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统一: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因果倒置,在逻辑推理或实践试验中都会引起混乱或危害。 2. 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新的原因(例如电路设计中的反馈系统)。

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包含的种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现实性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即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过程。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复杂性,事物往往包含相互矛盾的几种可能性。

但是只有一种可能性在内外条件齐备的情况下转化为现实,其他的可能性在矛盾的斗争中被克服而没有成为现实。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1.可能性和现实性是对立的:可能性是尚未实现的现实,而现实性则是已经实现了的可能。 2.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统一的:其一,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可能性的根据存在于现实性之中;现实性是由可能性发展而来的。其二,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方面,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现实,另一方面,转化为现实性也意味着出现了新的可能性。唯物辩证法还指出: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过程中,尽管客观事物和客观条件是基础,但主观能动性往往起着起着重要的作用。

偶然性和必然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

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趋势是必然性;事物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或可能以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出现的趋势是偶然性。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辩证统一:1.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或说不好预料)。 2.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其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条件下为必然的东西,在另外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偶然;反之亦然。

唯物主义三大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规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规律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可重复性和普遍性。换言之,规律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既不能被人创造,也不能被人消灭,只要条件具备就一定要发生作用,所以必须尊重规律。但辩证法也强调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把握规律;其二,在改造世界时,也要依靠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的目的、因势利导地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引导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即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关于这三条基本规律的内在关系,一般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很多人主张最基本规律只有一条,即对立统一规律;毛泽东曾指出:“应该是一元论,不应该是三元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也有的人不赞成这个观点,而主张把三大规律并列化和立体化——即矛盾方面的共存、斗争、综合规律;量变、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再肯定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由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一对矛盾组合而成(例如, 有光就有影,有正就有负,有生就有死,有得就有失,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等等)。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质量互变规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例如,冰、水、水蒸气之间的随温度变化而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看成量变到质变的例子。再例如,经螺旋形楼梯向上,在坐标不断转化后,平面坐标回到原点(0,0)而本身也就更上一层楼,在三维世界的坐标即变为(0,0,1),其中平面坐标的变化即伴随三位坐标整体改变,是量变过程,设坐标为(a,b,z),(a,b)为量变,z为质变,量变也伴随质变,是质变的积累,积累到z=1自然质变,二维即变为三维,若设(a,b,z,n)为四维,即空间abz和时间n,n随abz改变而改变,当n改变单位1时,假设这个单位是年,你在同一地点站一年,地球绕一周,空间abz(只考虑太阳系为不动体)回到原来位置,你却不是一年前n时的你了,n+1即为n的质变,而随不动体的改变,单位亦随之变化,则abz改变充斥不动体的每个二维位面时,质变发生。而每个质变又是新量变的基础,循环往复。就像原子到夸克的盒子关系的反向发展,没有尽头,不断发展进化。反映到人的主观意识就是理想或者追求一类的东西了。

