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之信专题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仁义礼智信.ppt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
孔子提出“仁、义、礼”,
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 信” ,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 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 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
——
仁 者
,
可
以
观
其
爱
《 礼
焉 。
记
丧
服 四 制 》
记
—— —— ——
礼 , 履 也
。 所 以 事
神 致 福 也
《。 说 文 》
夫 礼 , 天
之 经 也 ,
地 之 义 也
《, 左民 传之 》行
也 。
导
之
以
德
,
齐
之
以
《 论
礼 。
语
》
“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 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禮,示人如弯曲
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 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 之精要在于曲。
们“敬事而信”。
为而不有心于作为。”
忠义
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被 看作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 忠义”是儒家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但 那主要是为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是跟本 的思想. 所谓忠,说白了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桃园结义的誓词是“上报国家,下安黎 庶”。所谓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 有恩报效
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
诚信无欺,讲求信用,是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2.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 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 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诚不但是
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
孔子提出“仁、义、礼”,
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 信” ,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 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 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
——
仁 者
,
可
以
观
其
爱
《 礼
焉 。
记
丧
服 四 制 》
记
—— —— ——
礼 , 履 也
。 所 以 事
神 致 福 也
《。 说 文 》
夫 礼 , 天
之 经 也 ,
地 之 义 也
《, 左民 传之 》行
也 。
导
之
以
德
,
齐
之
以
《 论
礼 。
语
》
“礼”
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 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
古之禮,示人如弯曲
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 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 之精要在于曲。
们“敬事而信”。
为而不有心于作为。”
忠义
中国古代统治者注重以孝治国,忠孝两全被 看作封建社会的传统美德之一. 忠义”是儒家推崇的重要伦理道德准则,但 那主要是为维护统治阶层的利益,这是跟本 的思想. 所谓忠,说白了是忠于国家、忠于人民。 桃园结义的誓词是“上报国家,下安黎 庶”。所谓义,就是讲究信义,不忘故主, 有恩报效
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
诚信无欺,讲求信用,是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
2.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 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 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诚不但是
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
孔子的仁与礼PPT课件

❖ 我们的心不离现前、当下,是自然的,是直觉的仁 心发动;若离了当下、现前心向外去找,找道理, 找快乐,反乱了生活之理,没了生活乐趣,仁心麻 木不能发动。
❖ 傅佩荣认为,仁分三个层次:1人之性(向善);2 人之道(择善固执);3人之成(止于至善)学生 一般在第二层次请教,想知道自己一生该如何走, 每个学生性格、悟性、志向不同,孔子因对象因时 制宜,回答自然不同。
❖ 4、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的调皮、 善问让老师的回答很精彩,善质疑的学生,逼着老 师把理论都讲出来。教学相长)
❖ 5、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非常优秀的学生,“雍也可使南面”,所以 孔子给他一些工作上和修养上的建议不同他人。清 朝雍正曾心血来潮授冉雍后裔袭五经博士。
❖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行仁即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六、特殊。
❖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2、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
❖ 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 者乐,仁者寿。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者不惧。”“仁者不忧”就是仁者没有任何忧患。 子曰:“君子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日之忧。”仁者 之乐是绝对的乐,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超越 了忧患,不受任何外间的干扰 。
❖ 傅佩荣认为,仁分三个层次:1人之性(向善);2 人之道(择善固执);3人之成(止于至善)学生 一般在第二层次请教,想知道自己一生该如何走, 每个学生性格、悟性、志向不同,孔子因对象因时 制宜,回答自然不同。
❖ 4、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的调皮、 善问让老师的回答很精彩,善质疑的学生,逼着老 师把理论都讲出来。教学相长)
❖ 5、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讱乎?”
