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合集下载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知识点梳理.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知识点梳理.

▲第五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和丸剂1、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膜剂。

2、固体制剂的共性:(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粉碎、过筛、混合等)经历相同;(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膜,被吸收入血。

★3、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溶出速度与S、CS、k成正比(1)S↑增大药物溶出面积:微粉化减小药物粒径(2)C S↑增加药物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体等(3)k↑加快搅拌,增大溶解速度第一节散剂★一、定义:散剂(Powders)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可内服或外用。

(西药应用不多例如蒙脱石散、聚乙二醇4000散、嗜酸乳杆菌散,中药一定应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收载散剂约50种)★二、分类:1、按药味: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溶液散(PEG散)、煮散(酒渍或煎汤服用)、吹散(耳、鼻、喉部位,珠黄吹喉散)、吹耳散4、内服散5、外用散★三、特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于分散、起效快2、外用覆盖面积大,起保护和收敛等作用3、贮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4、制备工艺简单,易分剂量,便于婴幼儿服用四、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储存。

粉碎→过筛→混合:是固体制剂的单元操作,即固体制剂制备前均要进行此操作。

1、粉碎:将大块物料借助机械力破碎成适宜大小的颗粒或细粉的操作。

目的:减小粒径、增加表面积。

意义: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生物利用度↑;混合均匀↑;固体药物分散度↑;有效成分提取↑。

方法:干法粉碎和湿法粉碎。

(1)干法粉碎法:药物干燥(水分<5%)后进行粉碎。

脆性或结晶性药物(撞击或锤式粉碎机);纤维性中药材(剪切式粉碎机)。

(2)湿法粉碎法:药物中加入适量水或其他液体实施研磨,又称为加液研磨法。

主管药师考试辅导讲义-药剂学——第四节 固体制剂

主管药师考试辅导讲义-药剂学——第四节 固体制剂

药剂学——第四节固体制剂要点:1.基础理论:粉体学基础2.固体制剂简介3.散剂、颗粒剂、片剂、包衣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一、粉体学基础粉体:固体粒子集合体“粉”←100μm→“粒”1.粉体粒子的性质粉体粒子大小→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2.粉体的密度●轻质粉:松密度小●重质粉:松密度大3.粉体的流动性①表示方法:休止角θ、流速、压缩度②休止角小,摩擦力小,流动性好,流速大,填充重量差异小③θ≤30°流动性好,θ≤40°满足生产需要④影响因素:粒子间的黏着力、摩擦力、范德华力、静电力阻碍粒子自由流动⑤改善方法:增大粒子大小(造粒),改善粒子形态及表面粗糙度(球形光滑),适当干燥降低含湿量,加入助流剂(滑石粉、微粉硅胶)4.粉体的充填性√片剂、胶囊剂需进行粉末装填√松密度与孔隙率反映粉体的充填状态√紧密充填:密度大,孔隙率小√助流剂粒径40μm,适量增加流动性5.粉体的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CRH):水溶性药物在相对湿度较低的环境下,几乎不吸湿,而当相对湿度增大到一定值时,吸湿量急剧增加,此时的相对湿度称为CRH。

