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科学吗?中医是科学吗?中医是科学吗?一种观点认为,中医所讲的阴阳五行等理论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属于玄学,有的甚至是巫术,信中医的人脑残。
另一种观点认为,老祖宗传下的东西当然是好的,中医不仅是科学,还是比西医更深奥的科学,博大精深,不信中医的人是忘本的脑残。
中医积累了几千年的经验当然有正面的,中草药黄连麻黄都管用,或者用鸦片更说明问题,但中医是经验不是科学,阴阳五行是巫术的基础不是医学的基础。
今天中药有多少制成药,其中又有多少掺入西药?总有一些人把机械的,数学,物理等,称之为科学.那么哲学是不是科学?有些人可能会说:不是.那么请问你算术是数学吗? 如果只把算术当成科学,把数学不当科学.那么哲学就不是科学.如果算术是科学,数学也是科学,那么哲学也是科学.数学里包括算术,哲学里包括数学---哲学包括一切. 哲学是科学中的科学---是科学之王,任何一个分支的雕虫小技都不能出其统摄.有人说中医是靠经验,那么请问,被很多人推崇的几何,是靠的什么?公理都是经验,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平面.那么请问---你能用的科学精神,科学推理科学思维证明一下,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平面,如果你证明不了,那么用你的逻辑,我只能说,几何学是一门经验科学,原因很简单,它的推理是建立在经验的总结上的.科学的代表-数学中的几何的诸多公理. 全是靠直觉经验总结,只要科学大侠们能证明其中一条,中医不攻自破,不讨自灭. 公理都是无法证明的. 都是摸不到的,有些人就是把摸的到叫做-----真,摸不到的叫做--------假. 这种人只能用一个词形容-----低级.再回过头说中医,中医的最重要理论支撑----,阴阳五行,是一种靠感官经验总结的宇宙公理,你说阴阳五行是胡扯,那么我告诉你----几何公理全部都是胡扯,想反驳就用所谓的科学精神证明看看,没本事证明,就先去忙自己的,把自己的科学裤裆补好,什么时候你把几何公理证明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公理就闭嘴,中医不用逼就会自杀.阴阳五行是宇宙公理,是哲学中的哲学,中医的支撑点是建立在经的起任何检验的宇宙公理之上的. 那么我说后面的推演可能有失误之处,但你想从根本否定中医,其实是在与宇宙相抗.你与之对抗的是具有统摄一切的宇宙公理---阴阳五行. 你的渺小不须侧目,还是回家证明你的科学---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一平面,什么时候你证明了,宇宙都是你的,你到时就是宙斯了.殄灭中医,何足挂齿.道可道,非常道.所谓科学道之残也,皆为某时某境道之象,此科学者皆可在彼某种时境下谋而摧之,无论什么规律还是定理.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而不是某件武器,说这个话的底气,正是来源于对宇宙根本大法的深刻领悟.说中国话,讲中国道理,用中国哲学.原因无他,高也,深也。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科学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个人的生命仅仅就短短的几十年,而一种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
我们不可否认传统习俗中的某一些不合理与错误的概念,但我们应该承认存在就是道理,有他的科学性。
我们都在期望这世界公平合理,光明灿烂,但我们也无法让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段,我们所能期望的就是让真理更为普遍,让环境更为安然。
中医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年,但是随着西方科学的引进,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议不断,中医是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中医是科学。
明代著名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撰写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更是中医的精华。
科学首先指对应于自然领域的知识,经扩展、引用至社会、思维等领域。
《本草纲目》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
《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古代中医学者必读之物,其独特的中医理论先后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广为流传,为医学的发展做出不朽的贡献,可以说中医之理论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中医历来是探索生命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问,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包裹了各式各样的人文色彩,但其科学的本质与功能始终未变。
什么是科学,是科学哲学的核心问题,涉及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科学家、哲学家们给出的答案概括起来有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站在人类知识体系的角度予以解释,另一类则是狭义的,站在当前流行的科学活动立场做出说明。
前者可概括为科学即规律之学,它与人文(价值之学)相对应,共同构成人类知识的体系;后者则指按照现代科学方法取得的系统化分科知识的总和。
广义解释强调的是科学的内涵与结果,而狭义说明则注重科学的方法与过程。
科学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起伏变化的,中医自人类文明之始它便出现了,只是到了近代有了新的形态而已。
所以,中医是有其存在的科学性的,我们不能站在拥有先进医学知识的今天而数典忘祖,怀疑传统中医的存在价值。
中医是科学还是伪科学?

