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效的情境创设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使数学知识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应用和体现。
以下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购物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购物情境是一个常见的情境创设。
通过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货币的认识和运算能力。
1. 现实情境: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小商品或者图片,让学生模拟购物的过程。
通过角色扮演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商店老板、顾客等角色,进行购物交易。
2. 学生体验:学生可以充当顾客,根据商品价格选择购买的物品,并计算出所需支付的金额;也可以充当商家销售员,为顾客服务并计算找零金额。
3. 学习目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理解货币的使用和交易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金钱管理意识。
二、日常生活情境创设日常生活情境是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创设。
通过日常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应用数学知识,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
1. 现实情境: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日常生活,如购物、做饭、出行等场景,设计相关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实际运用。
2. 学生体验: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作用,如在购物时计算折扣价、在做饭时计算配料的比例、在出行时计算时间和里程等。
3. 学习目的:日常生活情境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加重视和投入。
三、实践活动情境创设1. 现实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手工制作、实地勘测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如利用几何知识制作折纸、利用计量知识测量距离等。
2. 学生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数学的运用,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操作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环境和场景,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主动解决问题。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进行浅谈。
一、生动有趣的情境创设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对枯燥乏味的知识点缺乏兴趣,容易感到厌烦和困惑。
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时应该注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乐趣。
可以用有趣的故事、情景、游戏等方式来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可以通过探究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通过故事情节让学生在生动的情景中感知数学的存在和应用。
二、具体实际的问题创设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更善于处理具体实际的问题。
教师在创设有效情境时应该尽量选择具体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让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购物、买菜等,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三、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创设有效情境,例如使用教学工具、教具、图片、视频等。
这些资源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感知数学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使用教学游戏、画图等教学资源,能够增加学生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四、合作学习的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情境创设非常重要,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方式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习和发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具体实际的问题、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应注重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的创设,不断探索和尝试,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需要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有效情境的创设示例:1、购物情境:通过购物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货币的概念及计算。
老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超市,学生扮演消费者购买商品,需要用到货币的计算。
通过购物情境,学生可以更生动的理解货币的概念及运用,并通过购物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例如,老师可以布置课堂成为小商品市场,学生可以在店中体验买卖活动,认知货币的基本概念及方法,学会计算货币的实际应用。
2、地图情境:通过地图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与位置有关的数学概念。
老师可以使用地图展示城市或者城镇地图,并且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竞赛,比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团结合作。
通过地图情境,学生可以认识不同的地域,学习地域特征。
在地图上标注出重要的地标以及路线,引导学生学习路线图绘制,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
3、游戏情境:通过游戏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老师可以设计简单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例如,用算术游戏来教学加减法,或者用象棋游戏来教授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概念。
通过游戏情境,学生可以轻松地学习数学概念,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物化情境:通过物化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
老师可以使用物化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将一段长木棒分成$n$份,在学生面前展示,引导学生学习分数的概念。
通过物化情境,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物品,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情境:通过实践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实践情境,如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或者设计数学小实验来刺激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数学课上进行一些微型教育实验,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并且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参与度。
总之,合理创设有效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其积极性,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有效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同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一、购物问题情境假设学生们要去商场购物,教师可以创设以下问题情境:1.小明去商场买了一件T恤和一条裤子,T恤的价格是28元,裤子的价格是35元,他给了商场收银员一张50元的钱,问他会找到多少零钱?2.小华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苹果每斤1.5元,橘子每斤2元,她买了1斤苹果和1斤橘子,她一共付了9元,问她买了多少斤水果?通过以上问题情境,学生可以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游戏是小学生们喜欢的活动,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游戏相关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1. 小李和小明玩抛硬币游戏,每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是0.5,问他们抛3次硬币,正面朝上的次数分别是1次和2次的概率分别是多少?2. 小华和小强玩掷骰子游戏,问他们掷一个骰子,出现1、2或3的概率是多少?建模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建模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比如:1. 假设一个小朋友每天都会在小区操场上跑步锻炼,他用时5分钟绕一圈操场,问他跑10圈需要多少时间?2. 假设一根绳子可以裁剪成3段,第一段长5米,第二段长8米,问第三段的长度是多少?通过建模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锻炼他们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创设一些与图形相关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图形的认知和推理。
比如:1. 给学生出示一个由正方形组成的图案,问他们可以找到几个正方形?2. 给学生出示一个由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的图案,问他们可以找到几种不同的图形?通过图形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学会认识各种不同的图形,掌握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科学,在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运算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是教师们需要思考和努力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数学教育的特点,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利用生活情境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的应用场景,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生活情境来设计数学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在教学加法时,可以设计购物情境,让学生扮演买家和商家的角色,购买商品并计算总金额;在教学几何的时候,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测量角度和边长,让他们亲自体验几何的应用等。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二、游戏情境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融入到各种游戏中,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教学数学运算时,可以设计数学竞赛游戏,让学生分组比赛并计算得分;在教学空间几何时可以设计寻宝游戏,让学生以团队形式解决空间布局的问题。
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合作情境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增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可以创设合作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学习、交流和合作。
在教学分数的时候,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比较分数的大小,并制作分数包装盒;在教学整数的概念时,可以设计小组协作游戏,让学生分头脑风暴、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情境的创设,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数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景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的情景创设方法。
一、生活情境创设法生活情境创设法是教师通过模拟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引入到具体的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感知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当教授加减法时,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购物场景来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在超市购物时进行价格计算的情景。
教师可以设置多个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总价格,从而学会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二、游戏情境创设法游戏情境创设法是通过制定各种游戏规则和场景,让学生通过游戏来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智力能力的发挥。
当教授乘法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乘法游戏,让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回答问题的比赛。
