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R治疗肠道息肉(内容详细)

合集下载

内镜下改良黏膜切除术(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内镜下改良黏膜切除术(EMR)法治疗消化道难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
中 术 前 已经 出现 4例 , 术 后 出 现 6例 。 2 . 2 治 疗 原 则
梗阻时 , 管状 瘘 可应 用 医 用 粘合 剂 堵 塞 瘘 管 , 控制肠液外漏 , 促 进 瘘 管 愈 合 。 唇 状 瘘 参 考 文 献 或瘘 L J 大、 瘘管短的管状瘘, 可用 硅 胶 片 内堵 , 起 机 械 性 关 闭 瘘 的 作 用 , 并 保 持 肠 [ 1 ] 李 卫 东 ,苏 雪 形 ,李 益 , 等 .腔 镜 阑 尾 术 后 肠 外痪 腹 腔 外 脓 肿 二 例 [ J ] .海 南 道的连续性 , 控制肠液外漏, 恢复肠道功能 , 达 到简化处理与加强肠道营养支持 的目 医学 , 2 O I 3 ,2 4 ( 2 3 ) : 3 5 7 6 3 5 7 7 . 的 。在 瘘 口远 侧 或 近 侧 具 有 功 能 的小 肠 超 过 1 5 0 c m时, 呵 经 鼻 胃管 ( 用 于 低 位 小 肠 [ 2 ] 董新争 , 史 录 琴 .阑尾 切 除术 后 并 发 肠 瘘 6例 临 床 资 料 分 析 [ J ] .甘 肃 医 药 , 2 01 3.3 2(J] : 6 5— 67 瘘、 结肠瘘等) 、 空 肠 造 口插 管 或 经 瘘 口插 管 ( 用 于 卜二 指 肠 侧 瘘 、 胃肠 吻 合 u瘘 、 食
这就要求医生在手术操作需细致耐心在进行阑尾切除术时应保持切充分暴露有利于手术开展减少由于盲目操作造成的肠管损伤视腹腔引流在进行腹腔引流过程巾如发现阑尾炎感染严霞应及时对渗m液进r清除放镫腹腔q1流管不仅可以引流还对肠甓修复有促进作用加快肠功能恢复控制肠瘘的发生率保持引流通畅
藐 } 蕤 ຫໍສະໝຸດ 2 0 1 4 年4 月 第4 期
1 6例 。 刚尾 周 f 脓 肿 术 后发 1 0例 ,其 中 6例 术 前 患 者 已经 出 现 喇 尾 根 部 坏 疽 井 箭 搴 肠 吻合 f I 瘘等 ) 灌 注 要 素 饮 食 瘘 经 “ 内堵” 后, 日 』 恢复¨服饮食。 残 端 瘘 。患 靳 阑尾 病 情 严 最 , 盲肠和回肠末端肠壁 炎症表现 明显明 显, 出现 水 肿 很 2 . 3 预 防 措 施 存易发, } : 穿 孔 。本 研 究 病 例 中 阑 尾 残 端 瘘 为 1 0例 ,主 要 发 生 原 闪 有 缝 扎 修 补 困 针 对 阑尾 切 除 术 后 井发 肠 外 瘘 的 发 病 原 闪 及 手 术 治 疗 过 私 口 』 能 存在 的过失 。 难, 『 剩尾 残 端 结 扎 小 牢 , 残端坏 死脱落 形成 瘘等。本研 究 中有 l 2例 存 在 医 源 性 损 这 就 要 求 医生 在 手 术 操 作 需 细 致 耐 心 , 在 进 行 阑尾 切 除 术 时 ,应 保 持 切 ¨ 充 分 暴 伤, 其 中 阑 尾 位 于 吲 肠 后 位 4例 . 8例 为 荷 包 缝 合 包 埋 阑尾 残 端 过 程 中 放 置 引 流 管 露 , 有利于手术开展 , 减少 由于盲目操作造 成的肠 管损伤 。 护人 员要高度 再 发 生 茸肠 瘘 肠 梗 阻 时 也 容 易 发 生 肠 外 瘘 , 本研病例中合并麻痹性肠梗阻 l O例 , 其 视 腹 腔 引流 , 在 进 行 腹 腔 引 流 过 程 巾 如发 现 阑 尾 炎 感 染 严 霞 , 应 及 时 对 渗 m 液 进 r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在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后,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出血情况,若出现出血,
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
治疗后注意事项
观察病情
治疗后,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腹 部症状等,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休息与活动
治疗后,患者应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伤口出血 等并发症。
饮食与营养
治疗后,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饮食调整,以清淡易消化 的食物为主,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
医生准备
医生应熟悉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 并发症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治疗中注意事项
01
操作精细
EMR操作者需要具备丰富的内镜操作经验,掌握操作技巧,减少操作
时间,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02
监测生命体征
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以便及时发
现异常情况。
03
注意出血情况
治疗方法
EMR治疗是一种通过发射特定波 长的电磁辐射来对生物体产生作 用的方法。
应用领域
EMR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包括肿瘤、疼痛、炎症等疾病 的辅助治疗。
肠道息肉简介
定义
肠道息肉是肠道黏膜上的一种良性病变,通常由 过度生长的细胞团组成。
类型
肠道息肉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两种类 型。
症状
内镜下肠道息肉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03
术后患者的护理和管理
05
04
EMR治疗肠道息肉的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 事项
06
内镜清洗和消毒的注意事项
02
EMr治疗及肠道息肉概述
EMr治疗简介
电磁波谱治疗
EMR(Electromagnetic Spectrum)是一种电磁波谱, 涵盖了从低频到高频的所有类型 电磁辐射。