❖ 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 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 怨。”非常优秀的学生,“雍也可使南面”,所以 孔子给他一些工作上和修养上的建议不同他人。清 朝雍正曾心血来潮授冉雍后裔袭五经博士。
❖ 3、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行仁即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 六、特殊。
❖ 1、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2、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
❖ 3、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 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 者乐,仁者寿。 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 者不惧。”“仁者不忧”就是仁者没有任何忧患。 子曰:“君子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日之忧。”仁者 之乐是绝对的乐,超越了时间,超越了空间,超越 了忧患,不受任何外间的干扰 。
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之信

何为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信的本意是 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 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
《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 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 叫言,而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应该叫语了。 因此《法言义疏· 问神》曰,“言,心声 也。”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 肯定是不会有信誉。
何为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 信其一:如何“做 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 人”。 义。 孔子首先说:“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 ? 最重要的是什么?说到根本就是自我修 养和自我意识,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考虑,尽了心没有?交朋友, 有没有不信实的地方?所传授给别人的 东西,自己实践过吗?这是多么深刻的 警语!看当今社会,“谬种流传,误人 子弟,特别是言行不一,品学分离者, 盖亦多矣!(李泽厚语)” 。
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与诚信相对的是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弄虚作假 口是心非我们当然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做光 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的人。说到这儿, 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的同 学考试作弊,自欺欺人;有的同学不懂 装懂,满嘴谎言。
甚至还有的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瞒天过海, 为偷懒找出种种借口,或者在老师面前信誓 旦旦,看我以后的表现怎样怎样,可一转身 就把自己的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这种种现 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警醒!战 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用“信”与“不信” 来认识君子和小人,我不希望我们的同学被 冠以“小人”之名。
何为义?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 信其三:治理国家。 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 要“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意 义。 思很明白:治理国家(当然包括地方社会),要慎重、 敬畏地处理政事,恪守信任,节约开支,爱护人民, 古字义,离不开我,用我身上的 差使百姓不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试想一下,治 王去辨别是非,在人家需要时,及 理国家要敬畏什么?就是要敬畏人事、习俗、伦常、 时出手,帮人家一下,即为义。 道德、政 务。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学课件-2024鲜版

护了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案例三
曼德拉反对种族隔离。曼德拉是 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斗士,他 长期致力于反对种族隔离制度, 为南非的民主和自由做出了巨大
贡献。
2024/3/27
13
04
礼:礼仪之规
2024/3/27
14
礼的内涵与意义
2024/3/27
01
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尊重他人、表达敬意的行为 准则。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 学课件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引言 • 仁:仁爱之心 • 义:正义之道 • 礼:礼仪之规 • 智:智慧之光 • 仁义礼智的综合运用 • 总结与展望
2
01
引言
2024/3/27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仁义礼智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 义。
案例三
当代社会中的仁爱典范。如一些慈 善家、志愿者等,他们用自己的行 动践行着仁爱之心,为社会带来温 暖和希望。
9
03
义:正义之道
2024/3/27
10
义的内涵与意义
01
02
03
义的概念
义,即正义、道义,是指 符合道德、法律和社会公 认准则的行为或品质。
2024/3/27
义的重要性
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要推动力。
02
礼的内涵包括恭敬、谦让、友善、宽容等方面,体现了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03
礼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提升个人修 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案例三
曼德拉反对种族隔离。曼德拉是 南非著名的反种族隔离斗士,他 长期致力于反对种族隔离制度, 为南非的民主和自由做出了巨大
贡献。
2024/3/27
13
04
礼:礼仪之规
2024/3/27
14
礼的内涵与意义
2024/3/27
01
礼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尊重他人、表达敬意的行为 准则。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 学课件
2024/3/27
1
目录
2024/3/27
