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18-19世纪浪漫主义

合集下载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

英国文学:浪漫主义时期(romanticsm)18世纪末和19世纪出浪漫主义文学在全欧盛行。

浪漫主义作家反映了那一时期处在资产阶级革命和社会革命时期的社会情绪、意识形态及人生观。

他们注重人的本能和感情,以此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浪漫主义文学与古典主义的灵感的想像,思想与情感,尤其主张以诗歌来抒发个人的情感,表达对理想的追求。

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和罗伯特.彭斯开创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到了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浪漫主义诗歌达到顶峰。

由于诗人的社会立场和作品的思想内涵不尽相同,19世纪前期英国浪漫主义可分为消极和积极两个派别。

以威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骚塞等“湖畔诗人”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诗人愤世嫉俗,忧郁失望,作品以诗吟湖光山色和田园风光为主。

以拜伦、雪莱、济慈等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则充满破除封建束缚的革命激情和向往新生活的崇高理想。

作品强调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充满瑰丽的想像和奔放的激情。

威廉.布莱克的《天真之歌》展现了一个充满博爱、仁慈、怜悯和快乐的世界。

诗人用孩子般的眼光看世界,用空想欢乐主义来理解社会。

鲜明有力的诗句中处处渗透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孩子般率真而欣悦的感受以及对宇宙和谐的领悟。

在《经验之歌》创作与刻印期间,诗人的思想受到法国革命的巨大冲击,对革命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诗人清楚地理解了英国人民的苦难,不再天真,对社会有了深刻的经验。

布莱克的其他作品与以上诗集风格有所不同。

形式上,他放弃了惯用的格律而采用无韵的自由体诗,内容上,他以歌颂人性解放与精神自由、歌颂革命、反对传统的理性主义以及英国封建专制以及追求崇高而神圣的理想为主。

《耶路撒冷》一诗长四千多行,主要讲了人的堕落与重生。

布莱克诗中的人道主义与民主主义精神赋予了诗歌极大的生命力;艺术上打破了18世纪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

他强调本能、感情、想像力,以清新奔放的无韵体诗抒发理想。

布莱克给诗坛带来的一股清新奇特的诗风对后浪漫主义的发展有着功不可没的贡献,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历史背景
哲学思考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深 刻的哲学思考,探讨人性、道德、自 由等主题,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和思考。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关注历史背景,将 文学作品与历史事件、社会现实等联 系起来,展现出浓厚的历史感。
05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与评价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01
丰富了世界文学的多样性
作品风格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注重细节描写和人物塑造
晚期浪漫主义
时间范围
1830年-1860年
特点
关注人性探索,深入挖掘内心世界,强调个 性表达
代表人物
丁尼生、布朗宁、梅尔维尔等
作品风格
心理分析、象征主义和神秘主义,注重艺术 表现和情感渲染
03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人 物及其作品
威廉·布莱克
诗歌形式与技巧
诗歌形式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形式多样,包 括长诗、短诗、叙事诗等,强调 韵律和节奏感。
象征与隐喻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善于运用象征 和隐喻手法,通过具象的描绘传 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情感渲染
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注重情感渲染 ,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和渲染来 打动读者。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பைடு நூலகம்
自然描绘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善于描绘自然,将 自然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强调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存。
01
时间范围
1789年-1800年
02
03
04
代表人物
拜伦、雪莱、济慈、华兹华斯 等
特点
强调个人情感、自然和自由, 反对理性主义和传统束缚
作品风格
富有想象力,追求形式和语言 的创新
中期浪漫主义
时间范围

英国文学发展概述(3)

英国文学发展概述(3)

英国文学发展概述(3)五、浪漫主义时期文学(1798-1832)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诗风大变。

苏格兰农民诗人罗伯特·彭斯(Robert Burns, 1759-1796)给英国诗坛带来一股新鲜的气息。

他的抒情诗自然生动,感情真挚,讽刺诗尖锐锋利,妙趣横生。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 1757-1827)是版画家兼诗人,想象奇特,极富个性。

