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一)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调研结果分析:通过这一天的观察我发现来西单的人大多都很开心,但是大多也都很浮躁。我认为导致这一不和谐因素的原因之一就是环境,因为是商业区,所以环境必然嘈杂,根据时间的不同(节假日和非节假日)来这里的人多少也不同,人多时就会拥挤,而人少时也只能说不拥挤,在这么大人口密度的环境下,人们的心情肯定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从心理学角度看,拥挤与密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拥挤是主观体验,密度则是指一定空间内的客观人数。密度大并非总是不愉快的,而拥挤却总是令人不快的。

社会心理学家对拥挤提出各种解释。感觉超负荷理论认为,人们处于过多刺激下会体验到感觉超负荷,人的感觉负荷量有个别差异;密度-强化理论认为,高密度可强化社会行为,不管行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如观众观看幽默电影,在高密度下比在低密度下鼓掌的人数多;失控理论认为,高密度使人感到对其行为失去控制,从而引起拥挤感。处于同样密度条件下的人,如果使他感到他能对环境加以控制,则他的拥挤感会下降。一般说来,拥挤不一定造成消极结果,这与一系列其他条件有关。拥挤就相当于不能有足够的个人空间。个人空间指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自己身体与他人身体保持的距

离。1959年霍尔把人际交往的距离划分为4种:亲呢距离,0~0、5米,如爱人之间的距离;个人距离,0、5~1、2米,如朋友之间的距离;社会距离,1、2~2米,如开会时人们之间的距离;公众距离,4、5~7、5米英尺,如讲演者和听众之间的距离,人们虽然通常并不明确意识到这一点,但在行为上却往往遵循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破坏这些规则,往往引起反感。

而使人不悦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硬件环境,西单商业区并不算大,但是建筑密度却很高,无论是十几层的大商场还是小片平房商业街都给人楼挨楼,房挨房的感觉,如果只是来这里购物或短时间逛的话就还好,但在这里待时间长了人就会感觉到烦躁。研究表明建筑结构和布局不仅影响生活和工作在其中的人,也影响外来访问的人。不同的住房设计引起不同的交往和友谊模式。高层公寓式建筑和四合院布局产生了不同的人际关系,这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国外关于居住距离对于友谊模式的影响已有过不少的研究。通常居住近的人交往频率高,容易建立友谊。

建议:像商业街这种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开放式空间应该将楼间距适当的加大,或在两高人口密度区域之间留出一块小广场,已达到舒散人群的作用。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二)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高校学生旅游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大学生旅游所带动的消费是目前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等手段来收集资料,对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及其决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大学生合理进行旅游消费,并为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等提供数据和建议。

二、问卷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网络中3个QQ群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填写问卷的分别是大连民族学院的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和其他地区的大三学生,收回111份,回收率85、4%,有效问卷111份,有效率100%。本报告从回收问卷中随机抽取了100份,进行分析,报告最后附有问卷。

三、调查结果

1、大学生旅行消费的态度

提倡旅游的学生占89%,感觉一般的占11%。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提倡旅游的,它可以丰富大学生活,增广见闻;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它是可有可无的,但是不提倡的是0%,相信这也给大学生旅游市场带来巨大的机会与挑战。

2、阻碍大学生旅游消费的因素

由上图看出,阻碍大学生旅游的因素中资金因素占60%,闲暇时间占4%,缺少同伴

这一因素占4%,以上三个因素都有的占32%。总体而言,资金不足是阻碍大学生旅游消费的主要因素。

3、大学生旅游选择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根据上图,在大学生旅游选择主要考虑的因素中,价格因素占20%,景点因素占30%,时间因素占20%,交通因素占18%,同伴因素占12%。由此可见,景点因素是主要考虑因素,但是,总体上,大学生对各个因素都较为重视。旅游企业应根据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还要有自身的特色,参考以上因素制定迎合大学生旅游心理需求的产品。

4、大学生旅游的频率

大学生旅游大多是一年一次,占64%,其次是一学期一次,占24%,频繁旅游的,像两周一次或更多的只占4%,一个月一次的也只有8%。大学生旅游的频率不是很高,旅游企业开发产品时要注意这一点。

5、出游地点的选择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旅游地点多是省内其他城市,占40%,其次是市内,占32%,省外占20%,国外占8%。大学生会想到花费太多,距离远,交通不便等,故有此结果,旅游企业可根据这一旅游有消费心理及现状开发合适产品。

6、出游时间的选择

根据上图显示,有52%的大学生选择在寒暑假出游,20%的大学生选择节假日,16%的大学生选择周末,还有12%在其他时间出游。由此可见寒暑假时大学生出游的高峰时间,这一现象可能是受到上学时段中课程安排的影响,旅游公司应重点开发大学生寒暑假旅游产品。

7、出游同伴的选择

大学生旅游往往是结伴而行,根据调查,男女朋友结伴出行占24%,与家人出行的占16%,与朋友同行的占56%,同学间相互结伴出游的占4%。大部分大学生喜欢与同学出游,男女朋友一同旅游的这部分群体也是不可忽视的,大家是希望通过旅游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8、出游信息的了解

我们可以了解到,大部分学生是通过旅游宣传海报来了解旅游信息的,这部分人群占56%。其他的还有24%的大学生是通过网络查询来了解的,16%的大学生通过朋友介绍,只有4%的大学生是通过旅行社来了解旅游信息的。旅游企业在旅游宣传海报上不妨多下功夫,让大学生看过海报之后就有想要体验的冲动。

9、每次用于旅游的花费

每次旅游花费200-500元的大学生有44%,花费500-800元的有24%,花费800-1000元的有12%,花费1000元以上的有20%。大部分学生花费200-500元,主因可能是家庭经济条件不高。

10、喜欢的出游方式

在大学生的出游方式中,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自助游方式,占32%,随意、方便是一方面原因。其次是和驴友出行,占24%,组团旅游占16%,学校组织旅游占12%,班级旅游和其他方式的旅游都各占8%。

