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建筑分析

合集下载

浅谈天坛神厨、神库的功能与独特性

浅谈天坛神厨、神库的功能与独特性

遗产观察 / Heritage Observation148浅谈天坛神厨、神库的功能与独特性王 蕾,李 高,吕玉欣(北京市天坛公园管理处, 北京 100061)摘 要: 神厨、神库等祭天附属建筑作为筹备祭祀活动重要的场所,承载着祭祀活动重要的礼仪性和功能性。

文章通过对《太常寺则例》《光禄寺则例》《大清通礼》等古籍中相关内容的梳理,对天坛坛域内圜丘坛、祈谷坛两组神厨、神库在清朝的功能进行了总结和推测,并对天坛神厨在建筑和功能等方面的独特性进行了简要的陈述和猜想,希望可以对整个祭天礼仪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使更多的人对祭天文化的了解更加充实和具体,同时也希望能够唤起更多的人对于祭祀附属建筑的关注及保护利用。

关键词:天坛;神厨;神库;功能;清朝 中图分类号:TU29 文献标志码:ADOI:10.19490/ki.issn2096-698X.2019.12.148-153The Functions and Specificity of the Divine Kitchens and the Divine Warehouses of the T emple of HeavenWANG Lei, LI Gao, L YU Yuxin(Administration Office of the Beijing Temple of Heaven, Beijing 100061, China)Abstract: Chinese people's worship and anticipation to natural gods have la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eing the place where lots of significant sacrificial ceremonies were held i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the Temple of Heaven was mentioned in lots of ancient books. However, few records can be found in regarding to the Divine Kitchens or the Divine Warehouses, where all the sacrifices were prepared and some formal rites were held. This paper makes a presentation of two sets of Divine Kitchen and Divine Warehouses in the Temple of heaven, hoping to fill in blanks of related fields.Keywords: the Temple of Heaven; the Divine Kitchen; the Divine Warehouse; function; the Qing Dynasty作者简介:王蕾(1987-),女,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博。

《天坛》教案

《天坛》教案

《天坛》教案天坛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天坛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研究天坛的建筑特点和工艺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天坛的历史背景介绍;
2. 天坛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3. 天坛的文化价值;
4. 天坛的保护与维护。

三、教学过程
1. 天坛的历史背景介绍
- 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天坛的历史发展;- 解释天坛作为明清皇帝祭天的重要场所。

2. 天坛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 展示天坛建筑的平面布局图,介绍主要建筑的名称和功能;- 分析天坛建筑的独特之处,如圆形形状和层次感。

3. 天坛的文化价值
- 探讨天坛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分析天坛与宇宙观念的关系。

4. 天坛的保护与维护
- 介绍天坛的保护和维护措施;
- 引导学生关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天坛的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天坛文化价值的讨论;
3. 观察练:组织学生到实地观察天坛建筑特点。

五、教学评估
1. 完成天坛相关知识的小测验;
2. 学生撰写关于天坛的观察和感受的短文;
3. 学生展示关于天坛的研究成果。

六、教学资源
1. 多媒体展示设备;
2. 天坛平面布局图和照片;
3. 天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

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

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北京天坛是中国古代帝王祭天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其宗教仪式和文化底蕴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祭天仪式和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究北京天坛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背景天坛的建立可以追溯到明代,具体时间是公元1420年。

当时,皇帝朱棣为了祈求丰收和国泰民安,决定建造一个祭天的场所。

天坛的建设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象征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二、建筑风格天坛的整体建筑风格严谨而庄重,充满了古代中国文化的独特特色。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祈年殿、圜丘坛和皇穹宇。

其中,祈年殿是一个庄重而壮丽的建筑,也是天坛的核心部分。

圜丘坛是一座圆形的祭坛,象征着天和地的交汇。

皇穹宇是圆顶建筑,是天坛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祭天仪式天坛的宗教仪式被视为祈求丰收和国家安宁的重要活动。

每年农历的农历八月底,皇帝会带领文武百官来到天坛,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

整个仪式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氛围,祭祀行为被视为神圣而古老的。

四、文化底蕴天坛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首先,天坛的建筑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对天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其次,天坛的宗教仪式反映了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重要价值观,如对天神的崇拜和对国家昌盛的期盼。

此外,天坛也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一部分,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威严和智慧。

总结: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和文化底蕴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不仅是帝王祭天的场所,更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和价值观的重要象征。

