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烂薯原因

合集下载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和人们的生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针对我国马铃薯的产品质量不高问题,分析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防范措施早在2005年12月28日联大会上通过了一项决议,宣布2008年为“国际土豆年”,充分显示了马铃薯在世界粮食生产上的重要意义。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5年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2 000万hm2,总产量3.5亿t。

其中我国的种植面积达488万hm2,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5%和亚洲的60%,总产量达7 086万t,占世界马铃薯产量的20%和亚洲的70%。

目前,马铃薯是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的第4种主要农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每年马铃薯精淀粉需求量为40万t,预测2020年将达到300万t;淀粉年需求量3万t;薯条年需求量15万t,预测2020年将达到40万t;薯片年需求量3万t。

因此,马铃薯无论在世界上还是在中国,都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我国的马铃薯生产总量虽然在世界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也存有不足之处。

一方面,我国马铃薯的产品质量不高,商品性的质量缺陷普遍较重[1],导致马铃薯的加工利用率低,工业化加工转化率仅为5%左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马铃薯品种品质越来越重视,马铃薯又是应用于淀粉、薯片、薯条和鲜食上的主要农产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饮食健康问题[2-3]。

因此,分析造成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将极大地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增值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性,同时也体现了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1马铃薯质量缺陷原因根据马铃薯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进行分析,导致马铃薯块茎产生外部和内部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腐烂。

通常是马铃薯块茎受到损伤后,因细菌侵染造成,在块茎表面产生一定深度和面积的腐烂区域,且呈湿润状态。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马铃薯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它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种植,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和营养。

马铃薯栽培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马铃薯产量和质量,还对农民的生计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就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马铃薯栽培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土壤问题在马铃薯栽培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由于大面积的单一种植和不合理的施肥措施,许多地区的土壤质量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土壤酸化严重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

二、病虫害问题病虫害是马铃薯栽培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马铃薯蛆等病虫害的危害更为严重,常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

目前,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够科学,防治效果较差,需要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三、水资源问题马铃薯对水分的需求较大,但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合理利用,许多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存在着水分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马铃薯的生长,还加剧了土壤的盐碱化。

四、市场问题由于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许多农民在种植马铃薯时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旦遇到市场价格下跌,就会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的对策:一、加强土壤管理在马铃薯栽培中,应该加强土壤管理,采取轮作种植和有机肥料的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酸化现象。

对于马铃薯病虫害,应该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警,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合理选择抗病抗虫的品种,开展生物防治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

在水资源紧缺的地区,应该积极推广水资源节约的技术措施,如滴灌、旱作等,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资源,减少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多样化种植、发展产业化种植在种植计划上,可以适当添加以蔬菜、果树等为主的多样化种植方式,从而减少马铃薯种植的风险。

可以发展产业化种植,加工马铃薯制品,提高资源的附加值,降低市场风险。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如何防治?

【马铃薯病虫害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如何防治?马铃薯茎基腐病有哪些症状?马铃薯茎基腐病发生原因是什么?马铃薯茎基腐病用什么药可以防治?以下就作简单介绍,供网友们参考。

一、马铃薯茎基腐病症状及危害马铃薯茎基腐病又叫马铃薯立枯丝核菌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严重发病率可达到20%以上,常造成缺苗断垄,影响生产。

茎基腐病主要为害幼芽、茎基部及块茎。

从苗期至收获期观察,常见症状类型有:1、立枯型:发生于苗期,地下根茎变褐缢缩,种薯风化,地上部黄化干枯,幼苗死亡。

2、萎蔫型:出现于开花期,地上部由下部叶片、分枝失水,并开始向上扩展,上部叶片发黄;地下老根顶端或侧根分枝处常变褐缢缩,且由下部根系向上部新发根扩展,呈黄色或黄褐色。

3、根腐型:出现于末花期,此时,地上部从植株外部叶片黄化,但植株并不萎蔫,剖开地下部,可见地下茎出现黄褐色斑块,并向上扩展;与薯块相连的根系,从中问或相连处变褐色干枯,薯块与根系脱落。

