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

河台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摘要:河台金矿田位于广东省西部,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发现的最大金矿田,面积40km2。矿田

范围内大体分为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床组成,是地质工作的重点,高村、云西经勘探已提交储量50t,是目前河台金矿的主要开发对象;中带主要由太平顶、桃仔山、坑尾矿床组成;南带由宝鸭塘、尚台矿床组成。除高村、云西矿床外,其它矿床曾做普查或详查地质工作。本文主要通过从矿区地质工作包括科研和矿山开发过程对矿区地质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较合理的成矿模型,以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

关键词:糜棱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成矿机理;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河台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

1.1 区域地质构造

构造。该矿田位于诗洞-伍和-石涧-河台混合岩田的边缘带,是华南加里东期云开变质体的一部分。北东南西向延伸的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了该区次级构造和地质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特征。

地层。矿田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从北至南是已遭受变质作用的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以矿区南部横贯矿区的北东南西向F1断裂为界,北面为震旦系,南面为奥陶系和志留系,寒武系地层仅在矿区东南角有出露,其它地区缺失,是一套倒转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是震旦系地层。根据研究资料,粤西地区地层的含金性以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地层含金量最高,达9.0ppb以上,平均6.98ppb,并且随地层时代从老到新含金量逐渐降低。

区域变质岩与岩体。矿区范围内以片岩(含片状石英岩)、混合岩以及糜棱岩(千糜岩)为主,自北往南变质程度渐弱,F1以南以千枚岩为主。震旦系片岩的特征矿物是石英+白云母+(十字石)+(矽线石)+(钙铝榴石),是在中温、中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阶段性产物,其原岩可能是泥质岩石夹杂沉积硅质岩。混合岩则是区域变质作用的高阶段产物。糜棱岩(韧性剪切带)的原岩可以是片岩、混合岩或混合岩化片岩,是矿体主要的直接围岩。

根据对不同岩性含金量的进一步研究资料,区域中以片岩、变粒岩含金量高,因此,该区的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片岩系列岩石组成的地层是金的主要矿源层。

花岗岩体。诗洞花岗岩-云楼岗花岗岩-伍村花岗岩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原地-半原地-侵入花岗岩的演化系列。诗洞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与同期的混合岩有紧密的成因联系。而云楼岗花岗岩和伍村花岗岩形成于海西-印支期。锶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云楼岗花岗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壳,而伍村花岗岩则可能包含了部分更深源的物质。

1.2 韧性剪切带与控矿构造

1.2.1 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剪切带是指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由一系列变形岩石及构造破裂面组成的狭长的板状构造变形带。根据Ramsay(1980)的分类,剪切带分为脆性、脆-韧性及韧性三种类型。脆性剪切带内主要发育断层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等,这些岩石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发生明显的片理化;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糜棱岩系列岩石,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脆-韧性剪切带则发育片岩及糜

棱岩系列岩石,并以强烈的片理化为特征。根据研究,绝大部分金矿床主要是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

1.2.2 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

区域剪切带往往延伸几十至几百公里,并控制着金矿床的分布,金矿床一般不均匀地分布在区域剪切的次级剪切带或其交会处,河台金矿田就是位于区域剪切带的次级剪切带(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东延交会处。加拿大Colvin et al(1988),根据剪切带金矿床的大量实例,构筑了个理想的剪切带垂直分带模式:在剪切带的最上部,变形方式以脆性为主,矿化类型以细脉状矿化为主,并发育有动力成因角砾岩和有关的渗透性蚀变;在剪切带的中部,构造变形以脆-韧性变形为主,矿化类型以大脉状为主,局部有交代型矿化;在剪切带下部,构造变形以韧性变形为主,矿化类型以浸染状为主,也有细脉状矿化。这些不同的特征与其在不同深度的温、压条件有关。根据河台金矿田目前所揭露的剪切带特征看,按垂直分带应属于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大体以0m为界,以上为脆-韧性,以下过渡为韧性为主,均由糜棱系列岩石组成,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在矿化特征上,0m以上矿化和矿体不局限于剪切带(糜棱岩带)内,如高村在糜棱岩带上盘的51号石英脉矿体就是赋存在糜棱岩带以外,并且以脉状矿化为主,有大量的小石英脉(硅化体)出现,厚大富集矿体出现较多,0m以下逐步过度为以浸染状蚀变糜棱岩为主,并且矿体严格控制在糜棱岩带内。根据国外剪切带金矿床的研究资料,该类型金矿床延深一般达1100—1800m,甚至更深。本矿区内已发现的次级剪切带不同地段其原岩、围岩等条件不同,剥蚀深度不同,规模也不同,其长度有几十米到一、二千米,厚度也从一、二米到一百米不等,根据不同剪切带其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垂直分带上的相应位置,对找矿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成矿机理

河台金矿田的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控于近乎北东向的韧性剪切构造带及与之结合的热液蚀变作用,这些构造带形成于海西-印支期。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是多元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演化的产物,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花岗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及后期热液蚀变都以成矿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起着一定的作用。

2.1 金矿源层与金的活化迁移

根据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表明,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是主要金矿源层,这与国内外同类型的金矿床与前寒武系地层有密切的关系相类似,金的初步沉积富集可能与古地热热水活动有关。在加里东期,由于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矿源层中的金曾被活化和转移,可能存在两种转移形式:一是从高温区域迁出向相对低温地带转移,是基本的迁移方向;二是从矿源层岩石固体单元或成岩矿物中迁出,向颗粒界面、微裂理、解理等各种软弱面转移。

2.2 韧性剪切构造带与金矿化

海西-印支期构造带和与紧密结合的围岩热液蚀变作用严格控制了金矿床的定位和矿体的形态,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韧性剪切构造带提供了含金热液的运移通道,剪切带内两组不同方向的叶理特别是交岔部位将是金成矿最好部位。金的沉淀与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温度下降、压力的突然释放及由此引起的原始低度含CO2成矿溶液不混溶作用是金从热液中析出的主要诱发因素。热液与围岩中的铁反应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矿相分析,金的沉淀在第二世代硫化物形成期间达到最高峰。

