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计划: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组织结构与功能实验一:探究人体的骨骼系统目标:通过观察实验,了解人体的骨骼系统结构和功能,认识骨骼系统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实验材料:实验骨骼模型、X光片、实验者的手腕、手臂、手指等身体部位。
实验步骤:1.观察实验骨骼模型,了解人体的骨骼结构。
2.观察X光片,认识骨骼系统的作用。
3.实验者用手腕、手臂、手指等身体部位进行灵活活动,以感受骨骼系统的作用。
4.小组讨论,总结骨骼系统对身体的重要性,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5.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概括和解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
实验二:探究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目标:通过实践探究,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植物器官的作用。
实验材料:牛蒡苗、鲜芹菜、玻璃盆、尖头镊子、手电筒。
实验步骤:1.观察牛蒡苗的根、茎、叶的结构特点。
2.用尖头镊子将牛蒡苗的根挖出,观察并描述根的结构。
3.用手电筒照射鲜芹菜茎部,观察茎的结构和贮藏功能。
4.观察牛蒡苗的叶片结构和功能。
5.小组讨论,总结植物的根、茎、叶的结构和功能,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教师进行实验内容的梳理和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第二单元:物质与能量的转化实验三:探究物质的变化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质的变化过程,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实验材料:苏打粉、醋、塑料袋、小碗。
实验步骤:1.在小碗中放入适量的苏打粉。
2.将适量的醋倒入塑料袋中。
3.将塑料袋口与小碗中的苏打粉接触。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5.小组讨论,总结实验中物质的变化过程,并回答提出的问题。
6.教师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和概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实验四:探究热的传导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热的传导过程,认识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质。
实验材料:铁质导热棒、木质导热棒、蜡烛、手套。
实验步骤:1.在蜡烛上点燃火焰,让其燃烧一段时间。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2、实验教学目标:1、知道实验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主要有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两种类型。
2、知道什么是模拟实验,什么是对比实验,感受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价值。
3、知道并重视对比实验中的公平原则,并能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
教学重点:能够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能够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学会控制对比实验中的不变量。
教学准备:一些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的实验材料。
预习要求:认真阅读课本第62页到64页的内容,初步了解模拟实验和对比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连续13个月,实验了1600多种矿物与金属,进行了两次2000多次实验,终于解决了电灯的灯丝材料问题。
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暴风雨和雷电中进行实验,终于弄清了雷电的本质,并引下了雷电中的电荷……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2、学生汇报交流,举出自己知道的科学家实验的例子。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实验的种类。
4、板书课题:2、实验二、认识模拟实验1、教师谈话:在科学研究中,有的时候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不能对某些自然现象进行直接实验,这时候就要人为的创造一定的条件或因素,在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就是模拟实验。
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几年的科学学习中,曾经做过哪些模拟实验?2、学生回顾几年的科学学习过程,说一说我们做过的模拟实验:模拟雨的形成、模拟风的形成、模拟昼夜的形成、模拟火山大爆发、模拟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等等。
3、教师介绍,引导学生体会模拟实验的作用:在空间技术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有很多实验工作都是首先在实验室内做模拟实验,取得初步结果之后,再通过发射人造卫星完成进一步的实验。
由此可见,模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认识对比实验1、出示课本第63页上面一段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认识什么叫对比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材料:气球、木棒、尺子、盆子、水、扬声器。
4. 步骤:(1) 将气球吹起来,用木棒刺破气球,观察声音的产生。
(2) 用尺子拨动水面,观察声音的产生。
(3) 打开扬声器,让学生触摸扬声器,感受声音的振动。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二、实验二:光的传播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光的传播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铅笔、尺子。
4. 步骤:(1) 打开激光笔,将光射向白纸,观察光的传播路径。
(2) 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标记。
(3) 改变激光笔的位置,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
三、实验三:磁场对铁钉的影响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磁场对铁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原理: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铁产生磁力作用。
3. 材料:条形磁铁、铁钉、砂纸、小车。
4. 步骤:(1) 将条形磁铁的一端磨砂,让铁钉粘在另一端,放在小车上。
(2) 移动条形磁铁,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3) 改变条形磁铁的极性,观察铁钉的移动情况。
5. 讨论:通过实验,学生能了解到磁场对铁钉产生磁力作用,且磁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有关。
四、实验四: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水的过滤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过滤可以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3. 材料:滤纸、玻璃杯、棉球、水、剪刀。
4. 步骤:(1) 将滤纸剪成合适的大小,放在玻璃杯上。
(2) 用棉球将滤纸边缘压实,确保过滤效果。
(3) 将混合了杂质的水慢慢倒入玻璃杯中,观察水的过滤效果。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3篇)