• 引言 • 仁:仁爱之心 • 义:正义之道 • 礼:礼仪之规 • 智:智慧之光 • 仁义礼智的综合运用 • 总结与展望
2
01
引言
2024/3/27
3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仁义礼智作为中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意 义。
案例三
当代社会中的仁爱典范。如一些慈 善家、志愿者等,他们用自己的行 动践行着仁爱之心,为社会带来温 暖和希望。
9
03
义:正义之道
2024/3/27
10
义的内涵与意义
01
02
03
义的概念
义,即正义、道义,是指 符合道德、法律和社会公 认准则的行为或品质。
2024/3/27
义的重要性
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 石,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 要推动力。
02
礼的内涵包括恭敬、谦让、友善、宽容等方面,体现了人 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03
礼的意义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提升个人修 养,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4年度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优秀课件

6
02
仁——仁爱之心
2024/3/23
7
仁的内涵与特点
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 和尊重。
仁的特点包括宽容、 善良、谦逊和真诚。
2024/3/23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 助和和谐。
8
仁爱之心的表现
关心他人的疾苦,愿意伸出援手。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 伤害他人。
14
04
礼——礼仪之规
2024/3/23
15
礼的内涵与特点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让。
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礼仪存在差异。
礼注重细节和仪式感,通过具体 的仪式和礼节来表达尊重和敬意。
2024/3/23
16
礼仪之规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
文化影响
仁义礼智的观念在东亚文 化圈具有广泛影响,成为 许多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5
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社会和谐
践行仁义礼智有助于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 会稳定。
2024/3/23
个人修养
培养仁义礼智品质,有助 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人 格魅力。
国际交流
仁义礼智作为共同价值观, 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4/3/23
智之创新
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推动社 会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03
04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积极传递正能量。
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 任,不推诿扯皮。
13
培养正义之气的方法
02
仁——仁爱之心
2024/3/23
7
仁的内涵与特点
仁是一种内在的品质, 表现为对他人的关爱 和尊重。
仁的特点包括宽容、 善良、谦逊和真诚。
2024/3/23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 助和和谐。
8
仁爱之心的表现
关心他人的疾苦,愿意伸出援手。
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轻易 伤害他人。
14
04
礼——礼仪之规
2024/3/23
15
礼的内涵与特点
礼是一种社会规范,体现了人与 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谦让。
礼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礼仪存在差异。
礼注重细节和仪式感,通过具体 的仪式和礼节来表达尊重和敬意。
2024/3/23
16
礼仪之规的表现
日常生活中的礼仪
餐桌上的礼仪
文化影响
仁义礼智的观念在东亚文 化圈具有广泛影响,成为 许多国家的共同价值观。
5
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社会和谐
践行仁义礼智有助于建立 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 会稳定。
2024/3/23
个人修养
培养仁义礼智品质,有助 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人 格魅力。
国际交流
仁义礼智作为共同价值观, 有助于增进不同文化背景 下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4/3/23
智之创新
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新、勇于探索,推动社 会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3
27
03
04
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积极传递正能量。
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 任,不推诿扯皮。
13
培养正义之气的方法
仁义礼智信主题班会-PPT课件

篇章二 雁之义,雌雄相配,从一而终, 这是其情义过人之处, 有情有义,立人之本。
有情有义,立人之本
A、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 从世俗的角度来说,积极的心态就是尊重自己,其具体表现为认 真踏实、尽职尽责、善始善终等道德。 积极从表面上看起来是有益于班级,有益与同学,但最终的受益 者却是自己。 将积极变成一种习惯,从全身心投入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创新源于生活的细节
篇章五 雁之信,雁为南北迁徙之候鸟, 因时节变换而迁动, 至秋而南翔,从不爽期。 言必信,行必果, 诚信乃做人之魂。
言必信,行必果,诚信乃做人之魂
A、信守诺言,会赢得友谊和信 任 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 用。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
班会内容
篇章一:雁之仁 篇章二:雁之义 篇章三:雁之礼 篇章四:雁之智 篇章五:雁之信 学生讨论 班会总结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 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 “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 “仁、义、礼、智、信”,后称“五 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 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 素。
创新之源泉,发展之动力
A、超越平庸才能创造完美人生 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正在做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不可以超越平庸?做这种平 凡的工作,有什么希望呢?
