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细节层面与叙事
电影中的视觉风格与叙事模式

电影中的视觉风格与叙事模式好嘞,以下是为您创作的关于“电影中的视觉风格与叙事模式”的文案: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走进电影院,灯光暗下,大银幕亮起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可能是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王国,可能是硝烟弥漫的战争沙场,也可能是温馨浪漫的都市街头。
而这一切的呈现,都离不开电影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模式。
就拿我之前看的一部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来说吧。
那独特的色彩运用,简直让我目瞪口呆!整个画面就像是一幅精致的复古油画,粉色、紫色、蓝色等柔和的色调相互交织,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的氛围。
这种视觉风格可不是随便搞搞的,它就像一位无声的讲述者,悄悄地向我们传递着故事背后的情感和主题。
比如说,那些温暖的粉色调,让我们感受到了主角们之间温馨而又复杂的情感纠葛;而深沉的蓝色,则预示着故事中隐藏的危机和不安。
电影的视觉风格可不单单是色彩这一方面。
镜头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有时候,导演会用一个长长的远景镜头,让我们看到整个宏大的场景,仿佛我们就站在山顶俯瞰着整个世界。
而有时候,又会来一个超级近的特写镜头,把演员脸上的细微表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
再来说说叙事模式。
有的电影就像一条笔直的大道,从头到尾按照时间顺序,把故事原原本本地讲给我们听。
这种叙事模式简单直接,容易理解。
但还有一些电影,就像一条弯弯绕绕的小路,一会儿跳到过去,一会儿又回到现在,甚至还会提前给我们展示未来的片段,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同时又充满了好奇。
比如说《盗梦空间》,那层层嵌套的梦境,不断跳跃的时间和空间,让我的脑子都快转不过来了。
但也正是这种叙事模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迷宫之中,随着主角们一起探索、解谜,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简直无法言喻。
还有一种叙事模式也特别有意思,就是多线叙事。
就好像有好几条绳子,一开始它们各自独立,可到了最后却神奇地交织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像《疯狂的石头》就是这样,几条看似毫不相干的故事线,最后却因为一块价值连城的石头而紧密相连,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电影的叙事技巧和叙事结构是什么?

2003年以后,运用叙事学分析研究新闻理论和业务的论文日益增多,2003年尚世海发表了《叙事文体学视角下的新闻与文学》;2005年陈力丹、陈虹、何国平分别发表了《新闻叙事学?序》、《试论新闻报道的叙事策略》和《电视民生新闻文本的叙事学分析》等文章。
也在2005年, 我国学者曾庆香以《新闻叙事学》命名的专著出版, 完成了我国新闻叙事学建构的初创之功。2006年,何纯先生的《新闻叙事学》也付梓出版。
2 新闻叙事学的定义
对于新闻叙事学的定义,黄挺认为新闻叙事学是研究新闻叙事的本质、属性、功能和形式的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一切新闻叙事作品和新闻叙事行为, 特别是承载一定信息的符号如何更好地表现传者的认知态度、意图等等。②何纯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中所下定义为:新闻叙事学是把新闻叙事的规律、原理、方法及发展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③齐爱军在《关于新闻叙事学理论框架的思考》中给出的定义是: 新闻叙事学是以新闻文本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 对新闻的叙事行为和叙事策略进行的科学研究。④
2003年,两本国外的新闻话语分析专著《作为话语的新闻》和《话语与社会变迁》被译介到国内,引起国内的叙事学热。正是在这一年,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2003年何纯发表了《关于新闻叙事学研究的构想》一文;同年,黄挺在《军事记者》中发表了《学好新闻叙事学》,并对新闻叙事学学科框架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叙事学和新闻学就像两个不同圆心的圆,沿着各自的轨迹运动,同时存在着一定的相交部分,这便产生了化合反应。也就是两门学科打破了原有内在结构的链条,打乱理论层次,离散知识颗粒,使它们活跃起来,在这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新的基本理论层面。随着逻辑的延伸,在多学科的合力之下,原先各自比较稳定的因素就重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学科晶体。①
制片人如何进行电影剧本的场景设定和叙事手法

制片人如何进行电影剧本的场景设定和叙事手法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深受观众的喜爱。
