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寓言二则
滥竽充数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 一 听之,处士逃。
“南郭处士,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 意
一个人没有真才实
学,靠欺骗假冒过日子
是长久不了的。
“滥竽充数”用来比
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
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 别人。
21 寓言二则
宜春市实验小学 刘宜兰
21 寓言二则
宜春市实验小学 刘宜兰
滥
竽
充
数
《韩非子·内储说上》
姓名:韩 非 生日:公元前 281 年 时代:战 国 职业:思想家 哲学家 学派:法 家
滥
竽
充
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
1. 用白话文把《滥竽充数》
这个寓言完整地写下来。
2. 推荐阅读:《伊索寓言》
1 2 3 4
滥
竽
充
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 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
(lǐn)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
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滥
竽
充
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
郭处( chǔ)士请为王吹竽,宣王 处
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
王立,好(hào)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
滥
听到齐湣王要听一个个吹竽时怎么想、怎么做的。
(1)一组:改写第一句话,补充描写三百 个人一同吹竽的场面。 (2)二组:改写第二句话,补充描写南郭 处士是怎样到齐宣王面前请求的。 (3)三组:展开想象,描写南郭处士混在 三百人之中吹竽时的动作、表情。 (4)四组:改写第三句话,补充南郭处士
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

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气息,这里指风。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 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至九万里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冥: 鲲: 怒: 垂天之云:
同“溟”,海。
大鱼名。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悬挂在天空 的云。
夸张
动作描写
介绍鲲鹏形体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作鲲。鲲的体积,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边的云。
《北冥有鱼》
北冥(míng)有鱼,其名为鲲(kūn)。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ǐ)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xié) 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yé)?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结构梳理
北冥有鱼
介绍鲲鹏形体
有所恃
仰视鲲鹏飞南冥
想象高空俯视情景
课文解读
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 鸟为什么要徙于南冥? 鲲鹏由北海飞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条件? 雾气、尘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飘扬?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庄子二则》《庄子二则》课文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两个寓言故事,通过这两个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庄子的思想和主张。
一、课文简介本课文分为两则,《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和《人间何庄》,分别通过寓言故事揭示了庄子对人生境界和自由自在生活的思考。
二、课文分析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该则故事以庄子的徒弟庖丁为主要人物。
庖丁是一个技艺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夫和弟子的态度是一样的。
他的刀法巧妙而灵活,不论对待任何动物的屠宰都非常得心应手。
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故事的寓意在于,角度和眼光是相对的,事物的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价值评判。
庖丁对待动物的看法与一般人大相径庭,他不会因为动物的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待遇,而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来对待,这体现了庄子崇尚平等和相对主义的思想。
2.《人间何庄》第1页/共4页该则故事以庄子为主要人物,他告诉对他崇拜的学生杨子自己的境界。
庄子说他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飞来飞去,不再认得自己是庄子。
然而当他醒来时,发现自己依旧是庄子,不知道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
故事通过庄子的梦境揭示了他对人生和现实世界的思考。
庄子认为人生是个幻化的梦境,一切都是虚幻的,人们应该超脱于现实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自得其乐的境界。
三、词语解析1.尨林:古书中称达官贵人养育猛兽的地方。
这里是指达官贵人和普通庶民共同居住的地方,寓意是庄子希望王侯贵族能够与百姓平等相处,庄子思想的一种体现。
2.庖人:古代称厨师。
3.杞梓:指远古时一个不知名的国家。
四、人物解读1.庖丁:庄子的徒弟,是古代一个以刀技超群的厨师,他对待屠宰动物的态度是平等而自然的。
2.杨子:庄子的学生,对庄子十分崇拜。
五、课文理解1.《让王侯与庖人同乎尨林》这个寓言故事通过描写庖丁的屠宰过程,强调了他的技艺高超,同时表达了他对待生命的平等态度。
21 寓言两则

