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赏析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

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赠李白的著名诗词鉴赏李白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
古风(其一)

古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诗鉴赏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主线,第一句统领“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领起以下诸句。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而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字面的意思,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见出诗人的抱负,然而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时日无多了,何况茫茫天地间,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诉说呢?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语气却浑然闲雅,不露郁抑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具体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以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被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霸,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正声何微茫”一句,以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避免了平铺直叙,“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将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且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
于是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写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绮靡之中,激起中流,然而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
李白的诗词大全

李白的诗词大全本文是对于李白的诗词大全,仅供参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白篇——《怨情》佳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贴心恨谁。
赏析:先写佳人期望的动作,后写佳人绝望的神态。
此作写一位佳人因为殷殷期望的情侣不至而惹起的幽怨之情。
她那暗地蹙眉垂泪的神态,写得栩栩如生,楚楚感人。
古典诗词鉴赏之李白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是一首色彩浪漫、气概豪迈的写景诗,诗人描述了一幅情景壮观的“庐山飞瀑图“。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实时。
我歌月彷徨,我舞影凌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别。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认识,何事入罗帏?赏析:丈夫远征,妻守闺房,两地相思,山南海北。
全诗环绕一个“春“字,委宛地道出闺中的少妇想念远方征夫的一片衷肠。
李白——《金陵酒坊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可以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赏析:春风柳絮,似水离情。
面对此情此景,痛饮佳酿,一醉方休,何其欢乐!诗味隽永,构想新奇。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以留;乱我心者,今天之日多烦恼。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能够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发散弄扁舟。
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可以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何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夕阳故人情。
招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

李白《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赏析《古风》其一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诗名《古风》,“古风”:【即“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唐代以后诗人作“古体诗”,即称“古风”。
古风只有三类:“歌”、“行”、“吟”。
】从本诗开始,我们将进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
唐朝诗人如群星璀璨,而李白无疑就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这不仅仅是我们后人的看法,当时的李白已经拥有了包括皇帝唐玄宗、诗人杜甫在内的众多粉丝。
李白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早早地就给自己下了定义:字“太白”,“太白金星”不就是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吗?!然而直到如今,我们对李白又了解多少呢?李白的出生是个谜,李白的死也是一个谜。
在《旧唐书》中,李白是山东人,在《新唐书》中,李白是陇西成纪人。
关于李白的死,死在哪里,怎么死的,都没有一个定论。
比较公认的资料是他的生卒年(701~761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至于他的人生履历,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记载。
要想了解李白,其实还有一条途径,就是从他所写的诗文中去发现和感知。
想来,即便是在唐朝,也没有人有条件把李白的诗都通读一遍。
当然,我们现存的李白诗,恐怕也有一些赝品。
李白的《古风》共有五十九首,在这五十九首诗中,李白可谓发尽“牢骚”,对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各种点评,也表达了自己的许多观点。
我们觉得,这五十九首古风就像是李白的博士论文,通读它们,能够让我们对李白有更深刻的了解,有利于我们去感悟李白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与意境。
所以,李白诗歌系列赏析,我们将从这五十九首古风开始。
好,我们先来感受李白《古风》其一原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字词典故“大雅”:【《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赏析及注释鉴赏《古风·大雅久不作》是由李白所创作的,诗人在写作时,其胸襟风度,也一味的大雅君子之风,不能骏发飘逸,也不能郁勃牢骚,完全用中锋正笔。
小编精选了一些《古风·大雅久不作》的鉴赏,一起来看看吧。
《古风·大雅久不作》唐代:李白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古风·大雅久不作》译文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
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
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
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
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
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
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
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古风·大雅久不作》注释大雅:《诗经》之一部分。
此代指《诗经》。
作:兴。
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
”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
委蔓草:埋没无闻。
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
圣代复元古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摘要)