而电影剧本作为电影创作的核心,剧本的场景设定和叙事手法对于电影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制片人在电影剧本中如何进行场景设定和叙事手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场景设定场景设定是电影剧本中创造视觉体验和情境感的重要手段。
制片人需要精确而具体地描述每个场景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必要的道具和环境气氛,并与故事情节相衔接,使得观众能够形象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和背景的营造。
1. 描述细致入微场景设定需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场景中的元素,包括人物的着装、动作,环境的细节等。
例如,"INT.餐厅-晚上"可以进一步描述为"餐厅内灯光昏暗,墙上挂满了复古黑白照片,桌子上摆放着精致的烛台和银色餐具",通过这样的描写,制片人可以让读者、演员和导演更好地理解并还原场景。
2. 合理运用场景变换电影剧本中的情节常常需要在不同的地点、时间间隔中进行切换。
在场景设定中,制片人需要合理安排不同场景的转换,以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观影体验的流畅性。
可以通过添加过渡场景、利用特效和镜头语言等手法来实现场景的平滑切换。
二、叙事手法除了场景设定外,制片人还需要选用合适的叙事手法来展现故事情节,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吸引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叙事手法:1. 线性叙事线性叙事是最常见的叙事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展示故事的发展。
通过将场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制片人可以清晰地呈现故事的开始、发展和结束。
2. 非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打破了时间顺序的限制,采用倒叙、跳跃和闪回等手法来展示故事的发展。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增加观众的思考和猜测的乐趣,提供了不同于传统剧情的观影体验。
3. 多角度叙事多角度叙事是通过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和情感来展示故事。
制片人可以通过交替使用不同的场景和角色,呈现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思考过程,使得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故事。
电影叙事的多重层次与美学意义解析

电影叙事的多重层次与美学意义解析近一个多世纪以来,电影一直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形式和娱乐方式而存在。
电影的叙事方式以其多重层次的结构和独特的美学意义在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电影叙事的多重层次和其背后的美学意义。
首先,电影叙事能够通过多重层次的结构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传统的线性叙事方式将故事按时间顺序呈现,而电影叙事则可以采用非线性的方式,通过回溯、跳跃和交叉叙事等手法,将故事的不同时间点和事件进行错综复杂的组织。
这种多重层次的结构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时常面临解谜的挑战,并激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观众需要不断地在片段之间建立联系,推理出故事的真相和影片隐藏的深层含义。
例如,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盗梦空间》就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为特点,展现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梦境探险故事。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需要跟随片中角色进行时间和现实层面的转换,这使得观影体验更为丰富和有趣。
其次,电影叙事的多重层次在塑造角色和情节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通过多个层面的叙事,电影制片人可以展示角色的多面性和复杂情感。
角色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和背景下经历成长、变化和转变,由此展示出丰富的个性和内心世界。
同时,多重层次的叙事可以将剧情的各个线索进行交错和交织,增加剧情的紧凑性和张力。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通过揭示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关注电影所传达的主题和观点。
例如,奥森·威尔斯的电影《公民凯恩》以多重层次的叙事方式呈现了主人公查尔斯·福斯特·凯恩一生的起伏和变革,以及他与媒体和权力的复杂关系。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对角色的复杂性产生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此外,电影叙事的多重层次也对观众的情感和审美体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叙事结构和巧妙的编排方式,电影可以在观众心理上产生深入而持久的共鸣。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可能会被引导着思考人生的意义、存在的困境以及道德与伦理的抉择等深层次的问题。
