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戊戌变法典型练习
第6课 戊戌变法(测试题附答案)

第6 课戊戌变法测试时间:15分钟一、选择题1.下图是画家孔维克耗时 3 年完成的《公车上书》,此画被列入“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
1895 年春,联合各省举人上书皇帝的维新人士是()A.康有为、梁启超B.康有为、李鸿章C.梁启超、左宗棠D.左宗棠、李鸿章1.答案 A 1895 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义愤填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故选A。
2.下图是“公车上书”影印件。
历史上“公车上书”的意义在于()A.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B.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形成C.标志着维新派开始推行新法D.标志着变法维新运动失败2.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3.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宣传自己的思想,创办了《时务报》等一系列报刊。
请问这些报刊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3.答案 B 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图强的思想。
4.1898 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的内容不包括()A.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B.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C.开办新式学堂D.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4.答案 D 1898 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诏书中的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开办新式学堂;等。
D项创建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发生在洋务运动时期。
5.“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
”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A.开办新式学堂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改革财政5.答案 C 由“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中的关键信息“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可知,这段话描述的是戊戌变法时“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 “公车上书”发生的导火线是()A. 《天演论》敲响警世洪钟B. 中国资产阶级发展壮大,对于一些重要的不平等条约C. 清王朝的腐朽统治D. 《马关条约》的签订2. “公车上书”的主要发起人是:()①严复②谭嗣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3.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纪年方法,如“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等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几个连续的年份。
下列发生在“戊戌”年的史实有①《马关条约)签订②谭嗣同英勇就义③京师大学堂创办④八国联军侵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4. “维新运动决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
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
当1895年以后政治的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
”这主要反映了戊戌变法A. 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变革B. 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C. 是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5. 1898年6月,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下列关于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公车上书”标志着变法的正式开始B. 变法内容包括改革政府机构,建立民主共和国C.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变法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6.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B. 发展农工商业C. 开办新式学堂D.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7. 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
”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8.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初2023届寒假历史第6练——戊戌变法

初2023届寒假历史第6练——戊戌变法部编版八上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戊戌变法的各项内容中,对当时读书人这一群体影响最大的一项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B.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2.在这次运动中倡导的“民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精神,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
“这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颁布“明定国事”诏书B.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创办《青年杂志》D.北京学生天安门游行示威3.甲午中日战争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积极救亡图存,其所作努力主要体现在()A.戊戌变法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4.博爱、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据此可知,戊戌变法()A.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B.对思想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持久C.使民主共和国深入人心D.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5.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短命而败,但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下列清末人物属于维新派的是()A.张之洞B.李鸿章C.黄兴D.康有为6.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奕䜣②张之洞③李鸿章④袁世凯⑤左宗棠⑥曾国藩A.①④⑥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二.填空题(共2小题)7.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在地方以、、、。
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三.材料题(共1小题)9.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一起回顾120多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第6课戊戌变法(真题训练)(解析卷)-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胖虎同学为撰写论文,列出以下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二、梁启超与《变法通议》;三、严复与《天演论》。
”据此推测,他的论文题目应该是()A. 《论鸦片战争的危害》B. 《浅议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C. 《探究戊戌变法的背景》D. 《追寻辛亥革命的起因》【答案】C【解析】C.戊戌变法的序幕是1895年康有为组织的公车上书。
梁启超关于变法的著名文章是《变法通议》(1896年)。
严复是维新派最重要的学者之一,他翻译的《天演论》,不仅推动了维新变法,更在近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综上,胖虎同学的论文主题,就是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进程。
故C符合题意。