他的短诗意象鲜明,语言清新,后期的长诗内容比较晦涩。

他在诗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独特的神话体系,具有神秘主义色彩。

布莱克的革命性、独创性和复杂性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先驱。

1798年,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50)与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e, 1772-1834)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 ),其中大部分诗歌出自华兹华斯之手,用简朴的语言描写简朴的生活。

《抒情歌谣集》的问世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

华兹华斯在1802年诗集再版时写的序中对诗歌作出了著名定义:“好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溢”。

浪漫主义是对新古典主义的反拨:诗歌内容不再是对现实的反映或道德说教,而是诗人内心涌出的真实感情;诗歌语言不是模仿经典作家去追求高雅精致,而是要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用语。

浪漫主义诗人崇尚自然,主张返朴归真。

浪漫主义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每个诗人各有其特征。

同样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疗效作用,使人的心灵净化和升华,柯勒律治则赋予自然神奇色彩,擅长描绘瑰丽的超自然幻景。

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和波西·比希·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1822)属于革命诗人,但拜伦自我表现意识强烈,而雪莱深受柏拉图哲学影响,憧憬美丽的理想和理念。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

英国文学的发展及其代表作品引言英国文学是世界文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本文将探讨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

古代英国文学1.安格鲁-撒克逊时期(5世纪至11世纪)•凯尔特传统和民间故事•赫鲁晓斯史诗《贝奥武夫》2.中世纪文学(11世纪至15世纪)•亚瑟王传说(如马拉里《亚瑟王与圆桌骑士》)•杰弗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文艺复兴时期1.伊丽莎白时代(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约翰·密尔顿的史诗作品《失乐园》2.马洛里时代(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约翰·邓恩的诗集《鸟》•亚历山大·蒲柏的散文作品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代1.浪漫主义(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威廉·华兹华斯和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诗歌作品•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2.维多利亚时代(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查尔斯·狄更斯的小说作品(如《雾都孤儿》、《双城记》)•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作品(如《道林·格雷的画像》)现代英国文学1.20世纪早期•维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到灯塔去》•T.S.艾略特的诗歌集《荒原》2.当代文学•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作品(如《失落之城》、《英国病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小说作品(如《使女的故事》)结论英国文学在各个时期都有着令人惊叹的成就,塑造了世界文学的重要角色。

从古代传统到现代创新,英国文学将继续为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和启发。

注:以上只是一些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因篇幅限制未能详尽涵盖全部作品。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贡献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贡献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积极贡献【最新版】目录1.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概述2.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3.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积极贡献4.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概述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是 19 世纪初期在英国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

它是对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反动,主张回归自然、强调个人情感和独立精神。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受到了法国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影响,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带来的思想和文化冲击。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及作品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萨缪尔·泰勒·柯勒律治、威廉· Wordsworth、拜伦、雪莱、约翰·济慈等。

他们的作品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如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对历史和神话的借鉴等。

其中,华兹华斯的《湖畔诗篇》、柯勒律治的《古舟子咏》和《忽必烈汗》、拜伦的《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和《唐璜》、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西风颂》、济慈的《奥西曼迪亚》等作品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积极贡献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倡导个人独立精神。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呼吁人们摆脱社会的束缚和偏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这种个人独立精神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为后来的个人解放和民主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2.呼吁回归自然。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张回归自然、尊重自然。

这种思想对后来的环保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丰富文学表现形式。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上具有很大的创新性,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束缚,开创了新的文学形式和风格,如诗歌、小说、戏剧等。

这种创新为后来的文学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4.倡导国际主义。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强调国际主义精神,主张各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平等合作,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
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由于艺术上的成功,为俄国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以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的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争取和歌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包括谁