影视制作中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

影视制作中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方式影视制作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创作,其中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是制作一部优秀作品必不可少的要素。
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合理运用不仅能够吸引观众,还能够更好地表达故事情节和主题。
本文将探讨影视制作中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重要性,并以一些经典作品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一、故事结构的重要性在影视制作中,故事结构是指整个故事的组织和布局方式。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能够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影片的主题和情节,从而产生较强的观赏欲望。
故事结构包括引子、起承转合、高潮、结尾等环节,通过合理的安排,能够使影片情节紧凑有序、节奏流畅。
例如,《盗梦空间》以非线性的故事结构呈现,通过多个时间层面的切换,使观众在观看中产生更加复杂的思考。
二、叙事方式的重要性叙事方式是指在影视制作中将故事情节呈现给观众的方式和手法。
不同的叙事方式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影视制作中常见的叙事方式包括直线叙事、倒叙、插叙、抽象叙事等。
例如,电影《疯狂动物城》以插叙和抽象叙事的方式,将动物世界的社会问题和隐喻呈现给观众,通过动物形象的塑造提出对人类社会的思考。
三、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的案例分析1.《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由弗兰克·德拉邦特执导的影片,该影片以非线性的叙事方式展开。
通过回放和回忆的手法,展现出主人公安迪从监狱中逃脱的故事。
这种叙事方式增强了观众对主人公内心世界的理解和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2.《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影片,该影片采用直线叙事的方式。
故事以阿甘的自述,从他的童年开始,生动地呈现了他与美国历史的交织,并通过阿甘的视角向观众展示了一个纯真善良的世界观。
这种叙事方式让观众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总结故事结构和叙事方式在影视制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故事结构能够使影片更加紧凑有序、情节连贯,激发观众的观赏欲望;而不同的叙事方式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增强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共鸣。
海蒂和爷爷电影从构图与镜头、蒙太奇、声音、意识形态、叙事结果

海蒂和爷爷电影从构图与镜头、蒙太奇、声音、意识形态、叙事结果虽说《海蒂和爷爷》是四年前的一部作品,但是整体表现极其优秀。
电影属于治愈系,画面优美,会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神清气爽的舒适感。
虽说剧情故事是偏向童话的奇迹,感觉不太现实,但是会给观众带来诸多希望,能教会我们很多,作为神片值得一看。
影片改编自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的小说《海蒂》。
这部小说被数次改编,当时最为熟知的电影版本是由秀兰·邓波尔饰演海蒂,日本动画《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也是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可见小说的影响力。
影片中饰演爷爷的是布鲁诺·甘茨,饰演海蒂的叫阿努克·斯特芬,拍摄电影时刚十岁,这是什么神仙颜值呀,长得是真的好看,演技很有灵性。
饰演小男孩皮特的昆林·艾格匹也是无法形容的帅,这种高颜值再配阿尔卑斯山的风景简直就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故事中海蒂从小被姨妈收留。
但没多久,姨妈嫌弃她并将她丢到了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亲爷爷那里。
而这个古怪的老头,也喜欢上了天真无邪的海蒂,慢慢的,这一老一少都将彼此当做唯一的亲人。
两人开始相依为命。
其实,《海蒂和爷爷》这部影片在各方面都做到了优秀的程度,所以我们一个一个方面慢慢来说。
首先是视觉效果,也是为什么要去电影院看这部“老片”的理由。
电影很多的外景拍摄都可以当做壁纸,宛如天堂的阿尔卑斯山无论是春天的美景还是白雪皑皑的冬季风景都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心旷神怡,有种看到景色就连身边的空气都变得清新。
其次是电影的音效,不论是风景还是剧情冲突,音乐都配的恰到好处,风格有种北欧独特的味道。
原声大碟配上风景,就能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非常舒适,适合放松去听。