11、出游动机

通过调查,大部分大学生的出游动机是增长见识,共有48%的大学生,还有的是为了缓解压力,有24%的大学生,结交朋友和其他动机的分别有12%和16%的大学生。旅游企业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可在增长见闻、休闲解压的产品上下功夫。

12、最关注旅行社哪一项服务

组团出游时,大学生关注旅行社旅游产品价格的,占12%,关注服务态度的占56%,关注旅游线路的占20%,关注工作人员的占4%,关注其他方面的占8%。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是很注重旅行社的服务态度的,各旅行社应格外注重这一方面。

13、旅游景点类型的选择

由上图可知,38%的大学生喜欢去水乡古镇,34%的大学生想去海滨岛屿,16%的大学生喜欢看名胜古迹,15%的大学生喜欢看自然奇观,只有5%的大学生想去游览繁华都市,还有2%的学生喜欢其他景点。总体来说,喜欢水乡古镇和海滨岛屿的最多,主要因为大部分学生来自北方、内陆,他们想看一下和他们生活之处截然不同的地方。

四、分析总结

通过整理问卷,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分析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

1、很多同学都对外出旅游持积极态度,认为在时间、金钱、交通、等都适宜的条件下,多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会有很多>收获,感受不同的>景色风光和风俗文化、亲近自然、缓解压力、增长见闻。有时道路交通和旅游景区过于拥挤,可能会造成诸多不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旅游的心情,影响旅游质量,无法得到休闲放松。

2、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的渠道主要是朋友推荐,对于上网浏览、媒体广告、主动去旅行社咨询等渠道的采用者较少,亲友间相互推荐旅游信息,对大学生选择旅游地点影响很大。

3、大学生的年平均出行次数较少,多为一年一次;偏爱自驾游。出现这些现象的

主要原因是资金。

4、多数大学生认为适合出行的时间是寒暑假。与节假日相比,寒暑假的假期长,时间充足,更容易出游。平时出游也可以避开大量的人流,方便活动,同时能配合自己的时间。

5、在自然景观、野外探险、体育娱乐健身、民族风情、历史遗留的多种旅游主题并存的今天,大学生选择水乡古镇和海滨岛屿的最多,他们更愿意走进水乡古镇和感受海滨风情。旅行社可以把自然景观作为新的开发趋势。

6、比较大学生的出行选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喜欢自助游,不仅仅拘泥于旅行社。大家更愿意自己制定路线,安排食宿,这满足了大学生对自由度的需求,能够很好的体现他们的自主性。

7、首先,由于大学生的资金来源于父母和平时打工,其旅游资金有限,对他们而言大部分旅游产品价格过高;而且大学生除了寒暑假其余时间都忙于学业,时间有限,每年的旅游次数不多;节假日时交通过于拥挤,致使这一时段的大学生旅游质量不高,整个旅游过程中最深的影响的在一个“挤”字上,影响下一次旅游选择。以上影响是大学生旅游消费的最主要因素。其次,像旅行>社工作人员尤其是导游的服务态度、旅游线路安排、旅游景点状况、出有距离、同性伙伴等都或多或少的影响大学生旅游消费。

五、决策建议

1、对大学生的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旅游花费比较合理,在此便不再提出建议。

在谈论对大学生旅游消费的看法时,不少同学表示,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信息,加之部分商家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作假,大家很多时候易被那些虚假、夸大的旅游宣传广告误导,旅游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还总遇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服务。另外,在大学生旅游群体的相关权益受到侵犯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建议大学生进行旅游选择时多方面了解信息,综合考虑,不要轻信广告宣传。

大学生在选择出游伙伴时,多是选择同学、男女朋友,这样的选择可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和父母出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在此建议大学生,出游时多考虑考虑是否与父母同行,我们更需要加深对父母的了解,增进彼此感情。

2、对旅行社的建议: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喜欢自助游,通过自己制定路线、安排食宿使旅游贴近自己的意愿,让自己尽情的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旅行社可以根据这一点,向大学生推出自助旅游服务,只提供预定车票、住宿或者配合当地的旅游景点做一些票务上的折扣。

大学生中有很多人喜欢水乡古镇和海滨岛屿,旅行社可以将水乡古镇或海滨岛屿主

题作为大学生旅游新趋势,开发一些符合大学生口味的景点,并搭配相应的服务。由于大学生喜欢在寒暑假出游,所以,旅行社可以添加一些寒暑假旅游优惠活动,用低廉的价格、周全的服务来吸引大学生;旅行社还可以在旅游淡季或者平时增添一些旅游活动,以满足大学生的特定需求。

由于大学生对导游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所以为了留住更多的游客,旅行社应该加强对导游的>培训,提高导游的专业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规范其行为,提高导游的自身素质。

建筑环境心理学城市认知调研报告

城市环境认知调研报告 调研地点:郑州市金水区 调研人员:000000000

序言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然而,仅仅看到城市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是远远不够的,城市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像很多进步一样,城市发展过程中也夹杂着许多不和谐之音。在城市飞速发展的今天,本次调研以金水区为例,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对金水区进行简单分析。

目录 调研目的 (4) 调研方法 (4) 调研时间 (4) 调研地点 (4) 调研人员 (4) 具体内容 (5) 一.部分要素简要分析及介绍 (5) 边界 (5) 主要的街道----花园路 (7) 标志建筑-----河南博物院 (8) 主要节点------紫荆山科技市场 (10) 二.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1) 花园路 (11) 紫荆山 (11) 科技市场 (12) 三.提出建议 (12) 花园路: (12) 紫荆山: (12) 科技市场: (12) 四.调研结果统计表分析 (13) 整体评价 (13) 推荐地点 (13) 金水中心 (14) 金水象征 (15) 交通节点分析 (15) 五.结语 (16)

金水区城市意象调研分析报告 调研目的 结合实际更深层次了解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掌握绘制城市认知地图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地调研的动手能力,培养团队意识. 调研方法 分小组实地调研,主要方式为问卷调查 调研时间 2013 10.1-2013 10.7 调研地点 郑州市金水区 调研人员 000 000 000 000 000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doc