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所谓湖畔派三诗人包括谁

湖畔派三诗人指的是19世纪英国的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赛这三位浪漫主义诗人。

他们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梅尔这两个湖畔居住,他们写的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被称为“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出生于1770年,他的原生家庭是一个律师之家,但是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13岁父亲也离开了他,1787年进剑桥大学。

1975年和妹妹多萝西移居乡间,1797年和诗人柯勒律治认识,两人一起出版了《抒情歌瑶集》。

《抒情歌瑶集》的创作是一种崭新的风格,开创了英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骚赛出生于1774年,出生于布里斯托的一个布商家庭,是“湖畔派”三诗人中人气最差的一位。

他是诗歌方面的大理论家,主要论著只是《抒情歌谣集》第二版的序言。

柯勒律治出生于1772年,是英国的诗人,文评家,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湖畔派的艺术主集中体现在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共同
创作的《抒情歌诗瑶集》再版《序言》还有《诗的措辞》中,他们的作品寄情于湖畔山水,歌颂大自然,用来表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憎恶。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丰富多样,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体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思潮。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 h)、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和约翰·济慈(John Keats)。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自然之美和想象力,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主义和机械理性。

2.维多利亚时代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作品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工业化带来的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布朗宁(R obert Browning)。

3.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潮,他们通过详细描绘characters 和settings 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文学更注重内心世界和隐喻,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斯特(Alfred, Lord Tennyson)和约翰·艾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等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有显著贡献。

5.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理解人类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rt Five: Romanticism in Englandthe Age of PoetryTeaching Arrangement:I. Historical BackgroundII. RomanticismIII. A. poets1. Escapist romanticists / Lake Poets(湖畔派诗人) (William Wordswor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Robert Southey)2. active romanticists /demonic group/Satanic school (撒旦派) (George Gordon Byron, Percy Bysshe Shelley, John Keats)B. essayists (Charles Lamb, William Hazlitt, Thomas De Quincey)C. novelist (Walter Scott)I. Historical Background(1) Industrial Revolution —transformed Britain from agricultural to industrial country, responsible for the change in the pattern of social life and the worsening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2) American revolution in 1775— 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written by Thomas Jefferson in 1776, with its emphasis on individual rights;(3) The French revolution in 1789 —introduced the democratic ideals: liberty,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for everybody;(4)the abolition of slavery in the British colonies;(5) the introduction of system of national education;(6)the Factory Acts《工厂法案》by which the employment of children under nine was forbidden by the law.(7) Lyrical Ballads, 《抒情歌谣集》a collection of poem by William Wordsworth and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published in 1798, which marked the start of Romanticism as a literary trend. II. English Romanticism1. definition—English Romanticism is generally said to have began in 1798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Wordsworth & Coleridge‘s Lyrical Ballads and to have ended in 1832 with Sir Walter Scott’s death and the passage of the first Reform Bill《改革法案》in the Parliament.English Romanticism is a revolt of the English imagination against the neoclassical reason. The French Revolution of 1789-1794 and the English Industrial Revolution exert great influence on English Romanticism.Romanticists show in their works their profound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social reality and their deep hatred for any political tyranny, economic exploitation and any form of oppression, feudal or bourgeois. In the realm of literature, they revolt against reason, rules, regulation, objectivity, common senses, etc. and emphasize the value of feelings, intuition, freedom, nature, subjectivism, individuality, originality, imagination, etc.2. The features of the Romantic writings:1)?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bourgeois society.2) Their writings filled with strong-willed heroes or even titanic images, formidable events and tragic situations, powerful conflicting passions and exotic pictures.3) pay attention to spiritual and emotional life of man. Most works are supernatural and full ofimagination.4) interest in the past, the unusual, the unfamiliar, the bizarre5) strong desire to escape from the reality.6) concerned much about the influence of nature.7) Their writings free from any rules, they fight against the tenure of new classicism: order, harmony, balance, reason. They ask for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8) A feeling of loneliness & a note of melancholy8) The glorification of the commonplace--- the aim of good poetry is “to choose incidents and situations from comm on life” and to use a “selection of language really spoken by men”, and to awaken in the reader “freshness of sensation” in the presentation of “familiar objects”.9) characterized by 5 “I”s: Imagination, Intuition, Idealism, Inspiration, Individuality.3. Two schools of RomanticismA. escapist romanticists, “the Lake Poets”湖畔派, represented by William Wordsworth华兹华斯, Samuel Taylor Coleridge柯勒律治and Robert Southey骚塞.B. active romanticists, “the Satanic school”撒旦派, with Byron拜伦, Shelly雪莱and Keats 济慈as representatives湖畔派Lake Poets18~19世纪的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先后在格拉斯米尔和文德美尔两个湖畔居住,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