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在时空上完全与韧性剪切构造带相伴随。绿泥石、绢云母、石英、硫化物等是

主要蚀变矿物。蚀变岩中的石英可分为三个世代,即构造岩前石英、早期热液石英和晚期热液石英。晚期热液石英与硫化物共生。硫化物又可以进一步分出两期,一期以中粗粒、自形黄铁矿为特征,另一期以细粒它形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为特征。

2.3 热液来源

对本区而言,云楼岗和伍村岩体不是主要的金源,但它们所对应的岩浆作用为成矿热水溶液的形成和循环提供了必要的热源。此外在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大量中酸性岩脉的侵入也在围岩蚀变中起重要作用,本区可见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出现。热水溶液可能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的混合。

2.4 矿体特征

热液蚀变、剪切带内部构造与矿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决定矿体的形态。从本区开采过程大量的现场观察资料表明,在剪切带内,矿体以细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体(蚀变糜棱岩)和金硫化物石英矿体两种形态产出,它们在空间上可以独立产出,构成金矿体,也可以相互交叉在一起,共同构成金矿体。两种矿体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最大达十余米,如果两种类型的矿体同时出现,往往是厚大和富矿包出现的部位,延伸也较大,单独出现时则规模小,变化大,矿体常呈透镜状或串珠状出现。在细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体中,常见硫化物沿叶理方向分布,但如果仅见自形好、粗颗粒的硫化物往往含金品位不高;金硫化物石英脉按产状可分两类,一类为遭受强烈变形的石英脉,石英出现动态重结晶,这类石英脉呈透镜状或串珠状,脉宽可达1m或更大,脉中硫化物呈网脉状“胶结石英”出现,微细金粒沿重结晶石英排列方向分布,并出现细粒石英包裹金;另一类规模更小的石英脉(硅化)沿糜棱岩片理产出,形态较复杂,有时呈褶曲状。

3 找矿方向

根据微观和宏观的资料表明,粤西、桂东南区域上找矿的基本标志是:

(1)老地层(寒武、前寒武系)中含碳质、富泥质的片岩、变粒岩等变质岩地层往往是金的矿源层;

(2)有区域构造带的次级剪切带通过,具体表现为糜棱岩、碎裂岩带;

(3)围岩蚀变主要以绿泥石、绢云母、硅化、硫化物为标志;

(4)从微观上,Au与Ag、As、Pb、Zn、Cu相关性较好,部分与Sb、Hg相关性亦较好,次生金元素〉4ppb的异常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分析金化探异常区可参考这些标志;

(5)岩石化学特征数值,国内外多数地区的成矿特征表现为,赋矿岩体一般K2O/N a2O〈1,而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提供热源或热液)的K2O/ Na2O〉1;

(6)就本矿区或某一局部区域而言,即使具备上述条件,成矿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它们包括:

①在岩体或混合岩分布区不利于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矿体,主要是金元素向外(相对低温区)迁移,这在矿区某一矿床或矿床中的某一地段都可以得到证实,如坑尾矿床,后迳矿床、云西矿床的某些地段,但远离热源由于成矿热液减少、流动性差也不利于成矿;

②剪切带(糜棱岩带)的规模(长度和厚度)决定其本身的延深深度并与矿体规模有密切关系;

③在较年轻的地层中也不利于成矿,最好是寒武或前寒武片岩的大块残留体中通过的剪切带,比如本区的北矿带中的高村、云西矿床;

④有后期热液蚀变(浸染型硫化物)的叠加更有利于成矿或提高矿体品位;

⑤本区中矿带和南矿带不利于形成大规模工业矿体可能与上述几个因素的同时作用有关,同时也

有可能由于北矿带本身规模较大有利成矿并且影响了其下盘南侧剪切带的成矿,由于提供热源的岩体是在矿区北部,热液流动方向应自北向南自下而上;

⑥北矿带特别是高村、云西矿床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是重点找矿方向;

⑦尽管矿区内有小规模的后期构造,对矿体有小距离的错动(如高村矿床),矿区内剪切带和矿体都具有隐覆和向东侧覆现象,但并未有证据证明有大型后期构造对成矿造成大规模的破坏,但后期小断裂确实影响了矿体和围岩的稳固性和完整性;

⑧开采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仍然应先建立在对上述找矿标志和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遵从成矿规律和找矿原则开展找矿探矿工作,减少探矿风险,避免耽误时间,尽快争取在寻找后续资源上有新突破,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喜山·等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及找矿·长春地质学院,1991

2Zhou Y Z.Geology and Geochmistry of Hetai Gold Field ,Southern China.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1993.

3凌井生·等云开大山及其外围金矿远景区成矿条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4邓景等·粤西南金矿成矿规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5王鹤年等·华夏地块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6张志兰等河台金矿的硫铅同位素特征·成都地质学院,1987。

7刘振升·河台金矿矿床特高品位及成矿富集规律研究·黄金,2001,22(3):11~14。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金矿产区之一,而山东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也是广大矿业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岩石地质特征、构造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等方面对山东金矿区进行研究。 一、岩石地质特征 山东金矿区主要由中生代大陆岩石构成,其中北部以中生代二迭系花岗岩为主,南部以三叠系为主。在南部的沂蒙山地区,晚三叠世花岗岩体和斑岩体广泛分布,是金矿的主要赋存岩体。这些岩石中普遍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和黑云母等金矿化元素,并且在热液流体作用下形成了众多的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二、构造地质特征 山东金矿区主要处于华北地块的东南缘,普遍受到了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的影响。区域构造以由北向南的大断裂带和褶皱带为主,整体上为强烈走滑造山带。以沂蒙山为中心的构造划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在此处的断裂分界比较明显,南部以逆冲断裂为主,北部以走滑断裂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在山东金矿区矿化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 三、矿床地质特征 山东金矿区有着比较丰富的金矿资源,其中以伴生和独立金矿床为主。伴生金矿床主要包括热液型金矿床和层控型金矿床,

