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李月娟

合集下载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龙源期刊网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作者:邵敏华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及其对于应激反应的预防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腫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经手术室护理干预后,94.44%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其中22.22%的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16.67%的患者出现心率异常的情况,16.67%的患者处于状态,13.89%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经常规护理后,80.56%的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效果感到满意,其中47.22%的患者出现血压异常情况,41.67%的患者出现心率异常的情况,36.11%的患者处于状态,30.56%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在肿瘤手术中,手术室护理干预是预防应激反应的有效手段,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118-02肿瘤的形成,主要与致癌因素作用下的基因改变有关,在身体局部形成肿块,一般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切除肿瘤组织,有效治疗疾病。

在肿瘤手术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心状态,警惕应激反应的发生。

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刺激以及负面情绪是诱发应激反应的主要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实施护理干预,保障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保护其肝肾功能、胃肠道功能,预防应激反应的发生[1]。

本研究以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手术室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2018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肿瘤患者,分别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36例)和常规护理干预(36例),各自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方法将7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常规护理,一组加强护理,观察手术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和心理反应情况。

结果加强护理组的血压、心率变化不大,心理状态良好,两组差异显著,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患者的预后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影响分析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恶性肿瘤发病率较以前明显提高。

发现初期,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由于患者的年龄、修养、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个人心理等因素的不同,对肿瘤产生的心理状态也有差别。

这种应激反应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产生影响,对麻醉程度和手术的效果有负面作用,所以在手术室开始进行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是一个良好的开始。

根据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这一课题,我科室立项研究[1],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2年1月-2012年8月,我院手术室施行79例肿瘤手术,其中男性38例,女性41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8岁,平均年龄48.6岁;胃部及消化系统肿瘤33例,肺部及呼吸系统肿瘤患者12例,骨肿瘤4例,泌尿系统肿瘤3例,女性原位癌25例(包括乳腺癌11例,子宫癌和附件癌14例),脑部肿瘤2例。

将患者随机分为加强护理组39例和普通组40例,两组各项数据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1.2]先进行一次患者基本心理状态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自然情况,经济状况,对医生和护士的期望和相对应的专业心理测试题目,并根据患者疾病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分,存档作为参考数据。

普通组护士在手术前常规进行消毒,讲解相关注意事项和禁忌,并签知情同意书。

加强护理组从各方面入手,帮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内容如下:1.2.1手术前护理:因为肿瘤患者都认为已到了生命晚期,没有了求生欲望,精神萎靡,针对此种情况医护人员应加强沟通,及时和患者交流,使心理负担减轻,积极配合,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心理需求得到满足,以达到良好的精神状态,才能达到手术成功、手术治疗的最终目的。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探讨

·临床医学·159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平均年龄(29.0±0.6)岁。

病程0.8~6年,平均病程(3.1±1.1)年。

以上资料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方法常规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常规护理:手术前做好备血、备皮工作,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将患者送到手术室。

控制手术室内湿度和温度。

配合医生完成基本工作,严密监视患者在手术期间的生命体征。

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病房,麻醉药效消失后,告知患者基本的注意事项。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基础上接受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室环境森严,患者在进入后都会产生很强烈的紧张感。

在进入手术室前,护理人员先向患者介绍手术室内的基本情况,以便患者能够更快速地度,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数据统计结果证明,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心率及血压均有波动,常规组患者波动的幅度相对较大,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焦虑情况对比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在手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分别为(48.29±0.41)分以及(51.21±1.24)分。

手术后,评分变为(50.24±1.55)分和(54.65±1.0)分。

可见,常规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焦虑情绪更为严重。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出院前,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进行了满意度评160作者单位定西市中医院 甘肃 定西 743000注:1 mmHg=133.322 Pa价。

观察组患者给出的平均评分为92.25分,常规组患者给出的平均评分为87.72分。

可见,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对更高。

3 讨论不同的乳腺癌患者对疾病、手术的认知程度不同,在手术前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和担忧,处于这种状态下对手术的成功是非常不利的。