21 寓言两则
例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郑人买履
有一个郑国人,他的鞋子破了,准备到集市上买一双新鞋。
在去集市之前,他先用一根小绳量好了自己脚的长短尺寸,打算买鞋时带上它。
可是,临出门时,郑国人却把小绳掉在家里,忘带了。
集市离他家较远,他一路小跑来到集市。
集市上人群熙(xī)熙攘(rǎng)攘,各种各样的小商品摆满了柜台。
这个郑国人来到鞋铺前,左挑右选,终于选中了一双自己最满意的鞋子。
他正准备掏出小绳,比一比新鞋的大小时,突然发现小绳掉在家里了。
他立刻放下鞋子,回家取小绳。
等他急急忙忙赶回集市时,太阳已经落山了,鞋店也关门了。
郑国人的鞋子没买成,十分沮(jǔ)丧。
几个过路的人知道情况后,纷纷不解地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试鞋子的大小,而偏偏要回去拿尺寸呢?”
这个郑国人说:“那可不成,量的尺码才可靠。
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1.我能查字典,填空。
“履”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读音是________,在“郑人买履”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2.我能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3.短文中的郑国人为什么没有买到鞋子?
解析:
郑国人买鞋子的经过是短文的重点部分。
答案:
1.尸12lǚ鞋子
2.测量重量
3.因为他死守教条,不懂得变通。
宁愿相信量脚的绳子,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21、寓言二则

21、寓言二则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书写5个生字。
积累8个词语,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2、能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了解故事内容。
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2、读懂故事,理解寓言的含义,能初步懂得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更不应该自欺欺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成语“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的意思。
理解寓言的含义。
2、能落落大方地把成语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铃铛,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后练习:下面几幅图画的是什么故事?把故事的名称写在括号里。
学生根据图画内容把成语填在相应的图画下。
2、选一个成语“井底之蛙、狐假虎威、望梅止渴”说一说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来吓唬别人,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望梅止渴:看见梅子止住了口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
3、揭示课题,了解学习寓言故事的方法。
今天我们又要一起学习两则语言故事,读课题。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寓,数笔画,最后第二笔是“提”,不是“竖提”。
我们可以用先读了解内容,再想故事的道理的方法来学习。
二、学习第一则寓言(一)、激趣导入1、摇铃铛: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说说声音的词:丁零丁零,铛铛板书:铛dāng象声词出示铃铛。
在“铃铛”中“铛”读轻声。
读一读。
2、引出故事:和这个铃铛有关的还有一个故事呢!以声激趣,先声夺人。
学习生字“铃铛”时,真正是“形”“声”兼备,学生处于一种无意识学习状态中(二)、了解故事1、放动画,听故事(暂停)猜猜故事的结尾?来给这个故事取个名字:掩耳盗铃板书,生字“掩”“盗”用彩笔书写说说“掩”“盗”的意思,做做“掩”的动作——捂、堵。
连起来说一下这个词的意思。
2、过渡:我们的课本把这个有趣的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了,我们来看书吧。
(三)、初读感知1、课文很短,只有五句话,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好!读给同桌或授课老师、听课老师听听。
第21课《庄子二则》课文全解读—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学习目标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3.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本文选自外篇中的《秋水》。
代表作有《逍遥游》、《庖丁解牛》等。
写作背景《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庄子》,道家经典之一,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惠、庄二人友善,交游甚密。
他们一位是道家的一代宗师,一位是名家的著名人物;一位穷得叮当响,一位贵为相国;一位视名利如敝屣,一位却汲汲于富贵;一位喜欢深居简出,一位则不甘寂寞。
两人的出身与个性如此的不同,却偏偏结交成了朋友。
在《庄子》这本书里,多次提到惠子与庄子辩论,而且每一次,惠子都站在庄子的对立面。
然而这并不影响他们的友谊,惠子死后,庄子十分伤心,他亲自为惠子送葬,还在众人面前感慨:“惠子走了,以后再也没有可以争论的人了。
"课文主题《北冥有鱼》一文中庄子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的,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文中庄子与惠子关于人是否“知鱼之乐”的论辩,表现了庄子机智、巧妙的论辩风格,也表现了庄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读读写写【诵读节奏】北冥有鱼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第21课《庄子》二则课件