肠息肉手术后(ESD 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ESD 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

肠息肉手术后(ESD/EMR)的饮食、护理注意事项摘除息肉后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出血并发症,注意观察有无活动性出血、呕血、便血、有无腹胀、腹痛及腹膜刺激症状,有无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的改变。

常规术后禁食禁饮24h,术后第1个24h后可饮用少量冷开水,如无不适可进食冷流质饮食如稠米汤、清稀饭、汤类、菜水、藕粉等呈液体状态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避免饮用牛奶、豆浆,牛奶或豆制品饮品可引起腹胀。

术后第2个24h可进食较软更易咀嚼和便于消化的食物如菜泥、蛋糕、烂面条等。

术后1周以内以软食为主。

指导患者在日常饮食中,避免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碳酸饮料等。

避免油炸、腌制食品。

指导患者规律饮食,按时用餐,不吸烟、不喝酒。

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24h,24h后可床上活动,自行缓慢翻身,避免下床活动。

息肉较多或者较大患者卧床休息2-3天,避免腹部压力增高、提重物,避免用力咳嗽。

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者用力排便时腹腔压力增高,2周内避免剧烈活动。

肠息肉预防注意事项:
建议忌烟忌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积极乐观心态,多吃碱性食品,改善自身的酸性体质,同时补充人体必须的有机营养物质,这样才能恢复自身的免疫力。

建议50以上的人群每3-5年行肠镜检查,有家族史或既往明确诊断过息肉疾病的患者,应至少三年甚至每年一次肠镜检查。

对于检出的大肠息肉,<0.5cm的可随诊观察,如>1cm应及时治疗。

特别是病理类型为绒毛腺瘤的,更应积极切除。

EMR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EMR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

EMR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目的研究与分析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胃肠息肉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采取EMR治疗,总结分析其临床护理要点。

结果本组200例患者息肉摘除率为99.0%(198/200),其中2例术后发生迟发型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好转,至今尚未发生穿孔。

所有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患者消化功能恢复良好,腹胀症状等完全消除。

结论EMR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效果显著,且围手术期对患者加强临床护理干预,既能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又能减轻病人痛苦和不良心理,且能减少其各种并发症,从而促使其术后更快康复。

标签:胃肠息肉;EMR治疗;临床护理在临床消化科,胃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针对该疾病,临床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1]。

而EMR则是基于钛夹止血术、黏膜下注射、息肉电切术等内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术式,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性强、效果好等优势,因而在临床治疗胃肠息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2]。

因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胃肠息肉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即对EMR 治疗胃肠息肉病人的临床护理要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肠息肉患者2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6例、女94例,年龄35~65岁,平均(42.33±10.07)岁。