《城市意象》读书报告

浅析《城市意象》 1.书籍简介 《城市意象》是一部影响了世界各国城市设计的理论著作,它的作者凯文.林奇是当代著名城市设计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林奇的一生致力于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他还因在MIT的出色教育成就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城市设计教育家。 《城市意象》的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方法的质疑和批判。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城市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大量实证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理论模型的预测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开始对根据小样本建立的模型运用到达分为区域或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他地区提出了疑问,并且人的行为多是处在一种假设状态的研究,真实生活中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状态。这种对量化研究的不满以及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质疑,导致了60年代后期对个体行为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了风行于70年代的“行为革命”。凯文·林奇他便是把研究建立在行为研究的方法之上 ,强调对个体以及对该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体知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和集体的心智图研究,借鉴了各项实验研究方法 ,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对个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凯文·林奇在这本书中首次将环境心理学引入其中,这是一本有关城市意象研究最具影响的著作。书中林奇通过以上方法对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的城市意象作了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有关公众意象的概念,并就城市意象及其元素、城市形态等问题作了论述。 2.内容概述 书中所说的城市意象,可理解为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 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空间,林奇对这种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感知进行了具体的研究。 “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这种通过清晰、协调的形式,满足生动、可懂的外形需要来创造意象的功能,是城市迈向内在意蕴表达的重要的第一步,一个高度可意象的城市应该看起来适宜、独特而不寻常,应该能够吸引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和参与。基于这种观点,林奇进一步将城市意象中物质形态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的提出在城市研究领域有较大的影响,也是我们在目前城市设计中关注的基本要素。 林奇将五要素称之为充当城市设计的标准元件,在详细分析这五种元素时,他又引入空间、结构、连续性、可见性、渗透性、主导性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使每座城市都有其本身的可意象性。 3.城市意象及其元素 在城市意象中,林奇关注的是城市的视觉品质。在组成这些视觉品质的环境意象中,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元素尤为重要。提高城市的可意象性就是使它在形象上更易于辨别和组织。城市区域组成,区域由节点组成,由边界限定范围,通过道路在其间穿行,并四处散布一些标志物,元素之间有规律地互相重叠穿插。

环境心理学论文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总结报告

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 ,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密性要求。 草坪,铺地,小品,花坛,喷泉水景和景观灯,常常被视为现代广场不可缺少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往往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心理行为上的引导,会使得行人,游客感觉理所当然的去走近欣赏,去探索,去休憩。郑州人民公园绿化主要是以苍松翠柏做基调,各种花色的花、灌木点缀其间;乔、灌、花、草搭配栽植,构造出大面积的树林、草地园林景观。其在景观上就为游客的游玩或者休息起到了一种暗示,指引的象征性作用,一些景观小品也给游客带去了精神上和视觉上的享受。 郑州市人民公园总的来说比 较重视自然资源,显山露水,公园 内的树木虽年久却不失其魅力。集 树成林,不仅使环境充满活力,同 样为百鸟提供了栖息的家园,也为 郑州市绿地引来了天然卫士。这些 树木不仅是宝贵的生态资源,也是宝贵的风景资源。 该公园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在人多时,这些景观有利于不同人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设计与行为的调研报告 校园空间环境与行为调研报告(图书馆) 小组成员:车梦醒 李光青 学号:2012074148 2012074155 学院:商学院12会计班 分工:车梦醒:问卷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问卷调查.李光青:电子版讲解,报告撰写,访谈. 提要: 境心理学所学知识,对相关问题逐条分析. 一、背景概述 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成立于2000年3月,其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3月的原玉溪师专图书馆.新馆建筑面积为16130.54,共6 层,现有文学书库、社科书库、文理科参阅室(基藏书库)、理科书库、外文书库、艺术书库、特藏书库、综合书库、现(过) 刊阅览室、综合研究室、泰语言文化资料中心等16个库室,1 个报告厅、3个自修区及还书总台等.有读者阅览座位1300多个. 还为玉溪师院学子提供了舒适的自习环境.近来,由于临近期末 考试,为了能在图书馆占得一个可以看书写字的位子,众多学子 不惜7点起床,匆匆赶往图书馆排队等候进馆,.笔者选择了校 图书馆作为此次环境心理学调研的场所正是基于其对学子们的

极大吸引力.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基于人类对 自身和周围环境关系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本次调研的基础.为了反映同学们对室内环境 的心理和行为,特地制作了这次问卷调查,希望得到某些准确的信息. 二、对调查结果分析 (一)吸引力 调查问卷: 1.您关顾校图书馆的频率是() a.经常25.7% b.偶尔34.3% c.较少40% d.从不0% 2.您通常关顾校图书馆的目的在于() 2.a.借书45.7%b.自习40%d.无聊3%d.觅友11.3% 结果分析: 环境对人是否具有吸引力,主要取决于环境是否能够满足人在某些方面的需求.当环境能够满足人在某方面的需求时,我们便可以认为该环境具备吸引力;反之,该环境不具备吸引力.校图书馆既能够为众多的玉溪师院学子提供囊括各个领域图书资料的借阅,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又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看书写字的舒适环境.就我平日所了解的,很多同学与其贪睡点到课室自习,倒不如起早点到图书馆门口排队,原因在于图书馆光线充足,查找资料方便,环境较课室舒适.但是,由于图书馆座位有限,先到先得,后到的同学只能回到他们本不愿回去的课室或宿舍自习,环境差点,但时间一长也就适应了.这涉及

