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八下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

兴边富民行动
课堂练习
1.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
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方式是( )
A.设置驻藏大臣
B.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D
C.实行西部大开发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当今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新气象得益
于(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 B.民主改革的推行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 民族地区发展取得 巨大成就的原因?
合作探究
作为当代青少年, 你应该为维护民族 团结做些什么呢?
(1)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与给与民族 地区各方面的支持与援助;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3)各民族团结奋斗,是实现各民族共 同繁荣发展的直接原因;
1、做到“三个尊重”,即尊重各民族的 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 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2、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 言行。
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 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维护和发
社会、文化权利;
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
②对维护民族团结、巩 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 民族地区开发具有重大
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 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 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国家意根据义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 帮助
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西部大开发典型工程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西气东输
西部大开发意义: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 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极大地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
会发展。
青藏铁路修建意义: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 联系,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青藏铁路世界之 最
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全线总里程达1142公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3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33张ppt)
结合《开国大典》《建国伟业》等 影片,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让“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理解。
1、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 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下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游行 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 )
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4)世界广大人民欢呼中国革命的胜利说明了什么?
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
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 国 都和纪年方式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 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国家政权属于人民。”
54——代表当时已知的我国 54个民族
28——中共成立于1921,到 1949年革命胜利,历时28年
28响代表了中国共产党 成立以来带领中国人民 奋斗了28年。
三、西藏和平解放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时,西南、东南沿海、 海南岛、新疆等地仍盘踞着大量 的国民党军队,为了解放全国领 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在开国大典上命令人民解放军继 续进军。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C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标志祖国大陆实现统
一的历史事件是( A )
A. 西藏和平解放 B.人民解放军占
领南京
C.三大战役的结束 D.新中国的成立
9.阅读分析材料:中国人从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勇敢的勤 劳的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

03
CATALOGUE
历史影响分析
历史事件一的影响
政治影响
历史事件一导致了政治 格局的重大变化,推动 了国家政治制度的改革

经济影响
历史事件一改变了经济 运行模式,促进了经济
的快速发展。
文化影响
历史事件一深深地影响 了文化发展,形成了新 的文化氛围和社会观念

社会影响
历史事件一引发了广泛 的社会变革,改变了人 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或事件中的角色 ,通过模拟历史场景来加深对历史事 件的理解。
课堂辩论针对有争议的历源自事件或问题,组织 学生进行正反方辩论,提高思辨能力 。
互动问答
鼓励学生提问,并邀请其他学生回答 ,促进课堂互动。
教师点评与总结
对学生的讨论、互动 活动进行点评,指出 亮点和不足,给出改 进建议。
经济影响
历史事件三加速了经济发展, 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文化影响
历史事件三丰富了文化内涵, 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社会影响
历史事件三改善了社会环境,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04
CATALOGUE
历史教训总结
从历史事件中得到的教训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历史上的民族纷争和冲突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痛 苦。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应该认识到民族团结对 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各民族团结一 心,才能共同推动国家繁荣昌盛。
对未来的启示和建议
加强民族团结教 育
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 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 结教育,培养他们的国 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通过举办各种民族文 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之 间的交流与融合。
坚持和平发展道 路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应 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 歧和冲突。同时,国际 社会应该共同致力于建 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