天坛的建筑风格庄重而庄严,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理解。

每年举行的祭天仪式,让人们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庄严。

天坛的存在,为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信仰与价值观的多样性和深度。

总之,北京天坛的宗教仪式与文化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生命和社会的理解。

它是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文化遗产》习题与答案

《北京文化遗产》习题与答案

《北京文化遗产》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现为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同时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 长城(八达岭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区,是明长城最具代表性的一段,以其巍峨壮观、险峻壮丽而闻名于世,展示了中国古代防御工程的伟大成就,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 天坛:位于北京市南部,是中国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等,展现了中国古代礼制建筑的典范,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原为清朝皇家园林,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础,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融山水、建筑、雕刻、绘画、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1998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最多、材料最丰富、科研价值极高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填空题1. 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中,______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答案:故宫2. 位于北京西部的______,是中国古代四大名园之一,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答案:颐和园3. 明清皇家陵寝中位于北京的有______,是明朝十三陵和清朝东、西陵的总称。

答案:明十三陵和清东陵、清西陵4. 北京______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祭祀建筑群,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答案:天坛5. 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长城,其在北京的重要一段位于______。

答案:八达岭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景点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A. 颐和园B. 圆明园C. 天坛D. 故宫答案:B2. 哪个地方揭示了远古时期北京人的生活状况,并因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A. 八达岭长城B.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 颐和园D. 十三陵答案:B3. 下列哪项活动在天坛举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生的理念?A. 皇帝登基大典B. 皇家狩猎活动C. 祭天、祈谷仪式D. 国家外交宴会答案:C4. 下列哪个遗产地既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又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A. 颐和园B. 故宫C. 长城D. 天坛答案:B5. 明清皇家陵寝中的清东陵位于北京市的哪个区?A. 房山区B. 昌平区C. 怀柔区D. 延庆区答案:D (注:实际清东陵位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此题可理解为考察考生对北京周边地区文化资源的认知)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A. 故宫B. 长城(八达岭段)C. 天坛D. 颐和园E.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答案:ABCDE2. 北京的明清皇家建筑群包括:A. 故宫B. 颐和园C. 圆明园D. 天坛E. 明十三陵答案:ABDE3. 下列关于北京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A. 颐和园集江南园林艺术与北方山水于一体B. 故宫的太和殿是现存中国古代最大的木结构单体建筑C. 八达岭长城是长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D. 天坛建筑群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E.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证明了中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答案:ABCDE4. 下列关于北京文化遗产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有:A. 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定期维护修缮B. 实施游客限流政策以减轻遗产地压力C.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和规划D. 提倡数字化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E. 对部分文化遗产进行商业开发以筹集保护资金答案:ABCD5. 下列哪些建筑属于天坛的主要组成部分?A. 祈年殿B. 皇穹宇C. 回音壁D. 圜丘E. 十三陵祾恩门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朝,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

北京天坛建筑分析

北京天坛建筑分析

墙圜三地坛
,丘层方是
象坛,,皇
征有皆坛帝
着外设平举天方汉Βιβλιοθήκη 行圆内白呈祭地圆玉圆天
方两栏形大


选址
▪ 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 城南。(满足功能要求)
▪ 利用平地将重点建筑集中于一条轴线上 (因地制宜)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 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 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 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的内坛 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 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 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 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 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 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 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 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 总面积为273公顷。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 穹宇、圜丘。
• 立意 • 选址 • 布局 • 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 色彩与质感
功能为主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 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 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 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
布局
• 统一——明确轴线 • 对比——体量对比 • 均衡——对称均衡 • 韵律——连续韵律
尺度与比例

