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3单元欣赏歌剧《白毛女》word选段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歌剧《白毛女》选段 课程教学设计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白毛女》歌剧选段,了解白毛女并聆听不同体裁、形式的《北风吹》《扎红头绳》,感受音乐情境的美,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2、技能目标: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兴趣和热爱,扩大学生视野,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习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他们对歌剧不同表演形式的欣赏感受程度,是上好这节课的前提。
因此,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白毛女》选段不同艺术家的表演,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一同感受“中国歌剧”艺术的魅力!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唱《北风吹》、表演《扎红头绳》,体会其情境。
2、了解歌剧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由哪些艺术形式构成。
教学难点:通过对一部音乐作品不同段落的欣赏使学生懂得情感体验及欣赏音乐的重要通道,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师生问好、相关音乐知识介绍一、开始部分1、师生问好2、音乐知识: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堂欣赏课,不过在欣赏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歌剧”?——(“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
它不只呈现出音乐之美,同时它还结合了文学、戏剧、甚至于舞台设计、服装风潮等等,而歌剧舞台上所呈现的,其实就是我们日常生活周遭的小缩影。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歌剧《白毛女》选段。
活动2【讲授】欣赏、学唱《北风吹》、《扎红头绳》二、基本部分1、时代背景歌剧《白毛女》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诞生的第一部新歌剧。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它究竟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吗?2、剧情简介抗日战争时期,贫农杨白劳和他的女儿相依为命。
《第三单元 欣赏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音乐人教版八年级上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感受剧中人物情感,理解作品主题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歌剧选段,理解作品情感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尤其是对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认知。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歌剧《白毛女》选段的音频文件,以及相关的教学PPT。
2. 搜集与歌剧相关的背景资料,以便在教学中介绍。
3. 安排一个适合欣赏的环境,如音乐教室或安静的教室角落。
4. 提前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做好预习和准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剧《白毛女》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歌剧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歌剧的兴趣。
2. 介绍歌剧《白毛女》背景及选段背景:介绍歌剧《白毛女》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以及所选片段的情节和角色特点。
3. 欣赏歌曲:播放所选片段,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和音乐特点。
4. 分析歌曲: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5. 演唱歌曲:组织学生学唱所选片段,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6. 拓展延伸:介绍其他经典歌剧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歌剧这一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7. 教室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歌剧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鼓励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歌剧作品。
五、教学反思:对本节课进行回顾和总结,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也要思考如何将歌剧欣赏与音乐教室教学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聆听和演唱《白毛女》选段,感受歌剧的艺术魅力,增强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歌剧的基本观点和特点,了解歌剧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示范教案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乐曲的结构,体会乐曲的情绪;2.了解歌剧与其它艺术的异同,通过欣赏音乐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3.能够以模唱、表演歌剧片段的形式,感受其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分析乐曲体裁、结构特点。
2.能与他人合作、大胆创新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剧《白毛女》片段【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歌剧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1. 《白毛女》简介五幕歌剧(原为六幕),歌剧故事取材于1940年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的一个民间传说,1945年初写于延安,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地区的杨各庄,恶霸地主黄世仁横行乡里,霸道四方。