后者多以变质杂岩中石英脉和千枚岩体为赋存岩体;独立金矿床主要包括蚀变带金矿、深部高温低压热液型金矿等。 四、找矿方向 根据山东金矿区的地质特征可以得出一些找矿方向: 1. 善于选址于构造节点区域:构造活跃区域是断裂槽门的必经之路,选址于这些区域寻找金矿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2. 利用大区域地球物理勘探:包括重力、地电、电磁等等,应用这些勘查手段,能够初步追查海量的背景成矿地质信息。 3. 利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寻找金矿:利用各种矿床的矿石、岩石及其它辅助成矿地质地球化学资料,研究进行找矿方向判断。 4. 根据区域化学成分分异规律判断金矿远景:区域地球化学资料中不同元素的富集,反映不同程度的背景成矿作用,从而大概判断出成矿地段的远景。 总之,山东的金矿蕴藏量较为丰富,如能有效利用以上的找矿方向,相信可以取得理想的找矿效果。五、矿区的开发与治理 山东省金矿区的开发与治理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金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贵金属,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高度的重视。然而,矿业开发也会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山东金矿区的开发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此,在确保金矿资源安全、经济利用的同时,还需要注意保护环境,减小矿业开发对环境的影响。

ht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

河台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摘要:河台金矿田位于广东省西部,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发现的最大金矿田,面积40km2。矿田 范围内大体分为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床组成,是地质工作的重点,高村、云西经勘探已提交储量50t,是目前河台金矿的主要开发对象;中带主要由太平顶、桃仔山、坑尾矿床组成;南带由宝鸭塘、尚台矿床组成。除高村、云西矿床外,其它矿床曾做普查或详查地质工作。本文主要通过从矿区地质工作包括科研和矿山开发过程对矿区地质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较合理的成矿模型,以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 关键词:糜棱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成矿机理;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河台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 1.1 区域地质构造 构造。该矿田位于诗洞-伍和-石涧-河台混合岩田的边缘带,是华南加里东期云开变质体的一部分。北东南西向延伸的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了该区次级构造和地质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特征。 地层。矿田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从北至南是已遭受变质作用的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以矿区南部横贯矿区的北东南西向F1断裂为界,北面为震旦系,南面为奥陶系和志留系,寒武系地层仅在矿区东南角有出露,其它地区缺失,是一套倒转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是震旦系地层。根据研究资料,粤西地区地层的含金性以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地层含金量最高,达9.0ppb以上,平均6.98ppb,并且随地层时代从老到新含金量逐渐降低。 区域变质岩与岩体。矿区范围内以片岩(含片状石英岩)、混合岩以及糜棱岩(千糜岩)为主,自北往南变质程度渐弱,F1以南以千枚岩为主。震旦系片岩的特征矿物是石英+白云母+(十字石)+(矽线石)+(钙铝榴石),是在中温、中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阶段性产物,其原岩可能是泥质岩石夹杂沉积硅质岩。混合岩则是区域变质作用的高阶段产物。糜棱岩(韧性剪切带)的原岩可以是片岩、混合岩或混合岩化片岩,是矿体主要的直接围岩。 根据对不同岩性含金量的进一步研究资料,区域中以片岩、变粒岩含金量高,因此,该区的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片岩系列岩石组成的地层是金的主要矿源层。 花岗岩体。诗洞花岗岩-云楼岗花岗岩-伍村花岗岩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原地-半原地-侵入花岗岩的演化系列。诗洞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与同期的混合岩有紧密的成因联系。而云楼岗花岗岩和伍村花岗岩形成于海西-印支期。锶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云楼岗花岗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壳,而伍村花岗岩则可能包含了部分更深源的物质。 1.2 韧性剪切带与控矿构造 1.2.1 韧性剪切带的特征 剪切带是指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由一系列变形岩石及构造破裂面组成的狭长的板状构造变形带。根据Ramsay(1980)的分类,剪切带分为脆性、脆-韧性及韧性三种类型。脆性剪切带内主要发育断层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等,这些岩石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发生明显的片理化;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糜棱岩系列岩石,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脆-韧性剪切带则发育片岩及糜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引言 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 1.1地层 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 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 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 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多金属矿地质矿产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摘要】对目前国内成矿带地质背景、多金属矿产分布及成矿带特征的了解,对近几年资源评价项目工作中发现的矿床、矿点密集,成果显著的成矿带以及铜、钼、铅、锌、银成矿带进行了找矿潜力重点分析。同时,对其它成矿带进行了简单的资源潜力评价,为今后国内各地区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多金属矿产;矿产特征;找矿方向 1 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1.1 陡山沱组多金属矿 陡山沱组主要围绕矿山穹窿旁边出露,可非常显著的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由下至上按照顺序分别为第一岩性段浅灰色含有硅质网格含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是含磷岩系,核心岩性为鲜红色骨板状磷块岩、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黑灰色块状磷块岩、含磷条形白云岩、含磷炭质分成岩;第三岩性段是暗灰色厚层状含灰色燧石团块白云岩;第四岩性段为灰色炭质分层岩夹角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白云岩具银铅锌矿化。该组控制了区内51%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化)点,冰洞山、沐浴河等矿床就产在该组第四岩性段中。矿石结构大多都是粒状结构、穿插交代结构、双晶聚片结构、自然形成板状结构等。矿石构造大多都是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脉状穿插构造、多孔状构造及稠密浸染状构造。矿石中金属矿物大都是闪锌矿、方铅矿,然后是褐铁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都呈现它形粒状,一般以集合体形式出现。矿石的化学成份主要是铝、贫硅、钾,而富镁、钙、铁及硫为特点。有用的成分除铅锌矿外,伴有镉、银和硫。矿石类型根据氧化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矿石、有氧化矿石。根据矿石的组成划分主要有脉状穿插类矿石、稠密浸染状类矿石、块状硫化物类矿石和角砾状类矿石。工业类型大都有含锌铅矿石及含银锌矿石等。 1.2 冰洞矿床的地质特征 冰洞山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大都是南沱组、乱石沟组、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冰洞矿床为一套浅海台地—滨海相互沉积,按照岩性组合的不同,又将其划分为四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大都是粉砂质粘土岩、含有大量的锰白云岩;第二岩性段大都是含磷土岩和含碳土岩;第三岩性段为硅质块状或硅质条带花岗岩;第四岩性段下面和上面都是炭质页岩,中部夹5—10m巨厚层细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白云岩,铅锌矿就产在其中。冰洞矿床构造和走向简单,以震旦系界面为边界分为上下两大构造层。在矿层最上方近矿部位的炭质页岩见同沉积压缩变形波状褶曲,发育宽缓褶皱,对矿体均有一定破坏作用。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黄铁矿化。 1.3 灯影组铅锌多金属矿