环境心理学论文__郑州人民公园调研报告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开发与建设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广度、深度向外拓展。然而在一个个国际化、现代化的都市美梦中人们对精神与心灵上的需求就显得更为之重要。 为此,我们对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以及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行为习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小组以郑州市人民公园为例进行了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结果主要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分析 心地带,东起二七路,西至铭功路, 南至西太康路,北至金水河。1951 年辟为公园,1952年8月1日正式 开放。公园面积30.14公顷,其中 水面积公顷,绿化面积25.41 公顷,是解放后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公园,也是郑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园内有“彭公祠”、“胡公祠”,他们的存在使公园多了一份内涵。它是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公共场所,娱乐设施有摩天轮、过山车、海盗船、旋转木马、流星锤、碰碰车、蹦极、水上乐园等。整个公园有参天的大树,有茵茵的绿地,有荡漾的湖水,是市民休闲娱乐的主要场所。 郑州人民公园位于市中心,是繁华城市的一个安静之地。周围的主要干道有金水路、二七路等等。因为公园位于二七塔附近,是郑州最繁华的地段,也是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所以交通流量也很大,

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公园设三个出入口,且都向内退让很大空间,也使公园与周围建筑、道路有所分割,因此周边交通还算便利。 公园周围建筑大多是商业建筑,一般都比较的高大、宏伟,因此建筑的高度也会对游客的心理造成影响。据调查和统计得知,大多数游客对周围建筑的高度对自己休息时的心情都会造成影响。周围建筑如若太高,会使得周围空间显得逼仄,对在此游玩和休息的人们造成一种压抑感,使人们不能得到想要的舒适度。另外一方面,由于来自高层建筑的高楼风有时会对行人造成不适和伤害,那么被高层建筑包围的公园也会在一些时候受到高层建筑的影响。而且建筑密度比较大,与公园相挨紧密,分割不太明显,从视觉与感官上不能达到人们理想的舒适效果。 二、公园景观环境和道路分析 人民公园作为郑州市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其园内的景观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为周围人们的生活带去了绿色,带去了清新的空气,为园内的行人带去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感觉上的放松,而且,在这样一个综合性的公园,景观也起着分隔空间,引导和暗示游客的作用。比如,参天大树的种植,就告诉游客,这里是供大家遮阳、休闲的公共空间,大面积的绿地和铺地也传递着同样的信息;然而,小乔木,整形树,假山,石壁,土山等景观则可作为障景处理,不仅可以造成先抑后扬的效果,而且有助于保持区域的私密和安静;同样,在较小尺度的外部空间,较小的灌木,绿篱,树丛等自然元素以及矮墙,小品等人工元素也会造成视觉遮挡,进一步满足空间的私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班级:建筑学08 姓名:吴帅学号:214080227 摘要:环境心理学是今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关键词:感觉知觉环境认知环境行为关系理论噪音拥挤个人空间私密性 通过这学期对《环境心理学》的学习,我对环境心理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感觉、知觉与环境认知,环境认知 1、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食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提供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机体与环境信息平衡,信息超载或不足,都会破坏信息的平衡,给机体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例如,信息超载容易让人产生冷漠感,而信息不足会让人产生焦虑,象感觉剥夺实验,感觉还是其他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感觉虽然是一种极简单的心理过程,可是它在我们的生活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有了感觉,我们就可以分辨外界各种失误的属性,因此才能分辨颜色,声音,软硬,气味等,有了感觉,我们才能了解自身各部分的位置,活动,姿势,心跳。有了感觉,我们才能进行其他复杂的认知过程。失去感觉,就不能分辨客观失误的属性和自身状态。因此,我们说,感觉是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基础,就这个意义来说,感觉是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的源泉。 1.1 感觉的分类 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所作用的感官的性质,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收到外部世界的刺激。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内部感觉接触机体内部的刺激,例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等。 1.2 刺激的分类 感觉是由内外部刺激影响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将刺激分成远刺激和近刺激,远刺激是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刺激,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1.3 感觉阙限和感受性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阙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例。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阙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阙限在数值上成反比。 人对客观食物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当菠萝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时,我们通过视觉可以反映它的颜色;通过味觉可以反映它粗糙的凸起。人类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各种感觉认识到事物的各种属性。感觉不仅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也反映我们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状态。例如,我们可以感觉到双手在举起,感觉到身体的倾斜,以及感觉到肠胃的剧烈收缩等等。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科学中,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建筑环境心理学就是运用心理学的相关方法及知识点,对建筑环境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建筑与环境还有人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一个能够满足人们身心发展需要的建筑环境,实现人与建筑环境更加和谐的相处。在对建筑环境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同时还能进一步为人们带来更好的服务。在建筑环境心理学的应用中,其中涉及到了很多其他方面的学术领域,比如环境工程学、建筑学,还有城市规划学等,所以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将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应用 建筑环境心理学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得到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兴起的。但是,在这段时间内,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建筑行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建筑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因为研究建筑设计以及环境设计时,都需要通过建筑环境心理学为基础对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由此可见,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只有通过对相应的规律以及知识进行更加灵活的应用,才能设计出一个符合人们需要的建筑环境,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因此,本文主要对建筑环境心理学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论述,希望对今后的建筑设计提供必要的参考依。 1、在建筑空间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空间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及认识,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生活空间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了解人们的日常生活情况,从而找到心理距离以及实际距离之间的差异,将个人空间以及他人空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对于空间的开敞感以及封闭感进行有效地控制。在对建筑进行设计或者是对环境进行设计时,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对空间进行组织,对建筑物以及建筑群落加以科学的布置,将人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并且在必要时,可以对建筑的面积以及高度的问题加以调整,这些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建立在环境心理的基础之上,只有设计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了,才能够满足人们在心理方面的最本质的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令人满意的空间环境。 2、在建筑形式设计方面 环境心理学在建筑形式的设计过程中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因为在对环境心理学进行研究的环节中,其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占据着很大一部分。人们更加容易对一些形状新奇或者是特殊的建筑物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进而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反映。由此就形成了视觉心理这一概念。在建筑形式中,包含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图形、背景或者是建筑物的线条以及工艺质量等,这些因素都会让人们的视觉产生不一样的感受,同时还具有不一样的作用,这些都可以成为主要的客观环境影响因素,进而对视觉环境带来不同的效果。对视觉环境心理进行充分的了解以后,就可以对建筑物形式进行更加完善的设计,使之建立在这一理论基础上,将建筑形式变得更加美观。同时,建筑物的功能性要求也能得到满足,与周围的环境保持协调一致的效果,

