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

葡萄酒的起源和发展史① 葡萄酒的起源与传播(1)最早栽培葡萄酒的地区是小亚细亚的里海和黑海之间,伊朗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种植葡萄的国家,因为在伊朗出土的距今7000年前的陶罐中,所装物质经分析就是葡萄。

(2)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埃及,在埃及出土的距今6000年前的古墓壁画上,就绘有酿造葡萄酒的图案。

(3)欧洲最早种植与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是希腊,公元300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就极为兴盛。

(4)公元前6世纪,希腊、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等地区逐渐传播。

(5)15—16世纪,葡萄栽培及葡萄酒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美洲、亚洲。

② 葡萄酒的发展1)欧洲葡萄酒的发展据考证,古希腊爱琴海盆地有十分发达的农业,人们以种植小麦、大麦、油橄榄和葡萄为主。

大部分葡萄果实用于做酒,剩余的制干。

几乎每个希腊人都有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在美锡人(Mycenae’s)时期(公元前1600-1100年),希腊的葡萄种植已经很兴盛,葡萄酒的贸易范围到达埃及、叙利亚、黑海地区、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葡萄酒是罗马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曾为罗马帝国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后来,罗马帝国的农业逐渐没落,葡萄园也跟着衰落。

四世纪初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公开承认基督教,在弥撒典礼中需要用到葡萄酒,助长了葡萄树的栽种。

葡萄酒在中世纪的发展得益于基督教会。

《圣经》中521次提及葡萄酒。

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上说“面包是我的肉,葡萄酒是我的血”,所以基督教把葡萄酒视为圣血,教会人员也把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作为工作。

葡萄酒随传教士的足迹传遍世界。

十七、十八世纪前后,法国便开始雄霸了整个葡萄酒王国,波尔多和勃艮第两大产区的葡萄酒始终是两大梁柱,代表了两个主要不同类型的高级葡萄酒:波尔多的厚实和勃艮第的优雅,并成为酿制葡萄酒的基本准绳。

然而这两大产区,产量有限,并不能满足全世界所需。

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六、七十年代开始,一些酒厂和酿酒师便开始在全世界找寻适合的土壤、相似的气候来种植优质的葡萄品种,研发及改进酿造技术,使整个世界葡萄酒事业兴旺起来。

葡萄发展史

葡萄发展史

葡萄发展史葡萄是一种重要的果树,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葡萄的发展史。

葡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亚洲,它最早被发现在中东地区。

古代人类意识到葡萄的价值,并开始种植和利用它。

在古代,葡萄被用于酿造葡萄酒。

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非常喜爱葡萄酒,他们种植了大量的葡萄园,并改良了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技术。

葡萄酒成为了古代文明中的一部分,它在宗教仪式、社交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技术传播到了欧洲其他地区。

在中世纪,修道院成为了葡萄种植和酿酒的中心。

修道院僧侣们研究了葡萄的不同品种和栽培方法,并改良了酿酒技术。

他们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其他人,并推动了葡萄酒业的发展。

随着欧洲的探险和殖民扩张,葡萄被引入了新大陆。

在16世纪,欧洲人开始在美洲种植葡萄,在当地酿造葡萄酒。

这一发展推动了葡萄酒业的全球化,并为葡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在现代,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农业科学的进步使得葡萄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

种植者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控制葡萄的生长环境,以获得更好的果实和更好的葡萄酒。

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现代的葡萄园采用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的种植和收获技术,使得葡萄的种植更加高效和经济。

同时,酿酒师们也在不断尝试新的酿酒方法和工艺,以创造出更多种类和口感丰富的葡萄酒。

除了酿酒,葡萄还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医药领域。

葡萄的果实可以制作葡萄干、果酱和葡萄汁等食品。

葡萄籽和葡萄皮则被用于提取葡萄籽油和葡萄籽提取物,这些物质被用于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制造。

在如今的世界上,葡萄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农产品和商业产品。

全球各地都有大量的葡萄种植园和葡萄酒生产商。

葡萄和葡萄酒的消费量也不断增加,人们对葡萄的喜爱和需求不断提高。

葡萄的发展史充满了文化、历史和科技的交融。

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科技,葡萄一直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葡萄的种植和酿造技术将继续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美味和惊喜。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葡萄之乡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葡萄之乡

新疆吐鲁番火焰山葡萄之乡新疆吐鲁番火焰山是一座壮丽而神秘的地方,其炽烈的地表温度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为生长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吐鲁番火焰山被誉为“葡萄之乡”。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吐鲁番火焰山作为葡萄之乡的独特魅力。

一、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吐鲁番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地处干旱的吐鲁番盆地中部。