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近年来,山东省金矿资源储量持续增长,成为我国金矿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地区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研究已经成为地质学家、矿业专家和各级政府机构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山东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浅谈。 一、山东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 1.构造特征:山东金矿主要分布在本区的构造断层带中,矿体 常常沿断层带展布,走向多南北或东北-西南,倾向多东南或 东北。此外,矿体也常常沿着变质带展布,构造比较复杂。 2.岩性特征:山东地区的金矿多数是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和 沉积岩中的脉状或者块状矿体。其中,变质岩中的金矿主要赋存于褶皱、节理、石英脉和剪痕等构造组成的矿化带中;岩浆岩中的金矿主要是网状和脉状矿体;沉积岩中的金矿主要是赋存于千枚岩、黑云母片岩和麻粒玄武岩之间的矿化带。 3.矿物学特征:山东地区的金矿常伴生有多种金属矿物,包括 银矿、铜矿、铅锌矿等。矿石主要以黄金为主,同时也含有银、铜、铅、锌等金属元素。黄金晶粒大小差别明显,有的晶粒大于1mm,矿物学特征上来说,山东的金矿矿床多为浅成低温 热液型和接触变质型矿床。 二、山东金矿的找矿方向研究 1.矿化规律和赋存条件:山东地区的金矿多分别在变质带和岩

浆岩中赋存。因此,在找矿工作中,要重点探测这些岩体,特别是对深埋的变质岩、岩浆岩进行探测。 2.构造条件:山东金矿的分布多受控于区域断层和变形带的分布与演化,因此,在找矿工作中,要着重探测这些断层和变形带。 3.地球物理条件:山东地区的金矿多分布于地形复杂的山区,由于传统地质勘探方法在这些地区的效率较低,地球物理勘探成为发掘新矿区的较有效方法。应用电法、重力法、磁法和地震勘探技术结合石英等探测技术,可以全方位探测地下矿藏的分布情况。 四、结论 山东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复杂多样,知识面广,需要深入研究探索。山东地区的黄金矿化规律不确定性较大,因此,在找矿工作中,要运用多种综合型勘探方法,并且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来加强发掘新矿区的效率,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找矿效率和发掘黄金矿藏的目的。

甘肃省西和县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甘肃省西和县小东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小东沟金矿床矿体产于中泥盆统安家岔组(D2a2-5)地层中,受层位和层间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岩石为石英脉、千枚岩、含铁方解石石英脉。通过分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热源、含矿热液运移机制、矿质沉淀积聚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指明了找矿方向。初步认为该矿床属于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的变质热液矿床。 标签:金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模式小东沟 1区域地质概况 小东沟金矿床处于西成矿田西部,秦岭褶皱系西秦岭海西褶皱带东段。 1.1地层。出露地层主要有上古生界泥盆系、少量的中生界三迭系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上古生界泥盆系为浅海~滨海陆棚相沉积,是一套浅变质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的类复理式建造。 1.2构造。西成矿田位于人土山—江洛断裂与董河—黄渚关断裂之间。区域上以近东西向展布的广金坝复式背斜为主要构造骨架,Ⅱ级构造以平缓褶皱及紧闭褶皱为主。区域内主要发育有东西向、南北向及北东东向三组断裂。 1.3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不发育,主要为一些小型中酸性岩体。 1.4矿产。该区控矿构造复杂,含矿地层较广泛,岩性主要有灰岩、板岩、砂岩、千枚岩等。小东沟金矿床位于此区的四儿沟门~歇台寺~安家岔金成矿带中。 2矿区地质 秦岭地区处于极为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岩浆活动强烈,变质作用复杂。本矿区位于广金坝复式背斜核部,草关花岗闪长岩体的东南部。 2.1地层。矿区主要分布地层为中泥盆统西汉水组(D2x)、安家岔组(D2a)及少量的第四系(Q)。 2.2构造。矿区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褶皱构造规模、形态较小。金矿的形成、分布、富集均与构造活动关系密切。矿区内主要发育两条横贯矿区东西的区域断裂F2和F3。断层的类型主要有:与矿体平行的顺层断层,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如F2、F3等;北东~南西向断层F7,斜切地层产出,该断层主要为导矿作用,对矿区主要矿体Ⅲ-24影响大。