仅有部分新发根系正常,维持地上部生长。

4、黄化型:主要发生于结薯期和膨大期,地上部植株黄化,叶片失水卷曲干枯,茎秆褪绿,植株死亡,地下根系与地下茎脱落,根茎部变黄褐色缢缩,田问拔出时易从根茎处折断。

二、马铃薯茎基腐病传播途径马铃薯茎基腐病病原以病薯上的或留在土壤中的菌核越冬。

带病种薯是第2年初侵染源,也是远距离传播主要途径。

茎基腐病的病菌在田间由雨水、灌溉水、带菌农具、堆肥传播,形成反复侵染。

菌丝生长最低4℃,最高32~33℃,最适23℃,菌核形成适温23~28℃。

三、马铃薯茎基腐病发病原因马铃薯茎基腐病发生与春寒及潮湿条件有关,播种早,或播后土温较低发病重。

一般苗床或棚室温度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以及通风不良、光线不足,茎基腐病最易发病,并造成流行。

四、马铃薯茎基腐病预防措施1、选用无病种薯。

播种前用福尔马林200倍液,浸种10分钟。

或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10分钟。

2、在马铃薯生长期加强管理,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张国志;路颖【摘要】@@ 近几年,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辽西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仅建平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总产鲜薯47.6万吨,商品薯的窖藏数量也明显增多.由于在生产、收获、运输、贮藏期间的粗放管理,导致大量马铃薯在贮藏期间腐烂,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建平县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率达8%~15%,有的甚至更加严重.因此,如何降低马铃薯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问题.【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2页(P76-77)【作者】张国志;路颖【作者单位】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文语种】中文近几年,随着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辽西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

仅建平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28万亩,年总产鲜薯47.6万吨,商品薯的窖藏数量也明显增多。

由于在生产、收获、运输、贮藏期间的粗放管理,导致大量马铃薯在贮藏期间腐烂,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

据调查,建平县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率达8%~15%,有的甚至更加严重。

因此,如何降低马铃薯贮藏期间的腐烂率已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问题。

一、马铃薯贮藏期间腐烂的原因与禾谷类作物相比,马铃薯的贮藏难度相对较大。

引起其腐烂的原因有:1.块茎的成熟度充分成熟的块茎,表皮木栓化程度高,收获和运输过程中不易擦伤,贮藏期间失水少,不易皱缩。

同时,成熟度好的块茎,其内部干物质积累充足,大大增强了耐贮性。

未成熟的块茎,表皮幼嫩,未形成木柱层,收获和运输过程中易受擦伤,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

贮藏过程中,幼嫩块茎含水量高,干物质积累少,缺乏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因此易失水皱缩和发生腐烂。

2.块茎感染病害田间感染晚疫病是马铃薯贮藏期间大量腐烂的主要诱导原因之一。

部分马铃薯在田间已感染晚疫病,收获时块茎症状不明显,没有引起农户的足够重视,将染病薯直接入窖。

宁夏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调查及防治措施

宁夏马铃薯苗期烂薯病病原调查及防治措施
要 为 镰 孢 霉 属 、 枝 菌 属 、 链 孢 属 , 别 为 5 % 、5 、 轮 交 分 3 2%
是 晚 疫病 。 块 感病 后产 生 大 小 不 同 、 状 不规 则 、 薯 形
稍 凹陷 的紫褐 色病 斑 , 开后病 部 皮下组 织变 红 褐色 , 切 感病
薯块 在潮 湿 、 温下很 容 易腐烂 。 高 马铃 薯晚 疫病 的主要 传播
苗 期烂 薯 导 致 的 缺 苗 问题 一 直 是 困扰 马 铃 薯生 产 的
大 问题 , 定 其发 病 原 因是 防 止和 减 少苗 期 烂薯 发 生 的根 确 本 。 者采 用 田间 调 查和 室 内培 养 结合 镜检 的方 法进 行 研 笔 究 , 果 表明 造成 苗期 烂 薯 的主 因为黑 茎 病 4 .%、 疫 病 结 21 晚 2 .%、 08 软腐 病 1 .%、 腐病 83 环腐 病 3 %。 根据 马 67 干 .%、 . 并 8 铃薯 苗期烂 薯 的原 因 , 出农业和 化 学防 治 的措施 , 提 以供 生 产参 考 。 1 马铃薯 苗期 烂薯病病 原调 查 根 据 2 o — 2 1 固 原 市 和 同 心县 部 分 马 铃 薯 田 间 o 9 00年
田 间调 查 , 一般 薯 型大 的品 种 破 损 率达 8 2 %, 型 小 %一 0 薯
的破 损 率达 2 1%, %~ 0 由此相 应地 引发 苗期 烂 薯 。 是储 藏 四
期 间 薯块 带 菌 。 铃 薯 储窑 内环 境 条件 尤 以温 度 和通 气 为 马 关 键 。 储 藏初 期 , 在 薯块 呼 吸 能力 较 强 , 通风 不 良而 使 薯 因 块处 于缺 氧状 态 , 内温度 很 快升 高 , 窖 缺氧 呼吸 而产 生有毒 物质 , 二氧 化碳 积聚 多 , 加之 湿度 过大 , 窖温长 期不 易下 降 ,