说完了摄影和配乐,接下来就是影片的剧情与内涵。
电影的剧情偏向童话,就是一则简简单单的童话,并不是什么黑暗童话或是成人童话。
虽说有部分剧情经不住推敲,但是童话背后的内涵,既不难理解,也并没有特别生硬。
首先是关于个人的。
它首先教会了我们做自己。
《2024年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范文

《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及层控问题》篇一一、引言电影叙事作为艺术表达的重要手段,其复杂性和深度是衡量一部影片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并深入分析层控问题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
二、电影叙事的九种层级关系1. 故事层面:这是电影叙事的基础,包括情节、角色、冲突等元素。
故事层面需要吸引观众,为他们提供一个引人入胜的框架。
2. 情节结构层:情节结构是电影叙事的核心,包括起承转合等元素。
一个好的情节结构能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故事的情感冲击。
3. 视觉表达层:通过镜头语言、画面构图、光影效果等手段,为观众呈现一个丰富的视觉世界。
视觉表达层为观众提供了一种直观的体验,增强了电影的感染力。
4. 音乐音效层:音乐和音效在电影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够为画面增添情感色彩,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5. 台词对白层:台词对白是角色交流的桥梁,也是传达情感、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手段。
好的台词对白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感受故事的情感氛围。
6. 角色塑造层:角色是电影叙事的核心,其性格、行为、心理等元素需要被精心塑造。
一个立体、鲜活的角色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
7. 文化背景层: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文化背景层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跨文化的体验,使电影更具深度和广度。
8. 主题思想层:主题是电影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叙事过程。
一个明确的主题能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思考,引发共鸣。
9. 情感共鸣层:情感共鸣是电影叙事的最高境界,通过情感传递、情感冲突等手段,让观众与故事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情感共鸣的层次。
三、层控问题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在电影创作过程中,层控问题对于保证电影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至关重要。
具体而言,层控问题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情节与主题的统一性:在创作过程中,需要确保故事情节与主题相符合,避免出现情节与主题脱节的情况。
这需要创作者在构思阶段就明确主题,并围绕主题展开情节设计。
电影拍摄中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手法

电影拍摄中的故事结构与叙事手法在电影的世界里,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是构建整个电影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片的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这两者的精彩呈现。
本文将就电影拍摄中的故事结构和叙事手法展开探讨,带您一窥电影背后的奥秘。
一、故事结构故事结构是指影片故事情节的组织方式和呈现顺序。
一个好的故事结构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他们沉浸其中并紧紧抓住影片整体情节的发展。
1.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最常见的故事结构形式,它按照时间的前后顺序呈现故事情节。
影片从起点开始,通过扣人心弦的曲折发展,一直到达终点。
这种结构逻辑清晰,容易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例如,电影《阿甘正传》就是采用线性结构来讲述主人公阿甘的一生。
2.非线性结构相对于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则通过跳跃、穿插、倒叙等手法来组织故事情节。
这种结构形式可以增加观影的乐趣和挑战,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多条线索之间的关联。
例如,电影《盗梦空间》就采用了非线性结构,通过时间的错乱和叙事的跳跃,呈现出一个错综复杂的梦境世界。
二、叙事手法叙事手法是指导演利用各种技巧和手段来展现故事情节以及影片整体效果的表现形式。
1. flashback(闪回)Flashback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它能够通过回忆或者梦境等形式将观众带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以补充情节或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例如,电影《断背山》中,男主角倪勒斯在回忆起和杰克的往事时,观众会通过闪回的方式了解他们之间的感情。
