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

合集下载

离散数学2_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2_谓词逻辑

• 在一个谓词公式中,如果某个客体变元既 以约束变元形式出现,又以自由变元形式 出现,就容易产生混淆。为了避免此现象 发生,可以对客体变元更改名称。 如 x(F(x,y)→yP(y))∧Q(z) • 约束变元的改名规则: (1).对约束变元可以更改名称,改名的范围 是:量词后的指导变元以及该量词的辖域 内此客体变元出现的各处同时换名。 (2).改名后用的客体变元名称,不能与该量 词的辖域内的其它变元名称相同。
z的辖域
y的辖域
x的辖域
一般地, • 如果量词后边只是一个原子谓词公式时, 该量词的辖域就是此原子谓词公式。 • 如果量词后边是括号,则此括号所表示 的区域就是该量词的辖域。 • 如果多个量词紧挨着出现,则后边的量 词及其辖域就是前边量词的辖域。
2-2.5 自由变元与约束变元
• 在谓词公式中的客体变元可以分成两种, 一种是受到量词约束的,一种是不受量词 约束的。请看下面公式: • x(F(x,y)→yP(y))∧Q(z) F(x,y)中的x在x的辖域内,受到x的 约束,而其中的y不受x的约束。 P(y)中的y在y的辖域内,受y的约束。 Q(z)中的z不受量词约束。
第二章 谓词逻辑
问题的提出:(即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在第一章, 一个原子命题只用一个字母表示, 而不再对命题中的句子成分细分。这样有一些逻 辑问题无法解决。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1.令P:小张是大学生。 Q:小李是大学生。 从符号P、Q中不能归纳出他们都是大学生的共 性。我们希望从所使用的符号那里带给我们更多 的信息,比如可以看出他们的共性。这种想法在 第一章是无法实现的。
2-1.5 量词
• 例如:有些人是大学生。 所有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有些”,“所有的”,就是对客体量化的词。 • 定义:在命题中表示对客体数量化的词,称之 为量词。 • 定义了两种量词: (1).存在量词:记作,表示“有些”、“一 些”、 “某些”、“至少一个”等。 (2).全称量词:记作,表示“每个”、“任 何 一个”、“一切”、“所有的”、“凡是”、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推理

离散数学---谓词逻辑推理

得到(3)不能使用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由(2)得到 不能使用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得到 不能使用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因为(2)中含有除 以外的自由变元z。 中含有除y以外的自由变元 因为 中含有除 以外的自由变元 。
推理举例1 推理举例
每一个大学生不是文科生就是理科生; 每一个大学生不是文科生就是理科生;有的大学生是优 西 等生;小张不是文科生但他是优等生。因此, 等生;小张不是文科生但他是优等生。因此,如果小张是 华 大 大学生,他就是理科生。 大学生,他就是理科生。
∃y (P(x)→Q(y)) // 存在量词引入规则 →
一阶逻辑中特有的推理规则( 一阶逻辑中特有的推理规则(续)
西 华 大 学
[4]. 存在量词消除规则(EI规则) 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规则 规则) ∃x A(x) ⇒ A(c) 成立的条件是: 成立的条件是: (1). c是特定的个体常项,是使得 是特定的个体常项, 是特定的个体常项 是使得A(c)为 为 真的个体常项, 不能在前面的公式序列中出 真的个体常项 , c不能在前面的公式序列中出 现; (2). c不在 不在A(x)中出现; 中出现; 不在 中出现 (3). A(x)中自由出现的个体变元只有 ; 中自由出现的个体变元只有x; 中自由出现的个体变元只有
举例: 举例: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西 华 大 学
指出下列推导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指出下列推导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A (1). ∃x P(x) // 前提 (2). P(c) // 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3). ∃x Q(x) // 前提 (4). Q(c) // 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A解 : 第二次使用存在量词消除规则时 , 所指定的特 解 第二次使用存在量词消除规则时, 定个体应该在证明序列以前的公式中不出现, 定个体应该在证明序列以前的公式中不出现,正确的推 理是: 理是: (1). ∃x P(x) // 前提 (2). P(c) // 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3). ∃x Q(x) // 前提 (4). Q(d) // 存在量词消除规则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P (t1 , t2 , , tn ) 是原子公式。
32
§2.1.3 谓词逻辑公式(公式 )
定义 谓词公式由下述各条规定组成: (1)原子公式是谓词公式。 (2)若A是谓词公式,则﹁ A也是谓词公式。 (3)若A和B是谓词公式,则A ∨ B,A ∧ B,A → B, 也是谓词公式。
22
2.存在量词
注意:1.在存在量词 的作用下,x不再起变量的作用, 存在量词也“约束”了x的变量作用。 注意:2.在存在量词作用下,命题中的特性谓词与命题 变元之间必须采用联结词合取,而不能用条件。 注意:3.命题的表示形式与个体域密切相关。 例:有些狗是聪明的。 若个体域为所有狗的集合,则该命题表示为:
这种“描述主语性质的谓语结构的抽象形式或描述主语所 涉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抽象形式”就是谓词。语句中的主 语称为个体。 在原子命题中引进谓词和个体的概念,这种以命题中的谓 词为基础的分析研究,称为谓词逻辑(或称谓词演算)。
7


