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论文

合集下载

生物安全的立法分析(1)论文_生物安全的立法分析(1)论文

生物安全的立法分析(1)论文_生物安全的立法分析(1)论文

关键词: 生物技术;生物安全;风险社会;反身性;社会公共利益;法律供给内容提要: 科学技术是理性的产物,是知识的表现,是文化的成果,它打着正面的、文化的、文明的、理性的、合理的等各种正当的旗号去行使它的权力,所以科学技术对整个社会的严重后果有其正面影响与负面影响。

这是社会学家对科学技术的文化认识。

如果我们把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变迁作一个历史性的规律总结,其实科学技术的每一次突出的进步都深刻地体现了经济的烙印,当前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和经济成果不能继续满足社会总需求时,新的科技革命应运而生,它的使命将会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并最终成果社会经济运行和财富增量的核动力。

近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逐渐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也开始对人类社会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然而,同其他科学技术成果一样,现代生物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它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向人们展示出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难题(如粮食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健康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希望之光,另一方面也逐渐暴露出一些负面效应,如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安全性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现代生物技术产品使用者的知情权问题、隐私权问题、基因歧视问题以及是否侵犯人类尊严问题等。

在过去的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浪潮中,科学技术的社会经济价值已经为广大公众所充分认知,给人类的社会结构、人类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变化,但是科学技术的“反身性”和“吊诡性”特征也深刻地为广大公众所体会,机器、工厂、产品和市场将我们引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风险社会”之中。

代表着第四代科技革命的现代生物技术亦不例外,其风险化程度将风险的范畴从人类社会延伸至自然,甚至整个生态系统,因为现代生物技术就是以生物作为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的。

因此,现代生物技术的出现将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视为必要的价值“目标”,但同时不可避免地将其演绎为一种生动的“工具”。

演讲稿生物安全(3篇)

演讲稿生物安全(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生物安全这一重要话题。

生物安全,关乎人类健康、生态平衡、社会稳定和国家利益,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生物安全的重要性1. 保障人类健康生物安全是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防线。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因素的影响,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禽流感、埃博拉病毒、新冠病毒等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

加强生物安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

2. 维护生态平衡生物安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入侵、生物污染等生物安全问题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影响生物多样性。

加强生物安全,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3. 促进社会稳定生物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

生物恐怖主义、生物武器等威胁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加强生物安全,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生物恐怖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4. 推动科技创新生物安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

在生物技术、生物制药等领域,生物安全对于保障科研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科研成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生物安全,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我国生物安全现状及挑战1. 我国生物安全现状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安全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了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安全仍存在一定差距。

2. 我国生物安全面临的挑战(1)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

部分领域法律法规滞后,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有待加强。

生物安全监管、监测、预警等方面能力不足。

(3)生物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公众对生物安全的认知和防范意识不足。

(4)生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存在不足。

三、加强我国生物安全工作的建议1. 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修订和完善生物安全法律法规,确保法律法规的适用性和前瞻性。

生物安全课程论文

生物安全课程论文

《生物安全》课程论文转基因植物最新研究进展姓名:喻娟学号:201408010244专业:生物科学年级:2014级学期:2016-2017学年第2学期转基因植物最新研究进展摘要: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主要在于改进植物的品质,为某些蛋白质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生产;研究基因在植物个体发育中,以及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中的功能。

关键词: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基因工程,叶绿体前言自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转基因烟草于1983年问世以来,科学家已在200多种植物中实现了基因转移。

转基因植物中成功表达的有实用价值目的基因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

1 抗逆境转基因植物1.1 抗冻害转基因植物我国虽然有昆明这样四季如春的地方,也有海南这样常年艳阳高照的城市,但是大多数植物生长地都会遭遇到低温寒冷的气候。

这时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将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全球每年因低温冻害造成的农作物损失高达数千亿元[1]。

就中国而言,每年因为低温冻害造成的农业损失也不少。

所以,培育抗冻害基因作物尤为重要。

目前分离出的与抗冻害有关的基因包括脯氨酸合成酶基因、鱼抗冻蛋白(AFP)基因、拟南芥叶绿体3’-磷酸甘油酰转移酶基因。

其中鱼抗冻蛋白基因研究得比较多且起步较早的。

抗冻蛋白是一种从生长于极端环境中的海鱼里发现的可以使体液即使在低温下也不会结冰的高效活性物质。

鱼类抗冻蛋白基因在番茄和烟草中已经获得较好表达,Georges F等将人工合成的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玉米原生质体,在植物细胞中获得表达。

[2]1.2 抗旱转基因植物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干旱和半干旱耕地面积约为0.4亿hm2,占全国面积的38%。

而玉米作为粮食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又对干旱特别敏感,于是科学家就想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赋予玉米抗旱的特性。

将抗旱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到玉米里主要编码3种蛋白,即酶类,转录因子类和其它抗旱类。

