或5时,才能被5整除,所以至少减去4。 答案:1;4. 【例4】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90,这三个数分别是、、. 【解析】自然数中,相邻的两个偶数相差2,由此可设和为90的三个连续偶数中的最小的一个为x,则另两个分别为x+2,x+4,由此可得等量关系式:x+x+2+x+4=90.解此方程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小升初数学易错题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1、小明有a 本故事书,比小英的3倍多b 本,小英有 本故事书。 2、甲乙丙三人去存款,已知三人平均存款2000元,甲与乙存款的比是3:2,丙的存款数比甲少400元,乙存了 元。 3、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成了正方体,而且表面积要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__。 4、把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50平方厘米,每个正方体表面积是__________平方厘米。 5、7除与2 11的差,得数的两倍是 。 6、旗杆上最多可以同时挂两面信号旗,现有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信号旗各一面,最多能表示 种不同的信号。(不同排列顺序表示不同信号) 7、水结成冰后,体积比原来增加11 1,冰化成水后,体积减少 。 8、商店出售一种牙膏,进货时50元4只,卖出50元3只,那么商店要盈利100元,必须卖出 支牙膏。 9、在12千克含盐15%的盐水中加水,是盐水中含盐9%,需加水 千克。 10、一个圆柱体积是243立方厘米,把它切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体积是 立方厘米。 11、把8 12:32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12、十名参赛者的平均分是82分,前六人的平均分是83分,后六人的平均分是80分,那么第五人和第六人的平均分是 分。 13、四名同学一起秋游。照相时必须有一名同学给其他三人拍合照。共有 种拍照情况。 14、在一副比例尺为1:500的平面图上,量得一间长方形教室的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求这间教室的实际面积是 。 15、一支牙膏的出口处,直径为5毫米,每次挤1厘米长的牙膏,可以用40次,这支牙膏的容积是 立方毫米。(圆周率取)

小升初数学公式复习大全

小升初数学公式复习大全 体积和表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公式: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 = a3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 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

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讲义汇编(共12讲及配套练习)

2019年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 第一讲 计算篇 一、小升初考试热点及命题方向 计算是小学数学的基础,近几年的试卷又以考察分数的计算和巧算为明显趋势(分值大体在6分~15分),学生应针对两方面强化练习:一 分数小数混合计算;二 分数的化简和简便运算; 二、考试常用公式 以下是总结的大家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常识,曾经在重要考试中用到过。 1.基本公式:()2 1321+= ++n n n 2、()()6 121212 22++=+++n n n n [讲解练习]:20193221?++?+? ()( )() 192119 2112 222 ++++++=∴+=+=原式n n n n a n 3、()()4 121212 22 3 3 3 +=++=+++n n n n 4、131171001???=?=abc abc abcabc 6006610016131177877=?=???=??如: [讲解练习]:2007×20062006-2006×20072007=____. 5、()()b a b a b a -+=-2 2 [讲解练习]:82-72+62-52+42-32+22-12 ____. 6、 742851.071 = 428571.07 2 = …… [讲解练习]:71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面第2007位上的数字为____。 7 n 化成小数后,小数点后若干位数字和为1992,问n=____。 7、1+2+3+4…(n-1)+n+(n-1)+…4+3+2+1=n 2 8、1211111=? 12321111111=? 11234565432 1111112 = 9、111111111912345679=? [讲解练习]:5555555550501111111115091234567945012345679=?=??=? 四、典型例题解析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2019小升初数学七大专题知识点复习汇总 专题一:计算 我一直强调计算,扎实的算功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聪明在于 勤奋,知识在于积累。积累一些常见数是必要的。如 1/8,1/4,3/8,1/2,5/8,3/4,7/8的分数,小数,百分数,比的互化要 脱口而出。100以内的质数要信手拈来。1-30的平方,1-10的立方的 结果要能提笔就写。对于整除的判定仅仅积累2,3,5的是不够的。9 的整除判定和3的方法是一样的。还有就是2和5的n次方整除的判 定只要看末n位。如4和25的整除都是看末2位,末2位能被4或25整除则这个数能够被4或25整除。8和125就看末3位。7,11,13 的整除判定就是割开三位。前面部分减去末三位就能够了如果能整除7或11或13,这个数就是7或11或13的倍数。这其实是判定1001的 方法。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割个位法,望同学们至少掌握20以内整除 的判定方法。 接下来讲下数论的积累。1搞清楚什么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 数个位只能是0,1,4,5,6,9.奇数的平方除以8余1,偶数的平方 是4的倍数。要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所有约数的和,小于 这个数且和这个数互质数的个数如何求。如何估计一个数是否为质数。 计算分为一般计算和技巧计算。到底用哪个呢?首先基本的运算 法则必须很熟悉。不要被简便运算假象迷惑。这里重点说下技巧计算。首先要熟练乘法和除法的分配律,其次要熟练a-b-c=a-(b+c)a-(b- c)=a-b+c 还有连除就是除以所有除数的积等。再者对于结合交换律都应该 很熟悉。分配律有直接提公因数,和移动小数点或扩大缩小倍数来凑 出公因数。甚至有时候要强行创造公因数。再单独算尾巴。 分数的裂项:裂和与裂差等差数列求和,平方差,配对,换元,拆项约分,等比定理的转化等都要很熟悉。还有就是放缩与估计都要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大全含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完整篇) 一、几何图形周长、面积和体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 a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 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a×b+a×c+b×c)×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公式: S=6a2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 = 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 V = 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3 圆: 周长=直径×π L=πd=2πr 面积=半径×半径×π S=πr2 圆柱: 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S=ch=πdh=2πrh 表面积=底面的周长×高+圆的面积×2 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 二、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 1公里=1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1亩=666.666平方米。 体积单位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 1毫升=1立方厘米 重量单位 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1市斤 三、算术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a + b = b + a 3、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 4、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 5、乘法分配律:a × b + a × c = a × b + c 6、除法的性质:a ÷ b ÷ c = a ÷(b × c) 7、除法的性质: ①、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②、O除以任何非O的数都等于O。 ③、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添在积的末尾。 8、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9、方程、代数与等式 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代数:代数就是用字母代数的各种运算。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3x 、ab+c 、9=a+5 四、分数 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大小的比较: 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 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分数的加减法则: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倒数的概念: 1.如果两个数乘积是1,我们称一个是另一个的倒数。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小升初数学总复习题-计算专题