中医不是科学。
首先,中医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等非科学思维,这些事物没有实体意义,通俗来说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长度”、“重量”等具有实际评判标准的科学性概念。
另外,中医是以经验来诊断疾病的。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针灸”对人体进行治疗,“望闻问切”并没有经过完整严密的科学检验。
包括中医中的草药,草药是通过“神农尝百草”检验的,只凭身体的味觉和知觉来定义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功能是片面的,是整体化的。
如果要想探索一种生物体的功能,必须科学检验其各个局部的结构功能,经过严密的评价标准才能将其归类为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还有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会设立对照试验从而判断一个药物是否发挥作用,而中医没有这么严谨。
中医中的“穴位”,至今为止也没有经过解剖学家的验证,只是一个模糊空洞的基于经验的概念。
对于中西医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存在即合理,没有必要非得否定一个体系的价值,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于病人而言,谁能治病,谁就是“好医”!特别是对于人体这种及其复杂、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严密的科学与经验主义都不可或缺。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流传了这么久,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毕竟在西医还没诞生的年代,人类是有通过这本著作维持人体健康的。
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通过刮痧达到了驱寒、保暖的作用。
而西医的作用也很明显,国际上有很多公认的攻克重大疾病的西药,目前科学家也在不断钻研新的药品。
总体来说,中医作为一门替代医学,对西医有了很大的补充作用,保留中医的精华,结合西医的精准,共同治疗,才是最有助于人体疾病的治疗的!。
中医是不是科学

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个伪命题中医是不是科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点基本逻辑思维的人都能理解。
某些人举着“打伪科学”的旗号拿来说事,自己热闹就算了,非要到处煽风点火,制造热点,吸引眼球,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起哄,孰可忍,孰不可忍!“中医是经验积累”不等于“中医不科学”;“中医目前不属于科学范畴”不等于“中医不是科学”,更不等于“中医是伪科学”。
这些概念难道不好理解吗?始作俑者的方先生,对此善不罢休,还暗地里看了一下《本草》,指出《本草》把麻绳、头发、指甲等物列为药物,进而说象《本草》这样的中医经典,都存在这么多“不科学”的东西,因此,得出“中医糟粕非常多”的结论。
那么我要问,你以科学的办法证明过这些东西没有药用价值吗?这种思维完全就是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否定另一种经验。
就算他证明过,那他所指的东西的代表性有多高、可靠性有多强呢?我现在一口“四环素牙”是托谁的福?举个例子,麻绳有没有药物价值?你说没有,那么你有什么科学依据,证明过程怎样? 科学的态度应是:目前我们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它属于未知领域,只不过直觉或经验告诉我们,似乎研究的价值很小。
中医是采用天然动植物治病的,这种药物来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韩国人在深入研究人参,美国人在芦荟、鱼油、大蒜等方面已取得成果,澳洲人从鳄鱼身人已提取出目前药性最强的抗生素。
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呢?起因也是经验。
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的经验积累,我们不好好开发,反而以“非科学”、“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抨击,于情何在!于理何在!有人会还会辩驳,说“中医不科学”是说其“阴阳五行”理论不科学,那我还是要问,你用什么科学的方式证明过它们“不科学”呢?相反,西医当中所没有的“经络”现象已为西方科学家证明人体的确存在。
“阴阳五行”相对于现代科学来说,仍然是未知领域,也就是说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证明,它是人类经验的积累。
今天,我们说“中医科不科学”,明天我们是否要来讨论“运动科不科学”、“历史科不科学”、“农谚科不科学”、“宗教科不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影响我们活动的只占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是生理自然反应与经验在左右。
【小】中医算不算科学

论中医是科学研究生二队成浩 217081203034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
认为中医是“伪科学”者,以一元的西医标准来衡量中医,本质上是欧洲中心主义者。
其实,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是地方性知识,都因有效用而被认可,都是科学。
中西医之争的实质是不同派别在医学领域争夺权力、利益的表现。
一、中医的科学性什么是科学?1888 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辞海》1979 年版对科学下的定义: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的“科学”定义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由此不难看出,科学是知识体系,科学是实践的结晶。
而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一门科学,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医学逐步形成了具有完整而独特理论体系的生命科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世界医学与治疗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说中医是科学,是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科学,同时又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的医疗体系。
强调中医是科学,不是说中医非常完备,不是说中医不需要发展。
恰恰相反,正因为中医是科学,科学是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的,因此中医也需要发展,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和实践。
但不能因为中医是发展着的,就否定中医是科学,更不应该以风马牛不相及的所谓论据来论证中医不是科学。