[3]酶在生物的生命活动里是至关重要的。

在植物的正常生理过程中,酶在植物体类的表达总是按照一定的秩序,但是在某个逆境中酶会有一个爆发式的表达,这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逆境,减少伤害。

生物安全课程论文

生物安全课程论文

生物安全课程论文第一篇:生物安全课程论文关于生物安全科学性与社会性的讨论摘要:本文通过对生物行业主要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现象(包括外来入侵现象)的阐释和安全性评估,在肯定其科学研究价值的基础上,对其可能给社会生态环境带来的风险作出预测,同时阐明构建生物安全法律体系的重要性。

关键词:生物安全;转基因;克隆;外来入侵种近年来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生物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全球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

生物安全是指在科学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中造成对人类健康、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有害的影响;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由于自然或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来物种迁入,并由此对当地其他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改变和危害;人为造成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对生物的多样性产生有害的影响。

凡此种种均属于“生物安全”的范畴[1]。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利益的同时 ,也存在着误用和滥用的风险,给人类健康、伦理道德等社会领域带来生态风险。

本文仅以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及外来入侵现象三方面所涉及的生物安全问题阐释生物安全的科学性与社会性。

1.转基因生物的应用概况与安全性1.1转基因生物的发展历程1983 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作物——烟草问世;1986年,首批转基因作物——抗虫和抗除草剂棉花进入田间试验。

1993 年,第一例转基因作物——延熟番茄获得美国农业部批准进入商业化生产种植;1994 年,第一个转基因植物产品——延熟番茄获得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进入市场。

之后,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迅猛发展,可以说分子农业的时代已经到来[2]。

1.2关于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毫无疑问,生物工程技术将取代传统工艺和技术,为农业、医药、食品、环保、轻工业等部门带来无限商机,成为21 世纪的支柱产业之一。

但是重组 DNA 也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目前还难以预测的危险。

1.2.1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由于可以使动物、植物、微生物甚至人的基因进行相互转移, 转基因生物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界、门概念,实现了在自然状态下无法实现的基因转移和基因突变, 具有普通物种不具备的优势特征, 若释放到环境, 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平衡, 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并可能导致对其他动植物的伤害和长期生态平衡的打破。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生物安全看法作文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生物安全看法作文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生物安全看法作文生物安全,这是一个听起来很严肃的话题,但其实它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你想想看,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空气、吃喝拉撒,这些都离不开生物。

所以,生物安全问题可大可小,但绝对不能忽视。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生物安全。

简单来说,生物安全就是指在人类活动范围内,防止病原微生物、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废弃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一种管理措施。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实验室安全等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关注生物安全呢?因为生物安全事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一旦出现生物安全事故,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生态破坏、经济损失等等。

比如,前段时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就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防范于未然。

那么,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如何参与到生物安全工作中来呢?其实,生活中的很多小事都可以体现我们的生物安全意识。

比如,我们要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不干净的食物;我们要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我们要遵守实验室规定,不随意触碰危险物品。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实际上都是在为生物安全做贡献。

我们还可以从更高的角度去思考生物安全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关注国家的生物安全政策,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关注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支持科技创新;我们还可以关注国际间的生物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生物安全意识,还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生物安全是一个既复杂又重要的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生物安全,从自己做起,从点滴做起,共同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安全的生活环境。

军事理论论文——生物安全

军事理论论文——生物安全

对生物安全及生物武器的认识生物安全一般是指由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应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

基于生物技术发展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人们提出了生物安全的概念。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生物安全法。

这部法律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

表明了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是为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和应对生物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生物技术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制定的法律。

当下,全球生物安全形势严峻,世界面临多种生物威胁,新发,突发烈性传染疾病,外来物种入侵,生化技术谬用,生化武器攻击,成为人类共同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环境污染,导致的水俣病侵害人类神经系统,2009年H1N1猪流感造成6000万余人感染,27万余人住院治疗,2014年埃博拉病毒造成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2016年寨卡病毒,蔓延至全球41个国家,患者超过150万人,时间进入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件,已经为我们敲响生物安全的警钟。

生物安全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单独应对的事情,而应该由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抵御风险,承担责任。

在新冠疫情全面爆发期间,甚至有国家将疫情传播事件“政治化”,趁机污蔑抹黑中国,更甚者,要求对中国进行追责和索赔。

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可能在任何时间世界上任何地方出现,中国同其他国家一样,都收到了病毒的攻击,是受害者,不是加害者,更不是病毒的同谋。