该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酷热而干燥,冬季寒冷且干燥,日照充足,蒸发量大。

除了气候因素,火焰山独特的地质构造也对葡萄种植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二、葡萄种植历史与发展葡萄在吐鲁番火焰山地区的种植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的西汉时期。

当时,丝绸之路的繁荣使得吐鲁番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交流中心,葡萄的种植和传播也随之兴起。

随着时间的推移,吐鲁番火焰山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葡萄种植区域,其种植技术和品种选择上也日益成熟。

三、葡萄种类与特点吐鲁番火焰山葡萄之乡以其丰富的葡萄品种而闻名。

这里栽培的葡萄种类繁多,包括巨峰、红提、维多利亚和玫瑰香等。

其中,以巨峰葡萄最为常见和受追捧。

吐鲁番火焰山的葡萄以果大、色艳、味甜、汁多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四、葡萄种植技术与特色种植葡萄的独特技术和特色使得吐鲁番火焰山的葡萄品质独具一格。

首先,在土壤选择上,火焰山区域栽植的葡萄主要是在沙漠黄土中生长,黄土含矿物质较多,提供了良好的营养基础。

其次,在灌溉方面,火焰山地区利用地下蓄水和渠道灌溉系统,保证了葡萄植株的水分供应。

此外,当地还结合葡萄的生长习性和气候特点,采取了适宜的疏花、修剪和摘叶等措施,使葡萄生长更加茁壮,果实更加丰满。

五、葡萄文化与旅游产业吐鲁番火焰山葡萄之乡不仅以优质的葡萄闻名,还以丰富的葡萄文化和旅游资源吸引着游客。

当地的葡萄节、葡萄采摘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参与。

此外,当地还开发了一系列的葡萄产品,如葡萄干、葡萄酒、果酱等,形成了独特的旅游产业链。

六、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吐鲁番火焰山葡萄之乡的发展对当地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夏黑葡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夏黑葡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行业观察S I N O-O V E R S E A S G R A P E V I N E&W I N E中外葡萄与葡萄酒夏黑葡萄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展望张克坤1,程传云2,徐卫东3,邓洋4,房经贵1,2*(1. 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南京 210095;2. 芜湖南农园艺研究所有限公司,安徽芜湖 241000;3. 张家港市神园葡萄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张家港 215600;4. 海安县青墩团结葡萄农地股份合作社,江苏南通 226600)摘要:葡萄品种夏黑(Vitis vinifera×Vitis labrusca, Summer Black)属于欧美杂交种,以其果实早熟、无核、果皮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具有草莓香等品质性状在我国得到了成功的发展,获得大面积推广。

为全面了解夏黑葡萄在我国的最新生产状况及其在育种中的利用情况,本文对夏黑葡萄的主要性状、在我国的栽培现状、育种情况、栽培管理技术特点进行了归纳性介绍,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葡萄;夏黑;育种;栽培现状;回顾与展望DOI:10.13414/ki.zwpp.2017.06.013葡萄是世界性重要果树,其果实不仅可以鲜食,而且可加工成多种产品,是产业链较长的果树之一。

葡萄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葡萄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依靠于栽培技术的提高,更有赖于优良品种培育与推广。

近几十年来,许多优良的葡萄品种,如早期的玫瑰香、巨峰以及近期的夏黑与阳光玫瑰等,被我国引进、推广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夏黑是推广最快与效益最为显著的代表性品种之一。

夏黑(原名:サマーブラック),原产日本,属于欧美杂交品种。

它是1968年由日本山梨县果树试验场利用四倍体巨峰(Vitis vinifera×Vitis labrusca, Kyoho)与二倍体的无核白(Vitis vinifera, Thompson Seedless)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无核葡萄品种,1997年获得新品种登录,1999年后开始陆续引入我国[1-2]。

西安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西安葡萄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9.10专题综述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是我国葡萄的发源地和次生中心,也是葡萄栽培优生区。

以户太八号为代表的葡萄产业,是西安市都市型现代农业优势产业。

1西安葡萄产业发展历史1.1产业形成阶段西安是我国葡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之一。

过去的西安产区,以欧亚种葡萄品种为主,葡萄是农民房前屋后庭院经济的代表作物。

上世纪70年代,西安开始规模化栽植葡萄。

至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长安滦镇建成了以白香蕉为主的葡萄鲜食加工基地,灞桥区建成了以巨峰为主的大粒鲜食葡萄基地,西安市葡萄总面积达到1000亩。

此时,巨峰系葡萄大量引入西安,逐渐形成了以欧美杂交种为主的品种发展格局。

农民育种家纪俭在户县(今鄠邑区)草堂镇太河园艺场选育发现了户太八号葡萄优株。

1.2品种结构调整阶段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巨峰及其二代、三代品种大量引入,西安葡萄产业进入品种选择和结构调整期。