环境心理学读后感

环境心理学读后感 当我打开电脑寻找心理学时,我看见这本《环境心理学》。我想心理学真广泛,现在连环境都与心理有关了。于是,我就选了这本书。 《环境心理学》俞国良等著的。环境心理学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环境,包括城市、建筑和自然与人的行为关系。本书在阐述环境心理学的基本术语、观点和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实例,探讨了这一领域在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等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全书密切结合实际,文字深入浅出。 个体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表示人们具有对公共活动、互相交往以及共同使用空间的需求特性。环境心理学家把符合人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的空间称为社会向心空间,指倾向于使许多人聚集在一起,促使人们相互交往,寻求丰富的环境刺激的空间,如休息室、咖啡厅、广场等。人类对空间需求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上,通过人际交往,个体之间不但进行了信息、思想和情感沟通,而且满足了个人的心理需要。 由于个人空间强调个人身体周围的区域,以及由此带来的心理体验,这样非角色交往在这里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了。人们在非角色交往场所彼此接触、互通信息、融洽相处,这在现代城市生活中显得非常重要,并且是角色交往所无法替代的。非角色交往会涉及到建筑空间的有效使用。弗里德曼认为建筑空间为个体提供了不同的社会生活情境,人们对交往的要求不同,决定了他们使用共同空间的方式不同,因此建筑设计应考虑个体对空间的心理需求特征,设计一些大家都能看到和共同使用的共享空间,使更多的人能在这个共享空间中活动,以获得社会感和安全感。然而,共享空间的形成与空间的形式密切相关。我国研究者毛晓冰(1986)通过对空间封闭性与人际交往之间关系的研究,认为空间封闭性越强,则共享空间越易形成;反之,则共享空间越不易形成。这说明共享空间能够促进人们彼此之间的人际交往,并且这种交往大多属于非角色交往。然而,在现代城市的物质空间中,人们或被“抛”在一起,或是成群地被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西单商业区算是人们最爱去也是最常去的商业去了,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的东西适合各个年龄层和消费层,位于西单大街西侧的大悦城,君太百货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中友百货就很适合各个年龄段,消费层属于中上等,而位于西单大街东侧的明珠商场,新一代商场则就适合年轻人去,价格也是较为便宜的,像初中高中生就比较喜欢来这里了,西单商场1—3层属于中等消费层,4—7层则属于比较低等的消费层,但也要比明珠,新一代这样的商场价位稍高些。 在五一期间我选了一天,从早上9:00到晚上20:30在西单商业区进行了近12个小时的定点观察。5月2日早上9:00坐地铁来到西单,因为商场10:00才开门所以这个点人还不多,到了9:30就陆陆续续开始有不少人来,这个时段来的人一部分是在西单工作的人,还有一部分就是像我们这

么大的学生,基本都是5,6个一起,直到商场开门人也不是很多,大概又过了半个小时,人就开始多了起来。 在五一节假日期间来西单的人要比平时多很多,不过还是年轻人比较多。年龄大概在30岁以下,女生较多,基本都是以公共交通为主,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主要为了购物,有很明确想买的东西,顺带看一下别的,这些人经常去的就是明珠,()新一代和西单商场,如果是消费水平较高的就更愿意去大悦城,君太,中友。第二种是主要为了和朋友小聚,顺带逛一下,这些人喜欢去的地方与第一种相同。因为是假期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比平时也多了很多,而且大多以家庭为单位一起来,以开私家车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他们来这的目的大概都是为了有目的性的购物,这些人更青睐于大悦城,君太和中友,这些商场不仅有地下停车位,而且凭当日当日消费小票还可以免停车费。在西单,到了吃饭点可以说每家餐馆都是爆满,但个人认为大家最喜欢去的还是像麦当劳,肯德基,吉野家这样的快餐,方便快捷又实惠。

城市意象读书笔记

感知中的城市意象 [摘要]本文介绍了凯文.林奇的著作《城市意象》的背景和概要,对书中提及的城市意象五要素做了简单的回顾,并指出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局限性。 [关键词]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城市设计 -----王梆,《映城志》 1 概要 “至少在过去20多年中,林奇关于城市设计思想的影响力一如柯布西耶对现代建筑的影响。”[1]著名学者夏铸九如是评价凯文.林奇,由此林奇对城市设计理论的贡献可窥见一斑。凯文.林奇——当代著名城市设计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一生致力于城市设计理论的研究,他还因在MIT的出色教育成就被誉为一位杰出的城市设计教育家。凯文·林奇的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城市设计产生很大影响,他的著作被译成各种文字。他撰写过不少著作,如《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City)、《地段规划》(Site Planning)、《好的城市形态》(The Good City Form)等。此外他还有大量城市设计实践。 其中《城市意象》是林奇一本非常重要的著作,该书也是后现代时期一部的传世名作。《城市意象》的研究始于对城市地理学量化研究方法的质疑和批判。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对城市空间组织和内部模型的大量实证研究使人们认识到理论模型的预测与实际观察结果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开始对根据小样本建立的模型运用到达分为区域或把有限的地区性模型无条件推广到其他地区提出了疑问,并且人的行为多是处在一种假设状态的研究,真实生活中往往呈现出非理性状态。这种对量化研究的不满以及对规范模型可接受性的质疑,导致了60年代后期对个体行为的普遍关注,从而形成了风行于70年代的“行为革命”。凯文·林奇他便是把研究建立在行为研究的方法之上,强调对个体以及对该行为产生影响的个体知 觉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个体和集体的心智图研究,借鉴了各项实验研究方法,如访谈、画图、情景的界定、描述、重复再现、系列再现等对个体获取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把环境心理学引进城市设计。林奇通过多年细心观察和群众调查,对美国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3座城市作了分析,将城市景观归纳为道路(path)、边缘(edge)、地域(district)、节点(node)和标志(landmark)五大组成因素。他认为市民就是通过这五大景观因素去辨认城市的风貌特征,因此,城市设计不应再是建筑师或城市规划设计师的主观创作,而应是探索每座城市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及其特色,并加以组织发挥,使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identity)。在分析这五大因素时,他又引入空间(space)、结构(structure )、连续性(continuity)、可见性(visibility)、渗透性(penetration)、主导性(dominance)等设计特性与之相结合,从而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设计理论和方法。