计算专题复习(一)【例题精选】 例题一: 4.75+9.63+(8.25-1.37)例题二: 11 3333877979066661 24 ?+? 例题三: 322 32537.96 555 ?+?例题四:36?1.09+1.2?67.3 例题五: 81.5?15.8+81.5?51.8+67.6?18.5 【练习】 1、 6.73- 89 2(3.271) 1717 +- 2、 717 13(43)0.75 13413 -+- 3. 975?0.25+ 3 9769.75 4 ?- 4、 999999×222222+333333×333334 5、 45?2.08+1.5?37.6 6、139 1371 137 138138?+?

7、72?2.09-1.8?73.6 8、 53.5?35.3+53.5?43.2+78.5?46.5 计算专题(二) 【例题精讲】 例题一:1234+2341+3412+4123 例题二: 4 223.411.157.6 6.5428 5 ?+?+? 例题三: 199319941 199319921994 ?- +? 例题四:( 22 97 79 +)÷( 55 79 +) 例题五:有一串数1, 4, 9, 16,25……它们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其中第2010个数与2011个数相差多少? 例六: 2010×2-2011×2

【综合练习】 1、 23456+34562+45623+56234+62345 2、198819891987 198819891 +? ?- 3、99999?77776+33333?66666 4、20122-20112 5、999?274+6274 6、(836 1 9711 ++)÷( 354 1179 ++) 7、123456789××987654322 计算专题(三)【例题精讲】 例题一:44 37 45 ? 27? 15 26 例题二: 11 73 158 ? 11 64 179 ? 例题三:13 2741 55 ?+?例题四: 515256 6139131813 ?+?+? 例题五: 1 16641 20 ÷ 2010 20102010 2011 ÷ 【综合练习】 1、 73?74 75 2、 2008 2010 2009 ? 3、 11 57 76 ? 4、 1314 4151 3445 ?+? 5、 13 3927 44 ?+? 6、 1451 179179 ?+?7、 238 238238 239 ÷ 8、 731711 3 1581516152 ?+?+?

冲剌名校小升初数学考试常考题型和典型题锦集(答案及详解)

小升初重点名校考试常考题型总结 一、计算题 无论小升初还是各类数学竞赛,都会有计算题出现。计算题并不难,却很容易丢分,原因:1、数学基础薄弱。计算题也是对考生计算能力的一种考察,并非平常所说的马虎、粗心造成的。而且这种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甚至终身受益,这就是为什么中小学学习阶段,“逢考必有计算题”的重要原因了! 2、心态上的轻视。很多学生称做计算题为“算数”题,在心理上认为很简单,一来不认真做,二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用题等看起来很难的题目上了。 二、行程问题 我们任意翻开一套试卷,只要是一套综合的测试,大概就会发现少则一道多则三五道的行程问题。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所以很多学生甚至说,“学好了行程,就肯定能得高分”。 三、数论问题 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我们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出题老师喜欢将数论题作为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依据,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在选拔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 四、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主要考察是考生的观察能力甚至空间想象能力,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才能完成,对培养孩子动手甚至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典型题: 一、简便计算: (1) 20032004 2003+20042004 20062005 ÷(2) 48 517 5.1740 5 ?+?