2. foreshadowing(铺垫)Foreshadowing是一种通过影射,暗示或者预示来提前展示影片后续情节的手法。
通过在早期片段中略微透露一些细节,能够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和期待感。
例如,电影《致命ID》中,一些细微的线索和暗示预示了杀手的身份,引导观众思考和推理。
3. montage(蒙太奇)Montage是将一系列短小的片段通过快速剪辑和组合,形成连贯的整体效果。
这种手法常常用于展示快速发展的时间段、人物的成长以及故事的高潮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细节层面与叙事
——以宫崎骏电影2001《千与千寻》为例
2011级播音与主持艺术系闫金良2011013419 [摘要]: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上映以来感动了亿万观众,堪称近年来世界电影中的精品之作。
影片之所以成功,与大量自然生动的电影细节刻画分不开。
细节是影视作品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细节会使得影视剧情充实饱满、特点突出、耐人品味。
动画电影《千与千寻》对电影细节处理精到、拿捏准确,电影细节的独特价值得以完美展现。
[关键词]: 《千与千寻》; 电影细节; 电影叙事; 宫崎骏; 感染力
作为一个新的电影艺术类型, 动画电影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比如《里约大冒险2》、《篱笆墙外》、《冰雪奇缘》、《驯龙高手2》《抢劫坚果店》等的上映带来了一轮新的票房热潮。
但近年来国产动画创作滞后的状况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改变这种状况既要靠国家的扶植、靠动画专业人员努力提高创作水平也要靠准确的把握观众的心理。
本文将结合1991年宫崎骏动画电影《千与千寻》通过对于电影细节的分析来表现电影细节层面与叙事的关系。
一、电影细节层面叙事理论基础
1、电影细节的定义
“电影细节可以分为广义的细节和狭义的细节。
广义的细节泛指电影的视听元素。
狭义电影细节来自于文学概念,即便举起剑设立并在现场确定推进故事情节发展刻画人物性格、渲染人物情绪、表现环境气氛、以及导演借以发表、阐释其看法、观点、意念的元素。
”1本文所讲的细节主要是狭义的细节。
电影细节对于情节叙事有着重要的点睛作用。
它使得电影细节有血有肉,电影情节因细节的存在而丰富多彩,电影人物因细节的存在而有血有肉。
2、电影细节的类别
在电影语言中,细节有两个类别,“一是事实的细节,二是形象的细节,具体而言包括情节细节、情景细节、物象细节、音响细节、场景细节、色彩细节等。
细节是体现影视作品1《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真实性的要件,细节刻画能够丰富感情,能够塑造形象,能够起到强调作用,能够制造特定氛围。
‘故事好编细节难觅’,恰当地表明细节独有的艺术价值。
好的故事框架,需要丰富的细节来支撑,应该说,细节是影视作品故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捕捉细节会使整个影视作品充实饱满,特点突出。
”2
3、电影细节与叙事的关系
“电影的细节,即选取具有深刻意义的典型形象、事例,通过镜头语言,刻画人物的性格、内心世界,或突出事件发生、发展、演变、转折的关键处。
”3这种关键的眼正是整部电影叙事走向的重要节点。
所以带你应细节是推动电影情节的重要因素。
二、《千与千寻》故事梗概
年仅10岁的荻野千寻是一个看起来非常普通的四年级小学生,她随父母搬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准备开始一个全新的生活。
然而,因为途中迷路,她和父母误闯入了一个人类不应该进入的灵异小镇。
小镇的主管是当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汤婆婆;而“油屋”则是为服侍日本八百万天神洗澡的地方。
镇上有一条规定:在镇上凡是没有工作的人,都要被变成猪被吃掉。
千寻的父母由于贪吃,未经过店员允许就随便触碰食物,而遭到惩罚变成了猪。
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汤婆婆的助手“白龙”的帮助下,进入澡堂,并成功的获得了一份工作。
作为代价,她的名字被汤婆婆拿掉了笔划太多的名字,成了“千”。
在澡堂工作的过程中,小千从一个娇生惯养,什么活都不会做的小女孩,逐渐成长,变得越来越坚强能干;同时,她善良的品格也开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而她和白龙之间也萌生出一段纯真的感情。
最终千寻通过冒险使得自己长大并拯救了自己的父母。
三、电影细节叙事分析
1、情节细节
情节细节在影片《千与千寻》的运用如行云流水,酣畅淋漓。
当千寻奔跑到父母吃东西的那个地方,转角一过,却发现坐在那里的两个人居然是穿着父母衣服的猪。
因贪婪而变成了两头猪。
她才十岁,她认为这只是这是自己的幻觉,她慌了神,她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去发现来的路不知在何时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一艘华美绝伦灯光通明的船慢慢向这边使来,
2邵光涛、吕彩霞. 浅析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细节的独特价值[M]. 电影文学2011 年第21 期
3杜玉洪.细节,戏眼[M].视听界107. 3.2013
停岸了,却发现是一个个带有面具的影子。
千寻害怕极了,她慌忙的说着,消失消失。
影碟
放到这里的时候,我笑着。