辩证否定观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显然回到“正”态。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的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正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例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又如中国的民间谚语,“物极必反”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再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原始社会是公有制,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又将是公有制(不是原始社会的物质匮乏的公有制,而是经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发展后,物质极大丰富的公有制),这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2018年考研政治:马原唯物辩证法的五 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从没跌出过考研政治大纲,在今年大纲大变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了它?凯程考研帮大家整理从政治真题角度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内容和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提示事物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和表现方式的关系范畴。 真题例证: 1993年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人本主义观点的是 A.存在先于本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世界统一于存在 D.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A) 【解读】本题既可归于辩证法关于本质和现象关系的考查,又可归于历史观关于人的本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一、辩证法的原因与结果是什么? 答: 含义: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 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统一: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因果倒置,在逻辑推理或实践试验中都会引起混乱或危害。 (2)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新的原因(例如电路设计中的反馈系统)。 启迪: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民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我们应该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案例:一个毕业生找到工作了,我们看到的是找到工作这个结果,其实他是有自身才能的原因,和外在机遇的原因。 二、请问辩证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什么? 答: 含义: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税务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是一对辩证统一: (1)偶然性和必然性是对立的:其一,两者地位不同,必然性居于决定地位,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其二,两者的根源不同,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非根本矛盾或外部矛盾造成的。其三,两者作用不同,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偶然性则使事物发展过程变得丰富多样。 (2)偶然性和必然性是统一的:其一,必然性不能离开偶然性,一切必然性终归要以某种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其二,偶然性也不能离开必然性,一切偶然性都受必然性的制约,也总是以某种形式表现着相应的必然性。其三,必然性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习题精讲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习题精讲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守株待兔”者犯的错误是( ) A.夸大必然性B.夸大偶然性,把偶然性当成必然性 C.否定偶然性D.形而上学 2.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中,某些生产队甚至汇报说水稻亩产达到十几万斤。改革开放后,水稻专家通过反复试验提出了我国水稻能够实现亩产过吨的目标。2003年,我国栽培出了亩产900公斤的水稻,从而为进一步实现亩产吨级的目标奠定了基础。以上事实说明() A.提出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人混淆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别 B.水稻专家提出的目标和实践成果体现了可能性总是向现实性转化的关系 C.“亩产过吨”目标与“水稻亩产十几万斤”的提法都具有抽象的可能性 D.“亩产900公斤”是朝着“亩产过吨”目标发展过程中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既是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2.关于事物的可能性,下述正确的观点有() A.可能性有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B.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抽象的可能性是主观意识范畴的可能性 D.可能性是事物中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必然性和偶然性 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在本题中,兔子撞树是偶然的,但守株待兔者把这种偶然当作了必然。故选项A错误。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 一,现象与本质。 第一,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外部联系与内部联系的一对哲学范畴。现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 第二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主要表现为。现象是露于事物的外部,是多变易逝的现象比较生动丰富,史具体的多种多样的。而本质深藏于事物的内部,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是相对稳定的,普遍的,深刻的。两者统一主要表现在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据。 第三,根据现象和把握本质。 认识不能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要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方面表现本质只能通过对现象的研究才能达到对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凭空想象事物的本质,并且要在不断积累材料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 二,形式与内容。 第一,内容和形式的含义。 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内在要素及其结构和表现方式的一堆范

畴。内容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形式是把内容祝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表现内容的方式。 第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同时活跃易变的内容于相对稳定的形式形成了二者的矛盾及矛盾运动。 第三,内容和形式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 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内容。根据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原理,还应注意形式的作用,反对形式虚无主义。根据内容和形式矛盾运动的原理,当形式对内容起促进作用时,要保持形式的相对稳定性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要选择和创造新形式以适应内容发展的需要。 三,原因与结果。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 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世界普遍联系中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一定现象引起的现象。 第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 第三,因果联系的实践意义。 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五对基本范畴