在诗歌题材上,他们主张写下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他们的理论和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改革和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但是他们否定诗歌的社会作用,美化中世纪的田园生活,提倡唯心主义、唯灵主义、神秘主义;把“听天由命”看成是人的“天性的永恒部分”;拜伦和雪莱对此进行过激烈的批评。

湖畔派诗人起初都同情法国革命,随着革命的深入,由害怕革命而退却,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

当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日益明显的时候,青年诗人拜伦、雪莱开始登上文坛,向湖畔派诗人展开论争。

拜伦在一八O九年完成的讽刺长诗《英格兰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中,不仅回答了消极浪漫主义者操纵的刊物《爱丁堡评论》对拜伦诗作的攻击,而且还严厉地谴责了湖畔派诗人的消极倾向。

由于他们敢于向湖畔派诗人作斗争,因而被英国绅土们斥之为撒旦(恶魔),所以文学史上称拜伦、雪莱和济慈为“撒旦派”。

一般说,湖畔派诗人代表消极浪漫主义倾向,撒旦派代表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虽然湖畔派诗人在与古典主义的斗争中有过贡献,在诗歌的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但其历史地位远不及撒旦派重要。

III. poets—Lake Poets1. William Wordsworth威廉·华兹华斯(重点)1.1 lifeBorn in 1770 i n a lawyer‟s familyOrphaned when he was 14Went to school in Hawkshead, developed a deep love for nature1787-1791 Studied at Cambridge--political enthusiasm roused1790-1792 visited France twiceIn 1797, moved to Somerset with his sister Dorothy and made friends with Coleridge, all devoting their time writing poetryPublished Lyrical Ballads together with Coleridge.Two periods of his literary careerA revolutionist with liberal politics idea and ambiguous religionA conservative, coming to believe that man‟s wild spirit is needed taming by the church1.2 major works:1) Lyrical Ballads 《抒情歌谣集》followed by “The Preface to the Lyrical Ballads”—served as the manifesto of the English Romantic Movement in poetry.2) famous short poems:About nature: “I wondered Lonely as a Cloud”“独自漫游似浮云”,or “The Daffodils”“咏水仙”“Intimation of Immortality”“不朽颂”“Lines Composed a Few Miles Above Tintern Abbey”“丁登寺”; “To the Cuckoo”“致布谷鸟”; “My Heart Leaps up When I Behold”“我心雀跃”; “To a Butterfly”“致蝴蝶”“An Evening Walk”“黄昏漫步”About human life:--sympathy for the poorLucy Poems 《露西组诗》“The Solitary Reaper”“孤独的收割者”“The Old Cumberland Beggar”“康伯兰的老乞丐”“Michael”“迈克尔”“We are Seven”“我们七个”3) “The Prelude”“序曲”--Wordsworth’s autobiographical poem in 14 books published after his death, a spiritual record of his mind, showing his own thought and sentiment.1.3 Comment on WordsworthA. The poet of natureNature---medium---revelation (启示)Nature--- entity--- communicating with God, learning more about God, and enjoying the holy and awesome feelingsNature--- purest, most uncorrupted form, a manifestation of God‟s creation powerB. Wordsworth‟s definition to poetryGood poetry must speak “the real language of man” and write about the life of common people i n an imaginative way.Good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