鲜食品种追求大粒,长安的白香蕉品种逐渐被巨峰系“乒乓葡萄”藤稔代替;西安市葡萄研究所选育的户太八号通过陕西省果树新品种审定,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郭缠俊等引进日本巨峰系葡萄生产架型,采用户太八号作为园区主栽品种建园成功。

在西安的灞桥区和户县(今鄠邑区)开始形成户太八号葡萄发展热潮,户太八号逐渐成为西安市葡萄主栽品种。

1.3以户太八号为主的产业形成阶段进入本世纪,西安灞苑葡萄科技园郭缠俊等于2005年制订了西安市首个农业地方标准《鲜食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西安市葡萄研究所2007年制订了西安市地方标准《户太八号葡萄栽培技术规程》,户太八号规模化高效栽培取得成功。

至此,西安产区形成了以户县葡萄研究所为代表的中低干户太八号架型、以西安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为代表的平棚户太八号架型模式,在此基础上,经过科研人员和种植户努力,西安地区逐渐形成户太八号中高干“V”字形标准架。

同时,葡萄花果管理技术逐步规范,西安市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安葡萄研究所、灞桥白鹿原葡萄主题公园、户县葡萄产业研究会等机构科研人员开发成功户太八号坐果、无核处理、膨大处理关键技术,解决了户太八号葡萄落花落果重、果穗大、穗形松散、大小粒现象严重等问题,户太八号栽培技术日臻成熟,户太八号葡萄产业形成。

浅析宿小红葡萄未来发展前景

浅析宿小红葡萄未来发展前景

浅析宿小红葡萄未来发展前景作者:陈卫民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2013年第12期[摘要] 宿小红葡萄最初于1826年间,宿豫区陆集镇一户农民发现在汪塘边一棵野生葡萄,这户农民将这棵葡萄用木头木架起来,当时只是觉得好看,结出来的葡萄又酸又甜,直至1980年,原宿迁市多种经营管理局技术员王露,将此葡萄拿到省农科院化验研究,发现该葡萄为酿酒最佳原料,取名叫做宿小红葡萄。

后经多种经营管理局动员,洋北镇张庄村、赵圩村、晓店镇晓店村、来龙镇陈圩村等共计种植2000多亩,由宿迁葡萄酒厂生产的宿迁干红葡萄酒,在1986年国际葡萄酒市场上受到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好评,授予世界葡萄酒产品三等奖。

[关键词] 宿小红葡萄未来发展前景发展机遇[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012-01宿小红葡萄虽然个小,但是在酿酒运用方面较为存在优势。

这种以宿小葡萄为原料的葡萄酒因其独具特色的风格,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我国葡萄酒产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时候,葡萄酒消费额度将会急剧增加,面对这一发展良机,宿小红葡萄应当及时抓住机遇,认真分析自身发展现状和市场竞争力,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继续发展宿小红葡萄产业,积极利用其进行酿酒制造。

本文通过对宿小葡萄发展现状的研究以及宿小红葡萄应用到酿酒行业的分析,总结一些经验与发展要求,为宿小红葡萄酿酒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与参考。

一、宿小红葡萄酿酒在循环经济领域的发展循环经济,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资源消耗更少,对环境污染较低以及可以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的先进经济模式,其根本性目的不定期是在于实现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宿小红葡萄酿酒的根本性目的也是在于进一步实现葡萄价值,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因此,为了实现葡萄种植户的进一步增加收入,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寻找葡萄未来发展前进方向,从根本上解决宿小红葡萄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

葡萄科普001资料

葡萄科普001资料

目录一、葡萄种植历史文化介绍及栽培现状概述1、葡萄的发源地1.1、中国引进和发展葡萄的过程1.1.1我国内地葡萄引种和栽培始于西汉1.1.2 内地葡萄栽培的演化2、葡萄的种植业发展现状2.1我国葡萄生产 - 科研发展现状2.1.1种质资源研究和品种选育现状(概述)2.1.2葡萄栽培与品种区域化研究(概述)2.1.3葡萄病虫害防治研究(概述)2.1.4 鲜食葡萄贮藏保鲜研究二、葡萄酒历史文明及文化介绍1、葡萄酒酿酒历史渊源及相关的传说1.1 葡萄酒历史常识1.2 关于葡萄传说酒的神话2、葡萄酒文化介绍2.1 葡萄酒的类型2.2 葡萄酒的储藏和成熟2.3 葡萄酒与健康3、葡萄酒酿制过程简述一、葡萄种植历史文化介绍及栽培现状概述1、葡萄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欧洲种葡萄 (Vitis viniferaL. )是世界上人工驯化栽培最早的果树种类之一。