面对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和传染病威胁,国家社会应当团结协作,同舟共济,而不是相互指责,甚至叫嚣追责索赔。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曾公开表示:“美国的一些人必须要清楚,他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中国,国际社会只有同仇敌忾,团结合作,才能战胜病毒,一味的攻击抹黑他国,不能挽回浪费的时间和逝去的生命,我们希望美方的这些人尊重事实,尊重科学,尊重国际公论,停止对中国的无端的攻击指责,停止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多聚焦国内抗疫,多聚焦国际抗疫合作。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论文范文摘要:实验室生物安全是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不受实验过程中病原微生物、毒素和其他危险物质伤害的重要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挑战和策略,以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安全。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病原微生物;毒素;安全管理;防护措施一、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实验室的研究领域日益广泛,涉及病原微生物、毒素、生物制品等危险物质的研究不断深入。

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逐渐引起广泛关注。

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健康与生命安全,还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和环境安全。

因此,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预防实验室生物事故的发生,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与挑战1.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现状(1)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生物安全防护水平逐步提升。

(2)实验室生物安全规章制度逐步健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纷纷出台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

(3)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和宣传教育工作逐步普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得到提高。

2.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挑战(1)实验室生物安全风险隐患依然存在: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不完善,实验操作不规范,防护措施不到位,存在生物安全风险。

(2)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体制尚需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管体制不够健全,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3)实验室生物安全人才短缺:实验室生物安全专业人才不足,难以满足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需求。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策略与措施1. 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1)加大投入,提升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水平: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配置先进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设施,确保实验室具备必要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的论文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的论文

生物安全的现状与对策的论文1 对gmos持截然不同的观点所谓的gmos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是指经遗传修饰了的生物体。

转基因作物就是gmos中的一种。

目前在国际上对gmos存在下列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赞同大力发展gmos的观点,其理由是基于下列几点。

1)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下面有几个数字能说明问题。

如美国,1996年时70%的转基因bt棉花不再喷洒杀虫剂,产量提高70%,每公顷节约140~180美元;美国原来每年约有一半的玉米田(3 200万hm2)受棉铃虫危害,丧失金额达10亿美元,但种植转基因bt玉米后,产量提高9%,而经济效益1996年是190万美元,1997年达1 900万美元;在加拿大,在1996年种植了1 200万hm2耐除草剂油菜后,产量提高9%,经济效益达600万美元;对上述能使传统产品大大缩短生长期的转基因技术,环境保护主义者也持强烈反对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作物对环境和健康的长期影响还不得而知。

在他们的强烈反对下,西欧目前实际上禁止对转基因作物作商品化的种植。

2 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早在1992年公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条款中就已明确提出来,要求制定或采取办法酌情管制、管理或控制由生物技术改变的活生物(lmo或gmo)在使用和释放时可能产生的危险,既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持续利用,也要考虑到对人类健康的危险。

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包括了对农田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已有文章报道(钱迎倩等,1998),在kjellsson(1997)的基础上列了表1。

表1中所列的不少是生态风险,转基因作物因为是人工制造的品种,我们可以把这些品种看作为自然界原来不存在的外来种。

一般说来,外来种对环境或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或危险会有一段较长的时间。

有时需10年的时间,或更长的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经济学院班级:金融一班姓名:张运思学号:************课程论文题目: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范措施课程名称:生物安全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及防范措施学生:张运思(经济学院09级金融一班,学号200940819408)摘要: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

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

关键词:生物入侵入侵危害防治措施一、生物入侵的概念及现状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任何非本地的生物都叫外来生物,它指的是出现在其自然分布范围(过去或现在)和分布位置以外(即在原分布范围以外自然定植的、或没有直接或间接引进、或没有人类活动就不能定植)的一种物种、亚种或低级分类群,包括这些物种能生存和繁殖的任何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而外来入侵种是指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外来种。

外来入侵种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生物入侵是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外来杂草共有107种,外来动物40余种,从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到无脊椎动物(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以及细菌、微生物、病毒中都能找到例证。

国内最早开展入侵生物研究的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谢焱博士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无一没有外来种,除了极少数位于青藏高原的保护区外,几乎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外来杂草。

”数千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作为天然屏障,为特有物种和生态系统提供了进化所必须的隔离环境。

然而,在短短数百年间,全球各种力量结合在一起,使这些阻隔失去效用,外来物种横越千里,到达新的生境,成为外来入侵。

外来入侵种不仅威胁本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物种的消失与灭绝,而且瓦解生态系统的功能,降低人们基本生命支持系统的健康水平,受入侵物种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将付出巨大的生态和经济代价。

入侵物种形成广泛的生物污染,危及土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并影响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尤其是近年来,为防止水土流失,治理沙丘以及重建生态系统而开展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工程,有的地区过度盲目地引进了大量生长区短,易于管理,更能适应环境的外来物种,然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盲目地引进是要付出代价的,它们正在逐渐排挤。

取代当地物种,并且不断扩大到自然和半自然地区,并影响到那里生态系统的种类和功能,进而引起当地居民,自然资源保护者,水源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矛盾。