教师可以提问如“3个苹果,每个苹果有4个草莓,一共有多少个草莓?”学生可以通过算术运算得到答案,并且在游戏中互相竞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三、实践情境创设法实践情境创设法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当教授分数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次烘焙工作坊。
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分发一些材料,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比例来制作蛋糕或者饼干。
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到分数的概念和运用,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探究情境创设法探究情境创设法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当教授面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建筑师,你要设计一间长方形房间,你会如何计算房间的面积?”然后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并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通过这种探究的过程,学生可以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当教授比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比例的应用。
学生可以在超市中找到不同品牌的商品,比较它们的价格和质量,然后计算出它们的比例关系。
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比例,既能理解概念,又能培养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而有效情境的创设是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利用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创设数学情境是很好的方式。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日常生活情境为背景,设计各种数学实际问题,例如购物、游戏、旅行等,简单片段化的小故事,能让学生情景联想,容易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数学中可以设置购物情境,让学生通过模拟买东西的过程,理解货币的使用和找零的问题,这样设计的数学情境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有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利用游戏情境创设数学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游戏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紧张感,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教学数学中可以设计阵地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理解坐标系的概念;也可以设计益智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理解图形的概念等,这样的设计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实验情境创设数学情境也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
通过实验情境的创设,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实践,探索事物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数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方式,探究数学定理、性质等,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结论,体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实验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探究情境创设数学情境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情境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一、游戏情境小学生天性喜爱游戏,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游戏情境的创设,使数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
在学习加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小老鼠拿米粒”。
学生分成两组,每组的学生代表一个小老鼠,教师在课堂上摆上两个碗,分别装上不同数量的米粒,然后通过加减法来让学生模拟小老鼠拿米粒的情境,来进行加减运算,通过游戏情境,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二、实际情境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习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在学习面积和周长时,可以设计一个实际情境:“布置花坛”。
教师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花园,让学生围绕花坛的形状测量周长和面积,然后再让学生设计自己的花坛并计算出周长和面积,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周长和面积的概念,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三、竞赛情境通过竞赛情境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
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一个竞赛情境:“口算大比拼”。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口算大比拼,通过竞赛的方式来巩固乘法口诀,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探究情境通过探究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小数时,可以设计一个探究情境:“购物结算”。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超市,让学生去挑选商品并结算,通过实际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小数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有效情境的创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愉快地学习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与数学的连接点,创设趣味性的有效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来同化数学新知,促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中主动构建知识,梳理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技能。
而实际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的数学知识的讲解和技能训练是枯燥无味的,如何将原本枯燥无趣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呢?教学实践证明,有效地教学情境是联系学生生活和数学知识的纽带,沟通学生和数学之间的桥梁,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促进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多维度、全方位地发现数学问题和促进思维的发展,发挥着导向的作用,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走进数学课堂,主动思维和探索,使学生逐步沉醉于数学学习。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以教材为基本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的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发现规律,让学生产生强大的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内驱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进行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首要原则——目标指向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和学生开展课堂教与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反映了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在认知、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变化的期望。
情境的创设必须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展开,必须为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服务。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明确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形式以及需要培养
学生的数学技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创设有效的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探索和实践,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技能,有效达成既定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的过程中,笔者就创设了钟表朋友这一教学情境,以音乐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声音,引入话题:生活中的钟表朋友。
这样的情境创设营造出民主、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观察钟面,认识钟表兄弟;接着就带领学生去学习小红的一日作息表,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学习时间,通过游戏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表达、实践,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数学课堂教学让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二、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心理原则——趣味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很容易让他们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直接影响着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中要突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对即将所学的数学知识
产生强烈的兴趣。
只有学生产生兴趣,才能在课堂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会主动积极地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去,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主动地质疑好问,感受、体验、实践和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思维和注意力调整到最佳的状态之中,变被动为主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高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情感基础。
例如笔者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就通过趣味故事来创设情境:唐僧师徒从西天取经归来,国王召见他们几个为他们颁奖,每人一块金牌,但形状各不相同,有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孙悟空说:取经途中,我降魔杀妖,我的功劳最大,我要拿最大的。
皇帝笑着说:你这猴头,好,你功劳大,那你就先挑吧!孙悟空高兴地走上前去,可是一看到这些奖牌就傻眼了,拿起这个正方形的,又拿起长方形形的,又觉得那块平行四边形的最大,抓耳挠腮,不知该选哪一块。
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孙悟空拿到称心如意的奖牌吗?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算一算、拼一拼等多样的方法找到答案,并找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的趣味导入远比老师的平铺直叙要有效得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认知规律,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准学生的兴趣点,创设具有趣味性的数学情境,才能在课伊始就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的服务原则——启发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要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
兴趣,同时还要关注情境的创设要启发学生对于数学现象的关注和
思考,引导学生在具有启发性的数学教学情境中发现所蕴涵的数学信息,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的思考,发现理解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通过情境架起生活和数学知识的桥梁,更好地学习、理解数学知识,发展数学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数大小的比较》时,笔者就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活动:老师要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到五星电器挑选了一款自己比较满意的笔记本,价格是2490元,然后老师又分别到国美和苏宁比较了一下,发现同样的型号价格分别是2365元和2530元。
老师应该到哪里买呢?为什么?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如何进行
数的大小比较,蕴涵着浓浓的数学味,为学生打开数学学习的大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研读教材,读透教材内容,分析学生的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具有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励学生主动实践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真正体现数学学习内在价值的数学教学情境,使其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