2.戊戌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 )A.提倡开办实业B.精简机构,裁汰冗员C.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D.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有: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这些措施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提倡开办实业。
故选A项。
3.“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亡,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A.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B.改变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C.阻止了民族危机的继续加深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A【解析】戊戌变法真正起到的作用也就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这也是戊戌变法唯一成功之处,故A正确;戊戌变法不能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不能改革封建体制,不能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BCD错误。
故选A。
4.(2020山东聊城临清期中)“朕思考时局艰难,不变法不足以救中国,不去守旧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则不能变法,但是皇太后不以为然。
”材料中的“时局艰难”应该是 ( )A.国门洞开B.天灾人祸C.列强瓜分D.统治腐败【答案】C【解析】19世纪末,《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含答案)

第6课戊戌变法练习题1.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其中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A.拒和B.迁都C.变法D.革命2.近代中国许多报刊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A.维新思想B.儒家思想C.近代科学D.法家思想3.1895年至1898年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
这一时期康有为上书的主题是()A.严厉禁烟,抵御外侮B.维新变法,救亡图存C.师夷长技,自强求富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4.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乾隆帝5.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康有为”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A.训练新式军队B.兴办私人企业C.改革政府机构D.开办新式学堂7.“戊戌六君子”是在19世纪末我国的一次变法运动中被杀害的,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①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②开办新式学堂③改革财政④训练新式军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D.①③④8.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
“他”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9.“戊戌变法虽然被扼杀了,但它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思想打开了缺口。
”据此,戊戌变法的作用是()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促进思想启蒙D.促进社会政治变革10.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支持变法②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③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变法失败④变法使中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1898年9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了光绪帝,下令捕杀维新派,废除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该政变的实质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势的斗争B.开明地主和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C.资产阶级和封建旧势力的斗争D.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争夺统治权的斗争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一、选择题1.“甲午战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向敌人学习”指的是十九世纪末的()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一班读书人,向来莫谈国事的,也要与闻时事,为什么人家比我强,而我们比人弱?”从材料可见()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先进中国人主张向西方学习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人们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3.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观点,推动维新变法的是()A.曾国藩B.康有为C.邓世昌D.左宝贵4.刘亚洲上将指出:“甲午一役,是民族之哀,民族之痛,但我认为,它同时还是民族之幸。
因为在这场战争之后,一个奇妙的瞬间诞生了。
在这个瞬间里,历史向古老的中国打开了另外一扇门。
”作者意在强调甲午中日战争 ( )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仁人志士开始进行制度探索D.促使中国认清其所处的国际地位5.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
”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6.下列事件与结果的搭配,正确的是()7.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
康有为在“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废除帝制,民主共和D.宣传科学,批判礼教8.“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中就不断有人做着各种各样的西方梦:梦想有西方的坚船利炮,梦想有西方的新型工业,梦想有西方的民主制度……”下列哪一事件首先实践了“西方民主制度的梦想”()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9.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10.胖虎同学为撰写论文,列出以下提纲:“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二、梁启超与《变法通议》;三、严复与《天演论》。
八上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 同步训练(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1.甲午一战,日本以彻底的西学打败了中国不彻底的西学。
在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日本的榜样被有志于改良的人们放大了。
这里提及的有志于改良的人们()A.康有为、梁启超B.李鸿章、左宗棠C.孙中山、黄兴D.陈独秀、李大钊2.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的《醒世歌》曰“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此歌所表达的主旨是A.放弃天朝观念B.学习西方技术C.拥护民主共和D.反抗列强侵略3.长期以来,史学界因《康南海自编年谱》记载“(1895年)四月八日投递,都察院以既已用宝(光绪帝批准和约),无法挽回,却不收”,认为康有为发起和组织了“公车上书”。
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详查清朝军机处等各类档案,证明并非都察院不收,而是康有为根本未送。
由此可见A.原始档案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事实B.历史研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探寻真相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综合多种历史记录即可确认客观事实4.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
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
”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只为统治者服务C.不切合实际,不可以付诸实践D.没有得到广泛的社会支持5.洋务派出版机构翻译出版的图书偏重于自然科学、实用工艺和军事方面。
而维新派刊印的图书以介绍各国政治、历史、地理、法律和宣传维新变法理论的居多。