土豆环腐病危害及其防治

土豆环腐病危害及其防治

品种多样性
推广种植多个抗病品种, 以降低病原菌的适应性, 减少病害发生。
更新换代
定期更新抗病品种,以应 对病原菌的变异和克服抗 病性的丧失。
加强田间管理
01
02
Hale Waihona Puke 0304土壤消毒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 ,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数量。
轮作休耕
实行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 作,降低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风险。
施肥管理
03
土豆环腐病的危害
对土豆产量的影响
减产严重
土豆环腐病可导致土豆植株生长缓慢 、叶片黄化、块茎腐烂等,从而显著 降低土豆的产量。
传播迅速
该病害在田间传播迅速,一旦感染, 很快会扩散至整个田块,进一步加剧 产量损失。
对土豆品质的影响
块茎畸形
受环腐病影响的土豆块茎可能发育畸形,形状不规则,表面产生裂纹或病斑。
叶片黄化
感病植株的叶片从边缘开始黄化 ,逐渐向内扩展。
矮化现象
病株生长受阻,株高明显降低,叶 片数量减少。
块茎症状
块茎表面出现褐色环状斑纹,内部 组织变为黄褐色,质地松软,易腐 烂。
土豆环腐病的分布与影响
全球分布:土豆环腐病在世界各地土 豆种植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温带地 区。
食品安全:环腐病导致块茎腐烂,可 能产生有毒物质,对人类和动物健康 构成威胁。
环腐菌能在土豆植株内部及土壤 中存活,对不良环境抵抗力强。
发病条件及影响因素
01
02
03
气候条件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 病原菌的繁殖和传播,加 重病害发生。
土壤条件
病原菌可在土壤中存活, 连作、土壤湿度过高有利 于病害发生。
品种抗性

马铃薯环腐病病症类型

马铃薯环腐病病症类型

马铃薯环腐病病症类型
马铃薯环腐病是由疫霉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病害,它会对马铃薯作物造成严重的损害。

马铃薯环腐病的病症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1. 叶片病症,最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表现为叶片上出现水浸状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并变成灰绿色至黑褐色的病斑。

受感染的叶片最终会枯萎并脱落。

2. 茎部病症,茎部也是马铃薯环腐病的主要感染部位之一,病症表现为茎部出现水浸状斑点,随后变成暗褐色至黑色的腐烂斑,茎部可能会变软并最终导致植株倒伏。

3. 块茎病症,马铃薯的块茎也会受到环腐病的侵害,表现为块茎表面出现暗褐色至黑色的腐烂斑,严重感染时会导致块茎腐烂,影响产量和品质。

4. 花部病症,环腐病也会侵害马铃薯的花部,表现为花朵和花梗上出现水浸状斑点,随后变成褐色至黑色的腐烂斑,严重感染会影响种子的形成和质量。

总的来说,马铃薯环腐病的病症类型涉及到叶片、茎部、块茎和花部,不同部位的感染会对马铃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预防和控制马铃薯环腐病需要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间套作物、病害监测和化学防治等方法。

马铃薯秋播切块种植腐烂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马铃薯秋播切块种植腐烂原因及防治措施的研究