除夕夜,黄世仁逼佃农杨白劳用女儿喜儿抵债,杨白劳奋起反抗,结果被打死。
喜儿也被抢进黄家。
贫农青年王大春与喜儿自幼青梅竹马,为替喜儿报仇,他在地下党员赵大叔指引下参加了八路军。
喜儿在黄家受尽凌辱虐待,始终坚强不屈。
最后在张二婶的帮助下,她逃进深山,披树叶,食野果,非人的生活使她的头发渐渐变白,但她报仇的意志更坚定了。
后来杨各庄解放了,大春随部队回到了杨各庄,从深山中找回喜儿,镇压了恶霸黄世仁。
在翻身解放的喜悦中,喜儿也参加了八路军。
2. 听歌曲《北风吹》,感受乐曲情绪。
《北风吹》是白毛女歌剧中的第一幕第一场的第一首歌曲。
根据河北民歌《小白菜》与《青羊传》创作而成的。
讲述喜儿盼爹爹回来和杨白劳躲账后回到家里的情景。
思考:(1)这段音乐表现了喜儿一种怎样的复杂矛盾心理?(2)歌曲旋律是怎样进行的,是上行还是下行?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学生回答:(1)表现了喜儿高兴、喜悦、担心和盼望父亲回家过年的一种复杂心情。
(2)旋律下行,表现情绪低落、忧伤。
3. 听歌曲《扎红头绳》思考:(1)当人们在表达惊喜和心愿得到满足的时候,其语速和声调会是怎样的?(2)歌曲表达欢快情绪时,速度和节奏特点怎么样?学生回答:(1)语速较快,音调偏高;(2)速度稍快,节奏紧密.4. 角色模仿播放《白毛女》影片片段,学生模仿该片段,合作进行演出,切身感受人物内心及情感。
白毛女初中欣赏课教案音乐

白毛女初中欣赏课教案音乐1. 通过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让学生领略歌剧艺术的魅力,感受音乐刻画的人物形象及性格。
2. 引导学生了解歌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
3. 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加强学生对中国歌剧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歌剧《白毛女》简介:剧情、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
2. 欣赏《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等。
3. 学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等。
4. 分角色演唱《白毛女》选段:杨白劳、喜儿等。
三、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歌剧定义,认识歌剧《白毛女》。
2. 学唱《白毛女》选段,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分角色演唱《白毛女》选段,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北风吹》片段,引导学生关注歌剧《白毛女》。
2. 新课教学:介绍歌剧《白毛女》的剧情、创作背景和音乐特点。
3. 欣赏《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等,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
4. 学唱《白毛女》选段:北风吹、扎红头绳等,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学唱。
5. 分角色演唱《白毛女》选段:杨白劳、喜儿等,学生自由选择角色,分组演唱。
6. 实践活动:舞蹈表演《北风吹》,让学生体验歌剧表演的乐趣。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 Opera《白毛女》在我国歌剧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简要介绍歌剧《白毛女》的剧情和音乐特点。
2. 学生能学唱《白毛女》选段,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学生能分角色演唱《白毛女》选段,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
4. 学生能积极参与舞蹈表演,体验歌剧表演的乐趣。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钢琴等教学设备。
2. 歌剧《白毛女》正版CD或视频资料。
3. 歌剧《白毛女》剧本、乐谱等资料。
4. 舞蹈道具、服装等。
七、教学建议1. 课前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歌剧《白毛女》的剧情和音乐特点。
2. 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唱和表演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单元《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

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设计课型:音乐欣赏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理念:歌剧《白毛女》一课以音乐要素为主线,通过分析乐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节奏、音色提高学生理解作品的能力,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并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材分析:歌剧《白毛女》是我国第一部新歌剧,该剧通过杨白劳及喜儿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罪恶。
全剧以“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为主题,歌颂人民军队发动群众进行了解放斗争的胜利。
音乐采取了山西、河北、山西等地的民歌与地方戏的曲调加以改编和创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分析与体验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要素,使学生懂得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思想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一部音乐作品不同的音乐段落表达的不同情感。
教学重点:欣赏《北风吹》、《十里风雪》、《扎红头绳》选段,体会情境。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刻画出不同艺术形象,表达不同的情感。
教学方法:对比法、体验法、听赏法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播放《白毛女》片段)师:这是一部什么作品?生:白毛女师:对,这是歌剧《白毛女》》,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歌剧之夜---《白毛女》选段(板书歌剧《白毛女》选段)二、欣赏1、什么是歌剧(课件出示,找学生读一遍)2、了解《白毛女》剧情,分享课前收集的资料师总结3、欣赏第一场《北风吹》。
(播放视频)思考:(1)该曲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愉快地)(2)边欣赏音乐边联想,喜儿是一个怎样的人?(欣赏第二遍)(3)体会休止符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