§2.1.1 谓词与个体

在谓词逻辑中,将原子命题分解为谓词与个体两部分。
F (a1 , a2 , , an )
例如, T(a):a是教师。 D(3,2):3大于2。 C(武汉,北京,广州):武汉位于北 京和 广州之间。 注意顺序
9
§2.1.1 谓词与个体
在一个谓词中,个体是可以变化的,如 “是大学生” 中个体是可以变化的,可以是“张华是大学生” 也可
以是“何勇是大学生” ,等等。
31
§2.1.3 谓词逻辑公式(公式 )
定义( 项 ) (1)个体常量符是项;
(2)个体变量符是项;
(3)设f是n元函数符,
t1 , t2 , , tn 为项,则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上述符号P 上述符号P、Q、R、T表示的是命题,而符号C(上 表示的是命题,而符号C )、F )、B )、S 李兰, 海)、F(甲,乙)、B(3,2,5)、S(李兰,高 则是命题所对应的谓词表示形式, 翔)则是命题所对应的谓词表示形式,它们都有确 切的真值。 切的真值。
8
a:上海;b:甲,c:乙;d:3,e:2,f:5;g:李兰, a:上海;b:甲 c:乙 d:3,e:2,f:5;g:李兰, 上海 李兰 h:高翔 则上述命题又可表示为: 高翔。 h:高翔。则上述命题又可表示为: P:C(上海) : (上海) Q:F(甲,乙) : ( R:B(3,2,5) R:B(3,2,5) T:S(李兰,高翔) : (李兰,高翔) P:C(a) : ( ) Q:F(b,c) : ( , ) R:B(d,e,f) R:B(d,e,f) T:S(g,h) : ( , )
谓词的基本概念与表示 如有句子: 例 如有句子: 张红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张红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王南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王南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李华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李华是一个中州大学的学生。 则在命题中必须要用三个命题P 来表示。 则在命题中必须要用三个命题P,Q,R来表示。 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是一个大学生” 但是,它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一个大学生” 因此,若将句子分解成: 因此,若将句子分解成: 主语+谓语” “主语+谓语” 表示“是一个大学生” 后紧跟“某某人” 用P表示“是一个大学生”,P后紧跟“某某人”。则 上述句子可写为:P(张红 张红) P(王南 王南) P(李华 李华) 上述句子可写为:P(张红);P(王南);P(李华)。一 般地, 般地, P(x): 是一个大学生。 : P(x):x是一个大学生。 P:谓词 x:个体词 : 4 P(x):命题函数 :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第2章 谓词逻辑
命题“凡人要死。”符号化为:(x)F (x) ⑵ 令G(x):x是研究生。 命题“有的人是研究生。”符号化为:(x)G(x)
在命题函数前加上量词(x)和(x)分别叫做个体变元x 被全称量化和存在量化。一般地说,命题函数不是命题, 如果对命题函数中所有命题变元进行全称量化或存在量化, 该函数就变成了命题。这一结论在例2.3中得到验证。
为假。 ⑵ 如果5大于3,则2大于6。 解:设G(x,y): x大于y a:5,b:3,c:2,d:6 该命题符号化为:G(a,b)→G(c,d) G(a,b)表示5大于3,它是真命题。G(c,d)表示2大于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是个假命题。所以G(a,b)→G(c,d)为假。
(3) 2 是无理数, 而 3 是有理数 解 :设F(x): x是无理数, G(x): x是有理数 符号化为 F( 2) G( 3) 真值为 0 (4) 如果2>3,则3<4 解:设 F(x,y): x>y, G(x,y): x<y, 符号化为 F(2,3)G(3,4) 真值为1
谓词:刻划个体性质或个体之间相互关系的模式叫做谓词。谓 词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叫做谓词标识符。
例如可以用F,G,H表示上面三个命题中谓词: F:„是优秀共产党员。 G:„比„高。 H:„坐在„和„的中间。
第2章 谓词逻辑
一元谓词:与一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F。 二元谓词:与两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G。 三元谓词:与三个个体相关联的谓词。如上例中的H。
返回章目录
第2章 谓词逻辑
课外作业
• 教材P59-60页: 练习题(需要做在练习本上) (1) (2) a)、c) 、d)、e)、 f)、i)、k)、l)
返回章目录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
一般来说,当多个量词同时出现时, 它们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合时,如D={a1, a2 …, an},对任意谓词A(x),有 xA(x)A(a1)∧A(a2)∧…∧A(an ) xA(x)A(a1)∨A(a2)∨…∨A(an )
特性谓词常作合取项,如x(M(x)∧ G(x))。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函数与量词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如:在实数域上用H(x,y)表示x+y=5,则命题“对于任意的x,都存在y使得x+y=5”可符号化为:xyH(x,y),其真值为1。若调换量词顺序后为: yxH(x,y) , 其真值为0。
*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令S(x): x吸烟。则符号化为:
(x)(M(x)∧S(x))
令D(x): x登上过木星。则符号化为:
令Q(x):x是清华大学的学生。H(x):x是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小结:本节介绍了n元谓词、命题函数、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概念。重点掌握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添加标题
x(M(x) F(x)).
添加标题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添加标题
命题函数与量词
*
当个体域为全体学生的集合时:
01
令P(x): x要参加考试。则(2)符号化为
02
xP(x).
03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04
令S(x): x是学生。则(2)符号化为
05
x(S(x) P(x)).