小升初数学经典题型汇总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1 1. 甲、乙、丙三人在A、B两块地植树,A地要植900棵,B地要植1250棵.已知甲、乙、丙每天分别能植树24,30,32棵,甲在A地植树,丙在B地植树,乙先在A地植树,然后转到B地植树.两块地同时开始同时结束,乙应在开始后第几天从A地转到B地? 总棵数是900+1250=2150棵,每天可以植树24+30+32=86棵 需要种的天数是2150÷86=25天 甲25天完成24×25=600棵 那么乙就要完成900-600=300棵之后,才去帮丙 即做了300÷30=10天之后即第11天从A地转到B地。 2. 有三块草地,面积分别是5,15,24亩.草地上的草一样厚,而且长得一样快.第一块草地可供10头牛吃30天,第二块草地可供28头牛吃45天,问第三块地可供多少头牛吃80天? 这是一道牛吃草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牛吃草问题。 把每头牛每天吃的草看作1份。 因为第一块草地5亩面积原有草量+5亩面积30天长的草=10×30=30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30天长的草是300÷5=60份 因为第二块草地15亩面积原有草量+15亩面积45天长的草=28×45=1260份

所以每亩面积原有草量和每亩面积45天长的草是1260÷15=84份 所以45-30=15天,每亩面积长84-60=24份 所以,每亩面积每天长24÷15=份 所以,每亩原有草量60-30×=12份 第三块地面积是24亩,所以每天要长×24=份,原有草就有24×12=288份 新生长的每天就要用头牛去吃,其余的牛每天去吃原有的草,那么原有的草就要够吃80天,因此288÷80=头牛 所以,一共需要+=42头牛来吃。 两种解法: 解法一: 设每头牛每天的吃草量为1,则每亩30天的总草量为:10*30/5=60;每亩45天的总草量为:28*45/15=84那么每亩每天的新生长草量为(84-60)/(45-30)=每亩原有草量为*30=12,那么24亩原有草量为12*24=288,24亩80天新长草量为24**80=3072,24亩80天共有草量3072+288=3360,所有3360/80=42(头) 解法二:10头牛30天吃5亩可推出30头牛30天吃15亩,根据28头牛45天吃15木,可以推出15亩每天新长草量(28*45-30*30)/(45-30)=24;15亩原有草量:1260-24*45=180;15亩80天所需牛180/80+24(头)24亩需牛:(180/80+24)*(24/15)=42头

小升初数学公式概念大全

2019小升初数学公式概念大全小升初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小升初,查字典数学网为你整理2019小升初数学公式概念大全的相关内容。 2019小升初数学公式概念大全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7、什么叫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等式仍然成立。 8、什么叫方程式?答: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式?答: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题(带答案)31731