其中单发性息肉110例、多发性息肉90例,息肉直径0.5~3.5cm,平均(1.13±1.02)cm。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所有病人均采取EMR治疗,即经内镜发现息肉后,采用0.004%美兰与10%甘油果糖混合注射液行黏膜下注射,待息肉抬起后,采用圈套器配合高频电切或电凝将息肉切除,然后采用负压吸引法、异物网篮、抓特钳等将息肉取出。

EMR治疗肠道息肉ppt课件

EMR治疗肠道息肉ppt课件

ppt课件.
20
EMR器械
ppt课件.
21
透明帽法
注射法
ppt课件.
注射法分片
22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可用于切除平坦型病变,缺 点是容易切除过深,引发穿 孔危险,适用于具有较厚肌 层的胃、直肠等部位的病变。
ppt课件.
23
直肠类癌透明帽切除
ppt课件.
24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定位 注射 布线 切除 收取病灶
ppt课件.
27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ppt课件.
28
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不足之处
受内镜下可切除组织大小的限制 (<2cm)如肿瘤大小超过2cm,需 选择分块切除; 分块切除的组织边缘可能会有肿瘤 细胞残留; 切口边缘的电凝使得术后病理分析 困难; 注射针针头有可能把肿瘤细胞带至 更深层
ppt课件.
19
EMR适应症
目前公认的包括
对大肠EMR适应症
良性病变、黏膜内癌,直径<2cm的sm1 癌。对sm2癌或浸润更深的癌变,由于 病变残留及淋巴结转移率大,尚需追加 外科手术。
分化良好或中分化的腺癌,局限于m层, 无静脉和淋巴浸润,大小2cm以内;小 于2cm的各型LST.相对适应症:无静脉 和淋巴浸润,大小2cm以内
1.黑色素斑-胃肠多发 性息肉综合征
2.幼年性息肉综合征
1.炎症性息肉 2.炎症纤维性息肉
错构瘤性
炎症性
1.增生性息肉 2.黏膜肥大性赘生物
增生性
肿瘤性
1.管状腺瘤
2.绒毛状腺瘤
3.管状绒毛状 腺瘤。
ppt课件.
5
息肉的分类: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

《EMR治疗肠道息肉医学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EMR技术介绍•EMR操作流程及规范•EMR治疗肠道息肉的临床应用•EMR技术的优势及局限性•EMR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01 EMR技术介绍EMR(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是一种内镜下进行的微创手术,通过切除部分黏膜组织来达到治疗目的。

定义EMR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经历了多次技术改进和革新,包括内镜下黏膜注射、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

发展历程EMR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治疗原理通过内镜下注射生理盐水或肾上腺素,使病变黏膜与正常黏膜分离,然后使用圈套器切除病变黏膜,达到治疗目的。

适应症EMR主要用于消化道早期肿瘤、腺瘤、息肉等病变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势。

EMR的治疗原理和适应症与肠镜比较EMR是在内镜下进行的手术,操作更为精细,创伤更小,恢复更快,但需要医生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

与腹腔镜比较EMR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等优势,但适用范围相对较小,对于较大病变的治疗需采用腹腔镜手术。

EMR与肠镜、腹腔镜等其他治疗手段的比较02 EMR操作流程及规范1EMR手术操作流程23包括患者病史、禁忌症排查、手术预约等。

术前准备包括麻醉、消毒、铺巾、切开、扩张器扩张、切除息肉等步骤。

手术过程包括止血、缝合、包扎、观察等。

术后处理EMR手术操作规范明确手术指征,如患者年龄、息肉大小、数目等。

适应症术前检查手术室要求医生要求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

对手术室环境、设备等进行规范,保障手术安全。

医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能够独立完成手术。

如谨遵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术中避免损伤周围组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等。

技巧分享如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技巧;术中保持呼吸稳定;术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等。

注意事项EMR手术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VS03EMR治疗肠道息肉的临床应用良性息肉大多数肠道息肉是良性的,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 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 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1、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 ~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 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EMR切除94个大肠息肉临床研究

EMR切除94个大肠息肉临床研究

EMR切除94个大肠息肉临床研究目的:了解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对扁平或宽基大肠息肉的治疗作用。