二、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社会建构论从社会的维度出发,认识社会,寻找社会背后隐藏的秩序,挖掘社会语境中的政治因素;把科学、知识与社会、文化联系起来,关心科学知识与其相关性的特征。
就中医和西医而言,他们是东西两种不同文化的历史产物。
(一)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医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系统是内在的超越,不会在现实世界和超越世界之间划出鸿沟。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科学吗?否定中医的人对中医主要的指责在于“中医不是科学”。
西医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之上的,但中医的诸多观点与解剖学不一致,或者说,无法通过解剖学来解释中医。
比如中医里面的“经脉”、“气”、“脾”(不是指解剖学中的脾脏)、“阴阳”和“五行”等等,都不能还原为解剖学上的血管、肌肉、神经、脾脏等人体组织或器官。
而一部分肯定中医的人则辩护道,不论中医是不是科学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医有疗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另一部分肯定中医的人给出的辩护是,中医是“经验科学”。
另外,也有人孜孜不倦于“中医的现代化”。
所谓的“中医的现代化”,其实质是否认中医传统理论的科学性,尝试给出传统中医的诸多概念的现代科学解释,即尝试使中医与现代科学理论相一致,尝试把中医纳入现代科学体系中。
比如,把“气”解释为“信息-能量-物质流”,用数学的分支“分形理论”来解释“阴阳”、“五行”和“经络”。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人不承认中医是科学。
要回答“中医是不是科学”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科学为何物。
但事实上,很多大谈中医是不是科学的人并不知道科学的本质。
我们必须从哲学的角度来认识科学的本质,我们必须回顾科学发展史。
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哥白尼创立日心说,反对地心说,最终天文学界普遍接受日心说的故事,是人所共知的。
不过,如果有人问,地心说是科学的理论吗?大家很可能马上便回答,地心说不是科学的理论,因为地心说断定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但事实上地球不是。
依我看来,这种回答是武断且片面的。
如果我们简单地认为地心说不是科学的理论,那么按照这种逻辑,哥白尼的日心说主张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这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但我们是否必须同时认定日心说也是不科学的理论呢?显然不能按照这种逻辑来看待科学。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真理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成立,如果缺少了条件、超出了范围,真理就不成立,就变为谬论。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在具体情况下,真理要么成立、要么不成立,二者必居其一,在具体情况下,真理不能既成立又不成立。
中医是不是科学

首先,我提出我的观点,我觉得中医是科学。
中医,与世界其他民族发展出的传统民族医学一样,都是历史和文化的遗产。
有独特疗效和丰富实践经验积累而在历史上有过巨大影响的,除中医外,更有阿拉伯医学、印度医学等体系,即使在中国,藏医、维医、蒙学同样都是博大精深的医学体系。
这些成千上万种传统民族医学的共同特征是,多以自然界的动植物和矿物为药材,医学理论多与自身的哲学和文化融为一体。
然而什么是科学呢?科学,是一种方法。
它的定义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述。
科学是由人类感知的自然现象,通过观察,抽象、总结形成家教个性论说,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宗教共性论说,再通过设置实验环境、证明宗教论说的真假、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个性结论,再形成有因果系统的科学共性结论,进而形成有因果系统的有实验共性结论的可重复验证的学问。
“科学”一词,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有多重意味,它不但是正确的、有道理的的同意语,而且,什么一旦被宣布是“科学的”,它还带有非常强烈的价值肯定判断,如果被称为“非科学”或“伪科学”,则会让人产生强烈的价值否定意味。
科学是一种反应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
中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逐步形成的,是通过数千年的经验总结而出,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
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
中医理论主要来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独有的一套理论体系。
它以独到的表达方式反映和描述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断、治疗以及药理现象及规律。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科学吗?
中医是不是科学,我个人觉得其实这就是一道伪命题。
一提到科学,或许大家潜意识会认为科学=正确,伪科学=错误。
1.所谓科学的定义: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从定义来分析,中医是老祖宗发现,积累并广泛应用,被大家所认可的,而且成就了医学派,并能经历了社会更迭传承下来,及时悠久,说明她具有系统化的知识。
因此中医=科学
2.要判断一个理论是否科学,要符合逻辑的、经验的、社会学的和历史的四套标准,缺一不可。
从判断标准来说,中医符合经验社会、历史这三个判断标准,至于逻辑这个特点,就更不在话下了,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等八纲辨证也符合逻辑;中医的治未病,中医的养生符合逻辑。
因此中医=科学,命题也成立!
3.所谓的非科学:非科学≠伪科学,是指对可观存在未能做出解释的学说。
自然辩证法里是这样阐述的:那些与科学同一文化体系不同于科学认识对象的其他文化部门(宗教)以及没按照科学的认识方式认识事物的部门(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中医)。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非科学
4.其实我个人对中医的认识也是不断的改变。
从大一接触到毕业直至工作,从当初的怀疑、徘徊、接受、肯定、自豪,我觉得她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洗净铅华只有精华的文化。
她包容,当初西医的入侵碰撞,她包容了;她坚定,当初反中医伦,没有被打倒;她唯一,每当遇到西医无能为力的时候,总会听到:要不你去看看中医吧;她璀璨,面对在2003年的SARS,她照亮了大家的生命,面对2019年的新冠,她就是黎明前的那道光!