圣代复元古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摘要)薛天纬
【期刊名称】《唐代文学研究》
【年(卷),期】2012()1
【摘要】《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是李白以诗的形式写成的诗歌演变史,表达了李白的诗歌发展观,并宣言了在大唐盛世以振兴诗歌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关于此诗立论的要旨,自南宋杨齐贤以来,注家及论者形成了基本的共识,认为李白的核心观点是复古,以“大雅”为诗歌的最高境界,由此而下,一代不如一代,直至“圣代”始迎来文运的肇兴。
“复古”之说固然不错,但若认为李白心目中唐代之前的诗歌演变史呈一线直下之势而无任何起伏,则未必符合诗人本意。
【总页数】4页(P374-377)
【关键词】杨齐贤;诗的形式;文运;演变史;《古风》;大唐盛世;大雅;李白;
【作者】薛天纬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
【相关文献】
1.论李白文学思想的一个侧面——以《古风·〈大雅〉久不作》为中心 [J], 孙尚勇
2.圣代复元古大雅振新声——李白《古风》(其一)再解读 [J], 薛天纬
3.庞德对李白《古风》诗词误译的另一种解读 [J], 张云鹤;王然;韩朔
4.李白乐府诗复变关系之再考察 [J], 雷乔英;
5.白鸠、白鹭、白鸥与李白之"白"新探——从人格范式与理想旨归解读《夷则格上白鸠拂舞辞》与《古风》其四十二《摇裔双白鸥》 [J], 谷维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古风,即古诗。
李白的《古风》是以五言古诗形式表现的诗歌,《古风》59首就思想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论诗,揭露现实,咏史,感遇等几个方面。
论诗公认的是第一首(大雅久不作)和第三十五首(丑女来效颦)。
其它各篇无论是游仙或咏史都联系着诗人的遭遇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面貌。
类似古风类型网站典型的有:杏猫网,古风吧,古风句子吧。
《古风》(其二十四)【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赏析】: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
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
”(《新唐书。
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这些宦官和鸡童恃宠骄恣,不可一世。
其时李白在长安,深感上层统治者的腐败,这首《古风》就是针对当时现实而作的一幅深刻讽刺画。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
诗人对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并没有进行全面描写,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两个场景,把它巧妙地勾画在读者眼前。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
诗一开始,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画面:“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
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
而这样大的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
这是写景,为后面即将出现的人物作铺垫。
那么,是谁这样肆无忌惮地飞车疾驰呢?诗人指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