第一篇:应用题专题知识框架体系 一、和差倍问题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两个数的差,求这两个数。棵数总距离棵距;总距离棵数棵距;棵距总距离棵数. 较大数方法①:(和-差)2较小数,和较小数四、方阵问题 在方阵问题中,横的排叫做行,竖的排叫做列,如果 较小数 方法②:(和差)2较大数,和较大数行数和列数都相等,则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就是所 谓的“方阵”。 例如:两个数的和是15,差是5,求这两个数。 方法: (15 5) 2 5 , (15 5) 2 10 . (二)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 系,求这两个数。 方法:和(倍数 1 )1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 1 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和为50,大数是小数的 4 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 50 (4 1) 10 10 4 40 (三)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求这两个数。 方法:差(倍数 1 )1倍数(较小数) 1 倍数(较小数)倍数几倍数(较大数) 或和1倍数(较小数)几倍数(较大数)例如:两个数的差为80,大数是小数的 5 倍,求这两个数。 方法:80 (5 1) 20 20 5 100 二、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三大规 律: 1.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 的; 2.两人年龄的倍数关系是变化的量; 3.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年龄都是增加相等的 量.解答年龄问题的一般方法是: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倍数差. 三、植树问题 (一)不封闭型(直线)植树问题 3 直线两端都不植树:棵数段数 1 全长株 距1;株距全长(棵数1); (二)封闭型(圆、三角形、多边形等)植树问题 方阵的基本特点是: ①方阵不论在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 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每边上的人数就 少2 ,每层总数就少8 . ②每边人(或物)数和每层总数的关系:每 层总数[ 每边人(或物)数1] 4 ;每 边人(或物)数=每层总数 4 1. ③实心方阵:总人(或物)数=每边人(或 物)数×每边人(或物)数. 五、还原问题 已知一个数,经过某些运算之后,得到了一个新数,求原来的数是多少的应用问题,它的解法常常是以新数为基础,按运算顺序倒推回去,解出原数,这种方法叫做逆推法或还原法,这种问题就是还原问题. 还原问题又叫做逆推运算问题.解这类问题利用加减互为逆运算和乘除互为逆运算的道理,根据题意的叙 述顺序由后向前逆推计算.在计算过程中采用相反的运算,逐步逆推. 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两个相反:一是运算次序与原来 相反;二是运算方法与原来相反. 六、盈亏问题 按不同的方法分配物品时,经常发生不能均分的情况.如果有物品剩余就叫盈,如果物品不够就 叫亏,这就是盈亏问题的含义. 一般地,一批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第一种 分配方法有多余的物品( 盈 ) ,第二种分配方法 则不足 ( 亏 ) ,当两种分配方法相差n 个物品时, 那就有: 盈数亏数人数n ,这是关于盈亏问题 很重要的一个关系式.解盈亏问题的窍门可以 用下面的公式来概括: ( 盈亏) 两次分 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 盈盈) 两次分 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 亏亏) 两次分 得之差人数或单位数. 解盈亏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到:什么情况下会盈,盈多少什么情况下“亏”,“亏”多少找到盈亏的 根源和几次盈亏结果不同的原因. 1直线两端植树:棵数 全长段数 株距 1全长 (棵数 株距 1 ; 1 ); 株距全长(棵数1);2直线一端植树:全长株距棵数; 棵数全长株距; 株距全长棵数;

小升初六年级数学比和比例专题讲解

第二讲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 1、比例的基本性质 2、熟练掌握比例式的恒等变形及连比问题 3、能够进行各种条件下比例的转化,有目的的转化; 4、单位“1”变化的比例问题 5、方程解比例应用题 知识点拨: 比例与百分数作为一种数学工具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多组数量关系非常有用,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小升初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讲需要学生掌握的内容有: 一、比和比例的性质 性质1: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2:若a: b=c:d,则(a - c):(b - d)= a:b=c:d; 性质3:若a: b=c:d,则(a +x c):(b +x d)=a:b=c:d;(x为常数) 性质4:若a: b=c:d,则a×d = b×c;(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正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正比; 反比例:如果a×b=k(k为常数),则称a、b成反比. 二、主要比例转化实例 ①x a y b =? y b x a =; x y a b =; a b x y =; ②x a y b =? mx a my b =; x ma y mb =(其中0 m≠); ③x a y b =? x a x y a b = ++ ; x y a b x a -- =; x y a b x y a b ++ = -- ; ④x a y b =, y c z d =? x ac z bd =;:::: x y z ac bc bd =; ⑤x的c a 等于y的 d b ,则x是y的 ad bc ,y是x的 bc ad . 三、按比例分配与和差关系 ⑴按比例分配 例如:将x个物体按照:a b的比例分配给甲、乙两个人,那么实际上甲、乙两个人各自分配到的物体数量与x 的比分别为() :a a b +和() :b a b +,所以甲分配到 ax a b + 个,乙分配到 bx a b + 个. ⑵已知两组物体的数量比和数量差,求各个类别数量的问题 例如:两个类别A、B,元素的数量比为:a b(这里a b >),数量差为x,那么A的元素数量为 ax a b - ,B的 元素数量为 bx a b - ,所以解题的关键是求出() a b -与a或b的比值. 四、比例题目常用解题方式和思路 解答分数应用题关键是正确理解、运用单位“l”。题中如果有几个不同的单位“1”,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将不同的单位“1”,转化成统一的单位“1”,使数量关系简单化,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中有几种数量相比较时,要选择与各个已知条件关系密切、便于直接解答的数量为单位“1”。 2.若题中数量发生变化的,一般要选择不变量为单位“1”。 3.应用正、反比例性质解答应用题时要注意题中某一数量是否一定,然后再确定是成正比例,还是成 反比例。找出这些具体数量相对应的分率与其他具体数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就能找到更好、更巧的解法。 4.题中有明显的等量关系,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去解。 5.赋值解比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