师分别示范演唱有休止符的,和没有休止符的歌谱,让学生体会休止符在情绪表达中的作用。
(解决重难点)(4)歌曲旋律进行的特点?(下行)(5)这种旋律进行的特点擅长表现什么样的情绪?(愉快而又忧愁)(6)再欣赏一遍,同时大家可以跟着哼唱旋律.(播放视频)4、总结,列表格5、欣赏第二场《十里风雪》。
初中音乐歌剧《白毛女》选段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歌剧《白毛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歌剧《白毛女》选段教学目标1.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与感受、体验歌剧音乐;2.通过欣赏和学唱《北风吹》《扎红头绳》片段,感受歌曲表达的音乐情绪,以及独唱和对唱这两种演唱形式的音乐表现;3.能够对中国歌剧《白毛女》的剧情有一定了解,能够初步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重难点用音乐要素分析作品。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ppt 课件、钢琴等。
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师现场演奏《北风吹》乐曲。
问题:1.这首乐曲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这首乐曲的名字叫什么?二、作品介绍1.剧情介绍河北省西北部有一个“白毛仙姑”民间传说:1935 年的除夕夜,地主恶霸黄世仁逼死外出躲债回家过年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喜儿抵债,喜儿受尽虐待,逃进深山,三年煎熬使她成为了“白毛女”,当地传说为“白毛仙姑”。
1938 年,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救出了喜儿,获得了翻身。
2.作品介绍歌剧《白毛女》是在1942 年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共有5 幕组成,1945 年首演于延安。
《北风吹》《扎红头绳》是其中的两个经典唱段。
三、作品剖析(一)《北风吹》唱段1.初听乐曲问题:这个唱段是哪个角色的唱段?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表现了角色什么样的心情?(《北风吹》是歌剧《白毛女》中的第一幕第一场,表达了喜儿等待父亲回家过年的迫切心情,表现出了喜儿天真活泼、纯朴开朗的性格。
)2.复听乐曲(体验利用音乐要素塑造人物迫切的心情)3.分析乐曲(教师边演唱边引导学生分析)演唱形式:女声独唱拍子:3 拍子(想起父亲的喜悦,用3 拍子这种跳跃性的拍子来表现想要见到父亲的迫切心情)节奏:四分节奏、二分节奏为主,总体舒缓旋律:整体线条宽广(暗示故事矛盾没有开始,教师演唱利用旋律线分析)音区:低音区5 --- 中音区6,叙述性乐器:长笛、小提琴为代表的弦乐,亲切感创作手法:采用同样旋律进行三遍演奏(强调角色作用)4.作品赏析观看歌剧《白毛女》的表演视频(天津歌舞剧院版本)5.表现作品师生合作,学生演唱前两段,教师指挥(二)《扎红头绳》唱段(在带领学生分析《北风吹》唱段后,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本收曲目)1.初听乐曲问题:这个唱段是哪个角色的唱段?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情节?表现了角色什么样的心情?(《扎红头绳》是歌剧《白毛女》中第一幕第二场的内容,成功塑造了父女俩真挚的爱和相依为命的骨肉深情。
歌剧《白毛女》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剧《白毛女》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歌剧《白毛女》中的经典选段。
•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调性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授歌剧《白毛女》的选段,包括歌曲的基本节奏、旋律、调性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步骤1. 欣赏《白毛女》选段请学生完成以下任务:•首先,向学生介绍歌剧《白毛女》的基本情节以及选段的背景信息。
•播放《白毛女》的选段,让学生用耳朵聆听,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自由发挥,记录下自己在听歌时的感受和想法,可以用文字、图画等方式进行表达。
2. 分析歌曲请学生完成以下任务:•借助歌曲节奏、旋律和调性等要素,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通过分析歌曲,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结构和节奏。
•引导学生思考,在歌曲中出现的情节和主题有哪些,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歌词等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3. 模仿演唱请学生完成以下任务:•请学生将歌曲自行演唱一遍,并注意以下要点:–歌曲的节奏、旋律和调性。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和情节。
•请学生在分组内进行模仿演唱,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为了更好的效果,可以安排小合唱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创作乐曲请学生完成以下任务:•请学生分组进行创作乐曲,以歌剧《白毛女》的情节或主题为主题进行创作。
•强调乐曲中的旋律、深情或忧伤的情感表达以及节奏等要素的运用。
•最后,请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评选。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一节课,学生们掌握了歌剧《白毛女》的基本情节和经典选段,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能力,及表达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创作乐曲的形式,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对歌曲的认识和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学生音乐欣赏的课程安排,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展现音乐的美丽和魅力。
歌剧《白毛女》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歌剧《白毛女》选段-人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毛女》这部歌剧的产生背景及文化内涵;2.能够听懂、感受歌剧《白毛女》选段;3.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体会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准备:1.音箱、音源;2.学生课本、乐谱和笔记本等。
三、教学内容:1. 介绍《白毛女》歌剧产生背景《白毛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作的第一部歌剧,作于1945年,是由中国著名音乐家黄自作曲,康漪等人词曲创作。