建筑环境心理学 南京城市意象

南京城市意象——足下的记忆 足下的南京 南京二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一个上千万市民和无数房屋的集合;或是法国梧桐下斑驳的树影;又或是夫子庙五花八门的小吃........ 城市是由人和物的各种关系共同构成的统一体,一个真实的可以被称之为城市的集合需要上述的这种可识别性(identity),这种可识别性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特点和标识,更是生活在城市当中的人提供归属感的源泉。各式各样的事物构成了纷繁复杂的城市集合,正如各种不同的要素促生了南京的城市意象。 我们小组沿着中山东路,这条可以称得上是南京城主要干道的道路,来寻找大家意识形态中的南京。 城市意象的形成 自然因素:无形因素气候条件 有形因素地理区位,地形地貌,山体河湖,植被树种 人文因素:物化因素:城市结构,凯文林奇城市五要素(道路,边界,节点,标志,区域) 非物化因素:心理结构,制度,历史,语言,宗教 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决定了南京城的可识别性。 a.气候因素 b.地理区位 c.历史及心理结构

d.道路系统 道路。这是一种渠道。观察者习惯地、偶然地或潜在地沿着它移动。它可以是大街、步行道、公路、铁路、运河。这是大多数人印象中占控制地位的因素。沿着这些渠道,他们观察了城市。其他环境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 相联系。---------------------------------------------by 凯文林奇 同样是由古城发展而成的城市,中山东路作为南京道路的代表并不像是北京的道路那样夸张的尺度,也不想苏州老城区那样狭小,因为城市空间结构成组团式跳跃分布,因而城市具有宜人的尺度和出行距离,自行车作为南京的日常交通工具,自行车道随处可见。最令人影响深刻的是南京道路旁的法国梧桐。不仅仅是因为那南京的气候地理条件适于法国梧桐的生长,更是因为民国时期南京道路两旁的行道树都是法国梧桐。这些法国梧桐使人与历史,人与城市,城市与人发生关系,提醒人们南京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市民对南京这座城市产生归属感。例如南京老城最早的主干道中山路,它联系着明故宫,总统府,中山门,新街口等重要的城市标志或区域,各种要素沿着它布置或与它相联系。 e.边界 边沿。这是不作道路或不视为道路的线性要素。 是两个面的界线,连续中的线状突变。如:河岸、 路堑、开发区的边界、围墙等。这是横向的而不是 纵向的坐标。也许是一种屏障,当然多少会有些贯 通,但使一个区域与另一个区域分隔了。它或者是 一条缝,或者是一条线,两个区域以此为联系。虽 然边沿不如道路的控制性强,但对多数人来说仍不 失为一种重要的构成特征。尤其是在把一般化的区 域联系起来时,它具有水道和城墙构成城市轮廓线 所起的同样作用。 ---------------------------------------------by凯文林奇 说到边界,即会想到内外,轮廓,隔离。而说到南京的边界,即会想到南京的古城墙。南京的古城墙修筑于明朝,当时作为古代军事的防御设施,历代的都城都在城墙之内,由于年代久远和早期的规划方略,南京古城墙保存的并不完整,如今,宫城、皇城、外郭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依然屹立。所以,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当然,如今的城墙早已不是为了作抵御外敌只用,而是作为一种历史遗迹和文化符号而存在,甚至是城市象征。 f.区域 主要指的是城市中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 范围的。它在观察者心理中产生进入“内部”的感 受。它拥有某些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一般是从内 部观察的,如能在外部可看到,也可作为外部的参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斯滕伯格、威力阿姆斯著张厚粲译 前言 第1章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优秀的学生 专业的知识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 进行反思式思维和对思维进行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 何谓专家型教师重新定义问题(规定得a的标准) 1.区分与问题解决有关或无管的信息的 2.将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来年各个信息结合在一起 3.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 a.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评价策略(利用大声思维) b. 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观、智力增长观 c.高成就动机 d.高自我效能感(在某一领域有过成功经历更容易接受失败,而一开何谓优秀的学生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 e.坚持完成任务 f.对自己及行为负责(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任务) 第一部分人类发展 第2章认知的发展 认知发展:教学中的概念 2.成熟与学习 学习是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 连续性(爬坡) 认知发展阶段性(上楼梯) 领域一般性(阅读上得a,英语上得a)领域特殊性(艺术课得a,英语却不及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域一般性的,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他的认知发展特殊机制的三个重要概念:平衡、同化、顺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篇二: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 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行为、应用