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李白诗词《古风》(其二十四)的诗意赏析古风,即古诗。
李白的《古风》是以五言古诗形式表现的诗歌,《古风》59首就思想内容而言,大致可分为论诗,揭露现实,咏史,感遇等几个方面。
论诗公认的是第一首(大雅久不作)和第三十五首(丑女来效)。
其它各篇无论是游仙或咏史都联系着诗人的遭遇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当时的社会面貌。
类似古风类型网站典型的有:杏猫网,古风吧,古风句子吧。
《古风》(其二十四)【年代】:唐【作者】:李白【内容】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赏】: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
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矣。
”(《新唐书。
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
这些宦官和鸡童恃宠骄恣,不可一世。
其时李白在长安,深感上层统治者的腐败,这首《古风》就是针对当时现实而作的一幅深刻讽刺画。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
诗人对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并没有进行全面描写,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两个场景,把它巧妙地勾画在读者眼前。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
诗一开始,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画面:“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
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
而这样大的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
这是写景,为后面即将出现的人物作铺垫。
那么,是谁这样肆无忌惮地飞车疾驰呢?诗人指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
“甲宅”,指头等的宅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古风·大雅久不作》赏析
古风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⑴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⑵。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⑶。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⑷。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⑸。
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⑹。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⑺。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⑻。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⑼。
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⑽。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⑾。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⑿。
作品注释:
⑴大雅:《诗经》之一部分。
此代指《诗经》。
作:兴。
吾衰:《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
”陈:《礼记·王制》:“命太史陈诗以观民风。
”
⑵王风:《诗经·王风》,此亦代指《诗经》。
委蔓草:埋没无闻。
此与上句“久不作”意同。
多荆榛:形容形势混乱。
⑶龙虎:指战国群雄。
啖食:吞食,此指吞并。
兵戈:战争。
逮:直到。
⑷正声:雅正的诗风。
骚人:指屈原。
⑸扬马:指汉代文学家扬雄、司马相如。
⑹公约:本指典章制度,此指诗歌创作的法度、规范。
沦:消亡。
⑺建安:东汉末献帝的年号(196~219),当时文坛作家有三曹、七子等。
绮丽:词采华美。
⑻圣代:此指唐代。
元古:上古,远古。
垂衣:《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
”意谓无为而治。
清真:朴素自然,与绮丽相对。
⑼“群才”句:文人们正逢休明盛世。
属:适逢。
耀鳞:比喻施展才能。
⑽“文质”句:意谓词采与内容相得益彰。
秋旻:秋天的天
空。
⑾删述:《尚书序》:“先君孔子……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
”
⑿希圣:希望达到圣人的境界。
获麟:《春秋·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
”传说孔子修订《春秋》,至此搁笔不复述作。
因为他认为骐麟出非其时而被猎获,不是好兆。
以上四句意谓:李白欲追步孔子,有所述作,以期后垂名不朽。
作品译文:
大雅那样具有规讽意义的诗歌不见已久,如今我也已衰老,此意向谁陈说呢?
想当初,春秋战国的年代,斯文扫地,文明弃于荆榛与蔓草之中。
诸侯互相吞并,直到强秦统一六国之时,龙争虎斗,血雨腥风。
雅正之声微弱,只有屈原行吟洞庭湖边,形影憔悴,悲愤欲焚。
汉朝的扬雄与司马相如虽然文章中兴,开荡诗文的源流。
然而政治体制已然改变,政风已经沦落,难有好的诗风。
特别是汉末建安时代以来,诗歌已经走上了绮丽浮华的套路,不足为珍贵了。
如今圣上要恢复圣古时期尧舜所提倡的清净无为而治,真是天下之大幸福啊。
众多才华之士人现在遇到了清明的君主,正是风云际会,大展宏图之时。
他们正直的品格与粲然的才华交相辉映,就像天上的星星烁烁闪亮。
我的志向就是要如孔子一样,用春秋笔法,除邪扶正,让正义辉映千秋。
希望能像前代圣贤一样完成这一使命,不到获麟那样不合适的时候决不停笔。
《古风》组诗共五十九首,此篇原列第一首。
该组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但内容大体不出“指言时事”、“感伤己遭”(胡震亨《李诗通》)两大方面。
此诗重在论述自己的文学理想与诗歌创作主张,针对“大雅久不作”,明确表示以恢复“正声”为己
任,在历叙战国后“王风”沦丧、骚人哀怨、扬马颓波直至建安以后诗坛“绮丽不足珍”的基础上,颂扬唐代已出现的“复元古”、“贵清真”的文学思潮与倾向,并直接说明自身“希圣”理想。
李白崇儒思想,在政治上表现为功业欲望,在文学上则表现为复古精神,此诗对这一思想的表述最为集中。
开首二句“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是全诗的纲领,第一句统摄“王风委蔓草”到“绮丽不足珍”,第二句统摄“圣代复元古”到最后“绝笔于获麟”。
这样开门见山,分写两扇,完全是堂堂正正的笔仗。
这两句虽则只有十个字,可是感慨无穷。
这里的“大雅”并不是指诗经中的《大雅》,而是泛指雅正之声。
雅声久矣不起,这是正面的意思,是一层。
然则谁能兴起呢?“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落出“吾”字,表出诗人的抱负,这是第二层。
可是诗人这时候,已非少壮,而是如孔子自叹一样“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即使能施展抱负,也已来日无多了,这是第三层。
何况茫茫天壤,知我者谁?这一腔抱负,究竟向谁展示、呈献呢?这是第四层。
这四层转折,一层深一层,一唱三叹,感慨苍凉,而语气却又浑然闲雅,不露郁勃牢骚,确是五言古诗的正统风度。
首两句点明正意以后,第三句起,就抒写“大雅久不作”了。
春秋而后,以关雎麟趾王者之风为代表的诗三百篇已委弃于草莽之中,到了战国,蔓草更发展为遍地荆棘。
三家分晋,七雄争强,虎斗龙争直到狂秦。
四句一路顺叙下来,托出首句的“久”字,但如再顺叙下去,文气就未免平衍了,所以“正声何微茫”一句,用顿宕的问叹,转一口气。
“正声”即是“大雅”,“何微茫”即是“久不作”,一面回应上文,一面反跌下句的”哀怨起骚人”。
《诗经》本有“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说法,这里把屈原宋玉,归之于哀怨,言外之意,还是留正声于微茫一脉之中。
屈宋都是七雄中楚国的诗人,论时代在秦以前,这里逆插一句,作为补叙,文势不平。
于是再用顺叙谈到汉朝,“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说明扬雄、司马相如,继楚辞之后,在文风颓靡之中,激起中流,可是流弊所及,正如班固《汉书·艺文志·诗赋略》中所说:“竞为侈靡闳衍之辞,没其风喻之义”,和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所说“扬马沿波而得奇”一样,荡而不返,开出无边的末流。
诗人写到这里,不能象帐册一般一笔一笔开列下去了。
于是概括
性地总束一下,“废兴虽万变,公约亦已沦”,说明以后的变化虽多,但文章法度,总已沦丧。
尤其“自从建安来”,三曹七子之后,更是“绮丽不足珍”,这与《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晋世群才,稍入轻绮”,“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大意相近。
诗人反对绮丽侈靡,崇尚清真自然的文艺主张是显而易见的。
诗写到这里,自从春秋战国直到陈隋,去古不可谓不远,写足了“大雅久不作”句中的“久”字,于是掉转笔来,发挥“吾衰竟谁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