离散数学第二章

离散数学第二章
怎么符号化? 怎么符号化?
5
3 量词的有关概念
1. 全称量词: “所有的”,“任何一个”,“每 全称量词: 所有的” 任何一个” 一个” 凡是” 一切” 一个”,“凡是”,“一切”表示个体域中每一 表示,称为全称量词。 用符号“ 个,用符号“∀”表示,称为全称量词。
如,所有的人都要呼吸。 所有的人都要呼吸。
16
常用一阶逻辑中的基本等值式
1. 有限个体域 有限个体域D={a1, a2, … ,an }中消去量词 中消去量词 等值式: 等值式
1) ∀xA( x) ⇔ A(a1 ) ∧ A(a2 ) ∧⋯∧ A(an );
2) ∃xA( x ) ⇔ A(a1 ) ∨ A(a2 ) ∨ ⋯ ∨ A(an ).
10
指导变项( 指导变项(元)等概念
在合式公式∀ 和 在合式公式∀xA和∃xA中,称x是指导变元,称A为相应量词 中 是指导变元, 为相应量词 作用域或辖域。 的作用域或辖域。 在辖域中x的出现称为 在公式 中的约束出现 在辖域中 的出现称为x在公式 中的约束出现; 的出现称为 在公式A中的约束出现; 公式A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它变元称为该变元的自由出现. 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它变元称为该变元的自由出现 公式 中不是约束出现的其它变元称为该变元的自由出现 例1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项、量词的辖域、个体变项的 指出下列公式中的指导变项、量词的辖域、 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 自由出现和约束出现 1) 2) ∀xF(x,y)→∃x(G(x) ∧¬ ∀zP(x,z)) → ∀x ∃ y(A(x,y)→∃z(B(x) ∧P(x,z))) →
永假式 如果 在任何解释下均为假 称A为矛盾 如果A在任何解释下均为假 解释下均为假,称 为 或称永假式 式(或称永假式 ; 或称永假式); 如果存在一个解释使A为真 则称A为 为真,则称 可满足式 如果存在一个解释使 为真 则称 为 可满足式; 可满足式;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变元的约束