交往与空间读书报告

《交往与空间》读书报告 城规0701 10宋雨珈12魏妤静作者简介: 扬·盖尔(Jan Gehl),1936年生,建筑师、丹麦皇家艺术 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高级讲师。扬·盖尔先生曾在爱丁 堡、维尔纽斯、奥斯陆、多伦多、卡尔加里、墨尔本、珀斯、伯 克利、圣何塞、瓜达拉哈拉、北京、长沙、东京等地的大学讲学, 并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远东地区进行设计咨询。他出版的 著作包括《新城市空间》、《公共空间·公共生活——哥本哈根1996》等,并获伊德拉(Edra)场地研究奖。为表彰他对城镇规划的杰出贡献,国际建筑师联盟向扬·盖尔先生颁发了帕特里克·阿伯克罗姆比(sir Patrick Abercrombie)奖,爱丁堡的海里亚特一瓦特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 时代背景: 本书最早于1971年出版,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影响。尽管在该书出版时人文价值的积极支持者还为数不多,但几十年间,建筑师以及其他人士对于扬·盖尔所苦心维护的这些价值越来越感兴趣并且重视。 先后被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捷克文等多种文字,并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厄斯金(Ralph Erskine)称本书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他表示,本书对所有专修或者是涉猎建筑学和社区建设的学生来说,无论他们的年纪和背景如何,阅历长短,都是一部经典的著作。 目录框架: 第一章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户外活动的三种类型 建筑室外空间的生活 户外活动与户外空间的质量 户外活动与建筑取向 当代社会状态下的室外空间生活 第二章规划的先决条件 社会关系与建筑布局 知觉、交流与尺度 室外空间的生活——一种过程 第三章集中或分散:城市与小区规划 集中或分散 综合或分解 吸引或排斥 开放或封闭 第四章步行空间·逗留场所·细部规划 步行空间——逗留场所 步行 驻足停留 小坐 观看、聆听与交谈 各方面宜人的场所 柔性边界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环境心理学与建筑设计 摘要: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建筑,我们活在建筑之中,建筑活在我们的手中。建筑空间设计的合理性关乎建筑的生与死,当一个建筑空间不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需求时,这样的空间将不被人们所认可和使用,将难逃被毁灭或改造的命运。我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坚固、实用、美观”的建筑体,让建筑尽可能满足人的心理和空间需求。本文将通过对已建成使用的两处建筑体进行分析,通过建筑空间行为调查来阐明建筑空间中蕴藏环境心理学知识,最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帮助人们设计出实用建筑。建筑环境心理学作为现代建筑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起重要的影响作用,而且还体现着建筑的永恒价值,环境心理学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方面,如何将环境心理学合理的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建筑设计室内设计人环境 1.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和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人与环境的关系,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借以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人际交往、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这方面的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是环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又称人类生态学或生态心理学。这里所说的环境虽然也包括社会环境,但主要是指物理环境,包括噪音、拥挤、空气质量、温度、建筑设计、个人空间等等。 境心理学是从工程心理学或工效学发展而来的。工程心理学是研究人与工作、人与工具之间的关系,把这种关系推而广之,即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实质环境与人类行为及经验之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的学术领域很广,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核心,是探讨人与环境的最适化,最适化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它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与循环本质,具有很大的启发价值。它主要是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互相作用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心里发生发展的规律。环境心理学是对行为与构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的科学。 环境心理学是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产物,对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人与其周围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间关系的科学,它作为一种新观念下的建筑理论,自世纪年代确立以来,迄今已逐渐发展完善。它是以建筑学、心理学、生态学和其他许多相关学科为研究基础的,在继承和吸收历史上合理的环境设计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它研究的主要过程就是通过对环境的认知分析,寻求最佳刺激,再根据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周围的环境。 环境心理学使广场设计不断地将人们的心理需求体现在空间环境设计之中。通过对环境的调查分析,寻找最合理的设想,一切结合人的心理需求,去调整改善广场周围的环境。环境心理学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应用可以使广场设计更加的合理,使人感到舒适,达到人性化。因此,在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设计中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将有助于创造真正舒适、健康、人性化的空间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天津大学北洋广场调研

“学府欢乐谷” ——北洋广场活动人群特征分布和行为分布初探调研报告 U niversity’s Pleasantville ——A First Exploration and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Feature Distribution and Action of Acting Crowds in the Beiyang Square

【引言】 花堤蔼蔼,北运滔滔,巍巍学府北洋高。 巍巍学府之中,有这么一处地方,既凝重肃穆,又欢乐活泼。 这里,马寅初的目光在静静地守望。 这里,张太雷的誓言在永恒地回荡。 这里,读书少女的求知精神激励着一代代学子刻苦钻研,奋发努力。 这里,北洋大学堂的历史记忆铭刻在每一个天大人的心上…… 这里,跳跃的喷泉奏出欢乐的音符,潺潺的流水流出不息的欢歌。 这里,苍翠的白杨洒下一片绿荫,娇艳的花朵绽放满地春色。 这里, 清晨的露也带着清新的味道,老人们愉快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这里,夜晚的风也带着音乐的律动,轮滑少年们肆意挥洒着灿烂青春…… 这里,就是天津大学校园中轴线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北洋广场。它的建设初衷是为了承载历史的厚重,而不知不觉之中,它已然成为了北洋学子甚至校外人士的活动场所, 成为了一处独一无二 北洋大学堂 马寅初塑像 张太雷塑像

的“学府欢乐谷”。 【摘要】广场,作为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洋广场,作为大学校园内的广场,除了是校园空间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以外,也是学生以及学校周围居民休闲生活的主要场所。那么,北洋广场的实际使用状况是怎样的?其使用主体和活动内容在不同时间内有什么变化?人们对北洋广场又有着怎样的期许和评价?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始了这次调研。 As a main part of city public space, a squ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daily life. The Beiyang Square, being a square in university campus, is also a main relaxation site for students and inhabitants nearby besides an important nodal point on the axile wire of the campus space. Then, what is service condition of the Beiyang Square like ? How do the use subject and the action content change ? As to the Beiyang Square, what do people expect and how do people appraise ? We begin the investigation with these questions. 【关键词】北洋广场、建筑环境心理、行为特征、时空分布Keywords: the Beiyang Square, psychology of building