我还以为话语在这个地方会成为咒语,一说就灵呢。
因为千寻此
时正在逐渐的消失透明。
如果白龙不出现的话,千寻一定会消失的。
可是白龙出现了,他轻
轻的对千寻说,别怕别怕,我是站在你这边的,吃了这里的食物你就不会消失的。
图1\1千寻的手和身体变透明图1\2白龙在安慰千寻并给她吃药
观众体会到了什么是一个10岁女孩的孤单和无助。
这些情节细节让观众感受不到刻意
设计的成分,作为一个动画电影给人感觉却很流畅,舒适,仿佛这是每个人都有过的感觉,
这也正是宫崎骏在充分的观察和细致的刻画细节方面做足了工作。
连剧情里面感觉波及到人
们的心里,而是细腻体味某种无助之后后,发自内心的真切共鸣。
让人感同身受。
2、情景细节
情景细节与情节细节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
情节强调的是剧情多一些,而情景则是在展
现故事情节的同时,更注重对周围环境、背景等因素的交代。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环
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而在诉诸人的视听感官的影视艺术中,导演的手段就是场景设计、布景
设计,巧妙设计情景细节可以起到很好的暗示作用。
”4当离开窝炉爷爷的那刻,小玲却指责
千寻,“锅炉爷爷帮了你,可你居然连句谢谢都没有。
”此时的情景设定在千寻刚刚来到汤屋,
自己还懵懂无知,连谢谢都不会说,这一个细节暗示着千寻的成长
图2\1千寻向锅炉爷爷道别图2\2白龙给千寻写名字的纸
见汤婆婆之前,连门都没有敲就想直接推门就入。
见到汤婆婆之后,就能发现这是一个
爱发脾气又贪钱的物质女人,对自己的孩子,巨大的宝宝纵横娇惯。
签下合约。
千寻开始在
这里工作。
并且被汤婆婆拿走了千寻原本的名字,只留下了一个字:千。
“名字一旦被夺走,
4邵光涛、吕彩霞. 浅析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细节的独特价值[M]. 电影文学2011 年第21 期
就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白龙告诉千寻这句话,把千寻来时的衣物和写有她名字的一张纸给她,让她好好保存。
这一情节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白龙带着千寻穿越花丛来看她的爸妈,这也是这部电影经典的台词桥段之一,这部分的情景设定,使得千寻的陌生、孤单、无助的内心得到了一份温暖。
同时也为影片的情节设定起到了点睛的作用。
3、物象细节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
电影的物象即电影道具、舞美,等等。
那么一部动画电影里会有什么吸引人的物象呢,有的,而且不亚于普通电影中的物象效果。
影片的结尾,千寻已经脱胎换骨,懂得感激,关心,想着为别人做件事。
再不是那个吃着饭团、无助地流泪的小女孩了。
钱婆婆说“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这是这部动画电影的主题台词,然而主题还需要物象的表述,那就是大家一起纺的头绳,在影片的最后几个镜头里千寻的父母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全然忘了小镇的事情,而千寻却还若有所思地回过头去,看看身后,回想着不久前那些惊险离奇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呢,无需答案,只需要那根大家一起纺的纱做成的头绳的一道亮光,就够了。
还是那句话“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不可能忘记,只是想不起来而已。
”可以说,影片中物象细节运用得自然而真实,会有力的推动着叙事的发展
图3\1钱婆婆用大家纺的纱为千寻制作护身符图3\4影片的结尾千寻的头绳发光
四、结语
什么样的影片算是一部好的影片? 观众通过一部影片看到了一个完美的故事,或是被独特的特效制作所震撼,或是收获了艺术视听享受,或是影片中明星云集赚得高票房,等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好影片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应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到:
1、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挖掘和表现,塑造了丰满而生活化的人物形象;
2、细节运用推动了影片戏剧冲突的发展和故事情节的转换;
3、细节刻画展现了影片人物心路变化的历程,同时起到了结构整部作品的作用;
这样一部能够在心灵上感动观众、在情感上同化观众、在灵魂上震撼观众的影片,并且全球放映无差评的影片毫无疑问是一个绝对的经典,虽然是动画电影,但是难以掩盖这部电影对于个体人本身和整体人类的一份思考,这部电影中通过细节刻画所展现出来的思考毫无疑问是深刻的。
参考文献
[1]. 《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第146页
[2]. 邵光涛、吕彩霞. 浅析影片《唐山大地震》中细节的独特价值[M]. 电影文学2011 年第21 期
[3]. 乔会杰.细节决定成败———从《紫色》的导演构思谈“细节”[J].(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科技大学)
[4]. 杜玉洪.细节,戏眼[M].视听界107. 3.2013
[5]. 单盯论电影情节[J]. 电影论丛.1995年第3期
[6]. 徐越化.论电影的细节艺术[J]. 湖州师专学报1994年第3期
[7]. 刘贤俊.电影细节的艺术魅力[J]. 泉州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8]宋佳玲编著.影视叙事学[M].2006年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