歌剧以山西的一个农村为背景,通过对阶级斗争的描写,表现了苦难的农民和英勇的解放军在精神和物质上互相支持、互相救助,用接力的方式逐渐消灭土豪劣绅、打土豪、分田地、保卫家园,迎接新的未来。
文化内涵这部歌剧反映了中国革命时期海内外有志之士的情怀,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封建阶级、反侵略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体现了革命人民的团结、力量和意志,代表了中国新文艺运动的艺术成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价值。
2. 歌剧《白毛女》选段欣赏选段简介《白毛女》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曲,例如《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打起手鼓唱起歌》、《永不消失的电波》等等。
这里选取的是《白毛女》第一幕第二场的选段。
选段欣赏步骤第一步,放音乐。
老师放出选段音乐,让学生捕捉旋律、节奏和音色等基本要素。
第二步,听音乐。
听完音乐后,带着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场景?歌曲反映了哪些内容?歌曲中的情感、色彩等方面体现了什么?第三步,交流讨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标准,将思考结果与同桌交流,最后老师带领全班交流。
第四步,评判欣赏。
根据老师的评价和标准,引导学生逐渐对音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3. 作业根据选段欣赏的结果,要求学生写一篇文章,包括以下内容:-选段的乐曲名称和创作人; -选段反映了哪些内容,歌曲表现了哪些情感、色彩等方面; -选段体现了什么文化价值,我自己的感受。
四、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白毛女》歌剧的产生背景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艺术的体会和欣赏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毛女》选段
关于戏剧
《白毛女》是戏剧这一章节的第一篇作品,阅读戏剧的内容提要,了解本章需要了解的文学常识,明确《白毛女》的地位,它堪称工农兵戏剧文学的开山之作,它对工农兵的戏剧文学产生了根本性和整体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歌剧剧本《白毛女》。
音乐欣赏《北风吹,红头绳》
设置问题,这首歌曲的基调是什么?并且仔细倾听唱词,了解这幕歌剧的主要情节。
这首歌曲主要出现在歌剧的第一幕中,总体来讲,节奏是十分欢快的,描绘了一个那经典的杨白劳给喜儿扎红头绳的画面,特别温暖和感人,随后故事的发展就由喜转悲了。
了解《白毛女》
在晋察冀边区某地,盛传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一个浑身毛发皆白的“仙姑”,经常在村头的奶奶庙“显灵”——把人们送到奶奶庙的供品吃得一干二净。
当地老百姓因此各个心惊胆战,每逢初一、十五都定时到奶奶庙烧香上供,乞求“白毛仙姑”保佑一方平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共产党、八路军来到这里,一位八路军区干部是无神论者,不信邪,一天夜里在人们烧香上供走后,就带人守候在神坛暗处。
当“白毛仙姑”来到庙中正准备拿走供桌上的食品时,八路军干部突然大吼一声:“你到底是人是鬼?”
“白毛仙姑”大吃一惊,狂奔而逃,八路军干部紧追不舍,追到一个山洞里,发现是一个白发女子,怀里抱着一个婴儿。
经询问得知,这“白毛仙姑”原本是一个农家少女,因长的好看,被恶霸地主逼死爷爷,强抢回家,不久又强奸了她,使她怀孕。
但恶霸地主后来又厌弃了她,另娶新欢,还图谋害死她。
她在别人的帮助下逃了出来,逃进山洞。
由于终日不见阳光,又吃不到盐,所以毛发皆白,只能靠吃奶奶庙中的供品勉强度日。
八路军区干部非常同情她的遭遇,并把她解救回来,从此她回到了人间,获得了新生。
这就是《白毛女》的原版故事。
关于作者
本剧的作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作家群。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
贺敬之、丁毅执笔,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作曲。
其主题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并借鉴西欧歌剧的创作经验,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
剧中的“红头绳”、
“漫天风雪一片白”、“我说、我说”等,都是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本剧的主题
歌剧《白毛女》作为“革命文艺”、“红色经典”,其主题的鲜明的政治性、革命性非常明确:它深刻揭示了“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重大主题,明确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反压迫、反剥削、反恶霸地主的强烈愿望,真实再现了共产党、八路军领导人民翻身得解放的客观实际。
正是这样一个鲜明的时代性主题,使得它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作用,启发了广大民众的阶级觉悟。
简单介绍歌剧(特点、表现等)
歌剧除了具有一般戏剧的特点(即有人物、有情节、有集中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之外,还具有自己的特点。
歌剧是综合音乐、诗歌、舞蹈等艺术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
有的歌剧只有歌唱,没有独白和对话;有的则是歌唱、独白、对话三者兼而有之,《白毛女》就是如此。
歌剧的特点
歌剧的特点,主要是以演员的歌唱来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如第一场喜儿的几段唱词和第二场杨白劳的几段唱词就很好地起了这种作用。
歌词的语言应是诗的语言,既要有节奏韵律,富有音乐性,又要深刻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
歌剧中的独白和对话,往往是在演员歌唱之间,在音乐的伴奏之下,用吟诵的调子或插话的形式来进行的。
在歌剧《白毛女》中,就是有歌唱、独白、对话三者穿插进行的,这样就让整个歌剧在三者兼有的情况下情节紧凑而且内容丰富,人物生动。
《白毛女》剧中的独白和对话虽然在歌剧中居于次要地位,却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可以贯穿许多主要情节,和音乐歌唱结合得紧密自然。
《白毛女》是创造我国民族新歌剧的奠基石。
它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如刚才大家听到的音乐《北风吹,红头绳》选用的就是河北民歌《青阳传》。
教学评价
自评:这节课总体课堂气氛还不错,大家也比较积极,只是我们在课文分析的深度上还不够,谈得还比较浅。
师评:本节课没有讨论歌剧,舞剧,电影三种形式的《白毛女》对比,但是这是本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它的表现都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