变
目相看,使自己有发挥本领的机会。
就是在极其低微的位置上,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把自己的学习 和老师交待的事情做得比别人更完美、更迅速、更正确、更专注,
2. 失足,你可以马上恢复站立;失信,你也许永难挽回。 ------ (美)福兰克林
3. 守信用胜过有名气。 ------(美)罗斯福 4. 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重要。------(法)莫里哀 5.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中国俗语
孔子儒家思想文化美德宣传课件PPT

01 负难以施展,遂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父母之邦”,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的
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 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 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 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三十而立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 “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 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 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诗》《书》《礼》《乐》《易》《春秋》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 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 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 典故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 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 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 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 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颠沛流离生涯。是年孔子已五十五岁。先至卫国,始受卫灵公礼遇,后又受监视,恐获罪,将适于陈。过匡地,被 围困五天。解围后原欲过蒲至晋,因晋内乱而未往,只得又返卫。曾见南子,此事引起多方的猜疑。卫灵公怠于政, 不用孔子。孔子说:“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后卫国内乱,孔子离卫经曹至宋。宋司马桓魁欲杀孔 子,孔子微服过宋经郑至陈,是年孔子六十岁。其后孔子往返陈蔡多次,曾“厄于陈蔡之间”。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三十而立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 “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颜路、曾点、子路、伯 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连鲁 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 办学已名闻遐迩。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 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诗》《书》《礼》《乐》《易》《春秋》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 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 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2、至圣先师孔子。
孔子的 典故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昭公初年,三家又 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 愤慨。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齐景公向 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又说:“政在节 财。”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仁义礼智信PPT讲稿

礼 , 履 也 。 所 以 事 神 《致 说福 文也 》。
夫
礼
,
天
下
之
经
,
《 左 转 》
地 之 义 也 。
导 之 以 德
齐 之 以 礼 《。 论 语 》
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 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 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 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 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 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父亲看见了,问道: “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 “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 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 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 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智
—— —— ——
志 不 强 者 智 不 达 。
墨 子
《 修 身 》
吾 生 也 有 涯 , 而 知 庄也 子无 《涯 养。 生 之 》
知 人 者 智 , 自 知 者 老明 子。 《 道 德 经 》
信
曹冲称象
吴国的孙权送给魏国领袖曹操一只大象,长久居住在中原的 曹操从来没有看过这种庞然大物,好奇地想知道这个大怪物 的体重到底有多重?于是,他对着臣子们说:“谁有办法把 这只大象称一称?”在场的人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有人回家 搬出特制的秤,但大象实在太大了,一站上去,就把秤踩扁 了;有人提议把大象一块一块地切下分开秤,再算算看加起 来有多重,可是在场的人觉得太残忍了,而且曹操喜欢大象 可爱模样,不希望为了秤重失去它。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正想 要放弃的时候,曹操7岁的儿子曹冲,突然开口说:“我知 道怎么秤了!” 他请大家把大象赶到一艘船上,看船身 沉入多少,在船身 上做了一个记号。然后又请大家把大象赶回岸上,把一筐筐 的石头搬上船去,直到船下沈到刚刚画的那一条线上为止。 接着,他请大家把在船上的石头逐一称过,全部加起来就是 大象的重量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忠诚老实,信守诺言,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 与诚信相对的是投机取巧、趋炎附势、弄虚作假 口是心非我们当然不要做这样的人。我们要做光 明磊落、言语真切、处事实在的人。说到这儿, 我不禁想到了我们身边的故事,有的同 学考试作弊,自欺欺人;有的同学不懂 装懂,满嘴谎言。
甚至还有的同学在老师和家长面前瞒天过海 ,为偷懒找出种种借口,或者在老师面前信 誓旦旦,看我以后的表现怎样怎样,可一转 身就把自己的承诺忘记得一干二净。这种种 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我们的警醒! 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用“信”与“不信”来 认识君子和小人,我不希望我们的同学被冠 以“小人”之名。
道德的自觉自律以及道德价值的实现所 带来的精神满足。
何为义?
义者,人信字其出三头:,治加理一国点家。。在别人 要很明“有义敬白事难。:而时治信理出,国节手家用出(而头当爱然,人包,帮括使人地民方一以社时把会”,。)孔即,子要为的慎意重思、 敬畏地古处字理政义事,,离恪守不信开任我,,节约用开我支身,爱上护的人民, 差理使 国王百家去姓要辨不 敬违 畏别背 什是自 么非然?,规就律是在和要人社敬家会畏规人需律事要、。时习试,俗想、一及伦下常,、治 道德时、出政手务,。 帮人家一下,即为义。
有关孔子诚信的名言
1.言必信,行必果,然小人哉! 2.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
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
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人 要是不讲信用,那还可以算是一个人吗? 满嘴谎言的人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因 为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存在于这个社会的 基础,失掉了诚信,你就会被排挤于社会 之外,得不到社会的承认,换句话说,你 就不配做人,更不配做一名学生。
何为义?