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

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探讨 贵金属矿床是指含有黄金、银、铂金和铑等贵重金属的矿床,由于其珍贵稀有,具有 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战略地位。而贵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寻找一直是矿产地质工作者和矿业投 资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将从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 1. 地质构造条件:大多数贵金属矿床都与构造带、断裂带和岩浆活动有关。与造山 运动形成的褶皱带和断裂带,以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成矿构造带等都是贵金属矿床的成矿 构造条件。 2. 岩石地质条件:与含有贵金属的岩浆岩特别是火山喷发岩相关的岩石地质条件是 贵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硅酸盐岩、变质岩、火山岩和含矽的沉积岩等都是贵金属矿 床形成的重要宿主岩石。 3. 成矿热液条件:成矿热液是贵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成矿条件,成矿热液具有高温、高压、高流动性和高溶解能力等特点。它能够将金属元素从深部地壳运输到浅部,并在适 宜的条件下沉积成矿体。 4. 地球化学条件:地球化学条件是贵金属矿床形成的重要条件。在地球化学条件下,成矿元素以离子形式或络合物的形式携带着成矿热液,在适宜的地质构造和岩石地质条件 下沉积成矿体。 5. 影响因素:地质历史、气候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和外部作用等是贵金属矿床形成 的重要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贵金属矿床的形成和寻找方向。 1. 地球物理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和电磁法勘探等 在贵金属矿床勘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可以反映地球内部构造、物性特征和地下空间分 布等信息,为贵金属矿床找矿提供重要的物理依据。 2. 地球化学勘查:地球化学方法如地球化学剖面、地球化学异常、水、土壤、气体 和植被的地球化学勘查等在贵金属矿床勘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 映地下贵金属矿床的物质组分、浓度分布和潜在富集区等信息,为贵金属矿床的找矿提供 重要的地球化学依据。 3. 地质勘查:地质勘查是贵金属矿床勘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通过野外地质调查、 岩石取样、化验分析和地质钻探等手段,对贵金属矿床的矿床类型、矿床地质构造、矿床 岩石地质特征和矿床成矿规律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勘查和研究。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熊阜松;邵拥军 【摘要】金银山金矿床属益阳南郊金矿田中的一个新发现的矿床。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和破碎带中石英脉型金矿体形式产出。矿床成因初步归纳为深源-浅成-构导-渗流-叠加成矿。矿体有向南西侧伏现象,矿区南部是今后找矿重点地区。%Jinyinshan Au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deposit in Nanjiao gold ore field in Yiyang.The deposit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and occurs in the form of gold-bearing fracture zone type gold ore-bodies and quartz vein type orebodies in fracture zone.It is initially conclud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s deep source-supergene-tectonic mineralization-filtration-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The orebodies are pitching towards southwest,thus it appears that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mining area is the key target area of prospecting in the future. 【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 【年(卷),期】2015(000)005 【总页数】4页(P644-647)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金银山;湖南 【作者】熊阜松;邵拥军

胶东地区金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胶东地区金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唐战元;谭建刚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人们对黄金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为了高效的实施胶东地区的金矿开采工作,提出针对该地区金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的研究.从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地质特征两个方面分别对金矿地质构造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结合中国胶东地区的成矿地质特点,得出有关于金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方法的结论,为该地区金矿的勘测与开采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9(000)006 【总页数】2页(P83-84) 【关键词】胶东地区;金矿;地质构造;找矿方向 【作者】唐战元;谭建刚 【作者单位】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威海 264200;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威海 264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据中国针对矿产行业现状的调研结果以及分析报告显示,中国的金矿开发情况依旧备受人民大众的广泛关注,从中国金矿储藏量的排名情况来看,胶东地区是中国较大的一个金矿集中区域。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黄金的使用频率也远超从前,为此需要加大对胶东地区金矿的开发力度,同时提高金矿的开矿效率。胶东地区通常指的是青岛、烟台以及威海附近的区域,此区域当中金矿众多,星罗棋布,开发出的金矿可以经过加工成为工艺品,由于金元素的一些特殊的化学性质,也会被用在一些特殊的工程当中[1]。现如今胶东地区中已知的金矿床以及达到近100处,其中按照金矿床覆盖的面积以及矿床规模上来看,特大矿床有5处,大型矿床8处,中小型矿床共85处,还有一些微型的矿点二百多处,而矿区内的金矿储量高达近600吨。 为了保证该区域的金矿开采工作可以顺利有序的进行,需要在前期对胶东半岛地区的金矿地质构造特征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以方便确定找矿方向,进一步促进外围与深部地质找矿。 1 金矿地质构造特征 通常来讲地质构造特征分别从矿区地质构造特征和矿体地质特征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调查分析。针对胶东地区当中的A金矿进行研究分析,主要的金矿化分布在主干断裂-招平和涧里-两侧的次级断裂金矿化走向,主要受到断裂或者是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在复合部位富集。 1.1 矿区地质特征 胶东地区的金矿矿区主要分布在胶东隆起西部的位置,主要呈现的是断裂和褶皱的构造形式,区内地层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2]。 招平断裂横穿整个金矿矿区,在此断裂带东部存储着大量变质系的岩石,这种岩石的外观为斜长形的闪片麻岩,除此之外,来存在一部分的石墨岩和大理岩,经过长时间的构造作用,现阶段胶东地区金矿区的地质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金矿区地质简图 图中1代表的是金矿的挤压片理化带,2表示的是密集节理带。胶东地区的金矿矿区地表经历变迁,形成了区域性的构造断裂发育,逐渐呈现出的矿区地质特征为

吉林和龙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吉林和龙地区主要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胡春廷 【摘要】和龙地区是吉林省重要的多金属勘查区,近年来发现了众多铁、钼、金、银矿床(点),显示出该区良好的找矿潜力.根据目前已发现矿床(点)的地质特征,划分 出6类主要矿床类型.该区矿产勘查主攻矿种应以铁、钼为主,兼顾构造蚀变岩型石英脉型金、银矿;主攻矿床类型为太古代沉积变质铁矿、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斑岩型钼矿.区内找矿应在重点围绕已发现矿床的攻深找盲基础上,沿古洞河北 北西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不同岩性接触面进行区域性的追索找矿,尤其应注意东 西向断裂构造与北东及北西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强硅化蚀变岩或石英脉出露部位、二长花岗岩或花岗闪长斑岩或花岗斑岩侵入地段或多金属异常发育地段的勘查工作.【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5(016)004 【总页数】8页(P60-67) 【关键词】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和龙地区 【作者】胡春廷 【作者单位】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三队,吉林延吉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24 和龙地区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与吉黑褶皱系接触带附近的和龙地块上,位于古亚洲构造成矿域与濒西太平洋构造成矿域叠加复合部位