水不溶性药物:吸湿没有临界点,混合具有加和性。

粉末吸湿:流动性↓、固结、润湿、液化、稳定性↓6.粉体的润湿性表示:接触角——θ越小,润湿性越好水在玻璃板上:0°,水银在玻璃板上:140°7.粉体的黏附性与凝聚性①制粒②加入助流剂防止黏附8.粉体的压缩特性压缩:在压力下体积减小成形:物料紧密结合成一定形状例题:A:下列对休止角表述正确的是A.粒子表面粗糙的物料休止角小B.休止角越大,流动性越好C.休止角大于30°,物料流动性好D.休止角大于40°,可满足生产过程对流动性的需要E.休止角是检验粉体流动性好坏的最简便方法『正确答案』EA:增加粉体流动性的措施不包括A.对于黏附性的粉末进行造粒B.让粒子表面更光滑C.适当干燥D.加入助流剂E.增加粉体孔隙率『正确答案』E二、固体制剂概述1.共同特点①稳定性好、成本低、便携②单元操作类似③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先溶解,再吸收——药物在体内的溶出速度影响药物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和实际疗效2.固体制剂的体内吸收途径口服制剂吸收快慢溶液剂>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吸收溶解崩解或分散3.制备工艺粉碎、过筛、混合、制粒、干燥、压片、分装含量均匀度改善流动性、充填性→剂量准确制粒方法:4.Noyes-Whitney方程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因素K=D/Vh改善药物溶出速度的措施:①↑药物的溶出面积:粉碎减小粒径②↑溶解速度常数:加强搅拌,以减少药物扩散边界层厚度或提高药物的扩散系数③↑药物的溶解度:提高温度,改变晶型,制成固体分散物k=D/Vh三、散剂学习要点:1.分类2.特点3.制备4.质量检查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匀→干燥粉末1.散剂粒径要求2.散剂的分类①按使用:口服(内服)、局部(外用)、煮散等②按组成:单、复③按剂量:分剂量(按包服用)、不分剂量(外用)3.散剂的特点①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②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③生产、携带、运输、贮存、使用方便——五方便④便于婴幼儿服用⑤缺点:分散度大,易吸湿4.散剂的制备5.粉碎粉碎的目的:减少粒径、增加比表面积①有利于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度以及生物利用度;②有利于各成分的混合均匀;③有利于提高固体药物在液体、半固体、气体中的分散度;④有助于从天然药物中提取有效成分。

药剂学概论-第六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药剂学概论-第六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均匀混合的措施:
③混合时间(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合时间)
④其他:含液体或易吸湿性的组分 如处方中有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它组分 吸收该液体。常用吸收剂有磷酸钙、白陶土、 蔗糖和葡萄糖等。若有易吸湿性组分,则应针 对吸湿原因加以解决。
第三节 固体制剂的常用辅料
辅料:指生产药品和调配处方时所用的赋形 剂和附加剂。
固体制剂
常用的固体制剂包括: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片剂、滴丸剂、膜剂等
固体制剂的共性: (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 生产制造 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 (2)制备过程前处理的单元操作经历相同; (3)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 膜,被吸收入血。
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流程图
物料 准备
②各组分的粒度与密度: 若密度及粒度差异较大时, 应将密度小(质轻)或粒径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 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或粒径小者,并选择 适宜的混合时间。
等量递增法(配研法):药物 各组分的量相差悬殊时常用
方法:先取量少的组分及等量 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 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 等量的量大组分混匀,如此倍 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 分为止。
不稳定药物的粉碎。
(四)粉碎设备
冲击柱式粉碎机 万能粉碎机
冲击、剪切、摩擦及 物料间的撞击
适用于性质不同的
物料。球因磨粉碎机过程
会发热,故不适用

于含挥发性成分、

遇热发黏的物料



锤击式粉碎机
球磨机示意图
适用于物料微粉碎,贵重物料、无菌粉碎、干湿法粉碎。 粉碎时间较长,粉碎效率低
振动磨
2、设备类型的影响(混合机的形状及尺寸,内 部插入物,材质及表面情况等。)

固体制剂技术

固体制剂技术

固体制剂技术本模块主要有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滴丸剂、中药丸剂等常用固体剂型,在药物制剂的品种中约占70%。

固体制剂与液体制剂相比,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制备过程的前处理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以保证药物的均匀混合与准确剂量,而且剂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固体剂型(如片剂)在规定的时间内未能溶出规定量的药物(称为溶出度不合格),显然该片剂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疗效。

也就是说,片剂口服后,必须经过崩解、溶出、吸收等几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将影响药物的实际疗效。

上述几个过程可以图解如下:片剂→崩解(裂碎成小颗粒)→药物从小颗粒中溶出→胃肠液中的药物溶液→药物从胃肠粘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分布于各个组织器官→发挥治疗作用未崩解的片剂,其表面积十分有限,溶出量很小,溶出速度也很慢;崩解后,形成了众多的小颗粒,所以总表面积急剧增加,药物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一般也会大大加快。

口服固体剂型吸收快慢的顺序一般是: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如溶解度、晶型、粒度等对溶出的影响,将在制剂的有效性评价中阐述。

思考对于片剂、散剂、胶囊剂等多数固体剂型来说,Noyes-Whitney方程可说明剂型中药物溶出的规律。

据此,改善药物的溶出速度可采取那些方法?(放在PPT中)提示:Noyes-Whitney方程的形式是:dC/dt = k S Cs 上式表明,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度dC/dt与溶出速度常数k、药物粒子的表面积S、药物的溶解度Cs成正比。