离散数学-第二章-谓词逻辑-变元的约束
例 I(x):表示x是整数,N(x):表示x是自然数, 假设个体域E是自然数集合,公式I(x)与N(x)在E上是 等价的。 而公式N(x)→I(x) 与N(x)∨I(x)就是与个体域无 关的等价的公式,即 N(x)→I(x)N(x)∨I(x)。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四、谓词公式的蕴含式定义
约束 变元
自由
(1)(x)(y)(P(x, y)∨Q(y, z))∧(x)R(x,y)
变元
指导 变元
(x)的 (y)的 指导 (x)的 辖域 辖域 变元 辖域
P(x, y)、Q(y, z)中的x, y为约束变元,z为自由变元, R(x,y)中的x为约束变元,但y为自由变元。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例(x)(A(x)∨B(x,y))∨C(x)∨ D(x,w) 换名: (y)(A(y)∨B(y,y))∨C(x)∨ D(x,w) 错
(w)(A(w)∨B(w,y))∨C(x)∨ D(x,w) 对 (z)(A(z)∨B(z,y))∨C(x)∨ D(x,w) 对
代入: (x)(A(x)∨B(x,y))∨C(y)∨ D(y,w) 错 (x)(A(x)∨B(x,y))∨C(w)∨ D(w,w) 错 (x)(A(x)∨B(x,y))∨C(u)∨ D(x,w) 错 (x)(A(x)∨B(x,y))∨C(u)∨ D(u,w) 对
(x)G(x) =
1, 0,
x D,G(x) = 1 x0 D,G(x0 ) = 0
(x)G(x) =
1, 0,
x0 D,G(x0 ) = 1 x D,G(x) = 0
河南工业大学离散数学课程组