五对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统一: ·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因果倒置,在逻辑推理或实践试验中都会引起混乱或危害。 ·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新的原因(例如电路设计中的反馈系统)。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得基本范畴 一、原因与结果 1、定义。引起一定现象得现象就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得现象就是结果。 2、特点.因果联系有一个显著特点,就就是原因在先,结果在后。 3、辩证关系。原因与结果之间得关系就是即对立又统一得关系。首先,原因与结果就是对立得。在具体得因果联系中,原因就就是原因,结果就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与颠倒。其次,原因与结果又就是统一得。第一,原因与结果就是相互依存得。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第二,原因与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具体得因果联系中,原因与结果得区别就是确定得,但在世界得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中,原因与结果得区别又就是不确定得。第三,原因与结果就是相互作用得。在原因与结果得关系中,不仅原因引起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过来作用于自己得原因,引起原因得进一步变化,这就就是彼此之间互为因果。 4、承认因果联系得客观普遍性与因果规律(必然性)得哲学,就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坚持唯物主义决定原则,就是科学地认识世界与有目得地改造世界得前进。 5、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立得就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它否认因果联系得客观普遍性与因果规律(必然性).如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因果联系就是人们多次瞧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得心理习惯。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客观世界没有因果联系,原因与结果就是人用来整理感觉经验得一种先天知性形式.奥地利哲学家马赫则宣称,在自然界中,既无原因,又无结果,因果律得一切形式都就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得。与唯物主义决定论相对立得还有神学目得论,它虽然承认因果联系,但却把万事万物变化得终级原因归之于上帝或神得目得。唯心主义非决定论与神学目得论都就是错误得。 6、因果联系就是普遍得,但具体表现就是复杂多样得。其中几种主要得类型就是: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7、意义。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得原因,才能认识其本质与规律,提出解决问题得有效方法.其次,正确把握因果联系才能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 二、必然性与偶然性 1、定义 必然性就是指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一定要发生得、不可避免得趋势。必然性与本质与规律就是同等程序得概念.规律就就是事物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偶然性则就是事物联系与发展中不确定得趋向。偶然得东西可以出现,也可能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能那样出现. 2、辩证关系 首先,必然性与偶然性就是事物发展得两种不同趋向,它们产生得原因以及在事物发展中得地位与作用就是不同得。 其次,必然性与偶然性又就是统一得。二者得统一表现在:第一,必然性总就是通过大量得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避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得纯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就是必然性得表现形式与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得纯粹得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与偶然性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 3、必然性与偶然性就是辩证得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就会导致形而上学得机械决定论与唯心主义得非决定论两种错误观点. 4、意义 掌握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关系得原理有重要意义。 首先,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得方向与前途,我们必须努力发现必然性,按必然规律办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之现象和本质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2017考研政治唯物辩证法五大范畴之现 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我们在考研政治中讲到了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下面为大家梳理现象和本质这对范畴。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通过感官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本质是一般的、共同的;现象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是生动、丰富的,本质是比较深刻、单纯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假象与错觉不是一回事。 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任何本质都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没有不表现为现象的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即使假象也是本质的表现。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表明,正是因为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能够通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同时由于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又要求人们不能停留于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揭示本质。人们正是通过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是科学研究的任务,因为“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都成为多于的了”。 以一道习题为例,进一步理解这部分内容: 错觉和假象的区别是( ) A 。前者是客观范畴,后者是主观范畴 B 。前者是主观范畴,后者是客观范畴 C 。二者都是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范畴 D 。前者是本质的规定,后者不是本质的规定 【答案】B 【解析】假象是现象的一种,它也是本质的表现,因此它是客观的。那何为错觉?错觉是人们观察物体时,由于物体受到形、光、色的干扰,加上人们的生理、心理原因而误认物象,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性的视觉误差,所以错觉属于主观范畴。假象是客观的,错觉是主观的,这就是假象和错觉的区别。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1]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 唯物辩证法学说由一系列科学的哲学范畴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基本规律之外,还有一系列基本范畴。范畴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理论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范畴是人类认识的结晶,是人类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一系列范畴,各门科学正是通过一系列范畴及其相互联系才构造起了学科体系,从而反映世界的本质联系,反映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各门具体科学的范畴一般是在自己所研究的特定领域里具有普遍的意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有一系列的概念、哲学范畴则是反映整个世界普遍本质的最一般的概念,唯物辩证法哲学范畴就是对于事物之间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这些范畴反映了自然、社会、人类思维的普遍本质联系,是人类认识世界取得的重要认识成果;是人们分析和思考事情、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思维工具。学习和掌握这些范畴有助于我们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与能力。 在唯物辩证法理论中,范畴和规律没有实质的区别,在一定意义上,范畴同等规律;范畴即基本概念是由词或词组表达的,而规律则是判断,它由两个以上的概念组成,其中包括基本概念即范畴。 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有五对,即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 1、原因和结果。 (1)含义:①原因和结果是揭示事物的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范畴。 ②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是原因,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是结果。 (2)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 ①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即在具体的因果联系中,两者的区别是确定的,但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又是不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作用于原因(反馈调控),互为因果。 ③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因果双方失去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 (3)因果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①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因果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无不处在一定的因果联系之中。

辩证法的三大主要原理

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辩证法的主要原理 一.联系观 1.联系普遍性原理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具有普遍性,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客观性原理 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优点,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联系具有多样性,联系是有条件的,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A.强调整体的原理 坚持整体和部分的统一,整体居于主导,统率部分 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的部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优方案,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B.强调部分原理 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构成整体,要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A.系统的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要着眼于事物整体性