这一变化表明()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6.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
这次“认识”使先进人士开始()A.创办近代工业以自救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C.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7.维新派创办报刊不过几年工夫,全国风气大开,社会上出现了“上至朝廷,下至士人”,“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热烈局面。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于是他组织参与了()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C.组织起义,推翻清朝D.宣传礼教,主张复辟2.观察下图,其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谭嗣同殉难图A.鸦片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法时期3.(微信:10784702)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A.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C.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4.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5.(微信:10784702)某校八年级小李同学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制作了下面的资料卡片。
并对其所涉及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A.图1涉及的史实是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从民用工业逐渐发展到军事工业B.图2涉及的史实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的作用远不是改变所能刷洗干净的C.图3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封建制度D.图4《新青年》宣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但也不反对礼教、礼法……6.1898年,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商鞅变法7.(微信:10784702)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8.表1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表1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的活动()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C.促进了思想启蒙D.抨击了封建道德9.(微信:10784702)1898年7月,京师大学堂在北京创办,一开始以“广育人才,讲求时务”为宗旨,设有农学、工学、医学等十科,辛亥革命后改称为北京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戊戌变法典型练习发布时间:2008-10-03作者:感谢方明提供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数:3343夯实基础典型题1、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警醒并要求变法的事情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C.鸦片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2、康有为发动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联名上书的事件发生于()A.1894年B.1895年C.1897年D.1898年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标志的事件是()A.《马关条约》的签订B.“公车上书”C.《天演论》的发表D.“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4、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5、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做的最多的一项工作是()A.创办工厂B.游说太后C.资产阶级思想宣传D.组织武装斗争6、下列报刊杂志中与维新派的变法运动无关的一项是()7、下图为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在北京成立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团体的旧址,此团体应该是()A.强学会B.兴中会C.同盟会D.华兴会8、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A.1895年B.1897年C.1898年D.1901年9、下列人物中哪一个人物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10、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政治方面的内容是()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11、“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首绝命诗出于一位甘为变法流血的维新人士,其作者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光绪帝12、以下人物中不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是()A.谭嗣同B.康有为C.杨锐D.刘光第13、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A.商鞅变法B.公车上书C.百日维新D.光绪维新14、戊戌变法的实质是()A.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B.一次知识分子参与朝政的运动C.一次封建地主阶级的改良运动D.一次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5、“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C.清政府腐朽统治D.《马关条约》的签订16、“公车上书”里提出要“变法”,这里的“变法”是指要建立()A.资产阶级的君主专制政体B.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C.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制度17、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爱国知识分子和开明地主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C.光绪帝和部分清政府官员D.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阶级18、戊戌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主要是()A.顽固派的强大B.光绪帝被囚禁C.袁世凯的告密D.帝国主义的破坏19、维新派的改革遭到顽固派的激烈反对,主要因为()A.维新派反对清政府B.改革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C.改革完全是错误的D.维新派反对帝国主义创新题20、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A.康熙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宣统帝21、同学们举行猜谜活动,有则谜语是“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谜底是维新时期的一位历史人物,他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22、假如你是生活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一位商人,你最赞同下列哪项法令()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B.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C.开办新式学堂,设立译书局D.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23、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的北京,想了解维新变法的思想,可以通过下列的哪些途径①阅读《万国公报》②参加强学会③阅读《新青年》④参加兴中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4、如果你想搜集有关梁启超的史料,以下网页我们不需要登录的是()A.历史名人网B.戊戌风云网C.中国变法与革命网D.辛亥风云网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5、戊戌变法法令与洋务运动措施相似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26、下列人物中,领导戊戌变法或赞同支持戊戌变法的有()①康有为②梁启超③谭嗣同④翁同龢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27、光绪帝积极支持维新派并实施变法的主要原因有()①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②光绪帝不甘做亡国之君③变法可巩固以他为首的“帝党”的势力④根据慈禧太后实行“新政”的旨意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8、见右图,回答问题(1)此图中的文件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此事件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2)请说出此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领导者?(3)此事件结果如何?有何意义?29、阅读下列材料“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