中国建筑史——天坛.ppt

中国建筑史——天坛.ppt

• 圜丘撼人心魄的是它的神秘,古人 臆想中与天神接触所应具备的一切 气氛,圜丘台都具备了。它的建造 完全照应了古人“天圆地方”之说。 ☞神秘的圜丘
• 值得一提的是,人站在天心石上讲 话,声音嗡鸣,有很强的共鸣效果, 仿佛与天神交流,非常的玄妙,又 好似人在与自然在对话,“天人合 一”的境界由此达到。
• 集古代哲学、历史、数学、力学、美学于 一炉,是古代建筑精品的代表作。例子研 究年殿 的历史与建筑思想
• 祈年殿所展示的美学:祈年殿的外部 • 祈年殿体现的数学与力学:祈年殿的
内部
祈年殿历史与建筑思想
• 起初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后来明嘉靖 皇帝二十四年重建时,为符合“天圆地方” 思想,遂改建成上青,中黄,下绿(象征 天,地,谷的颜色)的三色琉璃瓦的三层 重檐圆形大殿,并更名为大享殿。至清时 改称为祈年殿,乾隆十六年修缮时,将三 层琉璃瓦檐一律改成青色,光绪十五年间 (公元1889)毁于雷火,现存建筑乃按原 样复建。☞
• 清乾隆年间,天坛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改 建及修缮。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圜 丘,改建皇穹宇,改“大享殿”名为祈年 殿,并将大享殿三色瓦统一为青色,使得 天坛建筑象征寓意更加丰富。
• 十九年(1754年)天坛西门外垣之南建门 一座,称“圜丘坛门”,形成了天坛南北 两坛单独成制、规制严谨的格局。
天坛的历史背景
• 原始社会的人类因为敬畏自然的力量,发 展出崇敬天地的仪式,至周代封建时期, 逐渐出现中国独有的礼制建筑。发展至明 清,朝廷将敬奉天地日月以及风雨雷电等 自然现象视为国家重要祭典,执掌这种对 自然的祭祀权力,可以彰显朝廷的正当性。 天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造,作为皇帝祭 天、祈雨以及祈祷五谷丰收的礼制建筑。
• 天坛的建造属于儒家的鬼神信仰,就 是儒家倡导的“天地君亲师”的纲常 思想,历代帝王在渲染神权的过程中, 通过将天庭比拟人间,亲自掌握祭天 大礼以及褒封神祗封号等手法,扩大 对皇权威力的信仰,加强“君权神 授”,“天人合一”的观念。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中国建筑史试题库及参考答案(附知识点)《中国建筑史》试题库⼀、选择 1.“殿堂”式⼤⽊构架符合以下哪个特征 D A 穿⽃ B 内柱升⾼ C 彻上露明造 D 草栿 2.⽃栱在《营造法式》的各作制度中属于:C A ⼩⽊作 B ⼤⽊作 C 铺作D 檐下作3.⼀般认为,中国古代地⽅城市中的商业街应出现于:A A 宋B 宋以前C 明清 D元4.宋辽⾦时期最精美的“天宫楼阁”见于以下哪座建筑CA 隆兴寺摩尼殿B 晋祠圣母殿C 华严寺薄伽教藏殿D 少林寺初祖庵 5.宋代的“材”为 CA ⽃⼝⾼B ⽃⼝宽C 单拱⾼ B 单栱断⾯ 6.天安门⼯程的最初设计承建者是:A、宇⽂恺B、李诫C、蒯祥D、也⿊迭尔7.我国已知的最早采⽤榫卯技术构筑⽊结构房屋的建筑遗址是:A、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西安半坡母系⽒族部落聚落遗址C、连云港藤花落龙⼭⽂化遗址D、西安客省庄龙⼭⽂化遗址 8.清代⽃拱⼀般不含以下哪种功⽤ A 模数化 B 承重 C 装饰 D 材等9.明清北京故宫建筑受以下哪个地域⼯匠系统影响最⼤ C A 晋 B 冀 C 苏 D 赣10.中国拱券结构⼤致出现于 B A 东周 B 西汉 C 唐宋D 明清 11.以下哪⼀条与长城⽆关 AA 宗法制度B 秦始皇C 胡服骑射D 丝绸之路世纪将中国建筑介绍到欧洲的著名⼈物是 B A 南怀仁B W·钱伯斯 C J·朗世宁 D 汤若望 13.以下哪条不符合历史建筑保护的精神 AA 全⾯保护B 重点保护C 有限保护D 酌情保护 14.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以下列哪⼀条为⼝号 C A 历史主义 B 民族形式 C 中国固有形式 D 民粹主义15.迄今所知最早的四合院建筑遗址是:A、河南偃师⼫沟商城遗址B、陕西歧⼭凤雏村西周遗址C、河南偃师⼆⾥头遗址D、安阳洹北遗址 16.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地图是:A、兆域图B、西京长安图C、平江府图D、清明上河图 17.汉代四象中指东⽅的是A、青龙B、⽩虎C、朱雀D、⽞武 18.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是城的风貌。

天坛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

天坛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

天坛回音壁和圜丘的原理天坛是中国北京市中心的一个古代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圜丘和回音壁。

圜丘是一个圆形的祭坛,曾经是中国皇帝祭天的场所,而回音壁则是圜丘的外围建筑,是一个巨大的圆环形墙,具有神奇的声音传播效果,可以让人们通过反射听到自己的回音。

这两个建筑物的原理是什么呢?下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圜丘的原理圜丘的设计非常独特,它呈现圆形,有三层台基。

外形上,它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似乎那里充满了神秘的气息。

圜丘是用玉石、青铜等材料建造而成的,但是它的精细工艺和独特形态并不是圆形台坛的全部。

事实上,圜丘最为重要的设计之一,就是它的声学效果。

圜丘的神秘之处不仅仅在于它的形态,更在于它的声音。

圜丘里有许多的吊环和石柱,这些吊环和石柱的材料是青铜,尤为细腻。

当当今皇帝庆贺生日等重要的庆典时,官员要在圜丘前立于中央,奏举正邪等典礼,然后向四面八方各执香火游赏。

一般八道宫门打开是为入首门、出尾门。

这时,在圜丘脚下站着的士兵可以听到站在顶层祭坛上的祭司在小声说话,而祭司却听不到士兵们的声音。

圜丘的声学效果是如何产生的呢?据考古学家分析,圜丘的声学效果来自于它的圆形台土坛和逐渐升高的三层梯階,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频反射和导向效果。