之吉黑成矿省吉中—延边Mo—Au—As—Cu—Mo—W成矿带和华北(陆块)成矿省辽东(隆起)F—Cu—Pu—Zs—Au成矿带的结合部位[1],属中国地质调查局确定的21个重点成矿带之一的辽宁吉南成矿带的东部(图1)。邵建波[2]对吉林省大地构造和成矿带的划分进行了系统论述,李成、卢秀全、万文周、李兴国、陶胜辉、赵坤、李晨辉、王喜、张密刚、王秀英等[3-15]分别对不同矿种的金属矿床特征和找矿标志等进行了研究,奠定了该区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的研究基础。但对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产分布规律、找矿前景等研究相对较薄弱,其表现为对该区主要金属矿床成因类型认识多样;对各矿种金属矿床成因缺乏统一认识。因此,本次研究结合前人工作成果对区内主要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类型、分布规律及成矿构造背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初步探讨,对今后在该地区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区域上太古界鞍山群是区内最古老的变质岩系,其构成了和龙断块褶皱基底,由新至老分别为甲山组、百日坪组及鸡南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含铁岩系,原岩为基性—中基性—酸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及硅铁质沉积岩,沿古洞河深断裂南侧的鸡南—百日坪—甲山一带大面积分布,因受华力西晚期岩浆岩的侵蚀和高原玄武岩的覆盖,多呈北西向残块形式存在;中元古界色洛河群呈北西长条带状分布于卧龙—仲里一带,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含石墨硅质条带大理岩;下古生界青龙村群呈北西向出露于卧龙村—仲里村一带,系一套优地槽沉积物,下段为斜长角闪(片麻)岩夹磁铁矿层,中段以变粒岩夹大理岩为主,上段以晶屑(岩屑)凝灰岩为主;上古生界主要为二叠系下统庙岭组与柯岛组,出露于风照村—青龙村一带,其中庙岭组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夹灰岩地层,岩性以灰色长石石英砂岩为主,夹角岩化粉砂岩与灰岩,柯岛组为火山岩地层,岩性为凝灰质砂砾岩、片理化流纹质凝灰熔岩、流纹岩等。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自下而上分为西山坪组和长财组,其中西山坪组以中性火山岩及火山质沉积物为主,长财组下段为一套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谢春明 【摘要】根据泰宁何宝山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宝山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的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后期的,对南北向 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破坏作用.金矿化蚀变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明显受断裂控制.而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结合地质类比法,通过 构造分析法及矿区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及弧形的拐弯处、F2-4断裂深部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 【期刊名称】《福建地质》 【年(卷),期】2014(033)002 【总页数】7页(P87-93) 【关键词】金矿;断裂;控矿构造;找矿方向;何宝山 【作者】谢春明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16;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龙 岩,364012 【正文语种】中文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自1995年矿山开采以来,随着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已探明的金矿储量日趋减少,资源紧张与日俱增,原地勘单位提交的金矿储量已消耗殆尽,资源危机已露端倪,并制约着矿山的经济发展。为解决生产发展和资源紧缺的矛盾,通过研究矿床的控矿构造,查明成矿规律并指出找矿方向变得极为迫切和极具有实际意义。 1 地质概况 何宝山金矿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陈蔡—武夷中间地块的西南缘,闽西北浦城— 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坳陷的过渡地带。矿区主要出露前寒武系黑云变粒岩组合段。矿区东北端出露有加里东期正长花岗岩*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泰宁县 何宝山金矿区何宝山矿段普查地质报告,1992。[1]。何宝山金矿主要产于变粒岩及长兴岩体中的蚀变破碎带中(图1)。 图1 泰宁何宝山金矿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Hebaoshan gold deposit in Taining county1—前寒武系;2—加里东花岗岩;3—闪长玢岩;4—石英脉;5—断裂含矿蚀变带;6—推测断裂含矿蚀变带;7—断裂及编号;8—金元素土壤异常等值线;9—异常编号;10—勘探线 2 主要断裂控矿特征 何宝山金矿处于崇安—石城断裂带中段,北东向断裂系中南溪—坳上断裂上盘, 南坑—三湖断裂与南坑尾—八里桥逆断层构成对冲构造的共同下盘,何宝山—大 马絮倒转背斜的核部。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 北东向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 裂裂隙群,控矿断裂构造带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规模不大,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为成矿后期,对南北向控矿断裂具有破坏作用*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福建省泰宁县何宝山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研究,

龙头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龙头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龙头山金矿位于中国河南省信阳市南部的龙头山地区,是一个富含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大型金矿床。该矿床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其中构造控矿作用至关重要。 首先,龙头山金矿床位于巨型断层及其分支构造中,这些断层构造对金矿成矿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层构造使原岩破裂、错动,形成了成矿基础,创造了富矿物的空间,为金矿成矿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热液通道。在断层构造的影响下,矿体以层状和脉状分布,矿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形成了一条成矿带,在这条带上出现了多个金矿体。 其次,龙头山金矿床在古构造运动和后期构造升降过程中受到多次变形和改造作用,形成了多期次的含矿流体活动。随着构造运动的不断演化,岩石、矿石的物理化学特性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种构造变形效应对金矿成矿影响巨大,对金矿深部的储存、富集、释放等环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龙头山金矿床的构造控制作用在金矿的探测和勘查中非常重要。 最后,对于龙头山金矿的找矿方向,需要在构造控制作用下,结合岩石学、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等,综合实施多种勘探方法。在巨型断层及其分支构造附近,应该注意寻找岩石变形和脆性构造,借助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寻找地下有矿丘、矿脚边界;同时,传统的地层、岩性等勘探资料也可以为找矿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之上,对龙头山金矿区域开展综合测区、远程遥感等勘探,力争全方位、高效率地开展找矿工作。同时,感受区域矿业的变化、通览业界趋势,对区域和产业发展进行合理部署,