应激反应是个体在受到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及心理反应。

生理反应包括血压上升,心率和呼吸加快,肾上腺皮质激素大量分泌。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s nf at e u e yn rigitre t n P 00 )b t a o i po e yruiecr aoe P i icnl rd cdb us ev ni ( < .1 ,u sn t m rvd b o t ae ln ( > g i y n n o w n
3 )行 为干 预 : 术前体 位 训练 。患者 于术前 2 ① —
3d进 行 头低肩 高 仰 卧体 位 训练 , ・一 4次 d ,每 次 3 ~ 0
6 i。 术中体位改 良。采用舒适体位, 0m n ② 并随手术
进 程 调整 体位 。麻 醉后 根 据患 者体 型 、 颈部 长短 , 在 肩 背 部 垫海 绵垫 , 颈下 置 长 圆形 颈 垫, 后 头部 高 度 垫 以 自然 垂下 刚接 触 到手术 台为 宜 : 部垫 U形 头垫; 头
惧 心 理 是 保 证 手 术顺 利 进 行 和 预 防术 后 并 发 症 的
理 特点 等 。 同时,应 随时评 估 患者 的理 解 和接 受能
力 , 时纠 正 患者 的认 识误 区, 及 使患 者对 手术 有 正确 的理解 。 必要 时可请 手 术 效果 良好 的患 者现 身 说 教,
以减 轻 患者 因缺 乏 手术 相 关 知 识 而产 生 的焦 虑, 降 低 其 紧张度 , 高其 耐受 力 。 提
为 试 验 组 和对 照组 , 组 6 每 6例 。 照组 采 用 常 规 护 理 ; 验 组在 常规 护 理 基 础 上 采 用 术 前 、 中 和 术 后 护理 干预 对 试 术 观 察 2组 患 者 干 预前 后 焦 虑 抑 郁 情 况 、 中疼 痛 情 况 、 中 手 术体 位 耐 受情 况 及 术 后 头痛 、 吐 发 生 率 果 术 术 呕 结 经 过 护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分析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17-06-09T17:13:37.5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徐静李清蓉[导读] 对肿瘤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状况,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手术室四川广元 628012【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实验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心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肿瘤手术患者实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血压以及心率状况,减少应激反应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影响效果肿瘤患者由于受手术环境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应激反应,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对手术麻醉效果造成影响,所以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来降低应激反应[1]。

本次研究主要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效果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实验组男女比例为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39~68岁,中位年龄(53.5±14.5)岁。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40~69岁,中位年龄(54.5±14.5)岁。

对比两组患者的上述研究资料发现无明显差异(P>0.05),表明研究资料一致性较好。

1.2方法1.2.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具体方法如下:热情接待患者并询问其睡眠情况,评估其心理状态,保持适宜的病房温度以及湿度,做好手术之前的备皮以及备血等准备,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进行手术,手术完成之后做好与病房护士的交接工作。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情况。

结果干预组患者焦虑症状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焦虑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乳腺癌手术;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一种非特异性的防御反应,可引起生理和心理变化,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发生紊乱,对手术进行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并且对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也有影响,在围手术期加强对患者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应激反应[1],本研究旨在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6年2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4.0±16.0)岁;干预组50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7.5±17.5)岁。

两组女性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p>0.05)。

患者和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研究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行手术室护理,具体措施为:(1)术前访视患者,了解患者过敏史、肝功等资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相关事宜,告知手术流程、麻醉方式、手术体位、手术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对手术治疗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主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通过语言、眼神等给予患者安慰和引导,帮助患者正确处理不良情绪,使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2)术前加强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安慰及鼓励,在送入手术室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颠簸、碰撞,保持手术室整洁安静。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选择86例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n=43),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观察组,n=43),对比两组患者DBP、SBP、HR及心理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DBP、SBP、HR、 SAS及SD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肿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应激反应,利于术后恢复,具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肿瘤手术;应激反应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的不断变化,肿瘤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

由于大多患者缺乏对手术的了解,因此会产生恐惧感,再加上手术会给患者带来创伤,所以也会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刺激,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且不利于术后恢复[1]。

有研究显示,有效的手术室护理干预通过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2]。

本次研究选取86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展开分析,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需进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86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25-76岁,平均(51.42±5.71)岁;对照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24-78岁,平均(53.19±4.26)岁。

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对本次实验内容、目的理解,并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排除神经系统异常者,组间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复兴情绪以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中所有纳入样本均来自于我院收治的手术患者,对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期间患者筛选后纳入患者108例。

研究中在保证小组中样本数量相同的情况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随后为不同小组之中的患者制定不同的临床护理措施,并开展组间对比。

结果:研究中为观察组患者选择的护理方式为手术室护理干预,为患者开展组间对比的过程中,不同小组中患者的应激反应、负性情绪以及预后质量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临床上为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选择手术治疗方式的同时开展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避免患者在手术治疗中出现应激反应,同时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以及不良情绪进行优化,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预后影响临床中,手术是很多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但是由于手术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存在一定的侵害性,加上患者手术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因此患者很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甚至应激反应,这会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了更好的避免类似问题,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

笔者在本文中针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复兴情绪以及预后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开展研究样本筛选的过程中,将时间设定为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将研究上报我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批准后,对所有被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研究样本一般资料患者数量性别(男/女)年龄区间平均年龄10861/4722~5341.5±5.7 1.1.方法开展本次研究的过程中,结合患者的所属小组不同,为患者提供不同的临床护理服务。

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案选择为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环境进行主动的介绍,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后,引导患者选择较为舒适的体位来配合手术开展,在开展手术治疗之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手术室中的仪器设备进行充分的检查,随机为患者建立起生命体征监护以及心电监护,以此来保证患者的手术顺利开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李月娟
发表时间:2018-09-27T16:12:40.3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下第12期作者:李月娟王灵英胡黎敏
[导读] 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
李月娟王灵英胡黎敏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遵循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围术期传统护理,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例干预前后血压(收缩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量表(VAS)等指标(评分)水平。