义者,人信其字一出:头如,何加“一做点。在别人 有难时出人手”出。 头,帮人一把,即为 义。 孔子古首字先义说,:离“吾不日开三我省,吾用身我—身—上为人的谋而不 忠王乎去?辨与别朋是友非交,而不在信人乎家?需传要不时习,乎及? 时出手,帮人家一下,即为义。
试想一下,在社会之间,人如何立足? 最重要的是什么?说到根本就是自我修 养和自我意识,每天都要反省自己—— 为别人谋划考虑,尽了心没有?交朋友, 有没有不信实的地方?所传授给别人的 东西,自己实践过吗?这是多么深刻的 警语!看当今社会,“谬种流传,误人 子弟,特别是言行不一,品学分离者, 盖亦多矣!(李泽厚语)”
信就是要敬畏人事、习俗、伦常、道德 、政务,诚信于民与一切功利主义彻底脱 钩,才可能真正治理好国家和一方社会。 这是说的国家和社会问题。看看我们当今 的社会当权者,就能体会到孔子的深刻。
所以当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如何搞政治时,他 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在回答要去掉 一项时,他说“去兵。”回答再去掉一项时,他 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总 是要死的,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政府便 维持不下去。可见,经济也好,军队也好, 与民信相比,虽然也很重要,但“信”更显得重 要。由此可见,国无信而无国,家无信而无 家,人无信而无人。
何为信?
信是会意字,从人,从言。信的本意是 真心诚意、专一不移。人的言论应当是 诚实的、真实的、不虚伪的。
《说文解字》说,“直言曰言,论难曰 语。”就是说,心里有什么直接表白才 叫言,而推理辩论诘问的话应该叫语了。 因此《法言义疏·问神》曰,“言,心声 也。”如果一个人言不由衷、说假话, 肯定是不会有信誉。
孔子关于仁义礼智信之信
仁义礼智信:
孔子提出“仁、义、礼” 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 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后称“五常”。 这 “五常”贯穿于中华理论的发展中,成 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Fra bibliotek借鉴意义:
“仁义礼智信”作为中国古代儒家 提出的五个道德范畴,具有高度概括 性和持久普泛的意义。在当今社会道 德文明建设中,我们仍然可以借鉴并 利用其作为道德范畴的“品牌”价值, 立足于当代语境给予新的阐释,赋予 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鲜内涵。
孔子非常看重这个“信”字。
在他看来,从个人的角度说,“人而无信,不 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 之哉?”将人说话算话的品德比之为牛车的輗 ,马车的軏,认为是人行走于世的基本条件 ,是人之为人(文明人)的基础。
而从国家政治的角度说,政府说话算话,取 信于民,则是国家存在下去的道德基础,是 比军队、比粮食更为重要的立国之本。1后世 儒者大力推崇“信”为做人的基本原则,皆 是依据孔子的这些论述。
信其二:言行一致。
孔子仁说是:仁“君爱子之不重心,,则义不是威;处学世则得宜,礼 是不懂固。得主礼忠数信”,君智子对是自明己辨不严是肃非、,信是诚 实不可自重信,。就没有权威,所以学的东
西就不稳固,这也是一种不诚心的
表现孟。子所以以仁要以义忠礼诚智信实为为四主端。:这 恻隐之心、 仁几之句话端听也起;来简羞单恶,之其心实很、难义。之特端也;辞 让端别行套之也是动,现 的 说心。在 矮 的、, 子 与礼有 做”,太的之台多完端上的全一也是“套语;两,言回是台的事下巨非,又人之这一,心、智之 样是仁不爱行、的忠。 义、礼和、睿智、诚信。
。
孔子又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还不明白 吗?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面 要敬爱兄长,谨慎和信实,博爱群众, 亲近有仁德的人。孔子很形象地告诉我 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的 诚信就像车的辕轴,是行走的关键。每 个人都看看自己和周围的孝、敬、信、 爱吧!这才是个人、家庭、社会、国家 稳定安康富庶的保证啊!
仁:
而内心猥琐以,人行为本为、卑人劣性“关官怀 老爷”“,仁怎”么的可精能神让也人就民是信人任性和与人道的精神。 尊出近已敬了于经再万?礼到“进物儒所,了信一的家以远非近步爱的《耻常于,。仁论辱严义还爱语 也 重,推精》 ” 地言广神中 。 步可到远就 行 !复对不明的也自止确失。然对提信恭界自一己切同生类灵的和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