8月 2 0日 ( 处理 1 )把 已催 出健壮 芽 体 的切 块 种植 到 大 田 ,按 株 距 1 m,行 距 5 m 进 行 定 5c 0c 植 ,以未 催 芽 的新 鲜 切 块 ( K1 C )和 整 薯 ( 2 CK )
同时 播种 作 对照 。播 后 进行 正 常 的大 田管 理 。生 长
维普资讯
中 国 马铃 薯 .第 1 6卷 , 第 5期 .2 0 02
马 铃 薯 秋 播 切 块 种 植 腐 烂 原 因及 防 治 措 施 的研 究
王 旭 ,孙 中伟 吕建 华 ,
( . 南 农 业 大 学 .郑 州 1河 400 ; 2 5 0 2 .河南 农 业大 学 园 艺 技 术 公 司 ,郑 州 4 0 0 ; 3 浙 江 大 学 .杭 州 5 0 2 . 302 ) 1 o 9
低催 芽 湿度 。 3 2 不 同埋藏 深 度对 腐 烂 的影 响 .
同年 8月 2 日把 马 铃 薯 切 块 埋 入 同 一 湿 度 7
期间 日均 气 温 3 3℃ 。9月 7 日统 计 出苗 率 及 生 长 势 。9月 8日 ( 理 2 处 )定 植 第 二 批 催 芽 切 块 ,生
表 2 不 同 沙床 湿度 对切 块 腐烂 影 响的 差异 显著 性
从 表 2可 以看 出 ,沙 床 的不 同湿度 对切 块腐 烂 的影 响 差 异极 为 显著 ,低 湿 度 下 限制 了病 菌感 染滋 生 的机 会 ,因而 切块 腐烂 率 较 小 ,所 以生产 中宜 降
3. 催 芽切 块 种植 到 大 田生 长 状况 4
块进行埋藏催芽 。统计腐 烂率等 指标并 进行有 关数 据
统计分 析。然 后 将催 芽 切 块 种植 到 大 田进 行 常 规 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铃薯种植易造成腐烂原因
1、薯块切完拌完药晾干后可装入网袋或麻袋中暂存,但码垛堆放不可太高太密高度不应超过1.5米,袋和袋这间要有一定的空隙。

视天气情况进行切薯,遇雨要及时苫盖。

若遇特殊不能及时播种的情况,应及时将切削好的薯块进行倒垛,避免薯块保存时间过长出现烂薯现象。

薯块切面过大易造成切面多----受伤-----腐烂或弱株。

2、马铃薯不耐涝,雨涝或湿度过大导致植株地下部分缺氧,将引起:根长得差、根系活动受限。

生育后期块茎表面皮孔开放,病原菌如细菌和真菌侵入,引起块茎不耐贮、感病腐烂,丰产不丰收。

3、雾天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旦天气预报有雾,可于起雾前,在地块上风头燃柴放烟,消除雾气,减轻雾对马铃薯的影响。

及时喷施猎霜、克露等防治晚疫病的药剂。

4、播种过深---出苗地温低、慢、丝核菌溃疡病严重、不利于收获—挖掘机负重过大。

播种过浅---覆土浅时出苗快、块茎容易出现青皮、匍匐茎易长出地面。

5、马铃薯在田间,植株矮化、僵直、叶片黄化、小叶向上卷曲;发病后期,茎基部变黑腐烂,植株枯死。

病株所结薯块,先从匍匐茎处变黑腐烂,向内发展使心变黑,形成黑心。

在潮湿条件下,病程发展很快导致整个腐烂,并发出恶臭味,这种黑心
是马铃薯黑胫病造成。

发病轻的薯块,在贮存期间仍可继续腐烂,并发出恶臭味。

对黑胫病引起的黑心,在切种薯块时,严格淘汰病薯,杜绝病薯下地;对切到病薯的切刀要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避免切刀传播病原菌,扩大发病率;田间及早发现病株,拔除清理到田外销毁。

综上:马铃薯种植选地选择地势高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涝能排水,旱能灌溉,中性或微酸性的轻砂性土壤。

轻砂肥沃的土壤是保证马铃薯根系发育和块茎膨大的重要条件。

马铃薯栽培在轻砂土壤上,发芽快,出苗齐,植株生长旺,结薯大而光洁美观,品质也好。

低洼地、涝湿地和粘重土壤,排水通气不良,影响根系生长,不利于块茎膨大,产量明显降低。

在多雨和潮湿的情况下,病害发生严重,还容易发生烂种、烂薯。

若是种在偏碱的土壤里,块茎容易得疮痂病。

栽培马铃薯切忌重茬,也不宜在茄果类(番茄、茄子、辣椒)或白菜、甘蓝等为前茬的地块上种植,以防发生共患病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