走进庄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guǒ),以日月为连璧, 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jī)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 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 也!”
【译】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用很多的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我把天地当作棺椁, 把日月当作连璧,把星辰当作珠玑,万物都可以成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完备吗? 哪里用得着再加上这些东西!”弟子说:“我们担忧乌鸦和老鹰啄食先生的遗体。”庄子说: “弃尸地面将会被乌鸦和老鹰吃掉,深埋地下将会被蚂蚁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 蚁,怎么如此偏心!”
【译】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 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于是在国都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 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是从南海起飞,要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就 不栖息,不是竹子所结的子就不吃,不是甘甜的泉水就不喝。在此时鹞(yào)鹰拾到一只腐 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鹞鹰看到仰头发出‘喝!’的怒斥声。难道现在你也想用你的 梁国相位来威吓我吗?”
4.富有诗意的语言
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 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句式错综复杂,富于变化, 喜用奇崛之语,有意追求尖新奇特。
字词预习
北m冥ínɡ
xié
齐谐
tiáo
鲦鱼
鲲kūn
徙xǐ
t抟uán
āi
尘埃
正色邪yé
háo
濠梁
xún
循其本
北 冥 有 鱼
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21古代寓言二则

21古代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重、难点注明) 1、认知目标:学习要求掌握的生字生词,能够准确地辨析形近字、音近字的细微差别。(重点) 2、技能目标: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大部分能在口语中或书面语中运用。(难点) 3、情感目标:学习“原来”“说不定”“赶快”的用法,能够造出正确的句子。 二、前提测评: 1、同学们知道寓言是什么吗?以前学过吗? 2、你们听说过“自相矛盾”和“亡羊补牢”的故事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大家都听过童话故事吧?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寓言故事。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活动: (1)、在学生自行预习的前提下,指导其对本课的生字进行注音、组词,并能和形近字进行比较辨析。 (2)、领读词语,并对部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讲解。 (3)、讲解词语“原来”“说不定”“赶快”几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
(4)、讲解什么是寓言? (4)、泛读文章,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初步的理解。 2、学生活动: (1)、课前对课文进行预习,通过查工具书解决生字以及文中阅读有困难的字词。 (2)、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不理解的词语进行学习。 (3)、听老师讲解词语“原来”“说不定”“赶快”几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自己能够运用这些词造句。 (4)、听老师讲解什么是寓言? (5)、听老师泛读课文,注意语句的停顿,并将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听老师进一步讲解。 四、达标测评: 请学生口述造句:1、原来 2、说不定 3、赶快 五、板书设计及教学内容 21 古代寓言二则 (一)、生字(学生自己进行注音、组词、辨析) zhàng cì dǐ fēng 仗(打仗) 刺(冲刺) 抵(抵消) 锋(锋利) sī wáng láo diāo 哑(嘶哑) 亡(死亡) 牢(监牢) 叼(叼走) dǔ kū lóng 堵(堵车) 窟(窟窿) 窿(窟窿)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觉。可是他想:响声要耳朵才能听见,如
果把耳朵掩起来,不是就听不见了吗?他 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那个铃铛。
谁知手刚碰到铃铛,就被人发觉了。
就会就听不见的。
掩耳盗铃
自己欺骗自己(自欺欺人),是不 会有好结果的。
寓言
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小文章就是寓言。
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夸口:说大话,不大其词。
寓言
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的小文章就是寓言。
寓 言 寓
掩耳盗铃
掩盖 掩护 掩人耳目
强盗 偷盗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 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
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
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
接着又举起盾,向人夸口说: “我的盾坚固得很,不论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矛是古代兵器,在 长柄的一端装有金 属枪头。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 体,挡住敌人刀、 箭等的牌。
锋利
锐 利 锐
他举起矛,向人夸口说:“我的
矛锐利得很,不论什么盾都戳得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