①可采用药物微粉化的方法来增加表面积S,从而加快药物的溶出速。

②制备研磨混合物:疏水性药物单独粉碎时,随着粒径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表面自由能增大,粒子易发生重新聚集的现象。

与此同时,会使片剂的疏水性增强,不利于片剂的崩解和溶出。

如果将这种疏水性的药物与大量的水溶性辅料共同研磨粉碎制成混合物,在细小的药物粒子周围吸附着大量水溶性辅料的粒子,这样就可以防止细小药物粒子的相互聚集;当水溶性辅料溶解时,细小的药物粒子便直接暴露于溶出介质,所以溶解(出)速度大大加快。

药剂学分类

药剂学分类

药剂学分类分类《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药)附录收载了26种剂型,二部(化学药)附录收载了21种剂型,三部(生物制品)附录收载了13种剂型。

这些剂型基本包括了目前国际市场流通与临床所使用的常见品种,但是还没有包括一些发展中的剂型,如脂质体、微球等。

药物剂型的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研究、学习和应用,有必要对剂型进行分类。

剂型分类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按形态分类可将剂型分为固体剂型(如散剂、丸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半固体剂型(如软膏剂、糊剂等),液体剂型(如溶液剂、芳香水剂、注射剂等)和气体剂型(如气雾剂、吸入剂等)。

一般形态相同的剂型,在制备特点上有相似之处。

如液体制剂制备时多需溶解,半固体制剂多需熔化和研匀,固体制剂多需粉碎、混合和成型。

起效时间方面以液体制剂最快,固体制剂较慢。

这种分类方式纯粹是按物理外观,因此具有直观、明确的特点,而且对药物制剂的设计、生产、保存和应用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制剂的内在特点和给药途径。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相)分散于另一种物质(分散介质)所形成的系统称为分散系统。

此法将剂型看作分散系统,以便于应用物理化学的原理说明各种剂型的特点。

根据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的直径大小及状态特征,可作如下分类:1.分子型是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地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剂型。

通常药物分子的直径小于1nm,而分散介质在常温下以液体最常见,这种剂型又称为溶液型。

溶液的分散溶媒主要是水、乙醇、丙醇、丙二醇等药用有机溶剂或液体分散复合溶媒。

分子型的分散介质也包括常温下为气体(如芳香吸入剂)或半固体(如油性药物的凡士林软膏等)的剂型。

所有分子型的剂型都是均相系统,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2.胶体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是指固体或高分子药物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不均匀(溶胶)或均匀的(高分子溶液)分散系统的液体制剂。

分散相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如溶胶剂、胶浆剂、涂膜剂等。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第四章固体制剂-1散剂、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第四章 固体制剂-1(散剂、 颗粒剂、片剂、片剂的包衣)
第一节 概述
• 固体制剂: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
• 剂、膜剂等。
• 一、固体剂型的制备工艺
• 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造粒→压片→片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 物料的混合度、流动性、填充性对于固体制剂来说非
常重要。
二、固体剂型体内吸收路径 口服给药→崩解(通过筛孔直径2毫米)→ 溶解→吸收(生物膜)→血液循环 口服制剂吸收的快慢顺序一般是:溶液剂 >混悬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 >丸剂
② CS↑ a 、多晶型中选择亚稳定型的晶型,具有较高
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无定型药物溶解时 不克服晶格能,所以比结晶型易溶解;
b、制成固体分散体
第二节 制剂单元操作
一、粉碎 1、目的和意义: ① r S↑ 溶出度↑ F↑ ②提高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有利于制剂中多成分的混合均匀。 2、粉碎设备 ①研钵 ②粉碎机 球磨机:最普通的粉碎机,效率较低,但为密闭粉碎,适于
1、挤压制粒(用强制挤压的方式使其通过具有一定 大小筛孔的筛网或孔板):
原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制软材→制粒
挤压式制粒机:螺旋挤压式、旋转挤压式、摇摆 挤压式
特点:挤压力不大,制成的颗粒松软,适合压片。 但操作过程繁琐,不适合大批生产。
2、转动制粒:在药物粉末中加入一定的粘合 剂,在转动、摇动、搅拌等作用下使粉末 结聚成球形粒子的方法。
贵重物料的粉碎。 冲击式粉碎机:应用广泛,具“万能粉碎机”之称。 流能磨(气流粒碎机):超微粉碎(3-20μm)适于热敏
性和低熔点物料粉碎,无菌粉末粉碎。粉碎费用高。
φ2400×7000球磨机
AYM系列滚筒式球磨机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