当士兵们在圜丘的底部说话或者吐气时,这些声音被反射和聚集在坛体底部,然后被反射和传导到坛体上部的吊环和石柱,并不断地反射和导向,可以传递到圜丘顶部祭坛位置。

而祭司在祭坛上说话时,他们的声音会被圜丘的声学效果反射,从而传到脚下的士兵耳边。

这种声音传导的原理叫做声音导向。

二、回音壁的原理天坛的回音壁也是一个很奇特的建筑。

回音壁是圆环形的墙,距离天坛主体有数十米远,呈现半月形的弧形结构,壁上雕刻了壁龛、方砖等装饰,非常精美。

在回音壁内,当人在一端高声说话,会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同时也能听到其它人说话的回音。

实际上,回音壁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它就是一种声音反射的现象。

回音壁反射声音的原理是:当人在一个环形的墙内发出声音时,声波会经过一次反射,然后在另一面墙面上反射再次返回,这样就形成了回音,从而让人们能够听到来自所有方向的声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局
• 统一——明确轴线 • 对比——体量对比 • 均衡——对称均衡 • 韵律——连续韵律
尺度与比例
• 影响尺度与比例的因素 影响尺度与比例的因素——功能 功能
• 尺度类型 尺度类型——夸张尺度 夸张尺度
色彩和质感
• 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鎏金 宝顶 ,地面和筑台铺装以艾叶青石为主。 总的来说,其色彩以青、蓝色为主,使 其与天色基本相同。除建筑内部用彩色 画外。 • 建筑材料以琉璃瓦、青石、汉白玉为主, 主要体现建筑的厚重和皇权的威严。
简介
•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年),朱 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 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名天地 嘉靖九年 九年( 坛。嘉靖九年(1530年)因立四郊分祀制 年 于嘉靖十三年( 度,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改称天坛。 年 改称天坛。 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 帝重修改建后, 清乾隆、光绪帝重修改建后,才形成现在 天坛公园的格局 是中国古代明、 的格局。 天坛公园的格局。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 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历代皇帝祭天之地。 • 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 地处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 故宫 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外东侧。 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 祈年殿、 • 总面积为 总面积为273公顷。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 公顷。 公顷 主要建筑有祈年殿 穹宇、圜丘。 穹宇、圜丘。
• 立意 • 选址 • 布局 • 园林建筑的尺度与比例 • 色彩与质感
功能为主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天子”,他们对天地非常崇敬。 历史上的每一个皇帝都把祭祀天地当成一项非常重 要的政治活动。而祭祀建筑在帝王的都城建设中具 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 最高的技术水平,最完美的艺术去建造。在封建社 会后期营建的天坛,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 表性的作品。天坛不仅是中国古建筑中的明珠,也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皇 穹 宇 是 供 奉 圜 丘 坛 祭 祀 。 方 地 圆 着 征 象 天 , 墙 矮
重 。 圜 丘
板 共 分 三 层 坛 有 皆 外 设 方 内 白 圆 两 玉 栏 汉 ,
礼 的 地 方 , 坛 平 面 呈 圆 形 , 大 天 祭 行 举 帝 皇 是
圜 丘 坛
东 西 配 殿
” 的 说 法


选址
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 城南。(满足功能要求) 城南。(满足功能要求)
利用平地将重点建筑集中于一条轴线上 (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 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 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 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天坛的内坛 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 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 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 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 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 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 空间的组合形式
• 空间处理手法
由建筑组群自由组合而形成的开放空间
由建筑物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
统一构图、 统一构图、空 间 处 理
——

——
个 空 间 处 理

对 比 、 联 系
注 重 大 小 等 构
总结
围绕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形成了独具特色 的文化氛围。天坛历经数百年繁衍,集独特与通俗、儒雅 和华丽于一身,体现了各阶层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人文风 貌。天坛从选位、规划、建筑的设计以及祭把礼仪和祭祀 乐舞,无不依据中国古代《周易》阴阳、五行等学说,成 功的把古人对“天”的认识、“天人关系”以及对上苍的 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总之,北京天坛集古代哲学、历史、 数学、力学、美学、生态学于一炉,是古代精品代表作。
立意
建 据 立 的 。 “屋 下 祭 代 古
殿 结 廊 合 的 圆 谷 形 建 帝 筑 , 是 坛 根 为 坛 的 祭 坛 , 祈
长 年 门 、 神 厨 、 宰 牲 亭
祈 殿 、 皇 乾
典 的 场 所 殿 主 、 要 建 孟 筑 春 有 祈 祈 谷 年 大 行 举 是
祈 谷 坛 处 所 。 的
牌 神 位 的 场 所 存 放 祭 祀 神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