2024年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学计划实验一:物体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反射和折射现象,掌握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内容:用小镜子、白纸、手电筒等材料进行实验,观察光线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实验步骤:1. 把小镜子竖起来,放在桌子上,用手电筒照在小镜子上。
2. 把白纸放在桌子上,调整小镜子的角度,观察光线的反射现象。
3. 把小镜子倒置,观察光线的折射现象。
4. 运用所学的光的传播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光的传播规律。
实验二:水的三态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能够区分水的三态。
实验内容:用火炉、水和冰块进行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火炉,将火炉加热至适当温度。
2. 将水放在锅中,加热至10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3. 将锅中的水冷却至0摄氏度,观察水的变化。
4. 将冷却后的水放入容器中,放在冰箱中冷冻,观察水的变化。
5. 运用所学的水的三态变化原理,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及原因,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水的三态变化原理。
实验三:电流的通路与开关的作用教学目标:了解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掌握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内容:用电池、灯泡、导线和开关进行实验,观察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
实验步骤:1. 连接一个电池、一个灯泡和导线,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2. 在导线上设置一个开关,接通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3. 断开电路,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运用所学的电流的流动规律,解释实验现象。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电流的通路和开关的作用,并通过实验观察和解释了电流的流动规律。
实验四:空气的压力教学目标:了解空气的压力及其变化,掌握空气压力的实验方法。
实验内容:用吸管和水进行实验,观察空气的压力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一个吸管,用手封住一个开口,将吸管的其他一端放入水中。
六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教案 苏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苏教版一、实验一:探究光的传播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原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 材料:激光笔、白纸、直尺、铅笔。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光在空气中传播的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用激光笔在白纸上画出光的传播路径,用直尺和铅笔测量光斑之间的距离。
(3)让学生分析光传播的特点,引导学生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
5.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过程中学生注意安全,避免激光笔直射眼睛。
二、实验二:制作简易温度计1. 目的:通过制作简易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计。
3. 材料:酒精、玻璃管、胶带、温度计模板。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标准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2)让学生根据模板制作简易温度计,将酒精倒入玻璃管中。
(3)让学生观察简易温度计的液面变化,与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记录数据。
5. 注意事项:制作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清洁,避免酒精泄露。
三、实验三:探究浮力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原理: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有关。
3. 材料:橡皮泥、玻璃管、水、尺子。
4. 步骤:(1)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在空气中的状态,记录观察结果。
(2)让学生将橡皮泥放入玻璃管中,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情况,用尺子测量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
(3)让学生分析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
5. 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玻璃管的倾斜度,确保水不会溢出。
四、实验四:制作太阳能小车1. 目的:通过制作太阳能小车,让学生了解太阳能的利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原理: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小车运动。
3. 材料: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小车模型、导线、开关。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第2课:星座与神话第3课:地球的结构第4课:地球的演变2.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5课:生物的分类第6课:生物与环境第7课:生物的适应第8课:生物的进化3.第三单元:物质的秘密第9课:物质的形态第10课:物质的性质第11课:物质的转化第12课:物质的用途4.第四单元:能量与能源第13课:能量的形式与转化第14课:能源的分类第15课: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第16课:能源的节约与保护5.第五单元:技术与创新第17课:技术的起源与发展第18课:技术创新与社会进步第19课:现代科技与生活第20课:科技伦理与责任三、教学过程1.第一单元:宇宙与地球第1课: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目标: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位置关系,讨论它们的特点。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太阳光对地球的影响。
讲解月相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月相。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关系的科普视频。
第2课:星座与神话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星座,了解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
教学步骤:讲解星座的起源和分类。
引导学生观察星座,学习星座的识别方法。
讲述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一个星座的神话故事,并进行分享。
第3课:地球的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理解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特点。