药物的剂型及特点
pill ): 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一 般称为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 滴入不相混溶的冷 凝液中、收缩冷凝 而制成的小丸状制 剂,主要供口服使 用。
滴丸的特点
特点: • (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等; • (2)工艺条件易控制,质量稳定等; • (3)液体药物可制成固体制剂;耳腔 内局部用药可达到长效目的; • (4)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 (5)发展了耳、眼科新剂型,局部用 药可达到长效目的;
微球(microsphere):使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高分子 材料基质中,形成基质型微小球状实体的固体骨架 物。 有时微球与微囊没有严格区分,可统称为微粒 (microparticle)。
微囊化的技术进展
第一代产品:20世纪80年代 以前,主要应用粒径为 5μm-2mm的小丸。
第二代产品: 20世纪80年 代,发展了非胃肠道给药的 粒径为0.01-10 μm的产品。
眼膏剂(半固体制剂)
• 眼膏剂(Eye ointments):是指药物 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眼用的无菌软膏剂。
眼膏剂的特点
优点:
(1)眼膏基质无水、化学惰性,适用于配制遇水不稳定的 药物,如抗生素 ; (2)较滴眼剂在结膜囊内保留时间长,属缓释长效制剂; (3)能减轻眼睑对眼球的摩擦,有助于角膜损伤的愈合, 常用于眼科术后用药;
软膏剂(半固体制剂)
• 软膏剂(ointment) : 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 水溶性基质混合制成 的均匀半固体外用制 剂。软膏剂在医疗上 主要用于皮肤、黏膜 表面,起局部保护与 治疗作用。
软膏剂的特点
• 特点: 软膏剂多用于慢性皮肤病,对皮肤、 粘膜起保护、润滑和局部治疗作用,急 性损伤的皮肤不能使用软膏剂。软膏剂 中的药物通过透皮吸收,也可产生全身 治疗作用。

关于剂型的分类

关于剂型的分类

关于剂型的分类一、固体剂型1. 片剂: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

片剂的特点是易于制备、便于携带和保存,并且对药物的剂量控制较为精确。

常见的片剂有片剂、糖衣片、咀嚼片等。

2. 胶囊剂:胶囊剂是将药物或药物混合物装入胶囊中,成为固体剂型。

胶囊剂的优点是剂型多样、易于服用,并且可保护药物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常见的胶囊剂有硬胶囊和软胶囊。

3. 颗粒剂:颗粒剂是将药物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颗粒剂可直接服用,也可溶解后服用。

常见的颗粒剂有散剂、颗粒剂、微丸等。

二、液体剂型1. 口服液剂:口服液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制成液体剂型。

口服液剂的优点是易于服用和吸收,适用于儿童、老年人等患者。

常见的口服液剂有糖浆、口服溶液、滴剂等。

2.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药物溶解在溶剂中,经过特殊处理后制成的剂型。

注射剂的特点是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剂量准确。

常见的注射剂有注射液、粉针剂等。

3. 外用液剂:外用液剂是涂抹在皮肤表面或黏膜上的液体剂型。

外用液剂的特点是易于涂抹和吸收,适用于局部治疗。

常见的外用液剂有喷雾剂、洗剂、滴剂等。

三、半固体剂型1. 膏剂:膏剂是将药物与基质混合,制成半固体剂型。

膏剂的特点是粘稠度较高,易于涂抹和吸收,适用于局部治疗。

常见的膏剂有软膏、凝胶等。

2. 栓剂:栓剂是将药物制成栓状的剂型,适用于直肠给药。

栓剂的特点是不易溶解,能够长时间停留在直肠内,起到局部治疗的作用。

常见的栓剂有栓剂、栓剂等。

四、气雾剂型气雾剂是将药物制成气雾状的剂型,适用于吸入给药。

气雾剂的特点是颗粒细小、容易吸入呼吸道,并且作用迅速。

常见的气雾剂有喷雾剂、吸入剂等。

五、其他剂型除了以上常见的剂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剂型。

如:注射剂中的微球剂、缓释剂型中的控释片、贴剂剂型中的贴剂等。

总结剂型的分类主要根据药物的给药途径、药物的性质以及药物对患者的要求等因素进行划分。

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剂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供内服或外用。