结果: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肿瘤;手术治疗;应激反应;效果
肿瘤(tumour)是一组多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引起局部组织细胞增生的赘生物,呈占位性块状突起。

依据当前临床对新生物细胞特性对人体危害性程度分级,肿瘤又可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类,在病灶的生长速度、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均存在差异性。

手术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举措,但其局限性也相对明显,即此方式具有侵入性、创伤性,可对人体造成损害。

手术在治疗肿瘤疾病中意义重大,但在疾病(人们对肿瘤的错误认知)与手术的双重“刺激”下,可出现明显负性情绪与应激反应,典型如焦虑、抑郁、紧张、绝望等,对手术治疗安全、预后效果带来影响[1]。

护理干预在既往研究中已被证实效果突出,但现阶段研究对其具体护理方案的制定、使用尚未统一。

本文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急反应的影响,现将其报道如下,供业内同行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7年12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肿瘤手术患者38例临床资料;①本组患者入院均获得相关检查确诊,符合临床对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诊断标准;②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患者均为出现精神异常症状或意识障碍;④本次研究内容均获得相关伦理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②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内容者;③临床资料不全者。

对本组患者采用数字表随机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1~75岁,平均(55.79±7.42)岁;其中结肠癌4例,直肠癌8例,卵巢癌4例,乳腺癌3例;分析组19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32~76岁,平均(56.01±7.38)岁;其中结肠癌3例,直肠癌9例,卵巢癌3例,乳腺癌4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执行传统护理方案,完成肿瘤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疏导、健康宣教、用药服务、病情监护等;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内容,即:在常规基础护理项目中,积极展开手术前相关准备,要求护理人员认真落实。

手术前1h护送患者进入手术室,完成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如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度符合手术要求;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遵医嘱对患者一系列生命体征表现予以观察,包括患者言语、表情、肢体动作;此外还包括如下两点:①手术开展前1~2d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安排手术责任护理人员完成巡视,并在巡视期间对患者予以健康宣教,包括对疾病、手术方式、预期收益等普及,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等,使患者对于手术治疗环境的了解。

此外,在宣教中可邀请既往成功案例现身说法,协助患者心理疏导的工作,实事求是,交流中做到诚恳、认真、尊重事实,以减少患者惶恐不安,稳定患者心态;②手术麻醉前,需向患者做好耐心的沟通,了解其内心情况,对于手术意识较差者应加强相关操作的讲解,缓解患者压力。

同时在确保不影响肿瘤手术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减轻其痛苦与不安。

③在手术完成后,应针对患者手术部位予以消毒液等清洗,擦除存在的血渍,并对患者手术切口予以保护,最后将其安全送入病房。

1.3观察指标
采用血压、心率监测仪检测患者入院手术前后血压与心率水平;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焦虑情绪,量表总分值80分,获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2];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疼痛越严重[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采用检验。

2结果
干预前两组病例血压、心率指标水平与SAS、VAS评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干预后两组均获得改善,且分析组收缩压、心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AS、VAS评分同样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3讨论
肿瘤患者手术期间,选择正确合理的护理方法具有重要性,不仅有助于增加治疗成功率、安全性,同时亦可提升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强调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后的干预内容,通过纠正患者对于治疗的错误认知,并依据事实情况对患者安全作出保证,在满足知情权的同时,缓解了可能存在的医患矛盾,促使患者心态健康,最终提升临床疗效[4]。

此外,众所周知,手术治疗期间,如何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是确保手术安全进行以及疗效收益的重要标准,在肿瘤疾病中,应激反应是刺激物患者身心特性交互作用产生的结果,不仅仅由刺激物引起,还与患者对应激源的认识、个体处理应激事件的经验等有关。

此反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生理反应与心理反应,前者以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血压升高、心率加速为主。

在本文中可见,两组患者术前血压、心率表现无显著差异性,经干预后,血压与心率明显下降,且分析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提示手术室护理的开展利于纠正患者高血压与心率水平,减少由此引起的负性事件。

除了上述提到的生理反应外,心理也是应激反应的重要指标,患者可出现自我防御及应对反应[5]。

,本文以焦虑情绪为指标,可见两组干预前表现突出,经干预后明显缓解,且手术室护理效果更优。

此外疼痛方面,分析组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预示手术室护理有助于减少患者疼痛感,这也体现了手术室护理服务的个性化特征,在减轻患者应激反应中效果突出[6]。

综上所述,临床展开肿瘤手术期间,选择合理、适宜的手术室护理内容有助于恢复患者血压与心率水平,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减少疼痛感,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艳秋, 郑丽颖, 李延秋,等.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7,4(15):116-117.
[2]潘莉玮. 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降低肿瘤手术患者应激反应中的效果观察[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6, 39(6):102-103.
[3]古秀清, 林青.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14):6-8.
[4]刘翠花, 罗雁平, 侯诗楠.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研究[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50):25-26.
[5]马艳红, 杨祯琴.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中国农村卫生, 2017,(10):46-46.
[6]张小慧.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应激反应、负性情绪及预后的影响[J]. 中国疗养医学, 2017, 26(12):1293-12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