欧洲种葡萄原产于亚洲、非洲、欧洲三大陆接壤地区,即里海、黑海、北地中海及南高加索一带。

北美洲也是葡萄原产地之一,多数葡萄属植物广泛分布在这个大陆。

另外,还发现了一般所谓美国葡萄 (VitiSLobrusca),用它与欧洲葡萄进行杂交,得到许多抗病性和抗湿性较强的杂种葡萄品种。

据统计,欧美杂交品种已达一千五百多个。

在短短的二百多年中,创造出这样多的新品种,这对葡萄生产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成就。

1.1、中国引进和发展葡萄的过程我国栽培欧洲种葡萄最早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区域。

公元前 4~3 世纪我国新疆地区已经引进和栽培葡萄了,已有 2300~ 2400年以上的历史。

1.1.1我国内地葡萄引种和栽培始于西汉。

汉武帝时代,第一次打通横贯亚洲大陆的交通路线,与秦岭以西的三十多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靛大贡献。

以丝绸为主的中国特产品,养蚕及缀丝法、沟渠法等生产技术以及桃、柑桔等,通过这条路线,不断地输出西方诸国,西方人士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 ,而称中国为“丝绸之国” 。

中国葡萄种植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中国葡萄种植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中国葡萄种植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中国葡萄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青铜文化时期,中国就已经开始有了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和葡萄种植。

古代中国葡萄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而且葡萄广泛用于医疗、食品和酒类等领域。

在唐朝时期,葡萄种植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推广。

唐朝时期的酒文化、诗歌和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中都有葡萄的元素。

宋朝时期,葡萄酒更加盛行,已经发展到了商业化生产与销售阶段。

元朝时期,传至欧洲的划船歌“童谣”中,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诗句。

但在近代时期,受到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的葡萄种植与欧洲和北美等地相比显得落后。

直到近年来,随着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崛起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葡萄种植在中国也开始得到了重视,并有不少葡萄酒企业积极研究优质葡萄品种的培育,以提高中国葡萄酒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现在,中国葡萄种植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宁夏、新疆等地,其中宁夏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葡萄产区之一,也是目前中国葡萄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同时,中国的葡萄种类也逐渐丰富多样,包括“丑八怪”、“鸡心葡萄”等多款表现出鲜明中国特色的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葡萄、葡萄酒的世界历史及发展概况
据考古学家推测,旧石器时代的人们,偶然采集到野生葡萄,因为味道鲜美,而将没吃完的葡萄储存起来。

到了入冬后,当人们想取出储存的葡萄时,却发现它们都变成浓浆汁。

迫于当时天寒地冻,食物非常短缺,人们只好取用葡萄浆汁来喝,一入口不但觉得芳香爽口,而且身体也渐渐温暖起来。

自此,人们在每年的秋天葡萄成熟时。

将葡萄摘下来储藏,到冬天再享用已自然发酵的葡萄汁。

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饮用葡萄酒了。

据考古资料记载,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与黑海及其南岸地区,之后又由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栽培葡萄了。

这段时间经历了三个阶段:采集野生果阶段、野生葡萄训化阶段以及葡萄栽培随旅行者及移民传入埃及等地区阶段。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区,而欧洲最早进行葡萄栽培及葡萄酿酒的国家是希腊。

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希腊及诸海岛。

3000年前,希腊的种植已极为兴旺。

公元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入高卢(现法国),并把葡萄栽培及种植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

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栽培和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推开。

15至16世纪,栽培和酿造技术传入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
洲等地。

19世纪中叶,是美国葡萄栽培和酿造生产的大发展时期,事实上,葡萄酒的历史几乎是和人类人化史一道开始的,世界古老的文明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流传着葡萄酒的故事。

葡萄酒的文化是全人类的文化。

世界葡萄栽培历史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

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

在这些地区,葡萄栽培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的驯化阶毁,以及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人埃及等其它地区阶段。

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浮滩)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

最著名的是Phtah—Hotep墓址,据今已有6O00年的历史。

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

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

3OO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己极为兴盛。

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人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
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

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

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非常普遍,“罗马法’’(十二木表法Twelve Tables ,颁布于公元前450年)规定:若行窃于葡萄园中,将施以严厉惩罚。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菌河流域地区,并形成很大的规模。

直至今天,这些地区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 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人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19世纪中叶,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大发展时期。

1861年从欧洲引入葡萄苗木20万株,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葡萄园,但由于根瘤蚜的危害,几乎全部被摧毁。

后来,用美洲原生葡萄作为砧木嫁接欧洲种葡萄,防治了根瘤蚜,萄萄酒生产才又逐渐发展起来。

现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

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