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的曲折的。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量,实现(或者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坚持适量原则)。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三.矛盾观 1.对立统一(或矛盾基础的知识)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 (2)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斗争性是矛盾排斥,对立。 (4)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2.矛盾普遍性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要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唯物辩证法的五个范畴理解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 学号:2009010200032 姓名:焦亚庆09市场营销 1现象和本质2内容和形式3原因和结果4可能性和现实性5偶然性和必然性。 1.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 例如,人们生活中黑夜白天很常见,都知道一年有四季,靠感官即能得知,那是表面现象。其本质是由地球自转,公转引起的。 。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象从正面直接的表现着本质,假象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例如:我们每一天都要经历白天黑夜,每一年都要经历四季。揭示了地球自转,公转原理才揭示了这一现象的本质。 2..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 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例如:一件商品,其广告,包装那是外在的,是形式。其作用功能是内在的,是内容。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 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例如:其一,两者相互依存,没有包装广告等的商品往往很难推销出去,而没有实际功能的商品也很难背购买者认同。其二商品的功能决定了产品包装广告的形式,产品的广告包装也服务于产品的功能作业的说明。其三,同一商品可以以不同的广告包装表现,同一形式的广告包装也能囊括一类产品。 3.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主观辩证法与范畴 1、从客观辩证法到主观辩证法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出现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主观辩证法则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规律。 这两种辩证法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但在表现形式上却是不同的。 从内容和本质上说,客观辩证法决定主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质上是以概念形式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但在表现形式上,客观辩证法存在于人和人的意识之外,离开人的意识、思维而独立存在。主观辩证法则采取观念的、逻辑的形式,是同人类思维的自觉活动相联系的。 2、主观辩证法的构成 主观辩证法是由许多概念、范畴的“纽结”编织起来的“思维之网”,从内容、本质上来看,它是自然现象之网的再现。 概念对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反映,是通过概念内在的矛盾的运动,即通过判断、推理、假说以及理论体系的演化的方式来展开的,理解这一点是把握主观辩证法的关键。概念的辩证本性是内在矛盾的辩证统一。概念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概念以辩证发展的形式和过程深刻地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性。在概念这一思维抽象中,包含着概念的灵活性和确定性的对立统一、抽象性和具体性的对立统一、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 范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历史的产物,一定的范畴标志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定的认识阶段。哲学中的范畴是各门科学共同使用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概念,用范畴把握世界是哲学方法的最基本的特征。 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范畴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主要有: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偶然性与必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原因与

马原理之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唯物辩证法五对基本范畴难点详解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实现的,对于这些基本环节的逻辑反映就是辩证法学说的基本范畴。这些基本范畴从不同方面反映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基本范畴一:原因和结果 客观世界到处都存在着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联系,辩证法把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称为因果关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而被某种现象所引起的现象叫结果。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辩证的: 第一,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第二,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第三,原因和结果互相渗透考研辅导班,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第四,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有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异因同果、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基本范畴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它们产生和形成的原因不同,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使发展的确定趋势带有一定的特点和偏差。 另一方面,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考研英语资料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基本范畴三: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把握事物的可能性,要注意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非现实)的可能性、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现实,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基本范畴四:现象和本质 现象和本质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五对范畴 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现象和本质 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或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现象和本质是一对辩证统一: 1.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表面的、具体的、和易逝多变的,往往靠感官即能感知;本质则是隐藏在事物的内部的、是事物一般的共同的方面、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它往往只能依靠抽象思维来把握。例如,谁都可能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但要揭示这个现象的本质(万有引力定律)则需要理性分析和思考。 2.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现象离不开本质,任何现象都由本质所决定的,都是本质的某种表现(例如,真相从正面直接地表现着本质,假相则从反面歪曲地表现着本质);同时,本质也不可能离开现象而单独存在,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种或多种现象表现出来。因此,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这个分析研究的过程常常被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 内容和形式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揭示事物所具有的内在要素和它们的结构及其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指内在要素的组织和结构。事物总是具有一定的内容和形式。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容和形式是一对辩证统一: 1.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的:内容不同于形式。 2.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其一,内容和形式相互依存,没有内容的形式是空洞的形式,没有形式的内容是一堆要素。其二,内容和形式是相互作用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或说服务于内容——因为当形式适合内容时就促进内容发展,形式不适合内容时就阻碍内容发展,不讲究实际效果的形式被称为形式主义。其三,内容和形式的区分是相对的、也是复杂的,同一形式可以容纳或表现不同的内容,同一内容也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旧形式可以服务于新内容,旧内容可以采用新形式。现象和本质与形式和内容的区别是:现象反映本质是一种必然的自发,形式表现内容则可以人为选择。 原因和结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具有先后相继、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指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是指由于原因的作用而引起的现象。有原因必会造成某种结果(或影响),有结果又必来源于某种原因。一般来讲,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同一个现象,依据不同的条件,可以是原因也可以是结果,前一个原因的结果也可能是后一个结果的原因;同时,一个原因可以引起几个结果,一个结果也往往由几个原因所引起。唯物辩证法认为原因和结果是一对辩证统一: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因果倒置,在逻辑推理或实践试验中都会引起混乱或危害。 2. 原因和结果是统一的:其一,原因和结果相互依存,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其二,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同一现象,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现象而言,是原因,相对于引起它的现象而言,则转化成了结果;第二,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作用,不仅原因可以作用于结果,而且结果也可以反作用于新的原因(例如电路设计中的反馈系统)。 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是揭示客观事物由可能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一对范畴。可能性指事物包含的种种可能的发展趋势,现实性指已经实现了的可能性,即实际存在的事物和过程。由于事物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复杂性,事物往往包含相互矛盾的几种可能性。