教学步骤:讲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展示地球结构模型。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
分析地球内部结构对地球表面现象的影响。
布置课后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关于地球内部结构的科普展板。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第一章:分子的运动1.1 实验目的(1)观察分子的运动现象;(2)了解分子运动的原理。
1.2 实验原理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1.3 实验材料澄清石灰水、盐、胡椒粉、玻璃棒、水。
1.4 实验步骤(1)在玻璃板上倒入适量澄清石灰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将盐和胡椒粉分别撒在澄清石灰水上;(3)观察胡椒粉和盐在石灰水中的运动现象。
1.5 实验现象胡椒粉和盐在澄清石灰水中不断运动,呈现出布朗运动的现象。
1.6 实验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布朗运动是分子运动的体现。
第二章:制作太阳能烧水器2.1 实验目的(1)了解太阳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太阳能烧水器。
2.2 实验原理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2.3 实验材料硬纸板、透明塑料袋、水、容器、吸管。
2.4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剪成圆形,中间挖空,制成集热器;(2)将透明塑料袋套在集热器上,确保密封;(3)在塑料袋内倒入适量水,放入容器;(4)用吸管将塑料袋吹满气体,排出空气;2.5 实验现象在阳光下,太阳能烧水器中的水温逐渐升高。
2.6 实验结论太阳能可以通过集热器转化为热能,使水温升高。
第三章:制作风车3.1 实验目的(1)了解风能的利用;(2)学会制作风车。
3.2 实验原理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3.3 实验材料纸板、木棒、塑料瓶、彩纸、剪刀、胶水。
3.4 实验步骤(1)将纸板剪成圆形,作为风车的底座;(2)在木棒一端粘贴塑料瓶,作为风车的叶片;(3)在纸板上剪出风车的轴孔,将木棒穿过轴孔,固定在纸板上;(4)将彩纸装饰风车叶片,增加美感;3.5 实验现象在风力作用下,风车转动。
3.6 实验结论风能可以通过风车转化为机械能。
第四章:探索光的传播4.1 实验目的(1)了解光的传播原理;(2)学会使用激光笔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4.2 实验原理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3 实验材料激光笔、透明塑料尺、白纸、直尺。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教案一、实验一:探究声音的产生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 器材:扬声器、纸屑、塑料尺。
4. 步骤:a. 将扬声器连接到音乐播放设备上,播放音乐。
b. 在扬声器上放置一些纸屑,观察纸屑的跳动。
c. 用塑料尺敲击扬声器,观察纸屑的跳动。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扬声器的稳定,避免纸屑飞散。
二、实验二:光的折射现象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3. 器材:玻璃棒、水、透明塑料尺。
4. 步骤:a. 将玻璃棒插入水中,观察玻璃棒的位置。
b. 用透明塑料尺斜放在玻璃棒上,观察塑料尺的折射现象。
c. 改变塑料尺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的变化。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避免干扰实验现象。
三、实验三:制作简易净水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原理:利用过滤、吸附等方法净化水。
3. 器材:塑料瓶、沙子、活性炭、小石子。
4. 步骤:a. 将塑料瓶剪去底部,倒置放在桌面上。
b. 从上部开始,依次放入小石子、沙子、活性炭。
c. 将混有泥沙的水慢慢倒入瓶中,观察水的净化过程。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5. 注意事项: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塑料瓶的稳定性,避免水溢出。
四、实验四:探究磁铁的性质1. 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原理:磁铁具有吸引铁磁性物质的特点。
3. 器材:磁铁、铁钉、铁片、铜片。
4. 步骤:a. 拿磁铁分别靠近铁钉、铁片、铜片。
b. 观察磁铁对铁钉、铁片的吸引现象,对铜片的排斥现象。
c.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教案第一课:
第三课:
实验名称:检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实验目的:1、能够用简单的方法检查食物中的淀粉、脂肪。
2、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器材:馒头、花生、萝卜、滴管、小烧杯、碘酒
实验步骤:1、将碘酒滴到馒头上,观看馒头有什么变化;
2、将碘酒滴到萝卜上,观看萝卜有什么变化;
3、将花生米压碎,擦在纸上,看纸上留下什么。
实验结果:1、馒头颜色变蓝,萝卜没有变化,说明馒头中含有
淀粉,萝卜中不含淀粉;
2、纸上留下油迹。
实验结论:馒头含有淀粉,花生含有脂肪,萝卜不含有淀粉和脂肪。
第四课
第五课
第六课
实验名称解释能量的转换
实验准备肉火柴、花生米、铁丝、木板、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若干)、温度计
实验步骤
一、.点燃花生米
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里水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将花生米小心地穿在铁丝上,并将铁丝固定在木板上,注意高度略低于三角架。
3、用火柴小心地点燃花生米。
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二、加热水
1、将三角架放置在点燃的花生米上,并迅速放上石棉网及装了水的烧杯,将温度计悬垂于水中。
2、等花生米燃烧完毕后,读出温度计上的读数,并记录。
实验结论:人滑动火柴,动能转化为热能,火柴燃烧,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热能、光能。
点燃花生米后,花生米产生热能、光能,使水变热,花生米的热能转化为水的热能。
第七课
实验内容: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实验器材:月相盒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及操作要点
1)介绍月相盒 1.小电筒代表太阳; 2.盒中间的乒乓球代表月球; 3.月相盒周围的小孔代表一个月中在不同时候看月相;
2)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
1.学生连续观察月相盒中月相变化,注意时间变化;
2.边观察边记录观察结果;
3)观察总结
展示学生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月中月相变化。
4)整理器材
整理器材,保持整洁。
实验结论:一个月中月相变化: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第八课
实验名称:模拟月相的变化
实验目的:1、观察月相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塑料球黑墨水蜡烛
实验过程
1把塑料球的一半用黑墨水涂黑
2 在地面上画上直径一米和0.5米的两个同心圆,小圆代表地球,大圆代表月球的公转轨道。
其中一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圆心上。
3 一名同学手举塑料球站在图中标出的四个位置上,站在中央的同学观察白半球的外形。
4 如果这名同学站在同心圆的外侧继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注:只能让塑料球的一面面向圆心的同学。
提示:也就是说,月球始终只以一面朝向地球的,我们永远也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
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