往往也能为找矿提供有益的思路和参考。 总之,龙头山金矿床构造控制作用是龙头山金矿成功开发的必要基础,对于龙头山金矿的探测和勘查也是至关重要的。在未来的勘探中,需要实施多种勘探方法,综合应用各类资料,努力寻找更多的金矿资源,推动该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龙头山金矿的相关数据分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是金矿的储量。根据信阳市有关部门数据统计,截至 2019年底,龙头山金矿的探明储量为3723.05吨,预测储量为8421.74吨。与前几年的数据相比,金矿储量呈现出不断增长 的趋势,说明该矿床在新一轮勘探中得到了进一步开发和认识,也反映出河南省矿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次是开采效益。对于矿山企业而言,既要关注储量的开发,也要关注开采的效果,即所得到的产品质量和数量。据报道,龙头山金矿的生产连续多年保持在120吨以上,2019年共生 产金属黄金128.55吨,银636.39公斤,铜189吨,增加值超 过亿元。这说明该矿床的生产效益稳定上升,成果显著。 第三是矿区环境保护。在采矿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矿区环境的保护,防止污染和损害。针对龙头山金矿的环境保护,近年来河南省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重点推进了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数据显示,龙头山金矿矿区采矿地下水与周边地下水未发生交流,矿山土石方设施、路堤固结稳定,保障了矿区生态环境的健康与有序发展。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小秦岭金矿成矿规律.doc

敖汉旗金厂沟梁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小秦 岭金矿成矿规律 摘要:金厂沟梁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东段的一个Ⅲ级隆起-努鲁儿虎隆起上,为含金蚀变岩和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脉两种矿化类型,且以前者为主,文章阐述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关键词:金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找矿方向1矿山概况金厂沟梁金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金厂沟梁镇,地理坐标为:东经0°16′19″―0°17′04",北纬41°58′10”―41°59′00"。矿区西北距赤峰市158千米,距敖汉旗首府所在地新惠镇75千米,交通较方便。金厂沟梁金矿采矿历史最早始于1836年,继后有断续民采活动。1957~1990年地质部门在金厂沟梁金矿西矿区共探获C+D级矿石量217.78万吨,金金属量28005.45千克。1989~1993年金厂沟梁金矿开始自主探矿,提交勘探报告四份,累计查明C+D级矿石量27.94万吨,金金属量3763千克。2区域地质背景金厂沟梁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东段的一个Ⅲ级隆起-努鲁儿虎隆起上。努鲁儿虎隆起总体上为一由背斜组成的基底隆起构造断块,南北分别受赤峰~开源(F1)和北票~承德(F2)深大断裂带的控制,向西被受控于新华夏断裂(F3)的老哈河凹陷所隔断。背斜的两翼分布有中太古界变质片麻岩为主的地层,沿其轴部为以海西~燕山期的一系列中~酸性侵入杂岩体为主所组成的构造岩浆带。该隆起带分布的主要矿产有金、铁、铜、铅、锌,在其两翼各自形成了相互对称的两个金矿带,金厂沟梁金矿床即是分布于北翼金矿带上的一个大型金矿

床。3矿区地质金厂沟梁金矿为位于金厂沟梁一二道沟矿田西北部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在矿区7平方公里范围内主要分布为中太古界建平群小塔子沟组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及角闪岩等深变质岩系,构成隆起的基底。中生代上侏罗系--下白垩系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形成断陷盆地,叠置于基底岩层之上。第四系冲积、洪积物分布于河床、沟谷及阶地之上,最大厚度达20余米。本区片麻岩为一单斜层,局部可见小型紧闭褶曲,岩层节理裂隙发育。片麻理走向近东西,南倾为主,倾角60~90°。地层含金丰度值3~50ppb,平均9.29ppb;�石等时线年龄25.4亿年。矿田南部有西台子印支期斑状中粗粒花岗岩,为郝杖子金矿床的含矿围岩,黑云母K-Ar法年龄187. 8Ma,错石U-Tn-Ph法年龄196.23Ma。金厂沟梁矿区南侧见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东西向展布,K-Ar法年龄7. 9Ma,岩体北部边缘及接触带见铜矿化;矿区东南对面沟复式岩体外部相为中细粒花岗闪长岩,钾长石K-At法年龄6. 3Ma,错石U-Tn-Pb法年龄5.51Ma;内部相为花岗闪长斑岩,全岩K -AY法年龄1. 5Ma,属于燕山晚期产物。该岩体与金厂沟梁金矿形成于一个统一的空间内,金厂沟梁金矿田内的一系列矿化及矿脉以该复式岩体为中心分布,距离不超过3公里,并构成明显的水平分带,岩体内及外边缘为细脉浸染状铜矿化,并在岩体北侧片麻岩接触带上矿化增强局部形成铜矿体。岩体之外0~3公里是放射状分布的脉状金矿组成的外环带,这种空间上的规律性分布形式是岩体与成矿相互联系的最直观反映。4矿床地质特征在金厂沟梁矿区总面积7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发现70余条金矿脉,以北东向头道沟正断层为界将矿区分割为东、西两个矿区。断层西侧称金厂沟梁金