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散剂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
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有以下缺点1极易吸潮。

2不良臭味和刺激性大。

3化学活性大
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颗粒剂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有以下优点吸收快、显效迅速方便稳定口感好
缺点: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适口性稍差(与包衣剂相比)
制备1、制软材 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
胶囊剂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胶囊剂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药物稳定性: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或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

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一般胶囊的崩解时间是30分钟以内,片剂、丸剂是1小时以内;3、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胶囊剂。

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

5液体药物固态化(软胶囊)。

6可在囊壳上印字,便以识别
片剂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特点:①固体制剂②生产的机构化、自动化程度较高③剂量准确④也可以满足临床医疗或预防的不同需要
片剂的常用辅料分成如下四大类:
(1)填充剂
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

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

① 淀粉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为片剂最常用的辅料。

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作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② 糖粉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一般不单独使用。

③ 糊精
④ 乳糖是一种优良的片剂填充剂。

其流动性、可压性良好,可供粉末直接压片使用。

⑤ 可压性淀粉亦称为预胶化淀粉,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6 无机盐类如硫酸钙、磷酸氢钙,在片剂辅料中常使用二水硫酸钙。

但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有干扰,此时不宜使用。

7甘露醇较适于制备咀嚼片。

(2)湿润剂和粘合剂
某些药物粉末本身具有黏性,只需加入适当的液体就可将其本身固有的黏性诱发出来,这时所加入的液体就称为湿润剂;某些药物粉末本身不具有黏性或黏性较小,需要加入淀粉浆等黏性物质,才能使其粘合起来,这时所加入的黏性物质就称为粘合剂。

① 蒸馏水蒸馏水是一种湿润剂。

由于物料往往对水的吸收较快。

发生湿润不均匀的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或乙醇代替。

② 乙醇乙醇也是一种湿润剂。

可用于遇水易于分解的药物,也可用于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一般为30% ~70%。

③ 淀粉浆淀粉浆是片剂中最常用的粘合剂,淀粉浆的制法主要有煮浆和冲浆两种方法。

④ 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用作粘合剂,常用于可压性较差的药物。

⑤ 羟丙基纤维素(HpC)做湿法制粒的粘合剂,也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粘合剂。

⑥ 甲基纤维素和乙基纤维素(MC;EC)甲基纤维素具有良好的水溶性,作为粘合剂使用,乙基纤维素不溶于水,常利用乙基纤维素的这一特性,将其用于缓、控释制剂中(骨架型或膜控释型)。

⑦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这是一种最为常用的薄膜衣材料。

⑧ 其它粘合剂明胶溶液、蔗糖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水溶液或醇溶液。

9 微晶纤维素(MCC)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有较强的结合力,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

(3)崩解剂
除了缓(控)释片以及某些特殊作用的片剂以外,一般的片剂中都应加入崩解剂。

① 干淀粉是一种最为经典的崩解剂,较适用于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的片剂,但对易溶性药物的崩解作用较差,这是因为易溶性药物遇水溶解产生浓度差,使片剂外面的水不易通过溶液层面透入到片剂的内部,阻碍了片剂内部淀粉的吸水膨胀。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外加法、内加法或“内外加法”来达到预期的崩解效果。

② 羧甲基淀粉钠(CMS—Na)吸水膨胀作用非常显著,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崩解剂。

③ 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它有很好的吸水速度和吸水量。

④ 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亦称交联pVp)
⑤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Na)水而膨胀。

⑥ 泡腾崩解剂
(4)润滑剂
润滑剂是助流剂、抗粘剂和(狭义)润滑剂的总称。

① 硬脂酸镁硬脂酸镁为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大时,由于其疏水性,会造成片剂的崩解迟缓。

② 微粉硅胶为片剂助流剂,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的助流剂。

③ 滑石粉主要人微言轻助流剂使用。

对胃肠道有刺激性。

④ 氢化植物油是一种润滑性能良好的润滑剂。

⑤ 聚乙二醇类与月桂醇硫酸镁为水溶性润滑剂的典型代表。

前者主要使用聚乙二醇4000和6000,后者为水溶性润滑性。

液态石蜡能增加胃肠道炎症,和滑石粉混用。

(5)其他
如表面活性剂,部分要求测定溶出度的片剂其药物在规定介质中溶出缓慢,故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以提高其溶出度。

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