方法:94个扁平或宽基大肠息肉在内镜介导下先予黏膜下注射,再一次性或分次切除病灶,创面旷置或钛夹钳闭,术后6、18、30个月复查,未见复发者为治愈。

结果:除一个大的扁平息肉术后1年复发再治外,其余93个息肉追踪30个月未见复发,所有病例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EMR治疗扁平或宽基大肠息肉是安全的且较为经济,疗效确切。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value of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in the flat or broad-base colonic polyps.Method:94 flat or broad-base colonic polyps involved in this paper. First,injected the liquid into the submucosa conducted by endoscope,then,cutted down the polyp by one-time excision or partial excision. The wound was sealed by titanium clips or just indwelling. All cases were followed up 6,18 and 30 months after EMR. The patients without recurrence after 30 months followed-up were thought to be cured.Result:All cases were cured except one,who recurred 1 year after EMR. There was not any severe complication occurred after EMR.Conclusion:EMR is a safe,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flat or broad base colonic polyps.[Key words] Endoscopic;Colonic;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Polyps大肠息肉首选内镜下切除,尤以电切除为最常见且最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对有蒂息肉均可直接行圈套切除,对于较小的宽基或扁平小息肉也可直接活检钳除或热活检钳切除,而对于较大的宽基或扁平息肉直接行电切除出现穿孔等并发症风险较大,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由于先在黏膜下做一液体垫,使病灶与黏膜下组织分离,圈套时不易套入固有肌层及外膜,从而能完全的切除病灶而不致出现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精制
12
诊断
1.有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的病史及症状。 2.内窥镜检查可见突向肠腔的赘生物。 3.病理检查有明确的息肉性质的报告。 4.实验室检查:便常规可见红细胞。
医学精制
13
形成原因
现在医学对其真正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 素有关:
1 慢性刺激:饮食习惯改变,粪便性质发生变化而产 生的特殊刺 激或因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肠 道疾病的刺激。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指在
不伤害肌肉层(黏膜下层以
下)组织的前提下,使用内
镜将黏膜层切除至黏膜下层
的深度并回收所切除部分的
技术。
医学精制
17
EMR优点
EMR是国内外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在内镜下 黏膜切除术引入日本之前,胃、肠道切除术是早期胃、肠 道癌变唯一的治疗方法。
1.病人在清醒状态下进行,无需麻醉,避免了麻醉风险很费用, 因此,费用低廉。
(3)预防延迟出血及促进创面愈合,优点很多。
医学精制
30
病例分析
病史简介
患者苏元志,男,52岁,缘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解 黄色不成形便2-3次/天,时有里急后重,无发热,无粘液脓血,间断出现,未予重 视。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疼痛,左下腹为主,疼痛呈阵发性绞痛,无腰背部 放射痛,便后无缓解。2015-09-29就诊我院门诊查肠镜诊断:1.降结肠息肉2.慢性 结肠炎。于2015-10-14因“间断大便性状改变1年余,腹痛半年”来院,门诊以 “结肠息肉”收治入科。
医学精制
27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EPMR)
医学精制
28
注射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不足之处
受内镜下可切除组织大小的限制 (<2cm)如肿瘤大小超过2cm,需 选择分块切除; 分块切除的组织边缘可能会有肿瘤 细胞残留; 切口边缘的电凝使得术后病理分析 困难; 注射针针头有可能把肿瘤细胞带至 更深层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医学精制
15
肠道息肉处理原则
1.较小息肉小于0.5cm予活检钳除或氩气微波治疗。检 查近段结肠定期随访。
2.大于0.5cm小于2cm的息肉,给予电凝切或EMR切除并 送病理检验,定期随访。
3.基底部大于2cm的息肉者,则行ESD术。
4.肠道息肉病见广泛多发息肉,宜行肠段外科切除术。
医学精制
16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亚甲蓝,使病变基底 隆起(将平坦型病变转 变为隆起型病变)。
利用带钩的圈套器套住
病灶,收紧后使之成为
假蒂息肉,然后用PSD
切除。(将宽基病变转
变成假蒂息肉)。
医学精制
25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医学精制
26
注射法分片粘膜切除术
适用于较大的平坦型病变,对 大型的LST而言,EMR术无法一 次切除干净,采用EPMR是最佳 办法,否则,需外科干预。但 对于很大的病变,EPMR术操作 难度很大,要求术者具备较高 的技巧,如无把握,最好转交 外科处理。
便血
高位的 便中混有血, 低位的 便外附有血。
里急后重
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 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症状
腹痛、腹泻
肿块脱出
大便习惯的改变,包括大便 时间、次数的改变,便秘 或不明原因的腹泻以及腹痛。
位于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 可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 便后可自行复回。
医学精制
11
检查方法
1.电子肠镜 2.气钡双重造影 3.超声内镜
切除深度不易掌握
不足之处 易损伤肌层,有引发出血和穿孔危险 不适于较大病变
医学精制
29
EMR并发症及其对策
出血
穿孔
分为即刻出血和延迟出血; 术前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钛夹 止血是最佳选择,理由: (1)操作简便 (2)已行追加处理
1.确保良好的视野 2.足够量的局部注射 3.万一穿孔,应冷静地对创面进行钛夹闭合 4.术后吸除消化道腔内气体
2 慢性便秘、粪便干结等,均可刺激直肠黏膜而发病。
3 遗传因素:多发息肉患者,又叫家族性息肉病。
4 免疫力低下
5 情绪
医学精制
14
①肠道息肉可引起消化道梗阻、出血及腹泻等并发症; ②严重的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倾向,可形成肿瘤,部分息肉为癌前病变。
肠道息肉危害
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影响
肠道息肉发生癌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目、 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医学精制
20
EMR器械
医学精制
21
透明帽法
注射法
医学精制
注射法分片
22
透明帽法粘膜切除术
可用于切除平坦型病变,缺 点是容易切除过深,引发穿 孔危险,适用于具有较厚肌 层的胃、直肠等部位的病变。
医学精制
23
直肠类癌透明帽切除
医学精制
24
注射法粘膜切除术
定位 注射 布线 切除 收取病灶
原理: 粘膜下层注入甘油果糖
2.幼年性息肉综合征
1.炎症性息肉 2.炎症纤维性息肉
错构瘤性
炎症性
1.增生性息肉 2.黏膜肥大性赘生物
增生性
肿瘤性
1.管状腺瘤
2.绒毛状腺瘤
3.管状绒毛状 腺瘤。
医学精制
5
息肉的分类:

绒毛状


医学精制
6
错 构 瘤 性
医学精制
7
炎症性、增生性
医学精制
8
医学精制
9
息肉好发部位:医降学精结制 肠、乙状结肠和直肠。 10
医学精制
19
EMR适应症
目前公认的包括
对大肠EMR适应症
良性病变、黏膜内癌,直径<2cm的sm1 癌。对sm2癌或浸润更深的癌变,由于 病变残留及淋巴结转移率大,尚需追加 外科手术。
分化良好或中分化的腺癌,局限于m层, 无静脉和淋巴浸润,大小2cm以内;小 于2cm的各型LST.相对适应症:无静脉 和淋巴浸润,大小2cm以内
2.新疗法EMR与传统剖腹术相比,可以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
3.不开腹,无腹部手术瘢痕,患者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4.不损害器官的完整性,术后不影响患者消化道的生理功能。
5.病灶可完整回收送检病理。
医学精制
18
EMR发展史
EMR方法是由德国的Deyhle于1973年首次在文献上发表。 1984年,由日本多田医生等以“剥脱活检”的方式,主要 针对胃的病变正式应用于临床。 1985年工藤等把EMR方法应用于大肠病变。 近10年来,EMR技术在不断创新,应用范围也在扩大。
热烈欢迎护理部领导、 各位护士长莅临指导
医学制
1
EMR治疗肠道息肉
消化内科护理组
医学精制
2
息肉的定义:
系指黏膜面突出的一种赘生物,肠 道息肉是指凡突出于结肠、直肠黏 膜面的隆起性病变。
3
目录
1 分类 2 症状
3 发病原因 4 EMR
5 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6
预防
医学精制
4
息肉的分类:
1.黑色素斑-胃肠多发 性息肉综合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