湖南邵阳县龙山金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湖南邵阳县龙山金锑矿区构造控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贺文华;康如华;刘大勇;马武良;谢彪武;胡绪云 【摘要】Longshan Au-Sb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Jiangnan block, and reaches south to South China fold belt, which is in the Yangzi plate. The feature of the regional structure include uplift belt and fold sys-tem, has both Jiangnan block and South China fold belt. The W-Sb-Au ore belt in the region is controlled by the Baimashan-Longshan uplift belt, and the Longshan Au-Sb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Longshan dome. There're 4 times tectonic events in Longshan area. In The Xuefeng movement, the NWW strike Longshan dome was taking embryonic form. In the Caledonian movement, the NE strike comprehensive fold was formed. In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the NEE strike cleavages superimposed on the earlier folds. In the Yanshan movement, the NEE strike faults deformation went from plastic to brittle, and the structure predominantly fold become fault. Longshan Au-Sb deposit emplacement and the ore vein development are controlled by Longshan comprehensive inversion anticline. More groups fault in the center of the anticline are control the ore vein emplacement. The NWW strike faults, which is large angle intersect with regional cleavages, is the most ore-hosting structure. The parts intersect with NEE strike faults, NE strike faults, and fold axial plane cleavages, is the favorable parts for mineralization, there're tabular ore bodies distribute along the intersection. The ore bodies extend in dip direction is 1-1.5 times bigger than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pitch to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成矿构造系统解析和构造控矿规律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成矿构造系统解析和构造 控矿规律 钱建平;符有江;周永宁;李佳奇;常德才;李风豪;韦振兆;苏特 【摘要】通过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分析、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造地球化学测量、勘探资料系统整理编图和三维地质建模,厘定了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成矿构造系统,并将其解析为加里东期近东西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海西期?印支期北西西与次级北北西向\"入\"字型成矿构造子系统、喜山期溶洞成矿构造子系统,阐述了复合成矿构造系统的基本要素、特征和控矿作用,重建了成矿构造系统的演化过程,系统地总结了矿区构造控矿规律.通过研究认为不同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不同的矿床类型:近东西向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了石英脉型钨矿体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的产出;北西西与次级北北西向\"入\"字型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了蚀变岩型金多金属矿体的产出;溶洞成矿构造子系统控制了溶塌堆积型金矿体的产出.不同矿段的蚀变岩型金矿脉构式不同:由西向东,由Ⅱ矿段→Ⅴ矿段→Ⅰ矿段,依次呈现出\"入\"字型、\"多\"字型和\"亖\"字型,在动力学机制上都统一于成矿期东西向右旋力偶剪切构造应力场.控制脉岩的构造、控矿构造和控洞构造具有一致性和继承性,蚀变岩型的金矿脉具有:北西西和北北西走向优选性,矿体倾向随岩脉倾向变化而变化,矿体具有向北西侧伏的规律.含矿岩系的层序构造亦是有利的控矿因素.根据这些控矿规律可以有效地进行矿区找矿预测. 【期刊名称】《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年(卷),期】2018(042)006 【总页数】18页(P1046-1063)

【关键词】金矿;成矿构造系统;构造解析;构造演化;构造控矿规律;老硐沟;内蒙古【作者】钱建平;符有江;周永宁;李佳奇;常德才;李风豪;韦振兆;苏特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42 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形迹大都不是孤立产出的, 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构造形迹交织在一起构成一个复杂的地质构造系统, 成矿构造分析实质上是成矿构造系统分析。相对一般地区, 与内生成矿有关的构造往往具有较为强烈和复杂的变形历史, 因此所形成的构造系统亦更为复杂。从构造解析的观点看, 一个成矿构造系统常常可以解析为若干个成矿构造子系统。它们或者是由不同成因的成矿构造子系统共同组合而成(钱建平等, 2017), 或者是由不同时期形成的成矿构造子系统复合(继承、改造或叠加)而成。阐明成矿构造系统的构成方式和演化过程有助于深化矿区构造控矿规律认识和拓展矿区的找矿空间。 老硐沟金多金属矿区构造变形复杂, 多期断裂交汇, 主体褶皱伴随热穹窿状二长花岗岩基的侵入, 基性、中性和酸性脉岩广泛发育, 矿化元素和类型多, 包括蚀变岩型金银铅多金属矿化、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化、石英脉型钨钼矿化, 近年又发现了溶洞型富金矿体, 不同的矿化类型受制于不同大地构造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成矿构造系统。但矿区工作程度低, 前人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矿床类型、矿床成因和找矿方

河南大华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大华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张霄旭;吴清杰;张金霞;王鑫;李堃;韩凯;张国跃 【摘要】大华山金矿位于毛堂—蒲塘金矿田东南部,矿床由两种工业类型金矿组成,即产于岩体内的斑岩—隐爆角砾型金矿和产于岩体外构造破碎带中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区以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为主,这种类型的金矿在毛堂—蒲塘金矿田尚属首例.文章对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构造控制了岩体和矿体的空间分布,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热液,金矿的形成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毛堂—蒲塘一带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并与大华山金矿进行对比,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了矿区及外围找矿有利地段.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18(009)004 【总页数】8页(P603-610) 【关键词】大华山金矿;地质特征;成矿因素;河南;找矿方向 【作者】张霄旭;吴清杰;张金霞;王鑫;李堃;韩凯;张国跃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51 大华山金矿区位于河南省淅川县毛堂乡,矿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0′57″~111°21′57″,北纬33°12′30″~33°13′30″。处于南秦岭北坡金多金属成矿带(罗铭玖等,1991),南阳盆地西部,属于毛堂—蒲塘金矿田,位于毛堂金矿南侧。2013—2015年通过勘探工作,共圈定15个金矿体及13个金铜矿体,估算金的 金属量5825.95 kg,共生铜金属量1602.29 t,伴生银金属量19 332.01 kg,是该地区探明的第一个中型金矿床(李胜利等,2015),取得重大的找矿突破;K1-1 主矿体分布于老田Ⅰ号隐爆角砾岩体南0.7 km,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以往毛堂—蒲塘一带发现的金矿为隐爆角砾岩型金矿,探明资源储量均为小型金矿床(曾庆 光等,1987;吴清杰等,2014)。对本矿区成矿地质特征的研究,对附近区域的 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和对比,预测成矿的有利地段,以期为进一步开展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南秦岭造山带东段,荆紫关—师岗复向斜的北部,淅川主断裂北侧(图1)。以淅川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基底岩层与盖层岩片两部分,基底地层由古元古界陡岭岩群、中新元古界武当岩群、新元古界耀岭河岩群组成,盖层岩片由震旦系—石 炭系组成;陡岭岩群主要为中深变质的片麻岩,武当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的中酸性火山岩夹陆源碎屑岩;耀岭河岩群主要为一套浅变质的中基性火山岩,震旦系—石 炭系由浅海沉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地层组成。 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为北西西向,元古宇结晶基底总体表现为一地背斜形态,最古老陡岭岩群构造层分布于中部,两侧为较新构造层。断裂构造较发育,按展布方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