八下历史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

八下历史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指1949年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 这一时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 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 富强、民主、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社会主义现代 过渡时期 探索时期 文革时期 两年徘徊 化建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66年
1976年 1978年 社会主义社会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学习目标
通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学习,明确召开此次会议的 目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开国大典的学习,结合中国近代史内容理解新中国成 立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明确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
新课导入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央机关乘车离开西柏坡,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西藏和平解放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课堂练习
3.下表中内容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 C )
比较项
旧中国
新中国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国家命运
贫穷落后,任人宰割
独立自主
人民命运
受奴役受压迫
当家做主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华民族由衰转盛 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徽标
想一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构成有何特点? 代表社会各阶层,具有广泛性、代表性、民主性。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内容 ①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义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 实行工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 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各级 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 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曾经是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问题。学 术界曾经出现过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 一时期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只是社会 经济关系变化的结果,公有制经济逐步战胜并取代私有 制经济,决定了头七年新中国社会的新民主主义性质。
8. “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 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劳的姿态工作着,创造自己的文 明和幸福,同时也促进世界的和平和自由。”该观点旨 在说明新中国的成立( C ) A.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实现了中国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国成立在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意义
2.史料实证:通过相关史料,了解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素养 度;知道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认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 目标 3.家国情怀:知道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 的新纪元,理解“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深 刻内涵,增加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树立为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召开时间、地点:1949年9月、① 北平 . 中国 中心议会题议:决讨定论成成立立中②华新人中民国共的和问国题,通过了
人民
⟪③
⟫;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
政治 协商 会议
内容
委员会中,毛国泽人东民当政选治为协中商央会人议民共政同府纲主领席;改北平为④
,
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⑤
⟫为代国歌;北以京五星红旗
5.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 国统一。
一、选择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共34张PPT)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表
会议进程 具 体 内 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 制定 国名:_______________ 《共同纲领》 __________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______________ 起了临时宪 法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选 举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 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月1日下午3时: 1北京军民齐集天安门,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2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3 举行阅兵仪式
材料一: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二:经历过无数次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 这个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 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 要永远的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重了。中国人民从此 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已,代表自 已的政府。 -----《人民日报》(1949年10月2日)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碑碑文
解放战争时期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
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
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近代史时期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 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 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宣布中 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全册完整课件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目录
0002页 0074页 0138页 0182页 0267页 0292页 0342页 0359页 0421页 0500页 0574页 0646页 0676页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5课 三大改造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和巩固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2课 抗美援朝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3课 土地改革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最新人教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 版)全册完整课件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件) 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部编版)

自主学习 自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
筹备新中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 开 时间、地点、代表、目 的、主要内容、意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 议的职能?“共同纲领 ”的作用?)
建立新中国 ——开国大典 时间、地点、主要人 物、主要流程;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 史意义(国内、国际 )?
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
A.新中国成立
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A
C.西藏和平解放
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
3.下列哪些节日的由来与中国近现代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
B
①端午节②青年节③建军节④国庆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掌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
会为之顿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C.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抗日战争胜利
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下列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史实表述正确
的是( )
B
①1950年,达赖代表西藏地方政府到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②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社会性质改变
国内
(2)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的统治。
(3)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国际——(4)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天安门结束于天安门。——周恩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一)筹建—— (简称:第一届政协) 1、时间:1949年 地点:北平 出席代表:各届人士 2、内容:




1制定 《共同纲领》 2选举 3确定
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国旗、代国歌、首都、公元纪元
(二)建立——开国大典 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任命周恩来为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 (时间:1949年10月1日、地点:北京天安门广场 ) 54门礼炮齐鸣28响 的含义? 3、意义: A、标志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 已 经过去; B、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 C、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D、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命名:中共十五大(1997年)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 国有企业改革 制改革 城市:确立社会主义 就业制度改革 对内 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改革 政治体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制改革
二、归类总结
成就
新中国外交主要成 就
时间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时间
19501952 年底 19531956年
事件
土地改革
文件/方式
《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 改革法》 农业合作化
土地归属
农民土地私有
19581961
对农业进 行社会主 义改造 (三大改 造) “大跃进”
土地公有(集 体所有)
盲目求快, 片面追求高 速度,竞放 “卫星”
1、严重失误; 2、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3、工农业严重破坏,经济 困难。
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越过中朝 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2、参战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参战时间:1950年10月 3、参战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著名战役:上甘岭战役 4、英雄:抗美援朝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 黄继光(上甘岭舍身堵枪眼)、邱少云(严守纪律,烈火中永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诞生的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2、时间: 1954 年 3、内容: 两个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与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行权机构: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意义: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宪法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 1953 年与印度谈判中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成为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也称第一次亚非会议)
1、时间: 1955 年4月 地点: 印尼的万隆 。 2、性质: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 3、主题:亚非国家如何争取和平、独立、发展 4、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方针
(一)背景: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二)概况: 1、工农业: “大跃进” 运动(1958—1961) (1)标志:盲目求快、片面追求高速度。 (2)代表:全民大炼钢铁和放卫星浮夸风泛滥 2、农业: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1961) (1)特点: “一大二公” ——“一大”是规模大, “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教训:经济建设一定 (2)代表:大办公共食堂 要遵循客观规律 。 (三)评价 1、探索过程中严重失误;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导致高指标、瞎指挥、 2、 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 ; 3、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国家经济困难
1955
1971
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
中美建交 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79 1991 200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制度
意义/影响
A、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B、农民成为主人 C、解放生产力,促进发展 A、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B、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C、二十世纪历史性巨变。
筹备:第一届政协(1949.9)
开国大典(1949.10.1) 抗美援朝(1950-1953)
土地改革(1950-1952) 和平解放西藏(1951.1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 一五(1953-1957) 三大改造(1953-1956)
政治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新中国第一部宪法1954 军事 外交 民族 海军成立(1949.4) 空军成立(1949.11)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万隆会议“求同存异”(1955) 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国现代史
过 渡 时 期 1949 1956 三 新 大 中 改 国 造 成 的 立 完 成
探 索 时 期
一、编知识网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2011
1966 19761978
文 化 大 革 命 结 束 中 共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做题找规律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5年不平凡的历程。 在这85年里,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 国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 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改革 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开创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 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 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 响。” • •请补充说明“三件大事”是指哪些标志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 立 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的事件?(不得照抄原文)
(一)发动 1、导火线——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2、开始:1966年党中央“五一六通知” 3、扩大: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 报》,阶级斗争错误扩大到党最高领导人 (二)过程:主要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集团 最大冤案: 迫害刘少奇 。 (三)结束(1976年10月) (四)评价 1、性质:最高领导人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 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影响: 教训:1、加强社会主义 A、破坏民主法制 B、阻碍经济 民主和法制建设; C、摧残教育 D、拉大差距 2、把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成就 第一颗 原子弹 在 新疆罗布泊地区爆 炸成功 第一颗 氢弹 试验 成功 导弹核武器实验成 功
意义 靠自己掌握核技术 自力更 生的成 就,代 世上第四个能自己 表我国 科技水 研制氢弹的国家 平,提 实现导弹和原子弹 高国际 的结合 地位
运载火 标志着中国成功的掌握人 “长征一号” 箭将中国第一颗人 造卫星的空间技术,跻身 造地球卫星“东方 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红1号”送入太空轨 道 组建地地战略导弹 部队(第二炮兵部 队) 与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构成 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
北平 A、《共同纲领》; B、选举C、国旗/代 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北京 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 盾 北京 (1)思想上(2)政 治上(3)组织上(4) 拨乱反正 北京 “邓小论理论”科学 称谓的提出 北京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 北京 通过82年《宪法》
特别提醒
• 易错: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文件名 • 注意划起关键词 • 注意分点回答
外 重返联合国(1971) 交 中美建交(1979)
理论: 邓小平 理论
开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有 中 国 特 色 对外开放 社 会 籼型杂交水稻 主 实 科技 八六三计划 义 践 计算机网络技术 探 索 教育文体 统一之策:一国两制 祖国统一 回归之路:港澳回归、两岸关系的发展 外交:亚太经合组织 社会生活
5、结果:逼美国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时间:1953年7月) 6、影响: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提高中国国际威望,赢得和平发展环境。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一化三改”) 二、总路线的实施 (一)工业化的开始——从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 开始 1、目的: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注意成就:有田有桥有6路, 2、时间:1953——1957年 三厂形成东北老基地 3、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 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稳步增长。 4、结果:主要工业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田(克拉玛依油田)、桥(武汉长江大桥)、六路(三 (二)“三大改造” 公路、三铁路);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 1、时间:1953--1956年 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形成东北老工业基地。 2、途径: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道路(建立合作社) B、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工订货→公私合营 3、实质: 变革生产关系 。 4、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A、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二十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第二次巨变)
探索 失误 期 1956 1976 成 就 科 技
1958年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1961) “文化大革命”(1966-1976) 中共八大(1956)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1964-1970) (原子弹1964导弹1966氢弹1967 人造地球卫星1970) 组建导弹部队(1966)
力放在第一位;
中共八大的召开 1、时间: 1956 年 2、性质:新中国成立后党召开的的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 3、成果:正确分析 国内主要矛盾 ——人民对于经 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 人民需要
项目 时间 两弹 核 1964 弹 年 1967 年 导 1966 弹 年 一星 1970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