因此我认为中医=科学,却又>科学,她是唯一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到底是不是科学?
来源:科技日报 | 类别:健康新闻 | 点击量: 40
医学界领军人物各抒己见——
本报记者罗朝淑
从几度“中医废存”之争到“脉诊验孕”挑战的发起,近年来,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一直面临着一种尴尬的境地。
院士之问:“中医是科学吗?”
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在与当地大学生对话时,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医是科学吗?对此,韩启德直言不讳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不太同意中医是科学。
”
在韩启德看来,中医能看好病,这个事实无可非议;中医要大力推广,要继承发扬,这也毫无问题。
“但是中医是科学吗?这值得探讨”。
韩启德认为:“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地靠向真理,不断地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中医是达不到的。
如果硬要把我们的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你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
上述言论一经媒体报道,再次引发了一场有关“中医是否科学”的大讨论。
在一些人看来,西医站在“科学”的旗帜下,代表着先进的技术和理
念,而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中医药,无法用现代科技手段来证实其疗效,因此算不得科学。
那么,中医究竟是不是科学?在11月23日由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医科学大会上,中西医学界的专家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医药超越了现代科技的认知度
在第二届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孙光荣看来,中医药学作为中国独有的医学科学,既古老又现代。
古老,是指其传承历程久远而延伸;现代,是指其理念与方法在诸多方面超越了当代理化生物等现代科技的认知度,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
“中医药学具有天人合一的认知特征、整体相关的诊察特征、动态平衡的思维特征、辨识正邪的思辨特征以及燮理中和的施治特征,而这些都是用现代理化检查达不到的元素,是从化验单无法看到的结论,但却恰恰是中医辨证思维的重要元素,是中医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进行整体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
”孙光荣认为,“中医学、西医学,都是人类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医学科学,目的一致,但又是不同的医学体系:西医学属于自然科学,中医学既属于自然科学,也属于社会科学;西医学追求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中医学则讲究整体医学模式;西医学是在还原论的指导下,基于解剖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子和精确病变定位,然后采用对抗式思维,定点清除致病因子,使机体恢复健康;中医学则是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基于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中国古代哲学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诊疗思维着重于寻求致病因素和正气、邪气的消长定位,然后采用包容式思维,非定点清除致病因子,而是通过扶正祛邪、补偏救弊使机体恢复健康。
孙光荣认为,人类的生命科学至今还是一个尚未打开的迷宫,科学认知中医科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现代科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远未尽善尽美
作为一名医学工作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多年来一直是中医的坚定支持者。
他说:“在多年医学研究的经历中,我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构成了我国医学体系的一个特色和优势,也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以国人熟知的“两小儿辩日”的故事,来阐释了人们对中西医学两种不同的认知:两个小孩争论太阳距离的远近,一个认为日出时近,中午时远,因为用肉眼观察日出时大,中午时小,而近的东西看起来大,远的东西看起来小;另一个则认为相反,因为日出时凉快,说明太阳离得远,中午时炎热,说明太阳离得近。
陈竺认为,这个比喻形象地阐述了东西方医学认知方法的不同:东方文化中占主流的认知方法一直是经验和直觉,讲究从整体上来认识和处理包括疾病和生命等复杂问题,而西方则是沿着“实证+推理”的思维来发展其认知方法,导致在这两种文化背景和认知方法下发展的医学也大不相同。
“西医遇到病人会考虑是功能性还是器质性,通过检查可以精确到具体病变部位,进而深入微观搞清楚什么是致病源。
中医则考虑病人处于什么证型,是饮食不当还是七情不调,是操劳过度还是季节变换,进而为病
人进行整体调理。
正是中、西医学在观察和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导致了人们对中医药学和西方医学的不同认识。
陈竺认为,“尊重中医药学,前提是要科学地认识它。
而搞清这两种认知方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医。
”但他同时坦言,中医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跟上现代科学体系相伴随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的发展。
同时,现代科技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也远未尽善尽美,因此长期以来形成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来描述、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局面。
对此,陈竺建议,如果能将更多的中医典籍精华用公众能理解的现代学术语言来表达,那么它必将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多的治疗思想和方法手段。
“虽然目前中西医学之间仍有壁垒,但只要兼收并蓄,不故步自封,既立足于历史,又着眼于未来,就有机会建立起融中西医学思想于一体、兼取两者长处的现代医学体系。
”陈竺如是说。
事实上,陈竺的建议与韩启德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昆明与大学生对话时,韩启德就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就我的了解,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
科学并不等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
我们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绝对正确联系起来。
科学只是我们人类文明发展到公元1500年以后,在这几百年里面,一部分地球人所认定的一种体系。
而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所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之间的长处。
”
不过,尽管韩启德也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一个非常好的道路”,但他却有着另一层忧虑:“两个体系、两个哲学体系要把它合在一起谈何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