2016江苏省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

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继续教育试题及答案单选题(每题1.5分): 1.哥白尼创立了( C )。 A:月心说B:进化论C:日心说D:天方夜谭 2.伽利略被称为( D )。 A:近代物理之父B:近代导弹之父C:近代几何之父D:近代科学之父 3.欧几里得被称为(几何之父) 4.德莫克里特提出了( A )。 A:黑洞学说B:|宇宙爆炸学说C:天体演化学说D:地球引力学说 5.牛顿是( D )。 A:艺术家B:演说家C:作家D:炼金术士 6.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讲过:“阳光、空气、水、(C ),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 A:哭泣B:想像C:运动D:睡眠 7.(A )被西方称为医学之父。 A:希波克拉底B:约翰·道尔顿C:威廉·哈维D:达尔文 8.亚力山大里亚的欧几里得是(C )。 A:水稻之父B:导弹之父C:几何之父D:化学之父 9.(A )设计了第一架飞机。 A:莱特兄弟B:海尔兄弟C:TFBoys D:天天兄弟 10.德莫克里特是(B )的学生。 A:阿基米德B:留基伯C:欧几里得D:希 11.DNA中文翻译为(C )。 A:脱氧核酸B:核糖核酸C:脱氧核糖核酸D:核酸 12.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C )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 A:纺织机B:计算机C:蒸汽机D:电机 13.第一次科技革命发生在(B )。 A:18世纪50年代B:18世纪60年代C:18世纪70年代D:18世纪80年代 14.第二次科技革命发生在(C )。 A:19世纪5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70年代D:19世纪80年代 15.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在(C )。 A:20世纪二三十年代B:20世纪三四十年代C:20世纪四五十年代D:20世纪五六十年代16.第四次科技革命发生在(D )。 A:20世纪初期到21世纪初期B:20世纪中期到21世纪中期 C: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后期D:20世纪后期到21世纪 17.天文学家开普勒来自( D )。 A:瑞典B:英国C:美国D:德国 18.阿尔弗雷德·柏恩德·诺贝尔出生于( D )。 A:德国B:英国C:美国D:瑞典 19.( C )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A:1895 B:1896 C:1897D:1898 20.1492年(B )的哥伦布代表西班牙王室自地中海西行。 A:西班牙B:意大利C:葡萄牙D:澳大利亚 21.葡萄牙人麦哲伦经过(C )年艰苦卓越的奋斗完成了环球航行。 A:一B:二C:三D:四 22.诺贝尔奖评选唯一标准是( A )。 A:成就的大小B:付出的多少C:实践的多少D:以上全部都是 23.1826年英国政府将英国皇家学会的第(A )枚奖章授予了道尔顿。 A:一B:二C:三D:四

环境心理学调研报告

环 境 心 理 学 调 研 报 告 园林111 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在丽阳门公园的应用一.调研内容 1.调查对象:丽阳门公园及游人 2.调查方法:目测法,现场拍照、文字记录

3.调查内容:公园特定空间场所的的利用情况和游人的行为表现 4.调查目的:从空间场所的利用情况和行为表现来看游人的行为心理,对丽阳门公园空间设 计给出评价并提出对外部空间设计的一些思考 5.调查时间:2013年6月8号-6月10号 二.丽阳门公园现状及公园环境分析 (一)公园简介及周围环境 丽阳门公园地处浙江省丽水市商业区,西临丽水市最繁华的中山街,北临丽水市主干道丽阳街,南边是步行街,东边是城东路,是一块大约有15000平方米不规则四边形街头绿地。 该公园平常游人流量很大,每逢节庆日活动、赠花赏花活动这里热闹非凡,是市民们集会、游憩、散步、运动、安静凝思、陪伴家人、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场所。 丽阳门公园平面地图 (二)公园景观环境分析 1)硬质景观空间场所分析 由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可以看出,中山街旁边就是处州古城墙,经历沧海桑田,见证了丽水的发展,是逝去的保家卫国的祖先们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但站在城墙上,视线多被植物和园外高大建筑所遮挡,观景效果不佳。城墙北面是公园西入口,没有大门,很开阔,外围是排列有序的石墩,阻止外来车辆的进入;南面是步行街入口,由这个小入口进入就可以看到公园内唯一的凉亭,凉亭所在周围地形平坦,植物低矮,视线较为开敞,抬头就可以看到中央公馆,而扭头钟楼就进入眼帘,这两个建筑被巧妙地借用,极大丰富了园内空间。凉亭东面是20多米长的时光隧道,这个隧道是由多个石砌菱形框架结合表面凹凸不平的石块构成。中山街入口和步行街入口,极大地承载了来自中山街行人的分流。 步行街中间还有一个半圆环形小广场结合休息长廊。对应的在丽阳街上也有一个半圆形入口,但面积较小,游人由此进入,紧接着就进入下沉式广场。中间面积最大的就是中心广场,是市民主要的活动场所,它中心的雕塑是丽水市市标:银灰色的市标是由丽水拼音首字母“L”和“S”抽象组合而成。L像是两把利剑,直刺云霄,S就成了那温柔而美丽的彩带,环绕着利剑,代表着朝气,象征着腾飞。雕塑下面是莲花基座配有水池喷泉,外围装饰着繁花色块。中心广场和下沉式广场地势上形成对比,其地面铺装一个精细光滑,一个粗糙不平。城东路入口是比较正式的大门,入口有体量较大的置石,还有石砌的弧形门廊,也是接着小广场。主要道路设置分明,但小道路在林间多而乱。 园内灯光主要有路灯、近地灯。不同场所路灯的高低和数量不同,也影响着空间的利用和游人的行为。比如,竹林间地上照明较多,主要园路边球形路灯较多,中心广场路灯较多,而下沉广场几乎没有路灯。儿童活动区照明较多,而城东路入口广场没有路灯,照明依靠城东路街边的黄色钠灯。 以上就是主要空间场所的情况。(见下图) 丽阳门公园卫星地图 2)植物空间分析 由卫星图(结合下图)可以看出,古城墙下面植物密集主要是高大乔木结合小灌木,由中山街入口进来往公园中心走就是成片的竹林参杂着高大乔木,一直延续到城东路入口广场。中心广场的北面以及儿童活动区栽植的都是高大乔木和灌木,而中心广场南面紧接竹林,其内较大面积内没有植物隐蔽,白天光照强烈。而凉亭和时光隧道一带链接的是宽敞平坦的草坪条状绿篱带,其颜色丰富。每一个绿地块都有边界围合:西面灌木区主要是竹篱、北面主要是1米高的花池围台,而草坪地带是绿色的丝带围合。 主要硬质空间标示图 三、空间利用情况和游人的活动行为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