对以下公式赋值后求真值。
(x)(P(x)→Q(f(x),a)) (x)(P(x)∧Q(x,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小结:本节介绍了n元谓词、命题函数、全 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等概念。重点掌握全 称量词和存在量词及量化命题的符号化。
36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3 谓词公式与翻译
2.3谓词公式与翻译
n元谓词A(x1,x2...xn) 称为谓词演算的原子公式。 定义:谓词演算的合式公式,可由下述各条组成: (1)原子公式是合式公式。 (2)若A 是合式公式,则(A)也是合式公式。 (3)若A,B是合式公式,则(A ∧ B),(A ∨ B),(A
的学生,则x R(x)为假。)
29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3)约定以后如不指定个体域,默认为全总 个体域。对每个个体变元的变化范围,用 特性谓词加以限制。
30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特性谓词:限定个体变元变化范围的谓词。 一般而言,对全称量词,特性谓词常作蕴含 的前件,如x(M(x) F(x));对存在量词, 特性谓词常作合取项,如x(M(x)∧ G(x))。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命题逻辑的局限性: 在命题逻辑中,命题是命题演算的基本单位,不
再对原子命题进行分解,因而无法研究命题的内部结 构、成分及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甚至无法处理一些 简单而又常见的推理过程。
1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例如,下列推理: 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 苏格拉底是人。 苏格拉底是要死的。 众所周知,这是真命题。但在命题逻辑中,如果
32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5) 当个体域为有限集合时,如D={a1, a2 …, an},对
任意谓词A(x),有
xA(x)A(a1)∧A(a2)∧…∧A(an ) xA(x)A(a1)∨A(a2)∨…∨A(an )
33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6:在谓词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所有的人都长头发。 (2)有的人吸烟。 (3)没有人登上过木星。 (4)清华大学的学生未必都是高素质的。 解:令 M(x): x是人。(特性谓词) (1) 令F(x): x长头发。则符号化为:
4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在谓词逻辑中,可将原子命题划分为个体和谓 词两部分。 个体:可以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的或抽象的概念。 例如,电子计算机、李明、玫瑰花、黑板、实数、
中国、思想、唯物主义等,客体也可称之为 主语。 谓词:用来刻划个体的性质或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的词。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令S(x): x是学生。则(2)符号化为
x(S(x) P(x)).
23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3) 当个体域为全体整数的集合时: 令P(x): x是正的。N(x): x是负的。则(3)符号
化为 x(P(x)∨N(x)) .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令I(x): x是整数。则(3)符号化为
25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4:在谓词逻辑中将下列命题符号化. (1)一些数是有理数。 (2)有些人活百岁以上。
26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解: (1)令Q(x): x是有理数。则(1)符号化为xQ(x)。 (2)当个体域为人类集合时:
令G(x): x活百岁以上。则(2)符号化为xG(x)。
同理,个体变元x,y具有关系L,记作L(x,y);个体 变元x,y,z具有关系A,记作A(x,y,z)。
H(x)、L(x,y) 、A(x,y,z)本身并不是一个命题。只有 用特定的个体取代个体变元x,y,z后,它们才成为命题。 我们称H(x)、L(x,y) 、A(x,y,z)为命题函数。
13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当个体域为全总个体域时: 令M(x): x是人。则(2)符号化为
x(M(x) ∧ G(x))
27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有时需要同时使用多个量词。 例5:命题“对任意的x,存在y, 使得x+y=5”,
取个体域为实数集合,则该命题符号化为 x y H(x,y).
其中H(x,y): x+y=5. 这是个真命题.
(x)(M(x) F(x))
34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2) 令S(x): x吸烟。则符号化为: (x)(M(x)∧S(x))
(3) 令D(x): x登上过木星。则符号化为: (x)(M(x)∧D(x))
(4)令Q(x):x是清华大学的学生。H(x):x是高 素质的。则符号化为: (x)(Q(x) H(x))
注意:命题函数中,个体变元在哪些范围内取特定 的值,对命题的真值极有影响。
17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如:H(x,y)∧H(y ,z)H(x,z)
若H(x,y)解释为: x大于y,当x,y,z都在实数中
取值时,则这个式子表示“若x大于y 且y 大于 z,则x大于z” 。这是一个永真式。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在命题函数中,个体变元的取值范围称为 个体域,又称之为论域。个体域可以是有 限事物的集合,也可以是无限事物的集合。
全总个体域:宇宙间一切事物组成的个体 域称为全总个体域。
19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2.2.2 量词
量词: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
用P,Q,R表示以上三个命题,则上述推理过程为: (P∧Q)R。借助命题演算的推理理论不能证明其 为重言式。
2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原因:命题逻辑不能将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 关系反映出来。 解决办法:将命题进行分解。
3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2.3 谓词公式与翻译 2.4 变元的约束 2.5 谓词演算的等价式与蕴含式 2.6 前束范式 2.7 谓词演算的推理理论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注意: (1)单独一个谓词并不是命题,在谓词字母后填
上个体所得到的式子称之为谓词形式。 (2)在谓词形式中,若个体确定,则A(a1,a2,...,
an)就变成了命题。 (3)在多元谓词表达式中,个体字母出现的先后
次序与事先约定有关,一般不可以随意交换 位置。
9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31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4) 一 般 来 说 , 当 多 个 量 词 同 时 出 现 时 ,
它们的顺序不能随意调换。 例如:在实数域上用H(x,y)表示x+y=5,
则命题“对于任意的x,都存在y使得 x+y=5”可符号化为:xyH(x,y),其真值 为1。若调换量词顺序后为: yxH(x,y) , 其真值为0。
如果H(x,y)解释为: “x是y的儿子”, 当x,y,z都 指人时,则这个式子表示“若x为y的儿子 且y 是z的儿子,则x是z的儿子” 。这是一个永假 式。
如果H(x,y)解释为: “x距y10米”,当x,y,z为平 面上的点,则这个式子表示“若x距y10米且y 距z10米,则x距z10米” 。这个命题的真值将 由x,y,z的具体位置而定,它可能是1,也可能 18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小结:本节将原子命题进行分解,分为个体 和谓词两部分。进而介绍了个体和谓词、一 元谓词和n元谓词的概念。重点掌握一元谓 词和n元谓词的概念。
10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2.2.1 命题函数 2.2.2 量词
11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在…与…之间” “…与…同岁”都是谓词。 6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刻划一个个体性质的词称之为一元谓词,刻划 n个个体之间关系的词称之为n元谓词。
一般我们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谓词,用小写英 文字母表示个体名称。
7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例如,将上述谓词分别记作大写字母F、G、H、 R、S,则上述命题可表示为: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复合命题函数:由一个或几个简单命题函数以及逻 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表达式。
例1:若x的学习好,则x的工作好。 设S(x):x学习好;W(x):x工作好 则有S(x) W(x)
15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例2:将下列命题用0元谓词符号化。 (1) 2是素数且是偶数。 (2) 如果2大于3,则2大于4。 (3) 如果张明比李民高,李民比赵亮高,则张明比赵
亮高。
16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2 命题函数与量词
解:(1) 设F(x): x是素数. G(x): x是偶数. 则命题符号化为: F(2)∧G(2)
(2) 设L(x,y) :x大于y. 则命题符号化为: L(2,3) L(2,4)
(3) 设 H(x,y): x比y高. a:张明 b:李民 c:赵亮 则命题符号化为: H(a,b)∧H(b ,c)H(a,c)
5
第二章 谓 词 逻 辑
2.1 谓词的概念与表示
例如在下面命题中: (1)张明是个劳动模范。 (2)李华是个劳动模范。 刻划个体的性质 (3)王红是个大学生。 (4)小李比小赵高2cm。 (5)点a在b与c之间。 刻划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6)阿杜与阿寺同岁。
“ 是 个 劳 动 模 范 ” 、 “ 是 个 大 学 生 ” 、 “ … 比 … 高 2cm”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