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
准许创立报馆、学会。
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1)这些材料是近代史上哪一次改革的内容?除材料中的措施外,还有哪些内容?(2)请说出这次改革的两位重要领导人、以及改革开始、失败的标志。
(3)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改革有何积极意义?(4)这次改革的失败给当时的中国仁人志士什么样的启示与教训?探究题30、阅读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材料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材料三“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
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请回答:(1)这些话是谁说的?他是什么阶级什么派别的代表人物?(2)他是在什么事件中被杀害的?一同被杀害的还有哪几个人,他们被称为什么?(3)“贼”指何人?为什么“无力回天”?(4)“死得其所”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看?聚焦中考典型题31、(2006年内江市)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公车上书②组织保国会③创办《万国公报》④组织强学会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32、(2006年河北省)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A.救国图存,变法自强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33、(2006年通州市)康有为、梁启超作为伟大的历史人物永载史册,主要是因为他们()A.发起了洋务运动B.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C.领导了辛亥革命D.参加了新文化运动34、(2006年盐城市)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人物有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D.孙中山、黄兴34、35、(2006年茂名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百日维新”指的是()A.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B.康有为等发起的戊戌变法C.陈独秀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D.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运动开放研究典型题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次变法运动的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不仅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的骤变根本不可能,而且无实权的皇帝和无权力的维新士子结合形成的变法集团的软弱,有实权的太后和有权力的守旧官僚结合形成的反变法集团的强大。
材料二过去的一种很有影响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属于改良运动。
其实,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材料三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到了80年代,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步骤,实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这不能不说是汲取了前人的历史教训。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嘛。
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只要我们奋发图强,中国是会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请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次变法运动?结合材料说出这次变法运动为什么“悲剧性结局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2)比较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说明它们“都是以改良面目出现而性质根本不同的两种运动”。
(3)“古有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近代的戊戌变法也没有成功”,20世纪80年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夯实基础典型题1、B2、B3、B4、B5、C6、D7、A8、C9、D 10、B 11、C 12、B 13、C 14、A能力提高典型题易错题15、D 16、B 17、A 18、A 19、B创新题20、B 21、A 22、A 23、A 24、D拓展探究典型题综合题25、D 26、A 27、A28、(1)公车上书。
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为了救亡图存,变法图强。
(2)1895年,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3)结果由于封建顽固派的阻挠,上书没有成功。
但是,上书的内容广泛传播,在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这次上书打破了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的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29、、(1)戊戌变法。
提倡办实业,改革财政;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改革科学制度;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等等。
(2)康有为和梁启超。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施变法,变法开始。
失败的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
(3)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具有爱国和进步意义。
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探究题30、(1)谭嗣同。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2)在戊戌政变中被杀害。
一同被杀害的有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他们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3)“贼”指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因为维新派只依靠一个手无实权的光绪帝,又没有发动群众,当顽固派发动政变时,无力反抗。
(4)“死得其所”是指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
我认为他的死表明了他为了国家的进步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这种精神激励后人,唤起民族觉醒,我们要学习他那种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谱写了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反顾的英雄气概,令人敬仰。
聚焦中考典型题31、B 32、A 33、B 34、C 35、B开放研究典型题36、(1)戊戌变法。
点拨:可从缺乏经济基础和民众基础,顽固势力过于强大等方面回答.(2)点拨:从领导阶级、内容、目的等方面说明。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是封建地主阶级,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
内容上戊戌变法在政治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而洋务运动主张不触动封建地主阶级的根基。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而戊戌变法是为了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
(3)点拨:题目比较开放,可围绕其中一个方面回答。
如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阶级领导下,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进行的改革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