2015考研政治:从真题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唯物辩证法从没跌出过考研政治大纲,在今年大纲大变的情况下,你又有多少时间分配给了它?小编帮大家整理从政治真题角度讲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原因和结果 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判断前后相继的两个现象之间是否具有因果联系,其根本标志是看它们是不是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如果把两个具有因果联系的现象从普遍联系中抽出来加以考察,原因与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如果把它们放在世界无限发展的链条中去考察,那么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则是不确定的。同一个现象是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是原因,反之亦然。 4.原因和结果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必然性和偶然性 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可能性和现实性 可能性是指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可能性和现实性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①可能性和现实性相互依存,密不可分。②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现象和本质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含举例)

辩证法的五个范畴 1原因与结果 涵义和关系: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辩证的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启迪与案例:通用汽车公司黑海汽车制造厂总裁收到一封关于汽车的抱怨信:"最近我买了一辆新的黑海牌车,每次我从商店买完香子兰冰激淋回家,汽车就起动不了。但我买其他种类的冰激淋,车起动得很好。"黑海厂总裁对这封信感到迷惑不解,但还是派了一个工程师去查看。当晚,工程师随这个车主去买香子兰冰激淋,返回时,车起动不了。工程师又连续去了三个晚上。第二个晚上,车主买了巧克力冰激淋和草莓冰激淋,车都能起动。第三个晚上,买了香子兰冰激淋,车又起动不了了。工程师绝不相信这部车对香子兰冰激淋过敏。于是他加倍工作以求解决问题。每次他都作记录,像日期、汽车往返的时间、汽油类型等。最后他发现了线索:车主买香子兰冰激淋比买其他冰激淋所花的时问要短。因为香子兰冰激淋很受欢迎,故分箱摆在货架前面,很易取到。因而问题就变成了:为什么车停很短时问就起动不了。工程师进一步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即是因为汽锁使汽车起动不了。而买其他冰激淋需要的时间多,可以使汽车充分冷却以便起动。而买完香子兰冰激淋时,汽车引擎还很热,所产生的汽锁耗散不掉,因而汽车起动不了。原因找到了,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 这个有趣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承认事物的因果联系,并深入探索,就会发现事物的来龙去脉,找到解决的方法。 2必然性与偶然性 涵义:①必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趋势,是由事物的根本矛盾决定的,体现事物发展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前途。 ②偶然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确定的趋势,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对事物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关系:事物的发展存在着必然性和偶然性,两者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所以必须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的总趋势,但也绝不可忽视偶然性的作用,要善于从偶然中发展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启迪与案例:恩格斯曾指出“偶然的东西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有某种根据,而正因为是偶然的,所以也就没有根据;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必然性自己规定自己的偶然性,而另一方面,这种偶然性又宁可说是绝对的必然性”正因为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存在如此的辩证关系。 3可能性与现实性 涵义:①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钟趋势。 ②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关系:现实性与可能性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现实性和可能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没有现实就没有可能,反过来,没有可能就没有新的现实。因此,把握这一对范畴的方法论意义,就要求人们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注意分析事物发展的各种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应对不利情况的准备,争取实现好的可能。 启迪与案例:、你想靠打工赚一千元,这是可能的也是现实的。或者,你想买一张彩票中五百万,这是可能的但不现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