人类及其经济和非经济活动是外来种入侵的主要动因,特别最近500年加速了生境丧失和物种灭绝的速率,对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的胁迫,这种破坏是长期的、持久的。

二、生物入侵的危害(一)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列举数字是枯燥的,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仔细阅读以下统计报告:保守的估计,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松干蚧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在我国每年已达150万公顷左右。

水稻象甲、美洲斑潜蝇、马铃薯甲虫、非洲大蜗牛等农业入侵害虫近年来每年严重发生的面积达到140万至160万公顷。

每年由外来种造成的农林经济损失达574亿元人民币,仅对美洲斑潜蝇一项的防治费用,就需4.5亿元,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需要5-10亿元以上。

(二)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

食人鲳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在我国的自然界中没有天敌。

体质强壮、对水质要求不严格的食人鲳,在我国南方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生长的水体,一旦流入自然水域,必将打破现有的生物链,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就如同侵略者入侵一样,对生态的破坏不堪设想。

”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三)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麻疹、天花、淋巴腺鼠疫以及艾滋病都可以成为入侵疾病。

人类对热带雨林地区的开垦,为更多的病毒入侵提供了新的机会,其中包括那些以前只在野生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比如多年前袭击刚果等地的埃博拉病毒。

前面提到的三裂叶豚草,它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可导致“枯草热“症,在美国约有20%的人受花粉过敏症的侵扰。

我国国内虽然还没有大量的报道,但在国外的许多华人到美国后一两年内就会出现花粉症的症状。

目前豚草已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的15个省市,如果一旦大面积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这些,不论是疯牛病、口蹄疫、鼠疫病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恶性传染病,还是在美国声名狼藉的红蚂蚁,肆虐我国东北、华北的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等森林害虫,以及堵塞上海河道、覆盖滇池水面的水葫芦都是“生物入侵“惹的祸。

它们的危害之大已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以致有人称它为“整个生态系统的癌变”。

(四)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

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

云南是我国鱼类种类最为丰富的省份,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出于产业经济的目的,两次大规模地移殖和引进外地鱼类。

第一次是在1963-1970年间引进“四大家鱼“等经济性鱼类,并带进麦穗鱼和〔xia〕虎鱼等非经济性鱼类;第二次较大规模的引进是在1982-1983年,把太湖新银鱼和间下〔zhen〕鱼等引进滇池、星云湖等湖泊。

现在云南原有的432种土著鱼类中,近5年来一直未采集到标本的约有130种,约占总种数的30%;另外约有150种鱼类在60年代是常见种,现在已是偶见种,约占总种数的34.7%;余下的152种鱼类,其种群数量也均比60年代明显减少。

在过量捕捞、水利工程、围湖造田、外来鱼类,这4个导致云南鱼类濒危的因素中,外来鱼类是导致土著鱼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的最大因素。

滇池蝾螈的灭绝也与滇池引入外来种有密切的关系。

肆虐上海崇明岛的可怕入侵生物--互米花草,因其具有固沙促淤作用,20年前从美国引进,由于缺少天敌,互米花草目前已成为整个崇明海滩的绝对霸主,导致鱼类、贝类因缺乏食物大量死亡,水产养殖业遭受致命创伤,而生物链断裂又直接影响了以小鱼为食的岛上鸟类的生存,“如果再不加以控制,崇明岛的生物链就将严重断裂。

“互花米草目前又在福建沿海等地大量蔓延,沿海滩涂大片红树林的死亡就是互花米草造成的恶果。

三、生物入侵的防治及应对办法(一)直接清除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

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

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

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

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

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

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

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科学家向大众敲响警钟:引进什么样的花草、什么样的树木必须慎重。

为了观赏价值或其它目的的引进物种并不是正确保护生态环境的做法。

其实,当地物种是最适合、最安全、最省事地选择。

组织制定有关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针、政策、方法及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规划和防治方案;负责与有关部门在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方面的协调与合作,组织开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普查、国际交流与合作;对外来有害生物的治理和风险开展评估工作。

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三)生物防治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

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

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

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然而,生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方法,当然它的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五、结束语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迅猛发展,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美国每年因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370亿美元。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多样,外来有害生物容易找到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这些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中国的威胁也日趋严重。

为对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进行科学防治,中国国家林业局近日组织成立了中国林业有害生物检验鉴定中心。

该中心主要承担中国林业有害生物的检验鉴定、风险评估、以及收集国外林业有害生物疫情信息的任务。

林业专家、中国林业科学院院长张守攻先生在介绍这一中心的有关情况时说:“(该中心的成立,对)降低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害生物对我国的入侵和传入的风险,加强对以外来有害生物为重点的林业有害生物的预防、检疫和管理,提高我国林木病虫害的生物防治规模和水平,保护我国林业工程取得的成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2]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3]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2001,9(4):430-438.[4]张林艳,叶万辉.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88-59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